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小的教育體系裡面有「反戰教育」么?什麼算是「反戰教育」?

什麼叫做,或者算是」反戰教育「?

個人認為,反戰教育的目的應該是讓人們明白戰爭沒有贏家,對戰爭厭惡和恐懼。從這個角度出發,大部分的國產戰爭電影(特別是老一代的黑白片)是否過分宣揚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對戰爭某一方的憎恨了?

那麼,我們的教育體系中那些能夠算作是」反戰教育」呢?其他國家呢?比如美國,歐洲,日本?

謝謝!


  • 語文課:《公輸》和《孟子-選段》兩篇被人民教育出版社排在一起要求背誦,顯然有深意。下一單元緊接著又是《曹劌論戰》,雖然內容是戰爭技巧,但第一句就是「十年春,齊師伐我……」後面又說「忠之屬也。可以一戰。」等於重複了一遍「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這都是初中三年級的內容,是中國人在達到役齡之前必經的戰爭教育。

此外,「止戈為武」。而和平的「平」,本意恰恰是軍號音調從示警轉入穩定,即敵人被打退才有和平。識字教育如果深究的話,也包含著意識形態。

  • 歷史課:近代史第一單元《侵略與反抗》;第一單元第一章《鴉片戰爭》。

  • 音樂課:這是美麗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

總之,當代教科書包含的反戰內容很多,但主旨不是消極、絕對地反戰,而是明確區分正義戰爭和侵略戰爭、反動戰爭,主張積極地以戰促和。依然保留著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積極的一面。

  • 最後,還記得天安門城樓上永遠不變的標語嗎?

學生和剛畢業的學生往往對教科書有逆反心理,但也千萬別小看潛移默化的作用。眼下最張狂的民族主義媒體也不敢赤裸裸的宣揚「強權即真理」、不敢跟著網路混子喊「祖國流氓我放心」;就算是宣傳最粗暴的擴張行動,也一定要包裝一層正義外衣。這說明傳統共產主義教育的殘餘依然顯著影響著我們的世界觀,也說明編輯部的腦子比那些一根筋的帝國主義小將穩重的多。

參見:說「看到祖國這麼流氓,我就放心了」的人是一種怎樣的心態呢? - 馬前卒的回答

以及:為什麼只有中國採用「反法西斯戰爭」這個說法? - 馬前卒的回答


如果你認真做過任何一張初/高中歷史試卷,你一定見過:「今年是抗日戰爭/甲午戰爭/鴉片戰爭XX周年,我們應該如何紀念歷史?」這樣的題,而參考答案裡面一定有一個點是:「珍愛和平」


中國確實少有有意識的反戰教育,不是不為,而是沒有必要。

可能題主看到反日情緒的高漲,看到一些極端民族主義的跡象。但說老實話,這些恐怕都難以成為中國的主流思潮。

中國是自古以來就是個大陸農業國,民族性上少有對外掠奪和擴張的渴望。漢、唐已經是中國對外擴張的極致,而且即使在中國對外最為強勢的時期,對外作戰的目的也並非殖民和掠奪。到了有宋一代,內卷化的和保守主義的對外政策逐漸成為主流思潮。即使彪悍著稱的滿族入關以後,也迅速的被同化為不事擴張的封建小農經濟政權。

對中國人來說,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是毋庸置疑的道理,清末以來民族主義雖有一定的發展,但是也只是自保有餘,對外不足。說句實話,別看網上憤青們鬧騰的歡,真要展開一場戰爭,無論是對外還是自衛,恐怕有心參軍報國的還是寥寥。

對於中國而言,民族主義是維護社會和政權穩定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時也是應對可能的侵略的重要支撐。在題主看來,可能網路言論讓你誤判了中國是個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好戰分子橫行的國家。但是從民族性上來看,這種表像水分很大。中國的民族主義和好戰程度,可能並不可靠。


中國反戰的話怎麼看都有哀求侵略者停手的意思。但是百年的屈辱史清楚證明了哀求沒有用。

因此我們的反戰就是以戰止戰,並約束自己不主動攻擊別人。

@Arthur Wang 說的很對,二戰的戰敗國講反戰,那是先動手打了別人,結果人家緩過勁來之後把他們虐慘了,他們這才發現戰爭這回事真不好玩,先動手都不行,所以,好了再也不打了。這是認罪的他們完全應該抱有的態度。

歐洲諸國打了上千年,打過來打過去血都快流光了,終於發現其實誰也打不過誰,與其打仗還不如結成兄弟,所以,好了再也不打了。——但是他們可從來沒有停止過參與對歐洲以外的戰爭。

只有反戰的人民,哪有反戰的政府——除了國小力薄的國家和二戰戰敗國。

沒有反戰的政府,哪裡來的反戰教育?



個人覺得,我國的反戰教育做得很有特色也很到位,但是說好也好,說不好也不好。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

基本上體現了我國教育體系中對待戰爭的態度。

1.齊師伐我,必迎戰。

2.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這導致了我國許多人民的兩點根深蒂固的意識。

1.受到攻擊的自衛是天經地義的,而主動出擊外國是絕對的不義。這在我們看來貌似理所應當,但前者如無數小國,後者如歷屆列強,都不能或者不願遵守。

2.肉食者鄙。遇到事情,會首先默認決策層是愚蠢的,而「高手必定在民間」,從而對自身的判斷持有十分愚蠢而堅定的自信,即使自己高中都沒畢業。


大膽不敵無畏革命

光明磊落的反戰國家

騎著日之丸印的自行車

惡靈退散 ICBM

賓士穿過環狀線

東奔西走不算什麼

少年少女戰國無雙

跟隨著浮世之浪


反戰教育應該包括如下幾部分:

1,反侵略教育。控訴侵略行為,揭露侵略暴行。畢竟,主動挑起戰爭的那一方是戰爭的源頭,充分揭露侵略之惡是非常有必要的。

2,和平教育。包括對和平的歌頌,尊重生命,揭露戰爭的殘酷。世界的主旋律是和平和發展,部分動蕩地區戰爭導致的屠殺惡行需要被制止等。

3,歷史教育。了解戰爭是如何發生的,了解什麼樣的形勢下會發生戰爭,什麼樣的形勢下戰爭會被制止等,亡國是怎樣的體驗,大屠殺發生的原因,種族滅絕是什麼概念。如何客觀正確對待本國歷史的戰爭,現階段國防問題的本源等。

4,最重要的,核心的內容是,國防教育。和平是需要保衛的。對絕大多數國家而言,必須擁有一支足以保證國家安全的軍事力量才能制止戰爭。綏靖與軟弱是戰爭最好的催化劑。只有不畏懼戰爭,才有資格談論和平。具體的講,就是軍事歷史教育,國家安全形勢教育,基本軍事常識培訓,急救常識培訓,野外生存培訓等等。

=====================================================================

留言里問,「列舉侵略事實之後,號召大家達到(倒)侵略者?」這句有語病但是意思都懂。回答是:當然,如果侵略行為正在進行,那別無選擇。


我們愛和平,我們愛家鄉,誰敢侵犯我們就叫他滅亡。。。

噴子們光看到「叫他滅亡」了,前邊的歌詞全沒看見


如果把反戰理解成無條件的反對一切戰爭,中國當然沒有這種教育,這個想法略過於清新脫俗了,不知道哪個國家有,可否介紹我認識一下。

從歷史上看,中國一直是個相當反戰的國家,主動發起的戰爭寥寥無幾,因為對於農耕民族而言,戰爭的性價比太低了,不但掠奪不到什麼有價值的戰利品,還要打斷農業生產,大量消耗精壯勞動力、糧食、被服和兵器。中國歷代兵家的態度可以概括成「知兵慎戰」,從歷史中了解戰爭,學習戰爭,但是戰爭是最後不得已的手段,正所謂」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平,忘戰必危。「

中國從近代以來也一直很反戰,這是顯然的,因為近代全是列強到我們家裡來掠奪,中國人能不反戰么。但是這種反戰有用么?沒有對戰爭說不的能力,你說你反戰侵略者就會放下屠刀了么?顯然南京的平民不會同意。如果僅僅是對戰爭厭惡和恐懼,張伯倫已經告訴了我們,希特勒會利用我們的厭惡和恐懼,而妥協是沒有卵用的。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實力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實力是萬萬不能的。

所以我認為正確的反戰教育應當包含以下幾項內容

1. 尊重現有國際關係的框架,發生矛盾時儘可能談判,而不是尋求武力解決。

2. 如果對方發動了戰爭,那麼可以選擇用武力回擊,告知它作死是會死的。

3. 作為一個正在成為列強的國度,剋制是一種美德,不能一有矛盾就亮槍亮炮,這樣會嚇壞周邊國家的。

4. 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並不多,更多的是由於教派衝突和經濟問題引起的內戰,這樣的戰爭面前武力是乏力的,不僅要反戰,更要反愚昧和反貧窮。


一個讓列強排隊輪了一百年大米的國家,不講侵略者的殘暴,不講民眾的苦難,不講反侵略的大義,不講絕境中的抗爭,不講前輩艱險中的樂觀浪漫,不講先行者對未來的渴盼,卻講什麼反戰?

日本人反戰,是因為他們一直打人,後來發現打人不對。

失敗的侵略者講反戰是天然的,你見過美國這種戰勝國講反戰么?

再說,被侵略國講反戰,這是國際性犯賤么?

你一個挨打的人,講反戰?還手不對?

腦袋進水啦!!!

實際上,中國人是最反戰的,因為歷史原因,對一切侵略戰爭都抱有敵意。這何嘗不是最有效的反戰教育?


反戰教育,約等同於任何時候都不採用戰爭作為解決問題的手段。

不復仇不怨恨侵略者,斬斷冤冤相報的鎖鏈。

困難的不是復仇,困難的是寬恕。

所以知兵慎戰並不是反戰教育。


從小學的難道不是「敢於鬥爭,敢於勝利」嗎?


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亡戰必危。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老祖宗們一早就知道軍事是政治的外延,能夠不動用武力而達到己方目的才是最好的。

所以,算是傾向於不輕易,不隨意發動戰爭。


剛剛考完研 滿腦子的政治 真想把 和平的意義 如何實現和平 和平和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 綠色 創新 合作 開放 共享 全巴拉巴拉吐上去

我忍住了 不禍害你


有能力發動戰爭的國家才有決定和平的權利


悶聲發大財


我理解的反戰教育:國家不應該有國家意志來干涉其他人,軍隊是且僅是用來對抗外來侵略的,而非談判的籌碼。請其他人注意,反戰不僅是反外戰,反內戰也是很重要的。

從我的理解來看,中國是不存在反戰教育的,相反,新華社的報道已經在轉向宣傳中國軍隊對外擴張了,中國的各個方面也開始以軍事為籌碼來解決糾紛了。

那以軍事為籌碼解決問題這個對不對呢?我覺得既然中國新聞是不自由的,政府是可以掌握言論的,那麼至少在宣傳上,不應該秀武力,但在高層決策的時候仍可用這種思想。因為這種思想非常可怕,僅可在真的受過訓練的人使用,一旦擴散到民間,很可能擴散成民粹。


什麼叫做,或者算是」反戰教育「?

由於中國在近代以來一直都是侵略戰爭的受害者,所以對於中國來講,誰侵略我們,我們就抽丫挺的,就是反戰教育。


推薦閱讀:

為什麼現在老師講課非要用PPT,直接黑板板書不好么?
從原學校休學,到清華北大旁聽可行嗎?
如何教孩子應對來自同齡人或教師的暴力與冷暴力?
如果讓您改變中國的法學教育,您想怎麼改?

TAG:歷史 | 教育 | 戰爭 | 戰爭電影 | 反戰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