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如何在六個月內學會一門外語」這個 TEDx 演講?
如何在六個月內學會一門外語_新浪公開課_新浪教育_新浪網
如何利用演講里所說的內容,並實現目標?
七大行動:
- 關注和你相關的內容
- 從第一天開始就用目的語進行交流
- 理解信息→習得語言(acquire the language)
- 生理訓練:肌肉訓練
- 好心情很重要(affective filter)
下面我來具體說說這些原則和行動,以及對於外語學習者和外語老師來說都有什麼啟發。五大原則:1. 關注和你相關的內容
- 多聽
- 關注意思
- 混合你會的詞
- 核心意群
- 找一個『語言家長』
- 模仿母語者的口型
- 多感官的重要性
人本質上都是自私的,最關心的內容就是和自己息息相關的。我這次去美國最大的外語會議ACTFL (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 上,聽到Stephen Krashen(龍飛虎後文也有提到的美國著名語言學家)和 Carol Gaab在講座里就提到這一點:學生最感興趣的內容就是他們自己,所以把教材上的內容和他們自己關聯起來,他們才會感興趣,否則他們會覺得有什麼用。我以前寫過一篇《有趣的聽說讀寫課堂活動》,裡面提到一個教學案例,就是講到過生日的時候,讓學生寫關於自己過生日的文章,然後他們很高興,就學得很快。
這一點不僅適用於外語教學,還適用於任何其他學科。比如美國的社會科學(social studies)從幼兒園到初中的學習內容是:家庭→學校→社區→自己所在的城市→自己所在的州→自己所在的國家(美國)→世界上其他的國家。所以如果你給一個美國幼兒園的小朋友講中國歷史是沒有什麼太大意義的,因為跟他自己沒有任何關係,除非講講神話故事之類的聽個樂。他們是到初中的時候才會學習世界歷史。同理,你對一個一年級的小孩說讓他『愛人民』就是一個很抽象而且和他本人不相關的一個概念。你讓他抄100遍他也不知道什麼是『愛人民』以及怎樣『愛人民』。你讓一個初中的孩子反覆念『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又不舉一些和他生活相關的例子,他又怎麼會明白?2. 從第一天開始就用目的語進行交流
語言的目的主要就是用來溝通和交流,所以很多老師會在開始就教一些基本用語:你好、謝謝、對不起;上課、請坐、站起來;我可以上廁所嗎;我不明白;慢一點;xx的中文怎麼說?等等。因為你每天都會用這些語言,所以這些話他們就能反覆說。我們班學生現在說的最好的幾句話就是:『明天誰在學校吃飯?請舉手』『明天一共有7個人在學校吃飯』『請安靜』『還有人在說話』。3. 理解信息(comprehensible input)→習得語言(acquire the language)1)可理解性輸入 Comprehensible Input (CI)
我上初中的時候特別喜歡喜歡韓國的樂隊(一句話就暴露年齡=。=),所以那時候就反覆聽神話的CD。然後我就很困惑:為什麼我天天聽韓國歌曲的CD卻依然一句韓文都不會說?後來我開始看日本動畫片,然後我發現我逐漸地能聽懂並且會說很多日常用語。為什麼?因為我攝入的信息是否能理解,十分重要。只是聽韓文CD卻沒有任何人給我講解是什麼意思,這種攝入是無效的,聽多少也沒用。這也是龍飛虎在演講中提到的為什麼僅僅呆在一個目的語國家卻無法學好外語的原因——因為這些語言對於學習者來說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只是一串串的音符而已。但是我看日本動畫片的時候下面是有中文字幕的,所以當我總聽到同樣一句話,下面又有中文翻譯,我就能理解它的意思,這樣的攝入是我可以理解的。這就是Stephen Krashen大神所提到的可理解輸入(comprehensive input)。當學生不理解他所攝入的內容時,他是無法吸收的。所以當老師在講台上巴拉巴拉地講時,要確定學生是否理解你在講什麼。2)語言習得理論 Language Acquisition
語言學習(language learning)和語言習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語言學習是特意去學習,而習得是無意間獲得的。舉個栗子。老師上課的時候教你:火:fire。這是語言學習。但是如果你路過一個地方,然後著火了,有人大喊:fire!!!你記住了,這就是語言習得。哪種學習方法你的印象會比較深刻?第二種。為什麼?因為那是你自己主動去記的,不是老師灌輸給你的。人是如何『習得』自己的母語的?為什麼學習外語的時候不能像母語者『習得』自己母語一樣地學習外語呢?於是就有了『一語習得』(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和『二語習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這兩個概念。語言學家們就在研究人是如何習得自己的母語,以及這個過程如何能夠幫助外語學習者像學習母語一樣學習外語。
(他好像打錯了,應該是principle #4)4. 生理訓練:肌肉訓練龍飛虎說學習語言很大程度上是肌肉訓練。就像你第一天做一個新的運動,渾身酸痛,但是習慣了就不痛一樣。就像彈鋼琴和打字一樣,熟練了,你就是肌肉在運動,而非腦子在動。所以模仿母語者的發音方式,開始會有些酸痛和不習慣,但是讓你的肌肉熟悉那種感覺,就會越說越好。5. 好心情很重要(affective filter)龍飛虎說如果你心情不好的時候,是沒法好好學外語的,所以要在一個安全放鬆的環境下學習。這個也是Stephen Krashen提出的『情感過濾理論』(affective filter)。當學生在一個非常緊張害怕的環境中學習的時候,他們沒法記住很多,都被負面心情所過濾掉了。試想一下,如果一個老師在班裡數落學生一節課,說學生笨,把學生數落到哭為止,然後臨下課五分鐘開始講課,然後拖堂繼續講課,學生能學得進去嗎?如果老師提前備好課,然後學生回答問題,無論對錯,老師都會給予鼓勵的眼神和肯定,那又會是怎樣一番體驗?七大行動:
1. 多聽
多聽對於學外語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根據前文提到的可理解性輸入,如果你的聽力材料比你現階段的能力高太多,是沒有意義的;或者沒有中文翻譯和圖片輔助,只是這麼盲聽,也沒有多大效果。
作為老師來講,就需要反覆大量用學生能懂的詞和句子重複,讓他們明白你在說什麼。
2. 關注意思
我們最開始學英語的時候沒有人會逐字翻譯How are you?(怎麼是你?)以及How old are you?(怎麼老是你?)。我們是先了解這個句子所表達的含義。
我們學世界各地的『我愛你』的時候,有誰會先去搞清楚『Je t』aime』的裡面每個詞是什麼意思,以及法語那超級變態的語法(這麼短一句話就包括了動詞變位、賓語提前和縮寫)?不都是先了解其意思么?你跟妹紙深情款款地用這句話告白很浪(zhuang)漫(x),但是你給她講語法就沒(sha)戲(x)了好嗎。。。
如果你看到有一個墨西哥人沖你豎起大拇指然後說『Muy bien』,你首先會知道那是好的意思,而不是查字典muy(very)和bien(good)是什麼意思(因為你可能根本也不知道怎麼拼)。
我們通常知道一句話是什麼意思,但是卻不知道每個字是什麼含義。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的理解,因為我們更加關注的是它的意義。所以在初學一門語言的時候,通過各種途徑(字幕、肢體語言和圖片等)來了解詞句的含義,很重要。
即便是學到後來,開始背單詞的時候,背單詞的大概含義或者說邏輯本義(比如上、下、好、壞)也比背精確定義要有用得多(比如如火箭般飛上去其實邏輯本義就是上,只是程度更高一些)。這些我在《再不知道如何科學地背單詞就老了》裡面都有提到過。
3. 混合你會的詞
當你掌握一些基本的辭彙的時候,就可以試圖混合它們組成短語和句子了。比如喝+水,以及進階版的我+想+喝+水。不管學生的語序是什麼,哪怕是『想喝水我』,他也能開始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願了。我們班有一個很聰明的學生上幼兒園的時候就問:『如果cup的中文是杯子,cake是蛋糕,那麼cupcake是不是就是杯子蛋糕?』所以不要小瞧學生的組合能力,他們能說出很多讓你意想不到的東西。
那麼對於老師來說,有哪些詞是最值得先教的呢?必然是高頻詞。Stephen Krashen的中文老師盧老師跟我介紹了Super Seven http://tprsforchinese.blogspot.com/2013/07/super-seven.html,學外語最核心常用的七個辭彙/句型表達,即
Location (to be at a place) -- in Chinese, this is 在
Existence (to exist somewhere, "there is") -- in Chinese, this is 有/沒有
Possession (to have something) -- in Chinese, this is also 有/沒有
Identity (to be something or someone) -- in Chinese, this is 是
Preference (to or dislike something) -- in Chinese, this is xǐ huān -喜歡
Motion (to go somewhere) -- in Chinese, this is 去
Volition (to feel like doing something) -- in Chinese, we use xiǎng 想 to
start with
所以無論是英文還是中文還是任何一門語言,如果先教這七種表達方式,會有一種事半功倍的效果。
4. 關注核心意思
龍飛虎說,如果你非得把一句話所有意思都弄明白,不明白就很難受,就會很痛苦。因為我們在剛學習外語的時候,溝通是最重要的,因此關注核心詞有助於幫助你理解意群,而非字對字的逐字翻譯,這樣才能從宏觀的角度去理解對方說了些什麼。能夠區分出核心辭彙和關鍵意思也是一項本事,就像你能夠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中過濾出對自己有用的信息一樣困難。
這對做翻譯來說也是很有用的一個策略。因為翻譯也不是逐字翻譯,是在你充分理解要翻譯的語言之後用自己的話再轉述出來,翻譯出來的才是人話。(我上大學的時候翻譯老師跟我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說人話』。其次就是『你們還會好好說中國話么?』)
再扯一句,專八聽力考試最變態的一個mini-lecture其實考察的也是學生是否能關注核心意思和文章框架。這個能力很重要,好好練習並不僅僅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提高我們的聽力能力。
5. 找一個『語言家長』
這一點我覺得龍飛虎的營銷做得很成功。先讓我們看看什麼是『語言家長』。他說你在自學語言的時候,需要有一個人一直陪著你練習,就像你的家長一樣耐心,跟你說話的時候用簡單的詞句,減慢語速跟你練習。這個語言學術語叫做『parentese』,就是家長跟小孩說話的方式。因為語言學家一直在尋找小孩如何習得母語,然後應用在二語習得上,然後就發現家長跟孩子說話充滿了疊詞(比如吃飯飯),以及略微誇張的語音語調(研究顯示即便聾啞人母親跟孩子用手語說話也會有比常人更加誇張的面部表情、口部動作和肢體語言)。
除此之外,作者還說你的配偶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這很好理解,因為沒有那麼大耐心嘛~ 我認識很多想學中文的學生都是因為女朋友是中國人,我問為什麼你不跟她學,他們說因為她沒有時(nai)間(xin)~就像有些找了歪果仁做男朋友的女生想要改作文,我就說找你男朋友啊,她們總會給我各種理由:他說話太直接了,說我寫得太差,不想看,沒時間之類的。。。
那什麼人能夠擔當這樣的一個角色呢?他沒有說。但是答案不言而喻:他們公司的外語老師或者軟體唄!
軟體對於學外語的人來說有多大幫助我們先放到一邊,先說一下這一點對於老師的啟示:
- 放慢語速
- 使用同樣的關鍵詞(比如不要椅子、凳子來回換)
- 關鍵詞反覆說
- 用學生能理解的簡單句
- 用誇張的語音語調、語氣、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
關於軟體的效果和作用,我個人覺得只能起到一個輔助作用。我知道還有公司在研究人工機器人來陪人練外語。但是這些都沒法完美地達到和真人互動的效果。試想一下你跟siri說話的樣子吧,除了Raj,會有多少人和siri談戀愛?
如果你生活在目的語國家,每天跟著老師用沉浸式的教學法自學,再輔助以沉浸式教學的軟體(我只用過rosetta stone,覺得效果不錯),六個月能夠跟人家張口交流真的不是夢想。
6. 模仿母語者的口型
這個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尤其是對於中國人學外語,為什麼總說得不好聽,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母音發音不夠飽滿,發音過於靠前。這個我以後得錄個電台節目來講這個問題,文字解釋不清楚。
7. 多感官的重要性
作者的原文是『Direct Connect to Mental Images』,講的是圖片對於學外語的重要性,我之所以翻譯成多感官的重要性,是因為其他感官也很重要。先說說視覺吧,也是作者所強調的。他舉得例子就是我前文說的『火』的栗子。你看著fire這張單詞卡嘴裡叨叨火火火的效果絕對不如看著一張火的圖片然後聽到有人說『fire』的效果好。當然效果最好的是你親身經歷這件事情(有視覺、聽覺和運動)然後『習得』的。
然後就是聽覺和動作。有一個很著名的語言教學法叫做Total Physical Response (TPR),簡而言之就是老師說詞、短語或者句子,然後學生用肢體語言表達出來。當然背後還有很多理論和演變,這裡只是最簡單的一個方面。比如你說眼睛,學生就摸眼睛,然後你讓學生跟你一起說眼睛。比較著名的就是『頭兒肩膀膝腳趾歌』。
總結
- 六個月就學會一門外語,不是不可能,要看你每天花多少時間學習,是不是有一個好老師帶,有沒有正確科學的學習方法。
- 龍飛虎的營銷做得不錯。
- 軟體就像左手一樣,只是輔助。好老師只負責領進門,自己多練習,多和別人溝通和交流才是王道。
祝大家都能熟練掌握自己想學的外語!:D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美國教育漫(bā)談(guà)(USA_edu)和知乎專欄:美國教育漫(bā)談(guà) - 知乎專欄
http://weixin.qq.com/r/enT17d3Et4DIrZmO9yFo (二維碼自動識別)
Life is too short to learn German. ― Oscar Wilde
這個視頻今天認認真真看了兩遍,作為一碗語言學習的雞湯,我覺得還是挺有營養的。
首先,演講者定義的學會一門外語指的是達到口語流利度、準確度和複雜度,所有他的內容都是圍繞這一目的展開。然後,他系統的說了一些大家都知道的東西,難能可貴的是給出了具體實施的步驟,這些原則和步驟在我的知識框架內挑不出什麼毛病,如果嚴格按照他說得做,6個月是有可以小有所成的。
如果你聽聽他在視頻中唯一的一句中文「泡腦子」就聽得出這句動賓短語的發音、韻律掌握的相當不錯,除了「子」稍微有點港台腔,但地道程度可以秒殺大部分南方沿海區域了(以標準普通話的標準來定義)這個小細節讓我相信他自己按照自己的方法應該實現了目的,當然他要是再多說幾句就更好了。
他的內容中讓我覺得有新意的地方是他反覆強調了在多聽中感受語言的韻律、節奏和停頓,並且著重說明如何模仿發音人的表情如何練面部肌肉,這一點是大部分教學老師可能忽略的地方,恰恰又是口語表達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作為一個短期口語速成入門視頻,我覺得看看、照著做還是大有裨益。
說說這個演講的短板,視頻始終強調口語技能的培訓,並說「語言學習更多是生理上的訓練,而不是知識的積累。」那麼,如果要訓練技能,作為技能的基石知識從哪兒來?是不是總得先背一部分單詞才有得說有得練對不對?任何一門語言學習都是需要積累語言知識才能走入這門語言,才能通過知識來練就技能實現知識到技能的轉變,尤其對於成人二語學習者來說。我自己認為知識和技能同等重要,二者相輔相成。
第二,這個視頻中的方法適合零起點學習者,而對於語言能力本身就比較高的似乎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從0到80分很容易,80到90就難多了。可以按照演講者的說法,6個月深入一門語言可以實現和該語言母語者有效的溝通,但要實現能達到母語者水平,實現思維和口語表達的高度統一可就沒那麼簡單了,可能需要四五年甚至更多。
第三,演講者弱化學習者天賦的作用,其實他的方法偏偏適應對語言學習敏感度很高的人,非常會學習的人。比如他提到的及時使用前一天學到的語言知識,或者組合自己知道的詞be creative,這些意識很多人可能沒有,有的也很難運用,或者羞於運用。
因此我篤信那些會多門外語的人可能不是因為天賦方面的原因,但一定有一些我們常人所不具備的能力的。六個月學會一門外語,在特定條件下是可能的。
比如,義大利人學西班牙語或者葡萄牙語,六個月下來至少讀另外一門語言沒有太大的問題。語言之間的辭彙和語法在某種程度上都非常接近。說估計也大致能夠讓對方聽懂,但是要非常流暢,我相信難以做到。至於寫,根本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讓義大利人或者美國人六個月學漢語,我相信基本是不可能的。即便能夠簡單的對話,對於漢字的書寫也基本是入門狀態。我只知道我看了六個月英文原著,然後跪了三次的英語六級終於過了!而且還多了98分。
然而直到現在開始翻譯書,我也不覺得我學會了英語。永無止境…謝謝大家的贊,今天更新一下,在後邊——補充了三個問題。
這個問題問的很寬泛,「六個月學會一門外語」~
我有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學習者的母語是什麼?
因為有些外語是有相似性的,比如義大利語,西班牙語。當然,這都是外語,如果一個母語為義大利語的學習者要學習西班牙語,六個月是有可能的。因為這兩種語言有很大的相似性。
第二個問題,學習者是否有一些外語基礎?
比如說,我母語是漢語,要學習美式英語,我的基礎是零,那麼要學習英語就要費一些時間,因為在六個月內學習音標字母發音辭彙語法, 對於一般人來說,確實不容易。
還有就是學習者的年齡,一個十歲的小孩兒與一個二十歲的人在相同的條件下零基礎學習英語,結果是不一樣的,因為理解力不同,接受能力不同,記憶力也不同。
第三個問題,學習的是哪一門外語?
不同的外語,在學習起來是有難度的,對於普通大眾,英語和日語都是外語,但是從難度上來講,英語相對容易,日語相對難。
之所以會覺得英語比日語難,這個我個人覺得,是由於很多因素造成的,如果要是細說的話,那就是另一個話題了,就不說了。
第四個問題,如何定義學會這一門外語?
是聽說讀寫譯都會,還是說像現在很多大學生一樣的啞巴英語。不能說現在大部分大學生不會英語,他們能把自己想表達的意思說出來,或許發音語法辭彙的使用不是很標準,也能夠知道意思,但是能說他們會英語嗎?好像不能,但是也不能說他們不會英語。
12月17號第一次更新————
第五個問題,學習者個人的一些因素?
必須承認一個問題,就是,不同的人在相同的環境下學習一門外語,所達到的水平是不一樣的,就像有些人,學習英語特別吃力,就是學不好。
陳丹青先生在清華美院任教的時候,他的學生專業課分數很棒,但是英語屢次達不到線,陳丹青先生沒能招到學生。
第六個問題,學習者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
學習者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對於外語學習來說,學習方法很重要,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而是一味地去背單詞學語法,效果也未必很好,當然,不可否認,辭彙語法也相當重要。
而學習態度,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學習者能否堅持學習下去,如果六個月堅持不了,那麼方法再正確,又有什麼意義呢?
第七個問題,學習者所能擁有的資源?
學習者所能擁有的資源,說白了就是財力和人力資源如何。
有錢的人能夠請優秀的家庭外語教師,去優秀的培訓機構一對一培訓,可以在外語環境裡邊深入學習,老師能夠因材施教,與周圍的人練習口語聽力及俚語。如果學習者的父母或者兄弟姐妹就是外語教師,那麼還可以節省大筆的費用,不是家教,但是比家教會更好。
但是,沒錢的人呢,他們更多的只能自己摸索方法,沒有那麼多的學習資源來提高自己,買書,買光碟,下載聽力,去很普通的幾十人的培訓班,老師不可能面面俱到,那麼在學習的時候,就會出現發音不準,辭彙詞義使用不準確,語法錯誤,句子產生歧義等各種問題。
這兩種情況作出對比,結果就不用再說了吧。
所以,從我個人來講,這個說法不夠準確,學習外語需要時間,要像演講所言「六個月學會一門外語」,恐怕就有失偏頗。
以上只是個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不當之處,還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看到知乎下某些六個月語言水平應該怎樣怎樣的回答 真是最牛逼的人都齊聚於此 我也忍不住想說一句貴乎了 拿我六個月學日語親身經歷為例 大學非語言類專業 畢業後在日語培訓學校里學了六個月 前三個月五十音加基礎的動詞變形語法學習 後三個月申請調離原三級備考班 跳到二級備考班備考 共花費六個月時間考出日語二級證書 日語共分五級 最高級是一級 日語專業的同學應該知道這是什麼水平 但是如果你要問我 六個月能不能掌握一門語言 我要說這是不能的 差很遠很遠 我說不出六個月掌握一門語言這樣的話要是單純的簡單溝通 那打好基礎再學點簡單句子辭彙語法 確實六個月是可行的 但是六個月時間也僅限於此了 距離掌握一門語言是非常遙遠的 作為一個過了一級已經在日企工作兩三年的人如果讓我認真講 還是好好打基礎好好學習比較靠譜 相信這些六個月訣竅類的話 有點像是看成功學一類的書 可能真能帶來一些啟迪?但是作用有限 要是還真覺得語言可以這麼快掌握 那反而是對自己形成一種阻礙 六月後發現自己沒有上面說那麼牛逼是不是自己笨啊是不是自己方法不對啊等等等等 沒有的 很正常的 不要懷疑自己的努力 說實話做媒體不誇張點誰能看到你 它也只不過有些奪眼球的意思罷了 ……………………………………歡迎來我的分答進行一對一的個人解惑問答,或者分答搜答主,無。
http://fd.zaih.com/tutor/587499751?utm_medium=587499751zhuge_referrer=http://587499751 (二維碼自動識別)
謝邀。
應該是邀請我回答了吧,我也有點記不住了,最近有些忙,問題也攢了一堆。
首先,我要明確表達的一個觀點,和其他的答案可能有所不同。過激的評價一個方法的好與壞其實都是不可取的,其實很多時候,如果站在客觀中立的角度來看,任何一種方法都有可取的部分,而關於有效的部分我們應該觀察,其缺失的部分到底是什麼,然後再想辦法去彌補,就會高效很多。
龍飛虎的六個月學會一門外語,這個方法論,以前我就已經研究過,裡面確實有可取的地方。比如,大量的聽,直接開始應用,以及辭彙量的覆蓋面,經過我本人驗證都是真實有效的。其中關於情緒和心態的部分也是極為重要的。
在本人所教授的學員當中,其中受情緒影響不能堅持的學員也是有相當的比例。所以,這一點我贊同。
那麼,無效的部分又是哪些呢?
首先,這個理論框架有些空洞,只是大概給出了一些
概念性的說法,如果不深度挖掘,可能你覺得其實也就是在看一些大家都明白的事情。其次,龍飛虎老師是有很好的語言環境的,被動輸入的量遠遠超過一般的漢語學習者。如果我們在國外的話,其實和他所處的氛圍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所以說,這個理論是有效的,但是建立的基礎是必須有語言環境。這個環境能支撐大量的輸入,以及可以給予學習者反饋。脫離這兩個條件,方法論是不成立的。但是請不要大呼上當,前面,我已經提到,一個方法或者體系,應該辯證著來看,因為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體系能提供給每個人的東西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每個人應當關注的是,從這個方法當中會得到哪個對自己最有效的部分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認為龍飛虎值得尊敬,最起碼他為我們開啟了一條新的思路。
那麼,六個月學會一門外語,是否現實?個人覺得學會分怎麼看。如果像一個母語使用者那樣流利自如恐怕是不現實的,但是掌握所有學習語言具備的條件,不藉助詞典看看原版等等,都是可以做到的。
所謂條件是指,糾正下發音,學會記單詞的方法,理解語法的基本含義和作用。這些都是構建英語思維必備的基礎。也是我目前正在做和研究的部分。
有些跑題了,總之觀點已經闡述清楚,希望對題主有幫助(^ω^)半年時間俄語零基礎到過一級考試水準(俄羅斯官方等級大概三級就是翻譯水準),期間還玩了兩個多月。
在適當的語境環境下,六個月其實不短了。還有就是看你用怎麼樣的心態去學,以俄語一級為例,如果六個月之後你還沒有過級就會被槍斃的話,我相信你三個月就能達到一個比較不錯的水平了我沒看這個視頻,但是不用看就知道這個演講內容是靠譜的,我很早以前就準備答一個類似這樣的問題,一直懶得動筆,正好這問題跳到我時間線上,我就順著這個題目答一答。
實際上我覺得掌握一門語言的基礎應用6個月綽綽有餘,時間規劃的好極限應該再3個月之內,因為知乎上有很多英語裝B 狂魔和教學從業者一味地誇大英語學習的難度,還有很多從來不敢應用英語的慫蛋,所以我的答案是極端政治不正確的。不過事實是:如果一門語言你只需要掌握基礎應用,幾個月時間就夠了。 用知乎上大家容易理解的話尺度來衡量,6個月時間足夠達到知乎外國網紅的中文程度,那些在知乎回答下面一串中國人說你中文好棒的外國人,我可以負責的說,只要不是特別笨,6個月從0基礎把一門語言掌握到這種程度是不難的。我換個尺度來衡量這件事的難度:
1 一個人用3個月時間把6級英語從20~30分的水平,通過刷題和背單詞上學習班提高到70~80分的水平。------ 這件事是不是聽起來就不是不可能?(滿分百分)。2 一個英語6級能考70多分,熟練的辭彙有幾千個的人,在家裡看了一個月沒字幕的美劇,同一部劇看到滾瓜爛熟不需要字幕看到上句就能說出下句。這件事可能不可能?----- 聽起來好像也不是挺難。到這裡大家應該猜到了,這兩件事小弟我都做到了。然後我就憑著這種野路子練出來的破口語去做外貿了,和外國鬼子談笑風聲,口語秒殺很多外貿前輩,流利而且非常生活化,還能用出很多英語很好的外貿前輩完全不理解的表達方式,能夠和鬼子連講十來個英語黃段子面不改色,應對日常的交流毫無障礙,外國鬼子都很驚艷的問我英語哪裡學來的,我就很自豪的告訴他們 from sitcom。
我當然不敢說我「學會了」英文,我非常誠懇的說,稍微複雜點的英文小說我都看不懂,語法一塌糊塗,單詞大部分我是光認識但是寫不出來,音標什麼的完全不懂,也不可能靠英語教學吃飯。
但是看懂商務文章是毫無困難的,寫點商務信函個別單詞不認識有手機有各種詞霸,口語交流更是沒問題了,把我扔到英語國家生活,語言肯定不是障礙,我的理解就是這種水平也就知乎外國網紅的中文水平差不多。我的例子其實不是個例,我之前回答提過我父親,小學沒畢業文革了,讀的工農兵大學,然後87年忽然想起來去考研究生,然後沒考上,英語100分里得了5分。 然後我爸苦讀一年英語,第二年考研英語考了86分。到了他讀研第三年,已經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 上發表關於黑洞的理論的物理純英文的論文了。我爸的口語差點,算是有點啞巴英語,他哪個年代沒有口語學習環境,但是英語書寫水平非常好,一點錯誤都挑不出來,現在還學不好口語屬於智商對不起時代。
我之前想回答的一個問題其實是關於孩子教育的,從我自己個人經驗出發,我覺得完全沒必要給自己孩子搞雙語教學,有這個力氣被英語折磨,不如讓他使勁玩,如果科學規劃學習方法,長大了需要學英語的時候學起來也是一點困難都沒的。另外一個我想補充的是,英語作為一個工具雖然不難掌握,但是還是最重要的工具,戰略上還是要重視他,這比學開車重要的多,太多領域需要英語了,你就是想在知乎當個網紅小v什麼的,翻譯國外長文都是非常好的捷徑,英文可供學習的資料太多了,我隨便說一個人人都想學的絕技:單手開bra,我在一擅長表演偷盜魔術的魔術大師出的教材里看到有一章專門講解如何各種神不知鬼不覺的把各種bra解開。當然書里更多的是介紹如何巧妙的偷錢包,偷手錶,直接扯襯衫等。 作為一個正人君子我沒有往哪個方向發展,但是簡單的說:即使你想當個賊,或者是想當個專業的色魔,英文好都能讓你的業務水平領先同行100條街。如果這六個月只學習不作別的事的話我覺得還是相當有可行性的。。。
看完視屏後這篇TED中其實將語言學習的關鍵都點出來了,的確切中要點,至於對「學會」的定義,視頻中提到以英語作為例子,1000高頻詞單詞覆蓋85%範圍,3000單詞就覆蓋98範圍,其餘都是錦上添花,根據其理論和標準六個月應該是綽綽有餘的,最關鍵其標準不在於考試,而在於運用,就是更注重表達交流,忽略次要環節,和我們中國人一般學英語的情況實在不太好比較和《21天學通C++》看法一樣
人家還只要三個星期當年李陽承諾我一年就可以學會英語,而且只需要用一些課餘時間就可以了的。。。55555被騙了。。
這樣吧,說句實話,半年學會不是不可能。包括視屏里那個人也講了:relevant到你生存的,基本都會逼你學會。記得一個例子,真實性有待考慮。說是二戰時期,美國傘兵派人德國的,都是半年之內就學會德語。學不會的會暴露身份,以至於他們睡覺都在說。
我個人相信是真的。問題是,這種強迫制的學習,是不可能推廣的,更不可能普及。語言類學習就是很消耗時間。在美國這麼久,經常見到來美國20多年的中國教授說英文還需要想想(雖然慢,但是發音很準確,語法無錯誤),卻從來沒有見過來了一年就可以流利的。
所以,不能說視屏里的人忽悠,但是這種生存式強迫法是不適用於絕大部分中國留學生。當然,基本溝通,半年時間是夠了。
--------------------------------------------------------------------------------------------------------------------------------------------更新一:本來不想更新的,但是發現這個東西被人扯淡扯上天了。實名反對 @楊姓美少年 的答案,嚴重混淆概念。
題目問的是:6個月內,如何掌握一門語言,和他所引用的 「一個人用3個月時間把6級英語從20~30分的水平提高到70~80分」的區間值,是完全不一樣的。
至於第二個例子,更是自我的評估值:「一個英語6級能考70多分,熟練的辭彙有幾千個的人,在家裡看了一個月沒字幕的美劇,同一部劇看到滾瓜爛熟不需要字幕看到上句就能說出下句。」 主觀性太強了。個人對自己的能力評估,一般情況下,要遠遠高於自己的真實能力。(哪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水平不好的!!!)
至於和外國人談笑風生,酒吧里任何喝多了的無英文基礎的大專生,本科生,高中生,只要不要臉,都可以談笑風生的。實際交流過程中:
1 英文母語使用者基本不會糾正你的錯誤(各種原因都有,比如出於禮貌)。2 在無法正確表達自己的含義的情況下,英文母語使用者是可以猜測出來(這個被很多語言學家證明過,手勢和眼神都可以,更別說語言。我就不寫出處了,算是語言行為學的基本常識)。3 英文母語使用者會根據對方的水平,來調整自己的辭彙量。(就是可以用最簡單的,絕對不用複雜的,用了別人也聽不懂)。導致了很多初學者盲目樂觀。
而且,6級怎麼可能用來評價一個人的英文水平呢? 尤其是在答主說:「稍微複雜點的英文小說我都看不懂,語法一塌糊塗,單詞大部分我是光認識但是寫不出來,音標什麼的完全不懂,也不可能靠英語教學吃飯。」 語法都不懂,說什麼掌握一門語言呢? 所有英文學習者都知道,英文最重要的就是語法。
我就不想把6級批的太狠。但是如果一定要讓我評論,我以前看6級的題覺得適合美國的小學生6級回答,聽完他的描述,覺得更適合美國4年級小學生做了(而美國4年級小學生的英文實際應用水平要遠遠超過6級95分以上的水平)。
6個月內掌握基礎也好,學的熟練也好,我都是相信的。但是他寫的事例是推出不了自己的結論的。掌握基礎,應該以什麼來判斷? 學的熟練,應該用什麼標準化考試來判斷? 不能盲目推到。
尤其反感對語法的輕視。這是會害了想學英文的年輕人的。參考我之前的答案-----英文可以自學,在語法基礎好的情況下。不會語法,胡說一通,這是很多國人的弊病,程度也會被卡在那裡。一直上不去。看不懂複雜的文章,組織不了複雜的句子。我不認識那個答題的人,沒有私仇,要詆毀別人,但是不能誤人子弟啊。其實如果你們連這個視頻都沒看,就不用硬答的。
別的不說了,瀉藥。我敢說回答的有一半是沒有看過那期的演講,人家說的是學習的方法,你們一看到標題就下結論,我覺得人家的方法很有效,只不過是看你如何運用,會花多少時間去應用
歐洲那些國家有的還沒有中國一個省大。我到南京"沉浸式學習"三個月就學會南京話了,後來找個上海的男朋友個月就會了上海話呢。但我從來不覺得自己能在一樣的時間裡學會斯瓦西里語、阿拉伯語
連續六個月要看是使用多少學時
如果每個月拿出大概50個小時的話,六個月總共300小時的時間300小時的時間用來學一門語言,大概是可以到初高中好學生的英語水平吧
日語的話差不多能學到標日中上左右……主要是從來沒這麼測過啊……我學語言都半死不活的,從來沒拿小時數統計過……
等大學學業告一段落,到時候用學時來統計一下語言進度吧……還有一點就是語種的問題咱們中國人學日語,對西方人來說超難的漢字關咱們幾乎不在意,除了些許繁體字和異體字注意一下,剩下的簡直不要太簡單,然而老外幾乎就是怎麼寫都不會…………比如如果在之前的國內教育里,學英語學得還不錯,基本達到可以啃生肉的水平,那麼再去學跟英語差不多一個祖宗的其他語言也是可以觸類旁通……比如如果想立志學遍歐洲各國語言(東歐算狀況外)……基本上掌握一門新語言的速度是越來越快越來越快……因為相同點真的太多了……我覺得我六個月學會隔壁省的方言倒是可以。
中文一個中國學生也要學很多年吧
推薦閱讀:
※中國有沒有類似於TED的網站,如果沒有,建立一個這樣的網站需要做些什麼?
※TED 在哪下載比較好?
※為什麼TED能火?你喜歡TED演講內容嗎?
※作為TEDx珠江新城 2015大會的觀眾,是怎樣一種體驗?
※TED 出現過後來被證明有重大錯誤的演講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