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聯盟》裡面提到的古詩詞有哪些?

如題


詩詞@公子青羽 已經說得很好了,我也說一些吧。偏重比較生僻的引用。

第四集

「慶父不死,魯難為矣。」

出處:《左傳·閔公元年》慶父是魯庄公的異母弟弟,在魯國國君繼承權爭奪中,兩年之內先後謀殺了兩任國君魯憫公、魯閡公(都是他侄子),造成魯國的嚴重政治動蕩。魯僖公繼位以後,慶父奪位已無可能,倉皇出逃莒(jǔ)國。被魯僖公要求遣返,自知罪大惡極,最終自刎於途中。在慶父為禍魯國期間,齊桓公曾派大夫仲孫湫到魯國調查。這兩句就是仲孫湫對齊桓公的彙報結論說:「如果不除去慶父,魯國的 災難是不會終止的!」

意思:不消滅罪魁禍首,悲劇和災難就不會結束。

「願精衛填海,以肉身投餒虎。」

出處:精衛填海出自《山海經》,以身飼虎出自《大正藏·賢愚經》

意思:精衛填海和以身飼虎都是常見的成語,主要是「餒」用得比較少,餒是飢餓的意思。不管是精衛填海,還是肉身投餓虎,古文本意都象徵為了炙熱偉大的追求做出大無畏的犧牲,但今人再看,總能感受到故事背後隱藏的無濟於事。這句鏗鏘的台詞很好的彰顯了楊修的性格,也暗示了其最終的命運。

第五集

「雖曰如雲,匪我思存。這大好江山,躺著看。」

出處:《詩經.鄭風.出其東門》,原句是「出其東門,有女如雲。雖則如雲,匪我思存。」

意思:我從東門出去,雖然有美女如雲,但沒有我的意中人。引用此句來表達對自己所追求事業的清醒認識和堅定意志,絕不會為其他外物所左右。郭嘉對自己弄斷雙腿也不願出仕的司馬懿說這句話,即有對司馬能有堅定志向的欽佩理解,也有對其不通形勢的不屑。這大好江山,與君無緣,就只能躺著看我郭嘉如何收拾。無疑是郭嘉極度自信的表現,可惜天命有時,如此天才也敵不過壽數。

第六集

「頡頏」

意思:原指鳥雀上下翻飛,引申為不相上下,互相抗衡。引申義為倔強,傲慢。

「人心鬼蜮」

出處:《詩·小雅·何人斯》「為鬼為蜮,則不可得。」,鬼和蜮都是形容妖魔邪祟。蘇軾《孔北海贊》序:「而曹操陰賊險狠,特鬼蜮之雄者耳。」首次將這兩個字合用。

意思:人心就像鬼蜮一樣,比喻奸詐險惡、不可捉摸。

第七集

「君子之爭,必以射乎」

出處:《論語》「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意思:孔子認為,君子應該是能夠調和彼此與世界之間矛盾的人,如果矛盾最終不可調和,君子解決矛盾也一定要就事論事,且符合道德、規矩、禮儀的準則(就像比賽射箭一樣),絕不可以為了勝利不擇手段。

第八集(劇中大婚出現了三次,第一次是曹丕與甄宓、第二次是司馬師與夏侯徽、第三次是鄧艾與子夜,算是比較全面的展示的周禮說記載的婚禮流程。)

合巹(jǐn)酒

出處:就是「交杯酒」的原型,始於周朝,為《禮記》明確記載的夫妻結婚儀式。

意思:巹,俗稱苦葫蘆,味苦不可食,多用來做瓢。結婚儀式中把一個匏瓜剖成兩個瓢,中間以線連柄,新郎新娘各拿一瓢飲酒,同飲一巹。具有諸多引申的美好寓意,比如新人二為為一體,比如苦葫蘆里裝甜酒,兩人同飲,象徵同甘共苦。劇中這一段,曹丕先是只顧自飲,結果甄宓無法飲用,最終兩人以首相抵,相互遷就,舉案齊眉,才能得飲此杯,把合巹酒的寓意又引出更深的一層,處理得非常美。

酳(yìn)酒:古代宴會時供食畢漱口的酒。周禮婚禮在用餐之後,所以行禮前要先酳酒,再合巹,之後結髮。所謂結髮夫妻就是這麼來的。

合巹玉杯:是苦葫蘆的升級版,之前地位更高的曹丕和甄宓婚禮用苦葫蘆、而司馬師和夏侯徽卻用的是玉杯。不知道是要表現曹魏中期經濟國力的恢復還是暗示司馬家作為士族豪強的實力。

第九集

「公無渡河 公竟渡河」

出處:東漢蔡邕的《琴操》,原文為「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據考證琴操也是引用民歌。

意思:字面意思是,都勸你不要渡河了,你既然還渡,結果渡河淹死了,我該說什麼好啊!看起來是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但是有深意的,公無渡河-勸解、公竟渡河-質疑、墮河而死-結局、其奈公何-追思。背後包含著關於到底是什麼樣的追求執念,讓你連死亡都不顧忌的思考和嗟嘆。聯繫梁啟超曾引用此句感嘆譚嗣同的慷慨赴死,才好理解此句所包含的深意。劇里引用來感慨奪嫡之爭,是有多麼瘋狂、又有多少死亡。

第十集

「於皇時周,涉其高山」

出處:《詩經.般》

意思:全詩大意:周成王時頌武王巡狩祀河嶽。啊壯美的周朝,登上那巍峨的山頂,不論是丘陵峰巒,與河合祭獻旨酒。普天之下諸神靈,所有周的封國疆土,大周受命運長久。曹操是多次明確表示過自己的志向是做輔佐成王的周公,曹丕和司馬懿騎馬登高時吟誦此句,是把自己自比成王,也就是周公的接班人。

第十一集

「動輒得咎」

出處:韓愈《講學解》

意思:解釋為輒:就;咎:怪罪,處分。動不動就受到責備或處分。作謂語、定語;指做事往往獲罪。

「楚莊王赦絕纓之臣」

出處:劉向《說苑.復恩》

意思:楚莊王平亂歸來,在宮內大擺筵席。群臣盡情暢飲到傍晚,酒興還都未盡。庄王命令點燃蠟燭,並讓自己的愛妃許姬給大家敬酒,正當她給大家敬酒時,大風把廳里的燭火全吹滅了。而有人趁機扯住了許姬的衣袖,想調戲她。許姬趁機把那人的帽纓扯斷,並請求庄王查出這個人後處治。庄王聽後,卻大聲說,今日宴會大家都要盡興痛飲,把自己的帽纓都摘下來。大臣們都摘下自己的帽纓後,庄王才命令點燃蠟燭。許姬對此感到非常驚訝,席後,許姬埋怨庄王不為她出氣。庄王笑著說,人主群臣盡情歡樂,現在有人酒後失禮有情可原,如果為了這件事誅殺功臣,將會使愛國將士感到心寒,民不會再為楚國儘力。後來,楚莊王親自率領軍隊攻打鄭國,不料被鄭國的伏兵圍困住,正在危急時刻,楚軍的副將唐狡單人匹馬沖入重圍,救出了楚莊王,庄王重賞唐狡,唐狡辭謝說:「絕纓會上,扯許姬衣袖的正是下臣,蒙大王不殺之恩,所以今日捨身相報。」庄王聽後感慨萬千。

值得一提的是,曹植給曹丕表明其希望建功立業的《求自試表》里運用了這個典故:「絕纓、盜馬之臣赦,而楚、趙以濟其難。」這裡面的,全是臣子犯錯在前,君王不計前嫌,臣子感激而後奮死力報答的故事。

第十二集

「與覆車同軌者未嘗安」

出處:《舊唐書.狄仁傑傳》中狄仁傑上武則天的奏疏

意思:其實就是重蹈覆轍,編劇書包吊得飛起。

第十六集

「君之相為匡弼,君之相為舉人」

出處:陳壽《三國志.荀彧傳》,曹操給荀彧的信中原句,「君之相為匡弼,君之相為舉人,君之相為建計,君之相為密謀,亦以多矣。」

意思:匡弼,意思是匡正輔佐;糾正補救。

第十七集

「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出處:《論語·子路篇》

意思:即使是真正的王者,治理國家也需要三十年的時間才能實現仁政。同樣,王者在實現仁政之前的三十年間,也不能排除刑罰殺戮手段在社會政治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第十九集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

出處:《詩經·邶風.二子乘舟》

意思:衛宣公的庶子朔(人名)覬覦公子及(人名)的儲君之位,與母親齊姜(人名)進讒言給衛宣公,後三人設計要在公子及出門路上將其殺死。朔有一個親兄弟叫公子壽,他與公子及的關係極好,得知此事後告知公子及,公子及卻不聽其勸告準備毅然赴死,公子壽不忍,將公子及灌醉後代其上路,公子及醒來駕船追趕,但追上公子壽的小船時公子壽已被殺死,公子及悲痛萬分,告知殺手我才是公子及,你們殺錯了人,既然如此將我也殺死回去復命吧。殺手將二人首級送與衛宣公,宣公得見後悲傷過度而死。

第二十集

「凡使十二神追惡凶,赫女軀,拉女干。節解女肉,抽女肺腸。女不急去,後者為糧。」

出處:《後漢書.禮志》

意思:十二神,即串宮十二神:太歲、青龍、喪門、六合、官符、小耗、大耗、朱雀、白虎、貴神、弔客、病符。是古代的神靈崇拜,「女」通「汝」。「赫」:肢解,古人認為瘟疫是妖魔作祟,所以這段跳大神簡單來說就是對妖魔邪祟的威嚇,你再不走,我讓十二神肢解你的身軀,抽掉你的肺腸。編劇連跳大神的詞都從古籍中找,真的有點佩服。

第二十一集

「逝者如斯夫,臣一路行來沒有敵人,只有朋友和師長。」

出處:《論語子罕篇》,原文「逝者如斯夫 不舍晝夜」。

意思:這句不難解,但此句氣象之大,讓人動容。可以說司馬和楊修的人生境界高低立現。

「雄猜之主,陰刻之君。」

出處:「雄猜"是謝靈運在《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中對曹丕的明確評價,另外司馬光在《資治通鑒·唐德宗興元元年》中也用「嚴肅雄猜」來評價秦始皇。

意思:雄猜,猶而多疑。陰刻:內心陰鬱,感情難定,桀驁殘忍,彪悍而無所畏懼。

「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一年年,興師征戰,一年年,無功而返。」

出處:後半句白話了曹操《卻東西門行》,原文為「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冉冉老將至,何時反故鄉!」

第二十二集

「善藏者人不可知,能知者人無以藏」

出處:沒有查到,有知道的請指點。

第二十三集

「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終期」

出處:曹操《精列》,"精列"即鶺鴒,亦即精衛,也有人認為是精氣分解,還有人認為是精要之語的強調重列。

意思:曹操素懷統一華夏之志,但是"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終期",年已遲暮的曹操尚未完成他的事業,於是他想到要去崑崙、蓬萊尋求長生之術,來完成他未竟的事業。但是,正當他沉浸在陶陶快意的遐想中時,現實與期想的矛盾,又使他發出了"年之暮奈何,時過時來微"的感嘆。

第二十六集

「聽用我謀,庶無大悔,乃君臣懇懇之求也」

出處:《詩·大雅·抑》:「於乎小子,告爾舊止,聽用我謀,庶無大悔。」

意思:裴松之注三國志,評價魏國曹睿時代的名臣高堂隆時引用。原意「聽取我的意見,執行我的謀略,便不至於有大的偏差錯誤。」,但詩經是有前後語境和故事的,講的是是老年智者規勸少年權貴。劇中司馬懿對曹丕的此番表達顯然不是這個意思,我認為要解為「臣用心儘力如果能夠匡扶殿下的事業,讓殿下不至於犯下大的錯誤,那就是我這輩子孜孜以求的了。」

第二十七集

"固舉世之所推,啟天地之禁闈。"

出處:陸機《吊魏武帝文》,

點評:原文此兩句並未連在一起,電視劇做了再選,此兩句連在一起不但合轍押韻,而且氣勢磅礴。

第三十集

「身正為范,抗顏為師。」

出處: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梅,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

意思:抗顏:不看別人臉色,態度嚴正不屈。為師:為人師表。 合起來的意思就是,不為他人所制約,不為潮流所左右,這種意志堅定的人可以作為學習的榜樣。

第三十四

甄宓與郭照在宮中聽見宮女歌唱「明月照高樓, 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婦, 悲嘆有餘哀。借問嘆者誰, 言是客子妻。 君行逾十年, 孤妾常獨棲。君若清路塵, 妾若濁水泥; 浮沉各異勢, 會合何時諧。願為西南風, 長逝入君懷。 君懷良不開, 賤妾當何依。」

出處:曹植,《明月上高樓》

意思:曹植的本意,是以思婦與丈夫的離異來比喻他和身為皇帝的曹丕之間的生疏「甚於路人」、「殊於胡越」。有感於兄弟之間「浮沉異勢,不相親與」,進一步以「清路塵」與「濁水泥」來比喻二人境況懸殊。「願為西南風,長逝人君懷」,暗吐出思君報國的衷腸;而「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則對曹丕的絕情寡義表示憤慨,流露出無限凄惶之感。

第三十五

賈誼與《鵩鳥賦》

意思:「鵩鳥」也就是貓頭鷹,古人認為是不祥之鳥。賈誼全篇透出兩個字「知命」,這個知命不是知道自己的命運是怎麼樣然後趨利避害的意淫,是徹底瞭然了命運的本質「無常」。這年紀輕輕時的洞悉,透露了死亡的預感。劇中說到《鵩鳥賦》正是暗示了這命運的無常與死亡的預感,不詳啊。

「君子不絕人之歡,不盡人之禮」

出處:曾參《曾子立事》

意思:君子不要求別人違背自己的意願來迎合自己,不苛求他人是否竭盡禮節來表達自己。

第三十八集

甄宓飲鴆之前悲詠:「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出處:甄宓《塘上行》

意思:此為甄皇后的原作,其才情可見一般。表白皇后!

「鼓鍾於宮,聲聞於外」

出處:《詩經》,後兩句更有名「鶴鳴九皋,聲聞於天。」

意思:字面意思是「在宮內敲鐘,聲音可以傳到外面。鶴在遙遠的水澤深處鳴叫,聲音可以傳到天上。」,延伸意就是,內因才是根本,改變自己,才能改變世界。


謝邀。

1.《公無渡河》

公無渡河又作《箜篌引》,《相和歌辭》之一。據崔豹《古今注》記載,一天早晨,漢朝樂浪郡朝鮮縣津卒霍里子高去撐船擺渡,望見一個披散白髮的瘋顛人提著葫蘆奔走。眼看那人要衝進急流之中了,他的妻子追在後面呼喊著不讓他渡河,卻已趕不及,瘋癲人終究被河水淹死了。那位女子撥彈箜篌,唱《公無渡河》歌曰:「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將奈公何!」其聲凄愴,曲終亦投河而死。子高回到家,把那歌聲向妻子麗玉作了描繪,麗玉也甚為悲傷,於是彈拔箜篌把歌聲寫了下來,聽到的人莫不吞聲落淚。麗玉又把這個曲子傳給鄰居女兒麗容,其名即《箜篌引》。

《琴操》曰有一狂夫,被發提壺涉河而渡,其妻追止之,不及,墮河而死。乃號天噓唏,鼓箜篌而歌曰:

公無渡河,公竟渡河!

墮河而死,將奈公何!

後《公無渡河》成為類似詞牌曲牌一類的存在,李白即有《相和歌辭.公無渡河》,李賀有《相和歌辭.箜篌引》。

2.《擊壤歌》

出自漢大儒王充《論衡.感虛篇》

《擊壤歌》是一首遠古先民詠讚美好生活的歌謠。這首歌謠用極口語化的表述方式,吟唱出了生動的田園風景詩。太陽出來起來勞動,太陽下山休息養生,打一口井用以飲水,整理田地種出五穀豐登。歌謠般的風貌,彷彿聽到了一個蒼老而健碩的農人,在田地中對著無垠田疇悠揚地詠頌。這是他們怡然於簡樸生活的自足的歌聲,展現出了農耕時代上古先民的幸福生活場景,詮釋出原始的自由安閑和自給自足的簡單快樂。自然中見淳美,樸拙中見太平。全歌用語純凈,不染塵灰,意境高古,文字流暢。四言的寫作形式,為詩歌增添了一種長短抑揚的韻致。最後一句點明題旨,這自然順生的生存方式和其樂自得的生活,又何須外力的干涉和帝王的管理指導。

全文如下: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帝力於我何有哉!

4.《怨歌行》

《怨歌行》是三國時期魏國文學家、詩人曹植所作一首詠史政治詩。

該詩通過敘述周公誠心輔佐周武王、周成王,但忠而被疑這段史實抒發了詩人自己也不被理解,忠而被疑的痛苦,並希望魏明帝也如成王一樣能夠感悟。

全文如下:

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難。 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 周公佐成王,金縢功不刊。 推心輔王室,二叔反流言。 待罪居東國,泣涕常流連。 皇靈大動變,震雷風且寒。 拔樹偃秋稼,天威不可乾。 素服開金縢,感悟求其端。 公旦事既顯,成王乃哀嘆。 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長。 今日樂相樂,別後莫相忘。

5.《飲馬長城窟行》

最早見於《文選》,認為漢代樂府古題。

相傳古長城邊有水窟,可供飲馬,曲名由此而來。這首詩在《文選》載為「古辭」,不署作者。在《玉台新詠》中署作蔡邕。是否為蔡邕所作,歷來有爭議。

中國古代征役頻繁,遊宦之風很盛。作為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作品,出現了大量的思婦懷人詩。這些詩表現了婦女們「獨守」的悲苦和對行人的思念,寫得真摯動人。民歌《飲馬長城窟行》就是其中的優秀之作。全詩從開始的魂牽夢縈,憂心纏綿,到收信看信,重逢的希望落空,通過多方描寫,將思婦複雜而微妙的內心世界,作了完整而深入的刻畫。而就在思婦的相思苦悶發展到頂點時,詩卻在含蓄得近乎平淡的意象中結束,餘味無窮。

該詩在藝術上具有獨創性,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受到歷代詩評家的讚賞。

全文如下: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展轉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6.《十五從軍征》

出自《樂府詩集·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描繪了一個在外征戰的老兵返鄉途中與到家之後的種種場景。這首樂府詩不僅抒發了這一老兵「少小離家老大回」的情感,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的黑暗,具有一定的史詩意義。

該詩通過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造成的苦難,表達了詩人對封建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造成的苦難的怨恨與同情的思想感情。

全文如下: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穀持作飯,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7.《短歌行》

這個不必多說,曹操名作。

《短歌行》是漢樂府的舊題,屬於《相和歌辭·平調曲》。最初的古辭已經失傳。《樂府詩集》里收集的同名有24首,最早即是曹操的這首。

全文如下: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燕,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8.《七步詩》

這個也不必多說。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9.《燕歌行》

曹丕所作。全文如下: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鵠南翔。 念君客游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10.《觀滄海》

曹操名篇,劇中有「星漢燦爛」一句。

全文如下: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1.《清河作》

曹丕所作。全文如下:

方舟戲長水。

湛澹自浮沉。

弦歌發中流。

悲響有餘音。

音聲入君懷。

凄愴傷人心。

心傷安所念。

但願恩情深。

願為晨風鳥。

雙飛翔北林。

12.《大牆上蒿行》

曹丕所作,全文如下:

陽春無不長成。

草木羣類隨大風起。

零落若何翩翩。

中心獨立一何煢。

四時舍我驅馳。

今我隱約欲何為。

人生居天壤間。

忽如飛鳥棲枯枝。

我今隱約欲何為。

適君身體所服。

何不恣君口腹所嘗。

冬被貂鼲溫瞹。

夏當服綺羅輕涼。

行力自苦。

我將欲何為。

不及君少壯之時。

乘堅車。

策肥馬良。

上有滄浪之天。

今我難得久來視。

下有蠕蠕之地。

今我難得久來履。

何不恣意遨遊。

從君所喜。

帶我寶劍。

今爾何為自低卬。

悲麗平壯觀。

白如積雪。

利如秋霜。

駁犀標首。

玉琢中央。

帝王所服。

辟除凶殃。

御左右奈何致福祥。

吳之辟閭。

越之步光。

楚之龍泉。

韓有墨陽。

苗山之鋌。

羊頭之鋼。

知名前代。

咸自謂麗且美。

曾不如君劍良。

綺難忘。

冠青雲之崔嵬。

纖羅為纓。

飾以翠翰。

既美且輕。

表容儀。

俯仰垂光榮。

宋之章甫。

齊之高冠。

亦自謂美。

蓋何足觀。

排金鋪。

坐玉堂。

風塵不起。

天氣清涼。

奏桓瑟。

舞趙倡。

女娥長歌。

聲協宮商。

感心動耳。

蕩氣迴腸。

酌桂酒。

鱠鯉魴。

與佳人期為樂康。

前奉玉巵。

為我行觴。

今日樂不可忘。

樂未央。

為樂常苦遲。

歲月逝。

忽若飛。

何為自苦。

使我心悲。

12.《雜詩二首》

曹丕所作:

【其一】

輾轉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視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漢回西流,三五正縱橫。

草蟲鳴何悲,孤雁獨南翔。

鬱郁多悲思,綿綿思故鄉。

願飛安得翼,欲濟河無梁。

向風長嘆息,斷絕我中腸。

【其二】

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

惜哉時不遇,適與飄風會。

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

吳會非我鄉,安得久留滯。

棄置勿復陳,客子常畏人。

13.《閨情》

曹植所作名篇,全文如下:

有美一人,被服纖羅,

妖姿艷麗,蓊若春華,

紅顏韡燁,雲髻嵯峨,

彈琴撫節,為我弦歌。

清濁齊均。既亮且和。

取樂今日,遑恤其它。

14.《白馬篇》

曹植赫赫有名的《白馬篇》: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

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15.《出其東門》

出自《詩經.鄭風》,全文如下:

出其東門,有女如雲。雖則如雲,匪我思存。縞衣綦巾,聊樂我員。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雖則如荼,匪我思且。縞衣茹藘,聊可與娛。

16.《風雨》

出自《詩經.鄭風》,全文如下:

風雨凄凄,雞鳴喈喈,既見君子。雲胡不夷?

風雨瀟瀟,雞鳴膠膠。既見君子,雲胡不瘳?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17.《子衿》

出自《詩經.鄭風》,全文如下: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18.《木瓜》

出自《詩經.衛風》,全文如下: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19.《行行重行行》

即為《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全文如下: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20.《綢繆》

出自《詩經.唐風》,全文如下:

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綢繆束芻,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見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綢繆束楚,三星在戶。今夕何夕,見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21.《般》

出自《詩經》,全文如下:

於皇時周!陟其高山,嶞山喬嶽,允猶翕河。敷天之下,裒時之對。時周之。

近現代學者一般認為《般》是《大武》中的一個樂章的歌辭。(關於《大武》的詳細介紹,見《周頌·我將》篇鑒賞文字)《大武》六成對應六詩,據《毛詩序》「《武》,奏《大武》也」、「《酌》,告成《大武》也」的說明及《左傳·宣公十二年》所記楚王之言「武王克商,……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爾功。』其三曰:『鋪時繹思,我徂維求定。』其六曰:『綏萬邦,屢豐年。」則可確定四篇,另兩篇,王國維認為其中一篇即此篇《般》,他並且認為它當是《大武》六成的歌詩,說:「《酌》、《桓》、《賚》、《般》四篇,次在《頌》末,又皆取詩之義以名篇,前三篇既為《武》(指《大武》樂舞,非《周頌》中之《武》篇)詩,則後一篇亦宜然,……至其次第,則《毛詩》與楚樂歌不同,楚以《賚》為第三,《桓》為第六,毛則六篇分居三處,其次則《夙夜》(王氏認為即《昊天有成命》)第一,《武》第二,《酌》第三,《桓》第四,《賚》第五,《般》第六,此殆古之次第,……與《樂記》所紀舞次相合。……《般》云:『於皇時周,陟其高山。』則與『六成復綴以崇』(《樂記》中語,全段見《周頌·我將》篇賞文)之事相合,是毛詩次第與《樂記》同,恐是周初舊第,勝楚樂歌之次第(《左傳》所引《大武》之次第)遠矣。」(《周大武樂章考》)但高亨認為王氏之見過於相信毛詩篇次,他確定《般》是《大武》四成的歌詩,指出從詩中所述,表明「周朝廣大的疆土,有小山大山,有小河大河,普天之下包括當時的邊疆,都遵奉周朝的命令,很明顯是中國統一的景象,是征服南國後的景象」,既然「詩的內容和《大武》舞第四場所象徵的故事如此相符合,那末《般》篇是《大武》舞第四場所唱,是《大武》詩的第四章,也是很明顯的」(《周代大武樂考釋》)。

22.《北山》

出自《詩經·小雅·谷風之什》,全文如下: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從事。王事靡盬,憂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鮮我方將。旅力方剛,經營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盡瘁事國;或息偃在床,或不已於行。

或不知叫號,或慘慘劬勞;或棲遲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樂飲酒,或慘慘畏咎;或出入風議,或靡事不為。

23.《日出入》

《日出入》是漢代的一首樂府詩,是祠祀天地諸神的樂歌《郊祀歌》(又稱《十九章之歌》)的第九章,是祭祀日神的歌謠。此詩描述人們祭祀日神時的悠邈情思,面對日神出入變化,春秋冬夏周而復始,感到「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進而希望自己像日神一樣乘龍御天,泛遊四海的情思心境。 全詩運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讚美日神生命之無限,慨嘆人世今生之短暫,展現出強烈的願求永恆而不得的生命意識與乘龍以遨遊的「天樂」情懷。

全文如下:

日出入安窮,時世不與人同。

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

秋非我秋,冬非我冬。

泊如四海之池,遍觀是邪謂何?

吾知所樂,獨樂六龍。

六龍之調,使我心若。

訾,黃其何不徠下!

24.《尺布斗粟》

出自漢司馬遷《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

明代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二卷將其與《七步詩》合一:煮豆燃箕,謂其相害;斗粟尺布,譏其不容。

25.《驅儺》

此為《後漢書.禮儀志》所載驅鬼假面之辭,劇中用以治療瘟疫:

凡使十二神追惡凶,赫女軀,拉女干,節解女肉,抽女肺腸,女不急去,後者為糧。

註:此十二神為驅逐疫鬼的十二個神靈。

26.《與楊德祖書》

還是曹植名作,出於書信《與楊德祖書》:

吾雖德薄,位為藩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豈徒以翰墨為勛績,辭賦為君子哉!若吾志未果,吾道不行,則將采庶官之實錄,辯時俗之得失,定仁義之衷,而一家之言,雖未能藏之於名山,將以傳之同好,非要之皓首,豈今日之論乎?其言之不慚,恃惠子之知我也。

27.《八佾》

出自《論語》: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28.《鵩鳥賦》

漢名儒賈誼所作,此賦借與鵩鳥問答以抒發了自己憂憤不平的情緒,並以老莊的齊生死、等禍福的思想以自我解脫。全賦情理交融,文筆瀟洒,格調深沉。作者因物興感,由感生理,由理見情;且筆力勁健,一氣呵成。

……且夫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則?千變萬化兮,未始有極!忽然為人兮,何足控摶;化為異物兮,又何足患!小智自私兮,賤彼貴我;達人大觀兮,物無不可。貪夫殉財兮,烈士殉名。誇者死權兮,品庶每生。怵迫之徒兮,或趨西東;大人不曲兮,意變齊同。……

29.《精列》

曹操作所詩,古樂曲名。《文選·馬融&<長笛賦&>》:「有雒客舍逆旅,吹笛,為《氣出》《精列》《相和》。」 李善註:「《歌錄》曰,古《相和歌》十八曲,氣出一,精列二。《魏武帝集》有《氣出》《精列》二古曲。」

厥初生,造劃之陶物,莫不有終期。莫不有終期。聖賢不能免,何為懷此憂?願螭龍之駕,思想崑崙居。思想崑崙居。見期於迂怪,志意在蓬萊。志意在蓬萊。周禮聖徂落,會稽以墳丘。會稽以墳丘。陶陶誰能度?君子以弗憂。年之暮奈何,時過時來微。

30.塘上行

甄后所作,被認為絕命詩。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 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

莫以麻枲賤,棄捐菅與蒯? 出亦復何苦,入亦復何愁。

邊地多悲風,樹木何翛翛! 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

總結至此,待後來閑適再補。曹丕之《典論·論文》暫不收錄。知乎電腦版總是抽,word排版排好的,粘貼不上來。

據網友山雨提醒,補班婕妤 團扇歌,亦屬漢樂府,為怨歌行,也就是本人漏掉的3。

新制齊紈素,皎潔如霜雪。

裁作合歡扇,團圓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意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據網友遼東宋小白提醒,補曹植 七哀詩

注 七哀詩多有人作,例如建安七子之王粲,亦是佳作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婦,悲嘆有餘哀。

借問嘆者誰,言是客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獨棲。

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

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

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


之前看劇的時候有人噴「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穿越了

然而這是漢代卓文君《白頭吟》中的名句


謝邀。

(之前隨手答了一下,沒有太認真,但看樓上都答得洋洋洒洒,略感慚愧,所以回來重答一下。)

《軍師聯盟》里引用的古詩是挺多的,大部分也是正確的,比如我們熟知的《飲馬長城窟行》:「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比如曹操的《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比如曹植的《白馬篇》:「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比如《箜篌引》:「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比如《漢樂府》:「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後面二十集的劇情我還沒看,但估計應該少不了《七步詩》:「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些 @公子青羽 回答得已經非常詳盡了,表示一下佩服。

那我就說說《軍師聯盟》里用的不對,穿幫的古詩吧。

印象比較深的有兩處:

一處是曹丕放飛自我去打獵,回來碰上了老頑固崔琰,崔琰問他幹嘛去了,他說:「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遊獵去了。」而「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是王羲之《蘭亭集序》里的名句,王羲之是東晉人,比曹丕晚多了,這是一處穿越。

一處是曹操把崔琰的侄女許給了曹植,把甄宓許給了曹丕,兩個人都不如意。卞夫人去抱怨曹操,曹操因此發了一通「天下大爭」的高論,說著說著,就冒出了一句「一將功成萬骨枯」,而這句詩,卻是唐代張松的詩句,又穿越了。

「一將功成萬骨枯」,出自曹松的組詩《己亥歲二首》的第一首,全詩如下: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曹松的《己亥歲二首》,表達的都是反戰的立場。「己亥」是干支紀年,即唐朝末期的唐僖宗乾符六年(879)。此時的大唐在遭遇了安史之亂的血洗後,又處於黃巢起義的紛亂中,連大江以南都闢為了戰場,這就是詩中所說「澤國江山入戰圖」。

因為有現實背景,所以,這首詩的反戰之論並不是泛泛而談,它既有平民視角,又有開闊的歷史眼光。它能看透在戰爭中覆巢之下無完卵,老百姓連砍柴割草的艱辛生活都無法維持,也能看透封建時代戰爭的本質:不過是以殘酷的殺戮和無盡的死亡成就少數人的功名利祿。這就是「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對戰爭的深刻批判。

在歷史上,曹操當然不可能穿越時空說唐朝人的話,然而,這不代表曹操沒有這樣的思想和認識。事實上,曹操寫過三國版的「一將功成萬骨枯」,就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出自他的《蒿里行》,全詩如下: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嵩里行》也是樂府舊題,本是輓歌,但被曹操改造成了敘事詩。在他的《蒿里行》里,曹操描寫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悲慘場面,從群雄興兵討伐董卓,寫到袁紹、公孫瓚發生內訌,又寫到袁紹的弟弟袁術稱帝作亂,把戰爭給百姓帶來的深重災難、給社會造成的巨大破壞,表現得淋漓盡致。「白骨」兩句慘絕人寰,摧人淚下,充分體現了曹詩「古直悲涼」的風格,可謂「建安風骨」的代表。雖然曹操也是一個大軍閥,然而,能以批判的眼光看待戰爭,以悲憫的胸懷同情人民,也是有仁心的人。


鐵鎖橫江,用得是南宋 朱敦儒 詞中西晉滅吳時的典故,一時穿越之感,並且這"鐵鎖橫江,僅容一人通過"的用法也未曾見過。(當然大家最熟知的是連城訣中"鐵鎖橫江戚長發"吧。)---------------------------------------------

附:

鐵鎖橫江,語出南宋詞人朱敦儒的《水龍吟·放船千里凌波去》,全詞如下:放船千里凌波去,略為吳山留顧。雲屯水府,濤隨神女,九江東注。北客翩然,壯心偏感,年華將暮。念伊、嵩舊隱,巢、由故友,南柯夢,遽如許!回首妖氛未掃,問人間、英雄何處?奇謀報國,可憐無用,塵昏白羽。鐵鎖橫江,錦帆衝浪,孫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淚流如雨。

指的是三國後期,西晉滅東吳的故事。當時,西晉益州刺史王濬奉命建造戰船,打算征伐東吳,造船時產生的木屑隨著長江水流到建平郡,建平太守吾彥發現後,將撈起的木屑上呈孫皓,認為西晉正建造戰船,打算伐吳,要求孫皓增派守軍到建平防守,稱只要建平不失陷,西晉都無法渡江進攻。但孫皓不聽。吾彥無奈,唯有製造鐵鎖鏈,在險要之處放下橫斷長江;又製作大鐵錐,暗置在江水之中,試圖以此阻止西晉戰船東進。天紀四年(即晉太康元年,280年),王濬率軍壓境,沿江城池守將多數都望風而降,或者很快被攻破,但吾彥卻領軍堅守建平,無法攻下,唯有繞過。此時因建平守軍不足,無力防守建平對出江面,王濬又以大木筏移走江中的鐵錐,又用火燒斷鐵鎖鏈,令水軍成功通過建平郡。


偶遇王羲之


推薦閱讀:

20歲左右的人如何學習寫古詩詞?
你有哪些冷門卻一直深藏於心的詩詞?

TAG:詩歌 | 詩詞 | 東漢 | 後漢書 |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電視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