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聲母是什麼?一共有幾個零聲母?


1、零聲母。

在語言學裡,術語「zero」可譯為零/零形式,可用符號?或?來表示。這個術語可用於語言學的多個分支學科里,一般是在分析語言結構時出於結構上的整齊均衡需要而設立的,大致表示的是在「某個成分缺無的位置」補一個「零形式」。在進行音系學的音位分析時,若設立零音位,就可以將音節模式歸納為一條形式上整齊的公式。於是,從定義來看,「零聲母」的音位只有一個,就是在「聲母缺無的位置」補一個「零聲母」。

或許題主的疑問是:假如普通話拼音的y-/w-/yü-/a-的實際音值是[i-/u-/y-/a-],那麼,拼音的y-/w-聲母豈不是也是零聲母了?

我的回答是:並不相當於。其關鍵在於,設立拼音y-/w-聲母是一種音位分析方案,而分析音值實際為[i-/u-/y-]其實已經是另一種音位分析方案了,不應該將兩個方案混合在一起說。也就是說,無論怎樣分析音位,零聲母在每個分析方案里都最多只有一個。在拼音方案里設立了y-/w-聲母,其性質大致相當於將[i-/u-/y-]、[j-/w-/?-]、[ji-/wu-/?y-/jy-]這幾組近似的音值進行音位合併。這並不是在補零聲母,而是在將[i-/u-/y-]合併到由近音[j-/w-/?-]作為聲母的音位里。而拼音方案大致相當於是音位的轉寫。如果是要補零聲母的音位,那麼拼音方案就應該專門設立一個對零聲母的轉寫符號,而不是將其轉寫為y-/w-/a-這三個不同的拼音形式了。

2、零輔音。

聲母是音系學/音韻學上的術語,輔音是語音學上的術語。將「零」的概念用於輔音方面,就可以類推得到「零輔音」。那麼,怎樣的發音才算「零輔音」呢?

在語音學層面,會對各種細微的發音特徵進行區分,比如:[i-/ji-/?i-/?j-/?ji-/…],[u-/wu-/?u-/?w-/?wu-/…],[y-/?y-/jy-/?y-/??y-/?jy/…],[a-/?a-/?a-/??a-/…]。在這些發音對比序列里,只有[i-/u/y-/a-]在聽感上才基本聽不到母音前的成分。而其他的發音,則在母音前有喉塞輔音[?-],或有「近音」成分[j-/w-/?-/?-]。

那麼,若要在聲母位置設立「零輔音」的概念,則只有[i-/u/y-/a-]的情況才大致符合。但即使是[i-/u/y-/a-],在母音前或許也略有喉部聲門的發聲特徵,只是該特徵還暫無合適的音標符號來表示。我不認為該成分為[?-],畢竟狹義的[?-]是一個有較明顯的喉塞動程的聽感頓挫的音,而該成分並不符合狹義的的[?-]的定義。於是,或許該成分可以不被標記,又或許可以借用「零」的符號而近似地標為[?-]。當然,對於韻尾位置的「零輔音」,可能就未必有喉部成分了,這裡就不展開了,暫只說聲母位置的。

3、零聲母與無聲母。

音位分析一般是用來解釋音繫結構里的一些深層結構的,所分析出的音位只是在一定精度範圍內與實際音值近似。比如,可能會對[?-]、[?-]、[近音-]這些略有近似的音值都合併到?-音位。

但在分析漢語音韻演變時,一般會更關注於精細音值的描寫與構擬,在許多時候會區分[?-]、[?-]、[近音-],而並不進行?-音位的合併。畢竟,演變的過程往往涉及細微的音值差異。對[?-]、[?-]、[近音-]的音值進行精細區分,能更有助於進行相關的構擬。而且,從精確音值的角度來看,其實不必專門設立「零聲母」的概念,而可以直接將其描寫為「音節里無聲母」。「零聲母」與「音節里無聲母」並不是一回事。「零聲母」,是先設立了一個「CV-」的整齊公式來代表音節結構,並對其中聲母位置缺無的音節補一個「零聲母」作為聲母。而「音節里無聲母」,則是直接用「CV-或V-」兩個公式來代表音節結構,而無須對V-的情況補出「零聲母」。

也就是說,或許在音位分析時,可能會有一些分析者會使用到?-音位。但我在分析漢語音韻演變時,則盡量不使用「零聲母」的術語,而將其描寫為精細的音值(比如「音節里無聲母」、[?-]聲母、[近音-]聲母,等等)。


只有一個零聲母。

零聲母是音位歸納的單位,是指代出現在以母音起始的音節前部的輔音。

零聲母的語音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一般最為常見的就是喉塞音[?],當然還有其他,主要是voiceless的位於喉頭部分的輔音。

參考資料:Zero consonant


在漢語拼音里,Y W是零聲母。

Y W其實是韻母i u的替身。比如「煙」的拼音yan,實則是ian。但當年製作漢語拼音方案時,是打算走漢字拼音化道路,就是放棄漢字書寫,全部以拼音代替。而韻母i u打頭的話容易跟介母混淆引起錯讀。比如「檢驗」一詞的拼音jianyan,如果寫成jianian,就分不清到底是「檢驗」還是「家年」。以Y W代替i u可以避免這樣的誤會。

現在我們在拼音時用到的Y W根本不是它自己,而這樣以Y W開頭做所謂聲母的拼音實則沒有聲母,所以Y W也該是零聲母。


結論放在最前面:漢語中有且僅有3個零聲母,它們分別是 [j] [w] 和 [?],分別由母音 /i/ /u/ 和 /ü/ 轉化生成而來。

先佔個坑明天來填:我不太同意得票第一的 @蘇倏同學的答案,而是給 @楊羊羊同學點了贊。她的答案有一些轉換生成音系學的意思,精髓是不錯的,但是還有不完善不嚴謹的地方。

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意思,涉及到很多音位 (phoneme)和 音素 (phone),音位和音位變體 (allophone)之間的關係,具體的理論乾貨詳見如何評價當今中國大陸施行的漢語拼音方案?

先上圖,我明天過來好好解釋:

音位和音位變體的關係:三個零聲母的性質是consonantal glides 輔音性質的滑音,他們源自於漢語中的三個母音:

Phonology rewrite rules 轉換生成法則

/i/ 對應漢語拼音中的 i

/u/對應漢語拼音中的 u

/y/對應漢語拼音中的 ü

———————————————窩是未完待續的分割線——————————————————

呼哧呼哧我來了~終於忙完了睡前把坑填呀把坑填。

目錄:

1. 為什麼要有零聲母這個概念

2. 為什麼要說零聲母是從聲母轉換生成而來的

3. 為什麼我的廢話這麼多

1. 為什麼要有零聲母這個概念

先用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開頭,為什麼要有零聲母這一個概念,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弄一個零聲母放在這裡,到底是有聲母,還是沒有聲母?( @Chris Xia有沒有哲學問題的味道!)

第一個理由,這裡有一個坑要填,就像英語的句子不能沒有主語,有的時候真的沒有主語就放一個沒有任何意義的代詞 it 在前面,比如說【It seems to be a really nice day】,這樣的代詞還有一個專門的概念叫做 empty category,空集,它們的存在完全是功能性的,替後面真正的話題 theme占坑,好了怎麼亂入語義學的術語了咱們回歸正題。

既然涉及到坑,就不能不講音節結構。在我講這個瘋狂的問題之前,我想先告訴大家一個小常識,專業領域最頭疼的問題一般都是不停地撼動大家的常識的問題,你造嗎:

音節的定義,現在還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

母音和輔音的界限(特別是那些處於灰色地帶的滑音,流音,通音等),現在也還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

更不用說我們可愛的漢語拼音了對不對呵呵呵呵呵……

所以我只能說,接下來向大家介紹的漢語音節結構是我結合比較通用的音節結構 (onset, rhyme, coda),遵循現在比較流行的音系學理論(GiegerichJ. Heinz. (1992). English Phonology. New York: CUP),盡量貼合漢語語音的實際,參考Dow(Dow, F. D. (1972).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onunciaiton of
Chinese.
Edinburgh: University of Edinburgh)的理論體系,在跟導師探討以後得出的一個我認為比較合理的架構:

(如果有更好的畫樹形圖的軟體請聯繫我!)

Syllables: 音節

Segments和tones (聲調) 的區分是音素音位和非音素音位的區別

Initials 和 finals 的設置是為了迎合漢語中的聲母和韻母這樣一個二分結構

Initial, 可以由輔音構成,也就是聲母;也可以空著,也就是我們現在正在討論的零聲母。

Final, 對應韻母部分,又分為兩部分,前面的叫做Medials 介音(這是個跟零聲母密切相關的概念),顧名思義就是聲母過渡到韻母之間的媒介,也因為這樣的位置它們無論是在音系中的地位,還是聲學屬性,都處於母音和輔音之間的灰色地帶;後面的就叫做Rhyme 韻(韻首和韻腹通常是母音組成,e.g. /a/- a /au/- ao,韻尾由輔音組成, e.g. /ɑ?/)

一個具備上述一切內容的音節舉例如下:

江 jiang [??ɑ?55] (55表示第一聲,本答案一切IPA都是寬式注音)

下面我們再接著問第二個有趣的問題:如果上面 jiang 這個音節裡面,把聲母 j 拿去,將是一個什麼樣的發音?

央 iang

有基本語音學常識的小夥伴們都知道,母音和輔音之間最重要的差異就是:發音過程中聲腔是否受阻。

好,那我們一起來張開嘴巴,試試看,完全保持自己聲腔的暢通,也就是讓你的舌頭乖乖呆在原地不要去碰觸上顎,心中想著要發的音,然後震動聲帶,聽聽看自己發出了一個什麼樣的音?

如果你是個好奇寶寶你就會發現自己以一種非常不雅的方式再發一個ang 的音,如下圖:

好,擦擦口水我們繼續。

聰明的小夥伴大概知道我要說什麼了。對,發音的實際情況決定了,央 iang 這個發音在初始的時候一定不是直接從母音 i 開始的,而是有一個過渡。這個過渡,就是我們說的零聲母。它接近母音的聲學屬性,但是擁有輔音的功能。

第二個理由就是,聲學的實際情況決定了,零聲母的存在有其必要性。

花 hua [xu?a55]

學 xue [?hy??35]

上述聲譜圖(時間倉促,引用不規範請見諒)表明了,在實際發音的時候,介音起著在母音和輔音之間的過渡作用(有共振峰的是母音,沒有共振峰的是輔音,中間那一段模模糊糊的共振富就是我們的介音,/u?//y?/ 產生的。

而當音節沒有了聲母,或者說當變成了的時候,介音也就不再是介音,而是零聲母,無論是聲學上還是功能上都與輔音更加接近。而前文中的三分法也就是這麼得來的。

二. 為什麼說零聲母是從聲母轉換生成得來的

先擺理論支持:

1. 聲學上的相似性

2. 在分布上具有互補性

滿足這兩個條件,就足以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音素劃為同一個音位,而這些音素則成為音位的音位變體。相信我這是真的,我就不引用原著了看著也累。

再問一個有趣的問題,為什麼要著急著把不同的音劃成同一個音?我在以前的答案裡面講過:

說到語音系統,不能不提及業內常講的兩條評價原則:系統的經濟性(economy of the system),以及表音的準確性。很顯然這兩點在有些地方是衝突的,因為系統越簡便,越容易失真,反之亦然。一個好的表音系統需要在二者之間找到一個能讓大家都滿意的平衡點。

所以,在滿足了表音的準確性的前提下(音位滿足了條件1,聲學上的相似性),我們要儘可能地保持系統的簡潔。

下面我們再看一下我一開始擺上來的結構,是不是就清晰多了:

/i/ 在韻腹乖乖地做它的母音的時候,它就是 [i]

/i/ 夾在母音和輔音之間坐介音的時候,它是 [??], 我們叫 semivocalic glides, 半母音性質的滑音,意思是它的聲學性質接近母音,位置也接近母音應當處的位置,但是因為它處在母音輔音之間的灰色地帶,在發音的時候聲腔有一定的阻礙,會產生一定的高頻率噪音。

/i/ 被推到了音節開頭,放在零聲母的位置時,它是 [j], 我們叫 consonantal glides, 輔音性質的滑音,意思是雖然它還帶有一丟丟母音的聲學屬性,但是無論是從位置上(聲母不能由母音構成),還是從聲腔受阻的情況上來看,都已經更接近輔音。

上一張聲譜圖以表現從母音到輔音逐漸過渡的這樣一個過程,還是用 /i/ 做例子。

(來源:Padgett, J. (2008). Glides, vowels and features. Lingua,
118(12)
, pp. 1937-1955.)

大家可以清晰地看到,共振峰逐漸減弱/模糊的過程,就是從母音到輔音變化的過程:母音——介音(音節中)——零聲母(音節前);也為我這樣一個三分法提供了聲學上的支持。

所以,綜上所述,漢語中有且僅有3個零聲母,它們分別是 [j] [w] 和 [?],分別由母音 /i/ /u/ 和 /ü/ 轉化生成而來。轉化生成的大致結果在本答案中已經展示,至於過程和為什麼,將會涉及更龐雜的理論知識,不宜也無法在這裡詳述,抱歉讓 @蘇倏同學失望了。

三. 我為什麼廢話這麼多

1. 知道的越多才越知道自己的無知

2. 牽一髮而動全身,零聲母的定義關乎到整個音節結構的變化

3. 目前還沒有能力由繁入簡,娓娓道來,再次抱歉了。所以就索性本著儘可能解釋清楚所有相關問題為宗旨戰戰兢兢答題。

這是一個我不是故意要這麼高冷的聲明:

因為就這個問題及相關問題而言,本文所提出的觀點 as far as I know 還沒有第二人提出相同或相近的看法。所以本答案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如有轉載,則視為抄襲,並追究相關責任。雖然並不是什麼重大的發現,但考慮到當初寫論文耗費的心血以及答題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一切形式的抄襲行為都將是對原作者的傷害。謝謝。

2014/06/10


實不相瞞我也是想來找答案的 現代漢語上冊第32頁與題主分享(T▽T)


非語言學親生,聽過一些語音音系的課而已。

但支持@蘇倏的答案,零聲母近似為喉塞音。Anecdotally, 系裡一個做speech perception的老師在對漢語音系不了解的情況下覺得我的零聲母音節前有個塞音???

不支持@拾荒少女的答案. 一來學者如端木三提出介音可描寫為輔音的齶化特徵。這樣得到的系統是齊整的,但把三個介音拉到輔音層就局部不齊整。(好吧我結構主義了???但北京話音系真得還很平頭正臉的啊)

同時介音的實現受語音環境的影響,共振峰的不同是否是介音在喉塞音後的實現不同?純猜測

一家之言


推薦閱讀:

為什麼漢語普通話中沒法讀出三個連續的三聲字(如米老鼠,孔乙己,短鐵管),而必須將中間那個字讀成二聲?
章組以外的三等字有沒有可能是從非三等字中隨機分化出來的?
「京阪神」三個字的日語讀音為何與「京都、大阪、神戶」中相應漢字的讀音不一致?

TAG:語音學 | 音系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