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養女兒主要體現在什麼地方,會導致攀比虛榮嗎?
家庭生活中體現在什麼地方,比如要買質量很高的生活用品及玩具?能打車就不等公交?上學了買名牌衣服學慣用具?
人人都喊著要富養小孩,但似乎沒多少人知道,富養這玩意兒不搭配相應的精神建設,無異於光炒番茄不炒蛋,麻婆豆腐不放辣椒醬,豆腐花里不加糖【此處應有踢打咸黨的bgm】。
我娘從不肯我家扔掉食物,或者剩飯剩菜,甚至在某次外出用餐時把沒吃完白米飯都打包帶回了家,一時間收穫了我和我爸的白眼,以及同桌老年朋友的掌聲。有時我扯下一大塊紙巾,沒怎麼用就扔掉她也會嘮叨,家裡淋浴時剛放出來的冷水她要求全家都用盆子接住留下拖地,但龜毛到了這個地步,她也從沒有在享受生活上手軟過。比方說前兩天在商場看見一個三百塊的小碗,我娘頓時驚為天碗,毫不猶豫就買了下來(我知道知乎有錢人多,不要和我撕逼,在我眼裡三百塊的碗已經很貴了)。我娘給我灌輸的生活理念就是,可以買昂貴的東西,一定要學會享受生活,但是,絕對不能無謂的浪費。
在我小的時候,家裡有段時間經濟沒有那麼寬裕,日子也過得省。還記得某次我娘丟了一百塊錢,她心疼了半天。但我生日時她從沒捨不得錢過,在那遙遠的低物價的2003年,我的生日禮物是一條價值1000的發晶手鏈。親戚知道了都說怎麼給小孩子買這麼貴重的東西,甚至連我自己都覺得東西太貴重了。那時父母總是告訴我錢來得不容易,要學會節儉,但也偶爾會給我買奢侈的禮物,讓我知道世界上有值得你去努力的,昂貴而美好的東西,讓我知道自己配得上它們,即便彼時我家家境並不算好。
我受到的家庭教育告訴我,買東西不要貪便宜而要看質量。如果昂貴的好物能帶來快樂,那就不要猶豫地去買。永遠要享受物質生活,可是也要懂得理財。你值得最好的物質,可你也沒有任何理由去浪費,不管你多麼富足。
光是富養是沒有任何用處的。
就像德國人說的,真正的貴族不在於血統,而在於內心。所有當媽的都想給自己孩子最好的一切。
好看的衣服,好玩的玩具,豐富的食物……周圍孩子有的自己的孩子也要有,不管差不差錢,反正錢給自己的孩子用,感覺怎麼花都值得。
但有時候我們也會擔心,不斷買買買、「富養」孩子後,他們是不是會覺得一切來得輕而易舉,不再懂珍惜?
用物質彌補情感的不足會讓孩子的「慾望」不斷攀升
我家小朋友9個月,和很有媽媽一樣,我就喜歡給娃買買買。這不還沒到1歲,超齡玩具和衣服已經買回了一大堆,直到一次孩子爸提醒我說,最近是不是「克制」一下?等他生日再買吧。
孩子爸是義大利人,一開始我嫌他爸小氣,因為固有觀念里,西方人在經濟上相對獨立,對孩子也不像中國人那樣寵溺。但是,他爸說了一句話讓我思考了很久,他說,你這樣會讓他覺得所有東西的擁有都是理所當然的,他也不會懂珍惜。
我想到我的朋友小y,她的購買力比我還厲害,她家的客廳簡直就是遊樂場,大的滑梯,帳篷,汽車,小的軌道,樂高,電子類玩具……重複的玩具一股腦兒堆在一起,感覺孩子根本玩不過來。
我想知道別的媽媽是怎麼考慮寵娃的界限問題的,便去問小y,孩子這麼多玩具,他要買你都給買嗎?小y毫不猶豫地回答,是啊,雖然她也會有擔心「太寵娃」,但是孩子爸忙賺錢,她自己也常加班,平時陪伴少,所以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他買啊,彌補他一點。
感覺這種心理模式就跟我們戀愛時遇到的有些男人是一樣的:我沒時間陪你,那麼給你一張信用卡去購物。可是,花玩錢後你並沒有覺得多一點愛,而是覺得更空虛了。
我忽然明白孩子爸不給買玩具的初衷了:比起得到新玩具,孩子其實更希望得到你的陪伴。
如果你一直用物質去彌補孩子的情感,他可能會得到心理暫時的安慰,但是很快又「飢餓」了,在他的潛意識裡,並沒有得到多一點愛,而是失去了愛帶給他的「安全感」。而這種安全感,必須要用物質才能來滿足。而慾望一旦被滿足,又會燃起新的慾望,這是一個惡行循環。
「買買買」可以,但方法策略有講究,讓孩子創造自己的豐盈是王道
當然,大多數的父母在孩子對玩具的無窮慾望面前,還是限制了條件的,比如一次只能買一件,這一件買了再隔一個月才能買新的。但是,表達方式的不同卻會帶來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在國外視頻網站Youtube上,有育兒專家模擬了當孩子一定要新玩具時,家長的幾種回應方式(錯誤的和正確的),這和我們在逛玩具店的時候,常常看到母親教育自己的小孩不能買玩具所表達的方式如出一轍:
1.「想都不要想!不是剛買過嗎?你以為錢長在樹上啊?爸爸媽媽賺錢那麼辛苦!」
—— 這種表達方式傳遞給孩子的信息是:我不值得擁有這些,想要玩具是貪婪的,賺錢很艱難。他可能會羨慕或怨恨別的擁有這樣玩具的小朋友,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擁有它們。
2.「好了好了!多少錢?嗯,那你答應媽媽下個禮拜好好吃飯,我就給買!」
——這個方式可能會立即奏效,但你卻給自己挖了個坑。因為,下次他就知道,好好吃飯可以買玩具,早點睡覺可以買玩具,媽媽的要求他做不到,必須買玩具才能做到……家長買了玩具以後呢?他並不覺得感恩,而是覺得是他應得的。
最有效最恰當的方式應該是:讓孩子通過努力,創造自己的充盈。我們來看看下面的對話:
3.「你很想要是嗎?這個玩具的確很棒!但是這並不是我們今天的計劃呀!這跟貴不貴沒有關係,而是今天我們來的目的不是來買玩具的,如果你真的很喜歡,把它放到你的生日願望裡面好嗎?……呃,不過你的生日還有很久,那你要不要通過勞動來早日實現自己的願望?比如幫媽媽折衣服?給家裡的花澆水?」
——如果孩子真的想要這個玩具,並通過他力所能及的勞動來獲得,他會知道任何東西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得來的,他也會覺得自己有能力來獲得他想要的東西。2歲的孩子可以自己整理玩具,3歲的孩子會幫媽媽拿東西了,孩子通過努力,創造自己的充盈,即培養了孩子的能動性,又讓他學會了珍惜。
慾望的滿足只有一天,而孩子的眼界和燃起的熱情卻會持續一生
很多時候,孩子對於新玩具的渴求,就跟女人要包包一樣,即刻的滿足,慾望實現,可是第二天可能又看上了新包包。周而復始,無窮盡。
我不指望我的歐洲老公會在我生日的時候送上一個LV(奢侈品在很多歐洲人看來是很不可理解的,為什麼不把這些錢花在購買藝術品上?) ,但是他可能會送我一次意外旅行。同樣是花錢,得到的快樂是不是更持久一些?(雖然有時候也好想要包包,555,還是自己賺錢買吧。)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其實並非一門心思想得到「物質」,除非你根本沒花心思去想,而一直用「物質」去滿足他。記得明星劉燁在一次訪談中提到,諾一過生日的時候都沒有給他舉辦生日會,而是陪他去玩了一次沙漠野營探險,這些會比生日禮物更有用。
真正的富養=富足的情感體驗+高品質的生活和豐富的見識。
慾望的滿足只有一天,而孩子的眼界和燃起的熱情卻會持續一生。除了物質獎勵,可以帶他去一次旅行,聽一場音樂會,看一場畫展,報一個籃球班,都會是持續一生的禮物。
富養有道,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小孩
說到這裡,很多爸媽會不會談「物質」色變了,但是我們也必須承認,錢的確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可能性,社會競爭下,哪能清風明月朗月飛花,讓孩子完全沒有錢的概念,又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里去。
在充盈的物質條件下,也有人能培養出勤儉節約、感恩慷慨的孩子,比如,我的一個富二代朋友,自己努力創業,周末常常拉著5歲的女兒一起做公益。朋友圈裡曬得最多的,是她和女兒一起穿著志願者服裝幫助別人的照片。
我記得有一次她在朋友圈紀錄到:女兒今天捐出了她這個月勞動積攢的200元錢和最喜歡的一條連衣裙給山區的小孩,我說那不是你最喜歡的裙子嗎?女兒說,我有很多裙子都可以穿,她們卻沒有穿過這麼好看的裙子。做公益讓她看到自己生活的富足,還學會了分享和感恩。
所以,有錢不是罪,重要的是你利用它的方式,以及如何以自身的榜樣影響孩子的一生。
富養女兒就是不拿女兒當「人」看
所謂格局和氣質,不是富養出來的,而是教養出來的。
1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古今通行的道理,「窮養兒,富養女」絕壁是其中之一。
而且是大寫加粗加下劃線的。
千年以前古人躬行不怠,千年以後今人仍然點頭稱是,身體力行。
儘管這千年裡頭天翻地覆慨而慷,女權興起了,女人也不裹腳了,也要出門工作了,男人在家也要看女人臉色了,但是,唯有這條道理顛撲不破。
《蝸居》裏海藻她媽得知女兒做了「小三」,痛心疾首得出結論,女兒還是要富養,免得被小恩小惠所迷惑,感激到把自己的一生都搭進去。
我在餐桌上,每每有人提起這個話,都免不了要有一番舌戰。因為我是唱反調的,而其他人都是清一色的正方,所以每次我總是一個人孤軍奮戰。
贊同這個觀點的都有些什麼理由呢?
古人的說法是,「從來富貴多淑女,自古紈絝少偉男」。偉男是要干大事、成大業的,而窈窕淑女呢,不過是君子好逑。說白了就是,窮養兒子,讓他吃苦受罪,將來才能有一番作為。而富養女兒,把她調教成淑女,只不過是為了讓她將來能夠嫁個不錯的男人。
現在人們的觀點其實相差無幾,無非是女兒遲早要嫁人。從小富養,將來才會眼光更高,更能抵禦誘惑,不會輕易被那些不般配的男人給低價「收買」。比如《蝸居》裏海藻她媽就是持這種觀點。
當然還有其它。就是富養的女兒氣質會更出眾,舉止會更優雅。所謂男孩放養猛如虎,女孩家養秀如花。(說到這,醉愛君免不了要小開一下腦洞:要是將來這秀如花的女人,嫁了個猛如虎的男人會如何呢?只怕要上演一場猛虎嗅薔薇的好戲吧。)
2
以上種種,背後的邏輯無非,女人反正是要終生被圈養的:小時被父母圈養,長大嫁人了被老公圈養。所以就應該富養啊,讓她從小習慣養尊處優,坐享其成的生活。
換句話說,男人要幹得好,女人只要嫁得好。兒子是建設銀行,女兒是招商銀行。所以你看,為了招商,咱當然就得富養啦。富養才能招個大富翁,窮養就只能招個窮小子嘛。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吧,富養女兒,其實就是拿女兒當商品:最理想是奢侈品,豪門專享;最起碼,也得是個值錢貨,攀個准豪門或者土豪門,過上滋潤日子;萬萬不能當賠錢貨,嫁個窮光蛋,分文彩禮沒有,還得倒貼嫁妝。
不管是奢侈品還是值錢貨,反正都不是正經「人」,都不過是男人的附屬品。她的人生,是沒有不依附他人的自身價值的。
瞅瞅,是不是如標題所說,富養女兒就是不拿女兒當「人」看?表面上富養是優待女兒,骨子裡卻是變相的性別歧視,認為女人低男人一等。
除了歧視,問題的另一關鍵是,不拿女兒當「人」看,就能夠培養出十分優秀的女兒,或者讓女兒過上好日子了嗎?
貧寒是一壺凜冽的酒,喝了才敢提著虎拳朝世上走。富養的女兒沒經歷過貧寒,豈不是更要以物質為最高追求?甚至拎則古奇普拉達,穿則阿瑪尼范思哲,出則瑪莎拉蒂蘭博基尼,這樣的主,如果有幸嫁入豪門也就罷了,一旦不能,這日子可怎麼往下過呢?
畢竟豪門、土豪門永遠是稀缺資源,如果無法棲上高枝,又適應不了柴米油鹽的寒門生活,高不成低不就,一生幸福豈不就沒門了?所以我常常懷疑,如今剩女越來越多,不知道跟這個富養女兒的風氣是否也有那麼一絲微妙的關係?
現如今如郭美美、干露露、馬諾這類物質女、炫富女如雨後春筍,滿大街都是。在她們當中,富養、窮養的比例各佔多少呢?我沒有調查,當然沒有發言權,但是我相信一句話: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富養的女兒,父母也不能為她的人生開保單,擔保她一生富貴榮華。她可能無緣豪門,也可能家庭遭遇變故豪門變寒門,這種時候,從小經歷的磨難就是她闖關的利器了。
3
物質女們我沒有調查,但傑出女性當中,卻不乏窮養出來的——
居里夫人幼年喪母,父親是普通教師,收入有限,家庭拮据。這樣的生活環境不僅培養了她獨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從小磨鍊出堅韌的性格。19歲開始做家教,並靠自學邁進巴黎大學。
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被稱作「從雜貨鋪走出的鐵娘子」,她在自傳《通往權力之路》之中介紹自己的童年:「樓下開店樓上安家的生活一言難盡。這種獨具特色的生活特點之一就是你永遠都在上班。」她還說,「我們家強調勤奮工作,我們在家裡從不懶散。」 這種家庭環境同樣培養了她吃苦耐勞的人生態度,使她從小就彷彿不知道疲倦是什麼,鐵娘子性格由此鑄就。
英國文壇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出生於鄉村牧師家庭,因母親早逝,八歲的夏洛蒂(《簡愛》作者)和十歲的艾米莉(《呼嘯山莊》作者)被送進一所生活條件極其惡劣的慈善寄宿學校,因為她們的另兩個姐姐在學校染上肺病而死,父親才不讓她們再去這所學校,而是回到家鄉荒涼的約克郡山區度過了童年。
透過這些傑出女性,你會發現一點,所謂格局和氣質,不是富養出來的,而是教養出來的。窮養也不是問題,問題是你有沒有給孩子應有的教養。
居里夫人的父親曾在大學攻讀過物理學,對科學知識有著如饑似渴的探索精神,這也深深地熏陶了小瑪麗。撒切爾夫人同樣是在愛好廣泛,熱衷於政治選舉的父親影響下,博覽了政治、歷史、人物傳記等方面的書籍,從小對政治就有相當多的了解。勃朗特姐妹的父親雖是位窮牧師,但學識淵博,他親自教女兒們讀書,指導她們看書讀報。
當然,世事無絕對。你也可以舉出很多從小富養而成就不凡的女人,比如著名的宋氏三姐妹。可恕我直言,她們的成功,首先是建立在自己丈夫的傑出之上。如果你有把握讓自己的女兒嫁給這樣出類拔萃的男人,那你當然可以從小富養。雖然她們不因自身而偉大,但至少她們能讓自己的男人更偉大。
話說到這,我又不能不為范爺點個贊,她就說:「我不嫁豪門,我自己就是豪門。」多爺們的一句話啊!范爺,果然有爺范!
4
對於這句古訓何以重新「時髦」,我倒是有一個猜想,這或許是獨生子女時代的一個特有現象。多兒多女的家庭,手心手背都是肉,一碗水要端平,父母通常不大可能有窮養富養的區別。而獨生子女無論窮養富養,都只此一個。我估摸著,這也是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三十多年來,中國社會歷經了最初「小皇帝」時代一味溺愛的反思,最後演變出的一個貌似科學的「辯證法」。
可惜,這僅僅是貌似科學而已。事實是,無論富養女、窮養兒,都不乏失敗的案例——
先說富養女兒的。醉愛君有個朋友,從小女兒無論上學或逛街,走哪都是車接車送,實在接送不了,一律打車,總之從未讓她坐過公車,擠過地鐵。他們的道理很簡單,女孩家家的,就得富養,擠公交算咋回事?沾染了一身的柴火丫頭氣,可咋整?
有一年全家三口組團自駕游,途徑上海小車臨時罷工。修理過程中,一家人順便逛逛十里洋場。這老爸也不知是搭錯了哪根筋,這天遊玩結束突發奇想說,咱今天別打車了,一起坐坐公交吧,我看今天的車上人也不多。
向路人打聽了乘車線路,到了候車亭,已上高中的女兒自告奮勇跑去看站牌。順著本站往終點站方向一瞄,沒找到目的地,於是就沖父母說,這個方向不對,我們再去對面看看反方向有沒有這個站吧。
她爹差點沒一口老血噴出來。敢情,頭回聽說,公車站牌只能查前不能查後,要查逆行站,還得去對面。她媽開罵:你是眼瞎呢,還是心瞎呢?非得去對面才能查?
女兒總算回過神來,就地解決了這一「相對論」難題,但卻不以為然地說,反正我以後又不會去坐公交車,幹嘛要懂這些?
再來說說窮養兒子的。上回去一個窮哥們家裡作客,男孩剛剛高考結束,想到兒子馬上要上大學獨立生活了,當爹的一反常態地要讓他操練一把,於是破天荒在飯後讓兒子洗一次碗。
是的你沒看錯,是破、天、荒!他們家雖然窮,兒子沒吃過什麼好的更沒穿過什麼像樣的,但有一樣,卻從未乾過家務。因為一家人苦巴巴地過日子,最大的盼頭就是兒子將來考上個重點大學,找份好工作,一家人就算熬出頭了。所以,為了達到這一宏偉目標,他們從來沒有讓兒子洗過一次碗,拖過一次地,就連內衣內褲,都由父母承包了。
結果那天,我現場見證了史上最「驚險」的一次洗碗。他兒子直接把洗潔精把碗里一倒,拿起抹布就刷,他爸在一旁說,你要兌水洗,小伙於是大開龍頭一通放水,他爸忙說夠了夠了。接下來他兒子就跟玩打擊樂似的一通乒乒乓乓,當老子的說,你能不能輕點啊,碗摔破了事小,手劃傷了事大。
最後洗菜刀了,只見小夥子左手拎刀,右手拿抹布,勇猛無比地握著刀刃來回出溜。我和他爸直看得虎軀一震心裡一緊,這是要自殘的節奏嗎?兩個人齊聲叫停,忙著告訴他,洗刀你得避開刀刃,只洗兩面就好了,沖著刀刃洗,多危險吶,一不小心就是血光之災啊!再說了,刀刃那麼薄,哪裡用得著專門去洗它?小伙也是嘴一撇:老爸我自有分寸!
這兩家無論窮養富養,之所以失敗,關鍵在於,他們採用的方式是「包養」。兒女的一切都不用自己動手了,父母全部包辦,小時候固然讓兒女省事了,可長大了呢?連最基本的生活自理都得從頭學起。
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只要明白了兒女最終都要成為獨立的個體,都要獨自面對社會,面對生活,即使父母,也無法替代TA們去走完未來的人生路,就不應該包辦兒女的一切,而應從小教給TA們自強自立的人生態度和奮鬥精神。
而從教育理念來說,則無論男女,都當一視同「人」,重在教養。
----------------
讓閱讀比吸毒更上癮!!
原創公眾號:【無讀不丈夫】(wudubzf)
http://weixin.qq.com/r/KEjF3avE2famre__9x06 (二維碼自動識別)
——以男士角度、紳士風度、入世態度,寫有趣味、有品味、有回味的好文章!無讀不丈夫,有緣皆朋友!
個人認為不是富養、窮養的問題。而是消費習慣要與經濟基礎和社會地位相匹配,只有相匹配,才不會有踏空的危險。
家庭是土豪爸媽,自然兒子是少爺,女兒是大小姐;
家庭是中產,自然兒子是小資,女兒是文青;(打個比喻,也有可能是別的)家庭是父母是普通上班族,還著車貸、房貸,還要養孩子,如果父母還是要富養孩子,那我覺得在孩子成長的路上,遲早要踏空的,因為沒有強大的財力和關係,很難維持富養和小資習慣。小時候的要求,很好滿足;但是父母不能滿足孩子一輩子。小時候,孩子要辦個貴一點的小汽車,土豪爸媽隨手就買,中產家庭想想再買,白領階層沒準要攢攢錢給他買(需要還各種貸款的家庭哈,別對號入座);孩子長大了,同樣都是富養,滿足要求,孩子畢業要車、要房,你又拿什麼滿足TA呢?孩子的世界觀是如何的呢?
小時候,我吃穿跟富家子弟沒什麼區別;上學,用度也是爹媽給的最好的;畢業,傻眼了,那些富家子弟都被爹媽安排送到好單位,「沒事,我跟他們一樣。我爹媽也會給我安排的」他們這樣想,但是實際上呢?不會得。他們踏空了。他們工作了以後也要向父母一樣,為了買房子和結婚、生孩子焦頭爛額,與富家子弟天壤之別。這時候,他能接受嗎?所以,從小不要在經濟基礎不行的時候,富養孩子,這樣只會養成TA 大手大腳的消費習慣。這樣,孩子誤認為自己與土豪或中產家庭的孩子一樣,可是長大了,沒法滿足了,TA又怎麼面對自己所在階級的現實呢?長大了,土豪家庭給孩子砸錢買穩定工作;中產家庭找門路,送孩子去好單位;而如果恰巧,作為白領上班族,無門路和關係,也沒有財力,你如何能繼續維持從小就給孩子創造的那個富足美夢呢?你的孩子又如何能低下身段,忙忙碌碌繼續著TA所應該完成的生存使命呢?結合我自身的經歷來回答一下吧 回答不好請原諒ヽ(*≧ω≦)?可能會有點文不對題?
我家是一個非常非常小的地方 小到什麼程度呢? 走在街上 每個人你都認識 雖然行政級別很高 但真的很小 很封閉 冬天下大雪甚至會封山 整個地區只有一所高中 所有鄉鎮的孩子都在這裡上學 沒有大學 大部分孩子也都考不上 小部分考上的都是三本
我的家庭條件也很普通,甚至可以說中等偏下。我們家奉行的就是今天掙錢今天花。沒有任何多餘的存款 我們家也沒有車 房子也是很老很老的房子了
在這種情況下 可以說但凡有需要拿點錢出來的情況 就會讓一家人發愁 所以也不敢輕易生病
一般來說和我家條件差不多的孩子生活都比較簡樸 打扮也比較樸素 很明顯就可以看出家裡情況
然而 我的父母是和別人不一樣的 他們的觀點是 自己可以窮但不可以窮孩子 尤其是女孩兒所以我從小到大,除了小學撿過朋友家孩子的舊衣服穿,就再也沒有穿過舊衣服。每一個季節的衣服都很多,七八套都不止,光冬天的羽絨服 我就有七件 並且他們從來不會給我買很便宜的,如果看中了一件衣服,也許抵得上我媽媽一個月工資的一半,她都會給我買回來。
我上大學的地方也不是個大城市,普通的二本,也有很多條件不好的孩子,但條件好的也有很多。然而不論是我的室友還是我的同學都認為我家很富有,沒別的,因為僅從外表來看 我的衣服既多且看起來很貴。大學我去了很多地方 都是我媽媽資助的 雖然是窮游 但真的增長了見識
也許光從衣服看不出什麼。那麼有兩件事。 你一定可以看出我家裡對我的態度
去年iPhone6剛出的時候,我媽媽給我買了,也許這對於別人不算什麼,但對於我們家來說,確實很昂貴。但我爸媽什麼也沒說。另外一件 就是我做了微整
我以前一直是單眼皮 五官並不精緻漂亮 完全的路人臉 因為個子高又比較瘦 偶爾會被誇有氣質 但我也會有些自卑 我媽媽很早之前因為朋友的關係 對整容也有一些了解 在我讀高中的時候她就開始攢錢 大學畢業後 帶我去省會城市做了眼睛我算是富養女兒裡面比較典型的例子了吧。
那麼,這樣對我有什麼影響?我的思想算是同齡人里比較成熟的,可能是因為清楚自己的背景 因此我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有非常明確的目標 從來不敢懈怠 多浪費一些時間都覺得很對不起父母 希望以後多賺些錢
給媽媽買東西時能像她買給我一樣乾脆在和條件好的孩子交往的時候從來不自卑 我也許沒有那麼多錢 但我見識過很多東西 雖然我對名牌什麼的沒有概念 甚至連賓士的標誌都不知道
每次心裏面都想 實在無以為報 因此只有拚命學習 拿獎學金 看書學習 學習怎樣做人 和別人相處 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人 才對得起父母 一無所事事 就會有罪惡感
每次在街上和學校看到送水的工人 掃地的阿姨 都會從心裡敬佩他們 有一種好莫名的親近感我的父母對我是放養 任其發展 他們其實對我也並沒有很大的期望 只希望我以後幸福健康 很多道理是我在生活中自己感受出來的 富養女兒也許並不是物質更富 而在於 你用哪一種方式 讓他學到道理 明白生活 只要你做到了 那麼這種方式就是對的。
謝謝大家的贊 (????)(^v^)兒子欠你什麼非要窮養?
認識一公務員,第一次跟他一塊出去吃,結果請吃了50+美團壽司,還說你一個女生在外吃不到這些吧,我當時就笑笑不說話,跟他聊天的時侯能感覺得到他家是重男輕女的,然後去看了電影,完了還非要開他的摩托送我回家,走的時候還送了我玫瑰一支,對了那天520。當天晚上還問我感動不?口氣很強硬地讓我當他女票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我會告訴你日本料理我都吃膩了嗎?我會告訴你我生在重女輕男的家庭里?我會告訴那個電影我已經看過了?我會告訴你我本來可以不在大雨天坐你的摩托自己開車回去嗎?還有,我奶奶種了不少玫瑰你要嗎?!我沒有歧義,只是我在想將來我女兒一定要富養,別碰到這種二貨以為你沒見過世面傻乎乎的騙了。別哪天帶你去個高檔一點的地方就傻傻地跟人跑了。。。
別讓她缺什麼,真的,省的長大來個黃毛小伙攢半年錢給她個驚喜就被騙走了。
富養的意義在於讓女孩珍愛自己,而不是珍愛物質。
無論男孩女孩,都要富養。最起碼他長大有自信,有自信可以去面對自己的錯誤,追求自己的夢想。說一件最近發生在我身上的故事,我宿舍有個農村的孩子(沒有任何貶低農村孩子的意思,我以人格發誓),她家庭不算富裕,但也不能是貧窮,她的父母貫徹的就是女孩子要那麼多錢幹什麼,所以她很樸素,這裡我用了樸素這個詞,非常樸素。我不算富裕,但是也沒有愁吃穿。因為大學在一起不易,我們又是同一個家鄉,於是我買面膜啦什麼都會分她一些,我跟我媽媽說過這事,我說我們宿舍有個跟我同家鄉,然後家裡不是很富裕不辣不辣,然後我媽就告訴我什麼東西都要分她一點,其實我並不是很理解,但是我知道家長對地緣、同鄉這個事蠻重視。然而,無論我給她什麼,她從來一句謝謝沒有,給就要,別人穿過的衣服她要。在一個宿舍這些都沒啥,哈哈我們宿舍互相吃剩飯都不嫌棄那種。我的手機是蘋果6,容易彎,這個大家都知道。然後在打鬧過程中她把我手機掰彎了.....掰......彎了.......勁太大了蘋果太脆了...然後,她就站在那裡,不說話了。其實我並沒有想要怪她,她就是不說話了,一直不說話,繼續過她的生活,連句對不起的勇氣都沒有,可能覺得賠不起?我不知道,因為壞的挺厲害的,電池也彎了、換屏還會有縫隙那種...所以、我就想說,我要給我的孩子富裕的生活。最起碼她敢於站起來、簡單說一句,對不起哈,我不是故意的,你看怎麼處理這個事。但是以宿舍來說,別人百分之百不會讓你掏這個修理的錢,就是個擔當的問題。富養,於情來說,教給孩子自信;於理來說,交給孩子擔當。
從天涯到知乎,也看了不少窮養富養的話題。來說說我自己的 例子吧。爸媽都是學法律的,早年在國家機關工作,後來先後作了律師,辦起了自己的律師事務所。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買東西要和我媽一起,因為我爸是不會輕易給我買東西的。 我爸從小生活艱苦,我爺爺奶奶之前都是老師,那個年代屬於一個人教一個學校的學生的那種。後來,我爺爺從縣裡做起,慢慢成了省里的高官。我爸當時考上了一所北京的211,在裡面就遇見了我媽。我外公和外婆都是學機械的,當年親蘇聯學的都是俄語。所以我媽小時候日子還可以,有米飯吃有肉吃。而我爸小時候吃的幾乎都是紅薯,以至於現在從來不碰紅薯。他說真的吃膩了。我爸上了大學之後,生活稍微改善了一點。第一次坐了火車,穿西裝買皮鞋。但我爸還是很節省,大學的時候就倒騰些小買賣,掙生活費。他和我說過,他大學時從畢業的學長里買來一部二手自行車,用了一兩年再轉賣給學弟的事。他還賣過床墊,低價買來,再加價賣給同學。偶爾還批發些小東西,賣給同學。可能有點啰嗦,我語文不好(捂臉)。 說回正題,我爸就是個特別節儉的人。對自己和對家人都是。我從小就被教育,浪費是最大的犯罪。我很欣賞我爸的節省,但是有時候卻不能理解。節省過頭了,其實就是摳門了。回想起來,我爸幾乎很少給我買玩具。但凡是和我爸出門,看到想要的,我總是不敢開口的。畢竟說了只會讓我爸教訓我一頓,所以我還是保持沉默好了。我媽,卻很大方。對別人永遠比對自己好的那種。每次出國,我媽總會買一大堆東西回去送人,給自己買的卻沒幾件。我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媽給我選了一個雙語的幼兒園。老師有美國人,有香港人。除了中文課,其餘都是英語教學。2003年的時候,一個月就要2000多塊錢。當時我媽一個月工資也就兩千多吧。我爸可能有三千多。我爸不同意,可是我媽還是堅持給我上,一上就是三年。 後來我上小學的時候,聽說這家幼兒園9000一個月,還很難報名。畢業的時候,我被選為小主持人。我媽掏錢給我買了條將近一千的裙子,當時把我嚇壞了。長這麼大,從來沒買過這麼貴的裙子。我記得很清楚,當時我媽不會熨衣服,把第一件白色的燙破了個洞,又給我買了條粉色的。 讀了個很老,名氣很大,生源卻很差的小學。因為劃地段入學,我媽又買了套房子,就為了讓我上這小學。我媽對於我,基本上是只要不過分的要求,成績好的話,都可以滿足。我爸則是秉著能不買就不買的原則。 小學畢業,我沒考上最好的初中。按照地段,劃的是個很爛的中學。我當時都最好了最壞的打算了,開學前一周,我媽卻突然告訴我,我可以去讀那個最好的初中了。她說,一百多個人抽籤,她是抽中的三十里的一個。我當時也沒太當回事,覺得我媽挺厲害的。初一下學期,我媽告訴我,這個抽籤的機會,是她花三十萬找人找來的。我被嚇到了。對於我媽的收入,我一點概念都沒有。我媽用六千這個數字,唬了我五六年。我當時覺得很心疼,原來我媽為了讓我有個好的學習氛圍,付出了這麼多。初二的時候,我媽問我想不想來美國。我說我都可以。我媽為了我能有更好的教育,辦了投資移民。 講了很多,好像有點跑題了。 我其實算是典型的窮養和富養結合的例子。我初中的時候喜歡時尚,經常看時尚雜誌,買書來讀。我記得初一春節的時候,我和我媽去海港城逛街。當時我第一次看到Roger Vivier的店鋪,想進去看看。就和我媽商量,能不能就進去看看。當時店門外還排著隊,我媽走之前陪我去了。進去之後,我看了看決定走了。我媽突然叫住我說,你喜歡哪個,拿來試試吧。我當時一愣,趕緊和我媽說我只是看看。因為我知道RV的每雙鞋子有多貴,而我媽可能不知道。我媽卻執意要給我買,我試鞋子的時候,還小聲的問我媽,要不我們走吧。我媽卻要給我買。刷卡的時候,我站在旁邊。心情很複雜。有點惶恐不安,有點愧疚。一雙4800港幣的鞋,對於13歲的我來說,無疑是個奢侈品。拎著鞋子走出店鋪的時候,我媽和我說。她其實一進去就知道這鞋子不便宜,但她還是願意給我買。因為她想讓我知道,只要努力,我就值得擁有最好的東西。那次,我媽其實還看上了個香奈兒的包,好像兩萬多吧。她挺喜歡的,我難得見我媽特別喜歡個東西,就勸她買下來。買單的時候,店員說要調貨,下午給我媽打電話。就先走了。後來下午店員說有貨了,讓我媽可以回去拿,我媽卻說算了。我勸我媽去買下來,我媽卻說她沒那麼喜歡。還有一次,我和我媽去逛街。我媽在迪奧看到一個銀色的鏡面Lady Dior。她說很好看。我就問店員多少錢,店員說是限量版,五萬多港幣。我媽就拉著我走了。這包我後來看Angelababy背過好幾次。我想,我媽到底還是捨不得。我媽也有七八個大牌包,基本都是朋友送的。我爸好像也送過一兩個。我覺得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將來工作了,能把我媽帶到大牌店裡,和我媽說,隨便挑。讓我媽也能像我當年買第一雙奢侈品鞋子一樣,買她喜歡的。 我覺得富養就是把能力範圍里最好的給孩子,無論是精神還是物質方面。好處就是,眼界很開闊,見識過很多。 我媽總是給我提供她所能給的最好的。讓我上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初中。為了我上小學,和我爸一起貸款買房供房。為了我來美國讀書,幾乎放棄了自己的事業,成為了家庭主婦。我媽對我,如果不是富養,我也不知道算是什麼了。 打字的時候,看到我媽發簡訊說,她降落了。為了生活,我媽每年還會飛回國好幾次,工作。 第一次答題,看到之後感觸很深,還求輕噴。不打了,我去好好學習了,將來一定要對我爸媽好。
富養的目標是成為「貴」,不是簡單的物質生活揮金如土,而是在救急他人、享受精神生活時不吝嗇;不是攀比他人,而是知足不奢求,守護好自己內心的世界;不是簡單過好自己的生活,而是懂得感恩和珍惜,感恩世界,珍惜一切緣分,即使是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總而言之,「富」於內心教養,然後「貴」在心存感恩。
我家庭條件還行,媽媽在我的印象中一直強調錢要花在該花的地方。我如果上洗手間沒關燈什麼的會被念很久。如果我想要買什麼東西或者想要做什麼,只要說明理由,她都會滿足我。從小各種興趣班什麼電子琴軟筆素描英語揚琴吉他只要我想要上她都幾乎山毫不猶豫的答應;假期旅遊什麼的雖然她自己不喜歡也都支持;上大學之後,我不是每個月拿固定生活費,而是錢用的差不多剩幾百就可以跟我媽媽要,我父母都認為在外身上至少要有一定的現金(當然用了太快會被念)。有一次因為旅遊機票退款比較慢資金一下子周轉不過來,又只差幾天就要放假回家了,有點不好意思找媽媽要。最後因為看上了一件很喜歡的衣服還是跟媽媽說了,說明理由之後她馬上就轉了錢過來。媽媽一直也教育我錢不能亂花,但該花的時候不用心軟(可能也是因為錢通脹的太厲害了2333)給母上比個哈特
個人認為,讓孩子明白「我們家買得起這個東西,不要別人有你就羨慕」比給孩子買這個東西更重要。
讓孩子明白自己家不缺錢,而不是給她買一堆東西。
舉個例子,
我曾因為家裡買了國產自主品牌的車而自卑好多年,甚至羨慕那些家裡買凱越的人,為什麼?以為自己家窮啊,後來發現兩輛車價格差不多,好像我們家車還貴些,瞬間不自卑了。可以少給孩子買東西,但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並不是因為買不起才不買。不然孩子的消費觀真的會很扭曲。在於要讓她知道怎麼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的錢,男生同理,100個羅技g402滑鼠不如1個g502滑鼠對人有用,10000個gtx750ti顯卡,也達不到1個gtx980ti的性能。
大概是精英精神,或貴族氣質吧。有錢不一定就能教好,也可以很土;沒有錢也不一定就很低賤。富養的重點在教養,富不是全部
我覺得什麼男權女權者都可以歇歇了。
首先,富養是哪種?不是給予一切過度的物質享受,而是適當恰好的培養一個有格局有氣度的女孩子。她不自卑,見識不說長遠卻不短淺,有足夠的愛澆灌,女孩子有自信,也敢於向他人付出愛。不會因站在高位而忽略他人處境和感受,也不會因為地位低下就卑賤。『我說的可能完美了些,但是富養的確養的不單是物質』還有樓上的那些富養應該與家庭地位,消費的習慣什麼的,嗯,很有道理其次,男孩子窮養,是培養一個孩子能吃苦的能力,積極而努力。物質上可能相對上是少了些,但是,女孩子所要求的格局氣度也會要求培養,並加以磨礪。以前也和同學討論過,這句話沒多大錯。看你如何看待了『完全少女不起來我,憂鬱臉』拙見嘿嘿會。
這就是富養的目的啊,慣點毛病,才能不容易被別的小夥子勾搭走啊。真正的富養並不是物質上的一味滿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充實和飽滿,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和性格,讓她在愛的環境中成長,不缺乏安全感,不需要從外界尋求庇護,不會被物質迷惑內心,而父母彼此相愛就是最好的富養。
富養的過程也是建立自信的過程,讓她能夠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自信從容優雅淡定!我認為的自信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輕鬆的承認別人的優點,同時意識到自己的欠缺努力讓自己變得美好,當她發現努力並卵的時候能有let it go的魄力~
推薦閱讀:
※小孩什麼時候可以打架?
※如何預防和消除動畫片中暴力、撒謊等情節對小朋友的不利影響?
※「工作用不到英語卻堅持學習英語」有意義嗎?如果有會產生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