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發展會出現倒退現象嗎?
語言是一直推陳出新,不斷向前發展的嗎?被歷史淘汰的辭彙、語法是否有可能重新成為主流呢?
語言的本質是人類的交際工具,如果只從語言內部的變化來看,用「倒退」和「進步」來描述並不恰當。我們並不能說現代漢語比文言文「進步」、「高級」,它們都是漢民族的交際工具,只不過使用的時間段不同罷了。具體到問題,語言是一直在推陳出新,不斷向前發展的。而被歷史淘汰的辭彙、語法是有可能成為主流的。這是語言的社會屬性決定的。《說文》里的「牛部」有以下幾個詞:?:二歲牛
犙,三歲牛
牭,四歲牛看,在漢朝,不同年齡的牛都會有專門的漢字來表示,而現代漢語中,我們只能用「兩歲的牛」來表達這個概念。原因就在於當時的社會有「精確表達牛的年齡」的需求,所以當時的語言會順應這一需求,產出相應的辭彙。在當下的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不需要把牛的年齡分得這麼細,所以自然這幾個字也就被淘汰了。這就是所謂的推陳出新,下面有一組數據很能說明問題:商:甲骨文約3500個至4500個字漢:楊雄《訓纂編》收錄5340個字漢:許慎《說文解字》收錄9353個字魏:李登《聲類》收錄11520個字 魏:張揖《廣雅》收錄18151個字梁:顧野王《玉篇》選定22726個字宋:陳彭年等《廣韻》收錄26194個字
宋:張麟之《韻海鏡源》收錄26911個字宋:司馬光等《類篇》收錄31319個字 明:梅膺祚《字彙》收錄33179個字明:張自烈《正字通》收錄33549個字 清:張玉書等《康熙字典》收錄47035個字 共和國:《漢語大字典》收錄約6萬字由於新事物不斷產生,漢字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多,但每個時代的常用字都在4000~6000左右。其中除了「水火風雲」這類千年不變的極其穩固的基礎辭彙外,就是富有時代特徵的辭彙了。而這些辭彙很容易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消亡,最終被遺忘在字典的角落裡,等待著重見天日的那一天。不邀自來,因為在 我想寫一篇關於「消失的詞語」的畢業論文,從哪個角度分析會比較好?中回答過類似的答案,所以複製粘貼一下~
語法化(grammaticalization)現象是一種「由少變多」的過程。在Heine, Claudi Hu?nnemeyer(1991)的定義中,他們寫到語法化是「a change 『where a lexical unit or structure assumes a grammatical function, or where a grammatical unit assumes a more grammatical function』」. 之後,Kury?owicz(1965)又提出語法化是 "the increase of the range of a morpheme advancing from a lexical to a grammatical or from a less grammatical to a more grammatical status e.g. from a derivative formant to an inflectional one".
所以簡而言之,語法化有以下梯度漸變情況出現:
LEXICAL ITEM &> GRAMMATICAL ITEM
(or LESS GRAMMATICAL ITEM &> MORE GRAMMATICAL ITEM)FREE WORD &> CLITIC &> AFFIX
那麼現在回答一下題主的問題:語言是一直推陳出新,不斷向前發展的嗎?在語言學的發展過程中,語言學家Gould (1987)認為語言發展有兩種形式:1. time』s arrow 2. time』s cycle。Time"s arrow可以理解為新出現的用法將慣用用法推出歷史舞台,老詞消失不再使用,而time"s cycle則被認為是新詞舊詞交疊使用。(這段原文看完忘記了,我今晚會再看一遍求證一下,如果有錯誤就立即改正)這兩種形式被認為是可以同時發生的,即語言是「發展上升」的。
被歷史淘汰的辭彙、語法是否有可能重新成為主流呢?現在學者們爭論的一點就是是否由於被淘汰的詞語不可以被重新使用導致了語法化現象不可逆。對於這個問題,我的想法是:這個說法我是持中立態度的,之前被淘汰的詞語可以被重新使用,語法化現象在特定情況下是可以出現可逆現象發生的,也就是題主提出的。只不過被再次運用的時候,詞語原本的含義會被改變,語義淡化現象(semantic bleaching)也非常明顯,並且該詞語也面臨著二次退出的極大風險。
在Fischer Rosenbach (2000) 的文章里,他們提出 「it is quite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grammaticalization is semantically (or pragmatically) driven」,由此可見一種詞語產生或消失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在語義方面是否需要,或者說,一個詞的含義是否有表達的價值。所以當一個詞語「消失」了,那麼也就表明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要不然就是有另外一種詞代替了他的用法並被人們廣為接受,要不然就是他被徹底拋棄,因為人們不會再用到這種詞來表達含義了。
給題主推薦幾本書基本論文,可以作為重點閱讀文章:
Bybee, Joan L., William Pagliuca, Revere D. Perkins. 1991. Back to the future. In Elizabeth Closs Traugott Bernd Heine (eds.), Approaches to grammaticalization, vol. 2, 17–58.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Bybee, Joan L., Revere D. Perkins, William Pagliuca. 1994. The evolution of grammar: tense, aspect and modality in the language of the worl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Fischer, Olga, Anette Rosenbach, Dieter Stein (eds.). 2000. Pathways of change: Grammaticalization in Englis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Hopper, Paul J., Elizabeth Closs Traugott. 2003. Grammaticalization. 2nd ed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hapters 1, 4, 5. If you can』t get the 2nd edn., use the 1993 1st edn.)
以上。
參考文獻:
Fischer, Olga, Anette Rosenbach, Dieter Stein (eds.). 2000. Pathways of change: Grammaticalization in Englis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Gould, Stephen Jay. 1987. Time』s arrow, time』s cycle: myth and metaphor in the discovery of geological tim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TIME"S ARROW TIME"S CYCLE.)Heine, Bernd, Ulrike Claudi, Friederike Hu?nnemeyer. 1991.Grammaticalization: a conceptual framework.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Kury?owicz, Jerzy. 1965. The evolution of grammatical categories. Diogenes 51, 55–71.有的,這種現象十分普遍,一般中國語言學界使用「舊詞復活」這個術語,而歐美學界大多使用「the revival of archaic words」(復興古詞)這個術語。例如:英語的北美變體中大量使用英語古語,如使用「fall」來指秋天。--漢語中重新使用老闆」「小姐」「先生」「千金」「大甩賣」「當鋪」「董事長」等等。(見王、伍、葉等)。另有許多論文,如:現代漢詞語彙中的「死詞復活」現象--《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04期--東歐劇變後的俄語舊詞復活可參考:蘇聯解體後俄語中的舊詞復活現象--《蘇州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
另有「舊詞新義」現象,不再贅述。
根據古人畫的卦象,否極泰來,水滿則溢,月盈則虧……逆城市化……現在倒退的方言說不定哪天又跑回來了。
你支。當年魯迅怎麼用的,現在又是怎麼用的。
倒退的定義是什麼呢?河水能倒流嗎?
推薦閱讀:
※看得懂英語,但寫不出英語句子怎麼辦?
※中文是否可以借入從句結構?
※起修飾作用的定語和起限定作用的定語有哪些區別?語言使用者如何區分這兩種定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