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和朝鮮斷交的原因?
一顆呀小白楊~長在哨所旁~
但這棵長在「不歸橋」南側(???? ?? ??,名字聽著就不吉利)、25歲齡、15米高的白楊樹擋住了韓軍第3哨所的視線,造成周邊朝方3個哨所被樹木遮擋。
不歸橋
雙方鬥毆過程(網上圖很多,簡單摘了幾張)
被砍死的博尼法斯上尉,後來駐韓美軍的「小鷹」軍營改名為「博尼法斯」軍營
被砍死的巴雷特中尉
朝鮮人民軍朴哲中尉
丟了面子的美韓兩國召開緊急磋商,為了砍掉這顆「爭氣樹」,駐韓美軍司令官斯迪威爾(Richard G. Stilwell)下令駐韓部隊進入3級戒備,並制定「保羅·班揚」計劃(Operation Paul Bunyan)。 美軍從美國本土調來可以搭載核武器的20架F-111戰機,以及駐關島的3架B-52、沖繩嘉手納基地的24架F-4戰鬥機在朝鮮半島上空韓方一側執行警戒任務。 「中途島」號航母戰鬥群(轄1艘巡洋艦、4艘驅逐艦)駛入日本海巡弋。
韓軍第3野戰軍進入最高戒備,如果朝軍繼續阻撓,衝突擴大,則與美第2步兵師聯手攻下重鎮開城。朝鮮如果使用裝甲部隊反擊,美軍將使用戰術核武器實施打擊。
上述所有應對措施,美韓並不提所謂報仇,就是為了砍倒那棵樹。誰說帝國主義不好面子?
朝鮮則針鋒相對,金日成下令全國進入「准戰時狀態」,直至事件結束後一年半才撤銷。
8月21日凌晨,根據韓國總統朴正熙的命令,特戰司令部第1特戰旅團挑選出來的64名精通格鬥和跆拳道的特戰隊員,由金宗憲少校(??? ??)帶領,不顧美國人不要攜帶武器的告誡,攜帶衝鋒槍、手榴彈等輕武器和砍樹工具,乘3輛卡車向白楊樹出發。早晨6時,砍樹行動開始。同時,3輛滿載朝鮮軍人的卡車抵達砍樹作業區附近,但60餘名朝軍只是圍觀,並未繼續阻撓韓軍行動。2小時後,砍樹行動結束,雙方撤回。
此事件也一度被認為「瀕臨三戰爆發」的幾個時刻之一。
美韓聯軍二次砍樹
————————「白楊樹」事件介紹完畢,下面說正題。
事後,朝鮮檢查現場繳獲的斧頭,發現斧頭上的銘文為 Made in Austria,朝鮮二把刀翻譯竟然將其翻譯為「澳大利亞製造」。朝鮮據此憤然與「美帝國主義的走狗」澳大利亞斷交。
以上這個「烏龍翻譯造成兩國斷交」的段子已經在網路上流傳很久了,最早見於2000年的《環球時報》(11月24日第二版),作者是該報駐澳大利亞特派記者李學江。
人民網轉載《環球時報》的「段子」。
實情是,1975年11月,也就是「白楊樹事件」爆發前的9個月,朝鮮和澳大利亞就已經斷交了,談何砍樹後「烏龍斷交」?
朝鮮方面確實還撿到過一把斧頭,但不是1976年這把,而是1975年的「亨德森少校事件」。
1975年6月30日,聯合國停戰委員會中的美軍少校威廉·亨德森在JSA二號哨所附近的一個長椅上休息時,十餘名朝鮮人穿越邊境並蠻橫的要求其讓座,被亨德森少校拒絕。朝鮮人開始毆打亨德森致其重傷,後其被直升機送走治療。由於非軍事區嚴禁使用槍械,附近哨所的韓軍士兵在營救美軍少校過程中使用斧頭攻擊朝鮮人,被朝鮮繳獲。1975年這把斧頭才是夾在朝鮮和澳大利亞之間的那把神兵利器。
當然,朝鮮絕不會逗逼到因為一把斧頭就與一個國家斷交,尤其是為數稀少的承認其政權的西方國家。
朝澳外交大事記:
1974年7月30日,朝鮮與澳大利亞建立外交關係。
1974年12月30日,朝鮮駐澳大利亞大使館開館(堪培拉)。
1975年4月,澳大利亞駐朝鮮大使館開館(駐中國大使館兼任)。
1975年10月,聯大第30次會議,澳大利亞在決議中支持韓國立場。朝鮮表示強烈不滿,撤出了駐堪培拉大使館。
1975年11月6日,澳大利亞駐平壤大使館撤出。
1996年,澳大利亞對朝鮮實施人道主義援助,兩國關係轉暖。
2000年5月,雙方恢復外交關係。
所以,斷交的主要原因與1975年聯大30次會議中有關朝韓的決議有關。朝鮮對澳大利亞支持韓國一方的決定感到不滿,再加上一些涉外小摩擦,致使其與澳斷交。斷交?是不是去過朝鮮旅遊的就拿不到澳洲的簽證了?
都是套路
可惜澳大利亞那塊地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