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有哪些神奇的習俗?

比如海南男人幾乎必須要每天喝老爸茶,買彩票。臨高人早晨喝白酒吃烤乳豬……


元宵節我們吃雞。

清明節我們吃雞。

端午節我們吃雞。

中秋節我們吃雞。

元旦節我們吃雞。

冬至我們也吃雞。

不僅如此

勞動節我們吃雞。

國慶節我們吃雞。

建軍節我們吃雞。

生日宴我們吃雞。

升學宴我們吃雞。

心情好我們吃雞。

心情差我們吃雞。

心血來潮我們吃雞。

考一百分我們吃雞。

中了彩票我們吃雞。

打麻將贏錢我們吃雞。

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吃雞。

反正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從小就覺得雞挺不容易的。。。


。。。關於海南本地多神教信仰等方面,完全可以寫一篇論文了。有很多關於此論文的文獻,你可以去看看。


奇怪的習俗大部分都是老一輩人才知道的

1.——笑多少,哭多少。

80年代的時候,農村個別老人尤為不喜歡子女打鬧,說是笑多少,以後就哭多少。現在笑得多了,以後就過苦日子。

當然,隨著時代的進步,這樣愚昧的觀點不攻自破了。

2.——照相會把魂魄攝走

這種想法和印第安人等土著差不多吧。70年代的朋友估計會記得。

3 .經過別人曬的褲子會長不高

4、吃老椰子裡面的包子會笨

5、吃雞爪寫字會潦草

6、煮中藥的藥渣要倒在馬路上,誰踩到就會傳染給誰——媽蛋,小學時候有戶人家天天往馬路上倒藥渣。該啊。


吃雞絕對是排第一的

我去年春節統計了一下,從年三十到十五,家裡和親戚殺了26隻雞,這還是我親眼見證的死亡,同學聚會在外面吃的我都沒算進來。

我開學後在學校的open house里說了這個事,於是後來他們都叫我「the guy from chicken"s hell」


居然沒人提吃西瓜、番石榴、芒果什麼的放辣椒面和鹽………再加點大蒜、醋、香油就齊活了


文昌地區,平輩間(朋友、同學、同事)互相稱對方父母不叫「阿叔」「阿?mai(音同賣,阿姨)」,叫「爸(bba)」「媽(ma)」,無論男女。

記得我爺爺說,這樣稱呼顯得親近,叫叔叔阿姨會見外,「爸媽」是一種昵稱,在文昌稱呼自己爸媽正式辭彙是「父bee(音同白)」「母mai(音同買)」

補充一個:結婚當天不能穿白色婚紗,大部分都是穿紅色,也有的黃色或藍色。

在外面時伴娘要給新娘撐紅色雨傘。

出門伴娘始終提著音響放喜慶歌(代表古時儀仗隊吹拉彈唱那種)

新娘在婚房或家裡等親時給大夥發「新娘糕」,大夥都會過來討。

沒有鬧伴娘。

喜宴必須16道菜,每上四道菜撕下每個餐桌上的寫好祝福成語的一個字(記上桌的菜用),頭盤菜必須是全家福(文昌的一道特色菜,當地叫親家菜),第二道必須是文昌雞。其它宴席也如此。

農村婚禮拜祖先,如果在酒店辦就拜父母。

婚宴後一個特大場面就是:打包,每桌剩菜都會有人打包回去,我還真沒見過沒有人打包剩菜的......


說一個算不上風俗的但是每個海南人都有的習慣吧。。。。。。。在外面吃飯前都有一個儀式。。。。熱水燙餐具。。。


我就沒見過誰每天去喝老爸茶的

打獎只有星期二星期五星期天好么


難道不是吃水果蘸辣椒鹽嗎

第一次聽室友說的時候覺得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海南省的居民包括漢、黎、苗、回、彝、侗、瑤等30多個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漢等族。千百年來,古樸獨特的民族風情使本島社會風貌顯得豐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的生活習俗。   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他們世代聚居在海南島中部五指山區及西南部,現有人口130餘萬。黎族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的黎語支,文化特徵與我國南方的壯族和布依族有著密切的淵源。黎族又分杞、孝、潤、賽和美孚五個支族。 黎族村落多位於山谷坡地或山間盆地之中,村寨周圍長有茂密的樹木或刺竹。黎族傳統住宅以茅舍為屋,稱為「船形茅草屋」,傳說黎族的祖先是乘船渡海而來的,所以住船形屋被作為傳統保留了下來。黎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喜慶佳節,黎族男女要相互對歌或載歌載舞通宵達旦。每年農曆「三月三」是黎族的傳統節日,黎族人民都要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 黎族人很早就掌握了紡織技術。元代女紡織家黃道婆就是從黎族人那裡學到了先進的棉紡技術。黎族人織的黎錦一般以黑、棕為基本色調,青、紅、白、藍、黃等色相間,花紋圖案有人物、動物、植物、山水和吉祥物等等。黎族的傳統服飾為男子纏紅色或黑色頭巾,上衣開襟,布巾縛腰;婦女的服飾各支系不同,但筒裙是她們共同的服飾。海南島有豐富的民間文化,衍生了許多獨特的民間節慶活動。 每逢農曆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瓊山市將舉行一年一度風情獨具的換花節。每年農曆二月初九至十九,瓊山市新坡鎮和全省不少地方,舉行一次為期四天的「軍坡節」。這是紀念冼夫人而舉行的民間奉祀活動。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愛情和幸福的傳統佳節。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歡度「三月三」的習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農曆「三月三」期間)均舉行海南國際椰子節,它是融旅遊、文化、民俗、體育、經貿於一體的大型旅遊文化節慶活動。 每年中秋為儋州民間歌節。歌節的主要活動內容是儋州山歌、調聲對歌比賽和「賞月」等項目。每年十一月下旬舉辦的「海南歡樂節」。


一言不合就吃雞


逢大事殺雞 必須是白斬

還有公期 意思是公祖的節日好像

公祖根據我的觀察應該是遠古家族的祖先,還有冼夫人關公這樣的認知度較高的神靈

軍坡節好像也算,就會把神像抬出來遊行

串仗是一種很神秘的習俗 在公祖"降鴻",意思類似於神靈上身 然後將一根鐵仗穿腮而過 居據說神靈上身後穿仗不會流血 也確實是這樣,我也不知什麼原理。

其實本質還是一個蹭吃蹭喝的節日。

在北部地區如澄邁海口等地,逢大事如結婚考學會去請示公祖 公祖會通過衣白公(類似神職人員)的占卜來傳遞信息。事成之後仍要回來告知公祖。


海南人在餐館吃飯前一定要用開水熱茶把餐廳的碗筷燙一遍(廣東人也是)

就像這樣


你們吃水果難道不沾辣椒鹽嗎……

難道不沾醋和醬油嗎……


如果家裡的老二或者更小的孩子先結婚 那沒結婚的哥哥或者姐姐就不能參加婚禮 要到高處呆著


雞宴天天有,過節特別多


感覺海南人的習俗是上了年紀的人才比較了解。可惜這些人又很少上知乎。我說一說我自己的感受,我記得初中的時候大概09年之前,在海口還要過一個節日(農曆的一個節日,貌似是二月二),這個節日竟然要吃做成豬的形狀的饅頭,為啥說是饅頭?因為沒有餡,就是單純的麵粉。這個豬的形狀的饅頭背上還有用食用顏料還是什麼有色的紅色的東西塗兩條杠。這豬饅頭小時候還蠻喜歡吃。

還有當然就是雞,過節要殺雞 這是沒辦法避免的事情。

因為我平時住在海口,過年才回老家。知道還有一個軍坡,我老家定安,知道過軍坡的時候有一根很長的鋼製的棍子(海南話有名詞,不知道用普通話咋說)穿過臉頰,完後拔出來還不流血的技能。


1.吃石榴芒果必沾辣椒鹽

2.每逢佳節必吃雞

3.有事沒事約個老爸茶


廣東人:來我家喝湯

海南人:來我家吃粉

順帶一提龍泉雞很好吃


住在海口某小區,小區內有寺廟,隔三差五的就能聽到裡面敲敲打打,哼哼唱唱的聲音傳出來,到深夜11點多還在繼續,特別不能理解和接受的是,難道海南人民都不用睡覺的嗎??


別人給你倒水的時候 用兩個手指在桌面上點兩下表示感謝


出門不打的,不擠公交,我選擇摩托爹。


習俗不等同於習慣,題主問題里的只能是習慣。結婚的時候不能要白色的車,上次一位兄弟結婚拿白色保時捷被家人噴,白車意同白事;盅盤舞,文昌等地比較流行;「做婆祖」,請神,求事或答謝;搬床,生不出男孩一般就會搬床之類的……等等吧。


推薦閱讀:

香港人、台灣人在電影開拍時,為什麼要拜神燒香?
精彩的懸疑小說有哪些?
為什麼中國人的心算能力普遍比美國人好?

TAG:生活 | 旅行 | 文化 | 海南 | 人文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