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各國語言之間的差異和中國各地的方言之間的差異是否類似?
各地方言從一開始出現,語法就一樣么?
因為個人感覺中國各地方言語法差別沒有歐洲語言之間的差異大。
我傾向於說類似。我不認為中國的漢語、維吾爾語、蒙語、藏語、壯語、苗語之間的差異性比歐洲諸語差。(其實我覺得差異性更大)要知道藏語和漢語屬於同一個語系,但藏語的基本語序卻主賓謂的是,而且時態變化的有。
當然我也時常感到漢語諸方言之間差異不大,但我想這是錯覺,來自對母語的熟悉與普通話、書面語對方言的同化。
其實即便是漢語方言間語法的差異也是很多的,下面這個鏈接就有很多。http://wenku.baidu.com/view/b3775231b90d6c85ec3ac663.html歐洲以印歐語係為主,中國以漢藏語係為主。
歐洲還有有亞非語系(希伯來語所屬)、高加索語系、芬蘭-烏戈爾語系、阿爾泰語系等
中國還有苗瑤語系、壯侗語系、南亞語系、南島語系、阿爾泰語系等歐洲的印歐語系可分為日耳曼語族(英語所屬)、斯拉夫語族、羅曼語族、希臘語族、凱爾特語族等
中國的漢藏語系可分為漢語族、藏緬語族(或許這個級別上中國確實比歐洲少)========================================================================
如果硬要說歐洲諸語與漢語諸方言不類似,我想對於常見歐洲語言與常見漢語而言,有幾點 :
1 歐洲語言普遍詞形變化較複雜,導致歐洲語言之間出現諸多共享詞根不共享詞綴的現象。
2 由於詞形變化複雜,歐洲一些語言中類似主賓謂的語法關係有時可以擺脫詞序的限制,將漢語中依靠語序呈現的主謂賓概念通過分工不同的詞綴來表達,使得像荷蘭語、俄語中的詞序亂序成為可能。
3 歐洲政治分裂時間較長,辭彙統一性較差。因此就出現了像德語中抵制拉丁語希臘語借詞的現象。而中國漢族居住區由於政治統一時間較長,辭彙流通相對比較通暢。
4 歐洲語言中類似、科學、民主等的「現代辭彙」發展時間較長,因此各國間差異性較大。而西學東漸歷時較短,就好像中國是通過日本「一次性」引進了現代生活的主體辭彙,來源相對單一,詞義較統一。可能因為漢語在世界上太獨特了跟誰都不像,所以好多外語不靈光、不大通方言又沒學過語言學的中國人總是以為聽不懂了就是不同語言,完全不知道即使是「完全聽不懂」,也有差的多和差的少。不懂廣東話」和「不懂日語」,根本就是兩種不同層次的「不懂」。
我粗略講一講歐洲諸語言的差異與中國各方言差別之間的不同。
鑒於六種南方方言中,本人最了解的是吳語,歐洲非英語中最了解的是法語,所以拿普通話、蘇州話,英語、法語這兩對來舉例。中國其他方言、歐洲其他語言與此類似,沒有本質差別,可以類推。龍騰網 龍騰網 - 傾聽各國草根真實聲音,縱論全球平民眼中世界第一,最簡單的「聽不懂」,是語音成系統的變化。比如蘇州話把好念成ha,但是聽多了你會發現,蘇州人不止把好念成ha,普通話里所有的ao都念成a,好hao-ha, 料liao-lia,這種情況初聽雖然聽不懂,但聽多了你就會把蘇州人說的所有的a都自動反應成ao
這種「聽不懂」在英法語中也有,英語所有開音節的i 都念ai,但法語都念i,所以中國china拆那-chine吸呢,副的vice外絲-vice維斯。第二,再深層的聽不懂,就是雖然同源詞,但用法習慣不同。比如,同樣表示乾燥,普通話用「干」(gan),蘇州話用「燥」(za)。「干」「燥」兩個詞無論在普通話還是在蘇州話中都有、都懂,只是一地偏好這一個,一地偏好那一個。這種聽不懂,雖然比上一種困難些,但也很容易習慣。類似的還有學校/學堂,老師/先生,等等。
這種情況在英法語之間也有。比如老師teacher踢車-professeur噗喝肥瘦喝,但professeur在英語中也有,就是professor普羅費瑟,只是用的範圍窄些,多指教授。第三,更深層的聽不懂,是辭彙中完全沒有關係的聽不懂。比如我你他,I-je, you-tu, he-il, she-elle, it-il/elle, 水,water-eau,完全找不出相同的地方。
這種情況在漢語諸方言中就很少很少很非主流了。例子也能舉一點,比如北方人打破頭也想不出南方人為什麼會把又小又酸的柚子叫「拋」(這個「拋」是南方原生的古老辭彙,不細說)。第四,最弔詭的聽不懂是語法層面的,比如法語里香水是男的杯子是女的這種陰陽性,英語幾乎沒有痕迹。
這種情況在漢語諸方言里是完全沒有的。總結,歐洲諸語里的「聽不懂」,以上四點全有,但後兩點佔主流,歐洲人學歐洲別國語言主要需要攻克的也是後兩點。但中國諸方言的「聽不懂」主要集中在前兩點,後兩點幾乎沒有。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學英語十幾年又是考試又是練習,大多數人還是不靈光。而南方人學普通話,考試也不用,專門教授也不用,多練練多聽聽,摸到規律,即使口音不準也能聊得海闊天空。須知,中國有8億人的方言是完全可以互通,無法互通的方言已經是佔少數。即使這些少數的、極端的「聽不懂」,哪怕是被反覆提及的溫州話、粵語、閩南語,與歐洲諸語的「聽不懂」比起來也簡單得多得多。所以,雖然同是「聽不懂」,歐洲諸語和中國方言完全不可同日而語。這就是為什麼中國諸方言是「方言」而不是「語言」。北歐的幾個北日耳曼語:挪威語、瑞典語、丹麥語和冰島語,之間的差距應該小於漢語某些方言之間的差距。北日耳曼語和德語之間的差距,我就不清楚了...
按道理講少數民族語言也是方言,藏語跟普通話差別就比較大,閩語跟古漢語就比較接近。如果我是說假如,福建現在是一個國家,可能福建這個國家的方言比整個歐洲都多。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