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眼睛裡只有中國人的醜陋嗎?

我覺得他其實是個軟弱的人


吾廣漠美麗最可愛之中國兮!而實世界之天府,文明之鼻祖也

——魯迅《中國地質略論》

顧吾中國,則夙以普崇萬物為文化本根,敬天禮地,實與法式,發育張大,整然不紊。覆載為之首,而次及於萬匯,凡一切睿知義理與邦國家族之制,無不據是為始基焉。效果所著,大莫可名。

——魯迅《破惡聲論》

宗教由來,本向上之民所自建,縱對象有多一虛實之別,而足充人心向上之需要則同然。顧瞻百昌,審諦萬物,若無不有靈覺妙義焉,此即詩歌也,即美妙也,今世冥通神軼之士之所歸也,而中國已於四千載前有之矣

——魯迅《破惡聲論》

我們生於大陸……歷史上滿是血痕,卻竟支撐以至今日,其實是偉大的,但我們還要揭發自己的缺點,意在復興,在改善……

——1936年,致尤炳圻信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魯迅《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此所為明哲之士,必洞達世界之大勢,權衡校量,去其偏頗,得其神明,施之國中,翕合無間。外之既不後於世界之思潮,內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脈,取今復古,別立新宗,人生意義,致之深邃,則國人之自覺至,個性張,沙聚之邦,由是轉為人國。人國既建,乃始雄厲無前,屹然獨見於天下,更何有於膚淺凡庸之事物哉?

——魯迅《文化偏至論》

遙想漢人多麼閎放,新來的動植物,即毫不拘忌,來充裝飾的花紋。唐人也還不算弱,例如漢人的墓前石獸,多是羊,虎,天祿,辟邪,而長安的昭陵上,卻刻著帶箭的駿馬,還有一匹駝鳥,則辦法簡直前無古人。現今在墳墓上不待言,即平常的繪畫,可有人敢用一朵洋花一隻洋鳥,即私人的印章,可有人肯用一個草書一俗字么?……宋的文藝,現在似的國粹氣味就薰人。然而遼金元陸續進來了,這消息很耐尋味。漢唐雖然也有邊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於為異族奴隸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來事物的時候,就如將被俘來一樣,自由驅使,絕不介懷。一到衰弊陵夷之際,神經可就之衰弱過敏了,每遇外國東西,便覺得彷彿彼來俘我一樣,推拒,惶恐,退縮,逃避,抖成一團,又必想一篇道理來掩飾,而國粹遂成為孱王和孱奴的寶貝。

——魯迅《看鏡有感》

日本很重要的魯迅研究專家竹內好的主要一個觀點是,從近代開始,西方與東方形成了一種前進-後退的關係,竹內好認為在日本是絕對出不了魯迅這樣的文學家的,日本人在西方面前很少抵抗,而魯迅是儘力抵抗,這是中國人的民族心態的表現。日本的現代化是投機型,中國是在堅持中西化的回心型。……中國人有大國的民族心態,中國人的西化是有立場的。竹內好認為魯迅還是站在中國的民族立場上吸收西方文化。

魯迅表面上往往看起來是持全盤西化論,暗地裡卻在用力認真整理、重釋傳統文化的優秀部分

魯迅的人格在以前的中國文化代表人物中沒有見到過,人格的高度代表了一個群體的高度。魯迅的文化態度實際上是開放的,一種綜合的態度。

魯迅的思路是把這很美的一面保存下來,把西方好的一面也拿來,這是竹內好說的中國的大國心態,以主人的態度拿來,漢唐盛世就是這種心態。

魯迅的心態是開放的,是海納百川的拿來主義。

——張典《魯迅對文化的強力綜合態度之拿來主義》


站在泰坦尼克號船頭上高呼:「你們這些蠢貨,船就要沉了你們還不自知!」的是魯迅。

坐在救生艇上,遠遠望著泰坦尼克號說:「你們這些蠢貨,船都要沉了還不自知。」的是某些公知。

不要混淆。


你說的是柏楊。


看到醜陋還特別體面的幫你維護自尊的人都特別優雅,優雅的人不是因為心懷悲憫,而是愛惜自己,所以都沒有什麼戰鬥力。

一個連集體主義奴性都還沒有根除的民族,魯迅對他懷著太深太廣的悲憫,所以也太不愛惜自己。

那些把他看成因緣於個人命運高低的人,你們太小看先生了啊。

看完了他的雜文再看看他的散文還有故事新編,你們會發現他已經跳出了自我的局限。

雖然我們小時候課本里教的那一套理解思路並不對,但他的確是絕不軟弱很值得尊敬的人。


我以前中學時期,就讀過教科書里的幾篇魯迅。我們語文老師也是變態,上課打個哈欠也要抄課文,我當時不怎麼老實,反正初中時魯迅的課文都抄過。

上了高中讀了幾本茅盾文學獎的書,感覺自己讀書多了。自己洋洋自得像傻逼一樣批判魯迅,很普通的一句話,老師就在說半天。他根本什麼都不是嘛。

然後年紀越來越大,發現自己的無知。總是在某些時候回憶起他寫的東西,他的批判從不過時,他對國家的愛也最深沉。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的話。」

「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藥的民族中,一定有許多英雄,專向孩子們瞪眼。這些孱頭們。」

「青年們先可以將中國變成一個有聲的中國。大膽地說話,勇敢地進行,忘掉一切利害,推開了古人,將自己的真心的話發表出來.」

魯迅先生他冷峻,他批判,他有顆憐憫的心以及中國的魂。

題主,等你中考完後再好好花點時間看看魯迅,他比你想像的幽默的溫和的多。


第一次認真的回答問題,因為真的不明白為什麼題主在問題的解釋上給的是:我覺得魯迅是個軟弱的人。

前些天在火車上和一位70後大叔一位95後小伙聊天,生活經歷背景的不同讓這兩代人很難達成真正的共識,我作為調節劑不斷的緩和氣氛,維持著還算有意思的爭論。聊到文史的時候70後的大叔問到我們最愛的作家,我脫口而出魯迅,兩人對視一眼,95後小夥子開口說了一句我到現在都覺得悲哀的話,現代社會已經不需要魯迅犀利的批判了。大叔讚賞的看著小夥子,講了句你還是蠻有思想的嘛。我坐著看了看他們,連爭辯的心思都沒有。

我們真的不需要他了嗎?或者換句話講,現在的人僅憑著學過的幾篇中學課文,然後打出『』我很了解他,他不就怎樣怎樣的『』旗子來這到底是誰的損失?

不知道題主到底為什麼覺得先生軟弱,希望能給出具體的角度以供探討,這裡不做惡意的揣測。很喜歡野草中的序,開篇第一句斷章取義送給題主: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不知道現在的人開口前還會不會感到空虛?

多說一句,魯迅,是叫著他的名字都會讓人覺得是大不敬的大寫的人。


因為你的眼裡,只有魯迅眼裡的醜陋


先生說過的這麼著名都快被引用爛了的話,題主沒有聽說過嗎: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對國人的種種弊端和惡行,「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那是恨鐵不成鋼的情懷,還要讓他也訕訕地唱讚歌嗎?


為什麼你只看到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的一面?


譬如說,一個人的媽病的要死了。

最應該做的是要設法找出病根,設法治療。

而不是說,我的母親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母親,我愛我的母親,你們這些人為什麼要說我的母親有病,你們這些軟弱的人。。。。。。


1、民族劣根性是個 偽命題,無論是魯迅等思想家還是搞科學的例如基因學家都不會正兒八經地用這個詞,但凡拿這個說事的都是騙子。

2、魯迅思想水平世界頂級,文學水平中國頂級且全面, 學術水平中國頂級(先生畢竟是個教授學者,搞文學只是副業啊)。

3、魯迅主要攻擊從林琴南到章士釗的讀經尊孔的 復古主義(其實是披著傳統經典外衣的封建糟粕,先生自己在國學方面也是大家,知道什麼是精華什麼是幌子),和胡適、徐志摩、陳西瀅等人對於 西方資產階級文化的跪舔(胡適和陳西瀅都是入選了中學課本、名副其實的大家啦,徐志摩也入選了中學課本,嗯),同時也批評 新文藝陣營中某些偏激和不正確的主張。(拿來主義不跪舔西方,熱心國民與國學卻不守舊護短)

4、拿魯迅先生做 幌子貶低全體國民、跪舔西方,想想就知道是哪一群別有用心的人;拿魯迅先生當 靶子誣陷他貶低國民、跪舔西方的,想想就知道是哪另一群心懷鬼胎的人。


魯迅說過:

我們這個民族,

從來不缺乏為民請命的人


魯迅認為中國人醜陋,我也是中國人,一樣醜陋。

柏楊認為中國人醜陋,我跟我的白人主子比你們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所以我認為就算是魯迅認為中國人醜陋我相對來說更加信服。

最後,其實人類就很醜陋,不分種族,不分地域。對歷史有那麼一丟丟的了解的恐怕都這麼認為。不醜陋的永遠只是少數。


不知反思缺點,卻怪別人指出缺點,試圖把注意力和話題轉移到「指出我缺點的人是否軟弱」上,這種態度值得呵呵一下。


外國人的醜陋不管他事,而且估計魯迅有身為醫生的職業病


一般說來,家道中落,在不遠的祖上曾經闊氣過的人,現實是已經沒錢了,但骨子裡傲骨錚錚,滿是驕傲的這種人,總是如此的。

魯迅生在大家族裡,父親早死,族人聯合起來以其父死了不需要那麼多房產為名,開會簽字畫押,魯迅以長子身份,15歲時簽字分家。

至於賣地,更不消說,在魯迅曾祖時期,家有良田萬畝,在紹興絕對是響噹噹的大戶。到了魯迅的時候,地越賣越少,為其父治病,賣到只剩二三十畝,再賣吃飯都成問題的時候,魯迅的媽媽又開始當首飾,就這樣,別人還教唆魯迅偷他媽的首飾。

確切說來,魯迅在小時候,童年的時候當了幾年的小王子,里里外外大家都敬著他,突然一天,祖父下了獄,里里外外都開始算計家產,父親又是癆病鬼,不受人排擠不被人欺負怎麼可能。

可是問題來了,如果他從來沒有闊過,如果他沒讀那麼多書,如果他沒被人們敬過,那他自然會逆來順受,可是魯迅偏偏經過從前的好時候,他知道事情本來不是這樣子的,他知道人們一夜之間全翻臉是為了什麼。

於是魯迅,敏感,驕傲,自卑,多疑。

三味書屋的主人是壽鏡吾,然而事實上教魯迅課較多的是壽的兒子,壽洙鄰,他評價魯迅的話可謂一語中的,「自恃甚高」。

從幼年起,那個不合群然而天分過人的小孩就註定了以後的路與眾不同,他註定屬於那條少有人走的路。


在任何時候指出中國人的醜陋都不是一個軟弱的人能做到的


多讀書,少問蠢問題。

請摺疊!


在家的時候,我媽時不時說我胖,說我黑,逼我運動。其實我隔壁那家小孩比我還胖,還黑,我媽從來不管別人家的事。


先說說我的看法吧,我一開始認為魯迅是一個無能的人,至少不如他弟弟周作人,在當時的整個歷史環境下,他選擇的是被動的承受(從浙江到北平再到後來寫作的這段時間)。


再後來看完整部魯迅集,才對他有了一個初步的判斷,這種判斷不是基於政治需要而進行的解讀,而是一個作為中國知識分子的歷史使命與歷史榮譽感上的解讀。


從這個方面來看魯迅,我發現他是一個很孤獨的人,一直戰鬥到死,期間一直在寫作批判批評,我把自己想像到那樣的一個環境中去,所有的一切的人都在為一簞食一瓢飲而苦苦掙扎,沒有一個中國人去思考我們的國家滅亡了怎麼辦,我就一個人在那喊啊喊,喊的嗓子啞了、腫了、破了,也沒有人理睬我,站在許多人中間感受到的卻是那種無邊的寂寞感,因為沒有人理解我。


然後有的人就說,魯迅傻啊,沒人理解你你就不要去喊了唄,戊戌六君子挑事的都跑了,你們還要去送死,文天祥寧死都不低頭,最後讓人咔嚓了,這不是大傻冒嗎,可是就是需要這樣一群知識分子,在危難來臨的時候頂上前去,也許不會有人理解他們,但也要耗盡最後一滴血,臨死的時候也要發出呼喊,醒來吧!你們這些愚蠢的國人!


這就是我理解的魯迅,一個死也要戰鬥的人,我在看魯迅作品的時候從來不去想這部作品能給我帶來多麼大的現實意義,只是為了學習他的這種精神,前赴後繼不畏死的精神。


推薦閱讀:

你見過哪些沒有邏輯又很有意思的比喻?
文學如何學以致用?

TAG:小說 | 文學 | 魯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