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本書改變了你的生活?

哪些書也可以,詳細說說改變了什麼


(《阿拉伯語語法教科書》)

從此,生命中再也沒有陽光,

陰霾,籠罩著我的餘生。

想起從前學習希臘拉丁無憂無慮的日子,

然而他們早已離我遠去。

審判的喪鐘早已敲響,

黎明的晨曦卻似乎永不會到來,

垂死的呻吟響遍荒野,

不屈的吶喊卻仍在心底翻滾: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想學好阿拉伯語,

還要靠我們自己!」

是什麼讓你堅定了你的有神論觀點? - 宗教 - 知乎


何止改變了生活?命都給它了,還需要多說嗎?~(≧▽≦)/~


標準日本語(第二版)

學會第三門語言之後,感覺世上所有的語言都被打通了。再學其它語言變得很容易,只看你願不願花這個時間了。

學會一門語言,就擁有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人彷彿擁有了兩個大腦,一個大腦掌握一個世界,而原世界難以處理的很多事情,忽然變得好處理了起來。

此外,新領悟的技能是:一個文字功底很好的人,他說的話會有其風格。如果模仿他說話,就在模仿他的思維方式,你會變得越來越像他,如果周身條件與他差不多,做到以假亂真或青出於藍,也是完全可以的。


《會飲》

讀大一的時候,某天逃課去圖書館,從哲學書架上隨意找了本書,一開頭就把我迷住了:

蘇格拉底說:「去一個美男那裡,就得打扮漂亮點。」

我的天,對當時剛脫離高考應試苦海的人來說,簡直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一本正經的蘇格拉底原來這麼不正經;哲學原來也離經叛道,一點也不枯燥,比如其中的美學,引人入勝。《會飲》便是美學的始祖級著作。

從此,逃課成了家常便飯。

雖然我的專業是漢語言文學,但覺得,與其上課聽老師灌輸,不如通過閱讀來獲得自我思考的機會。

由接觸美學(蘇,柏,尼采,叔本華,朱光潛《談美》,宗白華《美學散步》,三島由紀夫),遇到心理學(弗洛伊德《夢的解析》等,卡爾榮格),再遇到藝術理論(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文學理論,在閱讀文學評論的書籍中,發現現代詩歌,尤其是意象派詩歌具有的直擊心靈的美,如獲至寶(找到活著的意義),從波德萊爾開始,蘭波,里爾克《杜伊諾哀歌》,特拉克爾,艾略特《荒原》,狄金森等等詩人紛至沓來,小說也只讀得進意識流作品(尤其是普魯斯特的《追憶逝水年華》——打算讀一輩子……)。

學中文卻對外國文學大感興趣,算不算崇洋媚外?畢業論文選擇了寫寫李賀,他超前的詩歌氣質與西方意象派不謀而合。

閱讀什麼書,常常決定了遇到什麼樣的朋友,有位摯友讀完《月亮和六便士》就輟學流浪去了。我沒有他的勇氣,只好允諾自己去尋求精神、思想上的自由。

大學四年就這麼充實而空虛、不接地氣、心裡沉甸甸而無怨無悔地消耗完了。


柏拉圖的《會飲》。

這是我大學第一門哲學課上讀的第一本哲學方面的書。當時我就覺得,哇塞,哲學原來可以寫得這麼精彩、這麼美。到後來選專業的時候(沒錯,我的專業是進了大學之後自己選的),每每回想起當時讀《會飲》時的感受,最後終於決定要學哲學。

真的,對於一個剛剛離開高中、進入大學,剛剛打開了一個全新的視野的年輕人來說,《會飲》確確實實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文本。

也談不上改變了人生或者改變了生活,不過選擇專業和以後許多年要從事的領域,還是蠻重要的事吧。

當然,在我後來開始讀《純批》之後,就明白那都是幻覺:)

(嗯...康德式的先驗幻相...)

但選都選了,不試一下怎麼知道能不能繼續走下去呢?看來還是要一條路走到黑了...


《新華字典》

沒有它我認識不了這麼多字。


五年高考三年模擬


《紅樓夢》

第一次接觸《紅樓夢》是在六年級的課本上,選了一段劉姥姥進大觀園惹得眾人大笑的文字。當時讀到這段,感覺寫的太好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特點,都不一樣,就想去讀讀這本書。

就是那個暑假,去買了一整套的《紅樓夢》,從此踏上了一條不歸路。它簡直是我的噩夢。

因為太喜歡《紅樓夢》,以至於我一直覺得自己被困在其中,哪怕後來還看了很多其他的書,也始終覺得我的閱讀是以《紅樓夢》為中心的,包括現在學古典文獻這個專業,起初也是與《紅樓夢》有脫不開的關係。這樣很煩。讓我覺得似乎假如將《紅樓夢》從我的生命中剝去,我就什麼都沒有了。而且我本身是三分鐘熱度的人,也擔心萬一哪天對《紅樓夢》的興趣淡去怎麼辦。

還有就是當時因為《紅樓夢》了解了佛教,對它推崇備至,物極必反,以至於現在談到佛教就很反感,完全不能樂觀看待它。

性格方面,因為太早接觸《紅樓夢》,弄得自己太過於敏感,習慣性反覆思索人家的每句話,很累,往往也會讓自己很不開心,久而久之,就很討厭人際交往。

還有一點,我舍友一定要把鍋扔給《紅樓夢》,她認為我就是因為過早地接觸到《紅樓夢》這種書,所以看不進去一般的言情小說,以至於現在我對於愛情的觀念還停留在知己,完全不懂什麼是愛情…用另個舍友的一句話,我現在的狀態是她初中就經歷過的。


三本書吧。一本是大一時候看的李澤厚先生的《美的歷程》,一本是大四時看的《紅樓夢》,一本是剛參加工作時看的KK的《失控》。

《美的歷程》把我之前看的關於歷史、美術、藝術等方面的「雜書」融會貫通,使我能清晰把握中國各朝代的審美取向及其歷史背景、淵源,對「美」的理解、認識有了新的提升。更值得一提的是,李澤厚先生行雲流水的文字對剛步入大學的我有很大震撼,我開始愛上了讀書,也想著能隨便寫寫字。

《紅樓夢》,中學假期就零星看過,當時覺得乏味和不太理解,並未識得其中滋味。真正讀應該算大四,拿起書就不想放下。書中對人物個性、故事細節的刻畫是看過的其他小說不可比擬的,看時只覺雲淡風清,細想則驚濤駭浪。對每個人的刻畫都是客觀且溫情的,作者似乎是寶玉,又跳出了寶玉的局限,每個「角色"都是客觀和豐滿的。這使得我更懂得欣賞「文藝」,簡單說就是讓我從「糙哥」變成了「新時代文藝小清新」。

《失控》,凱文凱利扛鼎之作,打開了我對外國,對自然、對世界,對宇宙的視野和思考。之前看的書以中國的書或小說、傳記為主,歷史、人文類書籍為主,多關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看《失控》時正好有機會去了一趟美國,一下子打開了我的視野。《失控》對人類、對自然、對世界的思考讓我的思路大開,並建立了從宏大的世界乃至宇宙與當下或細微個體的聯繫。書之妙只能諸君自行體會了,我也正在重讀中……

說點無關緊要的:有些書能讓讀者產生很大共鳴,甚至改變「人生」,書的好是一方面,另一面是你當下的認識正好和一本相應的書相遇,以達到「打通任督二脈」的效果。


第一本《X特勒自傳——我的奮鬥》

第二本《道德經》


《人間失格》

從小內心會因討好別人而刻意的搞笑,很多人對我的評價都是樂觀開朗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內心是極其自卑及抑鬱的。

高一那年跑了好幾家書店都沒有買到,最後在圖書館找到這本書,花了三個小時一口氣讀完,因為男主的遭遇開始思考,從而覺得不想再去扮演一個丑角,學著去遵循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和想法,試著不去逃避現實,接受自己,到現在抑鬱多多少少還存在在我身上,朋友和我說我有時眼神總會變的憂鬱,但我知道我已經開始改變,受家庭影響看過的書雖然不多但也不算少,第一本能讓我從深處反思自己的書應該還是要算《人間失格》。


John Cottingham, Western Philosophy: An Anthology

約翰·科廷漢,《西方哲學選集》

從柏拉圖到維特根斯坦;

從洛克到內格爾;

我被馬勒伯朗士對與上帝不僅僅是造物主,

還是維繫我們知覺的源泉的思想深深吸引;

我徘徊於霍布斯的利維坦世界;

我貪婪地窺視著柏拉圖的洞穴;

我側耳傾聽貝克萊森林裡的樹;

我為萊布尼茨最美好的世界而心懷歡喜;

我與叔本華共同為這世界的苦難而悲傷;

我簽下盧梭的社會契約;

我與維也納圈共舞;

我徘徊於邊沁的功利,康德的義務;

我只不想迷失掉自己,在這茫茫世界;

我願意站在巨人的肩上,只為不忘初心,

只為去摘下那一顆,名叫真理的繁星。

——————————————

Friedrich Nietzche, Thus Spoke Zarathustra

弗里德里希·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我是查拉圖斯特拉,

我從茫茫雲海的山崖之巔走下來,

為了把真理帶給世人;

森林裡隱修的長者善意地提醒我:

「他們不會聽從你的智慧,

回去吧,查拉圖斯特拉」;

我卻一意孤行;

我勸說人們,人生的旅程

是通往猿人到人類,

人類到超人的歷練;

如同走在如同鋼絲般纖細的繩索上

身後是無知,彼岸是真理;

下面是萬丈深淵,

比死亡更恐怖,

因為沒人會知道失足後會去往哪裡;

你在凝視深淵時,

深淵也在凝視你;

在集市上聚集的人們不理解我,

把我變成超人啊,查拉圖斯特拉!

他們譏笑著;

我們要變成超人!

他們奚落道;

他們不理解我,

我不是這些耳朵想要傾聽的聲音;

查拉圖斯特拉也會悲傷,也會迷茫;

我是一片森林,

我是由陰森的樹林籠罩的夜晚:

但那對我的黑暗並不畏懼的,

能在我的松柏綠蔭下發現玫瑰的花床。


傑克倫敦 熱愛生命

沒這本書大概已經自殺啦


用一周時間讀一本書,你的生活就永遠跟一周前不一樣了,並且不可逆。這樣來說,每一本書都是改變了生活的一本書。

其實這個問題挺幼稚的,人們總是在尋找某本類似武功秘籍的書,藉以徹底改變生活。殊不知書也好,電影也好,一本,一部,都是不夠火候的。這樣來說,每一本書都改變不了生活。


《平凡的世界》

我們每個人都在不停地改變自己,朝著目標邁進,我們都想走向不平凡。

故事的主角失敗了,他最後歸於平凡。

但是我想這本書帶給我們的啟示是追尋不平凡的精神,我改變真的很大。

如何超脫,如何打破,如何逆戰,一起努力吧

我是一個農村孩子。。


我在等

五年高考三年模擬


一圖勝千言


《平凡的世界》 讓我懂得人生 《月亮與六便士》讓我懂得想做就去做 《瓦爾登湖》是我嚮往的生活

改變了什麼 身為底層的人 日子過得辛酸 更知道了努力的意義 希望對於我們來說是多麼重要

我相信知識改變命運


哈利波特

世界並不像大人描述的那樣無趣,在表面的平靜下掩蓋著無邊的波瀾。有一個名叫霍格沃次的地方,11歲坐火車去當一個小巫師。我已經知道怎麼施一個漂浮咒了,可是沒有魔杖。我有不亞於任何一個真正的巫師的對魔法的渴望,可是卻沒有貓頭鷹來信。

初讀哈利波特,是怎樣的奇幻色彩,如今慢慢消退。但是沒關係,不再是孩子的我們,記住了該來的總會來臨,來了你就必須接受。即使是11歲沒有通知書,即使是命運的玩笑。

當初坐在床上,蹲在地板上,在學校里,家裡,拿著哈利波特想,我也要寫這樣的書呀。將來會有一代孩子看著我的書長大,談論著每個人物的命運,所以我的人生也改變了。

做一名作家。


數學書,從小到大都毀在這本書上!沒有之一!


推薦閱讀:

衝鋒衣、壓縮衣可否當作日常衣物長時間穿著?
助理有義務照看老闆的日常生活嗎?
有哪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物理現象至今沒有合理解釋?
這個是什麼? 跟香水似的?

TAG:生活 | 日常生活 | 文學 | 好書 | 生活、藝術、文化與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