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法家、道家對於人性論、歷史發展及國家起源有何不同的見解和思想?
一3∵不好意思我把這個問題忘記了,法家已更新。之前有位仁兄說過我把道教和道家的概念搞混了,我查了下發現確實如此,所以滾去補課了。等研究明白了再回來把道家補上。
題主還是心大啊,一個問題提的這麼複雜我真是醉了。半夜一點了我先寫一部分吧————————————————————————
首先來談談儒家,儒家的核心在於宗親關係,在於長幼有序尊卑有別,在於五德六順,他是一種入世的哲學,與法家的區別在於儒家最看重的是情理,而法家最看重的是規則。與道家相比儒家並非一種宗教,而且道家是出世哲學。
對於儒家來講,它對人性的貢獻在於提出了「君子」這個概念,而且提供了一系列為人處世的原則可供你拾級而上。
對國家的貢獻不必多提,自隋唐以來一千三百餘年,儒家思想一直在科舉中佔據很重要的地位,甚至最後儒家已經不是當初的儒家,孔子也不是當年的孔子。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但是後來的人又豐富了儒家的思想,使之不斷擴張,不斷延續,孔子成為了一個文化的圖騰,儒家自然也成為了一個大寫的系統。君子成為一種追求,成為一種喚醒良善的晨鐘暮鼓。
但是儒家本身對於當時的時代來講於功利上是無益的。
不事生產,自我感覺良好,講規矩和排場,他們的改革,在當時太花錢,太不實際,跟著他們走太像一種先烈而非先驅。
但是他們知道,一條路當時走不通不代表它的路就是錯的,總要有人堅持,總要有人犧牲,總要有人顛沛流離苦苦奮鬥。
這便是儒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他們所堅持的,是一種廟堂上的理想
這麼晚答題求個贊不過分吧→_→
——————————————————
如果說儒家是廟堂上的理想,道家是驢背上的的詩情的話,所謂法家,便是一種枷鎖中的自由。
如果說儒家因為理性假設將君王和國民視為聖賢或者因為祈望人人道德開化而為後世所詬病的話,法家便是視所有人為惡棍,然後在君王和國民的頸上通通套上枷鎖。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法家的眼裡沒有溫度不尚情理,有的只有冰冷的規則和沉重的枷鎖
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
喬治奧威爾的話對法家也算是一種頗為有趣的詮釋
韓非子用嚴苛的制度終結了亂世,但是中國人的秉性中是講情理的,所以沒有溫度的法家並不能得到整個社會的認可,這也是秦之所以二世而亡的原因。
相比於儒道,法家更像是天空中倉促划過的一道流星,在中國人幾千年的中庸德性下顯得那麼扎眼。然而在它璀璨的那個年代,所有的諸子百家都謙卑屈身俯首稱臣。他統治了這個國度所有的國土,霸道強悍法不容情。
那麼不合國人秉性的制度,因為用的切實,最終使握有它的手獲得了力量。
儒家和道家提供的都算是控制力量的規則,而法家,產生的卻更像是純粹的力量。
因為純粹,所以強大,所以走入極端,所以未能長流。
但是法家的立足思想性惡論給後世提供了很重要的立法原則,其實在不知不覺間它已陪伴我們走出很遠。
回答完畢上古的諸子百家其實還很原始,他們的思想還談不上系統性,大多是碎片化的存在,當然這和古代只能用竹簡記事,成本高昂有關,所以,我不認為這幾家有較為系統的見解,後人把那些精鍊的語言無限擴展作各式各樣的解釋也是件挺荒謬的事。
如果荀子算儒家的話,那麼,人性沒有定論,孟子主張人性主要是善,荀子好像主張人性主要是惡。儒家是沒有歷史觀的。他們談歷史給人最深刻的感覺應該是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怎麼樣。國家起源不知道。道家的人性觀應該可以用這句話來概括: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本質上是不關心的。道家的歷史觀也就是道的歷史觀。既然道是恆定的,那麼歷史肯定也是恆定的。如果為道日損,那麼歷史就是倒退。法家的人性觀是,人性是什麼樣的,它就是什麼樣的。潑皮無賴,家人勸誡不聽,老師勸告不聽,衙門的捕快一來他立馬就老實了。你獎賞他,他就會高興,懲罰他他就會害怕,這就是人性。不存在善惡之分。法家的歷史觀應該可以算是發展的歷史觀了。參見五蠹開篇內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聖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腸胃,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鯀禹決瀆。近古之世,桀紂暴亂,而湯武征伐。今有構木鑽燧於夏後氏之世者,必為鯀禹笑矣;有決瀆於殷周之世者,必為湯武笑矣。然則今有美堯舜禹湯武之道於當今之世者,必為新聖笑矣。是以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宋有人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婦人不織,禽獸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養足,人民少而財有餘,故民不爭。是以厚賞不行,重罰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孫。是以人民眾而貨財寡,事力勞而供養薄,故民爭,雖倍賞累罰而不免於亂。這是我看到的最先秦各家當中,唯一一篇對於歷史上的經濟現象做出很客觀分析的文章。法家也不關心國家怎麼來的,他們只是提出治理國家理論的人。
問題太多,分開說好點兒。國家的起源表示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說的?說出來都是意淫。
人性,孔教認為人是可以教化的,所以立個標準,讓你跟著走,一條路走到家,他們以為是活路,其實誰知道路通往哪呢?而且領頭的作出傻逼的決定後也只能象徵性的抗爭一下,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由於人太集中,所以對周圍的危險不怎麼了解,經常遇到重大挫折。人又都喜歡掉書辮子,往往嘴上很厲害,事來了就瞎逼了。也不是不能解決,就是太費功夫,因為大家都不太擅長,往日只顧耍嘴皮子了,技藝這種東西生疏點兒。當然不能教化的就消滅了,他們的祖師爺二代目孔丘說爺不是專門馴狗的教不化你這樣的小犬兒。嘛,這算是儒教的一個至理格言吧。另外,在走的時候不要調皮,規規矩矩的就好,否則,你懂得。
道家不太相信人,或者說不太相信首領,因為首領自我感覺良好,別人又制止不了他,常會做出蠢事,很擔心所謂的首領,潔士什麼的把人往歪路上領。他們覺得首領因為擁有巨大的影響力,為避免做出蠢死,他在隊伍中應盡量別咋呼,免得弄得大家一驚一乍心神惶惶的,這支隊伍比較散漫,子民們跑得漫山遍野都是,不太講神魔規矩,大家覺得好就行,但是大部隊雖然隊形散亂卻是朝著一個方向運動,前方有危險過不去就轉到別的方向,所有的人都可以是決策家,只要你提得好,大家就採用。
法家比較嚴格,犯了事隨便一頓重罰,走著走著,許多人就死在了荒野上。身體受不住,哥不是百變金剛,只能先走一步,一個死到臨頭的哥們這樣對夥伴們說道。結果就是,白骨盈野上。隊伍中人越來越少,等到發現時會改,不過這時已丟了好多人,死了再改,死了再改,死不完改不完。
嘛,歷史發展就是他們走的路。孔教規矩路,容易遇險途,撕逼事兒多。道家放養路,處處是坦途,很嗨皮的說。法家金科路,急時能轉途,死的人多了點兒。起源都差不多,可以說是周公,管仲思想的分支。
高大的...?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儒家「十六字心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孔廟祭器不用豆腐,現在的祭孔還是這樣么?
※儒家和基督教對個人來講可以共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