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金融行業以來,你所遇到的最艱難的事情是什麼?
個人感覺,對於銀行來說,最難就是不良處置,沒有之一。
這裡的不良處置,不是指某一個具體項目,而是指宏觀的,整體的不良處置。
首先是數字。我是2005年參加工作的,沒有經歷過九十年代到本世紀初國有銀行不良爆表的時期,對我來說,銀行業的不良數字,連年雙降才是常態。但是這兩年,哪怕是真實性存在嚴重水分的官方數據,也划出了一條驚心動魄的快速爬升曲線,更別說還有大量隱藏在關注類別里的隱性不良。
其次是社會信用體系的崩潰。我不敢說全國範圍怎麼樣,但至少在東南沿海地區,社會信用體系的大面積崩潰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我憑本事借的錢,為什麼要還」的極端言論也許是個例,但「別人都不還,我為什麼要還」社會上抱有這種觀點的人已經不在少數。與此同時,失信懲戒機制並不如官方宣傳的那麼到位而有力。
第三是處置手段的缺失。對於銀行而言,不良處置,無非是貸款重組、訴訟、核銷、轉讓等。貸款重組的前提是企業還有救活的可能性,然而許多企業連殭屍都算不上了;訴訟,流程漫長、成本高昂、效果不顯,誰訴誰知道;核銷條件苛刻,財務成本高企,治標不治本;轉讓,現在是買方市場,AMC們挑肥揀瘦,價格慘不忍睹。曾與同事開玩笑,「當前最有效的處置手段是金鏈大哥、小白帽和帶病針筒,可惜銀行都不能用。」笑中帶淚。
第四是考核壓力巨大。政府維穩壓力、監管指標壓力、股東財務回報壓力,最終都轉化為對員工的考核壓力。銀行降薪已經不再是新聞,我認識的做不良處置的同行,薪酬腰斬的不在少數,許多人更是從業務條線被勒令離崗來做清收,薪酬完全與處置成效掛鉤。巨大的壓力之下,甚至有人鋌而走險。
謝邀。
最艱難的事情莫過於在各種一夜暴富的神話中保持一顆平常心了。
陸家嘴有幾十萬金融從業人員和各種中介皮條客。空氣中充斥著浮躁和金錢紙醉金迷的氣息。在金融這個江湖上每天都流傳著各種創富傳奇,我身邊的就有不少。
合法或打擦邊球賺的:
房地產行情最好那幾年給房地產項目放高利貸,一個項目就賺幾百萬的
一個學弟,15年半年炒股賺上千萬的
16年做發債承攬一年賺上千萬的
賣信託一年賺幾百萬的
做票據中介前幾年行情好一年賺幾百萬
搞資本運作一個項目賺幾個億的
違法賺的:
跟銀行內外勾結,騙貸倒貸,甚至一部分貸款直接揣自己兜里
搞龐氏騙局非法集資
給各種大佬做白手套
每投一個項目都從企業拿回扣和好處費
內幕交易等等
任何財富傳奇,多多少少都會有運氣的成分,但我見到的更多是膽識、努力還有不怕死,還有對規則以及人性的深刻理解以和利用。這些人當中有背景極深厚的,也有窮苦出身的,英雄不問出處,但背景深厚的人做金融有先天的優勢這是不爭的事實。
而當你把這些故事掰開了,揉碎了,你會發現大有不同:
那個投房地產項目的朋友投的是一個四線城市的項目,錢也是從投資人募集來的,正好遇到調控差點收不回來,動用各種關係威逼利誘,硬是讓項目業主方,一個當地的地頭蛇另外借了一筆錢把自己的錢連本帶利置換出來;
炒股賺上千萬的學弟,親戚朋友都是做生意的,募集了一千萬的本金,相當一個小私募了,只能說初生牛犢不怕虎,無知者無畏;
那個做債券承攬的老兄,已經蟄伏積累和十年了,積累了深厚的政商資源和關係,遇上一波大行情,終於揚眉吐氣;
賣信託的哥們當年客戶的原始積累也是一個個陌CALL打出來的,一個月幾千個電話打底,後來又帶了團隊,手裡有個幾十條槍,後來直接開始接項目,找信託通道過會貼牌然後自己賣,一年賺幾百萬也是努力加趕上了剛性兌付的好時候;
票據中介就不說了,手裡上百家大小銀行同業部門的資源,鐵關係都是KTV里一家一家喝出來的;
而搞資本運作的大神,家裡本來就有家上市公司,兩張嘴皮子又能忽悠。
而違法賺大錢的基本都進去了。
然而其實身邊每天更多上演的,是被騙的,被抓的,鬱郁不得志的。一個老家農村的姑娘畢業後來上海進了一家P2P公司做理財師,結果公司跑路,自己加父母50萬和客戶的幾百萬資金全被卷跑。有個朋友做原油貴金屬虛擬盤,前一天還在開著豪車唱著歌喝著酒泡著妞,第二天公司被經偵一鍋端,父母親友讓我幫忙找律師撈人。
甚至還遇到過清華的高考狀元賣P2P的。
一個30歲出頭就當上公募基金經理的年輕有為的富二代,人生的第一支自己負責管理的基金在股災前一個星期募集完畢然後火急火燎地開始建倉,結果一頭烏黑亮麗的秀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當然更多的是千千萬萬普普通通的金融民工,一邊拿著微薄的薪水不敢冒任何的風險,一邊幻想著有朝一日能夠躍上人生巔峰。
一幕幕魔幻而又荒誕的戲碼就這樣漸次上演,真實而又殘酷。局爺倒爺在飯局上觥籌交錯,各自比劃著神秘莫測的高層關係。只會講故事的投行家和董秘相約丟臉共赴出醜。檯面上張口就是幾百億的一手項目,私底下交流著哪個場子性價比高夜夜笙歌,腰上別著大H,身下耕耘著外圍。這邊剛見到一兄弟保薦的企業上市了拿了幾百萬紅包,那邊又聽說一哥們賣新三板原始股賺了個盆滿缽滿。各路鐵飯碗看著心痒痒,心裡想著居然還有這種操作,紛紛擼起袖子下海撈錢,結果灰頭土臉碰一鼻子灰,感嘆海底撈錢你學不會,自己乾的一定是假金融行業。一老兄酒過三巡,打著飽嗝,紅著臉說笑嘻嘻地說,你問我投資什麼來錢快?你看現在經濟這麼萎,最好的投資策略當然就是用騙來的錢包裝自己然後去騙更大的錢。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各色投資人拉橫幅追欠款早已經是屢見不鮮,一撥撥金融才俊來了走了進去了,一茬茬的韭菜割了倒了又頑強地茁壯起來了。大學時互相調侃說以後一起去提籃橋進修,沒想到如今看到的景像卻是如此的真實和殘酷。
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年輕人福報沒有積累到一定程度僥倖暴富並不是什麼好事,因為你hold不住這錢。福報是什麼,是一個個飯局,一場場應酬,一通通陌call,一個個成功或失敗的項目,一次次江湖救急與被救急等等等等瞬間點滴積累起來的。金融行業的基石說到底還是信用,信用是需要靠長年累月的時間打磨出來的。
某些人在某些特定階段能獲得超級可觀的收益,是因為他們有能力承受和管理人生的風險。
不過呢,從事金融看上去最艱難的事情是管理風險,
其實最艱難的事情還是莫過於管理自己的慾望啊。
--------------------------------
財務自由之路 - 知乎專欄微信公眾號:周大爺說
謝邀
明知是錯,不得不做的時候。
夜路走的多了,什麼鬼見不著
只是有些事,自己可以選擇不做
有些事,卻要硬著頭皮不得不做
高票答案講的都不錯
不過,看透了也還好
難的是,那些看透了卻做不到的事
最煎熬。
行業里有點腦子的人,
誰不愛惜自己的羽毛?
可無論你是小弟,還是大佬
誰又沒個自己的「領導」?
有人能力強
實習的時候
工作做的就比正式員工還要好
可能決定你是否去留的老師傅
有天讓你幫個小忙
替他背點工作上,偶爾粗心馬虎犯得錯誤
不背就留不了
你要不要硬抗?
有人專業棒
盡職調查的時候
再小的項目瑕疵也能檢查的出來
可能決定你是否升降的直屬上級
有天讓你幫個小忙
忽略掉項目上,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
不聽就降職級
你要不要裝盲?
有人風格高
招聘下屬的時候
只會把能力、態度和素質當做考察的目標
可能決定你是否可以擴員的分管領導
有天讓你幫個小忙
希望你用資質平平的vip,替掉忠心耿耿的好實習
不替就縮人員
你要不要強招?
有人業績好
年終分紅的時候
每年獎金分的都比其他人要高
可能決定如何分配獎金的部門領導
有天讓你幫個小忙
說是部門經費實在太少,你拿的那麼多稍微貢獻點
不拿就改比例
你要不要爭搶?
職位越低
無關緊要的事越多
大多其實不拒絕也無妨
怕就怕
做的越多,就越習慣
職位可能越來越高
而找上來的
能拒絕的事
卻越來越少
張嘴就是主義,簡單。
心裡不權衡利益,難。
證券研究從業7年,看過太多人起起伏伏,最難的,怕是保持初心吧。
研究所和投行,被譽為券商皇冠上的明珠,一方面是因為應屆生招得多,相對大家更熟悉,另一方面也的確是出了名的收入高、平台好。不愛這一行是很難的,離開之後的這一年多,我無數次感慨金融行業的效率高、做事簡單。前陣子跟券商的老朋友們吃飯,重新找回了那種熟悉的和聰明人打交道的愉悅感,以及把企業業務抽絲剝繭梳理歸納的成就感,無與倫比。不浮躁是不可能的。都是少年成名,一畢業就對著上市公司的老總們指點江山,張口幾千萬,閉口幾個億,要求大家淡定,實在是對人性預期太高了些……若干年後,當我坐在桌子的另一邊,尷尬地陪著笑臉說「是是是」的時候,忽然就理解了當年別人擠給我的那些表情。到窮游以後,有一次見一位董事長,特別得意地跟人家顯擺:「你知道我們今年**業務賺了多少錢嗎?好幾千萬呢~!」對方聽完哈哈大笑,「你終於把幾千萬當錢了。原來咋教育我的?今年業績怎麼能才做5千萬呢?市場預期1.5億呢。。。」不是只有金融行業有陰暗面,但離錢太近,這種陰暗容易被放大,也容易被傳播。新財富對所有參評的分析師都是折磨,大家對它都是又愛又恨。愛它,是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證明自己高薪的價值;恨他,是因為那種把自己當作商品一樣去售賣去宣傳的感覺,非常的不好。每到這一刻,作為賣方,你就會很清楚地知道,那些平時和你稱兄道弟共同吐槽別人的朋友,心裡究竟把你排在第幾位?是第一,第二,還是榜上無名?每降一檔,你的心,就會往下沉一分。而買方你以為就輕鬆了么?生生要把擅長不同領域的人放在一起打分排序,還要考慮各種利益往來、各種人情關係……熬過一個新財富季,所有人都是心力交瘁。在這行,我見過幾年前還是做數據的小弟,因為抓住一個牛票就變成了新財富大佬,升任首席,成為各個上市公司老總們的座上賓,收穫幾百萬年薪……這是幸運的。而更多的是,年復一年辛苦的工作後,榜上無名。怎麼辦呢?總要給自己一個交代,才能繼續下去。第一年,可以埋怨是公司平台不給力。第二年,是銷售團隊不給支持。第三年、第四年呢?承認自己不如別人?還是承認自己水平不行或者不夠勤奮?很難的……都是天之驕子,憑什麼別人可以,我就不行?某種意義上,只有偏執狂才能在這行更好地生存。可偏執,往往容易讓人忘了初心。因為考核指標太簡單粗暴,周期也太短。今年因為茅台大漲,邱國鷺老師的發言被重新翻出來,可是你知道3年前,有多少人嘲笑他已經過氣了么?再好比今年的樂視、公募「一哥」,大家都在嘲諷、紛紛跳出來說早就看出來他們不行。可是幾年之前,他們也是站在聚光燈下供人膜拜的大神。各種緋聞、造謠、八卦、撕逼,每天都在路演、微信和無秘中被傳播。曾經有一度,我也對此津津樂道。但我深知自己不是一個意志堅定的人,害怕離初心越來越遠,所以趁著還記得當年的夢想,下定決心抽身離開。可是,從心底里講,我還是愛這個行業。高薪和人脈關係都是表象,浮華、嘲弄、中傷也不過是附帶傷害,背後真正有魅力、能吸引人的,是你每天都在思考。這是我見過的,唯一一個,思考可以以最快速度轉化成金錢的行業。成長和學習新知識,是這個行業中最天然最正當不過的事情。它打下的烙印,帶來的思維習慣,不管將來在哪個行業,都將終生受益。謹以此文,紀念自己7年的金融從業生涯。
每次做重組的案子都是千難萬阻。最難的一次,目標公司在破產邊緣,賬上的現金只夠再發一周的工資。周日的晚上我們和11家銀行的人關在一個會議室里談重組,只要談不成,下周就有964個人要失業了。談到凌晨三點,我只感覺離協議越來越遠,會議里每個人臉上都是悲戚之色。我們堅持到四點,銀行代表們終於開始鬆動,在五點最後達成了協議...在銀行代表紛紛開始給紐約的credit committee打電話的間歇,我們走到會議室外,看著天邊的魚肚白,從不抽煙的老闆問我要了一根點上長吸了一口...此時其實我們的盡調還沒做完,老闆問,do we fund next week?這錢不打過去,900多個人就要失業,打過去,是拿LP(和他自己)的錢冒險...我知道那個問題其實他在問自己,但那一刻我真的覺得很難...
瀉藥,
短短半年不到,見識到某些爛到根子里的銀行風控:
放貸時候,連現場也不走,人家建樓建了個框架,就放出去。
押石油,結果一打開全是水。類似押名牌老酒,3年後出事,結果當場一打開,呵呵。
遇到質押美金應收賬,老闆外逃,外貿交易方是老闆境外親戚關聯公司,把錢全挪移出國,這數怎麼追?
遇到抵押大米,把糧倉一打開,那霉味,至今難忘。。抵押的車放在集中箱4年多才處理,為了捂住花了多大力氣?最終這些破東東還想賣出好價錢,開玩笑。遇到明知是醫院病房樓,還照樣敢抵押放貸給別人,難道銀行出事後還想向病人收床位費?一輛幾千噸位貨船,放貸時銀行估價2000萬。為啥同樣的船淘寶價才500萬,差了近4倍?
土地及附著物已在一家銀行a辦理了抵押拿了貸款,結果大樓建好,辦理產權證後再次抵押給另外一家銀行b,現在出事了,b銀行一毛錢也拿不回來。
明明和當地有村民有土地糾紛,甚至出動武裝快捕,結果轉眼間就辦理他項權證。後來果然出事,我們跟著進去,差點被當地村民干翻,還好跑得快。(現在本渣養成了夜跑的習慣,嘿嘿)
曾經面對幾十家關聯企業,法人全是老頭大媽,實際控制人躲在背後逍遙,當時畫關係圖畫死本渣了。真正難動的是地方衙門,當你轉了一圈,發覺最終錢是進了它們袋子里,誰敢向它們要?反正我不敢讓它們掏出來。
金融很難不牽涉到政治,為啥?「土地」二字。
明明一家年產值過億的地方企業,就因為一時的資金短缺,各個銀行蜂擁而上,企業活活被銀行逼死,老闆跳樓。現在經過重組後,企業重新活了過來,名字換了,老闆也換了,至於死了的人?誰在意。
記住,銀行永遠只會錦上添花,不會雪中送炭,前一刻是名利場,下一秒說不定就成墳場。
最混蛋的是,前任撈了錢,後人來買單,擊鼓傳花玩得溜。
現在銀行踢一踢動一動,真拿老百姓的存款不當錢?
銀行破產法不應只拿來看的,要是總用納稅人的錢來兜底,養著那群爛到根子里的大耳窿,那它們還有什麼不敢做?
殺雞儆猴,某些銀行得倒下閉、吃下虧才懂。
哦,對了,以上事例不單單來自股份行、城商行,5大行也沒少干。
—————————————————————————眼不見為凈,做不良簡直考驗人性。以上故事皆修改過,圖片非實物,都來自百度。
—————————————————————————咳咳,我可沒說會爆炸,大家別亂聯想。本渣也不知道,要是能預測到GFC,本渣真的可以飛升了。編輯一下吧,沒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
我最艱難的時候是對自己徹底的質疑,在剛從業1年多的時候吧。
————————————————————————————————
在從業一年多的時候差不多是我狀態最差的時候,從剛開始覺得自己還行,到見了各種各樣的事情後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是那種對整個行業和自己未來深深的質疑。
金融這個工作在沒接觸過的人看來特別高大上,但真正幹了以後就不是那麼回事了,這裡面有各種典型的國企老派作風,也有到處吹牛的市場騙子,有藏在幕後的大佬,有投機倒把鑽空子的人,有風光無限的大牛,也有鋃鐺入獄的,有業務精純但是根本不會演講的行業專家,有八面玲瓏左右逢源的精英,什麼人都有。
我覺得自己只要認認真真工作,總會有出息的,原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為啥我看到的很多人我都學不來呢?為啥現實意義的成功的人靠的原來不只是自己的努力啊。
————————————————————————————————
最開始入行意氣風發,因為很快就接觸了機構業務,幫助設計融資結構,覺得至少是一門技術活,數據表格分析得頭頭是道。一下覺得自己馬上就可以和培訓出現在總部那邊的專家一樣了,牛逼得不行,後來連續幾個事情發生了,徹底改變了我的想法:
(1)我拼死拼活想盡辦法幫某股東爭取優惠條件,能做的都做了,真是發自本能的把融資人當自己人希望在不損害資金方利益的前提下爭取優惠條件。但沒有審批通過,畢竟給股東讓利資方就要吃虧。對面馬上翻臉不認人,我和她口頭溝通的優惠條件被錄音拿過來反威脅我說言而無信,發簡訊給我和領導威脅我,說如果違約就是我的責任,要我負責,這簡訊至今我還保留著,作為預防自己嘴賤的深刻教材。
順便說一句,即使幫他們搞定了不下5個億的資金,危機也解決了,他們仍然覺得我是為了提成在拖著他們,哈哈哈哈,這種現實版的教材去哪裡都學不到的。
我把你當兄弟,你把我當一條狗啊。
這件事對我影響很大,怎麼億萬富翁資本大鱷還有這樣的人啊。後來想想也就明白了,我一個蝦兵蟹將沒什麼,但這個條件談成功就是節約上百萬的利息,也知道了,很多話不該說,很多事不能亂做。這又引出了我當時第二個故事。
(2)還是剛從業不久,被人問過如何規避監管套出上市公司資金,年幼無知的我從技術上說了幾個辦法還是打字留痕了,現在真想大耳光抽自己,簡直傻X到了極致。
任何接觸過金融行業或者財經新聞的都知道現在監管有多嚴,處罰全部都是定格的,股轉系統對查資金占用不遺餘力,這件事要真出問題被捅出去,哪怕我不是直接參与者我都睡不著覺。
敢說敢做在這個行業真的很危險,很多事情看似幫忙實則違規,甚至違法,說話前得過腦子,該幫忙幫忙,不能說的千萬別二百五,真心提醒任何一個入行的同學,別和二蛋一樣最開始只盯著最牛逼得那些人,也看看監管處罰案例,也看看那些進去的人。
太他媽感慨了,人民的民義里我最服老紀,程序正義和內心正義平衡,一如合規風控和客戶需求的平衡一樣難。
————————————————————————————————
二蛋對自己的質疑還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都做模糊處理了,有的是道聽途說不要對號入座哈:
(3)二蛋最開始只會分析問題寫盡調報告,上了幾次審核會以後發現我曹原來門道這麼多啊。我聽聞了某一單股票質押案例,標的很好,股東實力也很強,按理說是很好的項目,最後被斃掉了,因為上市公司暗流涌動分幫派打的水深火熱,有人要往死里整他。後來真的出事了。上會材料成了白紙,現金流分析、資本實力測算、股價壓力測試都是繡花活兒,很多項目做和不做的重要性遠遠大於怎麼做,原來大BOSS們考慮得不只是那些明面上的東西啊,也只有老油條才能摸清楚裡面的門道,需要多年看行業看人看趨勢,很多信息、資源也是特殊渠道才能得到的,尤其是涉及所謂的政治或者Z F這些諱莫如深的內容,信息優勢是碾壓性的。
我看看我 同時在寫的幾個盡調報告,覺得自己特別蠢,自己騙自己。
————————————————————————————————
哦,還有,那些看似威風八面的人,也不一定真的就是有真本事,也不一定真的就能一直威風下去。
(1)股災之前有一隻基金總部代銷,收益還不錯,父母買入,然後一連串發了好幾個,我想,折管理人好牛逼啊,挺年輕管理這麼大體量的資金。
之後的某天,上了合規日報被抓了,因為老鼠倉,基金拉自己持有的股票出貨,用的別人的賬戶。
我買到了上了證監會新聞的基金了,我覺得這種事情離我很遙遠,但就是發生了。
事業的黃金時間進去,行業禁入。
(2)合作很好的機構,他們系統數一數二的牛逼。之後某天,老大、老二因為編造項目募資出事,之前見過的經理不知所蹤被通緝,業務全部暫停,後來聽說被抓的領導家裡背景很深,如果不是家裡出事這個編造的謊言根本不會醒。
原來業務牛逼不只是趕出來的啊。。。。
(3)飛單、騙貸,都是上千萬規模。我想都不敢想具有真的有人會不怕死在這上面動腦筋。因為飛單從上到下挨罰,因為被騙貸主管領導被迫提前退休。而那些罪魁禍首還沒有歸案,一輩子衣食無憂(不被抓的前提下),總會有人紅了眼不怕死的。
(4)接觸過一家主業很垃圾的公司,新老闆很有背景,花了一大筆錢接過來之後,拉股價把花的錢從二級市場掙回來了,還有賣方研究員幫著吆喝。
你都這麼有背景了還割韭菜啊。。。好像監管不嚴這樣的事情很多。。。
我以後要打交道的牛人還有這一面啊。。。。。。。。老夫每天乾的活毛用都沒有啊。。。。。。。。。
等等,這個吐槽還沒有結束,我還在這個行業里,活著,沒有進去,晚上回家地鐵上還能刷知乎。
只是想明白了,看似離我很遠的事情其實就在身邊,在資本面前,人性根本沒有任何偽裝,全都是赤裸裸的慾望,CFA第一章是道德,從業第一課也應該是合規,但大部分人並不在意,很多進去的人都是自己送掉了大好前程。
這個浮躁的行業功成名就身價上億可以很快,但不管你多牛逼死的也很快。想想假如我鋌而走險三十歲進去呆幾年,不再打字寫報告而是去當監獄工人做拖鞋牙刷,不能見爹媽媳婦不能刷知乎,出來以後不能靠著自己的經驗謀生就挺可怕的。
說點正能量的。
後來我也接觸了一些人,沒有那麼光鮮,但是活的很體面。
體面,是真的靠自己本事活得很好。
《1》認識某研究部老大,德高望重,話不多,宏觀分析、行業、匯率什麼都懂,出去講座用的是體育場,上過電視上過新聞,總之很牛。
一次接前輩去現場的路上,聊起來:和我一起的人好多都進去了。
你看,名利場還是有人守著底線過得很體面的。
《2》我一直知道審計師累,但不知道他媽這麼累。一個朋友入行3年吧,已經可以帶隊了,天天加班熬夜,但是很多問題的解決方案都能一步到位說出來,各個科目和會計處理頭頭是道,佩服得五體投地。
《3》去投行部送材料,那燈火通明的辦公室。。。這些年輕人真是拼啊。
《4》單位流傳著某大拿連軸轉36小時不休息搞定一筆資管項目的傳說,比我大不了幾歲現在是總助了~我不知道大家搞過券商資管項目沒,項目方、資金方、託管方、經辦人協調有多煩躁,還要盯著改合同、放款,那種在某個時點必須完成你該辦的都辦了只能交給經辦人而各種領導催你的焦躁。。。真的是欲仙欲死。
金融行業的收入和人員構成是這樣的,中間很少部分的高管和搞投資成功的拿著頂薪,我們這樣的基層從業者占絕大多數。
不要只看最高的那一小部門,看看那些踏踏實實活的很體面的人,反正我也想成為這裡面的一員,真的不求大富大貴,只求靠自己的本事活著,掙的錢能睡得踏實。
所以啊,我們這種一線小兵,還是為程序合法的前提下練好基本功吧,保持一顆初心,不要眼紅別人,永遠保護好自己,不該說的話別說,不該做的事別做。
(以下故事僅根據相關經驗來描述,切勿對號入座)
放債和收債很有可能是金融行業最早的業務形態。即使在金融高度發展到需要靠高科技高智商高關係支撐的今天,無論是商業銀行,還是投資銀行,還是股權債券投資,都繞不開放債和收債這個最基本的動作。所以金融行業內許多最xx的事情往往是和放債及收債聯繫在一起的:當意識到平台放出去的貸款有問題的時候,這無疑是最艱難的事情。簡稱不良資產處理。
xx可以是最艱難,也可以是最驚險、最刺激等等。
當問題被發現後的第一反應,一般人往往是咆哮和抓狂。然而金融往往是逆人性的,這時候最需要的恰恰是冷靜和默不作聲,儘可能在不驚動任何人的情況下,包括借款人及其他貸款人(除了自己之外,可能還有其他貸款人),想盡辦法用最快速度處理掉在手上的「垃圾資產」,比如:加快回款速度(需要掌握好尺度,不能逼太狠)、轉讓資產(中間涉及到無數的法律問題以及道德風險)。而該借款人對應的貸款人越多,作為越早發現問題的貸款人,就越有優勢處理好問題和擦乾淨屁股走人,所以這時候的處理速度以及靜默程度就尤為重要。往往這個時候就需要咬著牙暗罵著借款人的各種親戚,然後賣著笑與對方周旋和做戲:「茄子」,微笑盡量自然而和藹可親。甚至還要給他幫忙出主意,化解各種經營苦難和人生難題。這種糾結和雙面人格,你說煎熬不煎熬。
是不是有一點潛伏的感覺。
然而處理資產或者收回貸款的周期很長,這就需要經歷時間的煎熬,但又不能漏出一點慌張,這是一場長時間的演戲,這也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具體劇情可參考下圖電影《Margin Call》。
然而與時間的賽跑哪能必勝,也哪能完勝?在問題徹底曝光或攤開之前,收回一部分貸款而降低exposure風險敞口就算不錯。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是和借款人攤牌,處理剩下的爛賬。然而大家以為要賬都是下圖這樣的,「左青龍右白虎,老牛在腰間,龍頭在胸口。人擋殺人,佛擋殺佛。」
上述場景僅僅出現在要幾萬或者要幾十萬債務的情況。然而金額一旦達到某個階段,實際情況往往就不是這樣,而是:大家衣冠楚楚一起做苟苟且且的事情。參考電影《Too Big To Fail》中的場景。
這種情況下的收債,更多需要的是智慧、藝術和耐心。智慧,用儘可能創新和多樣的手段來保證資產的安全,債轉股、新的資產抵押、借新還借、借屍還魂等等,層出不窮。藝術,就是把握好分寸和拿捏好尺度,到這個額度,把人逼急了,貸款人除了「收屍」並不得到啥好處。耐心,借用某知乎大V的名言「和時間做朋友」,只能一點點等一點點擠牙膏,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態度,盡量減小損失。這種絞盡腦汁等待未來一點點展開的宣判的過程,你說煎熬不煎熬。
以上兩個環節還沒有補充怎麼舒緩壓力,無數次聽到內心的聲音,「這一次難道真的栽了?」然後,熬過一個個不眠之夜。最後比這一切更操蛋的是,這筆爛賬不是你搞出來的,而是你的前任搞出來的,你就是來專職擦屁股和負責的。參考電影《美國隊長》中背鍋俠的鏡頭。
然而經歷了這一切並且挺過來,對職業發展和人生髮展最大的好處就是:內心變得無比強大,冷漠看待工作中的大部分事情。
…更多文章請到數據冰山 - 知乎專欄
…更多回答請看何明科
誰了解生存往往比命運還殘酷,只是沒有人願意認輸。
就當小說看吧。
一、「白手」難起家
剛入職某銀行二級分行,定崗同業客戶經理(兼產品經理兼公司部綜合管理員B角),
部門領導是上級行空降的,北大才女,當時還是業務小白,重管理,輕業務;
要知道在銀行,利潤導向,業績就是話語權;
所以我們部門毫無話語權。
人來人往,最後部門只剩下2個畢業生死忠,我就是其中之一。
存量客戶沒法做,那是別人的蛋糕;
新拓客戶不敢做,風險太大;
這個部門看似是沒法翻身了。
第一次諫言:
「x總,我覺得我們還是要轉型做業務?」
「現在風險那麼大,別影響自己的發展,一戶不良夠你吃的,做做管理多好啊。」老闆反駁的很快
不知道老闆是無奈,還是真的不懂,而我已經被隔壁K總私下談話是否有想法轉部門了。
第二次諫言:
「有的部門就知道發發郵件,喜歡搞一些有的沒的,上傳下達而已,又不賺錢」,某部門K總刻意放大了分貝,會場一度尷尬。(女人之間的鬥爭,能不能陰暗點,搞得那麼尷尬……)
「x總,業務我都學會了,我還是想全身心做業務?」散會後,我知道機會來了;「傳統業務的資源動不了,那就做點新型業務吧,同業和投行,你先從同業開始,做本分行第一個同業客戶經理」
而我已經意識到:凡事做第一個,挑戰和機遇都是前所未有的!
第三次諫言:
「已經一個月了,那邊怎麼還沒動靜,到底有沒用按照我的方法去執行,不行就轉崗!」老闆最近很上火,某些部門的冷嘲熱諷,已經把本部門逼到了絕境;
「x總,你(她應該注意到我已經不用『您』了)的方法是無用功,業務上我比你懂得多,同業的單子不是那麼容易出的,何況我們行做同業有很多難處,blablabla……但是,blablabal……」,我分析的有利有據;「好,那就再給你點時間」
當時的壓力層層傳導,我頂著壓力,通過自己的方式已經完成了幾乎全國同業機構的業務網路,個中艱辛,恐怕只有每日催我下班的保安知道。
二、開門紅:西北!
通過長期的跟蹤營銷,軟磨硬泡,各種不能說的方式,鎖定一單業務,坐標西北。
「x總,有單xx業務,談好了,明天一定要去xx市,要先去杭州轉機,時間很緊」
「那你跟xx去就是吧,你那麼急,我怎麼走得開」
「要不你問下行長吧,這業務只有你們兩個人的級別能陪我去」
「這麼大的單?快說說……」
「這單落地能賺……(就知道老闆關心這個);業務叫xxx(尼瑪,先從理論開始);風險在於……」
「你自己能營銷下來?不會是騙子吧」,x總將信將疑,然後興奮地沖向行長室,
「這種業務我們行是首單,你要多向上級行和兄弟行請教,這次全程聽你的,現在趕緊訂機票!」,老闆肢體語言告訴我,是時候逆襲了。
三、遠征
到了xx市,第一次和客戶見面,客戶有點懵逼,
30出頭的總,帶著20出頭的客戶經理做業務,估計客戶也擔心是騙子。
但手抓羊肉和三炮台都不能少,
「小x,很年輕啊,剛大學畢業嗎?」
「瞧您誇的,我都工作快2年了,這種業務之前在xx省做過一些,但您這地區還是第一次做,希望我們以後長期合作」,
「這種業務太新不好做哦……」
「是啊,業務……有些客戶……價格很透明,北上廣能做的,我們也能做,就希望您這邊多考慮考慮我們,我們的優勢是……」
說到業務,我趕緊接茬兒,說到經濟大背景,行業現狀,就交給老闆。
其樂融融的一頓「簡單」午飯對接下來的危機毫無預兆。
四、萬萬沒想到
合同列印完成,單方面已蓋章,就等這筆業務的巨款了。
16點30分,總行競價結束,
「x經理,你現在方便說話嗎?這筆業務做不了,總行沒頭寸了,希望客戶理解」,一個電話過來
「什麼!怎麼理解!我們人都到xx市了,之前問過你們x總的,資金沒問題的啊」,我在樓道里壓低分貝,剋制再克制!
「這次比較特殊,很罕見,總行今天頭寸全投海外項目,明天也很可能沒有」
「那你讓我怎麼辦,我和我領導都在現場,能不能再和總行溝通溝通」,我苦苦哀求
……很顯然,這次業務是做不成的,
和客戶溝通,「今天比較特殊blablabla,明天應該沒問題,儘快答覆您」
此時此刻,客戶胸有激雷但面如平湖,因為別無選擇,
實際上,我們也沒有底,尷尬離場!
萬萬沒想到,我辛辛苦苦做了外部營銷,卻要輸在內部營銷上;
五、力挽狂瀾,扶大廈之將傾
晚飯沒時間吃,一直打電話溝通,
我們把事態描述很嚴重,上升到信譽,(其實本該如此,只是銀行方一直強勢)
不放棄,死馬也當成活馬醫。
二分行溝通到一級行部門,
部門總彙報到行長室
行長室彙報到總行部門總
總行部門向……
最後晚上十點半,
總行某領導口頭答應,批一筆資金,做這筆業務。
於是乎,第二天,業務如期順利落地。
簡單粗暴,活生生從總行拿了15億資金,
客戶滿意,領導滿意,最重要的是我很滿意。
六、後續
業務做成當天,本分行和上級行業務群都發了賀信,
我的回復:念念不忘,終有迴響,這筆大單的落地,離不開……的支持,要大力感謝……
「我們還想去附近地區開拓下客戶」,然後我和老闆去周邊旅遊了一圈,大領導默許的;
不久後,收到填入選後備幹部表格的郵件,
打開表格,問了下人力的同事,因為還沒轉正滿一年,不符合要求,以為發錯人了,
人力的同事說是行長室特批的,雖然我才入職一個月;
再後來,業務也比較順利,多點開花。
K總合規出了問題,被動離職,我老闆順勢而上,成為兩部門總,教科書式逆襲。
對於我,老闆想帶走我去新的部門,「當時,我們沒客戶,沒資源,現在都不一樣了」
而我選擇離職深造,
最艱難的時刻,莫過於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回想起來也是最開心的時刻。
從911廢墟中血肉模糊跑出來,後面還經歷過雷曼破產倒掉的,這裡沒幾個人了吧?
﹉﹉﹉2017.06.25修改 寫在答案前面的話﹉﹉
剛剛有知友反應寫的只有行內人才看的懂。我回答是職業病的一種。確實也是自己的職業習慣。
為什麼會有這種職業習慣呢?
因為在金融業知識是有價,而且是很容易量化的那種。
舉個栗子:信用卡:有的童鞋感覺A行的卡好申請,提額快。B行的卡老是不過,或者過了也額度低,提額慢。 但是有的童鞋感覺恰恰相反。
其實這兩位童鞋感覺的都沒錯,這種情況很正常,出現的原因很多。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點在於不同銀行的風控取向不一樣。
當你了解這背後的原因,就可以免的為了某些目標(提額,貸款等等)做很多代價很大的無用功(做很多不必要的分期,花很多計劃外的消費),而針對性的使用合適的信用卡。
再舉個自己的栗子。
在某全國性銀行總行工作時,因為一個工作上的疑難問題沒有好的解決思路,想看看其他同行怎麼取捨的。於是多渠道申請了以下銀行的銀行卡 五大,興業,中信,民生,招商,浦發,華夏,光大(沒有平安 信不過他們的風控體系) 然後所有銀行的信用卡都過了 除了傲嬌行的最紅星期五卡 後來和傲嬌行的發審崗童鞋以及風控崗的童鞋溝通 應該是填寫資料中某一項觸及傲嬌行機審黑名單規則中的一條 所以機審就直接被拒了。 而後幾年蛋疼時又試過幾次網申傲嬌行卡 基本就是填完資料 提交即秒拒 而最後一次嘗試距離初次被拒已經七年了 我只能感慨傲嬌行不愧是傲嬌行。
也許這個栗子涉及的利益不夠大,知識的價值體現的不夠明顯。再舉兩個明顯的。
比如說你是一個小企業主(有營業執照的都算 不管是幾萬塊起步的小餐館 還是規模以下製造業企業) 貸款難 貸款貴可以說是一個普遍性問題.
前兩年不少銀行推出過低門檻的定向貸款(如生意紅,小企業貸,月月貸,綠色貸,農企貸等),這些貸款一般具有審批快,貸款靈活的優點,很多貸款在推廣活動期利息還有優惠(我見過三種以上的產品 把所有申請費用(僅限銀行端收費)打入利息計算的話 名義年息低於7% 實際年化利息不高於15%) 大家不要以為這種利息很高,這種利息很多規模以上製造業拿抵押貸款都不一定拿的到。但是很多人並不了解,所以大家可以估算下這條知識的價值。(現在不少銀行還有針對小企業主的個人貸,上邊那個是針對企業的。主要區別是增加了個人增信要求,需者自取。)
還有一個是針對規模以上企業貸款的。很多投向企業新建項目貸款的貸款要求里都有「路條」要求。但是往往「路條」這關就會卡死,耗死很多企業的貸款需求。其實國家在關於各種「路條」的文件出台後,往往會出台很多補充文件(即某某批核文件可以替代,等效於,或者臨時於某路條)。我們往往把前者稱為大「路條」,後者稱為小「路條」。而小「路條」的獲取難度往往會比大「路條」的獲取難度低很多。所以,一言值千金。
所以我的答案里有很多有價值的東西隱藏在答案背後,需要有心人自己去發掘。
比如「高盛 海普瑞」這五個字很普通,出了投行圈,其他金融業人士也很難理解背後到底體現了什麼。但是普通人可以通過,百度,谷歌等系列搜索工具,自己發掘背後的知識價值。
關於「高盛 海普瑞」背後的東西我只說三句評價。
1,這是入國內投行圈的必學教材案例。
2,它促使證監會顛覆了剛實行不久的國內IPO上市規則(參考 股市熔斷的推出與退出)。
3,它改變了肝納素這個行業的世界格局。
﹉﹉原答案如下﹉﹉﹉
個人覺得金融這個行業最艱難的事情在於:它是一個離錢太近,離天堂太遠的行業。
因為金融行業本身的特殊性,待在裡面幾乎每天都要面臨很多艱難的選擇(如果你有所理想,有所堅持的話),或是誘惑,或是壓迫,或是多種齊聚。
有銀行的童鞋談到了不良。前幾年銀行KPI的核心在衝量上,現在考核的重點放在資產質量上了,銀行的績效規則變了,核心換了。所以很多之前的明星經理,明星行長,明星**,都突然感覺行業變了,這兩年銀行的工作比之前更難做了,因為市場的玩法回歸正常了,大家都不適應了,很正常。
說太遠了,扯回來。其實在金融這個行業做最艱難的是你有所想法,想做點事,但是每天卻要做很多兩難的選擇。
其實在金融行業待久了的人,不管在哪個子行業,哪個職位,心裡多多少少都有點自傲的。想著自己也是金融精英了,然後心裡多少是有點想法,想有所為的。但是在這個行業做事,牽扯的利益太大,誘惑太多,總是要向現實妥協,然後當你內省自己時,滋味難明。
知乎上也有很多行外的童鞋,可能對金融行業沒有太深的認識,覺得應該是中高層或者核心崗才會面臨很多誘惑性的選擇,廣大基層從業會有么?我舉個幾個栗子,說明一下。
銀行業:基層桂圓 幫人代查目標人在本行的信息(這兩年不在銀行,不清楚了。以前絕大多數銀行都可以通查全國賬戶信息。即任一桂圓都可以查同行全國任一用戶的賬戶信息 有櫃面通合作的還可以跨行查) 這些資料需求方很多 民間借貸為主 還有一些其他少量需求 一個查詢需求不說賺多少錢 混個飯錢問題不大 重點標註:現在大多數銀行都有操作留痕系統 客戶資料一旦外泄 只要很少的信息就可以定位到作案人 然後現在這種操作是犯法的 要坐牢的 還會有不良職業記錄的 之後整個金融圈都很難就業了。 然後優惠兌換(紀念幣兌換 各種活動兌換等) 牽線搭橋 等等 不管再基層的崗位這種誘惑都會經常面對的 當然 更高層更核心的崗位 面臨的誘惑更頻繁 利益更大 這是由他的單位職務和行業地位決定的。
保險業 銷售端黑點滿滿就不說了 基層內勤核保崗也是有很多自有裁量權的(點到為止) 精算師這樣的純技術崗 理論上不與外部直接接觸的也有槽點 有少量(已備註少量)團險業務中 談判客戶會試圖接觸項目的對口精算 了解保險公司的談判底牌 即使刨掉外部因素 內部精算也會面臨很多艱難的決定 例如需要定期向保監會提交的各種表 多數需要精算簽字 理論上這裡出問題了 會砸掉精算師的飯碗的 我們就不提現在已經被保監會盯上的安邦和前海了,就是因為在招財寶平台上因僑興違約而被人所知的浙商保險 你們對外公開的年報自己看著心虛嗎? 不知道這一波互金風潮過去後會不會有精算在保證保險上栽跟頭
券商 同樣銷售端槽點滿滿不提 保薦方向我只說一個 海普瑞 高盛 不懂的可以百度加谷狗 研究端的在前幾年從新財富里傳出來的海天盛宴 也是牛逼叉叉 苦逼的風控狗也不要暗喜 你們的內外壓力(在金融業壓力約等於誘惑)也不少
信託業 雖然普通人和你們打交道的少 但是業內對你們壕殺手的稱呼(土豪死於信託)也是羨慕不已啊
租賃業 買入返售 正變負 負變正 加槓桿 監管又少 還是你們最舒服
監管機構 作為一個被監管對象 只能感慨一句 中國的金融業是市場化最不充分的行業 行政主導很關鍵啊
總結一下,金融業最艱難的地方在於,你每天要面臨很多艱難的選擇(其實我更想用艱難的決定 畢竟 狗日的騰訊 太帥氣了),而你的選擇幾乎只有妥協和墮落。
這種回帖必須匿 然後收收風聲 風聲來了的話 必須刪帖啊 各位 畢竟我還要在這個行業里繼續墮落混飯吃呢
---2017*06*20更新線----
剛剛有知友提醒沒有基金業 追加一下
基金業分開私募和公募好談一點。
先說私募:16年XUEQIU推出私募工場之前分為三類:披個外殼減罪免罪的:代表 徐翔
批個殼子躺著收錢的:各種資源性私募
批著私募殼干其他亂七八糟事情的(也是灰色地帶,減免罪的)
少量閑雲野鶴與世無爭的。
大概解釋下為什麼前三類有槽點:第一類,官商之類的我們放一邊先不談。金融市場本來就是零和市場(包括國內外的股,匯,期等各類對手型交易市場)大魚吃小魚 小魚吃馬蝦 你一個韭菜崇拜割你肉的人 只有三個詞語形容:利欲熏心 口是心非 腦中有恙 (理論上股市是正和市場非零和市場 但是實際上對絕大多數交易者就是零和博弈 國內外一樣)
第二類躺著收錢的 我只講一個詞 資源變現 大家可以好好琢磨下
第三類 各種黑良心的事多了去了 前兩年不少大宗商品都有很多打著基金牌照的
16年之前普通人(我是指有巴菲特能力的非背景人士)很難開私募 手續複雜 成本高 反倒不如自己以工作室模式地下運行 私募工場之後透明化陽光化之後 手續簡化了 費用低了 有些之前的民間高手開始轉到地上正規軍了 你說這些高手到底成色幾何? 我也不知道 實踐(時間)是檢驗真理(高手)的唯一標準 不到他和這個賭場說GG 誰也不敢肯定他是否能一路贏到底 畢竟已經有無數的高手(賭神)倒在了最後一次下注
公募就更多了 分倉就是資源 就是 這是業內已經明規則的事情了 前幾年銀基合作比較深入的時候也有存款被忽悠成基金的也不少
還有一個黑點 你看任何一個基金的宣傳資料里 收益率相對參考收益都是吊炸天的 但是80%以上基金實際收益(扣掉所有管理費用後基民的實際收益)跑不贏業內通行基準收益。例如債券基金跑不贏全債指數(市場整體債券收益) 股基跑不贏對應指數(上證 創業板等)
各種盯市基金(例如盯住油價 金價等各種標的的基金)不如直接持有對應商品合約。
然後還有抱團 合法坐莊等。
﹉﹉段子分割線﹉﹉﹉
興緻來了,順便講幾個業外很少流傳的段子吧
千禧之夜,外灘酒吧。
有三個亞裔銀行白領在一個酒桌偶遇。
一搭話都是興業銀行的。然後開始吐槽興業銀行行內各種槽點。
酒酣耳熱之際,三個人忽然感覺聊的有點對不上趟了。
甲先生在想:「他們倆怎麼不聊新集團的職位競爭?」(日本興業銀行1999年宣布和另外兩家日本銀行合併,2000年末重組為瑞穗金融)
乙先生想:「事事都要請示香港,款款都要法國來批這麼大的一個槽點,怎麼一直沒人提?」(當時法國興業銀行在大陸的各個支分行是相互獨立的,沒有所謂的大陸總行。和香港那邊也沒有直接的隸屬關係。工作上小事基本是請示香港後,香港決定。大事是經香港轉法國後法國批示。非常麻煩)
丙先生想:「他們怎麼不和我交流 佳節謹防被吃十八法?」(興業銀行是千禧年時唯一一個總部不在北上廣深的全國性銀行 興業總行在大胡建)
——————————2017.06.22修改分割線————————
從最近一段時間收到的各方面消息來看,金融反腐+改革開始真正的觸動靈魂了。之前金融反腐多是抓幾個大魚,動幾個公司。這次金融反腐+改革,以反腐促改革,以改革強反腐。似乎是全方位的對金融體系進行改革,既有大框架方向的改革,也有細微處的持續跟進,還有重點目標的定點跟進。目測這波改革之後金融圈的空氣會清新不少,不過還是那句老話:金融業是個離金錢太近,離天堂太遠的行業。我對共產主義有信心,我對人性沒信心(可能是在金融圈裡墮落太久,變悲觀了)。﹉﹉﹉﹉﹉﹉2017.07.07 修改線﹉﹉
不知不覺過百贊 這是我第一個過百贊的匿名答案 再和大家分享下近期關於金融業中保險業的一點小思考吧 歡迎業內人士來懟我 不甚榮幸
這個修改本來準備在銀監會查海航 萬達 復星導致相關股債大跌那天就想寫的 因為要查一些資料 最近又比較忙 一直沒來得及寫(其實就是懶) 現在寫寫好像也不晚
不好意思 食言了 不過現在發好像也不太晚 不過關於遲到的事還是要解釋下 我一般只在知乎寫金融業內的答案 而且是熟悉的部分(因為是金融業本身太大 太繁雜了) 而且因為我在知乎並不想得到什麼 所以我的所有答題都是匿名的 昨天寫東西的時候 因為新編輯器抽風的厲害 煩躁 刷了會知乎 結果有個關於抗戰的答案刷在了我的時間線上 50K的高贊答案 而那個問題下的其他答案贊最多不到500(這是前景提要) 這個答案是回答關於一個抗戰謠言的 因為答案里引用了很多史料而且是國共雙方的 而且答案邏輯很清晰 言語理客中 所以非常迷惑人 現在有50K贊 我也不奇怪 但是不巧 我認識一位長輩 他恰恰是這個謠言的反例 這個答案又涉及抗戰這個國人難以言說的話題 實在是超越了一個人做人的基本底線 徹底點炸我(其實我是從社會的最底層走出來的 又在金融這個是非難分的行業泡了十多年 對很多東西的容忍度很高 比如同性戀 比如宗教 比如政治敏感類的 但是抱歉有些東西是作為任何一個中國人不能讓謠言褻瀆的 比如抗戰 比如南京大屠殺 比如烈士) 所以我花了一晚上在網路上找客觀資料(我長輩的事情 我沒法拿出公認的客觀證據 不夠有說服力)來反駁高贊答主 凌晨五點左右才答完那個答案 所以拖延了這個回答 不好意思
說回正題
我要講的思考是關於保險業的 為什麼講他呢?
起因在開頭已經講了之前銀監會通知各大銀行排查海航 復星 萬達等的海外投資情況 導致股票下跌 當時我第一反應是怎麼查的都是這些豺狼豹 漏掉一個大老虎呢? 這個大老虎是誰 可能業外的童鞋不會想到 業內不是涉及海外資產的也可能不會第一時間反應到 答案是 中國平安 平安的出海記錄比上邊點出的幾家都要早很多年 而且規模也遠勝於以上幾家 但是在這種按問題排查的過程中 卻偏偏漏掉了 這是我的第一反應 不過這個事情和我現在的工作內容 相差較遠 思考過了就扔一邊了 不過之後恰好又有幾個事情涉及到這一塊 我就把去年一年監管層關於保險業及保險業相關的監管措施理了一遍 有了一點小思考
有一句話忘記了在哪裡看到了的 大意是 金融 能源 交通等這些基礎性行業必須國有化 否則這個些基礎性行業太容易誕生壟斷食利者 將國家搞垮了 作為一個金融從業者 無論是在工作經歷中 還是看國內相關行業的發展史 以及和國外各種各樣的正反案例 及行業 企業的發展史對此是深有感悟 而且金融這個行業作為整個經濟體系的核心 無論如何必須保證國有化 否則就像癌細胞已經在心臟擴散 無論怎麼做這個病人(經濟體系)都一定會命不久矣
但是我在最近的思考中突然發現有一個金融行業不再是國有力量佔據主導地位,而是資本的力量佔據主導地位,讓當時的我倏然而立。這個行業就是保險業。
先講講其他金融行業 無論是銀行業 基金 證券 信託 這些行業無論從什麼角度評估都一定是國有力量佔據主導地位 但是從今年開始 保險業不是了 可能有的人會聯想到最近保監會對恆大 前海等的從嚴監管 但是從我的角度來看 恆大也好 前海也好 現在的狀態是只能興一時之風浪 還沒有影響中國經濟體系運轉的能力 甚至大家現在諱莫如深安邦也不行 沒這個能力 對於現在這一類資本保險而言 基本可以在保監會的框架內對他們形成合理管控 頂天了也可以在一行三會的框架下解決 但是平安不一樣 平安體系在中國金融乃至經濟體系里深耕這麼多年 如果平安出事 一行三會的框架內不一定能hold住 hold不住的情況 我不多說 大家可以自己思考下
為什麼我說今年保險業因為平安而發生了質變呢? 這個不是憑空而言 因為之前保險業不是平安一家獨大 不論在各種業內業外的宣傳中 還是各種深入分析中 之前在保險業還有國壽壓在平安頭上 事實上對平安形成了一種保護作用 讓人第一反應保險業的龍頭還是國資的國壽 但是今年這個皮包不住了 之前平安系雖然通過各種資產會計手段壓低自己整體實力在人們眼中的印象(包括把資本金分散到不同行業 讓自己的主業保險在保險行業內顯得不那麼顯眼) 但是今年這層保護皮徹底穿不住了 因為中國平安的保險業務收入 第一次壓倒國壽 成為保險一哥(數據來源:雙方公司年報)
一般人聊起中國平安很難想起它是國有 還是外資 還是其他 但是我們想起國壽 第一反應肯定是國資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平安一直在試圖模糊化自己的股權背景 對於中國平安從深圳一隅發展到現在的歷程我是比較清楚的 原因就在02-03年曾經有那麼一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 平安MBO事件 我從頭說起吧
最開始平安還不是中國平安還是深圳平安 這個時候他的發起股東是百分百國資的 完全是一個國有完全控股企業,所以他才能拿下保險牌照。之後不久在業務範圍被允許擴展到深圳以外時改名「中國平安」這時也是國有控股企業(有極少量的員工持股)之後在1994年馬明哲引入高盛和摩根作為外資股東,在引入完成後依然是國有控股企業,但是歷史的車輪開始緩緩轉動了。在之後的十年里我們看到原有的國有控股股東逐漸被排擠出中國平安,股權方面開始了眼花繚亂的變幻,直到2003年中國平安重組為平安集團並在2004年完成H股上市。馬明哲才徹底走完這場十年MBO路,這時的中國平安已經完全私有化了。而02--04年正是中國MBO熱潮遍地的三年。而當時MBO熱潮的焦點就是「北海爾,南平安」不過後來焦點被放在海爾身上,所以我們看到目前海爾在MBO後還是有所保留的,而中國平安徹底完成了私有化(MBO)。MBO的全稱是管理層收購,簡單解釋就是在公司情況不變的前提下股權(所有權)由原股東變為原管理者。MBO是公司私有化的一種,放在中國就是在公司股權由國有轉為私有。這裡順便提一句當年萬科也走過MBO路線,不過在輿論的風口浪尖王石退了一步,而馬明哲則進了一步。之後的股權變動對這個答案的影響不大,不展開討論。大家記住2004年後中國平安已經是資本私有公司即可。
很多人奇怪中國金融業這麼大這麼多人才,為什麼金融大佬只跑出來一個馬明哲,其他人的影響力都是人隨位走? 我的答案是:馬明哲是中國金融業唯一一個打工打成股東(實控人)的人。
很多人對中國平安能從深圳一隅發展到今天的原動力有疑問?我的觀點是在於兩點:1,資本原動力促進(前期有員工持股,後期有MBO)2,中國平安在中國金融業分業經營的管理體制下形成了事實上的混業經營(這種混業優勢在1996年就有了) 關於混業經營公司對分業經營公司的優勢之處 國外有很多資料和案例了 我不多講 大家可以自己查查看 而前一段被反覆要求打擊的「監管套利」也是混業經營優勢的一個表現,而平安從96年就具有這一降維打擊優勢。
說回正題 正是因為中國平安這一資本私有的保險集團成為保險一哥 加上壽險收入第三的 安邦 再加上壽險第六的太平是外資 再加上泰康 生命 華夏 這些資本系保險 在保險業里 資本系力量事實上已經佔據相對明顯的事實優勢
大家在回過頭來看,我最開始有說過的:「金融能源交通等這些基礎性行業必須國有化,否則這個些基礎性行業太容易誕生壟斷食利者,會將國家衝垮。」
所以從去年開始監管層開始對保險業一視同仁的加強監管,包括償二代等一系列措施 。個人判斷未來很長時間整個保險業都會面臨越來越嚴格的監管體系,以避免出現地區性或者行業風險,乃至於影響經濟運行的全國性風險。
鑒於評論區 @Midas 質疑我對平安股權的分析 我在這裡詳細解釋下 平 安的股權分布是有很多公開資料可查詢的 比如A股的股東名冊在股東大會時是可以申請查閱的(其他時候也可以但是沒有股東大會時方便 和全面) 這個不保密 即使不算這個 用平安的十大股東 十大流通股東 基金十大重倉 指數基金配伍也可以算出平安大部分股權在哪 所以如果有同仁對這個有疑問可以列出詳細數據反駁 我在寫出這段關於平安的文字前有核實過大概股權分布的。
歡迎業內同仁前來批判,謝謝
感謝邀請。
贊一下最高票吧,最高票說的其實挺全的,也是我認同的在金融行業里最難的一點,在財富的世界裡如何不迷失自己。
這不僅僅是針對自己不賺錢而身邊都暴富的人,也是針對入行不久就暴富的年輕人。
若一夜暴富,端正態度,不驕不躁。
若還未暴富,認知自己,保持耐心。這一行,不能有羨慕嫉妒恨,不然會在無限的比較中沉淪;也不能因一夜暴富而覺得自己無所不能,這個行業的金字塔,不屬於你。
不迷失自己,的確是金融行業最難的之一。還有一點,就是在認清行業真相後,學會屈服。
有很多人是懷著巨大的抱負進入金融行業,想成為中國的巴菲特索羅斯,或者能在行業里成為多麼牛逼的人。
但是很多時候,這個行業的金字塔,並不屬於普通家庭出身的人可以接觸到的。
這一點,很多有鴻鵠之志的年輕人,當他們看清之後,真的很難接受。
行業的金字塔,充滿了白手套,而充滿正義感的年輕人卻無法容許自己觸及。
這應該也算是行業里最難的吧。
還有一點,就是很多人在這個行業,可以說90%都屬於圈外人員,並不能觸及行業核心,但他們以為自己在行業核心。當他們恍然大悟的時候,估計也會覺得很難過吧。作為監管者而言最難過的事情是,你很清楚某些問題該承擔責任的人是誰,但你也清楚,下重手處罰只會被轉移到沒有話語權的基層人員身上,最後選擇的只能是高高舉起輕輕落下
謝邀 。個人覺得從事金融行業以來,遇到的最艱難的事情就是要克服浮躁(或者有時是焦躁)的情緒,做好自己。
這是個說來容易自己身處其中做來難的事情:
比如2011年股票市場一片哀嚎,一些大券商紛紛裁員降薪,信託行業卻是賺的很爽,你會聽到各種發錢發到手軟的傳聞;
2014延續大概兩年多的債券牛市,你會聽到很多激勵機制靈活的中小券商做債的人幾年基本實現財務自由;
當然還有你不屑其人品的人為啥混的比你好。
這個市場每天充斥著各種各樣一夜暴富的事情,問題下高票回答已經說的很好了。
很多時候的確就是看運氣怎樣,有沒有踩到好時點,但得意時也要時時記住,不要被眼前的成績蒙蔽了雙眼、自以為是,很多人就是栽在了浮躁導致內心膨脹,不敬畏他人和法律,做出很愚蠢的事情,比如近幾年爆出的各種事件;失意時也要學會沉下心來做自己,市場本就有高峰低谷,投資本來就是逆人性的事情。
算是半路出家,非金融轉金融行業一年有餘。最震撼的莫過於兩點。一是不同行業的巨大差異,體現在工資收入上,可能就是金融行業好的行情下,很多人一年的收入頂得上其他大部分行業普通人一輩子的拼搏。這不是讓我震撼的,震撼的是該行業很多人自以為是地把這歸功於自己的能力,其實絕大部分因素是行業平台因素和牌照壟斷所致。二是預測未來實在太難。描述已有的現象,解釋已經發生的結果,都能扯上一些看起來很有道理的觀點。而真要完全預測未知,判斷走勢,則幾乎不可能。頂多就是根據已有數據和因素,從概率上蒙猜。看市場上大佬的報告,大都是停留在描述現象,解釋已有問題的層面,靠譜預測的少之又少。
關注過我在金融裡面的回答或者參加過我的live的朋友應該都有一個很深刻的印象,我對於大家的各種問題都正面回答,唯有一點例外就是我從來不推薦大家去買P2P產品,對於互聯網理財談起來也是諱莫如深,連自家的產品都不推薦。
這種過分謹慎是有原因的,因為我遇到過太多沒有分辨能力的人因為這個被坑到傾家蕩產。
其中有一個老奶奶,令我從業至今都難以釋懷。
她很有錢,是我們私人銀行的大客戶,受教育程度很高,英文比我厲害多了。
她的兒女都在國外,老伴已經去世,自己一個人守在杭州的大房子里。
我很喜歡她,因為每次去例行拜訪的時候她都會給我做點吃的聊聊天,偶爾有業務需要她也很爽快的幫忙,長時間地相處下來,我已經不把她當成單純的客戶了,當成是一個親人,一有空就去拜訪她,哪怕幫她打掃下房子,儘管她家定期有人清潔。
她什麼都有,就是孤單。
她也有屬於她自己的那份驕傲,絕不流露自己的軟弱,雖然我能感受到她很希望我能經常去找她,但是她從沒主動提過。
我的工作確實很忙,客戶也有很多,不可能把所有時間都給她,我也有我的生活。
後來她遇到了一個很年輕的女孩子,某線下P2P的理財顧問,嘴很甜,一口一個奶奶,各種哄。
這個女孩子天天都粘著她,她從一開始的不耐煩變成了接受又變成了喜愛。
發自真心的喜愛。
然後女孩子撒嬌奶奶我的業績完不成了,她就掏錢去買她們公司的理財,女孩子可以獲得不菲的提點(百分之2.5的提點)。
女孩子知道她有錢,也知道她孤單,使出了渾身解數伺候她,她把這個女孩當親孫女寵愛,各種禮物,各種紅包..........各種理財產品。
我發現這件事的時候,是那個女孩陪著她到我們銀行來提前贖回一筆理財,這筆錢要拿去買她們公司的產品。
我感覺事情不對,就質問那個女孩子公司資質,投資產品的具體投資標的,收益計算,擔保狀況等細節問題,女孩子什麼都答不上來,被我問急了就只會抱著她撒嬌,我說這些公司根本不靠譜,她不太高興,不許我凶那個女孩子,老實辦業務就行,我推說今天系統有問題。
之後我致電了她遠在國外的兒子(她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說明了情況,擔心她被騙。
然後他兒子打電話給她,兩人大吵了一架。她也打電話到我這裡,罵了我一頓,說你們這些人都忙,只有XX(賣理財的)才關心我,你們這些人眼裡只有錢沒有我。
我竟無話可說。
後來她分批提走了一些到期的理財產品(到期產品網銀就可直接操作,不需要臨櫃),買了女孩的理財。
再之後,聽說了那家線下理財公司跑路,那個女孩再也沒有出現。
我很擔心她,去她家找她,她整個人都散發著一種痛苦又絕望的氣息,我似乎聞到了棺材板的味道。
我想安慰她,但說不出什麼話,只能抱抱她。
她在我懷裡什麼都沒說,低聲地哭,只有肩膀不停地抖。
抖,抖,抖,抽搐,抖,抖,抖,抽搐,抖,抖,抖.............
而我想殺人。
怕她出意外,我通知了她的孩子,然後翹班陪了她三天。
這三天她要麼不說話,要麼哭。
不說話的時候比哭還難看。
第三天晚上她兒子到了,對我表達了感謝,我也禮貌地道別走了。
再後來她也被接到了國外,再之後斷了聯繫。
很多年過去了,我依然忘不掉這件事,忘不掉這個人,忘不掉這三天。
那三天,是我從業以來最艱難的三天。
我是2004年入職某四大行。這輩子最困難的時候記得是2011年,當時5年期以上貸款利率上漲到7.05%,每個月公積金加所有稅後工資都不夠還房貸(我是2009年買房,一個人供,那時還是個風險經理),身上所有積蓄加起來撐不了幾個月,貸款還是在本行貸的。每天晚上都擔憂的睡不著覺,平時每天看同事催賬,就怕哪個月還不上了被自己的領導叫去談話……
現在的銀行房貸利率距離上一輪還有很大差距,買房以後供不起月供的恐懼感,和買不起房貸不了款還真的不一樣……"今天吃完早飯開農藥,拿了對面關羽一血,中午投行部發函過來,把我們分行的指標翻了一番""昨天下班後給投行部打電話請示工作,連打幾個都被迅速掛斷了,今天投行部發函過來,把我們分行的指標翻了一番"圖文不相關
今年是我最難的時候,從過年收假到現在,幾乎每天回家都已經是十一點十二點,除了偶爾周六能休息一下,不是在處置表內外不良貸款的路上就是在搞貸款增容擴面的路上。從前經濟上行期間埋下的禍根,今天終於長出惡果了。擦屁股擦得不亦樂乎啊,呵呵。
陸家嘴某銀行後台從業,來答一發最難受的是看到周圍的人紛紛跳槽,自己受不了壓力看不到未來,每天早上在陸家嘴看到這地鐵上茫茫多的人一臉疲憊的來上班,下班又茫茫多的人一臉倦意的靠著門,倚著扶手,知道自己也是這大軍的一部分,深感自己的渺小與無力,加班的晚上在地鐵上一個人坐在椅子上,發獃的看著行人匆匆,一瞬間無比失落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班妮(百樂門小艷紅)和她的書《親歷投行》?
※投資銀行的真實現狀是怎樣的?
※Piper Jaffray 是一家怎樣的投行,在其中的工作是一番怎樣的體驗?
※債券承做崗實習,以後發展路徑?
※華爾街金融界大佬一般都會選擇什麼手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