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庭教育到底培養出了什麼孩子,為什麼孩子會任性或極端,究竟是誰的錯?為什麼後期每個人改變不同?
標題更改,更加精確的表述問題。
。。。。。。。。。。。。。。。分割線。。。。。。。。。。。。。。。。。。。。。。。。發生在我周圍的事情,我真的不敢相信,二十七八歲,二十四五歲發生的事情與他們的年齡不相符合。我的一個姐姐二十七了,她從小被慣到大,大學畢業沒工作在家呆了兩年說是考試,一直沒動靜,整天就玩,後來沒工作時候談了戀愛人家父母嫌棄她沒工作,分了;傷心之餘,去工作,就遇到了渣男。她為了談戀愛,留住一個男人,卑微到骨子裡頭去了,大家都能看出來那男的明擺著耍她玩的,她貼人貼錢,還替那男的說盡好話,最後在兩個人感情無法挽回的時候,突然離家,只留了封書信,然後電話都沒給父母就離家出走說出去散心,信里還是對男的不舍。她媽當場暈了,現在精神狀態也不是很好,她還在如此任性的在外面放鬆心情,看的到她發的狀態。她為什麼會如此,難道責任真的只是歸於她被父母慣壞了嗎???我ex因為和我分手,再加上前期畢業後沒找工作,在家呆著看書考試,他大學沒考下來,然後去魔都找工作,估計被刺激到了,加之我那段時間心情不好,和他分了。雖然大家心情都不好,但是我還是過來了那比較難熬兩個月。他卻一直萎靡不振,不想工作,整天沒精神,怨他父母掙錢又不結婚,前段時間要自殺,幾次買刀片割了自己的脖子,他說他和父母在一起不幸福,他爸媽長年在外打工,估計在他小時候安全感給的不夠,導致他對別人而言很小的事情,他都記得,比如他一個朋友打架,他去拉了別人,他沒有幫他朋友打架,所以才會這樣。我是真不明白,他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以上兩個,我認為一方面是工作的缺失,還有一方面是家庭教育問題,還請各位知友幫我分析下,以後在自己教育孩子中怎麼避免這些問題?2015-6-4ps:我從小成長環境也並不好,父母對我關心過度,甚至企圖掌控我所有的生活,但是在我出去上大學那四年,我很多想法都改變了,在這之前我甚至沒有自己的思考,常是父母說的想的就是我說的想的。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和我積极參加大學各項活動,閱歷的豐富讓我發生改變的?pps:增加新的推斷,是不是因為後期成年後自己的改變,眼界的放寬,導致了同樣在父母不合理的家庭教育情況下走向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其實我覺得很多家庭根本談不上「寵愛過度」,即使家長是這麼認為的,但其實往往給孩子的並不是孩子想要的,被「慣」的孩子其實並不開心,很多家長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一廂情願的去做而已。有沒有真的尊重孩子的自由意願,是否在控制孩子,親情綁架孩子,以自己狹隘有限的人生經驗去限制孩子,那些拍著胸口嚎啕大哭自己為孩子付出了一起的家長恐怕並沒認真想過。
其實家庭教育方面,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中國式家庭】
題主提及到的這些孩子問題,其實為什麼?就是因為這些孩子「失控」了
被壓抑太久,導致的「失控」其實什麼叫中國式家庭?我直接貼我公眾號寫得吧。U缺位父親
缺位父親是怎麼樣的呢?
俗話說:「養不教,父之過。」在古代來說,其實都挺遵循這個古訓的,例如在原始社會裡面,爸爸會帶孩子出門打獵,孩子就被爸爸帶著去探索世界。但是現在呢?現在的爸爸很多時候不能夠成為家庭裡面的一個重要角色,甚至爸爸就像是影子一樣,把家當一個旅館,在家庭中缺位。
下面是我剛搜到的一個報道:
本報訊(記者 汪丹)昨天,全國婦聯兒童工作部發布第二次全國家庭教育現狀調查結果。結果顯示,在子女教育方面,近一半家庭的父親「缺位」。另外,7成以上父母把「陪孩子寫作業」放在親子關係的首位。
此次全國家庭教育現狀的調查對象為中小學生父母,共發放問卷一萬餘份,覆蓋北京、天津等28個省區市93個市縣。調查中發現,在家庭教育分工中母親唱主角,而有近半數父親「缺位」。針對「輔導孩子學習」「接送孩子上下學」「開家長會」「培養孩子日常行為習慣」「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教孩子明辨是非」等14項內容,調查結果顯示,「爸媽共同承擔」的情形佔到40.6%,「媽媽為主」的40.3%,「爸爸為主」的11.6%。
調查發現家長仍然過於關注孩子學習,7成以上父母把「陪孩子寫作業」放在親子關係的首位。家長在被問到「過去一年中,您與孩子一起做過什麼事情」時,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和孩子一起吃飯」「和孩子聊天」「陪孩子寫作業」。這幾項所佔的比例遠遠高於「和孩子一起做家務」「遊戲玩耍」「鍛煉身體」「讀課外書」「參加公益活動」的比例。
其實從這個報道裡面可以看到,無論在情感、陪伴、尊重、親密還是在問題解決方面,父親為孩子提供的支持都不多,這說明父親在孩子成長中並沒有承擔應盡的責任,而這其實也會往往導致了後面的問題。
U焦慮母親所帶來後面的問題就是,把家庭裡面的媽媽弄「焦慮」了。
焦慮的母親是怎麼樣的?
在婚姻裡面,女人很容易會產生依賴,按照以前來說,妻子會依賴婚姻依賴丈夫,但是當丈夫主動或被動的成了家庭中的隱形人之後,會導致婚姻的不穩定,同時使妻子對於婚姻的依賴、對於丈夫的依賴減弱。
這時候怎麼辦?既然需要依賴,母親便把感情寄托在孩子身上。當母親寄托在孩子身上的時候,妻子對丈夫的關注就會減少,同時對丈夫的需要和依賴也會降低,這時候,父親就會繼續被往外推,從外面其他地方(事業、成就等)得到更多的關注和被依賴。這樣就會弄成一個循環,妻子想要安全感,丈夫不在而且給不了,那麼就只能從孩子身上獲得,畢竟這是血緣關係,是牢靠的、最安全的。所以妻子慢慢地把感情和注意力從丈夫身上抽離出來,放在孩子身上。
但孤軍奮戰的女人難免會陷入孤獨感和不安全感中,於是,母親們又會不自覺的把家轉化為她們痛苦的工作場所,用讓人窒息的愛(對的,就是愛得窒息)和焦慮將孩子裹挾,造成孩子和母親之間的過度依賴。
孩子因此更多地生活在一個母親的世界裡,而不是父親的世界。丈夫在家庭裡面缺席,被妻子疏離,妻子裹挾著孩子,孩子也跟著疏離。一個在家庭中被疏離的丈夫,是一個沒法回家的男人。一個沒辦法回家的男人背後,必然有一個很寂寞孤獨的女人。所以接下來,更大的問題就是產生了。
U失控孩子要明白一個基本規律就是,孩子的問題就是家庭的問題,就是父母的問題,就是夫妻關係的問題。
在一個家庭裡面,妻子有著很多焦慮和需要,那本應由丈夫承擔的,但是現在丈夫不在了,就都被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在各種情緒中如困獸一般壓抑、掙扎、暴虐、偽裝。為什麼?因為孩子的角色已經不單單是孩子,而是一個「替代的丈夫」。成為媽媽「替代丈夫」的孩子會過早的承擔起成人的角色,家裡會出現小大人,心裡未被成長的部分被嚴密的包裹,以其他各種身心疾病來表現,例如疼痛、嘔吐、胃腸系統的問題等;或者孩子會「永遠做媽媽的好孩子」而進入那種拒絕成長,依賴性強的狀態,沒辦法探索社會,融入社會。
當孩子變成這樣的時候,往往就意味著孩子開始失控了,因為對於孩子的問題你已經沒有辦法,而這時候,「缺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又會使得家庭系統重新達到一種病態的平衡。
沒有多少人願意承認自己的婚姻是有問題的,同時也沒有多少人願意把婚姻結束。而這個平衡,會讓很多夫妻和婚姻的問題被掩蓋。因為教育孩子的矛盾會升級成家庭的主要矛盾,從而掩飾了很多問題,讓婚姻能夠維持。但是,這絕對不是一個有活力、有彈性、有生命力的婚姻。
這種現象隱藏的家庭問題是:當問題出現後,夫妻之間沒辦法良性地交流和發展。
男人以工作來逃避問題,女人則是以照顧孩子來掩蓋問題。這些掩蓋會填滿夫妻之間的嫌隙。看上去,男人變成工作狂,媽媽則沉溺於對孩子的愛。兩個人都以理直氣壯的態度拒絕處理夫妻間的嫌隙,更喜歡用孩子說事兒,因為用孩子說事兒,更冠冕堂皇——孩子是更脆弱的,你忽視我可以,但是不能忽視孩子。但其實,每個人最不能忍受的是自己被別人忽視、蔑視。
U夫妻各自的理解到了這一步的時候,其實本U接觸過很多這樣的家庭,他們很多時候都會過來抱怨。很多母親抱怨:你們這些男人知道不知道我有多麼辛苦?父親也會說:我養家也很辛苦!雙方都抱怨對方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都覺得對方不理解自己,於是就更不願意去理解對方,最終陷入惡性循環。其實男女本身就有差異,所以其實兩個人看東西的角度不一樣。從女性角度很容易簡單認為:男人連基本的責任心都沒有,直接把男人貶為動物層面。而男性角度也很容易人為:男人辛辛苦苦出去賺錢,回到家之後得不到妻子和孩子的認同肯定,沒有那種被需要的感覺,根本就沒有被妻子孩子理解。
而這時候,父母的分工系統就會開始破裂,問題就會越來越嚴重。
其實我們需要更平和地看問題,不是簡單的否定和批判,批判只能帶來反擊,即使對方真的錯了,但是也會出於面子去反抗。
所以是時候,好好坐下來談談啦。
謝邀~樓上大橘子說的很對,中國典型的「問題家庭教育」的主要問題不是出在溺愛上,而是出在拿親情控制孩子、綁架孩子上。除此之外,中國的問題父母還企圖用最少的時間來擺平孩子,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放任縱容。
結合題主的例子來說:
1、先說你的那個姐姐,看完這個故事我反倒覺得這位是典型的小時候缺愛,不然不會無故無底線倒貼渣男,甚至做出離家出走這種事,說明她對這份感情異常重視,因為這份感情填補了她生命中缺失的或者從未出現過的東西。我想她父母給到她的愛可能根本不是她想要的那種,他們只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去「慣」他們的孩子而已,而這種「慣」並不是愛。2、EX的故事也是典型的缺愛,父母為了生計長年在外打工,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更不用說給予孩子應有的愛,所以孩子容易產生這種問題,敏感,缺少安全感,嚴重的容易走極端。從他記得很小的事情來說,他也對這種人際間溫情很在乎,這也是對過去失愛的一種便想彌補。
人的一生並不是只在父母身邊,但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會很長,加之人小時候受到的教育會對一個人未來的行為模式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父母怎麼對孩子確實是個很值得深思的問題,父母在待人接物上(包括對待家人)的行為無形間會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
不過這並不是說我們無法改變自己,我們會有脫離父母的時候,我們還會遇見各式各樣的人,與他們之間的種種交流也會改變我們的三觀,讓我們變成不同的人。所以如果你沒有很好的父母,那麼一定要選擇一個好一點的環境。
真的覺得溺愛只會毀掉一個人。
我有兩個堂妹,可以說是惡劣到一定程度了。大的上初一,小的那個上六年級。之前家庭條件挺好,生活在上海。也許也是因為這樣吧,就把自己當成了公主,她們的媽媽也是這樣一個人,從來不管她們的學習,只要穿的好,吃的好就行。從來不打罵她們,什麼都隨她們的意。小的那個說要學鋼琴,好,請家教,學鋼琴的錢不知道花了多少,結果是什麼呢?現在家裡鋼琴就是一個擺設品,因為她(小的妹妹)根本就不好好學,還說老師的不好。一直被當成公主養,一直要什麼有什麼。不隨自己的願?哭。那時候她們就是全世界最大了,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那時候在我們一些親戚看來,只要她們不哭不鬧就天下太平了。現在,賣掉了上海郊區的房子,回到老家,和爺爺奶奶一起住。現在卻還是一直揮霍著,家裡的手機就有5,6隻,大女兒一隻,小女兒一隻,自己一隻,剩下的?放著吧。等著哪天她們發脾氣砸手機了,就用唄。我今天親眼見證了一場鬧劇。今天我親姐的兒子辦剃頭酒,所有的認識的不認識的人都來了。她們一到,拿出手機玩,逛淘寶。從來不叫一聲姐姐或是別的什麼,就當作不認識。堂哥過去和小的那個妹妹開玩笑說:今天又有狗肉咯。(之前在餐桌上,她因為一盤狗肉哭了,是的,在餐桌上,弄的我姐夫這邊的親戚都很尷尬。)她就哭了。開始鬧脾氣了。大吵大鬧,真的是大吵大鬧,說著和自己年齡完全不符合的話,還有很多髒話,聲音都喊到啞,那時候,外面全是人。她媽讓她不要在外面這樣,她卻一把扯住她媽的頭髮,上下拽了好幾下。大的那個過來了,讓她不要丟臉了,小的那個突然就打了她一巴掌!真的,大的那個當場就火了,把手機一摔就要去打小的。她媽攔住了,讓她不要這樣。之後又鬧了很久,終於安靜下來了。我暗暗地看著她們,以為沒什麼事了。沒想到!小的那個走過去很用力地用手打了她媽的頭,她媽還無動於衷???我真的是…三觀啊……吃飯的時候,小的那個鬧完脾氣後,管自己走了??問題是她根本不認識周圍,就管自己走。之後走了很久,還是我爸和一些親戚開車去找她的。她媽還一點都不罵她,回來之後讓她好好吃飯……在她媽面前還裝柔弱的哭……
這只是一部分……真的讓我毀三觀的事太多了…我覺得如果有人感興趣…我能說很多很多
家庭教育真的太重要!!!!!這個原因其實是多方面的。不能否認父母對孩子至關重要的深刻影響。
但我還是想說,在一個孩子成長的旅途中,太多太多的事情可以影響他,甚至改變他。不要把自己變壞變自私變任性的理由歸結於別人甚至是自己的父母,天底下千千萬萬這樣的人每個人都跟你一樣么?換句話說,人長大的過程中,面對的都是自己的選擇。今天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完全是自己的選擇,讓中國的父母背這個大黑鍋我覺得有點不公平。
------------------分界線-----------------------補充下,孩子基本在成長到高中的時候就對自己有了最基本的認識,也對一些行為有了一定的辨別和更改能力。他們會在意別人的看法,會更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去學習他認為的好的或者不好的行為。無可厚非的是,這時候的他們,已經有了成熟的辨析行為對錯的能力。長久的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以及正統的學校教育讓這種體制下的每個孩子都是道德楷模。這個時候的孩子,就會自己選擇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無論學好或者學壞,他們心裡很明白,依然如此選擇,與家庭,父母或者老師就關係不大了。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