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美國用信用卡加油後信用卡賬戶上總是顯示1美刀(pending)的信息?

幾次在不同的加油站加油用信用卡付錢(自助加油不需要付小費),之後上網查賬,發現這筆交易還在pending(還沒被posted)的時候顯示付款數額總是1美元,直到post之後才變成真正的數額。目前只發現加油站是這樣的,而在超市消費都是直接顯示實際消費的數額,飯店的話pending的時候顯示的是除了小費的基本費用,post之後就會加上小費的錢了。不知道加油站為什麼不直接顯示實際花費的數額呢?


這個是信用卡的預授權(pre-authorization)。

你去超市消費,你買了多少就是多少,所以只會pending你消費的錢,你去飯店消費,你吃了多少就是多少,所以只會pending除了你小費花掉的錢,之後再把小費post到你的卡上。

而你去加油,你摁下你的handle之前就把卡刷了,所以加油站是沒有辦法知道你準備加多少錢的油的,這裡只是通過預授權知道你的卡是可以用的。然後你不管加了多少油,pending以後才會把你實際的油錢post到你的卡上去。至於為什麼是$1,這只是一個大家都認可的數值而已。你用信用卡在網上預訂酒店,租車之類也是會pending一塊錢的。

至於為什麼要加油前刷卡而不是加完了再刷,我覺得只是怕你加完油就開著車跑了。。。畢竟加油站不比餐廳,不可能有人時時盯著你,而且大家都開著車,跑路比較方便,你要是進到店裡對營業員說刷多少錢,把卡刷了再回來加油就不會pending你一塊錢了。


你看到的1塊錢是在加油前,加油站確認你的信用卡可以用(一般還會加上ZipCode的驗證), 這是authorization. 我也遇到過$100的auth.

真正加油的錢會在一兩天後post上去, 因為settlement是後台單獨處理的.

$1背後的原因是credit card的運作機制. 簡單來說就是: 信用卡公司幫你把油加了, 改天再跟你要賬.

加油站拿到的不只是$1的hold, 而是信用卡公司認可的你的這個人的credit. 這才是加油站敢於讓你加油走人的關鍵.

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假定你的credit line是$500, 你買了$450的東東, 只剩下$50的limit了. 加油站authorize了$1, 實際加油的費用是$60. 這個時候一般的做法是: 加油站會從信用卡公司那兒拿到$60, 然後信用卡公司在你的bill上post$60. 大部分人考慮到credit的問題都不會耍賴的. 真遇上credit 破產拖欠一屁股卡債的人, 信用卡公司定期會把你的payment history送給信用機構, 以後再申請信用卡買車買房,都麻煩了.


就是PRE-AUTHORIZATION(預售權?),跟你去住酒店,租車先刷你幾百塊(一般大於你的消費總額)預售一個意思,加油一般金額比較小,又不用怕你損壞或用壞什麼東西賠償,所有就預售1塊錢看你卡能不能用而已。。


加油站和餐館消費的刷卡行為都叫做預授權, 具體授權金額各有不同, 加油站有 1 刀的也有 99 刀的 (我遇見過的). 餐館一般是消費金額 (也見過把小費算了的).

Authorization hold 這個 wiki 鏈接裡面有提到的這幾種情況.

我自己的理解是刷卡消費時的金額都需要再進行一個確認步驟才會被記賬.


這個我知道。我第一次用信用卡加油的時候也被收了100刀的費用,我只加了44刀的油。後來打電話去銀行問,他說是想看看你的信用卡有沒有過credit line。我覺得一刀也是類似這個意思吧。


這個可以說是預授權,也可以說是驗證機制。如果是1刀的扣除,我更傾向於是驗證。過程是這樣的,在你刷了卡(有時還需要輸入zipcode)之後,加油站會驗證你的信息是否能夠通過發卡行的驗證,也就是你的卡是否可用,驗證方法就是進行一個1刀的temporary的扣除,等post之時再reverse。。當然有的加油站需要一些預授權,以保證不會被發卡行reject這筆transaction。。比如鄙人這裡的7-11對於discover的使用者就是採取這樣的方式。。


推薦閱讀:

個人徵信里的信用卡逾期問題?
月工資 3.5K 的情況下,使用信用卡購買 iPhone 是不是合理?
有哪些有特點的信用卡產品?
招行信用卡積分兌換什麼比較划算?

TAG:美國 | 信用卡 | 加油站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