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紐約百老匯和倫敦西區的音樂劇的演員是如何培養和選出來的?


  1. 歐美教育領域從小就注意培養學生的社會文化技能,而不是光比誰分數高。他們也有不少的藝術專科學校或者業餘補習學校,給專業音樂劇演員提供各種技能方面的培訓,和綜合指導。
  2. 歐美社區自治度高,很多社區有戲劇和音樂民間組織,能請到有經驗的文娛學術和從業人員來幫助他們排演一些經典劇目。
  3. 當一部新的劇目開始進入製作階段,就會在各個可能的渠道,發布招募演員(audition)的消息,然後演員或者演員經紀看到消息就會根據自己的意願決定是否報名參選。然後經過選拔審核,確認進入劇組,開始演藝生涯。


培養:大學之前的中小學裡就有很多戲劇活動,其中音樂劇因為受歡迎,占不小的比重,每學期學校學生都會排演節目,家長也會被邀請出席。進入大學,學校戲劇系裡的演出大多數是公開選演員,哪怕學生物的也可以去試試。即使學校沒有專門的戲劇或音樂劇專業,也會有學生自己的業餘社團。經過這幾年的興趣培養和業餘練習,大學之後如果一個人想成為專業的戲劇或音樂劇演員,他可以去上表演的MFA課程(有些學校有專門的音樂劇表演專業),也可以當個紐漂,去各個劇院嘗試。

綜上,人家對於音樂劇人才(還有其他很多領域的人才)的培養,一是循序漸進,易於上手的,即每個人都有機會培養自己在這方面的興趣,連我這樣五音不全的也可以加入;二是系統,有專門的院校對其進行訓練。國內首先是不給人,尤其是孩子機會。我們下課十分鐘打他媽個籃球都要被老師當成作姦犯科處理,還音樂劇呢,還興趣愛好呢,還素質教育呢。

選拔:英國不清楚。美國方面,最常見的有兩種:一是open call,即公開選演員,帶著你的簡歷去就行,音樂劇當然是要看歌唱的怎樣,多數時候演出方會選定劇中的曲目,有時候也允許自選歌曲。二,百老匯的話劇音樂劇都有成熟的商業運作模式,經常會由製作方邀請特定演員進行封閉試鏡(當然,能被請來的都是有一定分量的),然後根據對方檔期以及雙方是否能就合同一致決定是否由該演員出演。比如今年百老匯版的《等待戈多》就是直接請甘道夫和萬磁王來演的。音樂劇方面,新排的Cabaret里請來了米歇爾·威廉姆斯擔當主演。


推薦閱讀:

日系音樂劇和韓系音樂劇都有哪些差別?
音樂劇為什麼要到現場呢,尤其是很多位置很不好,可能根本看不見舞台,為什麼還要堅持到現場呢?
怎麼看待高曉松曾在節目中提到的「音樂劇在中國還沒有形成一個行業」?

TAG:音樂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