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主流文化看不起網路小說?


作為一名年輕的寫作愛好者,看到大家爭吵得如此激烈,不知道為什麼,心裡無端升起了一股惆悵感。

我猜像我這樣,站在文學大道的十字路口的人一定蠻多,我們都很迷茫,對於自身想要走什麼樣的文學道路而迷茫。

以前,有人問:你寫作是為了愛好還是賺錢?我一般會猶豫一下,然後蜜汁笑容地回答:賺錢。現在,我總是在反覆思考,寫作到底是為了什麼?說實話,我很迷茫。

有人說,網文作者大多數都是些沒有別的謀生出路的農村孩子,言辭裡帶著嘲諷,然而也確實揭露了部分事實。每當聽到這樣的話,心裡就像刺進去一根針,總是想駁斥難道我們農村孩子連寫字的權利都沒有么?然而終歸還是隱忍了下去,什麼都沒有說,任由他怎麼說。

寫字表達,是我們一部分人身體內流淌的熱血,與我們融為一體,生死不分開——這就是我們愛寫作的理由,因為我們要傾述,要表達,我們只是用筆和鍵盤代替了我們的口。

其實,我們對寫作明明都是真愛,可是為什麼又會迷茫呢?為什麼有人會覺得文學走進困境了呢?到底是自身走入了困境,還是文學真的走入了困境?

龍空論壇,據稱是中國最大的網文論壇,我剛剛從那裡出來,裡面形成的「寫作就是為了賺錢」的共識所營造的辣味把我熏出來的,戾氣太重,功利心太強,就像是帶著大金鏈子的社會大哥沖著我使勁嚷嚷,我一個還算是溫文爾雅的年輕人,真有點受不住。

我的QQ、微信里至少有1000名寫作者朋友,我和其中的不少人交流過,其中不乏直接奔錢去的,也有真的是愛好的,不少大學老師、高中老師文字水平確實很高,然而他們沒有成功;而反觀那些直接奔錢去的,隨著時間過去,他們卻總是能想到辦法賺到錢,或寫出了迎合了讀者爽點的作品,或抄襲、洗稿,或做槍手,或者轉行去做自媒體、做編輯,甚至是去當網文導師帶學生,事實就是他們真的能賺到錢。然而那些文字水平很好的大學老師、高中老師,他們依然在迷茫,依然在堅持,在堅持中迷茫,在迷茫中堅持。事實證明,一心想賺錢的絕大多數都能賺到,而迷茫的還是迷茫。

周圍的環境如此,我們難以避免地被熏得浮躁、甚至氣憤,很難靜下心來去想寫作到底是為什麼,也很難靜下心來去枸思一篇自己想真正表達某種意思的文章,在喧囂吵鬧中,我們都迷失了自己。對寫作的愛,從內心的動搖那一刻起,已經喪失,剩下的,全是對這個世界不公平的彷徨、吶喊,甚至是謾罵。

知乎上很多關於網文的提問,很多都是些帶節奏的爭論,答案區必定會形成站隊,有人站傳統文學,有人站網路文學,然而總是很難有個讓人信服的觀點,看的越多,就越是覺得越迷茫。

就拿這個問題來說,置頂的答案換了一條又一條,可見,有多少人在答案下瘋狂地點反對,甚至連帶人身攻擊。這樣,根本就沒有了討論的氛圍。

有的人摳字眼,有的人站隊,有的人眼紅嫉妒謾罵,作為文學領域,本應該是最能「有話好好說」的地方,如今成為了最不講理的地方。本來,我雖然同意你的觀點,但我捍衛你說話的權利;而卻變成了「不同意我的都是傻逼」。

我想這大概就是主流文化看不起網路文學的真正原因吧,如果存在這個「主流文化」的話。

因為傲慢與偏見。

你的傲慢,我的偏見。

你網路作家賺了錢就愈發膨脹,覺得我傳統作家對你的意見僅僅是見錢眼紅,那我就更加要看不起你;而你傳統作家敢對我網路作家有偏見,那我就更加要嘲笑你窮。或者說,兩者互有傲慢,互有偏見,矛盾難以調和。

我對這件事的態度永遠是悲觀的,「主流文化」看不起網路小說也好,網路文學看不起「主流文化」也好,終歸,只是一場意義不大的爭論。

我的願望只是,願那些有真才實學而又走錯圈子的作者,能夠不再迷茫,能夠早日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圈子,寫的作品既能娛人,也能娛己,還能賺點錢。


主流文學界的確曾經看不起網路文學,而且是非常非常看不起,但他們卻在不斷地改進、包容、吸納,調整自己的認知和心態,體現出海納百川的氣度和三人行必有我師的謙遜。反倒是那些根本在文學領域毫無建樹連門檻都沒摸到的門外漢們,最喜歡抱著主流文學給自己的臉上貼金。

2007年前後,我媳婦兒在中國主流文學選刊的國家隊《小說選刊》編輯部工作,除了日常從各地文學雜誌里挑選文章外,還有另外一項任務:負責一個叫《網敘事》的欄目。這個欄目就是每期上一篇中短篇的網路文學小說或者發表在雜誌上的類型文學小說,題材類型不限——當然出於你們都懂的原因,政治上必須把好關,某些刪減也在所難免。這個欄目上過劉慈欣的《鄉村教師》,上過今何在的《中國式青春》,上過一位晉江耽美作家的非常有趣的短篇《二爺厲害》。對於當時的主流文學界來說,這個步子算是邁得相當大了。

我媳婦兒舉賢不避親,也推薦過我的一篇當年貼在榕樹下的校園愛情小說,沒想到主編和編輯部的幾位老師十分喜歡,不但上刊了,還邀請我去編輯部做客。我們聊天的時候,幾位老師都專門提到了他們對網路文學以及非網路載體的新興類型文學的重視。後來通過我媳婦兒牽線,他們還和《九州志》《幻想1+1》《科幻世界》交換過廣告。嗯,在那一堆神功啊、發財秘笈啊、速記妙法啊之中,《小說選刊》的廣告可能是科幻世界歷史上的最高逼格廣告了……

同樣是在2007年,我寫完了我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九州·龍痕》並在九州志上連載,看名字就知道這又是一篇非主流的奇幻題材的東西。結果發表之後,和小說選刊齊名的《小說月報》的兩位編輯找到了我,說小說月報正在嘗試做一個類型文學增刊,感覺龍痕有比較濃重的主流文學味道,可以拿去做主打。後來那個增刊真的做出來了,上面刊登的全都是從類型文學雜誌和網文里選出來的「不登大雅之堂」的作品。

我和那兩位編輯後來一直保持聯繫,他們還牽線幫另外一家專做主流文學的出版社(抱歉我一下子想不起名字了)也做過類似的出版物。據我所知,還有類似的機構專門策划過起點流長篇網文的出版,可惜難度太大,最後沒有做成。

前幾年,我在豆瓣閱讀發布了北漂題材的長篇《我們游向北京》,那是我寫了那麼多年的三俗地攤流小說後第一次嘗試現實題材,沒想到被人民文學出版社看中了。人文社的逼格不用多說了,為了這點兒逼格,我也果斷放棄了另外一家條件開得更高的出版機構,把書交給了人文社出版,算是完成某項人生成就。

後來,這本書的責編找到我聊天,居然問起了我的九州小說的再版問題。原來人文社也開始重視這些年來蓬勃發展的類型文學和網路文學,想要在這方面做一些事,爭取「在主流和非主流之間搭起一座橋樑」。當時江南的《縹緲錄》就已經是他們的重點項目了。

當然,人文社比較謹慎,到去年才把縹緲錄正經弄出來。但這個步子也不算小了吧?

喏,你們都看到了,真正搞主流文學的從業者都在想辦法研究網路文學,尋找幫助網路文學去蕪存菁登堂入室的門路;而那些成天在網上跳來跳去看不起網路文學的「我愛主流」的精英們,有幾個能沾到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人民文學出版社這些主流文學基地的一根毛呢?一輩子拿不出一個作品、看了幾本中學生推薦書目就敢以主流自居甚至敢在簽名里寫上「作家」「編劇」;現實中一無所成、靠著雞湯答案攢本書教人「精進」就敢宣稱網路文學都是垃圾……還真以為自己上過兩天貴知雞雞就能大出一圈呢。

當然,轉過頭一想,正因為他們壓根就沒有任何能和文學沾邊的東西拿得出手、連靶子都無法提供給別人,才能那麼肆無忌憚地在鍵盤上秒天秒地秒李剛吧……

回到正題,為什麼網路文學經常被看不起?因為這種特殊的寫作和發布形式確實是存在很多問題的,尤其是下手門檻過低這一點,導致任何一個讀完了小學會上網的人都可以註冊一個賬號開寫「網路小說」。你點開一個網文網站,很有可能99.9%的成品連最基本的文字通暢都做不到,更別提進一步的敘事功底、人物塑造、思想情感等等了。所以你要說「網路文學總體質量低下」「絕大多數網文都難以入眼」,這是沒什麼問題的。

但是,同樣的道理,那麼大的絕對數量,你要說每一篇都是垃圾?你要說每年都出不了那麼若干篇有水準的?從概率上來想也不可能啊。

而對起點流長篇日更網文來說,另一個比較要命的問題就是要求日更以及要求龐大的篇幅,這導致了作者在創作方面受到相當多的制約,無法精雕細作、編到哪兒算哪兒甚至不得不灌水,後續出現新思路也無法修改,這也極大制約了長篇網文、尤其超長篇網文的質量——我就是因為不能接受這種寫作方式才不寫網文的,其實我很羨慕跳舞啊蹭飯的蛤蟆啊他們那麼有錢……其他為了追求點擊而各種堆砌「爽文」,各種套路各種低級感官刺激,更是網路小說的沉痾,需要大幅度的改進和摒棄。

然而,所謂「網路文學」,如前所述終究只是一種寫作和發布的形式,到現在也不過有十多年的歷史,仍然有很多改進的餘地。例如上一段提到的超長篇幅頻繁更新追求點擊,隨著這兩年IP熱的興起,對於不少知名網文作家來說,網站點擊訂閱的收入可能已經只佔小頭了。那麼,他們完全可以有精力改變寫作模式,去搞一些更加放緩速度追求質量的東西。說真的,不要小看網路作家們,光我知道的就有好幾位當年曾經在主流文學雜誌發表過作品,比只能在貴知上寫點答案騙騙贊往自己的公眾號導流求打賞的文學精英高到不知哪裡去了,你還真以為他們只懂「爽文」?


A小學搞作文比賽,收到100篇作文,展覽櫥窗只能貼10篇,語文老師於是精挑細選10偏優秀範文,展覽之前和學生溝通再次潤色過。家長參觀,(⊙o⊙)哇,孩子們的寫作水平真不錯!

A小學搞第二屆比賽,還是那些學生的100篇作文,但這次是發在微信公眾號里投票,由於不受櫥窗篇幅限制,校長說99篇都發了吧(有1篇因為法律原因不予顯示)。數量太多語文老師也懶得和學生溝通了。投票開始,頂在首頁的作文基本都是家裡親戚多的孩子。家長參觀,艹,這種流水賬也能上榜?比第一屆差多了!

作者還是那些作者,讀者還是那些讀者,不同的是編輯審核者(的篩選標準)和最終發表的數量。

不管是網路還是傳統媒體,其稿件來源數量都很多,質量也參差不齊。傳統媒體受先天條件與成本限制,編輯必須選出保證出版質量。而網路媒體的存儲成本低,只要不違反法律,一些低質量的稿件也可以發表。

這就導致出現在傳統紙媒上基本都是質量比較高的作品,因為編輯已經幫讀者篩選了一遍。而網媒作品,各種牛鬼蛇神都有,以普通人文學素養,想挑選出精品就如大海撈針。長久以往,自然會形成一種觀念,網文不如傳統文學。


對我來說,和文字為伴的那麼多年歷史,也是在網路文學、傳統文學,以及這兩者的不同語境和人際圈中糾結掙扎,哭笑不得的歷史。從99年算到現在,我有17年職業創作履歷,從05年開始到現在,我也有11年網文創作履歷。(01年我上傳的網文讓編輯關閉了,這個黑歷史就不算了)

很有趣的是,在第一次面對這種爭論的時候,我被預設的立場就很尷尬。記得那時很早時候,00還是01年的時候,上海作協的青年作家研討會上。已經有些名氣的網路作家,嗯,當時的主要平台是榕樹下,公然地就說自己不是網路作家,只是藉助網路平台發布而已。對網路文學的鄙夷一目了然。作為青年作者,新概念萌芽一系的代表,當時其實我也在榕樹下發了一些東西的,當然,不紅。不過,我的感覺是,那幫傢伙得了便宜還賣乖,如果不是網路,如果不是靠著網路的熱度,你們這幫人怎麼紅的?

當時,網路文學的代表還是《第一次親密接觸》,實際上還是在出版之後才實現了盈利。這個模式,現在看起來已經非常陌生了。現在煊赫一時的出版人啊、作家大拿啊等等,當年,也無非是這個恩怨糾葛的圈子裡的半紅不黑。

我一開始寫網文,是因為好玩,因為可以不受篇幅限制地塞各種私貨。比起出版人當時的要求,十幾萬字,校園言情啊之類的題材限定,這個有趣多了。在青春文學最紅火最能掙錢的時候,我就沒摻合那些,書商們是不是靠譜是一回事,但寫那些東西真的沒意思,我不擅長那些,甚至,我一直不覺得我是寫小說的料。當年,新概念里可真是人才濟濟,哪怕是現在已經完全不碰這行的,底子都不錯,那麼多年能一直吃文字飯的也有不少,比如韓寒、陶磊、甘世佳、小飯、張悅然……好長一串人。這些的底子、能力以及那麼多年積累下來的經驗、技能之全面,基本都可以全面秒殺現在各種新晉網紅作者。不過,的確很多屬於內行看門道的範疇吧。

因為這行里牛人太多,我又不擅長寫小說,於是就想著寫寫好玩的東西自己樂呵樂呵,於是就扎進了網文圈,從當年最初的龍空開始混。你能想像當年上傳網文是要寫完了之後發給編輯么?一共也沒有多少作者,但大神就開始逐漸冒頭了。比如說不得大師、老豬這些人,都算是這一波的吧。網文的第一波興起,靠著的是《傭兵天下》《紫川》等等扛鼎之作,文字上有沒有瑕疵?當然是有的,但當年的作者最主要都是為了自己的愉快而寫作,利益驅動可以忽略不計。《我是大法師》這種地瓜後宮流的文,大家看著圖一個樂呵新鮮,有誰覺得這是絕世好文么?真正吸引住讀者的,仍然是那些好書,那些有角色有命運的書。短篇講片段,中篇講故事,長篇講命運,而網文這種動輒幾十萬上百萬字的,都是朝著命運和史詩感去的,那種建構一個個世界並且影響並毀滅之的樂趣,很難形容更難替代。

可當年所謂的出版渠道,傳統文學領域有些啥呢?當年紅了一陣的70後作家,衛慧棉棉之類,還有下半身寫作,女性寫作之類的各種噱頭。到底比網文好哪裡了?再比如開始陸陸續續引入國內的各種韓國暢銷口水書,到底好在哪裡了?和我一樣兼讀網文和傳統的十年以上讀者,大概都能記得《傭兵天下》《褻瀆》乃至於《被詛咒的天才》這種完全反小白文的虐文路數,但有人能想得起來同時期的傳統文學出了些什麼嗎?當然有各種好書啊,很多經典作品其實也是那些年,但每個圈子,每個領域,都有精華和糟粕,這不是很正常嘛?大可不必先坐穩了屁股不挪窩然後開始大放厥詞。

然而,這種場面對我來說真是完全不陌生。最開始,當新概念作文的作者冒出來,尤其是韓寒出版了《三重門》又退學之後,各種教育專家啊文學批評家啊一樣也是這個嘴臉。正常,沒有舌燦蓮花的本事,就只能靠噴糞過日子了。

05年的時候,我在文學報當了半年編輯之後,開始正式開始寫網文了。當年,我寫了《數字生命》,成績還不錯。在這行就算是站穩了腳跟。

在文學領域,我覺得不管是從新概念對抗教育專家,從網文對抗傳統文學的立場,我總是站在少數派那波。沒想到,幾年之後,網文儼然變成了多數派。這些年,真沒少摻合網文的各種研討會啊,調研啊之類的活動,在這個圈子活動,我大概是給一些人帶來了一些尷尬的。雖然我屁股坐在網文這邊,但在傳統圈的資歷,似乎也相當不淺啊,在非常講究論資排輩的文學圈子裡,這個就尷尬了。再說,我不敢說寫得多好,可至少不算差吧。加上我又是中文系出身,學術底子絕對紮實,要進行文藝理論層面的闡述啊辯論啊也能來得,還真不怵誰。除了當面掀桌,各種狠話渾話我在公開的私人的圈子裡都放過,也沒見誰怎麼樣了。

總體上,從沒覺得這是兩個圈子的爭執和對抗。對我來說,傳統文學圈的很多牛逼人物,對我有很多教益,也為我提供了很多的機會和幫助。網文圈相親相愛,尤其是老一撥的作者,說大家是一起篳路藍縷奮鬥過來大概是誇張了,但互相提攜幫忙真的是隨時隨地,真的是從一開始就希望開創出一番更大的局面。所幸的是,這行發展夠快,我們真的看到了這天。

覺得,會放各種聳人聽聞的言論的,多數都是半桶水,甚至,就是傻逼。我和許多傳統文學的老師們溝通過創作,比如創作的調研、思考方式、落筆、精力和專註度管理、稿件修改、讀者作者溝通範式、平台和渠道、收益構成等等。那些無比牛逼的大拿們所說的並不是你們怎麼可能寫得出好東西,更多是覺得年紀大了每天幾千字有點辛苦啊,不然很想試試看玩一玩。

然後,這幾年,我又開始從事將網文解釋給編劇、製片、導演聽,以及自己動手轉化為符合影視規律的劇本的工作了。對我來說,我也沒覺得沒享受到網文行業和IP大潮的紅利,網文也好,傳統文學也罷,最主要的是區分好作品壞作品,把好東西繼續做大做好,文化行業的紅利是大家的。

我的日子,很主流也很網文吧,也沒覺得有互相排斥啥啥的。寫作、創作是一門技藝,手藝人的事情。專心做事的人,沒空扯這些有的沒的,做好手裡的東西要緊。

至於那些偶爾吃了屎甚至只是只是聽說別人吃了屎就開始噴糞的人,這個世界對於他們,大概本來就是屎構成的。他們生活的和我們大概不是一個世界,大可不必理會。至於他們代表所謂的主流?咦,我沒覺得啊。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錯覺,主流文學中比較頂尖,功成名就的老作家,幾乎沒有看不起過網路小說。

頂尖的老作家算不算主流?隨便舉例,莫言,葉辛,鐵凝,畢飛宇,張抗抗,這些最頂尖的主流作家都沒有公開表示看不起網文,反而都有公開表示支持網文的。其中很多老師都給網文作者講過課,甚至我加入吉林省作協,還是四位老作家先後推薦,只有如沐春風,沒感覺被瞧不起。

作協算不算主流?幾乎所有省份都有網路作者加入作協,中國作協每年都有網路作者加入,甚至很多網路作者還被賦予一定的職位,比如三少,跳舞,月關等等。

讀者的喜愛算不算主流?不說網路人氣,實體書賣的最好的那批作者十個里有七八個是出身網文,最近兩屆傳統作家富豪榜首富,不管是張嘉佳還是江南,可都是在網上寫過東西的,張嘉佳還簽約過17k。

身為一個網路作者,我看不到主流有瞧不起網文!反而是寫作上沒有什麼成就的「非主流」作家經常表示瞧不起網文,。


  在傳統文學班蹲班學習,前兩天老師出了個題目,關於文學的困境與突圍。

  有些發言很空,你聽不到什麼具體的東西,耳朵里交織的是守望本心、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左諾夫右諾夫、上斯基下斯基、先鋒作用、心靈禁忌等等辭彙組成的官樣文章,不涉及具體的東西,人家「無招勝有招」了,你無從接招。

  另外一些好些,承認現狀,很是感慨悲壯,似乎在這物慾橫流的時代,懷抱崇高理想的人被這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時代拋棄了,知音少,弦斷沒人聽了。遠大的文學抱負,深邃的文學眼光,得不到世人的理解與欣賞了。

  一時按捺不住,說了幾句我的看法。於是被趕鴨子上架,讓我參與全班研討,於是被輪了……,悲慘吶,不過早在意料之中。我既然要說,就不能敷衍了事,也不想故弄高深,講些玄之又玄漫無邊際的東西,僅就我的認知,說說我的看法而已。

  先秦有詩經,漢代有賦,唐有詩,宋有詞,元有曲,明清有小說,明清小說、民國小說、現代小說,當代小說之間各有不同。

  以上說明,文學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其次在不同的階段,引領風騷的主要文體也不同。而主要文體自身也是在不斷變化的。它的發展,受到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其中有沒有生產力提高的影響?

  最初,人們在鼎上鑄字、在龜甲上刻字,其艱難可想而知,那就務求簡單,一個字要具備很多意思,而且只寫一些當時人認為的最重要的大事,比如祭祀、占卜,軍國大事。

  這時還談不到文學,文學那時只是口口相傳的歌謠和故事,它那時的載體主要是人們的記憶和交流的語言。

  到後來出現了竹簡,詩歌和文章開始出現,比起鑄在鼎上刻在龜甲上的東西的晦澀,它開始通俗易懂了,詩三百里有些古代字詞我們不查字典難得明白它的意思,那大多是因為當時和現代對一些事物的稱呼不同,其基本內容我們能看明白,而且分的出好壞。

  等到紙張出現,印刷術出現,較之竹簡時代又有不同。文章的篇幅在擴大,文學的種類在增加。

  漢代出現了賦,唐代流行的是詩,此外小說的萌芽唐傳奇開始出現。宋朝的主流是詞,這時有了話本兒。元朝是元曲,戲劇開始流行。到了明朝時期,真正的小說出現了。

  其中以歷代傳說、民間故事、戲曲等方式不斷豐富的西遊記的故事、梁山好漢的故事、三國的故事,被三位作者綜合先人的創作,進行再度加工,出現了三國演義,西遊記和水滸傳。

  這些種文體,每種風騷了幾百年,民國之後,出現了白話文。白話文取代文言文的原因很複雜,可是其中有沒有印刷成書的技術提高、成本降低的緣故?如果在這方面有困難,簡練的文言文能被白話文取代嗎?

  白話文運動初起時,阻力重重,胡適認為大概需要十年討論,到達成功則需要20年,陳獨秀更悲觀,認為在他有生之年都看不到白話文普及了。實際上,僅僅四年,白話文運動就成功了。

  又是一百多年過去了,世界科技比之進步節奏緩慢的古代快了無數倍,現在出現了電子網路這種更先進的載體和平台。於是乎,幾百萬、上千萬字的小說也出現了。

  其中一本書要印刷出來,能裝一格書架,不知道要耗費多少樹木來製成紙張,紙張成本、印刷成本、環境成本都極高,可是在電腦上,它只佔幾M空間,還不及我們拍攝的一張照片大。

  因為參與創作的方便,發行成本的低廉,發布方式的快捷,更多文學愛好者積极參与其中,讀者也便利地進行接觸。龐大的創作基數使得泥沙俱下,乍一看次品廢品多了,可是正由於它的基數太過廢大,比傳統發行方式一年裡可發布的小說多幾百上千倍,精品也多了。

  《悟空傳》《褻瀆》《第一次親密接觸》《裸婚時代》《山楂樹之戀》,《杜拉拉升職記》《蝸居》等等作品廣為人知,互聯網入侵的不僅僅是金融,也不僅是電影電視市場。

  從龜殼銅鼎到竹簡,從竹簡到紙張,從紙張到網路。白話文運動遭受的來自傳統的阻力我知道,至於此前載體的變化、文體的變化是否有如許之多的爭議,我也就不清楚了,我不知道當紙張出現的時候,拿著刀子在竹簡上刻字的人,會不會一邊刻字一邊嘲笑在紙上寫字的人,說你們永遠出不了精品。

  但我知道網路文學是有的。

  前年參加南方一個研討會,會上一位地方作協主席一口斷言網路創作永遠出不了精品,事前大會安排我發言,我拒絕了的,我說我在這裡陪坐就好,不發言。聽了他的話,我告訴主持人,請下一個安排我。

  那是我唯一一次面對來自傳統的批評和質疑提出反駁,之前我不講之後我也不講,因為沒有意義。我們直接面對的是讀者,評定我們的存在價值的不是評論家、不是編輯,所以我們信奉的是,說的再多,不如做的更好。

  但那次我講了,不是為了我自己,而是為了台下那些聽眾,因為那是一個文學網站邀請他來的,台下的都是年青的網路作家。我看得到他們的神情,他們沒有發言權,心裡再不認同也只能聽著。我在主席台上,我不能不講話。

  我問他,你看過幾部網路文學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網路文學有沒有垃圾?有,那些垃圾,我們一樣認為它是垃圾,你不要專門挑垃圾來說事兒。

  傳統文學中有沒有垃圾?儘管傳統文學要發表需要層層把關,出版形式不如網路自由,出版量也不如網路之大,次品率因之低些,可裡邊有沒有糟粕?

  我講了網文的發展,我講了讀者在成熟,從小白讀者一步步發展成需要有深度的作品,反過來激勵網文作者也在提高成熟的過程。最後我說,你不妨現場說出幾部網路小說來,咱們當場辯論一下。

  王顧左右而言它,這位一本都沒說出來,他根本就沒看過。

  吃飯的時候,另一位傳統界的來賓在酒席上高談闊論,高深莫測的術語張口就來,深刻的思想與人性發掘的淋漓盡致。這個斯基那個諾夫,其中還有幾次提到白燁老師。

  我問:「我有十多個年頭沒怎麼看傳統文學了,請問白燁老師有什麼作品嗎,告訴我一個書名,我回頭拜讀一下。」

  他眨眨眼睛,說:「白燁啊?他是寫小說的。」

  我說:「我是說小說的名字。」

  他眨眼、眨眼、繼續眨眼。

  我不想讓人下不來台,趕緊岔開話題。

  在這次準備這個稿子的時候,我特意上網搜了一個白燁老師的資料,結果慚愧地發現,人家其實是評論家。

  當然,這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並不是每個人都是連他讚美的書都沒看過就來信口雌黃的,可他真的了解他批評的作品嗎?這裡邊沒有立場問題、屁股問題、利益問題、圈子問題,態度很端正?

  我現在四十齣頭,從小一直是看傳統文學的,直到05年我還對網路小說嗤之以鼻,然後從不了解也不想了解,到接觸、喜歡,並最終參與,兩種文學我都看過,都了解,我認為各有優點。

  我認為傳統文學有很多優點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繼承,如果網路文學再多吸納些傳統文學的東西,它的質量將更上層樓。

  可這是不是意味著傳統文學沒有缺點?或者說不適應時代的一些特點?我同相熟的幾位同學交流時,提到過一點,比如情節的平緩,文風的平緩,明明寫三千字就可以把畫面感給讀者,把高潮給讀者,為什麼要拖成幾萬字的問題?

  他們說:「對的!那就是我們的風格,我們要的就是那個味道!」

  「我想問,這種風格是不是讀者想要的風格?這種風格或許曾經有過它獨特的魅力,可它是不是永遠不需要進步?京劇咿咿呀呀半個小時也唱不完一個情節,曾經風靡九洲、無數人陶醉於它的唱腔。今時今日,你聽過幾場京劇,你買過幾回票去捧場?

  它現在成了國粹,被供起來了,因為它有它的獨特藝術價值。可是詩歌、散文、小說作家們,如果你的東西被讀者所冷遇,它可能有這個待遇嗎?新形式的詩歌、散文、小說將取而代之。你有成為國粹的資格嗎?

  原味的、正宗的就一定是好的?那麼自認為是傳統的詩歌、散文、小說形式,是自古一直就這樣的嗎?它才形成多少年?你們還不是拋棄了舊的詩歌、散文、小說形式?

  幾千年來,有哪種文學形式沒有變化過?為什麼你就得一招鮮,吃遍天?當你永遠是這一招,而且它也不鮮了的時候,你還能吃遍天?

  當讀者說不喜歡一種東西的時候,是創作者應該改變,還是讓讀者遷就你的品味?

  再一個,你對新興文體作出評價的時候,你有多大的權威性?你說它是廢品它就是廢品了?如果別人說你寫的才是廢品,那麼由誰來做裁判?是幾個專家學者還是廣大讀者?

  網路文學從98年左右誕生,02年左右成長,06.07年成形,一直是不被關注的,不大有人理會,從09年開始,它不得不被注意了,開始有人把它貶的一文不值了。

  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之前沒有人提?因為在此之前還沒動了他的蛋糕。

  我見過某地作協的兩位領導,兩人看法截然不同,一個堅持認為傳統無需改變,網文全是垃圾,讀者拋棄我,我就做屈原。

  另一個沏上茶,關上房門,唉聲嘆氣地對我說:「愁人吶,我們的一些作家,自戀吶,不肯進步,一寫就是農村,一寫就是三十年前的農村,再不然就是城鄉結合部,內容文風不肯改變,寫出東西來自己陶醉的一塌糊塗,可讀者根本不買賬。」

  好的很,這個陣營已經出現不同的聲音了,這是事實。但是這個過程,很艱難。07年青創會的時候大會就提議要發展網路會員,09年首批網路作家寥寥數人入會。

  09年提出成立網路作協,一片人認為不可能。今年它成立了。由傳統評論家參與的網文研討會、網路詩歌、散文,小說等大賽開始頻頻舉行。12年開始,網路文學的處境開始好轉,現在比12年還要強上許多。再過幾年又會如何?

  一直以來,面對攻擊,我們幾乎沒有發出過任何聲音,從未挑釁,只是在默默地創作,你看到有哪個網文作者撰文長篇大論地反駁過?

  如果不是今天要研討,而且我不喜歡說些言不由衷的話,我還是不會說,哪怕你當著我的面把它貶的一文不值,為什麼?因為,辯論對我們而言沒有意義。

  在傳統領域,或許你佔據了評論陣地,很大程度上就可以把對方打翻在地了,但是在我們這裡,它的作用幾等於無,就像當年老師收繳瓊瑤和金庸,說那是閑書,但是阻礙不了我們閱讀。

  對我們來說,喜不喜歡,讀者說了算。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他不會在乎你的評價。

  因為我們的一切取決於讀者,所以也不存在什麼評獎過程中的「水很深」,我們越過了所有這些中間環節,直接面對讀者,一切取決於讀者。

  可我覺得,這種形式並不是創新啊,它只是反樸歸真。以前的小說不就是這樣子的嗎?國外很多國家的創作也是這樣的啊。

  四大名著、三言兩拍、聊齋志異、或者國外名著的地位形成,都是因為讀者喜歡,而不是讀者群體大小無所謂,全靠中間環節來推動,並最終把它推上神壇。

  名著的地位是後來確立的,在此之前如果它沒有雄厚的群眾基礎,能推得上去?

  這些名著擁有了龐大的讀者基數後,反過來才有人去研究,評價,並推波助瀾。如果讀者們一開始就不買賬,中間環節再如何努力吆喝也沒有用。所以我們不會反駁或辯論,你說你的話,我走我的路。

  我這麼說,不是在鼓吹網路文學,我覺得傳統文學自有其優點,網路文學應該繼承和學習,可這並不表示傳統文學完美無暇到了毫無缺點的地步,而且它可以永遠適應時代,不需要改進。

  傳統文學的歷史有多久?再遠些不說了,明清時代、民國時代、現代當代,都是截然不同的,它才傳統了多少年?就敢自以為「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了?」

  正如唐詩翻新於詩經,漢賦翻新於楚辭,這世上可曾有過永遠一成不變的東西?如果說傳統的就是永遠不需要變的,就是完美無暇的,那麼我們現在應該還在寫詩經和楚辭。

  有些東西要變,載體和形式、文風和內容要變。但有些東西卻又永遠不能變,這個東西就是文學的本質。這個東西,自文學產生就一直沒有變過。它是感染力,是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是美。

  三國、水滸、西遊記,就是當時的市井文學,就是當時的通俗文學,是人民大眾所喜歡的,大學士們的這個集、那個注,除了在圖書館裡束之高閣,你還在哪裡看得到,它的生命力在哪裡?

  當然,這裡說的是小說,如果是學術文章,那種價值不是以讀者多寡來決定的,另當別論。小說就是小說,它是給人欣賞給人看的。

  一些傳統文學創作者,恰恰是堅持了舊的形式,卻拋棄了文學的本質,這個本質,從文學以政治挂帥開始就被一些人拋棄了,到現在都沒撿回來。

  時至今日,春秋時期的「蒹葭(家)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兩千多年前的「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耀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

  一千多年前的「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幾百年前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十幾年前的「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年代不同、文風不同、體裁不同,共同的是美,讓我們一直傳頌至今。

  「那一天,我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即便翻譯成了漢語,流失部分原韻,它依舊很美。這就是生命力,這就是美。哪怕時隔千年,又或者是用不同的文字創造,你一聽就是美的,就能撼到你的心靈,這就是富有生命力的文學,它超越了時間和空間。

  可是現在一些人寫著乾巴巴的文學八股。還有一部分求新求變的,中西結合、劍走偏鋒,以創造晦澀、怪異的東西為美。

  以前的詩,是歌出來的,接著地氣,有聲有情有景有畫,誰都能唱。而現在的詩,沒有了旋律相佐,成了文青們的奢侈品,與生活與音樂漸行漸遠,於是詩歌離開了一般人的生活。

  更有甚者,把一些辭彙進行怪異的組合,甚至上一句和下句思維跳躍的八杆子都打不著了,以此為詩歌,玩弄玄之又玄。如果他只是在一個小圈子裡玩擊鼓傳花,互相吹捧、自娛自樂那也無所謂,但是又要拿出來希望讀者認同。

  讀者看不懂,不明白,不喜歡,他就跳出來說讀者沒品味,需要進步和提高,這種做法,你真的確定你不是那個忽悠皇帝穿上「新裝」的裁縫?

  當然,我說的不僅是詩歌,僅因為詩歌的篇幅舉例方便。幾千年前的詩我們一聽就懂,而且喜歡;不是本民族的語言翻譯過來,我們一樣品味得出它的美。到了你這裡我聽不懂了,我覺得難聽了,覺得它不叫詩了,你卻說它莫測高深。

  難道它比先秦漢晉唐宋明清以來的諸位大家都莫測高深?它比少數民族語言和外語翻譯過來依舊優美的東西還要莫測高深?

  曹植《洛神賦》里對美女的描述,和今時今日的美女要求沒什麼大的區別,如果說有,僅僅是錐子臉還是圓下巴更受歡迎,豐腴性感和窈窕纖細誰更喜歡的爭議,其本質沒有變,削肩細腰、豐胸長腿、明眸善睞、貝齒潔白。

  你就是講出個天花亂墜來,也不可能讓大家把五官錯位、滿臉麻子的長相,認同為美女,文學也是一樣。

  美國現代學者艾布拉姆斯在《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中提出文學四要素理論,即作品、藝術家、世界、欣賞者。其中的欣賞者要素,指的就是作品如果束之高閣,不跟讀者見面,還是不能構成完整的文學活動

  這個不能跟讀者見面,可以是發行環節的問題,也可以是發行後讀者不買賬的問題。

  我們在魯院上的第一課是白燁老師講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提到一直以來的一個錯誤:即文學以政治挂帥。莫言在領諾貝爾獎的時候也說,這是文學的勝利,與政治無關。

  我並非認為名人說的就一定是對的,我是說我有人和我有同一看法,我當然不能拿你們都不認識的鄰居王二來舉例了,對不對?

  我們從一九四幾年開始,文學創作就一直是政治挂帥,現在國家沒有這種要求了,可它已經深入一些人的骨髓了。我在2013赴京參加全國青創會的時候,在火車上同一些傳統作家聊天。

  對話如下:

  月關,聽說你是寫小說的?

  是的。

  哦,你的故事揭示了什麼深刻的思想?暴露了多麼深刻的人性?

  我大吃一驚,機靈靈打個冷戰,趕緊掏出電子書,先看幾章小說壓壓驚再說。

  我和來自星星的你,實在沒有共同語言。

  他都沒問你寫的是什麼小說,講了一個什麼故事,這個故事好不好看。張嘴問的就是深刻的思想、深刻的人性。吳承恩寫了本《西遊記》,蒲松齡寫了本《聊齋》,告訴朋友說我剛寫了本小說,對方如果馬上給他來這麼一句的話,這種思維正不正常?

  吳承恩也好,蒲松齡也罷,提筆之初誰不是想寫一個好看的故事,而是先立下一個宏大的主題,然後再去拼湊故事給這個主題?

  吳承恩的西遊記,在他之前已經有很多民間故事了,他是把歷代不斷完善增加的傳說綜合在一起加工創造的;三國演義也是、水滸傳同樣如是。蒲松齡的聊齋就是採訪老百姓知道的民間故事加工而成。

  那些口口相傳,靠人民大眾集體加工不斷完善出來的故事,你說這一代代人他們在傳播創作的時候想的是要賦予作品什麼深刻的主題?它得以流傳難道靠的這個?

  這些主題都是後人賦予的,創作者最初的目的只有一個:寫出精彩的故事,精彩的人物,只要不是三觀不正的,自然而然就具備了這些你想賦予的東西。

  《飄》是一部精彩的愛情故事,至於美國南北戰爭的背景,與之相伴的還有社會、歷史的重大變遷,反映社會政治、經濟、道德諸多方面巨大而深刻的變化,這些都是附著於這個故事的背景,為這個故事服務的。

  那些深刻的東西,抽象的東西,是後世的評論家們總結出來的,作者本人在創作的時候考慮的絕不是這些東西。

  曹雪芹寫《紅樓夢》也是創作一個精彩的故事,他把他的家族的興衰史融合進去是來源於生源,高於生活的再創作。

  什麼該書系統總結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文化、制度,對封建社會的各個方面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並且提出了朦朧的帶有初步民主主義性質的理想和主張。

  扯淡,都是後人附加之上的意義。

  我前些年看過報紙上的一篇報道,說一些紅學專家研究紅樓都走火入魔了,有人把紅樓夢裡的一首謎語研究多年,研究出一百多個謎底。書中人物出於情節需要說的一個謎語,都能被閑的蛋痛的專家考據出這麼多的謎底,現在紅樓夢被挖的到處是坑,這些坑真的都是曹雪芹先生當年埋下的嗎?

  任誰的小說、散文、詩詞拿出來,寫的精彩絕倫也罷,寫的狗屁不通也罷,如果有人抱著這個勁兒去裡邊一字一句地琢磨,他一樣可以琢磨出無數的暗示、無數的聯想,機關重重、環環相套。

  而現在有些所謂的好東西,就是這麼琢磨出來的。可惜的是,紅樓夢的評價高,世人的認可度一樣高。而有些東西,只能在自己的小圈子裡評價高,世人並不認可,它還是真的高嗎?

  我認為,首要的是把故事寫好,哪怕他僅僅符合普世價值觀,寫的就是簡單的親情、友情、愛情,或者孝順,或者忠誠,這就足夠了,什麼深刻思想深刻人性,你的故事人物寫活了,寫的有血有肉,自然會有人去為你分析你揭示了多麼深刻的人性,你創作了多麼深刻的主題。

  你寫的作品只要有明顯的時代特徵,是融合在當代背景下,幾百年後自然有評論家說從你作品中發現你反映了多麼重大的歷史變遷,你反映了社會政治、經濟、道德諸多方面深刻而巨大的變化。

  你寫的東西要感人,真的感動別人,而不是你自己覺得很沉重,很深刻,把你自己陶醉的一塌糊塗,別人卻不買賬,然後來一句他不買賬是他水平低來自欺欺人。

  誰規定文學就得曲高和寡,就得甘於清貧?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學,永遠是人民大眾所喜愛的。後人總結的這些那些是後人的事,作者創作它是唯一任務是寫出一部好看的小說,後人傳播它的唯一原因也是因為它好看!

  關漢卿的作品是雅俗共賞的。在當時,關漢卿是元大都的文化名人,是元朝貴族們的座上客。他創作時想的是這個劇大家喜不喜歡看,劇院會不會演出,觀眾會不會為之喜為之悲,會不會被我的故事調動他們的情緒。

  什麼揭示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啊一類的東西,那只是他作品中的客觀體現,是他在創作一個好看的故事時自然而然地帶出的時代印記,不要想當然的認為這是他在創作之初,一提筆就主觀想到了這些,他就是為了抨擊封建社會,就是想要揭露社會不公,他想表達什麼深刻的思想與人性。

  有的人為了證明他是這樣的一個鬥士,他創作的目的就是為了這個,還用關漢卿說過的一句話來證明,說關漢卿自喻:「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神展開啊,這位偉大的戲劇家就此成了一個理所當然的革命鬥士。

  可關漢卿這句話的全文是什麼?他說:「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後面還有一句: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台柳……,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魂喪冥幽。天哪,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

  銅豌豆是什麼呢,不是自喻為不屈服的革命鬥士,而是當時社會上流行的一個詞兒,就如現在用鴨子比喻男妓,銅豌豆意思是老嫖客。人家老關在自詡風流,你非讓人家當革命鬥士,這不是斷章取義么?這不就是為政治服務么?

  一部好作品,第一任務是故事要好看。可現在好看在一些人眼中成了貶義詞,發行量大、掙的錢多,也成了貶義詞。好看就是YY,YY就是不好的。什麼是YY?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在我看來就有YY,在那個時代,一個省委書記的女兒愛上一個挖煤的,往現在的年代靠,不就是白富美愛上窮吊絲的故事么?往以前的年代靠,不就是相國千金愛上窮書生的故事么?基督山伯爵就是YY,灰姑娘的故事就是YY,三個火槍手就是YY,千年白蛇愛上許仙就是YY,女駙馬就是YY,你如果說有些小說YY的過頭了,只剩下俗缺少雅,可以。你說有些文學低俗平庸,可以,那你就寫出雅俗共賞、為社會大眾所喜愛的作品來。

  可雅的YY,在他而言依舊是一種污辱,他是自詡為陽春白雪的,雖然他創作出來的東西,要麼是暮氣沉沉的老貨,要麼是怪異莫名的抽象畫,跟我們心目中的陽春白雪完全不搭界。

  在先秦時期,大部分人不識字,知識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你還可以自詡為陽春白雪,說人家只懂得下里巴人。今時今日,有多少人不識字?各行各業那麼多的人才,無論是學識的深厚還是思想的深度,有多少人比你更高,他們需要你去教育么?需要你做他人生的指路明燈嗎?

  如果故事不像故事,而是成了一本思想品德課的標準教材,如果你寫小說不是為了寫小說,而是先擬定一個深刻主題,再為了這個主題往裡灌故事,本末倒置,人家能買賬么?

  郭德綱說相聲時,他說:我在台上這一段相聲三四十分鐘,我讓你笑了,我就盡了我的職業道德,我得讓您笑,然後才是其它的。你買票不是為了上我這受教育來了,我站在這兒得吧得吧講半小時,您也不可能思想立即升華了,出門全攔驚馬去了,這不現實。

  南派三叔說「寫小說不以好看為目的,就是耍流氓」。我覺得這句話稍顯武斷,你不以好看為目的,就為了感動自己,就喜歡樹立深刻宏大的主題寫出來自己欣賞行不行?當然行。

  可你寫出來了,讀者不買賬,你就說這些讀者品味低,他們就喜歡低俗的,我的是高雅的,你不喜歡看我的是你有問題,你喜歡的那些作品就是垃圾,這就是不折不扣地耍流氓!

  清貧和無人欣賞不應該是文學的正常現象,越是無人問津就顯出自己的文學性?這和以前越窮越光榮,祖宗八輩是貧農的思維有什麼兩樣,區別只是一個體現在政治上,一個體現在文學上,而這種文學,恰恰是長期以來政治挂帥的文學,兩者之間沒有聯繫?

  有些人中毒太深了,現在一寫東西就沉浸在過去,寫出的情節永遠那麼套路,而且是很俗的套路,永遠是用那麼厚重悲愴的語調、或者把粗野、粗俗當質樸、當成鄉土氣去描述一個故事。

  為什麼有些人平時很風趣,我們只要不聊文學,他也很正常,各種社會現象、生活中一個個有趣的小段子他張口就來,一提筆就老氣橫秋了?是我們身邊沒有可寫的東西還是一直以來他們受了什麼思想的影響,以至於慣性地在鄉土文學,而且是缺乏時代氣息的舊鄉土文學呢?

  哪怕是一些作品滲入了一些現代要素,裡邊有電腦,有網路,有農民工這些有時代特徵的名詞,但我一看其中的情節,人物,描述和風格,猶如我少年時代看的《綠洲》《芒種》《人民文學》上所載的文章,那時我十多歲,現在我四十多了,那股子味道三十多年一直沒變。

  沒有畫面感,沒有劇情的衝突和張力,永遠都是娓娓道來,節奏一定要緩慢,氣氛一定要壓抑,文字一定要拙樸,作者一定要置身事外,用冷靜、旁觀的語調去平靜地描述,既不能讓你身臨其境,也不能讓你融入其中,你能說它是好小說嗎?

  先擬一個崇高偉大的主題,然後破題、承題、起講……,八股而已。

  我們要做的是小說家,是詩人、是詞人、是散文家,而不是搶過政治宣傳員和品德老師的飯碗。態度謙卑些吧,不要總想著當讀者的指路明燈,如今這個時代,不從事文學這個行業,而文學造詣、思想深度比你高的人比比皆是。

  一部作品,有幾個人不喜歡,你不用理會,這世上沒有任何一部作品是所有人都喜歡的。如果是絕大部分人不喜歡,那就不要自怨自艾,覺得世人皆醉我獨醒了,你要做的是改變你自己。

  守舊不是文學的本質,絕望地守護本該隨時代一同過去的東西,不如與時俱進地向前發展。

  綜上所述,我認為,文學的困境是個偽命題。文學沒有遭遇困境,遭遇困境的是文學之中一種不肯與時俱進的東西。

  不管曾經創造過多大的輝煌,沒有人有資格說我就代表文學,我走入困境就是文學進入困境,你想把文學和自己綁在一起。文學還不想和你共存亡呢,你若抱殘守缺,自有別人去趟新路。

  我不相信曹植、司馬相如的的賦,李白、王維的詩,柳永、蘇東詞的詞,羅貫中、王小波的小說,要通過專家點評、同行吹捧,才能贏得讀者的喜歡。

  在我而言,文學就是文學,不是一道數學公式。你可以在自我陶醉中說你堅持不變的東西永遠是完美的,我還是要說:「看,皇帝身上明明什麼都沒穿!」

  --------月關


身為一個編輯,我大概可以回答,我們傾向精品閱讀,所以要求有一點點高,詳細大綱和樣章一定要有的,缺一不可,想出版的話還要加故事大背景和人物小傳(這是背景吧,不是廣告)

==================================================================

先說說我遇到的各種作者吧

開頭寫的很好後邊就是各種水各種套路的,我們看來就是騙稿費的,這種人挺多的,純粹就是以為了錢而寫,或者是為了爽而寫,所有都是YY來的,毫無邏輯可言,就是為了爽而爽

還有寫了大架構的故事,然而能力有限寫不好的,這種人有想法但是能力有限,需要編輯和作者兩個人一起努力,怎麼說呢,還是會看作者的態度,想要寫好或者真的是喜歡寫作的肯定是會幫忙分析

還有就是寫的也不好故事也不好,還蜜汁自信的一定要出版,給不了大綱也說不清其中的推理依據,完全一廂情願認為自己很好很棒,對我不是上趕著的態度我就玻璃心我就罵你就不跟你簽約,對於這種人我只能說真是遺憾,那就期待下次合作吧。

哦,我還遇見過一聲不吭改我合同的,還有一言不合就要跟導演分票房的,勸都勸不住。

之前收到前台妹子給我的一個文件袋裡邊是投稿,只有一張A4紙,裡邊寫著特朗普上台這本書出版後能掙4億元人民幣,希拉里上台能掙5億元人民幣(可是那個時候特朗普已經上台了……無形中損失了一億元),然後各種誇了自己的作品比誰誰厲害跟誰誰齊名,正文沒看見一個字

但是怎麼說呢,不管寫的好壞都是能寫出來的,這一點還是很佩服的

有的時候只是看這個人的初衷是什麼的,為了錢,為了名,為了興趣,或者說是一個夢想

所以為什麼主流文化看不起網路小說呢,大概就是網路小說忘了初心罷

(為什麼說是忘了初心是因為我想裝逼+抒情,辭彙量有限而已)

一個回答這麼多錯字語言這麼不通為什麼我還能當上編輯呢,因為我會吹牛逼唄

作文從來沒得過高分因為我從小跑題就比光速快

==============================================================

我來更新一個

可能是怕我寂寞給我點動力罷


這是文學特有的排他性,因為作為交流溝通的方式,文學是非常爛的,它只適合單向傳播,就像炮彈,我瞄準你,biu,你炸了,我開心——你讓兩個人彼此發射看看會有什麼結果。

我認得很多作家,讓他們任何兩個人坐下來討論彼此的作品,最後各自的結論必定不是「對方真可憐」就是「對方是大SB」。就算結為夫妻也沒用,對待對方作品的態度也只有妒忌和輕蔑二選一。

如果你看到一個作家「看得起」另一個作家,要麼二者段位差太多,多到後者是前者偶像的地步,否則就只是嘴上說說,肚子里早就把對方罵翻了。

所以不談論彼此的作品已經成了作家們的基本禮儀了,題主作為圈外人就不要引戰了。


網路小說多了去了,有很多水平相當不錯的作品,從來沒人看不起。

比如悟空傳、高手寂寞、明朝那些事、紫川褻瀆傭兵天下,誰看不起這些作品?

你非要拿個斗破蒼穹、斗羅大陸甚至重生之異界王重陽泡妞記出來,也難怪人家看不起你了。


因為話語權是他們以為自己唯一擁有的東西吧。最好就他們識字,就他們能發聲,就他們能像別人灌輸東西。然後這些人就能和庸俗的國民隔離了吧。可是他們在噴的時候,為什麼拿不出錢養作家呢?估計也是每天拍著老闆和領導的馬屁,晚上變身鍵盤俠大聲鞭撻「國民性」之類的,把自己的「情趣」當成和大眾隔離的依憑,其實真不是熱愛文學了。

所以別聽他們放屁。真正熱愛文學的人必定希望文學給更多的人帶來快樂。真心熱愛古典文學和高深作品的人,必定會耐心而仔細地帶領小白感受文學的樂趣。只要不是這樣的人,那他只不過是把文學當成一個工具了,他嘴裡的「名著」不是給人啟迪和感動的,由真正偉大的靈魂寫就的東西,而是他用來壓迫別人的工具。而小白就因此被傷害,甚至自我否定說我就是很low了。一個真正熱愛文學的人會痛心於小白們受到的打壓和傷害,任憑小白們自由探索文學,並予以引導。而一個反動文人卻會「憤怒」,然後「怒其不爭」,其實不過是自己話語權受到威脅之後的掙扎,卻更暴露其懦弱、殘暴、為虎作倀的本質。

所以到真正的大師的作品中去,那裡才有博愛。所謂「主流文化」,不過是依附於大師的蛆蟲們罷了。


因為揚州炒飯的標準就擺那,但是很多餐館隨便加幾顆豆打個雞蛋就也自稱揚州炒飯。

久而久之人們慢慢也以為揚州炒飯就是那種街邊飯攤幾塊錢就能吃個飽的玩意兒,而忘了真正的揚州炒飯本身就有嚴格標準。

所以你說為什麼看不起路邊攤的炒飯?

因為他把標準模糊化了,本身這就不是一種誰隨手擺弄幾下勺子就能做出的料理。

但你非說這也叫正宗,結果就是由於掌勺廚子的水平有限,路邊攤的水平給人留下也只能是難登大雅之堂的印象。

—————————————————分割線—————————————————

看了一眼評論區,我已經記不起我為什麼要寫這篇回答了。


網路小說,或者說至少那些普遍受到追捧的著名網路小說,都不同程度存在明顯的媚俗現象


主流文化豈止看不起網路小說?

你看我大天朝跟網路沾邊的文化產品,有幾個是主流文化瞧得上眼的?

什麼網路遊戲(網路遊戲即使在遊戲圈也處於鄙視鏈條的下游),網路大電影(我課堂作業做的是這種電影類型的梳理,網路大電影口碑被透支得太嚴重了,市場也是供大於求,處境非常尷尬),網路小說,網路電視劇,(這裡都是指國產)很多人的評價就是粗製濫造,沒有內涵,一股低成本爆米花電影的感覺。

至於為什麼主流文化看不起網路小說,首先是作品的質量問題,能看古文就不看現代,能看現代就不看當代。現在還有一個,能看國外就不看國內。

這一點也沒法否認,當我們談到古代文學的時候,那是幾千年的文化積澱。

當我們談到現代文學時,那是從五四運動一直到建國,知乎的社會問題板塊,都有人引用魯巴茅郭老曹那批人的話。

至於外國文學,我們很多文學理論都是舶來品,從理論上就比別人矮了一截。

一言以蔽之:電子競技,菜就是原罪。

網路小說出來還沒幾年,好作品大概可能的確有,(我說的好作品不單是情節好人物塑造立體,而是能夠被當做文學作品來研究,研究成果能被主流學術界承認)但是跟前面幾個前輩相比還是處於一種被吊打的狀態。時間太少沒有積澱,有些愛好者又迫不及待想為它正名。

這就想被主流承認?這不可能,也不科學。

這種情況下,需要學院派的創作。也就是說,網路小說作家中,要有一個像托爾金(就是寫《指環王》的那個老教授)那樣的人來挑大樑——既掌握系統的理論知識,又有創作熱情,還能把故事講好。

說到這裡,我很看好《臨高啟明》。

這個系列的創作方式很像明清時的一些白話小說——很多人負責不同的章節,然後由一個人牽頭合在一起變成一個大系列。例如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就是普通大眾用上百年的時間創作和積累故事素材,最後由施耐庵整理出來。

其次,網路小說寫出來是做什麼?賣錢的啊。讀者的選擇對作品的創作方向是起決定性作用的。

網路小說要被主流文化承認,需要讀者的審美疲勞和小說的口碑透支。當越來越多的人拒絕LOW B小說時,LOW B小說的生存空間就越來越少。網路小說也就不會和LOW B小說劃等號。

這個也很難,畢竟網路小說第一目的就是娛樂,是給人爽的。目前網路小說還處在AV階段,主要是爽。AV作品裡面也有情節很好的,這裡就不說番號了。但是跟電影,就跟韓國的三級片比,光是數量上就被別人給壓死了。

很多人寫的時候根本就沒有考慮文學價值,首先是他的能力問題,其次他也不需要考慮。有現成的套路和固定的興奮點,就能把錢賺到手,那為什麼還要創新?除非讀者逼著他創新,說你不創新我就不看你的小說,你就得餓死或者轉行。

最後,當然是要考慮到歷史發展的進程。

雖然自古英雄出少年,但是好文章沒有經歷是很難寫出來的。而且和傳統小說家比,網路小說的創作者缺的不僅是閱歷的積累,還有文筆的鍛煉和風格的探索。這個就真的只能不停地磨鍊自己來證明網路小說的文學價值了。

這需要很長很長很長時間的優勝劣汰和很多很多很多創作者的努力,我看吶,至少十年。

————————————————

不要問我番號,我都被封了四次號了。


實名反對最高票 @流浪的蛤蟆,為網路小說正名,當然可以,但是你說「主流文學中比較頂尖,功成名就的老作家,幾乎沒有看不起過網路小說」,這不是自當鴕鳥嗎?

這種說法純粹就是自嗨,除了給網路作家和網路小說愛好者打雞血以外,對於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目前的處境,沒有任何意義。

莫言曾說:「網上的文學比網下的文學,更加隨意、更加大膽,換言之,就是更加可以胡說八道。」

「那麼為什麼又把它們收集了起來呢?第一個原因當然是因為版稅,第二個原因嘛,我想既然說百花齊放那就應該讓狗尾巴花也放,既然要百家爭鳴就允許讓烏鴉也鳴。」——選自《莫言散文新編》

把網路文學稱為「狗尾巴花、烏鴉」,這什麼意思不用解釋了吧。

格非曾在江蘇書展上呼籲:「現在的學生應該少讀點網路小說。」

王蒙在倫敦書展上表示:「過度依賴網路會使社會變得浮躁,大部分網路小說質量不高。」

茅盾文學獎評委謝有順曾反問記者:「網路小說寫得真的好嗎?」

這些事例都被網路小說愛好者吃掉了嗎?

文人有一點好,黑人從不明著黑,說話都是拐彎抹角的。

如果直截了當地說:「網路小說就是垃圾」,當然會顯得不太符合當下大潮。得罪盛大文學、新浪文學這樣的網路平台,弄不好在青年一代的讀者心中,名聲也要臭掉。

所以乾脆裝裝理中客:「網路文學大部分是垃圾,傳統文學大部分也是垃圾嘛!(余華語)」你聽得出這是贊是黑?

「網路文學和傳統文學只有媒介上的不同,沒有本質的區別。(阿來語)」對兩種文學形式的認識如此淺薄,想必不是阿來的心裡話。

至於他們為什麼有時會在公開場合讚揚網路文學,說白了,生意和面子而已。

如果有心就能發現,在讚揚網路文學的時候,基本上是在盛大、新浪等網路公司舉辦的「寫作大賽」、「網路作家論壇」上,在批評網路文學的時候,則基本是在傳統的書展和學術論壇上。

為什麼面對兩種人是兩套不同的說辭?還不明白嗎?都是生意而已。真以為在他們心裡網路文學能夠登得上大雅之堂嗎?

其實題主這個問題問得好,主流文化的確看不起網路小說,試問有誰敢把網路小說放在自己的書架讓人參觀?有多少人敢在社交媒體上曬出自己的網路小說閱讀清單?又有哪個文學愛好者有膽量在文學院教授面前誇獎某某網路小說寫得好?確定別人不會把你當智障看待嗎?

別裝鴕鳥了,主流文化一直都不待見網路小說,「很多人看」和「主流」是兩碼事。

網路作家和愛好者承認這一點不丟人。因為不被主流文化待見,並不意味著網路文學應該被掃入牆角。

網路文學的現狀雖然尷尬,但卻是所有文學形式中最具可能的。

------------------------

為防有人誤解,我來解釋下最後一句話的意思:如果中國以後有像《西遊記》、《水滸傳》這樣名垂千古的小說,只可能從網文中誕生,這就是它的可能性。

但是以目前這批作者的水平,即使是網文界的一流寫手,也遠遠無法完成。

主流文化看不起網路小說,不是看空網路小說這一形式,而是看不起目前的網文水平。

如果以後網路小說中如果能出現金庸武俠一樣的傑出作品,而不是目前的爽文、小白文當道,大眾對網路小說的印象自然會改觀。


看了一下唐缺的回答,我這個討論的應該叫起點流爽文。雖然我覺得大家說網文一般都是說這個啦。

。。。。。。。分割線x2。。。。。。

更新:你們不要著有沒有優秀的網文了,在網文裡面算優秀,和在文學作品裡面算優秀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好嗎。。。。

。。。。。。。分割線。。。。。。

雖然看過五大的不少作品,但是在這裡不得不反對一下五大的觀點。五大不知道是犯了屁股決定腦袋的錯誤還是被網文產業的人洗了腦。全民寫作?寫作什麼時候有過門檻?由近處說開來,有知乎專欄、微信公眾號、頭條號、論壇、博客,哪個不能寫點東西?就算往幾十年前數,也總有雜誌肯收讀者來稿啊。

網文為什麼不受待見?歸根究底還是寫的差,不說世界名著級別的作品,要是網文能出現一本金庸的武俠小說那樣的雅俗共賞的作品,我覺得斷然是不會有人看不起它的。

那麼為什麼網文寫不好?因為人物塑造差。為什麼人物塑造差?因為它不能對舊問題提出新解答,也不能提出新的問題,也就是說它不能塑造新的人物。

人物的塑造靠什麼,靠兩難抉擇。而在網文中,例如是現在的主流的奇幻玄幻網文中,主角其實沒有做出任何抉擇。愛不愛國?愛國。孝不孝敬?孝敬。被打了還不還手?還手。兄弟被打了幫不幫忙?幫忙。這就導致了網文的主角往往個性薄弱,千篇一律,很多時候還不如配角出彩。而網文的環境又導致了對於一些問題作者根本不敢甚至不能提出來。比如女主被強姦了怎麼辦?男主被強姦了怎麼辦?男主得了不能治癒的終身殘疾怎麼辦?男主其實喜歡男人怎麼辦?真的要是這麼寫估計真是作者的生命安全都要受到威脅了吧。

那麼網文為什麼會這樣?這是由於網文本身的高頻率長時間連載的特性決定的。網文連載時間往往長達一到兩年,這就導致了網文的作者如果不能抓住某一特定人群的喜好就會撲街。而網文作者想要獲得穩定的收入又需要保持較高的更新頻率,這就使得按照一定的套路來寫成為了簡單又可靠的選擇,何樂而不為?同時超長的篇幅也使一些寫作手法成為了不可能。比如寫男主因為軟弱而遭到不幸,將其當作反面教材來看待,這樣和玄幻網文的價值觀其實是一樣的,但是當作短篇寫來看著可能還行,寫成超長篇簡直想想都讓人不寒而慄。這些特點都使網文難以脫離快餐文學,爆米花文學的本質。也許將來再過十年二十年網文也會成為被人懷念的文化符號,但是在更長遠的時間尺度上來說,很難想像它會有更高的成就。

希望能出來個網文大師打我臉吧,畢竟我也看過不少網文,算是回憶了。


應該是兩個原因。

一、身在主流的人從來都看不起非主流的任何東西。

二、網路小說量太大,良莠不齊,莠占多數,給人直觀的印象就是「網路小說不行」。

公平地講,網路小說最大的優點就是想像力奇絕,我認為想像力是小說創作的第一生產力,那些【主流】很可能是出於嫉妒(自己的想像力不行)而歧視網路小說的。

這特徵形成自網路作家的年齡,年輕人多,思維不受限制,框框少。雖然彼此抄襲的情況非常多,但即使把抄襲的都抹去,剩下那些也仍舊足以顯示這個群體強大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同時,缺點也是很明顯的,最主要的一條就是文字功夫差,喜歡用對話推進故事情節(跟電視劇毛病差不多),缺乏足夠的場景和人物描寫,人物形象塑造蒼白。就是說,他們整體上欠缺小說創作技巧的培訓。

這兩個特點,導致一個現象:網路小說不乏好故事,但缺乏優質的作品。


文筆什麼的都是外因,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網文相比主流文學,藝術性不夠,而娛樂性則又特別突出。

就像是爆米花商業電影,大多數網文,只是讓人打發時間,放鬆一下而已。

能讓讀者去思考主題和內涵,那樣的小說絕對是極為少數的佳作了。

問:那這種情況如何改變呢?

答:靠時間積累和沉澱,等大眾的素質上升了,網文就會逐漸精品化。

最後再多說一句:其實,現在已經有這種苗頭了,有些人應該能夠感覺出網文的平均水準,比起五年前已經好了太多,這樣再過十年,肯定又會有所變化。


看不看得起,這個話不是隨便說的。誰也不能代表主流文化去看不起其他東西,即使所謂主流文化真的看不起部分網路小說,也不能一杆子把一船人都打死。但是這種衝突肯定是存在的。我對上面各位答主的很多觀點都有些質疑,在這裡隨著答題一起討論。

文學作品,本意上不僅僅包括文字創造,其衍生的戲劇、電視劇、電影甚至漫畫等都可以算作文學作品,因為其背後必然有文學脈絡作為作品構架來支撐全局,都絕不是脫離所謂「腳本」憑空而來。

然而當我們談到文學作品的時候,則大多都想到小說、散文、詩歌、雜文、議論文等各種文體,最為廣大人民所熟悉的一定是小說。

在文學理論里,文學有四個組成部分,即作品本身、藝術家、讀者和世界。讀者本身是文學作品的一部分,當一個人物落筆,形成於文學作品中以後,他的形象就不僅僅屬於作者個人的臆想,而是每個讀者心中都有這樣一個形象,這本身也是對於作品的再次加工和創作,是讀者加諸於藝術家的反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文學因素。是為「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部分網文中讓人詬病的很多地方,總結成一個字:。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看?因為看著爽啊,主人公可以身懷絕世武功橫行天下揮灑之間草菅人命情之所至毀天滅地;可以心智卓絕算計天下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謀劃一切窺破人心;可以出則車輿坐則膾細僕從如雲揮金如土名牌包包流利英語;可以冰清玉潔冰肌玉骨沉魚落雁國色天香一見傾城再見傾國;可以左擁右抱齊人之福器大活好傾倒天下各色美女。

有人說這就是網路文學(或部分流行文學)的低俗之處,拿這些低俗的東西給人看,自然就有俗人看,但我們鍾愛文學,所以我們不喜歡,我們抵制。

這個說法只能加諸於個人,你不喜歡,所以你抵制。但不要打著熱愛文學的幌子。強行定義一種文學為低俗從而加以詆毀,本身就是對文學自由的侵犯。

換句話說,部分小說固然不為人接受,固然不能稱之為文學,但絕不是僅僅是因為裡面出現了以上列舉的內容。所以雖然我和很多答主觀點一樣,都認為很多網路小說根本不能稱為文學,但我絕對不同意他們的觀點。

因為上面那些因素,不是憑空冒出來的,在我們古代傳統文學作品裡,就有這些。

舉三個例子。

《水滸傳》里的英雄好漢們,算不算「武功高強草菅人命」?小衙內一個五歲孩子,有什麼錯,就因為要讓朱仝上山,李逵一斧子給人家小孩劈成兩半了,這算什麼?徐寧身懷鉤鐮槍,能破呼延灼的連環馬,為了讓徐寧上山,設下連環騙局。孫二娘,人肉包子,她得殺多少人?殺個人,拿心肝下酒,是不是武松說得?更別說劫法場了,簡直人間地獄。

忽聽半天空里一聲霹靂,只見一個脫光膀子的黑大漢,揮動兩把板斧,從房上跳下來,手起斧落,兩個劊子手已被砍翻,又向蔡九殺去。眾士兵紛紛攔截,早有十多人葬身斧下,蔡九隻好撥轉馬頭逃命要緊。黑大漢不管三七二十一,不分兵丁、百姓,見人就砍。晁蓋猛然想起,戴宗曾說過有個黑旋風李逵,最佩服宋江,便喊:「那位好漢是不是黑旋風?」李逵正殺得高興,也不理晁蓋,兩把斧子亂砍過去。幾個好漢衝進刑場,割斷宋江、戴宗身上的綁繩,背起二人。晁蓋不識道路,便命令跟著李逵殺出城去。眾好漢跟著李逵來到江邊,李逵仍逢人就殺。

那些小說里殺人基本都有個由頭,什麼心愛的姑娘被萬惡的天庭罪惡的官府可恨的邪惡勢力給弄沒了,主人公一怒之下要xxxxxx都給她賠命,你看李逵殺人這隨心所欲的程度,殺得高興,殺得興起,見人就砍,逢人就殺。

《金瓶梅》里的西門慶,比部分網文里一個簡單的「器大活好」厲害多了吧,什麼葡萄架銀托子角先生……花樣多多了,西門慶如何對付武大郎、武松、花子虛,有的是營生辦法,西門家哪個媳婦長得不漂亮?潘金蓮出場那段描寫都絕了。

但見他黑鬒鬒賽鴉鴒的鬢兒,翠彎彎的新月的眉兒,香噴噴櫻桃口兒,直隆隆瓊瑤鼻兒,粉濃濃紅艷腮兒,嬌滴滴銀盆臉兒,輕裊裊花朵身兒,玉纖纖蔥枝手兒,一捻捻楊柳腰兒,軟濃濃粉白肚兒,窄星星尖翹腳兒,肉奶奶胸兒,白生生腿兒,更有一件緊揪揪、白鮮鮮、黑裀裀,正不知是甚麼東西。觀不盡這婦人容貌。且看他怎生打扮?但見:頭上戴著黑油油頭髮鬏髻,一逕里踅出香雲,周圍小簪兒齊插。斜戴一朵並頭花,排草梳兒後押。難描畫,柳葉眉襯著兩朵桃花。玲瓏墜兒最堪誇,露來酥玉胸無價。毛青布大袖衫兒,又短襯湘裙碾絹紗。通花汗巾兒袖口兒邊搭剌。香袋兒身邊低掛。抹胸兒重重紐扣香喉下。往下看尖翹翹金蓮小腳,雲頭巧緝山鴉。鞋兒白綾高底,步香塵偏襯登踏。紅紗膝褲扣鶯花,行坐處風吹裙跨。口兒里常噴出異香蘭麝,櫻桃口笑臉生花。人見了魂飛魄喪,賣弄殺俏冤家。

現在的網文,哪個寫花容玉貌能比這個寫得還細還美?不光寫出美了,連西門慶的淫心都藏進去了。美不美?淫不淫?

《紅樓夢》里的華貴物品,《小時代》能比么?

說著大家來至秦氏房中。剛至房門,便有一股細細的甜香襲人而來。寶玉覺得眼餳骨軟,連說「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時,有唐伯虎畫的,兩邊有宋學士秦太虛寫的一副對聯,其聯云: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籠人是酒香。案上設著武則天當日鏡室中設的寶鏡,一邊擺著飛燕立著舞過的金盤,盤內盛著安祿山擲過傷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設著壽昌公主於含章殿下卧的榻,懸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聯珠帳。

後世對這段解讀無數,各種花樣,但不說那些考證,我就問一句,富貴不富貴?顯赫不顯赫?一碗茄鯗好幾十隻雞陪著,寶玉挨打喝到那個「小荷葉小蓮蓬的湯」,唱戲的芳官要吃飯都是四大碗還嫌膩。富貴極了,闊極了,簡直都不能再用心思了,尤氏說王熙鳳,你們府里的吃得簡直不能再精細了。

孫悟空是不是大鬧天庭,要「滅天滅地」了?

諸葛亮是不是算無遺策鬼神莫測,「多智而近妖」?

你看,四大名著加上個《金瓶梅》,這些明清小說的巔峰都能沾上邊。

那麼,憑什麼說這些是名著,是偉大的文學作品。而那些網文就不是?

我們看《水滸傳》,縱然對書中各色英雄人物衝破藩籬,反抗壓迫反抗黑暗官府,聚義梁山而感覺豪氣干雲,但終究是聚義變忠義,忠義而招安,一百零八條好漢大多戰死疆場,呼保義拉著黑旋風一起赴死,智多星小李廣也只能自掛東南枝。

英雄末路,終究反抗不了整個世間。不但不能反抗,還得跪回去,跪回去都活不了命。

我們看《三國演義》,是最佩服諸葛亮智計無雙算無遺策么?不是,最佩服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心懷漢室感念明主,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我們看漢末群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是想去效法他們也做陰謀家么?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終究是「中原逐鹿不由人」,英雄輩出的時代啊,最後坐江山的是個司馬炎,留下的朝代是紛亂的晉朝。三國的各位人物,誰不是悲劇?

我們看《西遊記》,孫悟空不畏懼天地,最敢於抗爭,最不畏強權,然後呢?一個跟斗十萬八千里,取經路上卻是師徒四人一步一個腳印走過去的,九九八十一難,可有的妖怪殺得,有的妖怪就殺不得。進了大雷音寺還要行賄呢,如意金箍棒可砸下去了么?從齊天大聖變成斗戰勝佛,可說好,可說不好,但我們掩卷沉思,是不是這就是我們都經歷過的所謂「成長」?

我們看《紅樓夢》,什麼「白玉為堂金作馬」,什麼「珍珠如土金如鐵」,結果呢?從第五回就明明白白告訴我們了,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貴為皇妃要夢裡禱告父母退步抽身早;最溫婉善良的姑娘卻躲不過中山狼;自認精明才志高的終究是飄然遠嫁;堪破了三春才換了一個緇衣乞食,不正是「原應嘆息」么!?看那麼些富貴,原來不就應該是一聲嘆息么?

《金瓶梅》,西門慶怎麼死的?就死在上文那個漂亮極了的潘金蓮身上。貌似寬厚的吳月娥,工於心計的潘金蓮,野心勃勃的春梅,一心愛子的李瓶兒,最後的下場不都沒有什麼區別么?看了《金瓶梅》,看完了是會害怕的。

這些加粗的東西,是那些我們詬病的網文里所沒有的,它們有點只是那些表面上的噱頭,那些吸引讀者的地方,那些能滿足人們心中慾望的東西。

就如同賈瑞正照的那面風月寶鑒,裡面有風姿綽約的人兒讓你過去,忍不住不看,忍不住不去,卻不知那風月寶鑒里的美人,她背面就是可怖骷髏。

一部可稱為文學作品的小說,必然有其社會屬性和娛樂屬性。當一部小說,沒了悲天憫人的胸懷、沒了反思人性的內涵、沒了揭露醜惡的膽識,它就沒有靈魂,它就沒有社會屬性,而只有娛樂屬性。

文學是作者字句心血凝結出的一個果實,用來分享後世,跨越千年而交心,記錄的是一代人的悲歡離合,承載的卻是上千年的文化根基。

你們有的人寫的那個東西,跟文學一點關係都沒有。

它就只是個收人錢財供人玩弄滿足慾望的婊子。

「讀《金瓶梅》而生憐憫心者,菩薩也;生畏懼心者,君子也;生歡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獸耳。」

那些只長了效法心的作者們,我說你的作品是婊子估計你都氣死了。你看古人罵得多狠,他直接說你不是人是禽獸。


因為寫的不好。

主流文學傲氣些是該的,陽春白雪從技術上來就是要高於下里巴人,審美和閱讀都是有門檻的,不能硬扯群眾性。畢竟曲高和寡,主流文學從概率上講可看性高多了。

我作為一個不挑食的書蟲,從初中看網文到現在有十年了。當時是《壞蛋》把我帶入坑的,然後一發不可收拾,各種類型題材都看過些。

一開始就看些狂拽炫酷的傻X文,主角一般是葉良辰式的龍傲天。講真,我現在都覺得當時的自己可能沒有腦子這個東西。

網文門檻低,寫的不一定是什麼大家,看的說不得也就是通讀的水平,大家看個樂呵,本質上它就沒什麼高逼格。邏輯渣、文筆渣、人物塑造渣,連故事情節都敢渣,這樣的天然坑我跳了不止一回。(初中那個什麼《一人兩槍三世界》寫的什麼鬼辣眼睛作者我記你一輩子還我二十書費來)

但它有沒有好的地方?門檻低意味著數量大,量變引發質變,就會出現新東西。現在寫濫了的無限流、重生流、廢柴流和戒指老爺爺,剛出來的時候不也是引領了一個小時代么?腦洞被擴張的感覺簡直不要太爽。

只是這些套路一旦出來,沒什麼進步空間了,就到了拼硬貨的時候了。然後問題來了,大家都沒什麼硬貨,就越寫越爛,難出幾本能看的。

我看了十年網文,罵了無數遍作者小學生,到現在還在繼續,是因為大浪淘沙,大數據里少不得幾本可以通宵捧讀。

網文套路刷新快,比得每年時裝上新。當季流行色一出,最後還是要看設計裁剪和用料,所以網文套路長,也總有幾個良心作家和良心作品。

況且,細要說來,知乎微博空間朋友圈上發文章的,不也是「網文」么?兄弟們大概也不知道自己寫的那些玩意兒辣眼睛吧。畢竟現在的時代,還有什麼不能網文呢。


作為一個寫過天雷狗血瑪麗蘇小說的初中生寫手,作為一個寫過霸道總裁愛上我的傻逼高中生寫手,作為大學階段不務正業寫點兒小網文賺兩個小錢的快餐式小說的生產者,實名反對汪汪汪的部分答案。

傳統文學,或者說主流文學,真的是有門檻的。至少我就深深的感受到了那種門檻,當然,不排除實在是因為我寫得太爛了的可能……

我初中的時候,給雜誌社投稿,人家連信都不回我。我高中的時候,我給出版社投稿,如泥牛入海。

所以我就應該放棄這條路,不寫了嗎?

老娘就是不信這個邪!

於是我就發到網上了,成為了眾多的被唾棄的網路小說中的一本。

其實,我現在往回看,也覺得當初寫得很爛,甚至,我很少回去讀我當初寫的東西,我覺得亮瞎眼。

然而,這些在不成熟的時候,留下的作品卻永久的留在了網路上,好像成為了一個類似於恥辱的符號。

正是有著太多像我這樣的人,所以網路小說給人的整體印象這麼爛,這麼LOW。

但是,對於我個人而言,它是一個發表作品的途徑。是一個在我無法直接通過出版社、雜誌社設立的門檻,無法獲得金錢與正面反饋的時候,繼續寫小說的一種動力。

至今記得,當初初中的時候,寫的第一本小說得到讀者打賞的喜悅……其實只有1塊錢的打賞,但是當時很開心。

當時你就是在網上罵我寫得爛,我都開心,因為這至少代表,有人看了我的小說。

就是這種零零星星的喜悅,支撐著一個沒有什麼寫作天賦,也沒有什麼利於寫作的家庭氛圍的女孩子,堅持學了文學,堅持在大學的閑散時間寫點兒狗屁不通的東西,然後賺點兒小錢,最終也依靠這個技能,找到了喜歡的工作。

其實,我不懂為什麼主流文化看不起網路小說,寫網路小說的,有很大一部分人是90後,是年輕的家庭主婦,在校學生。與其說,這是成熟的作品,倒不如說,這是成長的一部分。

你所看到的,所有腦殘的爽文,所謂的天雷狗血的爽點,都是青春期少男少女們的腦子裡真實存在過的幻想。就像是,小時候披著床單裝白娘子一樣。

只是,網路將這種本來風去了無痕的稚嫩,記錄在了網站上,成為了一個符號。而更多的寫手、公司,從中發現了商機,進而滿足這樣的需求。

誰不曾在走上職場時,遭遇過上司的刁難?誰不曾在尚為屌絲的時候,被女神無視?

那時候年少氣盛的你心中在幻想什麼?多少有如今的網文的影子吧?網路小說就是將你當時的想法具現化,並且加以誇張和修飾的手法,讓你心裡的怒氣釋放出來的一種形勢。

每一個少年都會長大,主流文化看不起網路小說,大概就是長大以後的自己,會覺得當初青澀的自己顯得很可笑罷。


推薦閱讀:

旅行版汽車是否會成為一種逼格的象徵?
香港人、台灣人在電影開拍時,為什麼要拜神燒香?
精彩的懸疑小說有哪些?
海南有哪些神奇的習俗?
有什麼關於汕頭的冷知識?

TAG:小說 | 文化 | 網路小說 | 文學 | 鄙視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