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反快門約一萬次,請大家點評一下?
一直靠自身感覺和一些散亂文章學來的知識來攝影,題材雜,也沒有特定風格。器材殘幅佳能 +sigma 18-35 / tokina 11-16。剛剛開始看書系統學理論,想問問各位重點應該補充哪方面知識【捂臉
接受不友善回答,不接受人身攻擊
多修圖,將後期結合到你的拍攝理論中去,能增強你的拍攝可能性,理由如下:
除了各種技巧和情感理念外,攝影師說到底就是拼的鏡頭感。
現在手機相機這麼發達了誰還真去拼遠古時間的機械操作能力。
鏡頭感是攝影師的心理表徵。是你看到一棵樹後你腦中瞬間冒出的森林,比如用過長焦的人,很自然地就在手機上通過放大來拍人像,而新手則不會。所以鏡頭感很大程度上是被你的學習經歷所限制的:
對於按快門的人來說,腦子裡看到的永遠是直出的樣子。
對於會畫畫的人來說,腦子裡看到的是……我也不知道——我不會畫畫,但畫畫在我的體系中有很高的地位,因為它能提供信息的完備性,通過與圖片的運算能做出更好的效果。
對於會修圖的人來說,腦子裡看到的是各種PS能達成的可能,就好像一塊豬肉,在廚師看來有十八種結局,在我眼裡只能成為滷肉(因為我只會這)。
對於做過合成的人來說,腦子裡看到的是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堆上去的可能性,比如這玩意兒在我眼裡是個廢片:
但學過合成的人就會撿廢品一樣堆在家裡,直到某天看到一個船:
或者老法師的水:
他就會做出這個:
而如果你做過膠片,做過大畫幅,做過黑白,那麼你的鏡頭感也都會有所不同。
對了還有還有學計算機圖片處理的——這種很容易成為執著於信息大於表達的新銳老法師,我都見過倆了,比如蘭拓。你即使不知道這個領域,也至少知道頻域是啥,色彩空間是啥,畢竟做修圖工具的那幫人都這個出身。
此外還要多看圖,但別人往往都經歷過嚴酷的修圖生涯,不放出原片給你看,不煉獄般地修圖,你永遠只能看到表象,暫時不太可能像黃局那樣一眼看穿。
你還能看書,書能長見識,但很多大師都是燈光大師、道具師,你光拿拍風景幫不上忙。
所以,你不能光注重快門數和單一領域的發展,這是有邊際效應的,你都不知道眼前的風景是什麼。
最後,為什麼要說多修圖呢,首先修圖能很大程度上反映你片子的可能性。我看了下你的片子,恐怕連局部調整都沒幾個,這怎麼可以?
其次,修圖是一種創作工具。你至少有了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我沒說做表情包。
最後,修圖是中轉站,它的下一步很多很多,可以是畫畫,可以是合成。
這些是我個人看法,我並非鼓勵你一口氣蹲在電腦前三個月,而是這個階段,我覺得您適合先放下相機,修修圖。看看別人怎麼拍的,解構好看的圖片是怎麼修的。在沒有數碼的時代,熱愛攝影的人就已經開始使用燈光、濾鏡、暗房等東西儘可能地提升觀感,當然你也可以去拼自己的理念、情感,但我不覺得不如鏡頭感來得實在。
……
呼,有段時間我講話總跟著黃局的腔調走,現在總算回來了。
照片好壞和快門次數怎麼也有關係了?
另外拍的,說真的題主別生氣,在遊客照里其實也不算好,建議學習下基本的構圖要領和用光,提高下審美和技巧,色感還行入門的時候不需要花那麼大功夫。
點評圖不太需要,拍的太隨意了不要迷失在構圖,調色,器材甚至是快門次數上。這些都是條框,是形式。只有『內容』才是值得始終而且全力關注的。
已經拍的很好了。。。
不接受人身攻擊還行 人蔘攻擊行不行
不要比快門 我機器快門一萬五
什麼時候思路在精不再多就好了
你這幾張的畫風非常跳脫啊
1-2張顯然是可以的 感覺色調構圖都可以
到3-6張時候突然迎面一狼牙棒
是說去除了國外環境光線以及建築質地加分後
回到本土調色都不行了 這水土不服就很厲害
看水印的進化這照片順序是亂的
顯然出國以後眼界高了 審美提升以後
靈感來的快 是個好遊客
倒數第二張的質感其實是最像身在國外應該拍出來的片子
國內的幾張顯然後期是用力過猛
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看一眼
要是我的話大概只會留第1/2張
最後一張挺好的 但是你相機不行
既然經常在國外 建議換一個便攜性更高一點的
要麼就手機 要麼就入教吧 SONY A7系列像你招手
10000次快門可以理解為10000張照片對吧,你10000張照片里挑出來的這幾張確實有點差強人意。
絕對不是器材的問題,你的照片偏人文又不是拍風景,殘不殘畫幅其實影響不大。
問題應該出在審美上,你現在的照片還是太遊客照了,給人感覺就是很普通,缺少創意。而且後期處理有點太糖水了,給人感覺就是套個濾鏡完事。還有很重要的一點,照片很空,一張好的照片是需要很多元素的,比如:故事性、趣味性、構圖、色彩、光影……其實占上一兩樣就能有張還不錯的照片了。
你應該多看些好的作品,看看好的作品是什麼樣的,可以發現自己的問題在哪裡,去理解一下好的作品在表達什麼,去感受下他們獨特的攝影視角,系統的學習可以放在後期上。業餘玩家,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文藝青年用iPhone拍的然後加了濾鏡。
來知乎問自己拍的好不好的,基本都是來讓人挑毛病的。但是並不見得挑毛病的人有多厲害。
怎麼說呢..比較容易一眼看了就忘..
我也是初學愛好者...快門瞎按不太到八萬吧..個人想法是 拍照片前,想好你想讓這張照片給觀眾講一個什麼樣的故事...以故事來看照片不用來知乎攝影求指導了,因為你已經比知乎大部分人拍的好了,他們給你指導就像一個考試85分的人去問考60分的人或者還不及格的人的題怎麼作一樣。
拍的很好了。
唯一不足的感覺濾鏡用的太濫了幾乎都是藍汪汪的。濾鏡對於照片就像妝容對於女人,妝容只是修飾。盡量保持原圖吧,濾鏡太重顯的很低端。『修圖』
如果是新手,其實可以考慮把圖精修。畢竟暫時只用快門是很難拍出那種高大上的感覺。
看了之後,感覺你的照片可能不是加了濾鏡,而是調了對比度,很多手機美圖軟體都有這個功能。而這種對比度低的圖片,給人一種灰朦朦的感覺,是很多網紅的晒圖必備。
這可能是你個人比較喜歡的感覺吧,但是在觀賞上,大多數人更希望看到的是「可能性」。不是所有照片都適合這種感覺。如果你並不熟悉ps這一方面,你可以多調些「曝光」、「飽和度」等,手機軟體和電腦軟體都有。
如果只會用手機修圖,以我個人的經驗是,用「銳度」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清晰度」,提高圖片的質量,微調就好,可以看到一定的改善。
『結構』
很多新手可能沒有注意到,除了會用單反的功能,把圖精修,其實結構也很重要。如果結構用得好,那拍出來的就不是單純地突出主體。而是在不同角度欣賞,增添或去除旁物來襯托主體,布局合理等。
舉個例子,曾經我的美術老師告訴我,畫畫最好不要在一張紙內畫不完主體。那不是什麼殘缺美,看起來其實會很難受。
拍照也是同理可得。學習結構其實也不難,可以去找有些基本的結構,去拍些東西試試,等練好了,再用精修。這樣就算是入門級,也能擁有不錯的照片。題主你好 同為攝影愛好
關於大體構圖,那都是個人喜好所以從基本上胡說幾句第一張 高反差對比景色是否考慮橫平豎直
第二張 同理地平線第三張 慎用虛化 畫面本身不美(就畫面而言)第四張 整體氛圍很棒 地平線歪了第五張 沒毛病 但舊風格建築和新燈籠衝突略顯單薄第六張 ……第七張 個人表示挺喜歡第八張 同上第九張 試試黑白?以下是手機拍的,以此表明算是半個攝影業餘愛好者,以上不是瞎掰,歡迎互粉交流。
更一張相機拍的個人覺得有幾點以後要注意:
對一般人來說,照片起碼要保證銳度。鏡頭機身是一方面,拍攝技巧是另一方面。手持不要用太低的快門,拍的時候穩定好身體 不要抖,大景深不要用大光圈,避免在水汽大的地方拍照等等。第二是要橫平豎直,對大多數片子來說 拍歪了就是不如拍正了好看,之後才說構圖的事。第三是抓拍的時候盡量多按點快門,回家放到電腦上沒準有驚喜。第四是掌握好光線,清晨和日落前是光線比較好的時候,無腦出片率相對高一些。第五是拍照前提前做功課,看別人的片子或者實地踩點,熟悉的地方更容易出好片。剩下的就是審美方面,和修圖技術方面的問題了,這個一天兩天搞不定,我的審美也一直很渣,中長焦鏡頭用不好,細節上的美壓根發現不了。修圖技術我也白搭,拍了姑娘總要挨揍,於是我是一隻風光狗。感覺拍的已經不錯了,說不好的高手能不能上個圖,讓萌新欣賞一下。
挺好的啊。
但是比較重要的是要明確拍攝目的,拍到此一游照倒數第二張就可以。人像就不必要了。那個海邊的,你是要強調那個船還是一串美腿,要確定下來。也沒有足夠突出當地特色。如果自己拍著玩那挺好的。後期還可以。構圖什麼的還是多看看別人的作品就會好起來,按快門的時候要冷靜,思考構圖,拍完一張之後自己細看看一看,不足的話再拍第二張,參數慢慢調。不要以為自己是街拍就好迅速出好片,不存在的,碰到過太多了。本人也是,跟朋友出去玩,拍的風景照100張只有20來張可以用,大多是手抖了或者沒對準焦或者歪了云云,朋友一催就毫無能力出片,相反,一個人兜兜馬路也可以出片了。畫面里不要出現多餘的部分,比如那張白牆黑瓦,左邊的半個窗戶下面的台基線條不均勻,要麼後期調整,要麼就別放進去。拍homeless咖啡店(假裝是個咖啡店吧),那個黑色的杆子太多餘了。個人風格是慢慢形成的。
甩張照片表示我不在瞎掰加油~不要聽別人吐槽你的相機,你要了解自己,就是隨便拍拍殘幅就夠惹~~~~
你所拍的前一萬張照片都是垃圾……好像是布列松說的。繼續努力……
沒有一張是有趣的
多欣賞一下大師的照片,發現按一下一次快門不容易。有的時候是帶著相機出去背了一路也沒有掏出來,只是用手機拍了幾張試了一下構圖。
我差不多兩個月就10000次
這些作品,大方向沒有問題,把控好細節,會有驚喜發現的,拍之前有一些想法,拍完後期試著二次創造,找到適合自己的風格,盡量多做減法,讓畫面看著純凈,富有質感。在就是不知道是上傳壓縮的原因,照片噪點太多,影響照片的整體美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