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關於汕頭的冷知識?
本問題已被收錄至 撰寫你的知乎「城市手冊」 活動,更多活動詳情請點擊查看。
1.潮汕鐵路在抗日戰爭時期被迫拆毀,現在的潮汕路是由鐵路的路基改建而成,汕頭的火車路(在汽車總站附近)還存有些許遺迹。直到1995年汕頭站啟用,汕頭才再次能有火車經過。火車站啟用那天,他來到汕頭,給汕頭站和汕頭海灣大橋題字。
2.胡文虎大樓和胡文豹大樓是迄今為止汕頭舊城區為數不多的倖存舊建築中的兄弟樓。胡文虎大樓是永安堂製藥廠舊址,在民族路69號;胡文豹大樓曾經是《星華日報》的報社,位於民權路2號。
3.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前身是日本台灣銀行汕頭支行舊址。4.汕頭的紅磚樓在1987年被拆除,被改建成如今的金鳳壇。5.位於永平路2號的永平酒樓建成於1933年,有8層樓高,1956年改名為汕頭大廈,改革開放前是汕頭最高的建築。改革開放後,汕頭大廈經營不善,在20世紀90年代初停業。現在看見汕頭大廈修復很欣慰。6.汕頭的外馬路最早名字叫崎碌路,英文原名叫「Kialat Road」。13.六邑會館曾是潮州、澄海、饒平、潮陽、普寧、揭陽6地的人士行商集會的場所,現遺迹在商平路小學。
14.汕頭人多地少,人口密度位居全國前列(2016年的數據是全國第四,僅次於深圳、上海、東莞)。15.汕頭乃至潮汕地區以牛肉火鍋出名,但本地不產牛,牛是從內陸地區運來本地飼養一段時間後宰殺的。16.演夏雨來的汕頭笑星趙曙光是河北人。17.楊振寧的妻子翁帆本科畢業於汕頭大學,楊振寧和她在汕頭大學相識,也是在汕頭登記結婚的。18.汕頭下轄的南澳縣是整個廣東唯一一個海島縣。19.汕頭作為二線城市(知乎官方是這麼定義的),高樓不多,其中一個原因是由於軍用機場限高。20.汕頭小公園一帶放射狀格局的城市規劃效仿自巴黎的凱旋門。21.18世紀,泰國吞武里王朝的國王鄭信原籍澄海華富村。22.在1934年汕頭就有動物園了,就在中山公園裡面。1.有據可考的潮汕先民主要由晉、豫一帶中原人及少數越族人民組成。秦南征百越、王莽篡漢、五胡亂華前後及兩宋時期,形成四次中原移民遷入高潮;許多先民在福建漳、泉、莆一帶中轉,故潮汕族譜多有「先祖遷自莆田」記載[1];
唐宋兩朝,潮汕地區文教迎來首次大繁榮,「韓愈刺潮」及「十相留聲」形成[1];
2.兩宋時期,汕頭南澳已為海防重點。宋末潮州口岸形成,趙氏傾覆後,嶺南地區軍政真空,盜、寇迅速猖獗,1561~1564年間,南澳數遭盤踞,潮汕平原屢歷劫掠,引發明朝擔憂;1564、1565年,廣東總兵俞大猷、閩浙總兵戚繼光先後兩次清剿,蕩平南澳,在潮汕沿海消滅賊寇四千餘人,生產貿易秩序才逐漸恢復[1];1576年,萬曆朝從福建巡撫劉堯誨奏請設南澳副總兵,受漳、潮兩府總兵轄制,衙署位於今南澳深澳鎮大衙口,南澳島本身仍按舊制以雄鎮關為界由福建、廣東兩布政司分治[4][10];明亡後,受南京弘光、閩侯隆武、肇慶永曆三代南明政權影響,以鄭成功為首的反清復明軍以廈門、南澳為據點繼續活動,留下宋井(位於今南澳雲澳鎮澳前村)、國姓埔(位於今澄海外砂)等遺迹[1][4];清沿明制,但將建制升格為南澳總兵[10];
3.兩宋時期,潮州府正奏進士人數共95人(北宋時期36人,南宋時期59人),穩居廣南東路次席(廣州府132人居首,25+107;韶州府48人居第三,26+22)[6];
4.明清兩朝,潮汕再次迎來文教大繁榮,汕頭地區經濟影響力飛速增長。
文化方面,「前七賢」、「後七賢」先後出現[1],科舉取士總數繼續穩居廣東布政司、廣東省內前兩名(有明一代潮州府取士162人,廣州府489人,肇慶府62人[11];僅清康雍乾三朝,一二三甲進士中,潮州府中榜合計就有123人,占廣東省總數31%;嘉慶朝後國祚衰微,科舉混亂,數據待考[11]); 對外貿易方面,柘林、樟林、沙汕、達濠、庵埠先後成港,1685年,清廷在穗設粵海關,粵關在庵埠港設庵埠總口,為當時粵關七大總口中子口數量(共16個;廣州總口次之,共9個)最多的一口[5];樟林港(今汕頭澄海東里鎮轄下)周圍設五口,年均抽稅達43750兩庫平銀,佔據廣東省總稅收20%左右[1][7];據明正德年間黃省參著《西洋朝貢典錄》及伯希和著《交廣印度兩道考》,「鄭和七下西洋,五經南澳」;5.清末民初,汕頭經濟地位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對外貿易方面,1860年1月1日美國在汕「先行開市」標誌著汕頭成為中國第二批被迫開埠城市之一[1][2][3];同月,潮海關設立,成為全國第三個新關[1][10];1933年,汕頭經濟水平到達高峰,進出口總額次於上海、天津、大連、漢口、膠州、廣州而居全國第七,港口吞吐量僅次於滬、穗兩港居全國第三[1][2]; 對外政治交流方面,至一戰前夕,共有13個國家設立12個駐汕領事機構,分別為[1][2]:英國(1860年開,駐所在今礐石街道辦事處、礐石風景區管理處,1941年冬香港淪陷,英駐汕領館隨之關閉);美國(1860年開,駐所在今外馬路迎賓館,二戰爆發後撤銷);
法國(1860年開,駐所在今外馬路新華印刷廠,二戰爆發後撤銷);荷蘭(1860年開,駐所在今外馬路229號,關閉時間待考);丹麥(1864年開,駐所在今育善前街,1937年前後關閉);德國(1864年開,駐所在今外馬路圖書館,一戰德國投降後關閉);挪威、瑞典(1867年開,合署辦公,駐所在今居平路或育善前街,1937年前後關閉);日本(1873年開,駐所在今大華路汕頭市檢疫局大樓,或稱在外馬路及永平路,二戰日本投降後關閉);奧匈(1874年開,駐所在英國駐汕領事館內,1918年關閉);西班牙(1879年開,駐所待考,一戰前後關閉);義大利(1899年開,駐所待考,一戰義大利投降後關閉);比利時(1902年開,駐所待考,關閉時間待考);
其中,除英、美、日三國常設駐汕領事或代領外,其他各國駐汕機構常由此三國駐汕代表兼領[10];另外,沙俄可能也曾考察在汕設立領事機構,最終是否因為國內矛盾等因素未成功則待考[2]; 城市經濟發展方面,至1939年汕頭陷落前,共有怡和、滙豐、德記、日資台灣銀行等為代表的外資金融寡頭及美孚、查甸、日清、太古、通用、福特、屈臣氏等國際壟斷財團百餘家設立駐汕分支,僑商及民族資本企業不計其數[1][2];同時期,「四永一昇平」、「四安一鎮邦」形成,市區人口超過20萬,為廣東省第二大城市(1930年民國《市組織法》修訂,根據人口規模,廣州、汕頭行政級別調整為省轄市,與平、滬、寧、津、濟、漢、穗、蓉等並列為全國13座省轄市。廣東轄下的江門、佛山、海口、陳村、石龍、北海等皆因條件不足撤市[9]);6.清末民初至解放戰爭期間,汕頭一直處於嶺東地區各類鬥爭和矛盾的中心。
1907年5月22日潮安人許雪秋、澄海人林國英等領導的黃岡起義爆發,震驚清廷;閩浙、兩廣總督調動廣東水師、漳潮地方軍隊千餘人鎮壓[10];1919年5月6日~14日,汕頭學生罷課、工人罷工、商人罷市,聲援北京學生鬥爭;14日,省立甲種商業學校(舊址在今外馬三小)學生髮起組織"嶺東學生聯合總會",隨後在華英學校(今汕頭一中)舉行成立大會;會後,數千學生、工人在外馬路一帶上街遊行,衝擊市警察廳、市總商會、日本駐汕領事府,要求懲辦警察廳長李少如,抵制日貨[1][2];1917年7月20日,孫中山抵汕演講,鼓舞潮汕人民支持革命;至1920年,孫中山先生三次赴汕活動,他逝世後,為表紀念,汕頭市府將1928年建成的公園命名為中山公園,馬路命名為中山路[2];1922年6月16日,陳炯明在穗叛亂自立;1924年敗退東江行署;1925年11月7日,蔣介石為總司令、周恩來為政治部主任的東征軍擊潰陳氏,進駐汕頭;蔣介石在汕期間駐桂園(今公園路23號桂園),在適宜樓(今外馬路207號)設東征軍總指揮部、成立東江各署行政委員會;周恩來奉命任東江各署行政委員,並於1926年2月1日在永平酒樓二樓(位於今永平路2號)召開汕頭市各界代表會議;2月22日在東江行署(今外馬三小,原嶺東同文學堂)召開東江各署行政會議;同年4月結束工作離開汕頭。在此期間,組建中共潮梅地委[1][2][10];1927年9月23~24日,周恩來、賀龍、葉挺等率南昌起義軍進駐汕頭,在大埔會館(位於今民權路50號)成立汕頭市革命委員會並接見群眾,任命李立三為市公安局局長,"潮汕七日紅"開始。英、美、日等國擔憂起義軍危及帝國主義在汕利益,時任潮海關稅務司、英國人古祿編糾合英、日兩國駐汕領事,調派軍艦及陸戰隊士兵,試圖武力干涉革命;24日,革命委員會任命郭沫若為潮海關監督、汕頭交涉員,郭沫若臨危不懼,於25日渡海親往領館區會晤英、美、日、德、法等國駐汕領事及潮關工作人員。英國及日本理屈詞窮,被迫於9月底前將軍隊撤離汕頭港[1][2][3][10];1938年9月開始,日軍飛機對汕展開轟炸;1939年6月21日,日本出動航母一艘、飛機、艦艇等裝備及軍隊3000人,海陸空三路並進,從浮隴、新港、媽嶼三個方向圍攻汕頭市區;22日,汕頭陷落。至1945年9月28日潮汕抗戰結束時,日本破壞鐵路、封閉港口、掠奪經濟、肆意征斂,使日據時期汕頭工農業生產、外貿進出口等幾乎完全崩潰,加之1940年、1943年兩次大旱,汕頭地區餓殍遍野,僅1944年7月便外逃災民7萬餘人;1941年~1943年,汕頭海門地區死於屠殺、饑荒者超過四萬,在今潮陽區海門鎮蓮花峰前形成"海門萬人冢";同時期,形成"達濠萬人冢"[1][2][10];(⊙o⊙)…沒想到邊想邊查竟然寫出了這麼多(⊙o⊙)…
主要是古代、近代一些比較冷門的知識吧(⊙o⊙)…現當代的一些知識搜一搜很容易找到的。參考文獻:[1].王濺波、李紹金等,汕頭的變遷,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11年10月第4版;[2].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文字資料;[3].汕頭海關關史陳列館-汕關史苑文字資料;[4].蔡金河,明清閩南籍南澳鎮總兵及其惠政,廈門市台灣藝術研究院,2016.02.16;[5].洪英,清代庵埠港的盛衰,汕頭大學學報:2005(21)-1;[6].陳佔山,宋代潮州在廣南東路的地位,韓山師範學院學報:2014(35)-1;[7].吳二持,清代潮汕商品經濟發展研究,韓山師範學院學報:2015(31)-6;[8].周碩勛,潮州府志[M],潮州:潮州市地方志辦公室編印,2001;
[9].廣東省志[M]地方志,廣東省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官網;[10].百度百科;[11].朱保炯、謝沛霖,明清進士題名碑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汕頭濠江區有個達濠古城,長處約150米,寬處120米。從地圖上看是這樣的,中間圈了紅色部分就是古城牆:
小城小到不如大地主家的宅院,建於清康熙1717年,兩廣總督下令在濠江建城用於防禦明朝餘黨和海盜騷擾。
當地官員覺得人民打漁為生窮到沒啥可被偷的,建城實在沒必要。不想勞民傷財,又為應付上級,只好築起小城堡。
下圖是當時的古城門:
保存完整但實在太小的城牆,城牆隔壁就是民居:
小城內從民國開始,設過警局,蓋過民房,也被日本人侵佔過,後來有過小學,甚至還有孤兒院。現在是工人文化宮,成為一個休閑公園:
濠江是個小而美的地方,有漁村,有港灣,有石頭築成的民居,雖然在沿海地區存在感較弱,但歷史還是在這留下一個袖珍但保存完好的古城。
汕頭這邊的機動車道分三條,主要汽車道,次要汽車道和汽車行人混行道。摩托車在汕頭是貴族階層(簡稱摩貴),擁有隨意穿插於這三條道的權利。
摩貴中有很大一部分屬於新貴,他們崇尚自由,討厭被約束,從而表現出來的叛逆行為包括但不限於:不戴頭盔,闖紅燈,逆道行駛,超載,超速,無牌無證。
作為貴族,摩貴肩負起了人類與藍精靈族對抗的使命,雙方平時大大小小摩擦不斷,每年年末會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決戰,不過往往是藍精靈獲勝。現在的汕頭東區以前全都是海
汕頭的中學之間總是有一些歷史恩怨在市區的上一代人(70年代前)很多不是市區人,這一代人比較能代表市區人,而下一代已經開始不像汕頭人了因為現在小孩子都愛說普通話
市區喜歡開鯊,澄海喜歡開鬼火黑貓養在店不能養在家擼客現在還貴過滴滴可以為了杯草莓冰排隊排到呂宋去年輕必備,公信摩西,不過現在已經沒了一暴雨老市區就可以游泳汕頭特區最開始只有龍湖區政府附近那一塊地方汕頭小品的發展曾經很輝煌,像趙曙光,蔡愛平,水雞等代表的黃金時代曾在我們童年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可惜現在的發展已經陷入僵局,曾經有個叫星之道的公司拍過一些片想延續一下傳奇但還是失敗了曾經有個地方,叫做南國商城開摩托要小心便衣交警
潮汕麻葉以前不能吃是拿來織麻繩的!!
潮汕麻葉以前不能吃是拿來織麻繩的!!潮汕麻葉以前不能吃是拿來織麻繩的!!重要的事說三遍!汕頭潮南區仙城鎮鄉人擅於種麻。從前種的是黃麻。麻皮剝下來晒乾,可以賣錢,可以打麻繩、織麻布、做麻袋。過去鄉下人的蚊帳,都是用麻布做的,結實耐用,一床麻布蚊帳,縫縫補補,兩三代人都用不爛。桑麻自古就是農家不可或缺的寵物。可是,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老黃曆不管用了。麻皮沒人要,麻布受冷落,麻園逐漸從田野上消失。許多農民「下海」經商或打工去了,這時沒有洗腳上田的人發現,以前作為豬飼料的厚合菜及番薯葉都冠冕堂皇登上酒樓飯店的菜譜,於是便想起了麻葉。憑經驗,麻葉可以吃,而且有消食開胃、清熱祛暑的作用,只是味道有些苦澀,過去只有貧困農家才用麻葉做菜。現在,忍飢挨餓的日子已成過去,許多營養過剩的人們正在尋覓返璞歸真的綠色食品,麻葉一定另有用處。勤勞聰敏的鄉人經過幾年摸索試驗,終於培植出一種有別於傳統麻的食用麻。小仙女我最喜歡的吃法,就是媽媽用自製的豬油爆香炒蒜頭,加上加鹽過完水的麻葉,炒熟。加上幾勺普寧豆瓣醬,完成!用來下粥配糜最好吃了!!--------------------------+---------2.潮汕人見面不說你好,說「食未」!!記得從懂事起,這兩個字就一直沒停止出現過,白天黑夜總是如此。所以,從小也在心中埋下一顆長滿疑問的種子。後來我問爺爺,為什麼見面不是老師教的你好,而是問人吃了沒有,這不是很奇怪嗎爺爺沒有第一時間回答我所提出的疑問,而是意味深長的看向遠方,目光深邃且柔和,而後告訴了我:「從前呢,在你爺爺我呀,才十幾歲的時候,那時候的生活很苦,國軍在亂抓人做壯丁,種了一年的莊稼要悉數交給地主家,只分留一點餘糧給我們,沒辦法土地不是我們農民的。很多人食不果腹,甚至三餐都不能保證有菜
我那時候阿,和我弟弟也就是你老叔叔,總會在媽媽煮菜湯的時候,眼巴巴的趴在灶台旁邊等菜出鍋是最開心的,配上一碗稻殼米的夾生飯,那滋味,嘛香。」說完,八旬的爺爺臉上一條條的皺紋被笑意蕩漾開來,不得不說,每條皺紋都那麼可愛
爺爺喝了口水繼續說到:「」由於很多人吃不飽甚至沒東西下肚子,所以呀,在當時就人們見面往往第一句就會問人食未,當做寒暄。如果這家子還未吃,村鄰親戚就會拿出家裡的餘糧雞蛋,來接濟這家子。
中國解放以後,黨的偉大領導經濟越來越繁榮,人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爺爺頓了頓,欣慰的對我說:
「現在人們的生活變好了,食未漸漸變為茶餘飯後的寒暄,但那之前的意義,是那代人最珍貴的財富。」
聽完。我望向爺爺說話前望向的遠方,
兩三條街的學校上空,赫然飄著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
=好像兩個答案都是吃的,不小心暴露了答主的吃貨本性了。。=====我在其他問題下的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994095/answer/143525532?utm_source=zhihuutm_medium=social嚇死人。我在 @知乎 回答了問題:國內外有哪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真實案件? 這件事是我小叔親身經歷的! 我…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097897/answer/143188790?utm_source=zhihuutm_medium=social汕頭的冷知識,作為一個汕頭人,我從歷史和地名這些亂七八糟的角度也講一講:
1.(這是基礎知識)最初的汕頭稱之為「沙汕頭」或者「沙頭」,這個地方一開始範圍非常小,大概範圍是以現在的汕頭小公園為中心,北邊到鎮平路和永平路尾附近,南邊大概到鎮邦街中段,大致到現在萬安花園這一帶,西邊到老雙和市場,東邊到現在外馬路存心善堂這個地方。在之前基本上沒有什麼來汕頭居住,只是把沙汕頭當成一個貿易集市和碼頭,在清代嘉慶中期逐漸有商人、漁民居住,在咸豐末年開埠後,那時候一些聰明的商人開始炒地皮,外國人也開始炒地皮,然後拚命填海造地,才有現在老市區這麼大的範圍噢。
2.汕頭除了現存的崎碌炮台,最初是有一個炮台的,在康熙年間,汕頭為了海防建設,所以選擇在外馬路老媽宮後面設置了一個炮台,大致在現在張園內街附近,然後現在外馬路媽宮旁邊的銀行以前是一個煙墩(也就是放狼煙的烽火台),後面是在光緒早年拆了的。
3.汕頭最早的商業街是鎮邦街,主要是賣些鞋子、綢緞、藥品一類的。
4.汕頭老市區大致上分為三個部分,崎碌、汕頭埠、烏橋島,崎碌大致範圍就是從民權路以東,一直到現在聿懷中學那個地方。
5.福平路以前是一條大水溝,叫做福合溝,也就是你們熟悉的福合溝尾甜湯無米果名字來源,其實福合溝尾也曾經是一條巷子,後面改建了。
6.汕頭最早的有錢人是林應坤,福建人,賣茶葉的,茶行叫做「乾泰行」,在汕頭圈了一個地方建設房子,後面被清政府追錢,窮了,房子鋪面被查封,後面這個地方被各種人買下各處小地皮,也就是小巷子「乾泰厝內」。
7.汕頭老市區有條衚衕,是潮汕地區唯一以「衚衕」命名的小巷子,叫「文選衚衕」,就在小公園旁邊;
8.汕頭以前除了老媽宮,還有個新媽宮,現在已經改建,舊址在杉排路永平小學舊址,以前有個街道辦事處還叫做天后辦事處、有個派出所叫天后派出所的,後來改了名字叫新風街道,那條巷子也改名叫新風左巷和右巷了。
9.汕頭除了外馬路,還有條內馬路,在公園路彎進去,有條小巷子就叫內馬路。
10.汕頭以前在清代有個斬首的地方,叫鹽埕頭,現在已經改建成小區了。
11.汕頭清代就有自來水廠,這個水廠以前設置在烏橋海旁,改建了。
12.汕頭清代就有電廠,電廠設置在永平路尾金山直街,已經改建了。
13.汕頭很早被外國資本投資,以前有怡和洋行、太古洋行、德記洋行以及元興洋行等,他們都給汕頭留下了一堆地名,某程度上推動了汕頭清代的商貿發展,在老市區還殘存了怡和洋行的石碑。
14.汕頭在民國時期有自己的貨幣,叫汕頭商會商庫證券。
15.汕頭最早發行的紙幣是七兌票,而且太古洋行還授權中國商人發行太古庄七兌票,民國初年倒閉了。
16.汕頭最早的報紙是鮀江輯譯局日報,發行於光緒晚年,後來也發行了嶺東日報等。
17.汕頭最早的中學是聿懷中學,一開始是教會創辦於張園內街。
18.汕頭以前在崎碌有個孔廟,舊址也就是現在的晶璽酒店,旁邊有個孔廟直巷,建於民國。
19.汕頭有個地方叫茭萣地,所謂的茭萣地以前都是長滿紅樹林的,其位置就是在福合溝的東邊,現在全部改建成小區。
20.汕頭老市區以前有很多祠堂,有些祠堂影響力很大,最早建祠堂的是寶安人也就是現在的深圳人郭麗洲,曾經是清代汕頭元興洋行的買辦,他以前在福平路和民族路交界地方建了一個郭祠,清代晚年成形,後來這個地方被人叫做郭厝內,但是也拆了。最豪華的祠堂叫做石厝祠,在茭萣地內,後來也被改建了。
21.汕頭光緒年間就有警察,一開始的警察都是商會僱傭的,後來才收歸國家管理。
22.汕頭的福合埕牛肉丸有名,然而福合埕是一條小巷子的名字,現在還在,在福平路內。
23.汕頭在辛亥革命的時候,很早被義軍攻克,然後起義軍隊是從汕頭出發打進潮州的。
24.汕頭的小公園是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就規劃建設,原來是規劃成一個交通圓島,後來弄成噴水池,最後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才修成亭子。
25.汕頭在清代是隸屬澄海縣鮀浦司管理的小地方。
26.汕頭清代和民國時期本地人會和洋行合作,開辦下屬企業,比如太古錢莊和太古南記等,太古洋行在這方面很積極。
27.汕頭以前有個製冰廠,被稱為冰霜廠,位於汕頭印刷廠的對面區域。
28.汕頭老媽宮在清代,對面有個水仙宮。
29.汕頭的金山直街以前有個廟,叫做倉沮古廟,以前是拜造字之神倉頡和沮誦的,後來改成小學。
30.汕頭有條舊公園前路,現在還在,以前這個地方是清代道台官署,後來改成公園,再後來也是建成房子。
31.汕頭有條街,叫做雨傘街,現在名字叫國平二橫。
32.汕頭有條巷子,叫做銀珠橫街,之前人家叫做補鼎巷,鼎就是鍋的意思。
33.汕頭有條巷子,叫銀珠直街,以前人家叫做古冊巷,古冊就是以前小孩子看的小故事書,連環畫一類的。
34.汕頭福合埕裡面彎彎曲曲有很多小巷子,以前沒改建更多,被稱為十八巷,潮州府城內有十八曲巷,俗稱潮州十八曲,汕頭十八巷,都是形容迷宮的意思。
35.汕頭聞名遐邇的牛肉丸,其實是從客家地區傳入,然後慢慢在汕頭改良的。
36.汕頭清代到民國時期,客家人很多,民權路有古迹建築大埔會館,以前福平路的正始中學也是清代客家人建設的。
37.汕頭外馬路有兩條小巷子,叫做台灣左巷和台灣右巷,以前是清代日商台灣銀行的舊址,後來台灣銀行遷移到現在永平路一號的開埠陳列館處。
38.汕頭解放後的第一份報紙叫做團結報,報社就在永平路一號。
39.永平路以前叫做第一津街,因為街尾就是一個碼頭,民國時期改建為永平路。
40.汕頭有一個地方是以「市」結尾的小巷子,叫做信榮市,位於五福路。
41.汕頭最早的市場在小公園片區的昇平路內,叫做萬新直街,以前民國時期把這個地方叫做「老市」。
42.汕頭最早做生意的人,除了福建人和潮州府周邊的人,還有很多廣州人。
43.汕頭很多老街在清代經歷過火災,這些經歷過火災的地方都被當地人俗稱「火燒地」。
44.汕頭以前洋行的貨倉被稱為貨棧、棧房,解放後很多棧房居住了很多貧民,後來這些棧房拆建很多,但隨著貧民遷出,有些超過一百年的棧房依然發揮著貨棧的作用。
45.汕頭清代有個報紙因為諷刺慈禧太后毒死光緒,所以那個報人被清政府逮捕,但是最後竟然沒被殺。
46.汕頭以前有座「紅磚樓」,就在金鳳壇,然後這個地方也是改建了,以前這地方是個醫院。
47.汕頭最早的醫院,就是外馬路二醫院,以前是清代的教會醫院,叫福音醫院。
48.外馬路以前有個馬球場,是洋人打馬球的地方,在民國時期改建了的。
49.汕頭鹽埕頭往中山路一直去,原來有條輕便車路,後來中山路改建全部拆了,輕便車路在民國時期就改道在現在的汕樟路,全稱是汕樟輕便車路。
50.汕頭以前義冢地很多,崎碌範圍內的中山路以前很多都是義冢地,然後被拆除建成路。
51.汕頭有條巷子,叫做鹹水池巷,位於新興路,還有口井,不知道咸不咸。
52.汕頭崎碌有條石板路,叫做愛華街,烏橋有條石板路,叫做同濟三直路,汕頭埠有條石板路,叫做國平二橫。
53.汕頭以前革命活動很活躍,有紅色交通站若干,最著名的在鎮邦街和海平路,有人寫成小說。
54.在小公園百貨大樓後面的那個建築物,其實是以前民國的僑批業公會,原來在漳潮會館左巷內,後來漳潮會館舊址和左巷、右巷全部拆了,但這個公會舊址倖存下來。
55.汕頭的育善街,是因為大埔客家人張裕創設的育善堂得名,也是一個慈善機構,張裕沒錯就是張裕解百納那個張裕,也叫做張弼士。
56.汕頭最早的鐵路是潮汕鐵路,潮汕鐵路公司是商辦的,也是客家華僑辦的。
57.汕頭國平路左右兩側叫做打錫街和打石街片區,這些以前都是手工藝所在地,打錫街最出名就是潮陽人顏氏一族,俗稱「打錫顏」。
58.汕頭存心善堂這個地方,最早是叫做營盤角打索埕,存心善堂在旁邊的順興街高牆和清代的汕頭軍營隔開,牆上還有以前存心念佛社的界碑。
60.汕頭存心善堂隔壁這棟也叫做存心水龍局,以前是民國消防隊所在地。
61.汕頭清代的道台衙署內,有專門處理華洋事務的洋務局。
62.汕頭商平路小學對面舊房子,其實是新會館戲台,商平路小學曾經也是個會館。
63.汕頭民國時期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是《汕報》和《星華日報》。
64.汕頭以前西堤旁邊的片區,由於德記洋行出名,稱為」德記前「,現在就是德志苑小區。
65.汕頭永平路和外馬路交界的老郵局,旁邊居平路進去有條巷子,叫做元興巷,這個元興巷以前是元興洋行貨棧所在地。
66.汕頭前一段把南海路重新恢復為招商路,因為那個地方以前是輪船招商局的地。
67.汕頭老媽宮斜對面有個新關街,也就是老媽宮粽子最出名的巷子,這個巷子清代是潮州新關所在地,所以叫做新關街。
68.汕頭有個巷子叫做」海關地「,位於永泰路尾西堤路交界,以前是清代和民國時期的海關驗貨地。
69.汕頭解放後判決了喻英奇,也是最後一個舊政府在汕頭的最高統治者,他在老飛機場也就是飛廈片區槍斃,後來由存心善堂入殮,葬在一個存心善堂的義冢地里,那片地稱為」蝴蝶地「。
70.汕頭一中為什麼有個操場在學校對面,因為以前中山路沒那麼長,大概到春梅里就算中山路尾,一中和四中都是橫跨中山路,面積比現在大,後來中山路東拓,把路上建築拆了,所以才有一中的隔路操場,四中巷也是蜿蜒伸入中平街噢。
71.汕頭的中心醫院以前是貧民工藝院,也是民國治療精神疾病的場所。
72.汕頭長平路得名於長廈村和平原村,平原村以前也是平民新村,他們的地很多是新湖村在解放後支援劃撥地。
73.汕頭三身人這個片區,以前是屬於新湖村,這個村子主要的姓氏是胡姓,他們比汕頭埠早到一百多年。
74.汕頭聿懷中學旁邊的路叫三讓路,是因為陵海村以前的吳厝祠堂叫做三讓堂得名。
75.汕頭茭萣地裡面有個有史以來汕頭最小的村子,叫做」別有村「,解放後只有九個門牌號,別有村曾經也是民國時期革命人士藏身之所,後來改建了。
76.汕頭在清代末年就有日本傳教士來傳播日本佛教。
77.汕頭在清代末年就開始播放無聲電影,當時稱為電戲院。
78.汕頭烏橋以前有內烏橋和外烏橋,外烏橋在享祠片區三德永貨棧,這個橋可以通向以前的烏橋海旁街和會通街等,民國後期塌了,剩下現在我們看到的同濟橋,也就是內烏橋,俗稱「烏橋頭」。
79.汕頭烏橋島有個福建巷,福建巷以前有個福建會館。
80.汕頭烏橋以前有個巷子,叫做「桂源盛」,是個商號名字。
81.汕頭烏橋島除了二馬路,還有一馬路和三馬路。
82.汕頭老潮興街以前有個俗名標準巷,因為這個巷子有個標準餐室。
83.汕頭的民國中山公園裡面,以前孫中山像這個位置是個噴水池,中間不是孫中山而是自由女神。
84.汕頭存心善堂旁的存心學校這個大門,其實是仿造老汕頭市政府的大門。
85.汕頭外馬路尾中心醫院對面,以前民國時候就是軍隊駐紮的地方,叫做公署,旁邊小巷子就是公署巷,原來有公署一巷和二巷,可是改建了,就剩下一個公署巷。
86.汕頭福平路老正始中學旁邊,現在杏仁茶和煎無米果的地方,以前清代是客家人建的財神爺廟。
87.汕頭昇平路從老媽宮發端,一直到西堤路,總共有十三條橫街,中間不少橫街都拆了改建,但是昇平一橫和十三橫街都還在。
88.汕頭的永安街里,有個洋樓上面吸收了泰國的風俗,以吉祥物「象」為象徵,在山花上裝飾了一幅巨大的大象圖案,象徵太平有象之意。
89.汕頭小公園旁邊的昇平路有個文具店,叫做天外天文具店,他的名字來源於泰國曼谷潮汕人聚集的唐人街片區裡面,也就是耀華力路周邊的天外天樓,天外天樓以前是個戲院,專門演潮劇,然後天外天還是個僑批局,負責遞送華僑的信件,在汕頭永和街有分號。
90.汕頭有個烏橋頭,在新加坡也有個地方俗稱烏橋頭,但不知二者聯繫,總是潮汕文化影響的結果。
91.汕頭市博物館外有個八角亭,不過其實才六個角,為什麼這麼叫還是個謎。
92.汕頭在清代末年就有日夜小炒和汽水,那時候汽水叫做荷蘭水,可見汕頭小炒文化還是很深的。
93.汕頭有個廣州街,就在外馬路三小對面,以前這個地方是廣州會館,因此得名。
94.汕頭十二中這條巷子叫做三牧樓巷,有著名的紅豆沙冰可以吃,三牧樓其實也是教會產業舊名。
95.汕頭的崎碌是得名於古代閩南語,意思是漫長的海岸,在台灣現在還有崎漏等地名,都是一個根源,不過台灣的崎漏是個古村,而汕頭的崎碌只是一個地名,沒有形成一個以此為名的村。
96.汕頭中山公園旁邊有條石板路,是華塢路,這條石板路可以通向一個古村叫做競長村,這是兩個村子合併在一起形成的,形成於民國。
97.汕頭有條中華路,就在中山路市東堂的後面。
98.汕頭的春梅里的旁邊,還有一處新梅里,之前還有鎮梅里、占梅里、四梅里等,後來改建了,以前這些里改成了運輸新村,是汕頭搬運公司所在地。春梅里深處還有古井,還有春梅里以前的小拱門,拱門在黃崗路,寫作「春槑里」。
99.汕頭的躍進路是大躍進改的名,以前叫做審判路。
100.汕頭崎碌炮台,也就是石炮台,在民國時候曾經是監獄,建國初期本來要炸掉,後來發現清代汕頭人用紅糖、糯米這些東西黏合的炮台竟然炸不破,就作罷,後來變成古迹了。
好,決心要寫一百條終於寫完,其實還很多,汕頭的冷知識光從歷史角度看還是很多的,沒事大家可以多挖掘。
潮汕地區,只要一到過年,你能看到全國各個省會、部分地級市的車牌。
樓上說的學校報名,家長前一天開始排隊是因為孩子的成績不夠錄取分數線需要交贊助。成績達線並已報名的並不需要這樣...然而提前一天排隊一般沒卵用,沒找關係照樣沒學位,除非你運氣好現場遇到董事長。當然啦,本校直升的只要分數不差得太離譜直接去交錢就好了。
1.汕頭有七個區縣,金平,龍湖,潮陽,潮南,濠江,澄海還有海島縣南澳。問到哪裡人,金平區龍湖區的會說自己是汕頭的。
金平區是金園區和昇平區合併後的稱呼,所以金實(汕頭市重點初中)的全稱是汕頭市金園實驗中學。
老市區在上世紀是汕頭最繁華的地方,西堤四永一昇平那裡在二十年前是有錢人才買得起房子的地方,而現在的市中心蘇寧廣場星湖城那裡以前是農村。而現在老市區是相對貧窮的地方。
潮陽區在以前是潮陽市,所以現在潮實高中部大門的牌匾還寫的是潮陽市實驗學校。
澄海區以前是澄海市,曾經汕頭屬於澄海管轄。
2.汕頭話和潮陽話語音語調不一樣。汕頭人和澄海人能從口音上分辨出來。
各個地方對於一些東西有不同說法,例如糖,汕頭人叫糖,潮陽人叫糖粒,潮南人叫金含。
死絕,惡性,浪險,很勁是【厲害】的意思。
3.初一十五要拜老爺(?)
不能用手指月亮。中秋節小孩子要拿書本拜月娘。
4.潮汕是一個宗族社會,這裡的宗族聯繫較為緊密。
5.人情大過天大過法。
汕頭(應該說整個潮汕甚至台灣)的蕭、葉、鍾三家同宗。緣由據說是南宋年間蕭家的兒子當了葉家的上門女婿,有了三個兒子。而老丈人又是鍾家的上門女婿。三個兒子便一個姓蕭、一個姓葉、一個姓鍾。因為三姓同宗,所以一般三姓間不能通婚(但現在應該已經沒什麼人遵守這一規定了)。移居台灣和海外的三姓後人也一直記得三姓同宗,馬來西亞的檳城還有三姓總墓。
馬路邊的紙錢不可以踩,吃飯不能嚼出聲,喝茶同時談笑風生是個傳統,
在汕頭不闖紅燈會被罵傻逼
汕頭龍眼大樹那邊賣的泡椒鳳爪超級無敵真心好吃。我來杭州8年了,還是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啊........還有腸粉和牛肉丸
1.汕頭在90年代以前曾經轄管過幾個大縣,包括揭陽,惠來,普寧,饒平,只不過後來揭陽直接由縣上升為地級市,直接掌管普寧和惠來,而饒平也划到潮州管理,而幾個縣的工業也十分發達,這也是80年代汕頭曾當過廣東老二的原因之一。2.礐這個字讀que第四聲,以前沒有礐石大橋和海灣大橋的時候從潮陽過去汕頭都是坐輪渡的。3.潮陽市在03年的時候的分為潮陽區和潮南區,從此失去大陸人口第一縣級市的標籤[被普寧所奪]4.以前特區的範圍僅限於金平和龍湖,10年的時候範圍擴大到全市[然並卵。。]5.可以在揭陽市區搭公交到汕頭,只要幾塊錢,潮州也可以,推進潮汕三市一體化6.汕頭金山中學是非珠高中的一哥,廣東高中前幾的水平[金中學子在哪裡?]7.汕頭還是一個人口凈流入城市,在這麼多汕頭人外出珠三角的情況下還能常住人口超過戶籍人口8.汕頭市區內的高中校區幾乎沒有住宿生,清一色走讀
汕頭和汕尾的名字是因為一個在頭一個在尾嗎?不是。
初二 十六對拜伯公,平安順順啊大傢伙
沒有茶,潮汕人怎麼活?
在汕頭你如果半夜不回家...
領母住會武折呂只腳
推薦閱讀:
※旅行版汽車是否會成為一種逼格的象徵?
※香港人、台灣人在電影開拍時,為什麼要拜神燒香?
※精彩的懸疑小說有哪些?
※海南有哪些神奇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