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不懂藝術的偏見及事實是如何形成的?

第二個問題,勞動者不應該(不配)懂得藝術的偏見是如何形成的?


這個問題有兩個層面的考量,對於不同的藝術,考慮的方向就不同。

先考慮古典的,更重形式的藝術,對於這種藝術,接受起來是不需要太多的門檻的,體力勞動者(我相信這是題主的真實意思)也可以愉快的欣賞。那麼對於這種藝術,焦點就放在「懂」上,體力勞動者到底懂不懂古典的藝術呢?怎麼才算懂呢?

對於重點放在形式上的藝術,所謂的懂,在我看來就是品味和鑒別力,就是你能辨別好的作品和壞的作品。而要達成這一成就,需要的就是審美經驗,你得看的夠多,才能養成這個品味,才能懂。

體力勞動者顯然很難達到這個要求,好東西,都是要錢買的,但體力勞動者絕對不缺乏這個能力。平日里經常接觸的東西,體驗的多的,就會懂。比如不同的煙的好壞,酒的好壞,乃至茶的好壞,很多體力勞動者都是很懂的。

從這個角度考慮,品味的養成,其實無所謂體力腦力,很多腦力勞動者審美經驗缺乏,品味也不怎麼樣。甚至於可以這麼說,很多腦力勞動者對煙酒茶的品味可不如體力勞動者呢。

所以這完全就是一個審美經驗積累的問題,要體驗得多,最好用心體驗,自然就懂了。

但對於現當代藝術,考慮的方向就不同了,現代藝術重觀念輕形式。欣賞現當代藝術,光看不行,也不存在對比的問題,作品都高度特化了,很難互相對比分好壞,最大的要求就是積極的思考,還得是發散性的,有時是批判性的思考。

而體力勞動者,顧名思義,對於積極的思考是有一定阻力的,可以說,現當代藝術對體力勞動者並不友好。

但這是很自然的發展,文藝復興以前,藝術也近乎於體力勞動,階層不高。文藝復興發現了透視法,達芬奇就想要通過科學來提升藝術家的地位,因為藝術家要學習幾何,學習透視法,這在當時算是高科技了,藝術家需要很多腦力。到了現代,尤其是藝術理論為藝術擺脫了限制,藝術幾乎得到了完全的自由,他自然要往更高處走,讓腦力更多的參與進來,最終就形成了精英化的藝術。這很正常,如果藝術完全自由,藝術家必然想要充分運用自己的能力,藝術家作為一個人,他最值得驕傲的東西是什麼?當然是大腦。曾經藝術家為自己靈巧的雙手而自豪,一旦藝術得到解放,藝術家必然會讓自己的大腦參與進來,藝術家希望為自己的大腦而自豪。

這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能。


簡而言之,傳統社會的早期,藝術被作為區分貴族和其他階級的規訓。隨著市民階層的崛起,藝術的多元化,社會的現代化,藝術逐漸走出了這一窠臼,但是藝術的受眾還沒有完全走出來。


中低層的體力勞動者在階級再生產的過程中,因為負反饋的累積形成了心理適度區,在這個心理適度區上完成了抵抗範式上的身份認同。

在伯明翰學派保羅·威利斯的代表作《學做工》中,保羅指出,工業區的工人子弟分為兩者,一種是叛逆的"傢伙們",另一種是"書獃子"。"傢伙們"認為自身智力低下,家庭環境惡劣,所以自己不應該接受教育體系的規訓,他們對科學、藝術、文法表示抗拒,只有越抗拒,越叛逆,才能成為「傢伙們」的核心,才算工人子弟的好漢。認真學習考試的則被「傢伙們」邊緣化,斥為書獃子和投靠中產階級的叛徒。只要傢伙們教育在階級再生產的權力結構中依舊維持著負反饋機制,傢伙們就會重複著一代代人對藝術等代表更高位階文化符號的憎恨。

我們應當思考的是,他們真的憎恨藝術嗎?恐怕不是,他們憎恨的是自身在階級再生產過程中的無力與失語。


你是說一個人在進行勞動生產時不懂藝術,不進行時就懂了嗎?


勞動者不是不懂藝術,相反勞動者的活動是所有活動中最接近藝術的

這不得不回到藝術最本源的問題上,即何謂藝術。對於大眾而言,藝術即是蒙娜麗莎、清明上河圖、歡樂頌等具有高超技藝的藝術家的作品。他們的作品跨越了時間的維度和不同民族的人對話、交流,影響著這些人。許多人欣賞藝術品不僅僅包含了對藝術家高超技藝的肯定,同時為他們在這些技藝背後的思想所震撼著。

康德在Critique of Judgment里如是描述,並且將藝術分為了三種類別:Mechanical Arts, Aesthetic Arts 和 Fine arts。並認為,Mechanical Arts關乎著技藝,並且藝術品本身可以被複制。Aesthetic Arts關乎著藝術品是否可以給人帶來愉悅感。而Fine Arts,則是最高境界,是由天才所創造的接近自然的藝術,這些藝術可以引發跳出這個藝術本身的思想。這裡的自然不是自然環境或者自然美,而是「妙手偶得之」的那一瞬間。似乎不是遊人而是由神所創造的。

If art merely performs the acts that are required to make a possible object actual, adequately to our cognition of that object, then it is mechanical art; but if what itintends directly is [to arouse] the feeling of pleasure, then it is called aesthetic art. Thelatter is either agreeable or fine art. It is agreeable art if its purpose is that the pleasureshould accompany presentations that are mere sensations; it is fine art if its purpose isthat the pleasure should accompany presentations that are ways of cognizing.... Genius is the talent (natural endowment) that gives the rule to art. Since talent is aninnate productive ability of the artist and as such belongs itself to nature, we could alsoput it this way: Genius is the innate mental predisposition (ingenium) through whichnature gives the rule to art.

在這裡,康德認為只有天才的作品才能被稱之為藝術。因為只有天才的作品,才可以達到「跳出作品的範圍本身,去引發更多的思考」。這裡「引發更多的思考」被康德定義為目的性(Purposiveness), 即我們為了去思考某項東西而開始引發自己想像力的思考。這種思維模式跳出了「理性」的範疇,不再是我們將某一個概念納入自己的邏輯體系之下,而是跳出這個已被人定義的邏輯體系來進行思考。康德將這兩種思考方式定義為Determinative Judgment和Reflective Judgment, 分別對應理性和感性思考。這種定義方式建立在他認為感性和理性是兩個不同的世界,換句話說,我們認知的世界和我們頭腦中的世界,是一個硬幣的兩面。

黑格爾不同意這個說法,認為這兩者是辯證的。黑格爾認為,藝術是這兩者間的對話方式。當一個人去思考的時候,首先會對這個世界產生一個判斷(Thesis),之後當然和這個世界進行接觸後,會產生(Antithesis),來修正之前的判斷,最後產生綜合判斷(Synthesis),同時綜合判斷又成為一個新的判斷,以此互換往複下去,成為一種辯證關係。當然尼采後認為這些判斷的表象(Apperence)即使真實(Reality),這些反覆的剝離後是虛無本身(很像我國到家的「道」)海德格爾將其發展為存在本身。當然這些超出了這個話題的討論就此打住,有興趣的可以對比莊子的思想和歐陸美學學派的「目的性」「虛無」「存在」,甚至是解構主義德里達的「Khora」。這將會更深層次的去審視何謂藝術。

在這裡,藝術成為了Antithesis,即我們如何去和真實世界進行對話。莊子也好(庖丁解牛),黑格爾也好,尼采也好,德里達也好,都將這種對話方式歸結為反反覆復的嘗試與試驗。而藝術最後就成為了這一切一切的經驗經驗綜合。人們擁有高超的技藝,得知了這個世界如何被他們這些技藝修剪、變形到自己想要的方式。創作作品的時候往往都是感覺到了「靈光一現」,感嘆「妙手偶得之」,就像是渾然天成一樣。

而藝術這個詞本身就包含了技藝的含義,對某項技能達到非常熟練的地步。在創作過程中感性和理性得到統一,思想和現實也得到了統一。

勞動這個詞進入哲學與美學範疇最先由卡爾馬克思提出。在資本論中,馬克思認為勞動者即是最接近人們與自然對話的人。勞動者使用自己的雙手進行創造,和自然進行對話。而人類之所以會區別與動物,勞動者的造物形成了社會,社會與勞動者因為他們的勞動而存在。

the universal condition for the metabolic interaction (Stoffwechsel)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everlasting Nature-imposed condition of human experience...

...What is true ofman』s relationship to his labour, to the product of his labour and to himself 』, he asserts, 『is alsotrue of his relationship to other men, and to the labour and the object of the labour of other men』.4This sociability Marx calls our 『species-being』. Man is a species-being 『because he looks uponhimself as a universal』.5 Both man and animals are a part of nature and fashion it to suit theirneeds. However, whereas animals produce 『only when immediate physical need compels them to doso』, man 『produces even when he is free from physical need and truly produces only in freedomfrom such need』.6 Man produces not just for himself but for his kind, for his universal. The humanworld is a created world, a world in which we see the labour of others and where human interven-tion is a 『speaking to others』.

與資本不同的是,勞動者本身握有生產能力,但是不具備生產工具。勞動者只有在完全自由的情形下才進行與自然的對話,進行創造。而其他勞動者也因為這些創造去認可勞動者。這才是人類社會的基石。需要注意的是,馬克思在這裡不是描述了一個「理想共產主義」社會,而是預言了當生產工具足夠發達到勞動者完全掌握的時候,社會會成為什麼樣子。現在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計算機中的開源社區,因為人人皆可學習編程,利用開源代碼的可複製性,有了Android, Linux, GNU以及GitHub等等一系列的開源軟體。在這裡勞動者替代了資本,成為了技藝最高超的人。這才是藝術家本身。藝術不當被局限在一件件「史詩級」的藝術品被放在博物館裡供人瞻仰(關於資本及博物館的批判可以移步Dewey的Art as Experience,裡面系統分析了資本主義如何控制博物館進行藝術階級化),藝術應當回歸到它本身的屬性中:那些技藝高超的人與自然的對話,就像莊子描述的庖丁解牛一樣,以為廚師高超的刀工所帶來的震撼表演。

最後第二個問題,勞動者不懂藝術的偏見是如何形成的?當然是資本對於靜態的藝術的定義。


藝術本身沒有階級。

有階級的是話語權。

民樂、民舞也是藝術,但極少獲得認可。


勞動者這種說法就不正確。藝術家本身也是勞動者。這世上除了極少數食利者,絕大多數人都是腦力或體力勞動者。


我是勞動者的預備軍,我不懂藝術


你聽說過我國獨有的農民工詩人么?


首先我們這些搞藝術的很多時候都未必能看懂,解讀清楚其他門類的藝術。

能夠欣賞藝術是需要學習和積累的,任何人都是。

你的精力放在哪裡,哪裡就會出成績。不懂藝術的人,可能忙活別的去了。並不是不勞動就可以懂藝術,這是謬論~!

而且很多藝術家本身就是勞動者。


說個題外話

我在大學選過一門課,課程大概是一些油畫的鑒賞。具體我記不太清楚了,我自己是學機電的,選這門課其實就是為了學分。

整個課程講的就是常見的一些名人畫作

印象比較深的就是《父親》

這副油畫其實很多次出現在中學的美術課本上,也多次被印刷在一些作品集裡面。

其實這倒沒什麼,再此之前誰也沒注意過。

因為從來沒有開過真二八經的美術課

只是一副老人頭像,畫的皺巴巴的。

據老師介紹,這副畫的畫幅其實很大,頗有衝擊力。然後給我們看了一些個對比照片

分析了時代背景,畫家創作的前後故事等

這個時候我隱約懂了一點《父親》這幅畫的妙處

後來又介紹了《夜巡》,《拾穗者》等還有一些逸聞之類的。

最後推薦我們有機會去藝術展看一看

今天題主問這個問題,勞動者對藝術什麼什麼的,你這樣問略。。。

其實勞動者的概念涵蓋了絕大多數人。

我覺得有幾句話可以講,針對題主的疑問。

第一,我們要承認藝術有其門檻,隔行如隔山

第二,認知藝術需要一定的訓練,很多東西需要了解去感受去學習,很多東西都需要持續的學習訓練的

第三,世人放大了一小部分人的偏見

第四,可能當代藝術這個圈子太不接地氣,飄在雲端,不妨下個凡。大家都是勞動者,何必站在天邊,高人一等呢?

藝術家只不過是勞動者裡面的一種職業分工

題主的疑問給我一種濃濃的優越感,誒。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請標明這種看法的出處,否則有分化人民群眾的嫌疑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南京理工大學機械院學生會半夜去他人寢室掐學生脖子(疑似,該問題不負法律責任)?
共青團的職責和日常工作有哪些?
青少年能否或如何系統地閱讀《資本論》?

TAG:藝術 | 現代藝術 | 精英主義 | 左派 |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共青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