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搞得越成功,越是給滿清政府判了死刑?

我是真的不明白,能解釋下嗎?

(其中的邏輯懂,但如何實證呢)


前幾年有本書又火了一把,是法國人托克維爾寫的《舊制度與大革命》,其中有句名言:對一個專制政府而言,開啟改革的時候是它最危險的時候。

在專制政體下,大家都認命了,覺得自己生來就是個奴才。

等改革開始後,社會控制放鬆了一些,大家的心態變了,有些人站出來要改變生來是奴才的命運,這些人在道德上佔據了制高點,所以要求改革的聲音越來越大。

政府在道德上已經下風,不得不跟著社會輿論進行改革。但是啊,政府中還有很多既得利益並不樂意改革,他們會阻撓改革。更重要的原因是,改革需要一個過程,例如刑訊逼供這種事情,不是發個文件就能解決的。

但是改革一旦踩下油門,就會越來越快,對醜惡現象的容忍度會越來越低。以前不小心說了皇帝的名字就要被砍頭,現在發表鼓吹推翻皇帝的文章坐幾年牢就大喊恐怖獨裁。整個社會變得越來越沒有耐心,越來越激進。

然後就是……砰地一聲,火藥桶爆炸!

回到問題,為什麼清末新政越成功,滿清政府越是會崩潰?這個題目不確切,因為清末新政的推行速度還是低於民眾的期望。滿清政府沒有能力引導輿論,降低民眾的期望值,又沒有給民眾一個明確的改革願景,並做出實實在在的改革措施。

所以說,這不是成功的改革。

這樣的崩潰模式一再發生,法國大革命是這樣,清末是這樣,蘇聯解體也是這樣。

這樣想想,土共是不是很厲害?用輿論引導大家的改革期望,先溫飽再小康,再全面小康,反正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用可控的改革步驟做出成績,最後沒忘了炮轟「豬油、皿煮」增強合法性。


瀉藥,清末新政並不成功,可以說必然失敗,用馬克思話說,上層建築無法適應經濟基礎,此時中國的權力部分還是掌握在官僚資產階級手裡,他們鐵定是無法銳意推進資產階級改革的,因為從階級屬性來講的話,他們是皇權的維護者,改革勢必會動他們的乳酪,而資產階級改革所開出的那些藥方都是要了這些封建腐朽的老命的(炙手可熱的權力在他們眼裡遠比資產重要)

當官方不願意推進改革,或者一直裝模作樣的喊著改革,但是國家要發展必須仰仗那些新興的資產階級、工業黨,當這一階級龐大到一定程度,他們勢必要保護自己的利益與階級利益,這時當上層建築與這些新生階級矛盾不可調和時,革命勢在必行。


清末的時候滿洲貴族手裡除了中央的權威還剩什麼?

財政:關稅、鹽稅全都作為作為擔保抵押給列強用來還賠款了。

軍事:北洋陸軍、南洋陸軍都在漢族官僚手裡,當時但凡禁衛軍還能有一點戰鬥力也不至於被袁世凱逼宮。

沒錢沒槍,人心散盡,如何去推進改革,如何確保改革的果實?

滿清滅亡在太平天國時期就已經註定了,往早了說,三藩之亂的時候就註定了。作為異族政權,本族人如果不能保持絕對的武力,如何確保統治?八旗自三藩之亂的時候就已經不堪使用。到了太平天國時期,綠營也腐朽了,國防居然是地方自籌自備的,但是好歹還是吃中央的軍餉。到了庚子年,地方權臣居然跟外國單獨籤條約不接受中央詔令了。甚至地方自行鑄幣比中央還要早,太平天國之後就開始開卡設厘捐,自征賦稅了。等到辛丑條約一簽,翻臉絞殺義和團。旗人被養成廢物了,漢人官僚自成一系準備問九鼎之重了,苦哈哈還記著義和團的仇,有錢的早就投革命股票了,且不說當時鬧出個皇族內閣給自己雪上加霜,就算不是皇族內閣。自1840以來,中央的權威丟失殆盡之後,各種大小山頭自成一派,一言不合就革命,如何搞新政?

清政府,自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結束之後就幾乎註定滅亡了。甲午之敗,戊戌之失,庚子之亂都充滿了歷史的必然性。洋務派在這種情況下平定回亂、征新疆、台灣設省甚至還打贏了中法戰爭已經是奇蹟了。回天是不可能了。


這個很好理解。清末立憲的最終目的是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那就要立憲。立憲需要國會議會,並且具有一定的權力。好,清末新政,創立了各省咨議局,議員的責任在於針砭時弊,統籌地方治安等權力,相當於有了合法的議政權。剛開始,地方督撫和咨議局還能和平相處,但是到了後來,咨議局對於省政務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那這個矛盾就出來了,雖說名義上咨議局有彈劾地方官員的權力,但是實際上,地方督撫的權力還是凌駕在咨議局之上,那這種局面,咨議局名存實亡,大傷立憲派之心。

改革需要的是把權力集中在中央,而立憲是要分散中央的權力給地方,這就產生形成了一個矛盾。

清末新政的那段時間,整個國家上下一心,都積極在為立憲做準備,但清王朝作為少數民族統治者來做這些事,真就像是走鋼絲,或者說比走鋼絲更難,最終的結局也只能是這樣的結果。


對於一個壞政府來說,它最危險的時刻不是其最艱難的時候,而是它開始改革的時候。


其實一言以蔽之,新政,或者說一大批改良派的核心訴求即是——分權。

讓統治集團下放權力,給予中層官僚乃至底層人民,這件事情本質上來說,就是對於清統治的釜底抽薪。

要知道,明以來無論是宰相取消文官地位下滑,還是清以來奴化臣下政策以及南書房軍機處的變相架空,都是在強化集權,這是封建王朝統治的必由之路。

外戚宦官後宮權臣。

影響全部消餌,只剩天下一人。

這是家天下的慣性和本性。

所以分權一旦出現,甚至是統治者本身的訴求,這簡直,就是自我革命。

什麼情況下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沒有。

所以不能簡單說新政帶來了清政府的死刑。

倒不如說被判死刑後,用幾張白紙黑字,留個歷史辯白的底氣。

我的想法,大概是這樣。


不請自來.....其實當初清政府最最最晚期的改革相對於中國當時來說已經是比較好的選擇了....往後的話應該是會走上日本明治維新的道路....發展的模式就是今天的日本....然而呢....一群人不折騰到死誓不罷休認為一定要走美國模式才是高級....結果你看到的了...中國往後就一直是強人政權....首先說明...我是趨向保守的....中國未來不能激烈變革...只能走溫和變革道路....否則一定會分崩離析


呃呃 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有個背景叫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客觀上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準備了物質條件,通俗的講就是清政府為了維護自己統治,自己挖坑自己作,把自己作死了

清末新政越成功意味著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得越痛快哈哈哈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凌遲被剁下來的肉是怎麼處置的?
清朝時「政府」官方語言是滿文嗎?有沒有要求全民學習滿文?科舉考試用滿文還是漢文?
如何評價羅伯特 赫德這個洋人?

TAG:清朝 | 清朝歷史 | 政治背景 | 政治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