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法制教育有多落後?
對於一個目前還是大二的學生還說,我並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這一問題,也許你應該去邀請一下教授法學的老師來回答會更好一些。但是,我也想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對於學習法學的人來說,最為重要的就是理性的思考,與相對客觀的思辨能力。所以,對於評論「我國的法制教育有多落後」這一問題,我想說「落後」與「先進」是相對的,不能單純的用落後去說明,從歷史的縱向來看,今天比起過去是進步,但今天比起未來則是落後。所以同理,如果從縱向來看,你可以看到,我國的法制教育其實是一直在進步。如果是橫向比較,情況則比較複雜,因為首先與其他國家,尤其是歐美國家,我們的法系本身就與他們不同,我國的法律是屬於「大陸法系」,而絕大多數歐美國家屬於「英美法系」,偏偏這些以英美法係為代表的國家絕大多數同時也是目前世界上的發達國家(德國除外),因此在進行比較的時候,我們很可能忽略「倉廩實而知禮節」這一重要原因。
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論告訴我們,世界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馬克思歷史觀也告訴我們,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法」、「法律」.......這些歸根結底都是一種社會意識,是經濟基礎決定的上層建築,所以研究「法」、「法律」等都不能脫離當前的社會實際,談「法制教育」也不外如是。
談「法制教育」我個人將它分為「普及化教育」、「專業化教育」,同時我們還可以從縱向上,從目前中國各年齡階段的法制意識來相談。
一、普及化教育。既為普及,就是字面的意思,法律能普及化,常識化,以達到人們建立法的思維模式,法律意識反作用於我們的社會實踐中,使整個社會能夠達到法治,真正依法治國。這是法制教育的最終目標,讓法成為人們的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要實現這一點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同時耗費很多的精力,這會是一個漫長的、並不應間斷的過程。如果從我們自己的切身體會來看,我們會覺得似乎現在並沒有做到這一點。自己的生活中,或者有時包括自己都是法盲,很多法律條文都不了解,甚至一些概念性的知識都並不具備;又比如雖然現在上法庭是羞恥的這種想法少了不少,但是如果什麼事兒弄到法庭上去依法審判時,心裡總覺得還是有一種膈應;或者當自己與別人有什麼矛盾難以協調時,很多時候會使用法律之外的手段來獲取自己的利益,甚至是正當利益的維護中,會將法律手段排在最後頭。以上的這些想法都是法制教育需要解決。
一般來說,可能很多人會認為法制教育應當是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提出「依法治國」後,這三十年來的事兒,其實不然。在當年的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時期,陝甘寧邊區就建立自己的法制,並且大力對民眾進行普法教育,推行法治。在對邊區農民中進行新民主主義的法制教育中,培養了農民的主體意識、權利意識和規則意識,這一法制教育的實踐可謂卓有成效,至今仍為人稱道,相關的資料可以自行搜索,如果可以,可以上中國知網上搜尋資料。同時2014年上映的《黃克功案件》也有從中體現陝甘寧邊區的法治。但是建國後,由於一切百廢待興,尤其是祖國的疆域過大,我們學習歷史知道,建國後在憲法出現之前,有一段時間是用政治綱領來過渡的。憲法出現得晚主要當時很多方面其實還不具備制定《憲法》的條件,且當時事務不至於今天的生產生活般如此繁多且複雜,不至於需要勞煩法律來調整這些社會關係,所以在我國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出現後,我國的《憲法》則是等了幾年呀(至於為何後來50年代又如此急沖沖地制定法律,有蘇聯的原因,此是後話不提)。
既然當時國家憲法都是空白的,都沒有法,那麼談法制教育就有點虛幻感了,當然,調整社會關係的很多時候也不是只有法律,沒有法律,但是一種新的社會規範也當時飽經戰火的土地上建立起來,規範意識同樣在逐漸形成。但是在社會生活中,這種意識的建立少了具體的法律的參與,所以再往後,當思維定式形成,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面對稍晚建立起來的、能具體參與到生活中的法律時,心理上則隱隱排斥起來了,並很可能不願意去接受或適應由它參與調整的社會規範。同時,面對建國後惡劣的環境,首要的還是具體的物質基礎與條件,事有輕重緩急,難免有兼顧前後之分,同時法律人才的缺少,以及當時教育人才的緊缺,民眾的素質水平......都是一大問題,到再往後時,也沒有停的時候,社會反倒更忙活了,鬧騰厲害的誰有閑工夫去顧這個問題?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在建國後前三十年出生成長的一代人,保留了許多鄉土時代的社會意識與社會規範,在今天,會與大規模的城鎮化建設問題產生矛盾衝突,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幾乎很難看到法律影子,他們的法制教育,不在於幼年時期,而在於中老年時期。中老年時期人的接受信息能力已經力有不逮,所以對於他們的關於法的普及化教育是最困難的,但這些是基於他們當年的條件決定的,我們不妨體諒。而後三十年,則是70後、80後、90後這一批人,他們成長的社會環境也多有不同。我的刑法學老師曾經這樣評價這三代人的法制意識,我生動地說,大致的意思是:70後的法制是後天教育,他們處於法制教育的放定之時,教育時力有不逮,所以他們很多時候近乎無所欲求,任勞任怨;80後迎接改革的春風,新的思維與闖蕩的「禁區」遍地,生活水平的提高帶來消費的個體,通過經濟生活他們逐漸接觸何謂權利,強調並爭取;90後生活在地球村的世紀,網路平面一展,世界唾手可及,信息隨處可見,他們從山巔俯瞰,思考個體的地位,爭取權利;他們與世界對談,了解與集體的關係,努力明曉義務的需要。這三代人,我們從時間,即縱向分析,其實可以看到法的普及化教育越往後越有成效的,其實仍是一代勝於一代。拿闖紅燈來說,我自己的親身經歷里,等紅燈的總是年青人居多,同時我記得《廣州日報》的一名記者也曾經進行接頭調查,發現也的確是如此。同樣是我那位刑法學老師,他的一位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的香港商人朋友也對內地的90後十分讚歎。就在今年的暑假,共青團的微博就兩次髮長文表揚新一代90後們在社會生活中的責任感......因此,在法制教育中,對於法的普及化教育在不同的年齡層次有著不同的普及程度,總的來說,是年輕人對於法的了解可能更勝於老年人,並且生活水平越高的一代人,對於法的了解也會越高,更具備使用法律賦予的權利和義務表達自身訴求的能力。從去年的四中全會來看,未來是越往後,法的普及化就有可能越高,法制教育的效果就越好。
二、專業化教育。這一點就涉及到我現在的在讀專業了,我們這一批人就是涉及到了法的專業化教育的培養,其實這也是個大難題,說起來可能也很長,今天太晚了,有時間在繼續修改寫出來吧。甲:中國法制教育有多落後乙:感覺有些落後。問:就是,法制教育太落後了,有什麼的教育就有什麼樣的國民,人家國外從小就培養孩子法律意 識。中國人一點沒有法制觀念,就是教育體制的問題。
甲:唔,大學倒是有門必修課叫《想道德與法律基礎》。
乙:啊,你不說我都忘了,這種課,我基本沒咋的去過,能翹課就翹課。實在要點名的話,我也就 是去打個醬油,刷手機,消磨時間。這類課程就是洗腦啊,跟馬哲,思修一樣,簡直垃圾,應 該刪除。甲:那期末考試咋辦啊?有法律案例分析啊。乙:有嗎?我不記得了啊。就是考前背一背,考場抄一抄,60分萬歲了,誰管學的啥呢。甲:額…好吧,高中人教版教材也有《生活中的法律常識》講的是我國法制建設以及如何運用法律 武器維護自身權益的能力。
乙:有嗎?我完全不知道啊,可能我們沒選修那一冊吧。再說這只是文科啦,人家理科就沒有。這 種法律課本不用看就知道是應試教育。還什麼我國法制建設,不用看都知道唱讚歌,真是 的,咋不講文革對法律踐踏破壞呢。天天只會吹「依法治國」真是的。甲:初中課本也有法律知識,政治法律在一起,不分文理,都或多或少學過一點吧。乙:初中學的現在誰還記得啊?再說啊,初中學的肯定都是最基本法律基礎概念啥的,現實生活中 遇到糾紛,你還能指望你初中學的那點法律知識?甲:其實,小學也有啊,現在有專門的《法制教育》教材,對了,咱當年的《思想品德》更名為 《道德與法律》了,感覺換湯不換藥,內容應該沒什麼大變化,名字更點題了。乙:你能不能不提教材啊!有教材,有課程不代表我國法制教育有好啊?很多課都被主課佔了啊。 再說人家國外法制教育就不是死讀書,讀死書。我給你說啊,中國學生就是整天光會死 讀書,沒有一點創造力,整天吹自己教育多厲害,諾貝爾獎才幾個人?說到底,這也是教育 體制的問題。甲:也不光是課本了,當年還做過什麼法律手抄報啊。現在小朋友也做呢,還有什麼法律知識競 賽,法律演講比賽什麼的。乙:那些簡直是浪費時間,形式主義,我當年就瞎搞的。特搞笑,我上小學的堂妹還專門弄得花花 綠綠的,自己弄不完,讓我幫著弄。這不不是麻煩人嘛。這類手抄報,最後基本都麻煩家長, 還不如不布置呢。真不知道現在老師都幹嘛,自己啥都不教,任務扔給家長。甲:額…咱也不能光抱怨國家法制教育,咱自己也沒怎麼重視。不過,當年中午吃法時候,看了好 多《今日說法》是不是也演算法制教育?呵呵。乙:人家跟你討論正事,你給我說這些,你能不能有點,社會責任感,思辨能力啊,算了,我先走 了。回聊。甲:啊……那個……慢點走啊,別闖紅燈啊!!!犯罪嫌疑人不應該有律師
給犯罪嫌疑人當律師都是卑鄙d律師應該是廉價甚至免費的雖然我不懂法但是我可以道德綁架雖然我不懂法但是我可以瞎bb雖然我不懂法但是我可以敲鍵盤雖然我不懂法但是我才不會承認我不懂法呢推薦閱讀:
※身邊幾個朋友的孩子,在玩湯姆貓的時候玩的方式都驚人的一致,就是不停的打它到湯姆貓完全暈倒為止,好玩的說話功能卻提不起這幫小孩的興趣,能否有育兒行家解釋下這種行為的原因,家長如何應對,制止還是順其自然?
※如何評價張堯學任校長以來中南大學的變化?
※國際象棋在世界上非常流行,為什麼在中國很難推廣普及?
※「好為人師」是不是我們的國民性格之一?背後的深層動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