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企改制需要資金?股市為什麼能夠為國企改制提供大量資金?


首先糾正 @肥肥貓,一般意義上指的國企改制,是指產權體制的改革,所以跟融資租賃沒什麼關係。

其次,國企改制並非單獨指上市的過程。許多國有企業目前仍然是全民所有制甚至事業單位等體制,改制指的更多是將集體企業制度改組為股份制這類現代化公司制度的過程。

回到問題,國企改制的變化,我覺得用存量和增量而非單獨以PE來做比較可能相對更加合適。存量即指股權轉讓,而增量即指股權增發。

肥肥貓指出了一點,過去由管理層併購實現國企私有化,基本就是進行存量的轉讓。在這個過程中,國企改制伴隨著資金和產權的雙向流動,國有資本實現了一次性退出。

但是這種存量的轉讓方式存在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定價公允與否,由於過往A股市場並不發達,很多地方國有企業尚未上市,因此股權轉讓中經常伴隨著國有資產流失。

新一屆政府上台後做了一次調研,最終確定了的一個方針就是國企改制以增量改革為主,即通過股權增發來實現產權體制的改革,而且這一輪體制改革並非是為了實現國有資本的退出,而是為了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說白了,這一輪的國企改制就是為了讓民間資本為國有資本抬架子,幫助補充國有企業的資金而已。

可以參看十八屆三中全會針對混合所有制的闡述:

「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有利於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有利於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允許更多國有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國有資本投資項目允許非國有資本參股。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企業員工持股,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

接下來回答問題。既然是以增量即以股權增發的形式來實現國企改制,那麼增發的股權就需要以現金購買,這就是國企改制需要現金的原因。而伴隨著A股市場放開IPO並且估值水平逐漸走高的情況,通過實現國有企業上市,在A股高估值的背景下,便是最好的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並且最大化補充國有企業資金的情況。大的如中石化銷售公司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小的如地方國有企業的上市,莫不是通過做增量即股權增發的形式,即提高了公司的估值,也增加了公司的資金。

因此,股市為國企改制提供大量資金,基本上是通過增發股權募集資本,補充了國有企業的資金。

下附A股重啟IPO以來國有企業IPO情況統計,供參考:

可以發現,所有國有企業上市均通過股權增發來募集資金,國資並沒有通過股權轉讓(存量轉讓)的方式進行退出。


改革必須不能流失資產,所以必須修復凈值,修復後賣掉,通過股份賣掉、或者直接處置資產賣掉、資產證券化、債務打包上市,股市的資金0成本,加大直融可以稀釋社會平均利率,國企拿到錢也好一路一帶出海,對外投資基建,這些事民企辦不了,國家這麼導向,於是就出現了現在所見的結果。


蟹妖!

病重需要下猛葯!

治病者有三:

一是未有形而除之,防患於未然。---------(無病預防)

二是防微杜漸,治其毫毛。 ---------------(小病即醫,不讓小病發展為大病)

三是病入膏肓,用藥若虎狼。---------------- (大病用非常手段)

目前的國企改革屬於第三種。

國企對中國來說重不重要?太tm重要了!

中國國企的工業產出佔到了綜合的四分之一。前100強的企業大多都是國企,他們的控制著中國經濟的各個關鍵領域——銀行、電訊、鋼鐵、交通和電力等。省市級企業的數量高達十萬多家,雖然不都是行業壟斷企業,但是國字型大小身份就為這些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優勢,包括政府補貼、貸款額度以及優惠稅收政策等等。可以這麼說,目前中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大型國企

那麼現在為什麼要改革國企?

因為不改革國企,中國經濟問題就無法得到根本解決。不過不改革國企,那麼現在提出的一切經濟政策,方案規劃,道路方針都是鏡花水月。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結構轉型,難道靠民企?民企需要轉變發展方式嗎?需要大規模的結構轉型嗎?

一帶一路,輸出產能,化解產能過剩的矛盾,難道靠民營企業的裝修隊?

所以要激活中國經濟,動刀必然在國企身上。

國企的問題在哪裡?

什麼壟斷啊、降低市場活力啊、皇商的不公平競爭啊、即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啊、國有資產流失啊、腐敗和官商勾結啊、非法的利益輸送啊等等,我就不多說了。題主的問題是跟股市相關。

那麼我就說一個問題,就是通過股市去槓桿化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數據

2012年我國非金融類企業部門的槓桿率為106%,2013年進一步增至109.6%。這一數值遠高於德國的49%、美國的72%、日本的99%。

中國社科院數據

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在全球金融危機後擴張明顯,尤其值得警惕的是非金融企業債務佔比極高,達到139%,已經超過了OECD國家90%的閾值。而債務餘額總額在2012年末為111.6萬億元,槓桿率達到215%,。從貸款和債券數據方面看,我國企業部門債務的絕大部分來自國有企業負債,佔80%左右

財政部數據:國企營業總收入雖然從2008年的約21萬億元增加到2013年的46.5萬億元,但利潤增幅除2010年較大外,2013年僅5.9%。但國企成本中的
財務費用增幅卻由2009年的3.2%迅速增長到2012年的33.5%,雖然2013年重新回落至8.6%,但2014年第一季度又增長了19.3%。

重點來了,國企現在負債過高了,經濟下滑使得利潤收入趕不上財務成本。所以必須去槓桿化,就必須進行所謂的國企改革。不然怎麼債務重組?債務負擔不放下,怎麼發展經濟?

所以國企改革的重心,不是所謂的去壟斷,讓利民營企業,當然事實上也許會有些相關的作用。但是重點就是減少債務,引進投資,混合所有制(融資),上市(變國有資產為國有資本)。

最後是的國企輕裝上陣。繼續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正好在寫一篇關於國企改制的文。占坑慢慢更新。拒絕轉載。

一般「國企改制」是指全民所有制企業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變更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國企改制有專門的法律法規要求,在改制過程中應注意遵守。實務中有限公司變更為股份公司也經常被稱為「改制」,但該變更實際上屬於《公司法》項下關於公司組織形式的變更,不一定適用國企改制相關法規。因此在接到「國企改制」項目時應首先判斷該項目屬於哪種情況。最直接的判斷方式是看該公司的名稱。如果公司名稱里是「某某公司」,沒有「有限」兩個字,那麼可以判斷該企業目前不是《公司法》規定的有限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很可能是全民所有制企業,該項目很可能是一般意義上的國企改制。如果公司名稱里為「某某有限公司」、「某某有限責任公司」或者「某某股份有限公司」,那麼很明顯,該企業目前已經屬於《公司法》項下的公司,該項目很可能是公司組織形式變更項目。

國企改制的目的之一是到資本市場融資。「全民所有制」是沒有股權之分的,因為它是「全民所有」,所以不能引入其他股東,更不能到資本市場上融資。唯一的途徑是改製成股份公司。

國企改制項目和公司組織形式變更項目的一個重要區別在於,國企改制需要根據財政部的規定按照評估值折股,而有限公司變更為股份公司一般可以按照經審計的凈資產進行折股。前者在改制後不符合目前的A股上市關於業績可連續計算的要求,因此改制後需要運行兩個或三個完整會計年度才有可能申請在A股發行股票並上市,但在香港等境外上市是可以的,香港沒有這樣的要求。後者的業績可從有限公司成立之日起連續計算。


很多朋友回答的很專業,我感覺也就是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術語「價格溢出」 蝦米意思?就是不值這個錢。去菜市場買菜,黃瓜100元一斤,你可以對他說「價格溢出了」,或者你也可以罵他娘,告訴他你賣的太貴了。現在就我的觀點回答一下你的問題,第一,國企改革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解決國企貪腐,權利過於集中,行業壟斷,佔用政府大部分資源,上繳盈利少,國企自動薪金。你覺得改革是否必要呢?很多國企現在都是虧損狀態,讓他良性運轉絕對需要大量資金!

二,原來國企需要資金去找誰呢?銀行!不錯,那銀行是白給你錢用?!光利息就壓死你,每年的盈利還不夠還息的。所以阻礙了實體經濟發展,好了,現在可以通過股市來圈錢了,你買股票券商會付你利息嗎?顯而易見小散才是真正帶動實體經濟的人!國家也知道在中國做股票是投機而絕非投資!!


這個必須我來獻醜

國企改制必須是雙改,體制只是一方面,核心是改變用工機制,改變企業所有權!即職工身份的轉變!!!!再次強調職工不是員工身份的轉變!!

為什麼員工身份轉變這麼重要,因為傳統意義上的國企都是全民所有制,是根據企業登記法設立的。入職的職工拿的是檔案工資(10年前最後一批入職拿的是450元每月),國家資本主義在當時歷史環境下的另一種體現,是通過對職工工資剪刀差壯大企業資本,

企業不是現在按照公司法設立的。區別在於所有者決定權在職工大會,類似股東會

重大決策經營權屬於黨政聯席會,類似董事會

實行的是廠長經理負責制,類似管理層

為什麼要改制,理由很多,我不一一枚舉了。但是你要轉變體制,那你永遠越不過所有權的轉變,改成現代企業制度那核心問題是誰是股東?前股東是誰?新股東誰來接盤?

毋庸置疑,雖然是全民所有,但國有企業管理權就是屬於全體職工的!大家肯定奇怪怎麼全國人民所有變成了企業人員的,我沒找到資料,企業登記條例只有主管單位,沒有股東。其二,國家權益是通過國家投入增值後的所有者(都不知道誰是所有者)權益減去應支付給職工的補償 剩餘就是國有資本。

改制前提是清產核資,核定未來新公司的註冊資本,結合員工工齡制定補償方案!(改制的前提,必須由職工大會「股東會」通過,這相當於同意將自己對企業的工齡也就是股權以對外轉讓的方式出讓),一般改制的企業還是有一定營收能力經營資本的,這就導致工齡摺合的補償款是遠遠不夠支付股權轉讓款的,而且作為職工肯定無能力做大做強企業,走mbo又容易出現權益流失,一般都是吸引外來投資者,方式是以掛牌公告

所以改制前必須對職工有交代,這是最大的改製成本,一般國企有崗上人員崗下生活費,少則幾千多則幾十萬人,工齡平均30年,這需要多少錢各位自己掂量吧!

至於什麼上市評估什麼發展資金,這都不是改制的必要剛性成本,是可以有彈性的

舉個例子吧,例如鐵總,注意下他是中國鐵路總公司,這不是按公司法設立的,連字號都沒有(直接冠名鐵路,把行業註冊了真牛比,也沒什麼有限無限合夥就是一個總公司)是全民所有制企業,為什麼這麼設立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職工身份根本無法改變也沒這多錢來改變,如果成立公司來改制,呵呵呵,幾百萬鐵路人合計幾千萬年的補償,來個4萬億吧(參考下中石油銷售公司,只搞了一個混合制就吸納資金幾千億,鐵總可是比銷售公司高几百個體量的存在)

至於股市為改制提供資金?這是什麼邏輯?

改制在前,上市在後,兩者根本沒有任何聯繫


國家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 利用股市進行資源重組 財說上最近也在分析此類問題


從企業經營和財務的角度來看,國有企業未改制之前客觀上不是一個以營利為目的的實體,而是完成當地就業稅收目標的生產實體,這樣的企業實際上大多數僱傭了遠遠超過市場平均水平的員工,同時在從事著一些經濟上並不很效率的行業。

改制之後至少是要引入民間資本作為股東的,民間資本對企業的唯一要求是利潤,那麼如果不能夠產生利潤,則不構成改制的前提。這種情況下必然涉及大面積裁汰冗員,轉型從事經濟上高效率的行業,擴大生產規模。然而,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比如裁員需要補償和安置費用,剝離過去的社會化功能(擔負退休人員養老和住房,員工子女教育)需要費用,轉型需要購置新的設備,這些都需要錢。

上市本身根本的目的就是融資,所以上市就是為了籌錢,所以上市可隨幫助解決上述問題


這問題太簡單了,首先什麼樣的企業需要改制?肯定是頻臨破產要完蛋的企業啊~那麼改制企業要不要成本?要而且需要巨量的資本投入,新的廠房設備技術專利等等,等於是再造一個企業。那麼這個成本誰出?終歸接底是老百姓出,不管是上市,國家重組還是發行債券,都是老百姓買單。這就叫賺了是自己的,賠了是國家的-老百姓的。


這話說反了,不是股市能夠為國企改制提供資金,而是國企改制需要股市作為套現出口。

民間投資主體一般通過出資入股、收購股權、認購可轉債、融資租賃這幾種形式參與改制,錢的來源都是民間投資主體自己掏的,國家並不需要湊出真金白銀來。

這一輪國企改制和之前的區別在於,過去那種管理層自己出面貸款買斷,從廠長搖身一變成為大股東的形式逐漸被PE收購取代了。據說很多PE都專門成立了國企改制工作小組,準備大規模參與國企改制。

目前最活躍的是地方國企,地方債的缺口將來遲早要靠賣國企來填補。比如廣東省國資委明確喊出國有股權出讓不設下限,還給出了時間表,5年以內純國有企業降到20%以下,二級及以下競爭性國有企業基本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而這些PE是需要有人在二級市場上接盤的,不然沒有動機做這個事情。至於股市的表現,大家都看到了。


身在一家央企中,大體了解112家央企(南北車合併、中電投與國核電合併後剩110家)一些現狀,地方國企現狀多數比央企還要差一些。

實際上並非國企改制需要資金,而是欠了很多債需要直接融資獲得資金降低資產負債率,挽救面臨的困境和儲備應對即將到來的寒冬(不過結果也許會是一廂情願,得到資金多數的不是國企本身而是個人)。


國企大部分都是虧,巨虧。一查賬目,全是資不抵債。又不能把債務分了之後就散夥。當年MBO(國有資產私有話)可真是先富起來了一批人哪!

所以,得先搞出錢來,再說。而且,錢越多越好,多了之後再怎麼分,就另說了。

而且,即使是四大行,這個體制根本就說不清楚。工行那麼多營業網點兒,白用地方不花錢。土地是全民所有吧?國有?領導所有?不管了。總之,算上鋪位租金,工行都是虧。

那中國股市,分紅嗎?每年工行海外分紅多了去了?國內就是鐵雞雞。

那股票就是徹底的坑老百姓錢了。因為持股不能獲益,只能賣給下家。就炒唄。

這還是社會主義嗎?

赤裸裸的資本主義原始積累啊!


這個兩個問題描述的不是很準確。

先來說說改制,從03年國務院出文定義的改制到15年中辦下發國企改革指導意見,國企改制的定義都是很清楚的,那就是通過股權轉讓、增資擴股、公司制股份制改造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國有資本的有序進退。其中,全民所有制企業的改制還包括了對原有企業職工(全民固定工、集體工以及合同工)的身份置換。改制需要資金說的就是國企在從全民所有制企業轉變為公司制或者股份制公司時必須支付的職工安置費用,因為全民所有制企業的職工是計劃經濟時代的「主人翁」,按照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的規定,政府和企業、企業和職工之間是承擔著無限責任的,而公司的定義-不管是有限責任還是股份有限-則是股東以出資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所以在設立公司的時候要對身份進行轉換,支付經濟補償金,解除無限責任。而現實中國企不論大小都以機構龐大著稱,所以說國企改制是需要資金支撐的。當然從全民所有制企業轉變為國有獨資公司的國企,在實際操作中也有暫不支付職工安置費的,到實行股權多元化引入其他股東的時候再行安置。所以說,只有從全民所有制企業進行股權多元化或國有產權退出改革的國企改制,才會因為要明晰產權、劃分股東企業員工之間的權責而進行職工身份轉換,這是需要支付改製成本。

再說上市為國企改制提供資金這個事。有個誤區,並不是所有的國企改制都意味著上市,改制上市只是國企改制的一種途徑。只能說改制上市使國有資本的運作更加規範高效,國企信息更公開,管理更科學,同時國有資本的價值體現更直觀了,當然改制上市必然伴隨著股權稀釋,國有獨資企業、公司將通過減持、轉讓所持股份變成國有控股、國有相對控股甚至國有參股公司,這個過程中國有股份的減持、轉讓是完全按照市場價值來進行的,遠遠高於當初每股一元錢的投入,因此,正確的說法是,改制上市的國企能夠盤活國有資產--國有股權價值大幅提升,同時可以 通過降低持股比例套現大量資金。


國企大多數是上市公司,而他們的股票價格相比中小創私企股價都是比較低的,在這個大背景下,有修復股票凈值的需要,目前國企現狀有目共睹,大刀闊斧的改革才是王道,那麼改革必定是需要資金的,而這部分錢國家會出嗎?當前實體經濟這麼差,GDP增速滯緩,只能把這部分錢讓老百姓買單,把股市搞起來,把股市變成全民賭場,變成全民炒股的時代,想盡辦法讓你老百姓入市炒股,(降准,降息,加融資融券)讓股民開始都嘗到甜頭,那麼股市就火了就是現在的狀態,那麼按照現在的國企股票價格,公司在這個階段進行堅持或者增發,把錢騙到手,償還一部分債務,剩下用來改革,那目的就明確了,最後改革完成,像今天的中車,誰還管你股票價格,會管你老百姓套沒套在裡面,中金公司資金已經撤出很大一部分,包括四大行,所以最後的下場和08年一樣,滿地雞毛!


說白了就是國企被那些貪官搞得一直虧損,企業資金損失嚴重,就必須改革其目的有兩個:岩石國企被貪污的事實,改革貪污的現狀。改革為什麼去股市募集資金,說白了就是政府圈老百姓的錢唄。


填補地方債,國企體制改革,吸收熱錢,想像空間無窮,只是泡沫終有破的那一天


推薦閱讀:

2014/12/02滬指單日上漲83點,漲幅3%,發生了什麼事?

TAG:經濟 | 股票 | 國有企業 | 金融 | 國有企業改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