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市場經濟定價,一個清華北大的學位能賣多少錢?

同理,一個一本線的高考分數,二本線的高考分數又能賣多少錢?

----

本題來自知乎圓桌 ?經濟學思維,更多經濟學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看了大家的答案,除了吐槽基本分成兩派,一派是把學位當做資產,用資產定價理論中的「資產的價格等於未來各期收益的現值」來定價,另一派是把學位當做信號,用博弈論定價。

首先第一種觀點肯定是錯的,學位嚴格說確實是一種資產,但是它只能被交易一次,不可能出現我買了一張北大文憑用幾年不需要了再賣給別人這種情況。盧卡斯資產定價公式是給「樹」定價,無論社會怎麼變動果子都是能生出來的。這種說法混淆了有市場和沒有市場的情況下學位價值的不同。所以我覺得學位確實是一種信號。

但是是不是學位能被交易了,就不值錢了呢?不盡然。

信息經濟學的金科玉律是,在signaling game當中,可能出現的是separate equilibrium 和 pooling equilibrium(,也可能均衡不存在)。我們可以觀察到,現實中,北大清華的學位的確是有價值的。換言之,用學位去推斷不可觀察的「能力」是有效率的,否則北大清華也不會那麼火。那麼說明它不是一個pooling equilibrium。

可是,如果您是僱主,您看到一個應聘者是北大畢業的,您會怎麼解讀其中的原因呢?

1. 他很聰明;

2. 他很勤奮。

當然,這兩個原因不是非此即彼的,事實上大多數考上北大清華的人兼具這兩個特質。

下面請問,到底是他的聰明還是勤奮說明了他是有能力的呢?

很多人的直覺反應是聰明。那麼我們不妨假設聰明是人考上北大的唯一原因,高考就是一個沒有複習大綱的智力測試。您拿著北大文憑找工作,北大文憑是您聰明的證明。如果這個學位能買賣了,就失去了證明聰明的信號作用了,因為多笨的人理論上只要足夠有錢,都能買一張北大文憑。於是就可以有一個pooling equilibrium,用文憑判斷聰明與否註定失敗。這樣,既沒有效率,又不公平。

可事實是如此嗎?這我們需要去考慮,考學上面的天賦,和工作上面的天賦,究竟是不是一個天賦?他們具有相關性嗎?如果它們高度相關,那沒問題。一旦文憑能夠買賣,那麼這張文憑只能傳遞出1. 老子有錢、2. 老子捨得花錢,或3. 老子聰明這三個信號之一。此時學位不再是篩選不同能力的有效途徑。

可如果它們不是一個天賦呢?如果你手裡的北大學位只能說明你有考學的天賦,而考學的天賦與工作的能力沒有任何關係,怎麼辦?此時你手裡的文憑只能傳達出你有很強的應試能力,但我們企業需要的不是應試能力啊。

有些人,工作上可能能力非常強,但是考學非常不靈光,這樣常見。21世紀初的時候很多人在反思為什麼清北的學生到了工作崗位上還不如二本院校的,就是證據。

反過來,我們假設,如果只有勤奮才是高考考出好成績的決定因素。那麼,看似是這樣一種情況:高能力和低能力的應聘者都可以通過努力拿到北大文憑,一個無效率的pooling equilibrium。

但是,如果我們考慮這樣一個招聘流程:限於企業的時間成本,企業只為有北大文憑的應聘者安排面試,沒有北大文憑的人自動去搬磚。進入面試之後,有能力的人留下,沒能力的人去搬磚。這個過程其實很像現在的找工作流程,HR先篩掉那些不好的簡歷,比如學歷不夠、沒有工作經歷、不是985、211等等的人都會被刷掉,然後扔掉簡歷,通過諸如無領導討論這些方式(當然我覺得這特扯淡)來近距離觀察你的能力。那麼在這個靜態博弈中,唯一的納什均衡是只有有能力的人才會拚命學習考上北大,因為他們自信自己能在面試中存活下來。而沒能力的人,沒有上北大的意願,因為考上北大只是幫他們走進最終的面試罷了,最後還是改變不了炮灰的結局,白白賠上了從小到大嬉戲玩耍的時間。

這個模型與Spence (1973)的不同在於,企業不再只根據文憑決定僱傭誰,而是用文憑縮小了選人範圍。在Spence的模型中企圖用文憑瞞天過海掩飾自己低能力的人,在這個模型里沒有了生存空間。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北大文憑,可以精確地篩選出高能力的人,因為只有高能力的人勤奮才是有價值的,他們通過他們的勤奮釋放出了信號,藉此在競爭中生出。一個separate equilibrium出現了。

當然,這與現實情況不符,主要是因為我們抽象掉了聰明在考學中的作用、聰明與能力之間的相關性和北大這樣的學校對學生能力的加強。

好了,有一天,北大的一部分學位能拍賣了,低能力的人願意出哪怕一分錢去買這個學位嗎?不會,他們會選擇抓緊時間多搬兩年磚。此時,高能力的人的情況無非是以前只能通過努力釋放信號,現在多了一種釋放信號的途徑而已。此時,高能力的人中,偏懶但相對有錢的那些買了學位,勤奮但缺錢的那些考了學位,大家各取所需。

此時,學位的價格不可能是零。

當然,有人可能要質疑,在上面那個機制當中,如果北大清華的學位允許售賣,企業還會拿這個學位當做敲門磚嗎?這裡的問題在於,因為已經假設了接受北大清華的教育並不提高個人能力,所以,即使不允許購買,按理說也不會有人拿這個當敲門磚。這是一個模型,大家將就著看吧,


更新部分:

補充一點原答案沒有提到的部分,也就是本答案和其他一些答案對學位價值定義的不同點。Frank Yang的答案旁徵博引的論述了在學位公開交易後,失去signal的價值,那麼定價為0。這裡面考慮的是:有能力且有學位的人比較沒有能力但是可以購買得到學位的人。這裡面當然學位就不能反應能力了。我的答案裡面提到的方法是比較:有能力沒有學位和有能力有學位的人,直接體現學位的signaling 價值。而我認為考慮這個情形是具有現實意義的。比如現在蓬勃發展的互聯網教育行業,coursera,edx等等,在上面上課可以選擇是否購買verified certificate,而這個verified certificate的合理價格就是體現了其signaling的價值。

-END-

從金融學資產定價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思路可以有以下兩種:

1. 計算top2學位未來回報的折現;

2. 不直接計算top2學位未來的回報,而是通過replicate top2學位的回報,根據一價定律計算。

既然@Sean Liu答案提到了用斷點回歸(這個實驗設計有問題,下面會提到)比較未來工資收入了計算價格,且不論未來工資收入是否是學位未來回報很好的衡量。如何確定top2學位對未來工資收入的影響本身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下面先來講講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要明確這裡面需要比較的是學位的價值,top 2學習的經歷,top 2平台對能力的提升不應該被計入學位本身的價值中。

影響工資收入的因素有很多,做回歸分析的時候需要控制變數。然而這樣一個複雜的問題,難免會遇到遺漏變數的問題。由此,我們可以有以下幾個思路:

第一,隨機實驗

實驗思路如下,從即將畢業的top 2 學生中隨機選取一批不發學位,然後觀測未來幾年的收入情況。當然這樣的實驗research ethic有問題,非常不建議做。

第二、quasi-experiment

另外一個答案中,知友想到用斷點回歸的思路。記憶中,做教育相關研究的論文中確實有不少採用斷點回歸。比如著名的Thistlethwaite and Campbell

(1960)的這篇論文就是採用斷點回歸來研究merit awards對未來學術成就的影響。然而@Sean Liu 答案中的RDD有以下兩個缺陷:

1. 這個思路沒有考慮到top 2的學習經歷和平台對能力提升的影響。

2. Fuzzy RD確實可以解決過線的可能不選擇top2的問題,但是RDD要求在cutoff的附近要as good as random,而考生的選擇可能受到專業喜好的影響,這要就存在selection bias。

第三、自然實驗

讓我們打開腦洞,回顧top2 的校史:

- 北京大學醫學部,原名北京醫科大學,2000年5月4日併入北京大學

- 2012年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併入,改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

那麼我們就可以根據合併事件前後的畢業生收入狀況來估計學位的價值。比如比較合併前兩年北京醫科大學的畢業生未來的收入狀況和合併後兩年北大醫學部的畢業生收入狀況。或者是比較合併前一屆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畢業生的收入和合併後一屆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畢業生的未來收入狀況。

Reference:

1. Thistlethwaite, Donald L., and Donald T. Campbell.

1960. 「Regression-Discontinuity Analysis: An Alternative

to the Ex Post Facto Experi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51(6): 309–17.


@Frank Yang 的回答寫得很好,我在這裡補充一篇最近的實證研究:

  • Clark, D., Martorell, P. (2014). The Signaling Value of a High School Diploma.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22(2), 282-318.


花100w進南大,80萬進東南的,30萬南航一本專業的都有呀。難道你們都沒有聽說過「點招」嗎……=_=我同學就有啊。

這個問題肯定是建立在:大部分人得考試,小比例人能夠花錢買到學位的基礎上的。否則哪來的本一本二本三線?

所以怎麼可能無價。進去了又怎麼會什麼都學不到。市場早就給權力和人脈定好了價格,又豈是一般人能承擔的起。


反對@Frank Yang 的結論。假如清華北大學位可以賣,得到清華北大學位意味著一個人很有錢,而不是高考分數高。按照Frank的觀念,由於學位被賣掉了,不再反映高考分數高,signal效用就消失了。

但是信號效應不止能用來表現高考分數,還可以用來表現財富。清華北大的意義就變得和Birkin包一樣了。那時,學位的價格就是「想要多高就能多高」了。


謝邀,高考分數和名校學位是一個能力證明,一旦它能賣了就失去價值了。


我就是來吐槽那篇日報文章的……

這這這…… Akerlof 1970通篇沒有一個詞叫做partial equilibrium,不知道答主是怎麼創造出來的。我斗膽猜一下,你想說的是,因為lemon,所以有了逆向選擇(adverse selection),所以在多數情況下,均衡是「市場上賣的全是lemon,也就是次品」,但如果次品足夠少,均衡就是「好車壞車都有」。但拽詞」partial equilibrium「這不是找黑么。Akerlof的文章主要在談論的就是逆向選擇問題,連pooling equilibrium、separating equilibrium這樣的概念都沒有呢。

還有就是,第二點」. 為什麼學位公開銷售之後就一分不值了?「不就是Lemon的逆向選擇結論么,簡單問題唄複雜化了。

糾一下偏,什麼是Partial Equilibrium呢?

As defined by George Stigler, "A partial equilibrium is one which is based on only a restricted range of data, a standard example is price of a single product, the prices of all other products being held fixed during the analysis."

Partial Equilibrium對應的是General Equilibrium,和Lemon這篇文章真心沒有啥關係。

還有我想說,學位到底值多少錢這個問題理論上能提供的解釋太多了,你可以根據你的假設得出不值錢的結論,我也可以提出值錢的結論。倒是"identification of wage returns to education"是個大問題哦!


各地辦假證行情不一樣,無從比較。


反對當前的第一名。

題主的意思並不是所有學位都可以公開售賣,而是如果我想(在黑市偷偷)買一個清華北大的學位,需要花多少錢?

黑市也是市場,如果能除去黑市交易的風險溢價(其實願意承擔這樣的溢價也說明了清北學位在購買者心中的價值),那麼黑市付出的錢就是清北學位的價格了。

據傳某些高中進普通班20萬,好班50-100萬,考慮到好班上清北的比例大概不到十分之一。加上通脹和其他考量,假設僅僅依靠財力購買,我猜在500萬至上千萬是很有可能的。這個數字和收入的折現可能是接近的。不過具體數目可能也取決於是從三本(觸級)/二本(汀橘級)/一本(步級)/擦線水平(高到不知道什麼級)想要買進清華吧。這個價值和收入的折現可能也是比較接近的。

然而付的起這個錢的人,也許未來的收入可以藉由清北的牌子掙得遠遠超過這個價位。不過這也是後話了。

呼…終於有人正經估計數字出來了!

以上


這得看賣家是否能充分利用這個入學資格。體主提到分數線,他問的是入學資格。

假設買傢具備相應智力,只是因為分數線限制無法上北大清華,比如他是在河北山東,高考難度大,那麼這個資格如果放開炒作,價值至少五百萬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即使按照打工,一年多掙十萬也不難,還要加上結交有錢或有權朋友的潛在收益。以上是建立在少量發放金錢名額的基礎上

但如果完全放開,純粹以金錢決定入學資格的話,十年八年下來,這個學位必定貶值,貶到比普通大學的學費僅僅高幾倍(因為教學條件好,而且貴族聚集),但不再會那麼值錢了。因為以金錢招生,真正的人才不會進來,學術能力會大幅下降,社會會普遍知道這是紈絝子弟的學校,學生沒有真才實學,那時候即使是富人,很多也不願讓自己的孩子被貼這樣的標簽了


把分數線上一點點和分數線下一點點的人的一生收入貼現拿來做一個斷點回歸。差值就是學位市場經濟定價下的價格。

----分割線----

即便在信號模型下,這個價格也體現了信號的市場價格,需求端對買與不買無差異,市場還是能sustain的,不會collapse 。

-再割-

樓下提出的理想實驗要work得假定demand for 學位increases with wealth或者低收入家庭面臨借貸約束。當然如果那麼假定,自然說的是對的。但是我的假定是如果買學位不掙錢,那麼regardless of wealth level,都不該買啊。


由於工作原因需要郵寄我的畢業證和學位證,選擇順豐速遞,快遞小哥來了我跟他談保單,最高兩萬,我希望再高一點,畢竟是畢業證學位證,結果快遞小哥鄙視的說你那都不值這個錢


匿了,清北不知道,人大董事會成員捐贈一百萬有一個學位。當然畢業還是要靠自己。


每次我想談情懷的時候都看到有人一本正經的講錢…


要看專業了。一個工科博士學位和一個MBA,如果其他條件差不多,顯然不同的僱主開出的待遇是不一樣的。

另外,學位從來都是和能力、性格、背景捆綁銷售的,僱主不可能僅僅根據學位招人。試想,一個成績優良、有若干實習、有海外交流經驗、有志願活動且都獲得良好評價的工科學士,和一個天天宅在宿舍打遊戲、與異性交流僅限於食堂大媽、考試都靠作弊的工科學士相比,應該要金貴不少。當然,如果後者有個好爹,可能他的學位價格就比較高了。


學位本質是學校、教育部對於一個人受到教育並達到相關標準的背書。

學位不值錢,值錢的是受到的教育以及這段教育帶來的能力提升。

所以,學位並不值錢。


你以為知乎是八號當鋪?


大概是買家的智商乘上某個係數,一般來講結果是零


大家都是腦洞主義,實證主義太low,在知乎沒地位。

賣官的朝代不要太多,賣文憑的學校不要太多。


我覺得可以這樣假設:北京大學每年以匿名拍賣的形式公開出售十個學位 - 這樣在競拍者不可知同時拍賣數量有限的雙重條件下可以獲取北京大學學位的相對市場價值。


推薦閱讀:

TAG:清華大學 | 高考 | 北京大學 | 市場經濟 | 定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