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外媒預測 100 年後世界上只有三種語言:英語、西班牙語和北方官話?為何沒有其他語言?

BBC 原文:http://www.bbc.co.uk/news/magazine-16536598

10. There will only be three languages in the world - English, Spanish and Mandarin (Bill Walker)

IP: Likelihood 8/10. This does look like a powerful trend, other languages don"t stand a lot of chance. Minor languages are dying at a huge rate already and the other major ones are mostly in areas where everyone educated speaks at least one of the other three. Time frame could be this century.


漢語和西班牙語勝出,其實都是出於人口優勢,西班牙語實質上算是美國的第二官方語言,因為許多拉美移民都講西班牙語,本身拉丁美洲除了巴西外,大家都說西班牙語

法語的主要勢力在非洲(除西歐的法、比和瑞士的小部分和加國的魁北克外),但非洲在未來100年內要在經濟上崛起,很難!德語的話主要集中在歐洲的德、奧、瑞,但問題是,3個國家的德語還各有不同,為同一語言出來的方言,要普及,難(語法複雜也是劣勢)!至於日語,實在是因為人口實力太小,不可能有多作為

因此BBC作出如上預測, 很容易理解


預測如果信得過,母豬都會上樹。

——題記。

抱歉,我一緊張,使用了「母豬體」,但我不準備修改,即使是我所看好的BBC。我就想說句題外話,如果BBC真的認為語言可以大同,那她出的片子裡頭為啥上的廁所都叫loo,為啥flatter用的那麼普遍,為啥想幾乎被reckon和fancy佔據了think很少見?為啥她們到現在最正規的文本里引號還是外單內雙?怎麼不考慮自己先把自己的英語跟起碼美國統一一下? 女王陛下不是發推說世上沒有美式英語只有英語和犯錯誤嗎?怎麼不打打犯錯誤的小孩子的屁股讓她改正?Nahhhh,一個連英語都要分化開來的年代,BBC拋出這樣的文章,真的是匪夷所思。好了,碎碎念終了,進入正文——

首先,我們參照維基百科關於「語言權利」(見這裡: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A%9E%E8%A8%80%E6%AC%8A%E5%88%A9)的敘述,可見如果侵害小語言的行為發生,那麼這種行為是違反多個國際條約或法律的,所以,除非某些語言慢慢地越來越少有人講,不然只要有人講,那麼這個語言就還會存在。而且,瀕危語言一直有人致力於其的保護。

其次,還是參見維基百科就能知道,法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是拉丁語裂化出來的。漢語和藏語根據一些學說他們最開始也是一樣的。(比如維基百科上列出了他們在很久遠的時候數字的讀音據考證是同源的)。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的語言分語系,我們是漢藏語系,日語是阿爾泰語系(存在爭議,有人認為該獨立)法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葡萄牙語等是印歐語系的羅曼語族,英語,德語,荷蘭語等是印歐語系的日耳曼語族。其中英語是個很可愛的現象,它幾乎完美地容下了兩套辭彙——羅曼語族和日耳曼語族辭彙,但是,它沒有消亡!沒有被德語同化掉,也沒有被法語同化掉。相反,如今的英語幾乎成為了一個開放平台,幾乎所有的語言都可以給它注入辭彙,比如cheongsam 來自粵語,abaya 來自阿拉伯語,甚至於英語裡頭的長頸鹿一詞,也是據說從中文的麒麟變到阿拉伯語然後(這裡開始可以確認了)音譯成英語的。我舉的這些都是小語言對英語的辭彙輸入,可見英語連這些小語言都輸入了,或者說像用中國字寫的粵語和阿拉伯字母寫的阿拉伯語都吸收了一些辭彙過去,卻依舊沒有消亡,證明了,語言的相互融合或者相互輸入辭彙,只是有助於她們兩個語言的發展,而不是越來越減少差異,最終變成一種語言。

而且,語言之間的語法不一樣。這是個致命的不能融合的重點。我在回復里先舉了例子了:日語和拉丁語願意把動詞放最後,我們也把動詞放最後試試?假如我們的漢語有朝一日因為要跟別的語言融合,而採用以下的說話方式:

杯子我的張三你遞給;

花國的梅花是;

書你的相同的我有;

……。

我們會覺得十分不習慣。那麼將心比心,沒有任何一個民族願意改變她們的講話習慣,這個習慣,就是語法。如果講這個預言的人比較多,語法就會很亂七八糟,如英語,但即使再亂,人家英語使用者也會悉心維護她,不會貿然粗暴地說,我們的語法太亂啦,來,大家一起用德國人講話的習慣,開始用德文語法來講英語吧。——這是不可能的。讓日本人把動詞放到主語和賓語之間,也會讓人家很不習慣的。而且,就日本語來說,讓她消失是幾乎絕對不可能的,因為她們不會放棄使用日本漢字,又不會放棄她們的語法,我們想像,讓這語言往哪裡融呢?

再次,是有沒有來得及保護的本來就很少有人講的語言消失了,但語言有消失,卻不可能融合,這關係到民族認同的問題。而且從來都是大的語言在分裂,不是幾個小的語言融合起來。

最後,語言不是物種,物種可以經過自然選擇,語言卻可以經過人工選擇。希伯來語這麼多年下來了,沒有滅亡,即使猶太人歷盡各種滅國,她們堅信,語言不斷,文化不丟,國家就可以光復,如今,雖然地盤很小,但以色列的文化、科技,全世界都不敢忽視。面對這樣值得尊敬的民族,妳是準備逼迫她們講英語呢還是西班牙語呢還是中文?面對將古蘭經傳承了幾千年的基於阿拉伯字母的阿拉伯語和波斯語,妳又想讓她們來講哪個語言呢?不,她們哪個大語言都不會用,她們還會用阿拉伯語,用波斯語,就像我們維吾爾族兄弟依然在用維吾爾語一樣。也像全世界的正經佛教徒們都會梵語或者藏語一樣,信仰所在,語言永存。

最後的最後,一點題外話:這個預言裡頭透露出來的一種思維是極不可取的:我們只看大的方面,只從大的層次上去想,至於渺小的小個體,她們的聲音,不用去聽。於是它就預言,100年後,蒙古語沒人講了,那蒙古族人的心情是什麼,她們如何回想起100年前的歷史?波斯語沒人講了,那她們如何再去誦讀古蘭經,難不成安拉變成了「God」?有的時候,有很多時候,並不是統計學上生冷的定律能夠預測一切,人類不是河流中的沙子,計算一下水流怎麼衝擊,就可以預測100年後河道是什麼形狀。人類甚至不是簡單的動物,語言也更不是物種,優勝劣汰,自然選擇。

最近台灣那邊對大陸很多人信以為真的是大陸的經濟支援協助 馬英九總統連任的說法用了簡單的五個字回應:人民不是豬。我想,對這個問題的回應也是如此,人民不是豬。語言是很神聖的東西。從民族情感上,每一個語言的消失都是一個悲劇。從語言進化歷史上,這種大融合從未出現,出現的只是分裂異化並相互發展。從現有人類文明所得到的認識和共識上,我們保護每一個弱小的語言,捍衛每個人用自己母語講話的權利。這是寫入聯合國相關條文里的。

最後,重複一下題記:如果這個預言信得過,母豬都會上樹。


不可能的,像台灣被殖民50年也還在使用漢語啊!


除了那麼多朋友的很正規的回答,我補充一句很不正規的回答:

BBC(被授意)拍馬屁!


我認為還應該加上阿拉伯語和印地語。人口是語言的載體,看看世界人口的增長趨勢就大概知道未來的語言地圖了。法德意語海外使用人口少,國內生育率低,遲早會消亡。俄語可能消亡的更快。

漢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印地語、英語將是未來世界的五大語言。


預測吧。。其實不必深究。。

但是個人就德語感覺,用處實在太小了。

德語在國內除了科研(德國科研很強大),基本沒有用處的。

德國人奧地利瑞士人基本都會英語,所以去哪些國家旅遊也沒必要學德語。

既然沒必要學那麼學的人就會越來越少。。


這100年里「文明人」對原始森林裡的土著部落都做了什麼?


最後會只剩下揚州方言。


英語是世界上所有語言中最簡單,最好學的。

中文和西班牙語是因為世界上說這兩種語言的人很多。


這個預測非常扯,曼達林語(北方官話)怎麼可能比穆斯林的宗教語言阿拉伯語長命?方言也比人造語言更有生命力。


肯定會有阿拉伯語,原因大家都懂


本來就是一家之言何必當真

當然從規模上說不無道理

法語德語日語雖然在現在語言中存在地位

但其使用人群比不過前三種語言

特別是日語使用在單一民族國家

西班牙語在拉美地區,英語長期霸權,大中華地區的人口自不待言

求指正


漢語、英語、俄語、法語、德語、日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阿拉伯語再加一些小語種,二十類差不多吧。

更稀罕的語種肯定是慢慢消亡,除了博物考古的研究者那裡保留一下。


這個預測挺不靠譜,更近的將來是歐洲很有可能淪為阿拉伯語區。以後會是英語,西語,漢語和阿語四大語言的天下。


親屬語言的相近使互相之間排擠替代,經濟因素、人口因素


首先我覺得是靠譜的,首先糾正題主,不是北方官話,是普通話。當下已經不存在北方或者南方官話之說,你可以說國語,當然普通話是標準翻譯,這在國外也是一樣承認的。

另外我想說,如一樓所說語言沒有消亡,還拿英語舉例,不過其實這正是個反例,事實上美國英語在全世界流行起來年頭並不長但是已經通行於世界,這就是實力。你往前會看到,幾百年前各個國家內部也是多種語言和口音,在國家形態和邊界不穩定的時代語言很多種,一旦形成了穩定強大的國家體系,語言就會國家範圍內逐漸統一,參考德語法語的發展。中國另說,國家太大。但國內城市和年輕人中,方言逐漸被普通話取代的趨勢顯而易見,雖然有點悲哀但是似乎也沒有太大辦法。當然粵語這裡有其歷史特殊性不算在內。


只是個不靠譜的預測,不必認真對待。

語言會受政治因素的影響,其使用廣泛性也跟人口數量有關係。但只是影響而已。當然出於政治因素把人家滅族了,大概能起決定性作用。此外免談。


這個基本上我看是認為這幾個語言有比較明顯的代表性,且使用人數眾多。但西班牙語我認為還要配上與它相近的葡萄牙語和義大利語才能和英語抗衡,加上其他兩個,那麼整個拉美加上南歐就是文化上類似的(雖然經濟一個比一個爛),但畢竟以量取勝。英語已經進化成了一個包羅萬象的語言,未來生命力持久是必然的。

漢語主要是因為中國的崛起和日本韓國某種程度上屬於漢字文化圈,但是語言的推廣相當難,對於非東亞人,漢字漢語就是火星文。傳播幾乎可以說沒有可能性。難度肯定比阿拉伯語還大。

而法語雖然被稱作最縝密的語言所以在國際組織地位很高,但畢竟其語言的傳播力在下降,非洲法語區幾乎沒有囊括了非洲發展比較爛的那一部分,魁北克說法語但加拿大沒人會懷疑不是英語國家。加拿大對外的文化傳播就是英語,而沒人會知道幾個加拿大的法語圈的文娛明星。剩餘歐洲部分就比利時和瑞士使用法語,其中瑞士還是德語為主。所以我不認為法語在未來實際生活中會有更旺盛的生命力,畢竟法國本身地位也很難有突破性提升。。況且法語的母語者人口統計還進不了前十。。至於樓上其他人提到的其他潛力股,德語由於分布實在太局限,缺乏成為通用語的實力,但受益於德國本身的經濟工業實力,依然會是有存在感的語言之一。。印地語個人不看好,真要走遍印度,英語才是唯一語言,印地語即便在印度也只在北部地區使用。它的推廣連漢語都比不過。阿拉伯語使用範圍廣人口多,但受制於阿拉伯本身的國際環境,未來潛力和語言難度,推廣前景不容樂觀。俄語必然慢慢平庸,實際上俄語地位必然低於德語,在今天已經慢慢體現了,未來更是如此,蘇聯時候可是把北極熊的力氣都耗盡了


我覺得只要漢,英,阿三家就可以了,各佔一個層次。


德語的文獻很豐富,比如一些古老語言方面的資料,梵語、吐火羅語等。整理得也很規範。


推薦閱讀:

金融專業的女生,學習哪種小語種比較好?
西班牙語虛擬式(Subjuntivo)?
西班牙語r和rr到底怎麼發音?

TAG:語言 | 英語 | 法語 | 西班牙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