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稻米油,哪種油炒菜對身體最好最健康?

目前市場上在售的知名食用油品牌對於以上油品的價格排序是這樣的:

金龍魚: 油茶籽油&>花生油&>稻米油&>高檔玉米油=海洋魚油&>菜籽油&>葵花籽油

福臨門: 花生油&>茶籽油&>菜籽油&>葵花籽油

魯花的花生油比上面兩家都貴,而益海嘉里為了花生油還專門有一個高端品牌叫胡姬花。

作為普通消費者,我一直以為花生油不是什麼新鮮高端玩意,但現在看市場上花生油是最高端的,可以理解花生油也是炒菜最健康的么?同時,金龍魚除去橄欖油之外最貴的油茶籽油比起花生油又如何?就品種而言哪個炒菜更健康?


謝邀。

前面 @呂劍霆已經說的很到位了。食用油的定價和健康、營養完全沒有關係。油脂的健康度實際上沒什麼高下之分的。花生油的價格高,尤其是土榨花生油特別香,特別有味,但土榨花生油的黃曲霉毒素污染往往也是最嚴重的。

還有關於不飽和脂肪酸更有益於身體健康這點,本身沒有問題,但結合我國人民的烹飪方式和飲食習慣,其健康性要打個大大的問號。因為不飽和脂肪酸在加熱過程中,尤其是煎炒過程,是非常容易發生化學變化的,這些降解產物與油脂的香氣有很大關係,但也會產生一些有毒有害物質。


回家問了一下做營養培訓的母親,她的觀點是:市面上正規途徑買到的食用油,其實都是可以的,最好的方法是換著吃,這樣營養更均衡。


顯然,定價的原則不是「健康度」,而是風味、需求、成本、營銷等,所以如果以健康為第一選擇原則,價格因素並不重要。

油的成份是脂肪,是人體必須三大營養素之一,各路指南的建議都是脂肪占人體攝入總熱量的大約30%,脂肪中,盡量減少飽和脂肪的比例,增加不飽和脂肪的比例。

所以,如果要吃得健康,主要的指標就是其中的飽和脂肪酸比例,比例越低越好。

脂肪中的DHA、AHA、膽固醇等成份,屬於脂肪中的「微量元素」,對心血管、腦部發育等有一定的影響,但是,並沒有確切的證據證實食物中這些成份的含量對人體健康有直接的影響。人體對這些成份的「硬需求」很低,而且,可以在體內生成、轉化,所以一般人群不用太過注重,除非你的醫生有明確要求。

有一點營養指南不會提,就是各種油脂的「油效」。我們烹飪時,下的油量和煮食效果並不一致,例如,動物脂肪下少一點,得到的效果和植物油多一點的效果一樣甚至更好,各種植物油的「油效」也不一樣。因為這樣的「油效」主觀成份很大,所以沒有研究數據,只能在家中自行試驗。你煮菜時哪種油的用量要特別大才能達到你想要的效果,哪種油的用量特別少就能達到你想要的效果,這些效果在不同的煮食方式是不同的。留意、記錄下這些「油效」,從中選擇油效高而校正脂肪總量、校正飽和脂肪總量或比例比較低的油脂,可以有效減少脂肪攝入量。

選擇油脂和煮食方式有關,油炸的要求煙點高,高溫變性少,一般飽和脂肪比例越高越好;涼拌的注重常溫和低溫時的香味,和飽和脂肪比例的關係不大。

我本人生活廣東,花生油是傳統用油,也是最常用的油脂,有條件的話油炸用茶油。超市中所見,飽和脂肪酸最低的食用油是菜油,但香味與花生油差別比較大,家人不習慣,也就用得少。


大學油脂課老師說過,各種油搭配吃最好,每次買的話買小包裝的,有時間長了會氧化


從營養的角度講食用油,關注幾個點: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的組成比例;農藥殘留量;黃曲霉毒素殘留量;重金屬殘留量;以上幾點對食用油生產的原料都有一定的要求,可以決定一款油的品質高低。家裡人對營養方面比較關注,結合自己的烹飪方式,目前選擇進口葵花籽油和橄欖油較多。


水煮菜最健康了


茶籽油,我們是產地,功效只有本地人知道,真的太神奇。但是量產太難,所以市面上賣的肯定不純,因為買過,根本不是一回事,再貴都一樣。


當然是茶籽油了,最適合做釀豆腐或者和各種肉類搭配。那冒著熱氣的砂鍋端上桌,味道清香,吃起來油而不膩,太好吃了。。。


有幸嘗過幾頓茶油宴,所有菜都是用茶油烹飪,吃起來油而不膩,十分美味。


東方的橄欖油,茶籽油


推薦閱讀:

牛奶加熱再置冷後表面起的膜是什麼成分,有營養價值嗎,是應該直接扔掉還是嚼吧嚼吧吃了?
進口牛奶就一定好嗎?有什麼牛奶品牌可以推薦?
O型血不建議吃乳製品嗎?
我是女生,但很容易長肌肉,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

TAG:健康 | 美食 | 營養學 | 食品健康 | 食用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