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日本方面表示:如能解決環境影響等問題 將考慮加入亞投行?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5月15日在電視節目中表示,他將考慮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投行。
《日本時報》網站5月16日報道稱,安倍作出上述表態的同時,還提出了附加條件,「如果圍繞該行投資項目的一些環境問題和其他問題能夠得到妥善解決的話」。安倍在節目中還提到已被美國「拋棄」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他說,希望剩下的10個TPP簽署國能夠在美國缺席的情況下使協議繼續生效,同時他還表達了希望美國在將來某個時刻重回TPP的願望。
基本上是把前年這個時候麻生太郎關於亞投行的話重複了一遍,沒什麼新東西。
如何看待麻生太郎嘲笑鳳凰衛視記者的行為? - 知乎
安倍和麻生提到的三個問題:公正的治理,可持續的貸款,考慮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第三個也就是中文媒體敢報的環境問題也還罷了,第一條中國以外的國家在亞投行內的足夠的發言權,第二條借出去的錢保證收得回來,都不是容易解決的。算是又一次婉拒吧。
安倍這番表態的前提,在於美國態度的鬆動和不確定性
共同社指出,日本安倍政府內部所以出現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的主張,是出於對美國未來可能轉而加入亞投行的警惕心理;至於不按牌理出牌的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則令日方倍感不安。
考量到美國今後的動向,日本政府內部主張加入亞投行的意見可能還會強化。
此一主張最早出現在亞投行接受新創始成員國申請截止日前的2015年3月,7國集團(G7)中的英、德等國競相表示要加入,令日方態度動搖。
當時日本政府以亞投行的組織營運和融資審查不透明等疑慮為由,表示不願加入。但許多人認為,真正原因在日方將亞投行視為對美國主導下金融經濟體制的挑戰,為顧及「日、美兩國的聯合鬥爭關係」而作此決定。
一直與日、美保持相同步調的7國集團成員加拿大,去年8月改變態度,願加入亞投行。11月贏得美國總統競選的川普,其親信也提出了不參加亞投行將是「失策」的看法,於是日本政府內部「唯恐被美國搶佔先機」的憂慮情緒再度升溫。
目前成立一年多的亞投行有77個成員國,而已經發展半個多世紀的亞開行只有67個成員國。亞投行未來在規模和影響力上超越亞開行已成定局,同時中美關係平穩發展,美國又出人意料的派代表參加「一帶一路」峰會,加之川普競選時的表態,日本必然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考慮到目前G7隻有美日沒有加入亞投行,一旦美國先行一步加入,日本將會陷入非常非常尷尬的境地
其實就是找個借口,只要是生產力沒有發展到位,環境問題永遠沒人解決的了。現在歐洲國家表面上看是天清水藍鳥語花香,要挑環境毛病永遠挑的出來。你以為畜牧業不污染環境嗎?垃圾處理廠不污染環境嗎?用新能源不污染環境嗎?電動車不污染環境嗎?說句挑刺的,只要你使用乾電池,就是在污染環境啊。你覺得天青水秀就夠了?那是你對污染環境這件事太不深入了解了。歐洲國家的人用不用塑料製品?用?不好意思,他們也污染環境了。
外交部親歐洲,實際是為了反歐洲。公務員團結在這一理念下,保證共同市場不能形成。所以我們打進去。
英國的外交目標,500年來從來沒有變過,創造一個分裂的歐洲。因此我們聯合西班牙制荷蘭,聯合德國制fa國,聯fa國和義大利制德國,聯fa國制德國和義大利,(聯革命黨制大清,聯滿族制漢族,聯華北制民國,聯汪精衛制蔣介石,聯國民黨制共產黨,聯泰緬制英美)分而治之,一貫效果很好。也是現行政策。我們得打進去,從內部攻破。我們施加過外力,沒有成效。現在可以從裡面把它攪成一鍋粥了。(挑巴基斯坦反印度,挑印度反中國,挑中國反韓國。)外交部高興壞了,光輝歲月又回來了。我們一般稱之為外交。—————漢弗萊·阿普比爵士(Sir Humphrey Appleby)
天鬧黑卡,板載。霓虹復興,在此一舉,全體公務員需努力奮鬥。或許最難聽的國際言論,才是最真實的現狀。
在日本泡沫危機經濟增長乏力後
在中國改革開放經濟實力一躍第二後
日本政壇可以說是集體向右轉對華態度十分強硬且趨於保守日本一向以美國為中心
礙於美國的東亞戰略利益考量看著中國一家做大是不符合美日戰略同盟利益的所以和中國搞大規模經濟合作
不符合日本的外交戰略
但是「一帶一路」這塊肉的確是挺肥的
想吃又不好意思值得注意的是,中日之間的貿易往來十分頻繁,貿易額巨大。且日本作為我國的國際最大援助國(日本是給中國捐錢數最多的國家,也是給中國低利率幾乎零利率貸款最多的國家),不管是在經濟還是人文交流都有很大發展,如果日本能加入「一帶一路」,對中日兩國都有巨大的裨益1)公正管理:對日本「公正」
2)持續貸款:借上借3)環境和社會的疑慮:環境=輻射食品這算盤。。。在國家層面來說不懂,讓更多大神來分析!僅以我個人的情緒來說:滾,沒你安倍,世界會更美好!
推薦閱讀:
※日本女人的賢惠程度是否與她丈夫的收入有關?
※明仁天皇之後的繼位者的繼位者會是文仁親王之子悠仁親王嗎?
※為什麼日本筆一摔就over了啊?
TAG:日本 | 中日關係 | 安倍晉三 |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