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做漢中王時,法正的「尚書令」有多大權利?具體職能是什麼?

如題


這問題要從兩漢權力演變說起,並不算三國的問題,所以我應該可以回答。

關於尚書令的介紹可以看《通典》 職官典 第二十二,裡邊對尚書台的演變可謂相當詳細,其實看完《通典》,不看下面也沒關係了。

尚書台或尚書省可以稱為後世內閣、軍機處的前身,尚書令以下有各種尚書,分領行政事務,後世的三省機構會越來越複雜,但權力分配也越來越據細化。通俗解釋,把尚書令理解為內閣首輔或總理大臣是沒問題的,畢竟錄尚書職無不總。但權力會根據不同情況而變化,不太好說,因為職位就只是職位,權力就較為概念。這一切由漢武帝劉徹削弱相權開始,少府以下的尚書令負責處理天下公文,權力越來越重,成為中央王朝行政中樞。西漢的官僚體系從劉徹開始,分為丞相統領的外朝官,以及直接對皇帝負責的內朝官。其中就以尚書令、御史中丞、司隸校尉合稱為京師三獨坐,御史台與尚書台、謁者台又並稱為三台。但這些官僚系統在兩漢還不算很完善,尚書令管行政事務,御史負責監察,司隸校尉主要負責京師監察,權力甚重,但不同時期權力亦不相同。三者皆為皇帝服務,通常不受權臣約束。那麼在中央集權與重臣掌權的博弈當中直接為皇帝辦事的尚書令的權力就越來越重。但尚書台真正取代丞相執行政務應該是從東漢開始,那時東漢王朝吸取西漢的教訓,更進一步加固中央集權。

尚書台是一個中樞行政機構,以尚書令為長官,但到底有多少權力還得看皇帝如何分配,比如《後漢書·靈帝紀》記載:「以前太尉陳蕃為太傅,與竇武及司徒胡廣參錄尚書事。」

即是說這時期東漢王朝的行政權力是分由當時的尚書令尹勛,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司徒胡廣共參錄尚書事,按照西漢的規則,錄尚書事者通常為四人。但權力也不是一分為四,顯然掌控兵權的竇武話語權最大,尚書令尹勛在這權力的漩渦中只是一個負責辦事的人物。後來曹操挾天子令諸侯,自任大將軍,荀彧的尚書令就從建安元年做到建安十二年為止,由荀攸代替荀彧為尚書令,而欲授荀彧為三公。後人都認為荀彧雖無丞相之名,卻有丞相之實。

錄尚書事的人物往往都有丞相、大將軍、大司馬、太傅等本職,外職和內職一結合就等於總領大權,不錄尚書事的三公,基本等於吉祥物。尚書令大多只有行政權力,未必會有兵權。法正的情況有點特別, 他擔任尚書令、護軍將軍,兼有兵權和監督軍隊的權力。看一個人的權力不可能只看其中一個職位,要綜合看待。蜀漢的行政機構並不是很難理解,那只是一個大州形成的割據政權,權力分配沒有大一統王朝那樣複雜。劉備擔任右將軍時期,諸葛亮以軍師將軍身份署左將軍府事,即有監督軍隊的權力,又總掌行政大權,諸葛亮當時就已經具有丞相該有的權力。諸葛亮署左將軍府事與錄尚書事其實只是不同的說法,畢竟當時劉備還不能設立尚書機構。

法正在擔任尚書令前就已經是蜀郡太守,益州牧的蜀郡太守權力甚大,當初劉璋任命王商代理蜀郡太守,基本上就是替劉璋執行一切行政事務。我認為益州牧的蜀郡太守權力與司隸校尉相差無幾。法正擔任蜀郡太守時,諸葛亮署左將軍府事,坐鎮成都,相當於替劉備代理所有行政事務,情況大概就是法正辦事,諸葛亮做決策,法正的作用是輔佐諸葛亮或分擔諸葛亮的權力,這還得看諸葛亮和法正之間的關係如何。兩人的關係大致就像早期曹操和荀彧的關係差不多,只不過劉備不是漢獻帝。後來諸葛亮讓曾經擔任過尚書令的李嚴以中都護署丞相府事務,這時諸葛亮和李嚴的關係,就跟早期和法正的關係差不多,只不過李嚴和法正相比就是坑隊友的貨色。劉備執政時期,掌控行政權力無非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等數人,後三人皆擔任過尚書令。蜀漢擔任過尚書令的人物也數的出來,陳震、蔣琬、費禕、董允、陳袛、董厥、樊建,除去陳震、董厥、樊建權力較弱外,全都是蜀漢核心人物。諸葛亮執政時期,行政權在相府,所以丞相長史為重。諸葛亮一死,蔣琬就轉任尚書令,故而丞相長史與尚書令不過是換了個名字,職權相若。孫權那邊立丞相時,也以長史張昭、孫邵為首選。從這種意義來講,丞相長史相當於丞相的丞相或丞相的尚書。

尚書台到了南朝宋演變為尚書省,由曹魏設立的秘書令和中書令,逐漸演化為中書省,主掌內務的侍中在三國時期也逐漸演變為門下省。至於隋唐開始,三省正式成形。至於三省六部的制度又是另一個話題了。


尚書令是皇帝或者王公的秘書總管

他的權力在於可以隱瞞外臣的奏章,又可以駁還君主的詔令。如果君主不親政(視尚書事),那麼誰錄尚書事(批複奏章),誰就成為實際上的決策者。

尚書令的缺點在於:發出的詔令並不是尚書令的意願,而是君主的意願,尚書只能加以影響而已。另外,外臣一樣可以不奉詔,並不是尚書令批准就能實際執行。

又,跟君主的親近程度,比不上侍中(可以行走禁中),中常侍,黃門侍郎等等禁宮侍臣。

《後漢書》何進傳:內官矯詔,把大將軍何進召入禁中殺掉,再偽造詔書,這時候才輪到尚書拿著詔書發出疑問。至於外官,此時還懵然不知。可見禁中(省中),禁外宮內,宮外分為三個層次,離君主漸遠。

漢魏制度叢考》楊鴻年著

由於尚書離君主更近,尚書漸漸侵蝕三公的職權,成為事實上的政務決策機關,而不僅僅是秘書。

劉備不是被架空的漢獻帝,漢中王的尚書令不可能如同東漢 那樣大權獨攬,估計就是秘書長+心腹謀士的職能。

法正之前在蜀郡以小怨擅自殺人,作威作福,諸葛亮都不願意跟劉備打小報告,說隨他去,法正愛幹嘛就幹嘛。

這等程度的寵愛,當不當尚書令都不影響法正的地位。

又,魏國的尚書令(荀攸),權力也不如東漢,因為曹操新設立了秘書監,分走了起草詔令的職能(路粹為秘書令,劉放,孫資為秘書郎)。


天知道,好吧。

法正為尚書令時,並無具體職能範圍記載,只知道法正死後,劉巴繼任尚書令,負責的是作文誥策命和為劉禪選從人。

真要說點的話,荀彧強不是因為尚書令,而是因為曹操軍國大事皆同荀彧籌謀。

法正自然也不是靠尚書令這官職才敢開染坊的。

PS:雖然不是很懂同一個名詞,在不同時期不同體制下究竟是如何類推職能的,但還是要說曹魏中護軍司馬炎、孫吳中護軍周瑜、蜀漢中護軍趙雲,求類推公式。


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


依照東漢的官制,尚書台有權拆閱奏章 裁決奏章 下達奏章,參與國家機密。另外,隨著當時的需要,尚書台開始侵奪原來以丞相為中心的中央政府的職權,有選舉 任用 考課官吏之權。不僅如此,尚書還掌有刑獄賞罰的大權,可以質問大臣,如若應答不善,可加以彈劾。

在劉備的朝廷中,文臣最高級的官職不過丞相 司徒 尚書令,同等地位的「三公」是不存在的。而司徒許靖是不受劉備信賴的,所以法正在世時,能和他在權利方面相當的唯有諸葛亮。

但實際上真論那個時期對劉備決策影響最大的,卻只有法孝直。

首先,尚書令職位很特別,它負責傳達政令,第一個與聞機要的文臣即尚書令。武帝後,權入台閣的趨勢很大,皇帝如有政事,第一時間不再召集三公討論,大多是與親近信賴的尚書令討論機密,聽取意見。再加上,法正本人是劉備的「謀主」,攻取巴蜀 漢中皆賴法正之謀。

身居要職,又受君主信賴,法正任尚書令權力之大可想而知。

至於諸葛亮,史書評價他為劉備「肱股」,但諸葛亮在接受屬下彈劾法正在蜀郡肆意橫行時也是很無奈的,說漢中王剛剛因為法正的功勞而攻取了巴蜀 漢中,擊敗了曹操的軍隊,即使向漢中王提出意見,漢中王也不會懲處法正。

諸葛亮的話一方面講出法正功勞巨大的事實(漢中與曹操對抗中的軍事勝利直接奠定了劉備在蜀漢的統治權),又說明法正是何等受劉備信賴。法正在蜀漢的影響力可見一般,怪不得諸葛亮在劉備東征失敗後講如果法正在,劉備就不會東征。

至於三國志也有很多細節,個人猜測可以印證法正在擔任尚書令期間在處理政事時的權利。首先,陳壽講諸葛亮是與法正共贊國事,兩者相補。此外最後評價法正時,說法正氣度狹小,有再微小的恩惠也會報答,有再微小的仇怨也會報復,大概也隱指法正依賴尚書令的職權依一己之私隨意彈劾 提拔官員吧。


推薦閱讀:

張飛在赤壁之戰前有什麼顯著的戰績,令天下人都稱他為萬人敵?

TAG:三國 | 三國志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