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知識付費,是否是逆歷史潮流的行為?
本人內容領域創業兩年多,總是看到各種媒體、大佬鼓吹知識付費,不由感概。
早上寫了篇文章:倡導知識付費?當年軟體也曾由開源到閉源,歷史又將重演?
如果有認同的,希望能幫忙轉發,讓多一點的人能夠看到(本人不懂運營),如果不認同的,可以在這裡說說你的觀點
作為資深碼農,還是希望社會能更開放一些,謝謝!
題主你的問題不在於沒理解知識付費,而在於混淆了開源精神和學習成本。
開源不是免費,不代表開源了,開放了,你就懂了,會了。
開源精神是為了降低知識獲得的成本,知識的獲得總有成本,實踐證明,互助共享才是學習的最快法則,只想獲得,不想付出,那你離開源精神遠的很。
知識付費絲毫不違逆歷史潮流,按現在的社會狀態看,還會愈演愈烈
知識付費的本質是滿足需求
需求有兩個層次
一方面是知識傳播者對自身知識價值認可的需求和知識傳播慾望的需求
這點知乎足夠滿足
另一方面是普羅大眾在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中對知識渴望
這點知乎也能滿足
然後就是收益需求,知識傳播者對知識有變現的現實需求,讀者對快節奏生活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有尋求方向甚至是捷徑的渴望
說大一點: 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說白一點,就是慾望多了,而能力跟不上,對知識的需求會日益迫切,甚至不惜付費來學習捷徑。
打個比方說,現在很多情感陪伴的直播類型,他不解決實際問題,但是聽眾通過付費能快速安撫躍進的慾望,那付費需求就很強烈。
當然,走捷徑也是相對的,小路子叫走捷徑,大路子叫合作共享。
對於碼農來說,這也是要從需求看起的,很多人希望不勞而獲,快速學習技術致富,或者使用技術致富,就產生了寄期望於花點小錢解決技術問題的慾望
封閉和開放,本身就是相對的,通過封閉快速解決問題,通過開放獲得更大的空間,這點不衝突,也沒必要太糾結
而對於開源精神來說,開放就是降低技術的傳播成本,建立良好的基礎建築,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大的合作機會和利益
你看spring開源後,現在基本統一了j2ee界,spring本身又成為了一個封閉體系。
合適的才是最好的,架構是在發展中演進的,技術也是,任何環節,都是先封閉,再開放,再封閉,這樣才能形成高度。
在開放之前,過來人收點學費,這沒什麼不可以。
回到知識付費,剛才說了,知識共享是降低了人獲取知識的成本。
但是獲得知識依舊是有成本的,這個成本可能很大,可能很小
以前的學費,全人類交了,國家交了,企業交了,大牛們交了,放在書本,放在網上,放在git,如果不情願,知識就放在那裡,多少書籍價值連城,只賣幾個錢,多少技術在阿里騰訊的官方文檔就能查到
現在獲取知識的成本降低了,不代表知識理應不值錢,知識本質是最值錢的
有很多知識甚至花費了幾代人血與淚的代價
如果你自詡能瞬間理解精通 管理學,建築學,社會學,心理學,物理學,計算機學 那你可以不支持知識付費
但是只要是人,追求進步,他就不介意花點錢,付出點代價,讓自己進步的更快
還是那句話,免費的是最貴的,與其在免費中大海撈針,還不如花點小錢解決問題
知識付費是更符合市場經濟的,付費了才能刺激更優質的知識產出。從另一方面來說,對於學習者來說付費的知識和輕而易舉獲得的知識相比,你更珍惜哪個?(哈哈)知識付費現在是大趨勢,同時也是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知識創造者得到成正比的回報,這跟保護知識產權等是相輔相成的。
在美國對知識的投入已經成了區分「中高產」和「中低產」的一種標誌了。之前是奢侈品,買得起奢侈品跟買不起奢侈品是兩個階級,隨著奢侈品的普及現在隨便一個小白領也可以買一兩個。現在區分等級的逐漸發展成了對知識的投入,你能不能看懂一份財經雜誌,加入某個專業的話題和圈子,也是區分階級的一個逐漸明顯的標誌了(在U.S哈)
私有制社會,不收錢是情分,收錢是本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