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相關家庭教育的問題里,為什麼那些對父母頗有微詞的回答總能得到最多的贊?

在我印象中我看到的好幾個問題都出現這種情況,應該不是巧合,有些答案里的話還頗為過份和難聽。這種現象說明了什麼,是父母真的很錯誤還是某些人太過自我不能體諒父母?


我是來證明「
知乎上家庭教育相關問題那些對父母頗有微詞的答案會被贊 」的。

在我少不更事的時候,曾經自做文藝地在QQ空間發表了一篇日誌,日誌的內容是對我自己性格缺陷的分析和思考,裡面提到了我的自卑感很可能是來源於成長過程中缺乏家人的肯定,而且是用戲謔的口氣說的。後來日誌就接到了我表姐的評論,告訴我家人也有難處,她在為人母后更理解了做家長的不易。

我看到這個評論後首先是覺得自己太不孝了,怎麼能不理解家人的不容易呢?!可是後來想一想,我並沒有責怪我的家人啊,我的重點只是在反思自己的不足,去尋找原因試圖改善,期間客觀地評價家人教育方法的錯對也不行么?

當然不行!後面就又陸續地收到類似的「他們已經很不容易啦」、「你做了母親就明白啦」的評論,我就不得不把日誌刪了。

有意思的是,我看了下這些指責我的人的空間,裡面經常有「轉給天下的父母」這樣的轉載,而且現在打開QQ空間,滿屏幕也是這種「不轉不是中國人」式的言論。從那以後我就再也不會發類似的文章了。

至於微信的朋友圈,已經完全淪為心靈雞湯、女人必做、男人必知、中藥神奇、媽媽再愛我一次……的陣地了,沒有人會在這樣的空間去思考什麼,點贊的大多數是因為某個狀態好玩。

其他的社區,也很少會有這樣的言論。

所以我認為,知乎會有對父母頗有微詞的答案,這是一件很值得慶幸的事,因為大家有意識去反思家庭教育,並且有了反思的自由。

我還記得自己十幾歲的時候建議表姐不要聽她母親的錯誤安排的時候,表姐和她母親驚訝的表情。那種完全沒有「微詞」的感覺太恐怖了。

---------------------------------------------------------------------------------------------------------------------------------

看到有些人贊成了,我擔心自己沒有表達清楚,所以再來補充一點。

對於 @Phoenix小月 的一些觀點我是贊同的,看到他(她)在評論區裡面受到的一些困擾,讓我有些憂慮。

我們現在的家庭教育普遍還是注重維護家長的權威的,如果不是滅絕人性那樣的教育方式,無論是親友還是輿論,一般的態度還是讓子女服從。而家長又普遍會認為自己擁有了某種支配孩子的權利,缺乏對自己行為的反思。

所以我會很慶幸,現在大家開始有了反思的意識和自由。

但是任何事情都不能矯枉過正,特別是這種曾經一直被壓制的事情,一旦有了突破口,可能會朝不好的方向發展。

我希望大家是為了解決問題才去尋找原因,而不是為了推卸責任。

我也在評論區中與別人的交流時說過「我嘗試著與家人交流這個問題,好在父母沒有指責,只是有些逃避。但想想也很容易理解,他們真的是愛我,已經把他們有的最好的物質和情感都給了我,給不了我的也確實是他們由於自身的局限沒有能力給了。但我現在說,我身上最大的缺點可能是他們造成的,他們情感上肯定很難承受,而且責任這麼大,潛意識裡也不想去承認。
所以我想,我們反思的目的是找到原因加以改善,以及以後為人父母后盡量做得更好。畢竟,父母內心裡也住著孩子呢。」

@Phoenix小月的觀點裡面,「即使我們承認了你的不順利和你目前失敗的人生完全不是你的責任,那又如何?你獲得了暫時的寬慰,但你的人生沒有絲毫改變」我是非常認同的!

有類似家庭環境的人,一些成了社會上的混混,可一些成為了成功的人。所以,面對同樣的境遇,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應對方法,有些人沉迷,有些人自救,結果如何也全憑個人選擇。你要相信,無論你走到哪一步,你都可以選擇一個「好」的未來。生活在自我憐惜和別人同情的陰影裡面是不可能看到真正的陽光的。同情只會帶來施捨,而施捨永遠不能讓你擁有超過同情者的財富,但我明白,過去越有缺失,對未來就越有渴望。唯有更強大的自己,才能填補以前的空白,才能避免未來的災難。

有了思考能力的人,就有了主動權,可以去尋找過去問題的癥結所在,可以在現在去嘗試著改善,更可以去規劃一個好的未來。

不成熟的看法。謝謝!


因為至少74.8%的父母是不合格的。

數據來源:陳晶琦:暴力侵害兒童狀況分析--中國婦聯新聞--人民網


知乎上有四類答案最容易被贊:

1.捷徑

2.只需要分享,不需要分辨對錯的答案。

3.對自己有利的答案。

4.點贊能提升自己逼格的答案。

題主的問題是第三類。


我們都不喜歡民科,噴子,亂穿馬路,插隊,隨地吐痰,電梯里抽煙,公共場合大聲說話,重男輕女的人。當這人是我們父母,還打算把他一生的習氣交給我們的孩子的時候。我們還要記得感恩戴德…


對父母輩有微詞,未見得就是對父母的不敬、不體諒。是非判斷而已。作為一個父親,我很樂見我的兒子對我說:老爸,你錯了。社會總在進步,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說的就是這個理。


如果知乎的主要用戶群體是五、六十歲的人群,你將在知乎上看到的就是各種不孝子女的故事了。


為什麼孩子會抱怨自己的父母。我覺得不同的情況下也可能有不同的動機。

我不是心理學專家,但我有多年吐槽父母的經驗,我想到的,或者說曾經有過的動機大概有以下這些。

積極的:

1.認識到父母帶給自己的一些不適合自己的價值觀,希望消除這些價值觀的影響。

2.希望父母可以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改正錯誤的教育方式。

3.反抗父母的強權,為自己爭取更多的自由。

4.認識自己目前一些心理問題的原因,對症下藥的改變。

5.告訴別人,錯誤的家庭教育方式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促使別人改善。

消極的:

1.發泄憤怒、不滿。

2.用父母的過錯來掩飾自己的無能。

3.通過反對權威、傳統來展示自己的個性。

4.獲取別人的同情,通過別人的同情來得到一些利益。

5.講述自己悲慘的經歷,以表現自己很堅強。

應該還沒有總結全面。其他的歡迎補充。

我本人來說,長期以來表達對父親的不滿,積極的因素和消極的因素都有,有時積極的因素多些,有時消極的因素多些。

既然抱怨父母,積極地因素和消極的因素都存在,那如果一個人因為父母教育的問題受了影響,到底應不應該抱怨、指責父母呢?

在不了解這個人的具體情況下,我覺得說「應該」還是「不應該」,可能都是一種道德觀的綁架。

面對父母的錯誤:

有些人抱怨父母,在批判中找到問題根源,漸漸地重塑了自己。

有些人抱怨父母,卻成了祥林嫂,惹人生厭。

有些人從不抱怨父母,相信自己的命運靠自己,堅強的走出心理陰影。

有些人從不抱怨父母,結果被父母的錯誤死死困住,最終走進了人生的死角。

沒有一種方式是絕對正確的。因為人的性格不同、父母的錯誤類型不同、錯誤的程度不同、家庭環境不同、受影響程度不同等等因素,所以無法針對不同的情況給出相同的意見。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如果有一種方法可能是正確的,我覺得就是遵從內心吧。

憤怒也好,冷漠也好,寬容也罷,體諒也罷。心中怎麼想的,就怎麼做,別管他人的言語。做不到的事情,尤其是感情方面的事情,別勉強自己。

或許有一天,多讀了些書、多了些閱歷,等到自己可以發自內心的認識到世事無常、皆有因果,自然也就怨恨不起來了。


Not everything is as it seems.(所以本文轉折比較多,務必看完再下結論)

「一」

前幾天發生了一件事,讓我心裡堵了很久。

我和朋友在一個餐廳吃飯,鄰桌坐著一個媽媽和她的寶寶。本來相安無事,寶寶雖然會哭鬧喊叫,通常情況下大家都會表示理解,何況大多傳統的英國人,即使反感也會秉承一貫的英國風範:堅決避免衝突(這是一個國民會用「maybe」來代替「no」的國家)。

後來那個寶寶不知道看到了什麼,或是聽到了什麼,用一種能震碎玻璃的穿透強音肆意地尖叫——絕對和各位在公共場合經歷過的寶寶尖叫不同——因為尖叫持續了好幾秒。

我先是被嚇到,條件反射地往那邊看。誰知驚嚇變成了頭痛,由於持續噪音——當然,最頭痛的還是那個母親吧。她微笑著向所有人道歉。

本以為這事就結束了。雖然心裡很煩亂,但是誰讓那是個寶寶呢,我便轉過頭來繼續和朋友聊天。然後我就聽到鄰桌的母親在用她能達到的最抑揚頓挫的語調大聲說:

「Look at her face! Can you believe it? It"s just a baby!」

我看到,她一邊看著眾人,一邊看向我。是的,那句話是對我說的——因為我剛才皺眉頭了。

在這樣一個紳士國度,她說這樣的話,那就是潑婦要干架的節奏了。

這時她發現我並沒有避開她的目光,而是認真地等,看她還想說什麼。

於是她擺了一張理直氣壯的臉,身披母性光輝,高高在上教育我:「It"s just a baby!」其實她除了重複這句話,也沒什麼別的好說了。

可是,我並沒有討厭你的寶寶啊,我什麼也沒說,什麼也沒抱怨,難道聽到持續噪音皺眉頭的條件反射我都不能有了嗎?

你有母性光輝,你是弱者,我有理也沒地方說。我保持沉默。

但是,這並不是讓我心裡堵的全部原因。

因為我還沒有做母親,我沒有任何辦法證明甚至預測我以後的孩子不會這樣。我當時覺得很生氣,但是,但是,好像自己也沒什麼立場去責怪她(對我指指點點),因為她做了母親,我還沒有。

「二」

(是的,在英國待久了會得斯得哥爾摩綜合症的。)

很多人說寶寶的行為和家庭教養有關,其實,家庭教育、父母素質,並不是全部。而這件事讓我不得不深入思考其他可能性——我不能像她那樣武斷冤枉別人,我必須把這件事弄清楚了,才能開始在心裡鄙視她。

統計系畢業的我,是不會放過任何其他存在可能的因素的(還沒做 test 就不能放棄任何 factor!? ヽ(`Д′)? ┻━┻ )。我始終覺得,生理因素本身有重要的影響(我指的不是遺傳因素)。

首先,大家不覺得我們忽略了很多事情嗎?比如,最重要的一個事實——寶寶並不等於小版本的成人,他們不跟你講邏輯,只跟你講反射。

在寶寶們會說話之前,他們唯一的表達方式就是尖叫。我想在這裡提醒一下,我們這裡的大多數人,曾經都是用尖叫來表達的小寶寶,只不過二三十年前的中國,沒有「公共場所」一說;我們的父母,也許也沒經歷過類似的注視、抱怨,所以不要輕易覺得自己一直這麼「懂事」。

就是這麼巧,今天下載的 Stuff You Should Know 的 podcast 正是講這個的:「How Temper Tantrums Work」。Tantrum 就是指突然暴走。

大多數寶寶,在 30 周至三歲之間,突然暴走是很常見的現象——理客中們請聽好了,你們最愛的科學事實來了——因為人類在三到四歲以前,大腦的(記得是)額葉還沒有長好,因此大多數寶寶在這個年齡段雖然可以說不少單詞,但是由於沒有語言能力,因此無法正常表達自己。(但是,熊孩子到了四歲以後,如果有一天多次暴走的行為,那麼就像 podcast 里說的,絕對是父母教育的問題了。)

當然,也會有例外,但比例很小——不暴走的小寶寶是非常非常另類非常非常少見的。那些對新進父母頗有微詞的朋友們,你們不太可能全都是這個組裡的。

對付寶寶暴走有很多辦法——聰明的父母會耐心地實施這些辦法,運氣好的話,會管用;運氣不好的話,哎,上網查查關鍵詞,看看那些倒霉的英美媽媽們的無奈哭訴吧。

需要強調的是,寶寶暴走,只能發生後補救,實在難以預測和預防—— again,寶寶並不等於小版本的成人,他們不跟你講邏輯,沒什麼前因後果。

而且,對這個寶寶管用的方法,對另一個寶寶通常不管用。所以,當父母的真的很無奈。

因此,我作為一個 fellow citizen 的要求很簡單:寶寶暴走時,我不要求寶寶的父母能夠解決問題,因為問題無法解決。但請務必 feel guilty(而不是指著別人鼻子罵不許人家皺眉頭……),這樣 acknowledge 了你家孩子對我的困擾,我也會對你報以理解。

這是父母必經之路。我將來也會經歷這條路,不管看多少個不同國家地區的育兒書,不管向多少人取經,不管聽多少 podcast,我還是不得不在腦中重複一句:「阿彌陀佛……」

————————————————

最後,我終於可以回答題主的問題了:為什麼知乎上家庭教育相關問題那些對父母頗有微詞的答案總會被贊最多?

因為大多數人,只經歷了「一」,而沒有再後續思考「二」。


優秀的人佔少數,不優秀的人做了父母之後也不會突然變優秀,所以優秀的父母也很少。


和某朝高喊的「為人民服務」的口號一樣,「偉大的父母」下掩藏了太多不堪的東西。

知乎只是一個揭開蓋子的地方之一。


首先反對上面一些答案中的觀點,不少人總覺得別人不知道做父母的難處,所以不懂得體諒。這樣的看法是很偏頗的,而且持有這種看法的很多人恐怕很多自己並也沒有子女,只不過是想當然的下結論而已。

人做了父母以後大多會自然而然的思考更多為人父母的道理,哪些行為是恰當的!再者上知乎的很多相對來說普遍獨立思考能力較強,並不見得認同父母皆禍害的就是不懂換位思考,更不能說明這些人並不是父母。

實際上,題主所說那些答案的作者有不少都是為人父母者,點贊的就更多。當這些人發牢騷抱怨的時候,不能說全部,但我相信有不少人並不是單純的發泄心中的積鬱,而是希望將自己的經歷和父母的行為當作一面鏡子,避免悲劇重演。當然能不能做到是另外一回事。


我只能說體諒是雙方的 因為在中國 父母和子女已經嚴重的不平等 在子女小時候弱勢的時候 父母想幹嘛就幹嘛 體諒過子女?等到子女大了 變強勢了 稍有不順就是不孝。這又是體諒?既然父母從沒有在子女的角度上看過問題 從來沒有體諒過 那我覺得子女這樣做也沒什麼不妥 更何況也就是在網路上說說


  1. 孩子在有問題的家庭長大,自身心理也有問題,你可以看出答案中的偏激與偏執,對同樣受父母傷害的小夥伴的感同身受和深深愛護。
  2. 你沒經歷過這樣的家庭,真的沒資格說:「總之,父母是愛你的,父母是為你好,你要懂得感恩。」

案例:請搜索「張韶涵 父母」

我很理解「有些答案里的話還頗為過份和難聽」,因為我也是他們中的一員,在家的委屈和憤怒甚至無法用語言去形容。看著他們說出來,我感覺很欣慰,同時也會去釋懷一部分封塵已久的負能量。


我們都曾看過網上很流行的一篇長微博,叫《父母不應該對孩子說的話》。然後配了一句話:看到第幾條你哭了?

觀眾們紛紛表示:「卧槽這就是我媽寫的吧?」「條條中槍!」「我能心理健全的長大真是奇蹟!」

在我們這個教育孩子全靠一代代直系親屬口耳相傳的國度,根本沒有多少父母去認真研究如何教育小孩,如何成為給孩子正能量的偶像和榜樣。大部分的父母對於育兒的概念就是:讓你吃飽穿暖,供你讀書上學,學校里自然有老師教你。

所以一些問題家長在孩子面前的不修邊幅,或者說本身就不是什麼素質高尚的父母們肆無忌憚的影響著他們的子女們。導致了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表面看起來四肢健全五官端正,內心卻不能發育出健全的健康人格。

我因為工作的關係去看守所看一個候審的刑事犯罪嫌疑人,他在我面前痛哭流涕:小時候我爸因為這事兒進來的時候我特別特別恨他鄙視他,我還發誓我永遠不會變成跟他一樣的壞人。可我怎麼就鬼使神差的走上了跟他一樣的道路呢。你說,是不是因為他是我爸,我的骨子裡遺傳了他的基因,我從出生就註定會是一個罪犯?

我當時無言以對,回家之後想了很久,最後才有了答案:

父母對你的人生有一定影響,但不全是。他們會在你懵懂時潛移默化的誤導你的三觀。家長抽煙的家庭,兒子會覺得抽煙很正常。家長平日里出口成臟,小孩會覺得罵人很帥。家長做生意短斤少兩,小孩會覺得我爸真聰明啊。

這些都是本身就有問題的家長們給還是孩子的我們做出的壞榜樣,在孩子把父母當作完全正確的上帝的孩童時代,這些也確實會導致一些小孩子走上歪路,所以我們國家對於未成年犯罪有著相當大的寬容度,你不懂事犯了錯,不怪你。

但當你成年了,接受高等教育了,十幾年的學校生涯教給了你正確的是非觀、道德觀之後,你的人生道路便全部由你自己決定,你必須為你自己所有的言行負責,不管是違反了法律還是道德,你都必須獨立承擔,怪不了任何人。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在混蛋家庭長大卻一飛衝天的牛人,舉不勝舉。

即使是最奇葩父母,也不會每天打卡一般的教著你做混賬事,但同樣也有那麼多正直的人在教你從善(這裡面通常也包括你的父母),父母讓你不要早戀時你說「我已經15歲了是大人了不用你們管」,他們教你好的時候你不聽,不學。你偏要去作惡,最後說出「我現在賣淫是因為七歲時我媽當著我的面隨地吐痰」這樣的借口,不覺得很可笑嗎?

回到題主的問題,為什麼知乎上吐槽父母的答案容易得到高贊和共鳴?除非你真的是從小被變態父母逼成了法律上認可的可以免除刑事責任的精神病(這占極少數),而大部分則是生活的不如意者在作惡之後習慣性的找來擋子彈的盾牌而已。明知道這件事不對還要去做,事後拿父母教育來做借口的人,則是一個可笑、懦弱、虛偽、自私的人。

因為有位同學回復表達了不滿,我改掉了一些有攻擊性的字眼,但我還是想說:即使我們承認了你的不順利和你目前失敗的人生完全不是你的責任,那又如何?你獲得了暫時的寬慰,但你的人生沒有一絲一毫的改變。我無意為中國的家長教育開脫,這篇答案的上半段也一直是在批判,但這些又有什麼用呢?所以,還是拜託振作起來,拋去借口,眼看前方,負重前行吧。

———————————— 5月30日晚補充 ————————————

我是吃法律飯的,可能看人和看問題的角度跟你們不太相同,可能你們認為的「因為家庭教育失敗導致子女失敗」只是學業受挫,工作不順,婚姻受阻等等。而我日常工作里遇到的是搶劫、傷人、聚賭、吸毒這樣幾乎算得上無可救藥的渣渣。他們在戴上手銬時往往會理直氣壯的對警察說:我爸只知道打我,我媽也不管我,我今天這樣,全賴他們。這樣的理由使得他們對自己的惡行毫無愧疚,隨之而來的是二進宮,三進宮。我對這些人失望透頂,也根本激發不出同情心,世上有那麼多人的童年比他們苦難的多,可他們照樣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以為一句「都是我爸媽不會教」就能洗刷自己所犯下的罪孽,我說他們可笑、懦弱、虛偽、自私,一點都沒有說錯。

說點最新鮮的吧,剛發生的麥當勞六人當場殘忍打死一個女生的案件,五個人被刑事拘留,只有一個未滿16歲的小人渣免於刑事處罰。同樣是圍毆,其他五個也許至少有一到兩人要被判無期,而他去少管所蹲兩年可能就出來了。你說這公平嗎?因為他是未成年人,他看著家長上去打了,所以也跟著出手,所以法律不會追究他。而如果他年滿18周歲,即使他也同樣只是跟著家長後面出手,那法律也會一視同仁的對他嚴懲。

這也許就是我的職業病,讓我認為,年滿18歲的成年人必須完全為自己的言行負責,當做錯事情時,就算有委屈有傷痛,也不應該是你拿出來推卸責任的借口。每個人都該為自己的錯誤負責。

————————5月31日下午補充——————————

通過回答這個問題我形成了一個新的觀念,那就是國內的父母其實都不太會科學的教育,只不過有的是稍微不會,有的是特別不會。這一點跟家境類似,有的人一生下來就是富二代,有的人一生下來一身債。

當一個人抱怨自己的父母是窮光蛋,導致自己是個失敗的屌絲的時候。我們大家都知道去鄙視這種不懂得自己奮鬥的懶貨。

而當一個人抱怨自己的父母從小沒教育好自己,導致自己這麼失敗的時候,我們卻要小心翼翼的去安撫他。

但其實在我看來這兩者是一回事,無非是感嘆自己命不好,沒攤上一個好爹媽。

沒有誰天生就應該攤上一個李嘉誠一樣的爹,也沒有誰天生就應該攤上一個教育學家的媽。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不滿意?少廢話,自己拼!


還是直接上結論。

第一點,對於那些直接貶低自己父母,全盤否認自己父母的,甚至認為「父母皆禍害」的這些人,如果想泄憤,請去別處叫囂。

第二點,冷靜地反思和批判父母的不良教育手段是可以接受的,甚至可以說是我們應該做的。

第一類人沒什麼好說的。我談一下我對於我第二點觀點的解釋。

特別不喜歡的一句話就是「等你們做了父母,你們就懂了。」這句話的言下之意就是等我們為人父母,會發現當年父母對你的那些讓你耿耿於懷的態度或者做法,你很有可能會對你的子女重新再做一遍,不論是處於什麼原因。

我覺得如果你已經是父母了,這句話只能是你們對於自己無力的一種自嘲。

但是如果你還不是父母,反覆強調這句話,只能說這是對於你自己的懶惰和不負責任的一種開脫。

我們都將為人父母,我相信大家都希望我們未來的子女會接受比我們更好的家庭教育。這種家庭教育的執行者是我們,接受者是我們的子女。如果現在已經為人父母了,生活的壓力很大,可能不會有時間給我們來思考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教育手段。比如孩子突然在公共場合,比如圖書館大喊大叫滿場瘋跑,我們會直接制止孩子,可能手段欠妥讓孩子心裡很受傷,這時候做過的事情無法改變,說一句「等你們做父母就懂了」,全當自嘲尚可理解。但是如果你還不是父母,一味的強調這句話,我覺得就是自己已經放棄了思考更好教育方式的一種體現。這不是無奈,這是懶惰和不負責任。因為你現在還有時間思考你卻只在這裡搞這種詭辯來自我安慰,這種態度我不能接受。

有些人覺得我們在知乎里對父母的教育有所不滿就是犯了天下之大不為,是對父母的極不尊重。我想說的是,對父母的感恩,尊重和我們對於他們不良教育手段的批判並不矛盾。功過分論才是一種合理的認知態度,我想也只有正確認知父母對於你教育和成長的貢獻,你才更能體會你在成長過程中與父母的互動點在哪裡。了解這樣的互動點,才能更好的教育我們的子女,有的放矢。一味的選擇性視盲,用「感恩」「尊重」這樣的道德大帽子來打壓對於家庭教育的合理討論,才是真的悲哀。

在中國這樣一個家長制的社會,知乎這一個網路社區這可能是我們唯一能夠敞開心扉認真反思我們所受過教育的地方。有反思才有成長。希望大家守住這片家園。


--

各位不要再掩飾了。

出現這種情況,不是因為別的。

只是因為知乎上點贊的這些人,大都還沒做過父母。

--


處女答。

看了 @Lydia 的答案,說到我的心坎里去了,感謝她理解我們,真的很感動。

回答說「因為他們還沒有當爸媽」、「成年了還怪爸媽是為自己開脫」、「點贊是因為對自己有利」之類的那些答主,讓我猜猜,你們可能有個控制欲比較強的老媽,她偶爾做一些過分的事,意識到自己做錯後也會跟你道歉,和你有些代溝,很多事情無法溝通,但也會尊重你。Well,不是所有的人都像你這麼幸運。我可以明確地說,沒有一個人會把埋怨自己的父母當成樂趣,他們對自己的父母「頗有微詞」的時候心裡肯定是痛苦的,如果可以,我相信他們更願意給他們善解人意的父母一個溫暖的擁抱。但現實情況是,很多父母做得很糟。到處都在要求子女孝順,很少有人問問父母該怎樣做,這成了一種社會偏見,父母做錯什麼都是有苦衷,孩子做錯什麼就是不成熟。這種綁架都這麼嚴重了,你們還要盲目地站在父母那一邊么?那些被父母折磨的人該向誰傾訴呢?現實生活中不被理解,在網路上發發牢騷也要被批,他們受的傷該怎麼痊癒?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假如你被人強姦,開始厭惡自己的身體,過了幾年後,你還是沒有消除陰影,你埋怨那個強姦你的人,你會說「過去幾年了還怪那個強姦犯是為自己的無能開脫」么?

我經常在微博上吐槽我的爸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微博上沒什麼熟人,說幾句也不會造成什麼傷害,如果非要說有什麼傷害的話,那也是傷害關注我的人對我的好感。我也不想說他們,但有時候真的是憋得受不了了,這種感覺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理解。沒有別的人可以傾訴,就只好發在網上了。

我媽是一個典型的農村婦女。我下面說的一些關於她的事可能會讓很多人厭惡她,但沒辦法,就客觀條件和她自身性格的限制,她只能做成這樣了。我不恨她,更多的只是無奈。我媽是一個特彆強悍的女人,她和我爸的關係就像電影《萬箭穿心》里的那對夫妻一樣,而且比電影里還要強烈。她和我爸在二十齣頭的年紀就結婚生下了我,我爸老實巴交、膽小怕事、又沒有經商的頭腦,那時候可能還沒意識到成家立業意味著什麼,只知道混日子、打牌。所以我小時候基本上是在他們倆的吵架中度過的,現在依然如此。我記性很好,但我真的記不得他們倆有過笑著面對彼此的時刻了。小時候我們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奶奶有時候幫老爸說話,所以我媽也討厭我奶奶。那時候我腿上經常被我媽掐出淤青,有時候是被杉樹刺打。正常情況下,爸媽打你是因為你做錯了什麼,但我媽打我往往是因為她心情不好。我前不久跟她說小時候她經常打我的事情,她說是因為那時候老爸和奶奶對她很過分。我媽經常說我爸沒用,不僅對他說,還對全村的人說,後來搬到鎮上,又對鎮上的人說,反正基本上認識她的人,都知道我爸很無能了。她跟我說過最多的話,大概就是「一點用都沒有」、「會蠢死」、「蠢得像豬一樣」、「比誰誰還不如」……我現在都二十幾歲了,前不久第一次騎電動車,我剛剛上車,我媽就自動地說,「都二十幾歲了還不會騎電動車,蠢得像豬一樣。」我知道這是她習慣性的話,聽了這麼多年我以為我應該免疫了,但是我還是很生氣。我一直比較內向,上小學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一個人吃飯,現在還好,活潑多了。又一次她見我在看電影,電影里有人彈吉他,她就說「你什麼都不會,看這個有什麼用!」那一次我真的忍不住了,完完全全地失控、大吼。其實我是一年都難得發幾次火的那種人。我媽她從不承認錯誤,有了錯也是推卸責任。比如我妹那次肚子疼,她就一口咬定是我給她吃的東西有問題,後面證明不是我的錯她也沒有道歉。事實上,她壓根就不知道道歉是什麼東西。有一次她把我的白衣服和紅色的衣服一起洗,白衣服成了粉紅色。我說,「我早就叫你不要一起洗」,她就說,「我早說不要買白色的衣服!」她自認為自己的教育方式很正確。我說她經常打我,她就說,誰誰的媽媽還用針扎他,結果他考上了名牌大學。她經常拿我和別人比,證明我沒人家聰明、學習不努力,我拿她和別人的父母比,她就說,「你看她的爸媽都離婚了還考得比你好!」反正都是我的問題就是了。我還記得我小時候,有個老頭子挑擔來我們這兒賣棉鞋,我媽叫我把鞋穿回去試試合不合適,我試了之後又穿回來跟她說合適,她立馬小聲地說我蠢,後來我才知道她原本是想讓我偷偷穿走這雙鞋,這樣她就不用付款了。我媽還到處散布我奶奶很吝嗇,捨不得給孫子孫女花錢,她經常給我妹灌輸「我奶奶不心疼她」這樣的思想,我實在看不過去,就說她這樣說自己的長輩是給自己的兒女樹立一個壞榜樣,但是她會聽我的話嗎?我爺爺奶奶也不是有錢人,每一分錢都是我爺爺在工地上掙來的,我媽沒怎麼孝敬過他們,反而說起他們來了。我們隔壁就有一個阿姨很討厭她婆婆,結果她幾歲的兒子對奶奶的態度也很惡劣,我可不想我妹這樣。

我媽這麼強勢,處於弱勢的老爸心裡肯定累積了很多怒火,所以我基本上很難看到我爸的笑容。他要用發火來宣示自己對這個家的掌控。他到處挑毛病,我為他做飯,他就說我砧板沒弄乾凈,進而得出「我二十幾歲了什麼都做不好」的結論,反正我無論怎麼做,他總能挑出毛病來,和他冷靜地辯論幾句他就來火了。所以我們家經常的狀態是,我爸發火,我媽說他是神經病,恨不得他早點死。前不久我爸在打牌,我媽叫他去招呼生意,可能催得過急,他丟下牌就跑到樓上摔東西。我爸天天都輔導老妹做作業,但他很沒耐心,動不動就凶她,說她「會蠢死」,把她說哭了又跟她說「再哭我就打死你」,我妹越哭越凶,最後我爸就直接把答案告訴她,所以我妹現在做題從來不願意動腦筋,每次都是直接把題目扔給我,叫我直接告訴她答案。她和我媽睡在一起,我媽經常一大早就看電視,我妹也養成這種習慣,她才9歲,就喜歡看各種婆婆媳婦吵架的家庭劇。

我現在自卑和玻璃心的性格或多或少受了家庭的影響,小時候一直以為是自己不夠好,有了委屈也不知道跟誰說。那時候還想過自殺,不過有一部分原因是我無法接受自己gay的身份。現在不了,現在看到我妹和小時候的我一樣內向愛哭,我知道我有一對做得很糟的爸媽。我們家那種冰涼的氛圍有時候讓我很難受,我又不知道跟誰說,有時候就在網上吐吐槽,有時候腦子發熱就跟自己喜歡的人說,我以為說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就會讓對方了解我,知道我是一個怎樣的人。笨蛋,正常人看到你這麼神經兮兮都會躲著你啊!只要不呆在家裡,我還是很快樂的。我現在也敢主動追求自己喜歡的人,大部分時間還是很享受這個世界的。

說實話,如果我爸媽只是我的親戚,我會選擇不和他們來往。如果可以選擇,我也不會和我爸媽做朋友。但是他們既然是我的爸媽,我會保證儘力孝順他們。但單純就他們的為人處世來說,我是不喜歡的。

在大城市裡,父母大部分都是知識分子,他們會和自己的孩子講理。你們掌握了大多數發言權,但你們不了解農村。我告訴你我真實了解的農村吧。農村精神生活空虛,現在幾乎每個村都有一兩個茶館,很多農民幾乎每天都去茶館打牌,輸贏小的還不喜歡打,要打就打大的。為此吵架鬧離婚的不在少數。你能指望他們會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么?很簡單,他們的教育就是打和罵。孩子成了街頭小混混後就說自己生了個不孝子,從來沒想過他們為什麼會成為混混。農村裡經常出現子女不願意贍養父母的情況,往往就是從小的家庭暴力造成的。暴力一代延續一代,你說無不無奈?還好我爸媽不打架,光是這一點,我就很感激了。雖然說了他們這麼多壞話,在家的生活也並不是每天都很壓抑絕望,偶爾能看到他倆笑,我也就心滿意足了。每當這種時候,我總希望時光停在那一秒。

所以我反對那些傲慢的答案,你們自以為自己很了解生活,但你們只了解你們舒心的生活,不然你們不會嘲諷這些痛苦的聲音。


有些父母的確是有問題啊,孩子們很多時候是有苦難言的,TMD我點個贊怎麼了?又有多少父母真的知道什麼才是「父母」呢?如果說養育,那動物也會啊,動物的父母也會為了幼崽犧牲自己。人類作為所謂的高級動物,做了父母也應該是高級父母,難道做父母的就不應該對自己也有點約束,有點要求嗎?


已為人父之後就不會再對父母有微詞。

我一直都認為我媽從小給我的基本都是負面的東西,她有大多數中國媽媽都有的毛病,

以前自卑膽小的性格基本上她賜給我的,現在我媽自已都說,小時侯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懂得疼愛我們。

現在我也有孩子了,我當然不願意讓孩子重複我的生活,但是。。。。。。。。

教育孩子真的不是大家想的那麼容易的。吐槽父母 的人大概都忘記自已小時侯是什麼熊樣了。

寬容、平等、尊重、理解,這些我都懂,但是首先你得有足夠的耐心和精力。

知呼用戶大多還是學生,人生還沒有開始,你們父母經歷過的你們還沒有遇到,

至少你們還沒有感受到面對熊孩子時那種無奈、無措和失望。

對孩子來說稱職的父母是什麼標準?

如果一切以孩子滿意為標準的話,我也不知道會培養出一個什麼貨色來。

這孩子成年後會不會又來責怪我,當初對她太放縱太寬容。

你可以不滿你的父母對自已的教育方式,但是請不要把自已的失敗失意歸結於父母。


針對題主提的問題,我覺得是兩種情況都有。即父母真的錯了,有。不體諒父母的,有。

人的弱點缺點又不是因為做了父母就沒了,所以的確是有很多父母本身就做錯了的事兒。

當然這個對錯也不能定論,我是以尊重個體意願為當下主流價值觀來看待,那麼很多長輩的做法真的是很過分很離譜,但是對相對比較尊崇集體主義的他們自己而言,完全不覺得有什麼不妥。

但是「出發點是好的」、「為了你好」這種話真的是不能忍。絕大多數人都是打著為了你好的旗號對他們看著不順眼的地方指手畫腳。

我覺得討論父母到底有沒有做錯就是另一個大問題了。所以我以自己為例說一下,作為一個與父母沒有什麼大矛盾的人,為什麼還會給家庭教育里說父母不對的話題點贊。

我們大多數人,和父母都是有過衝突的,或大或小,而最終的結果一般都是妥協聽命於父母。尤其是所謂青春期的逆反,如果最後還是順利成長懂事的成年人,也還是總要被父母嘲笑一下我們當年是多麼的不懂事。

這個過程中,即便我們有不服氣,有怨氣,也最多在日記本里傾訴,跟朋友哭訴一下。

直到互聯網的出現。

我爸媽是相當不錯的父母,但在我看「父母皆禍害」小組裡的貼子時,仍然也有一些細節讓我感同身受了。

父母的誤解、冤枉,還包括一些犧牲了孩子自己意願的中國式父母的做法,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經歷過吧。

這就使得很多人在心態上就會為這種感同身受點贊了。

倒不是真的不去體諒,但是我覺得自己做了父母就會懂得體諒了自己父母的人,這個情況難道是自己很難避免犯錯就原諒了別人的錯?

雖然我很愛我媽,但是我覺得為了讓孩子學習沒收所有課外書,禁止出門和朋友玩兒之類的事兒,真的不是應該被體諒的行為,即便我當了媽。

說句不靠譜的大話,中國的家庭教育,要改的真的太多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家長不喜歡孩子哭?
為什麼很多學鋼琴的小孩家裡不買鋼琴?
做父親的我過於嚴厲,擔心兒子懦弱怎麼辦?
男生為了所謂前途(領導家女兒)和孝心(不孝子的壓力),抉擇著相處兩年的女友,女生該如何選擇?

TAG:知乎社區 | 家庭教育 | 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