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戰後,如果沒有于謙歷史會怎樣改變?

明朝當時就會滅亡,中原大亂嗎?

另外說一句,于謙這麼牛的人如今存在感好低,和人說起他,大概會第一個想到的是說相聲的那位。要說石灰吟才有印象。


土木堡之變損失最大之處,其實還不在於損失多少兵員、戰將、物資,而是整個政府中樞近乎被直接斬首、一網打盡了。

【正統十四年八月癸亥:時京師戒嚴,羸馬疲卒不滿十萬,人心洶洶,群臣聚哭於朝,議戰守,有欲南遷者。】——《明實錄》

于謙于少保挺身而出,在明軍主力精銳盡喪時,收集一群敗將潰兵,在四方支援下打贏了京師保衛戰。

這並非因為他如何用兵如神,而是他有足夠的組織才能與意志力,讓被一掃而空的明朝中樞能夠迅速吸收新血重建,重新正常運轉,類似於一時休克的大腦回復供血。

是以,于少保實為大明的中流砥柱,力挽狂瀾令金甌無缺,直接拯救了山西河北上百萬百姓的性命。

若無于謙力阻,則大明南遷之議便成定局,京師百姓,祖宗陵寢,俱都丟給了瓦剌人,就算日後得以收復,於國力、國威損失之大,亦皆難以估量。

土木堡之變後,按孫太后最早的本意,是國亂當立長君,想立英宗的叔父襄王朱瞻墡為帝。因為他是仁宗朱高熾的嫡五子,宣宗朱瞻基的同母弟,在近支親王里年齡最長,血統既正,素有賢名。

如果沒有于謙勸說其立郕王朱祁鈺的話,此事可能成真。 畢竟一個年輕皇帝剛闖下大禍當了俘虜,文武百官不可能對另一個更年輕且沒有政務經驗與魄力的人有信心。

而作為皇室長輩,襄王當時上書,是請立皇長子朱見深為太子,請郕王朱祁鈺監國。之後一封上書,又請立朱見深為帝。既顯出他為國忘私的公心,可稱老成謀國之見。

而于謙儘快立朱祁鈺的主張,救急不救緩,迅速穩定了人心,可惜也給日後的朱祁鎮、朱祁鈺兩人相爭的悲劇埋下伏筆。

英宗北狩,諸王中,瞻墡最長且賢,眾望頗屬。太后命取襄國金符入宮,不果召。瞻墡上書,請立皇長子,令郕王監國,募勇智士迎車駕。書至,景帝立數日矣。英宗還京師,居南內,又上書景帝宜旦夕省膳問安,率群臣朔望見,無忘恭順。

如果歷史上沒有于謙存在,襄王從藩地襄陽府趕到北京城,不免緩不應急。亂成一團糟的百官很可能真的讓南遷實行了。 然後瓦剌進入空虛的北京城,扶植英宗朱祁鎮為傀儡皇帝。

而南京的明政府則立襁褓中的朱見深為帝,由襄王朱瞻墡來監國。 在這樣的局面下,各地藩王亦可心服,不至於有藩鎮割據之事。

至於代宗朱祁鈺其人,歷史證明了他若非于謙支持的話,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才幹與魄力,原本亦無多大野心。只是在大臣的堅持推戴下,他亦無力抗拒。如非恰逢其會,皇位也根本落不到他頭上。其實以一個藩王身份終老,對代宗自己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這樣一來,英宗多半是不會被放回來了。 因為歷史上也先放回他的目的就是挑動兄弟相爭,而父子之間、特別是和一個年幼的孩子去如何爭權?

畢竟英宗一回歸便可名正言順以太上皇名義給自己兒子訓政,除了少個皇帝名號還是實際皇帝,完全不符合瓦剌的利益。 這種情況下,英宗大概會學了宋徽宗,在沙漠放一輩子羊,死後棺木運回。

然後明朝大約多損失上百萬軍民百姓,在各地勤王之師協助下,歷時數年、十幾年,把瓦剌趕出長城外,還是沒有問題的。

因為瓦剌的弱點是他們本部的人口與兵力實在太少了,遠不能與鐵木真或忽必烈時代相提並論,並不足以入主中原或者割據半壁江山。(土木堡之戰,瓦剌軍人數有爭議,大約3萬至6萬。)

憲宗成化帝提前十多年繼位,之後的歷史參照本位面繼續。

沒有于少保,大明當不至於滅亡,但國都的丟失、上百萬大明子民的性命,由此帶來的巨大國力損失,是不可能如後世人當做談資,說得輕描淡寫的。


去杭州的時候專門去拜祭了于謙墓,那裡人煙寥寥,連計程車師父都不知道怎麼走。

怎麼說吧,就他墓前的對聯,我一直記到現在,我認為非常中肯。

賴有岳於雙少保,西湖始得重人間!


後世談起歷史,會說功業,會說對錯,會說王朝興衰,就是很少人說平民百姓,其實穿越回去,最可能,我們就是平民一員。看亂世王朝遷都,權貴可走,百姓如何走?于謙力排眾議,守京師,存活了千萬百姓的身家性命,對這些人,明朝亡不亡不重要,於公守住了家園最重要,存萬千黎民,功德無量!


這是一個影響歷史走向的人。假設沒有于少保出面的話,南遷是肯定的。那麼在南牽的基礎上分幾個方面來討論。

1.逃亡能不能來得及?在逃跑之前是要留下一路軍隊來抵抗也先的。所以能抵抗多久就成了關鍵了。如果不能拖延太久,追上是肯定的。那時,地方上的部隊能不能按時集結是個大問題。

2.也先佔領了北京會怎麼樣?北京這地方可謂是兵家必爭之地。佔領了北京意味著也先在明國有了根據地。到時源源不斷的兵源和物資會匯入北京,再想奪回去是難上加難了。

3.明朝和也先開戰會怎麼樣?明朝的精銳在土木堡都完蛋了,意味著剩下的就是些地方上的了雜牌了,到時那就另說了(我得去好好查查當時的將領有那些可以擔當大任)。

如此一來,資本主義提前萌芽那就是扯淡,按明朝的尿性,和親是不可能的。就是一個字打。到時,江南大部就是提供資源的地方,等戰爭結束,不管誰勝利。江南人民的生活肯定是不會往來的方向來的。到那時後面的歷史進程就會被改的一塌糊塗。有沒有知乎都是未知數


參見南宋

不過明一直重農抑商,還禁海,估計比南宋亡的更快

于謙力挽狂瀾救了大明


只有我在意到這個話題放在相聲里了么


答的不好還望見諒

如果當時沒有像于謙那樣強硬的人站出來,很有可能南遷 同時還很有可能朱祁鈺只是攝政,明朝軍隊對朱祁鎮投鼠忌器不敢用全力。雖然我覺得北京當時沒有于謙的話也不會失手,但是很有可能北方很多個重鎮就丟了。大批軍民死在也先的鐵騎之下,也先有了北方據點,大明就有可能變成南宋了。而且在京城保衛戰中,親自守德勝門,雖已設伏,但他的氣魄、膽量、忠誠讓我特別佩服


如果當時不是于謙挺身而出,估計明朝會遷都南京。然後滅亡。不管怎麼說,于謙是個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


沒有于謙的話,兵部貌似沒有強硬的主官了,好像只能滾去南京了。


大明提前滅亡


來根據後世的歷史推演一下:

STEP1: 明朝丟掉了北京,遷都南京,提前變成南明。也先蒙古得到北京,很可能會野心膨脹,劍指中原(歷代北方入侵者皆如此)。那麼,他如果想繼續南下,以內蒙古、山西為基地是不可能的,只能遷都北京,重建北元。

STEP2:但是也先蒙古不同於成吉思汗、忽必烈的蒙古,本身並沒有強大到一統天下,吊打歐亞那個地步,何況內部和其他蒙古汗國還互相爭鬥。但即便如此,沒有了幽燕的明朝收不住淮河一北的北方平原,南明會提前開始。而也先統一了北方,只要南明方面有一個統一的領袖而不內鬥,也能把其擋在淮河一北。則南北朝模式會再次開啟。

STEP3: 北元建立後,如果想統治整個北方,其實也只能選擇漢化。歷史上,元朝到了元順弟時期已經有漢化跡象了,元順帝寫的漢詩要比朱元璋強得多。北元漢化,就擋不住女真的再次崛起。這次歷史會和南宋末年反過來: 漁獵的女真擊敗漢化的北元,北元再次退回蒙古。

STEP4:.女真建立北清,明朝很可能效仿北宋聯清抗元,然後北元滅亡後,清軍勢必繼續南下。如果此時南明或者代替南明的其他南朝有統一的領袖,是可以把北清懟回去的。可以看看我們這個世界線的南明史:在南明四鎮多異心、諸王無寸土的前提下,尚且鄭成功打到南京,李定國兩撅名王,所以只要南朝有統一的領袖,仍然能保住淮河以南(類似南宋)。但是如果此時南明也到處是農民起義,或者藩王造反,那麼清軍繼續南下統一全國——回到我們的世界線。

STEP5:假設第一種情況,北清和南明繼續對峙。實際上,古代王朝三百年壽命也就到頭了。南明即使擋住北清,也不可能千秋萬世。那時候很可能會興起一個其他南朝代替南明。如果這個南朝還擋住了北清趁機南下作亂,這就有意思了卧槽: 看看時間線,這個時候,雅克薩之戰快爆發了,沙俄該出場了!

不能統一全國,僅靠北方的北清政權,能否抵住沙俄,準噶爾等蒙古殘餘勢力,北方漢人復國勢力的同時進攻,我持懷疑態度。這個時候要看彼時的南朝有沒有愚蠢到聯俄抗清。如果南朝再和沙俄或蒙古殘餘勢力重現個海上之盟hhhh,那北清就真完了,十個康熙大帝也不夠用啊。沙俄要是能聯合蒙古滅了北清,繼續南下...畫面太美不忍看。

STEP6: 再往後推演就不好說了。沙俄在遠東剛剛開發擴張,理論上沒有太多主力,雅客撒之戰的沙俄軍隊都是雜牌。然而按我們的時間線,俄國正趕上雄才大略的彼得大帝主政。他會不會暴走命令軍隊繼續南下,南下結果如何不好說。但是彼時俄國還面臨瑞典等強敵,不會全力把軍隊投入遠東(何況當時軍隊投送能力很難把歐洲的軍隊掉回來)。而南朝如果類似南宋不閉關鎖國而是加強和葡萄牙、荷蘭的貿易交流,從火器到艦船等各個科技樹不會比沙俄弱太多。個人認為,南朝能擋住沙俄,甚至能把沙俄打回長城附近。但是長城以北和東北很可能就從此落入沙俄手中了……

再往後就不好推了。但是歷史的蝴蝶效應是存在的,那麼我認為很可能那個世界線的中國領土和國力不如今天的中國(畢竟按照上面是推演,就算不一一對應,但是,只要沙俄歷次染指遠東的時候中國南北分裂,對北方都是非常危險的)。所以,某種程度上講,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還是要感謝于少保的~


我之前回答過一個類似的問題。

核心觀點兩個:

1、在歷史的關鍵時刻,有一個合適的人,剛好在合適的位置上,是可以把握歷史的走向的。于謙作為兵部侍郎,在兵部尚書死於土木堡的情況下,可以說是拱衛京師的第一責任人,皇帝太后滿朝文武都將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使他有了整合全部資源的權力,而他確實也有這個能力。

2、客觀上當時瓦剌不大可能滅亡明朝,但是如果沒有于謙,不大可能有人能取得比他更好的結果。


這世界上少了一個喜歡抽煙喝酒燙頭的人。


知呼歷史版真跟傳說中一樣凋敝。那我也大著膽子來湊個熱鬧。

沒有于謙早遷都南京了。然後朝廷各派勢力沒有人鎮得住,新舊兩皇帝的權利交替就會拖泥帶水。之後就要分成兩條路來說了。

1。蒙古人佔穩了山西 陝西 河北這幾個省,歷史才會改寫。

2。蒙古人守不住已佔領的北方地區。


沒有于謙,勇於站出來,正確的引導輿論。明朝南遷,必然會從此土崩瓦解。


推薦閱讀:

高曉松說鄭成功不姓鄭,那鄭成功姓什麼呢?
為什麼知乎上要麼明粉要麼明黑?
徐渭(徐文長)與唐寅(唐伯虎)相比較,在詩詞、繪畫、書法、文章四個領域分別來講,誰更勝一籌?
大家是否經常被明代的歷史所感動???
最近皇漢和明粉的數量為什麼越來越多?

TAG:明朝 | 歷史 | 明朝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