怎麼理解日本傳統祭禮活動中「女性禁止」這一規定?

最近參觀了日本三大傳統山車祭之一的長浜曳山祭(另外兩個是京都府的祇園祭和高山市的高山祭,長浜曳山祭的特點是在由人力拉動的大型移動舞台「曳山」上,由兒童進行歌舞伎表演,照片請參考網頁),對其中的「女人禁止」規定很是不解,不但禁止女性登上曳山舞台,連碰觸曳山和拉曳山的繩索都被看做是「對神不敬」的行為。

也有一些小地方的類似的祭禮活動,對「女人禁止」的規定相對寬鬆一點,允許女性參加,但是總體上似乎越是「傳統」「重要」的祭禮,規定就越嚴格。當地人認為這是為了「保留重要的傳統文化」。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日本女性的社會地位卻並不低,雖然男女分工不同,但是「男尊女卑」的現象到了現在還是比較少了。

這種傳統文化中的「非日常」的部分和現代的日常生活中的性別觀念的斷層,不知道該如何理解才好。是不是因為是「傳統文化」就可以把男權主義正當化了呢?是該尊重當地人的習俗,還是該提倡將「男女平等」普及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中呢?

另外,中國應該也有類似的禁止女性參加的傳統活動,如果這種活動成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家覺得是否該保持活動的「原汁原味」呢?

希望有人能幫我解答,非常感謝。

關於「曳山」:

http://www.geocities.jp/nagahamamap/hikiyamadashi.html

http://blog.goo.ne.jp/tora003/e/410891a12422e54739982f86f7827596


在日本傳統文化中,女性擺脫不了一種「惡」的特質。她的生殖力,她的激情和誘惑,對男人來說是邪惡、神秘而可畏的,男人可能會被耗盡精力或擺布命運,因此產生了巨大的焦慮和恐懼。

另外,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女性因為生理現象以及生產現象會出現血,由於出血會導致人的死亡,因此便會出現敬畏恐懼心理,開始神話女性,生殖崇拜就是其中典型例子,日本原始神話當中天照大神就是女性,之後也出現了卑彌呼女王這些女性統治者,這一期間女性因為生理的特殊性,而被賦予通鬼神的能力,從而贏得權威。

不過公元7世紀實行的「大化改新」開始成為日本女性噩夢的開始。「大化改新」是唐化運動,日本開始受到儒家文化的強烈衝擊,「三從四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七出」等倫理道德開始佔據統治地位。從此,女子一定要服從戶主即父兄、丈夫的命令,不再具有自主權。

隨著儒教的滲透和男尊女卑觀念的確立,「女性不潔」的意識開始成型。直到明治年間,在本州、九州、四國的許多農村地區,仍然存在供婦女生孩子和度過經期的「產小屋」。

到了鎌倉時代,日蓮、親鸞等高僧廣為布教,庶民佛教開始盛行。在鎌倉佛教中女性蔑視觀逐漸佔據了上風,女性原罪, 不潔、淺薄、愚鈍的理念開始通過誦經等方式廣為傳播,其中最明顯的特徵是女性必須使用敬語,這象徵著其附屬角色的確立。

因此,祭禮若讓女性參加會被認為褻瀆神靈。

另外日本其餘女性禁忌還有:山嶽禁忌,相撲女性禁忌,制酒女性禁忌等等,不過最近已有破冰跡象,隨著時代進步,這些禁忌大概也會消失掉吧。


這些封建糟粕,說起來還是咱們傳過去的呢,慚愧


推薦閱讀:

為什麼某些男生聊天時會發「qwq」「qaq」之類的?
為什麼男生被說「像個女孩子」大多會感到被侮辱,而女生被說「像個男孩子」基本不大會生氣,有的反而挺開心?
那些拚命要生兒子結果卻沒生齣兒子(或兒子早夭)的家庭,後來因為沒有兒子而遭遇了哪些困難?
精神無性別是種怎樣的體驗?
女生爆粗口不可以嗎?

TAG:日本 | 文化 | 性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