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一位君子嗎?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這一則論語是否能說明他以君子自居並且十分驕傲?


首先看下什麼是君子,我之前答過幾個,就不複述了:

君子到底是怎樣的人?歷史上有哪些典型的君子? - 徐曉軼的回答 - 知乎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這是人的天性。那君子是不是就是虛偽的? - 徐曉軼的回答 - 知乎

夫子的偉大,所以感動我者,在於其擇善固執、面對殺人的亂世知其不可而為之。所以,夫子肯定是君子,但後世要尊其為聖:博施而能濟眾。因為夫子為中國人開創了我們這個文明獨特的超越之路,中華文明才得以成為所謂的軸心文明。

在夫子來看,自己應該還在路上,直到七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才應算修身有成,但這樣的君子的門檻太高,所以我將君子之道解釋為中國人的積極態度,那麼夫子肯定是君子。


那還有更驕傲的。

孔子經過宋國的時候,宋國的司馬桓魋(掌管軍權)要帶兵殺孔子。孔子知道後說了句「 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意思是上天把德賜給了我,桓魋能拿我怎麼樣呢?

怎麼樣,是不是驕傲到沒邊了。

——————更新,華麗的分隔線————

孔子的驕傲是真驕傲。

孔子可以說塑造了我們的文明,用英語的說法,我們都是他的legacy。在孔子的時代,「君子」和「小人」原本指的是一個人的出身地位。出身貴族的人才可稱為「君子」,而出生平民的人就是「小人」。孔子把這兩個概念進行了偷換,從孔子之後,君子小人就只和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有關,而和他的出身無關。光這一點貢獻,孔子就當得一「聖」字。但孔子自己說「若聖與仁,則吾豈敢」,孔子評價自己,最常用的就是「好學」一字。「好學」並不僅僅是喜歡學習知識,這是我們現代意義上的「好學」。孔子的好學,除了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不斷努力,不斷自省,不斷踐行,不斷地在生活中向「仁」靠近。

孔子處於亂世之中,禮崩樂壞,卻仍然周遊列國散播仁義,自嘲「惶惶如喪家之犬」。當世統治者只想著爭權爭霸,根本沒人會真正地接受孔子的思想,但孔子仍「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孔子完全可以學那些隱士,歸隱山林,可他卻說「吾非斯人之徒而誰與」。

這樣的人,實在是可以驕傲的。

說實話,桓魋真的不能拿孔子怎麼樣。仁義就是天道,踐行仁義的人就是與天道合一,桓魋能怎麼樣呢。就算桓魋能殺了孔子,他的軀體也能化為花草樹木的養料,回歸於天地。更不要說,「死而不亡者壽」,「有的人活著,他卻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卻活著」。而孔子的「死而不亡」並不僅僅是永遠會在史書中被記載。一個中國人,就算他從來沒讀過《論語》,從來不知道孔子的事迹,甚至從來沒聽過「孔子」的名字,也不妨礙孔子對他的影響。因為孔子作為塑造我們文明的軸心思想家,他的教誨早已化為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體現在我們的禮儀上,飲食上,器具上,文字上,浸潤到我們骨子裡,達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境地了。

所以孔子平時不驕傲,但當他說「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的時候,那是真驕傲。

很抱歉採用了春晚小品體來回答題主的問題,但因我語言文字能力有限,不如此不足以表達我對孔子的理解。


我不認識他,但是毫無疑問是在那個時代超越了時代的人,這種人生在春秋就成為孔子,生在古希臘則為蘇格拉底,生在近代德國就成為馬克思,他們的智慧遠非真理,卻已經完全地超越了同時代的人,足以指導百年甚至千年的思想發展,洗洗睡吧,這種人是無法用我們的道德去衡量的,這種人的道德是四維性的,不去用歷史的維度衡量就不足以詮釋他們。


推薦閱讀:

對儒家「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該如何更好地理解?
如何正確理解「小人之交甘若醴」?

TAG:孔子 | 論語書籍 | 君子 | 如何看待評價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