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巴西的 GDP 近年來在萎縮,對中國有哪些參考意義?

本題已收入知乎圓桌 ? 經濟數據面面觀,更多「經濟數據」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2011年巴西的人均GDP還是13279.5美元,而彼時中國才6000多美元,巴西將近中國的兩倍。

僅僅4年過去,2015年人均GDP巴西就只有8000美元和中國差不多。

是什麼導致巴西在遠強於中國的情況下出現了如此快速嚴重的倒退。

對於中國今後的經濟平穩發展有什麼借鑒意義。


多年以後,高盛的分析師在彭博屏幕前看巴西崩盤時,準會想起靈光乍現的那個遙遠下午。早知如今,當初創造「金磚四國」(BRIC)這個詞時,就該把B和C換一下,改叫「金柵四國」(CRIB)。

在2003年那篇「與BRIC一起夢想」的全球經濟報告里,高盛預測到2050年,世界經濟格局將經歷劇烈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經濟體將變成中國、美國、印度、日本、巴西、俄羅斯。除了美日兩個發達經濟體之外,剩下的四國取首字母,是為金磚四國。

十五年過去了,中國已然崛起,印度也看到了希望,可俄羅斯和巴西卻深陷「資源詛咒」中,無法自拔。

5月18日,巴西再度爆發政治危機,並引發金融市場大幅震蕩——巴西股指期貨開盤重挫10%,觸發熔斷機制,收盤跌8.8%巴西雷亞爾兌美元大跌超過7%,盡數回吐今年以來的漲幅。

巴西著名企業在當天開盤均出現斷崖式暴跌。其中,巴西銀行開盤暴跌25%,塞米克電力公司跌幅更是一度超過41%。

悲觀情緒在市場瀰漫,有人甚至擔心巴西的危機會傳導至其他新興國家。隨後一周,三大評級機構惠譽、標普、穆迪先後將巴西主權信用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

巴西的經濟也曾有輝煌之時。在2010年,其GDP達到21439億美元,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人均GDP達到11094美元,是中國的兩倍多。

巴西人說,「上帝花了六天時間創造世界,第七天,他創造了里約熱內盧。」

就是這樣一個自然資源得天獨厚,二十多年前就是次發達國家的經濟大國,究竟是為什麼,至今依然發展的如此步履蹣跚?

總統彈劾醜聞再次上演

5月24日,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再度爆發遊行示威,數萬人走上街頭,規模和暴力程度堪稱前所未有。示威民眾要求總統特梅爾下台,並與警察發生激烈衝突,多人受傷、被捕,政府甚至動用軍隊維持秩序。

現年75歲的米歇爾·特梅爾,因巴西前總統羅塞夫遭彈劾而繼任總統才不到一年。而如今卻很可能跟他的前任一樣,陷入被彈劾而無法完成任期的窘境。這也使他所領導的巴西經濟改革、財政緊縮政策和延遲退休方案等措施前途未卜。

我們先來說說這個特梅爾是怎麼上台的吧。

引發巴西上一輪政治危機的女總統羅塞夫,於去年在奧運會之前被彈劾,原因並非由於貪腐,而是瀆職。

對羅塞夫的彈劾報告顯示,巴西政府在財政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下,要求國營銀行為其代為墊款,這在事實上構成了貸款行為。而法律規定,政府舉債必須事先獲得國會批准。因此,作為未經國會批准就進行了政府貸款的現任首腦,羅塞夫本人犯了「瀆職罪」。

這場彈劾案由巴西前眾議長庫尼亞發起,他跟特梅爾同屬巴西民主運動黨,與羅塞夫所在的勞工黨長期對立。羅塞夫被彈劾後,時任副總統的特梅爾就升任了總統,走上了人生巔峰。

然而,這個彈劾別人的庫尼亞卻在去年10月因腐敗罪被捕入獄。結果,這哥們入獄了也不消停,曾多次表示一旦他向司法機構作證,包括特梅爾在內的多名政府領導人將難以脫身。

那他為什麼最後沒有供出來呢?據巴西媒體O Globo消息,巴西生產肉類的巨頭企業JBS集團負責人巴蒂斯塔,向司法機構提供了一段今年3月與特梅爾交談的錄音。在對話中,特梅爾要求該企業向巴西前眾議長庫尼亞每月支付一定費用作為封口費。

消息傳出後,總統府召開緊急會議,並發表聲明:「特梅爾總統從未給過庫尼亞封口費,從未參與過、也沒有許可過干涉前議長提供證詞的事件。特梅爾總統3月確實與巴蒂斯塔會過面,但沒有任何有違總統身份的對話。特梅爾總統要求深入調查媒體披露的消息,並對任何能夠證實的非法事件負責。」

但是,正在舉行全會的眾議院內立刻出現混亂,多名議員要求特梅爾下台,眾議長馬亞只得宣布全會結束。在馬亞離開後,眾議院黨團領袖召開緊急會議,有議員要求立刻彈劾特梅爾,也有議員要求提前大選。

如果檢察機關最終確定錄音和舉報的真實性,不僅特梅爾的個人政治生命將告終結,其政府也面臨司法調查。

經濟改革或將中斷

政壇再起波瀾讓巴西的經濟蒙上了陰影。

今年以來,巴西經濟有所回暖。從數據來看,

  • 2017年第一季度GDP比去年第四季度增長1.19%,在連續8個季度環比負增長後首次實現正增長
  • 一季度工業產值比去年同期增長0.6%,是2013年以來的首次增長
  • 前4個月巴西外貿順差為21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1.4%,為近28年來最高水平
  • 2017年4月,巴西通脹率為0.14%,為1994年來4月最低水平,而過去12個月的通脹率為4.08%,創2007年以來新低
  • 國際評級公司穆迪在3月曾將對巴西經濟展望從負面調為穩定

投資者對巴西經濟的樂觀預期也體現在金融市場。從去年初的最低點算起,巴西聖保羅股市指數已上漲超過80%,即使是在近期的大幅下跌後,整體漲幅仍排名全球前列。其中石油股和礦業股漲幅最大。

在外匯市場上,從去年1月至今,雷亞爾對美元匯率回升了約31%,顯示資本外流的壓力減小,金融市場信心回暖。

不同於此前兩任總統以福利政策為主的導向,特梅爾雖只有半屆任期,卻提出了大幅削減政府預算、養老金改革等新政,希望能在較短時間內提高就業、恢復經濟,維持和提升國家信用。

這種觸及實質的舉措,在得到國際信用評級機構和國內外學者肯定的同時,也激化了執政者與中產階級的矛盾,產生了一系列社會問題。

《金融時報》分析認為,對關注巴西的投資者來說,特梅爾醜聞最大的受害者並非他本人,而是他目前領導的經濟改革計劃。

目前看來,很少有人相信特梅爾可以任職到2018年年底任期結束。美聯社分析認為,即便錄音是被剪輯過的,但其中特梅爾關於「繼續給封口費」的話語表達清楚,而巴西最高法院的判決或將對特梅爾不利。

如果國會啟動彈劾,恐將重創巴西目前的政治生態和經濟改革,導致巴西重回2015年的亂局。當時,巴西國會對前總統羅塞夫的彈劾爭論前後共持續了九個月。期間,巴西政治生態陷入混亂,也種下了當前經濟危機的種子。

政治生態源自「資源詛咒」?

要弄清楚巴西的政治生態為何發展至如此混亂的田地,必須先從其經濟現狀談起。

如果說中國的「天府之國」在四川,那麼世界的「天府之國」大致就在巴西。

巴西的自然資源有多麼豐富?可以用一系列的數據來描述。

已探明鐵礦砂儲量333億噸,佔世界總儲量9.8%;

鎳儲量600萬噸,佔世界鎳儲量的4.0%;

錳、鋁礬土、鉛、錫等多種金屬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10%以上;

鈮礦儲量已探明455.9萬噸,按當前消費量夠全球使用800年;

巴西近年來在東南沿海相繼發現大油氣田,預計石油儲量將超過500億桶,有望進入世界十大石油國之列;

森林覆蓋率達57%,木材儲量658億立方米;

水力資源豐富,擁有世界18%的淡水。

說巴西是一個被上帝眷顧的國度,毫不過分。

然而眷顧和詛咒就如同是雙生子,同時纏繞在這個拉美第一大國身上。

資源詛咒是一個經濟學的理論,多指與礦業資源相關的經濟社會問題。豐富的自然資源可能是經濟發展的詛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數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比那些資源稀缺的國家增長的更慢。

1993年,Auty在研究產礦國經濟發展問題時第一次提出了「資源的詛咒」(Resource Curse)這個概念,即豐裕的資源對一些國家的經濟增長並不是充分的有利條件,反而是一種限制。在此之後,Sachs和Warner(1995,1997,2001)連續發表了三篇文章,對「資源詛咒」這一假說進行開創性的實證檢驗。

經濟學家將資源詛咒的原因歸結為貿易條件的惡化,過於依賴某種豐富的資源或人力資本的投資不足等,而巴西完全符合這一詛咒的所有特徵

資源型產業就像一台巨大的「抽水機」,將巴西的各種優勢資源通通彙集到這一部門,造成其他產業部門因為缺少必要的生產要素而難以正常發育與生長。

巴西的能源產量從1971年的4912萬噸油當量,增長到2011年的24920萬噸油當量,複合年增長率超過4%。而與此同時,製造業占工業產值的比重卻在近十年來萎縮了2%。

此外,採掘業和初級產業的發達也對人力資本和科技創新造成了擠出效應。根據世界銀行的估計,最窮國和最富國的差異,有1/4都來源於人力資本的差異。巴西的初級產業部門對人力資本要求低,因此人力資本的投入無法得到額外的收入補償,人們接受教育的意願就普遍降低,政府也會有意無意的輕視教育投入。久而久之,勞動力的知識水平和技能素質都越來越不足。

同時,資源富足還吸引了潛在的創新者和企業家去從事初級產品的生產,擠出了企業家行為和技術創新活動,導致資金從研發部門流向初級產業部門。而對於年輕人而言,也不願意從事製造業,因為在金融、零售、房地產、大宗商品貿易等行業能賺到更多錢,工作也會更輕鬆而體面。

一個例子是,富士康曾於2011年決定在巴西設廠,計劃在六年內投資120億美元振興巴西科技產業。然而這個項目在一期工廠試運行期間就遭遇了麻煩,受僱傭的3000名巴西員工多次罷工,稱「工作太單調,缺乏升職機會」,要求富士康改善工作條件和提升工資。富士康最終沒有屈服,而是選擇退出巴西。

巴西的選票政治

與資源詛咒相匹配的,是巴西長期盛行的選票政治。

縱觀巴西政壇的發展史,巴西的政黨極其複雜,目前在議會中佔有席位的政黨數量超過20個。

巴西議會席位分布:

複雜的政黨系統使左右派的政黨交替上台,具有明顯的周期性。

右翼政黨擅長發展經濟,卻造成社會矛盾不斷加劇;左翼政黨致力於釋放社會壓力,卻經常讓經濟陷入泥沼。

解決巴西經濟問題的關鍵在於,及時進行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從而擺脫「資源詛咒」。雙方對此心知肚明,卻在激烈的博弈中沉溺於「選票政治」,為了拉攏選民不斷施行權宜之計。無論是盧拉還是羅塞夫,都許諾了大量的福利政策,而對經濟改革置若罔聞。

這樣一來,巴西經濟在「中等收入陷阱」中一陷就是幾十年。

而特梅爾之所以被國會盯上,要進行彈劾,一個重要的原因也是他試圖減少政府開支,實施經濟改革,觸動了很多人,包括中產階級民眾的利益。

巴西資產, buy the dip?

不過這一次,新興市場的投資者似乎並沒有被巴西新一輪的政壇動蕩嚇退。

自5月19日至25日,巴西雷亞爾回升3.4%;BOVESPA股指上漲了4.0%。諮詢公司EPFR Global的數據顯示,在此期間,共有7600億美元來自全球和地方性基金的資金流入巴西股市,創近五年來最高水平。另外,彭博數據顯示,專註於巴西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也獲得了8560萬美元的資金流入,是新興市場國家中最多的。

很多投資者相信,儘管存在騷亂,甚至即便是特梅爾下台,他此前提出的改革計劃最終仍將繼續執行。

有分析認為,巴西今年以來多項經濟數據的改善,並不是來自改革紅利,而是來自巴西本身的經濟周期見底反彈及全球商品價格所帶動的。因此,特梅爾被彈劾事件,短期內或許會影響市場對巴西改革紅利的期望,但是改變不了巴西自身經濟周期及全球商品市場格局。

「如果你是個耐心的長期投資者,能夠並且願意忍受巨幅震蕩,那麼現在的價格就是在債市和股市逐步建倉的好機會」,安聯保險公司首席經濟顧問Mohamed El-Erian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說,「這裡面有價值,但路途崎嶇。」

然而,如果前述的「資源詛咒」和「選票政治」的問題得不到根治,巴西的經濟也只能跟隨大宗商品的周期起起伏伏,無法由自己做主。

後記

巴西國會所在的巴西利亞街頭有一百多萬棵各類果樹,每當果實成熟的季節,連流浪漢都懶得去吃,任由果子在地上摔得稀爛。

這是一個真正地大物博的國度,常聽到來巴西考察的國內企業家感慨:「這裡扔什麼就長什麼,要什麼有什麼。」

然而從巴西一輪又一輪的政治和經濟動蕩來看,「要什麼有什麼」也許並不是一件好事。


感謝知乎圓桌的邀請 @Joe De 。巴西GDP萎縮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宗商品從2012年開始連續暴跌。

所有的新興市場國家按照出口產品,可以大致分成三類:賣資源的(南美國家,OPEC);賣製造品的(天朝,東南亞,和東歐部分國家);以及製造品和資源都賣的(墨西哥,印尼等)。

通常,資源富饒的新興市場國家都工業基礎薄弱。原因也很簡單,既然動動鏟子,挖點石頭就能換錢,為什麼要費勁去造工業產能?

這也就是傳說中的「祝福與詛咒」(bless and curse)。既然你的國家發展依靠大宗商品出口,那你的GDP增長就一定會隨著大宗商品價格而波動。

(此處有張巴西GDP和鐵礦石價格的圖,非常正相關,哪天補上)

最近幾年大宗商品暴跌的原因主要有四點:

1)美國經濟復甦,美聯儲加息預期逐漸變強,美元升值。美元最近雖然疲軟,但是相比2012年還是升值了不少,畢竟美國是第一個結束量化寬鬆的發達國家。交易量大的國際大宗商品都是美元標的,美元升值,大宗商品價格自然貶值;

2)中國對工業金屬需求減弱。身為基建和房地產狂魔的天朝,每年消耗著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工業金屬。四萬億一波過後,需求增速減緩;2015年初又提了一段經濟增長向消費轉型;偶爾還提縮緊信貸,必然會減少對大宗商品的需求;

3)產能過剩:人們對未來的判斷往往受現在和最近的過去的影響。2011年,當金屬價格漲到人類歷史最高點的時候,一堆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巴西的礦企坐不住了,開始借錢,投資,開礦,擴大產能,希望借著大牛市再賺一筆。幾年過去,從2015年開始,新的鐵礦石,銅,鋁等主要金屬的新產能不斷進入市場。產能來了,牛沒了。經濟學101: 需求減少,供給增加,價格降低。

4)技術進步:美國的頁岩氣幾十年前就已經發現了,但無奈開發成本過大,高於石油市價,無法商業化。峰會路轉,最近五年,水力壓裂技術(fracking)成本已大幅減低,美國的石油產量大幅提高。2014年,美國的原油生產量已經超過了原油進口量,成為僅次於沙特和俄羅斯的世界第三大石油生產國。頁岩氣的開發,毫不誇張的說,徹底改變了國際石油市場的格局。OPEC靠減產來維持油價的辦法完全失效。頁岩氣的現金成本(cash cost)比許多人想的要低很多,而且頁岩氣油田(shale oil field)的開關速度很快,短於六個月,所有新增的頁岩氣產量迅速填補了OPEC的減產量,油價持續低迷。石油價格的下跌,也降低了其他大宗商品的運費,以及到岸價格(cif)。

除了石油,技術進步在農產品市場也大放光芒。新的育種技術(seed treatment),精細農業(precision agriculture),轉基因技術,化工產品(fertilizer and crop protection chemical) 的科學應用,使得美國玉米的每英畝產量,已經超過了恐怖的160蒲式耳,如下圖。

除了大宗商品低迷,這個直接原因以外,巴西GDP萎縮的深層次原因是巴西經濟和社會的「結構性」問題。

整個拉美都靠山吃山,但是經濟受大宗商品價格影響的程度各不相同,有委內瑞拉這種快國家破產的;有巴西這種國家信用降成「垃圾級」的;但是也有智利這種已經是OECD成員的;有秘魯這種政府平時節衣縮食,經濟不好時候再出馬舉債支持經濟的;還有烏拉圭這種,被稱作南美洲的瑞士。

巴西和這些「不為所動」的國家的區別是什麼呢?

本人不懂政治術語,巴西的「結構性」問題本人總結起來,就是「民粹」加「大政府」,大家都在一個缸里,誰也跑不了。

巴西是一個「皿煮」國家,為了獲得底層人的選票,每屆總統候選人都會聲稱要大幅度提高社會最低工資,要知道,巴西30%左右的勞動力領的都是最低工資。巴西平均每年最低工資的增長率都超過了10%。而且,巴西的退休年齡非常早,公務員,包括教師,五十多歲就可以退休,開始領福利,而且福利會隨著最低工資的提高而不斷提高。

巴西是大政府,國家的大企業,一水的都是國企或者受國家控制。政府權力過大,對民間資本會有擠出效應;同時為了滿足高社會福利,以及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政府債台高築。而且,政權不穩,貪腐橫行,近的從Rousseff的師父Lula開始,一直到現在的總統Temer,沒有一個不受貪污問題困擾的,好的是卸任之後遭起訴,壞的是在任即被彈劾。

「民粹」和「大政府」,反應在經濟上,就是一個惡性循環(vicious cycle):

高工資增長率的結果就是高通脹;同時為了控制通脹,巴西央行的基準利率又很高,巴西的實際利率(real interest rate)常年為正,所以巴西企業的借貸成本很高。本來技術就落後,人又不愛幹活,再加上企業的資金成本和運營成本高,企業投資意願低,利潤差;低利潤意味著政府稅收少,但是政府的福利支出和債務支出又大,所以政府債務率持續升高,相應的國債利率也會升高,拉升了企業借貸成本。高政府負債,加「大政府」,意味著巴西的稅率非常高,高稅率又進一步提高了企業的運營成本。(衡量新興市場政府的負債率,我們經常用 Government Debt/GDP衡量,通常信用評級為「投資級」的新興市場國家,這個比率不會超過60%,巴西已經快70%了,見下圖。)

這個惡性循環無法打破的結果就是,整個國家的經濟,隨著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變動,坐著過山車,這就是傳說中的boom and bust cycle。總結一下,巴西GDP萎縮的原因,就是大宗商品價格低迷引起的國家結構性問題的爆發。

那麼對於中國有何參考意義呢?

經濟增長模式上參考意義不大,兩國的經濟增長點完全不同,天朝經濟靠出口工業製造品和投資拉動;巴西靠出口大宗商品和消費拉動。

其他可能的參考意義包括:

1. 如果自己「家」里的事情還沒整明白,就不要徹底開放資本市場。

巴西2015年,即使信用評級被降成「垃圾級」,匯率跌成狗(如下圖),政府和國企借的外債幾乎沒有違約過。因為相比其他拉美國家,巴西的資本市場不夠開放,雖然政府債台高築,但都是內債,外債比例很少,所以,即使匯率暴跌,巴西仍然有足夠的外匯儲備來應對資本外逃和債務支付。

USD/BRL

2. 政局要穩。這條不多說了。

3. 「大政府」,超級大國企,往往意味著低效,腐敗,會擠出民間資本。這條也不多說了。


我在巴西生活了兩年,在南美生活了八年。

大數據,對比之類的真材實料我這裡沒有,我就說幾個故事和感想吧。

2013年我第一次去巴西的時候,很直觀的對比是1美圓差不多合2巴幣,我們一天餐補15美圓,也就合巴幣30塊錢,一個椰子5塊,公斤飯一頓20多將近30。2015年我離開巴西的時候1美圓差不多頂4巴幣,物價幾乎不變。明顯的直觀感覺就是補助的購買力高了好多。

去巴西的超市,在收銀台的位置,一般會有兩個人,一個人收錢,一個人負責給你把買好的商品裝袋。在巴西的辦公樓里,很多電梯是你不用按的,不是說只能到你不用去按,是因為專門有人給你按。

巴西的城市化水平是遠遠高於歐洲的,巴西的城市化水平超過85%。由於巴西高原和雨林的原因,其實巴西雖然面積大,但是可耕作地域不是很多,再加上高度的城市化,導致農村人口基數太少,有限的土地資源都掌握在大地主手裡。

高票答案里說了,巴西主要的外匯收入是大宗商品出口,主要就是金屬礦產和農產品,巴西擁有世界三大鐵礦生產商淡水河谷,也是世界三大大豆生產國,巴油是南半球最大的企業,曾經他的油田遍布南美和葡語系國家。

但是巴西的福利也很高,在巴西的時候看過一個節目,是採訪里約貧民窟的居民,讓他在一個月的時間裡去各種州,市,社團,黨派,社會機構等等福利機構領救濟,一個月里他拿了差不多3000巴幣的救濟,我們公司前台的工資指導是多少么?2000巴幣一個月。

對於巴西的情況,我個人的理解是這樣的。

由於巴西自己地理的問題,導致巴西的可耕作土地主要集中在大西洋海岸線。最早的時候葡萄牙國王在巴西任命了10來個大家族,每個家族的地盤就是以緯度來劃定,這些家族的人,現在遍布巴西各地,光從姓氏上就可以看出來,我們單位一個小女孩家裡就是這麼一個家族的,里約還有一條大街是他們家的姓命名的。這些家族從18世紀開始就形成了對巴西國內經濟的寡頭控制。大地主只是這一情況的表現之一,寡頭經濟的一大特點就是希望利用最低的成本創造最大的利潤,而高度依賴生產資料的生產方式才可以產生壟斷,所以在巴西的經濟構成里,除了極個別的巴西航空工業這種企業,大量的企業,比如巴油,淡水河谷等等都是站在大幅佔有生產資源的基礎上形成的壟斷地位企業。

從民族性上來講,巴西處於熱帶,土地肥沃,所謂的貧民窟你幾乎看不見瘦子,為什麼?因為土地太肥沃,我曾經到巴西位於赤道的一個小城出差,當地居民主食有一半都是水果,而且是沒有任何種植技術培育出來的水果,秒殺我們大棚水果N倍,在農作物以極低的生產成本獲得大量勞動果實的情況下,人的惰性就成了天生的了,前面說了一頓公斤飯20多塊,但是大街上還有很多路邊攤,連飲料5塊就可以吃飽(油炸類乳酪店,廣東人很多都在開)。所以在不用怎麼努力的情況下也不會餓死,人們工作的動力就變成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了,但是巴西這個地方,雖然盧拉執政時期經歷了大發展,但是大部分社會產生的價值變成了對困難群體的資助和對社會頂層的反哺。

這個問題回到了巴西社會的本質問題上,就是貧富差距太大,我認為是巴西絕大部分貧民處於赤貧階段,除了在貧民窟可以勉強稱之為房子的地方安家,他們一無所有。如果巴西的赤貧階層是因為為了更好的生活而來到城市,那麼在城市沒有生活能力的情況下,還可以回農村種地,但是現在即使回到農村, 也沒有土地,還拿不到城市的各種補助,生活會更加困難。

貧民即使再沒有能力,但是他們還有一個殺手鐧,就是投票,在里約這樣一個城市裡,40%的人生活在貧民窟,哪個執政黨都不會放棄這個龐大的票倉。左派上台帶來的就是用社會財富反哺赤貧階層,而方式就是直接給錢,難道他們不想創造就業機會么?肯定想啊,但是為什麼做不到呢?

舉個例子,巴西最大的兩個城市是里約和聖保羅,兩地相隔400多公里,飛機飛行50分鐘,開車7個小時左右。如果這兩個地方修個高鐵,那麼將是造福巴西的一件大事。但是巴西招標一開始設定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招標,歐美日的產品成本太高,巴西還沒錢弄這個事情,中國產品不能進入是巴西設定了一個運行5年內不能有事故先例。從表面上看這些都是說的過去的理由,但是背後的矛盾是巴西各大航空公司對交通方式的壟斷,因為聖保羅到里約的航線是巴西最忙的航線,也是最賺錢的航線,如果高鐵開通,這條高鐵的盈利能力比京滬高鐵還要高的多!但是到目前為止巴西還不能解決基本的高鐵項目立項,為什麼呢?因為各大航空公司掌控里約聖保羅航線的情況下,是不會允許鐵路進入這個市場的,因為他們已經拿到了這個市場的壟斷地位!

所以巴西的問題是一系列的問題,從社會階層構成上就產生的問題,及時有盧拉這樣高速發展的好幾年,也不可能改變巴西階層的問題,這也就是為什麼盧拉下台以後巴西現在政局翻轉,總統被彈劾,因為整個社會階層都是這樣,單純的一個政黨一個總統是改變不了這個社會結構的。

巴西貧民窟的小孩都認為,只要能踢好球,就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我們的小孩,不管是學校還是家長,都認為讀書才可以改變命運,是因為我們給有知識的階層創造了一個發展的機會,而巴西的富人階層並沒有,發展的機會他們只會給貧民11個,湊一個足球隊就夠了,別的大把的機會還是要留給他們自己這個階層。

——————————我是分割線——————————

看到大家在評論里說電梯這個事情,我把我了解的電梯簡單說一下吧。

我們國家在改革開放前,甚至90年代前的建築很少有電梯,甚至我自己的房子,2012年蓋好的6層樓房,由於總層數不到7層,也沒有安裝電梯。

所以說現在還生活在農村地區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平常生活是接觸不到電梯的,所以在他們進入城市最大的一種需求,就是看病的地方,為了避免操作失誤,醫院方面設置專門按電梯的人是有存在的需求的。

但是南美不一樣

南美國家歷來講究一個ABC,就是阿根廷,巴西,智利,這三個國家也一直以來是南美最發達的國家,在20世紀初,阿根廷就已經成為發達國家,巴西當時雖然不及阿根廷,但是在很多時間超過50年的老建築里,還是可以看見推拉門那樣的電梯。

在巴西這樣一個超高度城市化的國家裡,從老年人那一輩開始就已經接觸到電梯了,所以對於他們不了解或者不會使用電梯的情況,是非常非常少見的。

我之所以特別要指出巴西會有寫字樓里有專門按電梯的人,其實背後的實際情況是巴西過於強大的工會組織,他們會影響到資方的用人策略,也就是說本來一個大樓的維護10個人就夠了,但是工會要求你要雇20個人,如果不雇,那麼等著明天堵你的門吧。

南美社會的一大毒瘤就是工會組織,他們根本不是希望和企業共同成長。

——————————我是分割線2——————————

有朋友問到南美富有階層剪中產階級羊毛的問題,在回復里寫不了那麼多字,我在答案上補充一下。

首先要明確一點,就是南美社會的繁榮和衰落是有周期性的。我拿阿根廷來舉例,因為他的例子更加極端,而且國家面積和體量在全世界算是中上,具有代表性。

阿根廷2001年爆發經濟危機,我當時在上高中,記得新聞聯播里報道他們一個月里換了4個總統。最後宣布比索和美圓脫鉤,導致阿根廷人一夜之間財產縮水成1/3(危機發生前匯率為1:1,危機爆發後坐電梯般降到1:3)

2001年危機結束後,阿根廷迎來的總統基什內爾,主要推行的是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這個政策的本質就是減少國家對於經濟的干預,提倡私有化。在2001年到2010年之間,中國的高速發展推高了大宗商品的價格,阿根廷在這個期間的初期,為了度過經濟難關,將國家控股的阿根廷航空,國家石油公司YPF都進行了私有化,尤其是阿根廷的鐵路網也進行私有化。政府在短時間內度過了債務危機,但是對長久發展造成了隱患。

2010年左右,阿根廷在10年前為了度過危機的外部借款到了還款高峰期,這個時候阿根廷這種主要依靠大豆出口(注意這一點,和巴西的礦產出口不同),是典型的靠天吃飯,如果大豆減產,那麼當年就必須要勒緊褲腰帶,恰好在這段時間裡,阿根廷的大豆產量在減少,而且來自中國的需求也在減弱。在2008年基什內爾總統的媳婦克里斯蒂娜上台之後,阿根廷更加走向左派,民族主義開始抬頭。加上在10年前的一系列私有化活動,導致相關產業的開發潛力大幅下降,比如阿根廷2001年後油田儲量幾乎沒有增加,產量降低了25%,就是因為私有企業只追求運營利潤,而不願進行開發導致。在這一輪外債高峰期到達以後,阿根廷國內的外匯儲備出現緊缺,美圓匯率開始大幅下跌,兩三年內從1比3跌倒1比6,同時政府為了控制外匯流出,開始強制限制外匯出境,黑市美圓開始出現,最惡劣的情況是官方匯率為1比6,黑市匯率為1比14,外資投資完全停止。所以阿根廷通過發展其他產業的路也堵上了。

在2001年後的發展階段,阿根廷由於之前將過多的產業私有化來度過經濟危機,導致政府控制的支柱產業偏少,只能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而在第二輪由外債引起的經濟危機來臨的時候,第三產業泡沫最先破裂,經過十年經濟發展富裕起來的第三產業人群,也存在著購房購車的貸款,而國家的外匯管制,徹底摧毀了第三產業,比如阿根廷的LV,在阿根廷黑市匯率差最大的時候,幾乎都是用黑市美圓換取比索現金支付,等於美元價格的一半就可以買到,而政府為了保證美圓順差,強制要求進口企業在進口的同時,要求出口等值貨物,而第三產業作為消費型產業,本身的出口能力就不強,在阿根廷這樣一個自身產業不健全的國家,就是滅頂之災。

第三產業的快速萎縮,導致第三產業繁榮帶來的中產階級產生大量的債務違約,而富有階層則不存在這種問題,他們在2001年政府強制比索美圓匯率脫鉤的教訓中已經學到如何保護自己,他們把大量的資產轉移到國外或在國內購置不動產。所以中產階級的違約資產就成了銀行的包袱,而富有階級就通過銀行成功剪了一次羊毛。

關於南美的中產階級,我個人認為第三產業是遠遠大於第一和第二產業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南美的自我建設體系缺失,門羅的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決定了南美在長達一個世紀的時間裡,主要是歐美國家的原材料供應地,自身工業能力的缺失使的南美國家很難擁有自己的建設能力,加上民眾普遍吃苦耐勞能力不強,稍微富裕以後就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催生第三產業繁榮,更加導致產業發展的畸形。

關於第三產業的繁榮其實是滿足人類追求高品質生活的附加產業,第三產業可以快速產生消費,增加國內市場容量,但是產生的實際生產,在特定情況下幾乎沒有。我說的這個特定情況就是比如自然災害和戰爭的情況下。比如美國的法律非常發達,美國的金融也非常發達,但是如果再發生一次和美國你死我活的戰爭,你覺得在戰場上子彈會跟律師講法律么?同樣的子彈也不會跟金融講利率。

所以一個國家的繁榮一定要建立在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繁榮之上,如果單純依靠第三產業,也只是曇花一現。


前面大神們說得很透徹了,我寫個簡單易懂的:

巴西賣鐵礦石得到100塊錢

總統A說:40塊錢分給窮人,30塊錢分給小弟(政府各部門要職),30塊錢打賞支持我和我的支持者(財團),好不好啊

窮人:好!

小弟:好!

支持者:好!

總統A:謝謝大家,下屆選舉請大家繼續選我。

總統B說:20塊錢給窮人,15塊給小弟,15塊錢給我的支持者,省出50塊來投資工業化,建設國家好不好啊?

窮人:你丫給的福利太少,我活不下去了,不投你的票。

小弟:不給我油水,還想建設國家,做夢,我罷工。

支持者:我花錢讓你選總統,是要你幫我公司賺更多的錢,不是讓你培養競爭對手搶我生意的!看我把你收黑錢的老底都抖出來。

中產:你們不能這樣,長久下去國家發展不起來的!

其他人:一邊涼快去。

然後礦石價格跌了,只有60塊了怎麼辦,大家少分一點咯。不分錢,投資發展工業? 不存在的。


意義就在於認清gdp這一評價標準的虛幻

1.

題主你說巴西比中國經濟強得多,這個評判是完全根據人均gdp水平作出的,可是gdp的含金量是有區別的。

國際環境好,大宗商品價格高,隨便賣點什麼都有錢賺的時候,資源型國家的gdp往往飛在天上,可是這種gdp再高,也無法改變其在國際製造業鏈條中,處於底層的事實。

相反,在04,05年時候,中國就開始了產業鏈上的攀登,每往上攀一點,就占牢抓好,雖然數據上不好看,但實際穩定性和發展潛力不知道比它們高到哪裡去了。

2.

不管是巴西,還是阿根廷,南非,俄羅斯,所有這些曾經被吹捧過的國家,國際環境一露出頹勢,都立刻出現了大波動,不是gdp急速下滑,就是匯率大跌三分之一甚至腰斬。

反觀我國呢?gdp增速稍微下跌零點幾個點,就有一堆藥丸要吃,匯率一年跌不到百分之十,就被稱之為人民幣崩潰。人民心裡也是有桿秤的,如果類似於其他國家那樣的大波動經常發生,又怎麼會一有點風吹草動就覺得要崩潰一樣呢?所以每次看到網上那些,看到人民幣離岸匯率又一天內跌了幾百個基準點就出來哭天搶地的,其實都感覺不錯——這種敏感表現正說明了本國異乎尋常的穩定性啊。

而這種穩定性,如果只有一兩個失敗國家做例子,那還可以說中國是運氣,是沒輪到,但是大背景下,如我上文所言,幾乎所有的,被寄予厚望的新興市場國家都萎靡了,發達國家們也一個個勉強支撐著不陷入衰退,能繼續維持相對強勁增長的主要國家,只有印度,中國和美國,這其中就一定有內在原因了。

3.

這原因,也是我之前所說的,國家在產業鏈條上的攀登。這一點,從出口結構上可以很直觀的看出來。

2015年,南非出口前三位是礦產品,貴金屬,和賤金屬,三樣合在一起快佔了出口的六成。

阿根廷出口結構豐富一點,食品煙草佔了21.6,植物產品佔了16.7,動物產品佔了7.9,化工產品佔7.4,動植物油脂佔6.4,沒辦法,連礦產都沒有,只好拿動植物資源賺外匯了。

而被稱為踏入發達國家門檻的智利,2015年出口結構中,賤金屬佔了31.4,礦產品佔了23.4,動物產品佔了11.6....你見過哪個發達國家快七成出口都靠的是這些初級加工的原材料的么?這連南非都不如,人家好歹還能出口點運輸設備呢。

而我國呢?可不是某些人臆想中的十億衣服換一輛波音了,出口的第一大頭是機電產品,佔比高達57.7!

如果看出口結構,我覺得沒人會把中國和南非阿根廷智利這些國家相提並論,說句不客氣的,看他們的出口結構表,基本還停留在我國80年代賺外匯主要渠道是金華火腿的時候呢。

4.

另一方面,除了出口結構,經濟總量也是很重要的指標。

有人問:經濟總量關我們小民什麼事?反映幸福的還是人均啊。這話大體沒錯,但在資本社會,經濟總量往往意味著綜合國力,而國力也決定了你遇到危機,遇到困難時候的可選處理方式。

舉例而言,這次經濟危機,是全球性的,對於那些隨波逐流的小國家而言,能不能度過去,就完全靠天意什麼時候把外部環境恢復過來。

反觀中國,它本身就是世界經濟的一極,本身就是小國家們眼中的天意。我們固然也不能一個人力挽狂瀾,但是在危機中可以做的事兒,可以影響的程度卻比相對無助的他們要強得多。

而即便外部環境遲遲不好,我們雖不能完全不受影響,但只要下好內功,解決好內部問題,解決好怎麼分蛋糕的問題,也大可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小日子。最終以此影響世界——就如同羅斯福新政下的美國率先復甦,帶動了整個世界的回暖一樣。

簡單而言,一個是抗壓問題,一個是能不能自主決定命運的問題。

5.

再者,想想我們解決產能問題用的是什麼策略?是貫穿歐亞的一帶一路,這種大手筆是中小國家,區域性國家們玩的起的么?

現在一說起對外轉移矛盾,就聯想到軍國主義,要端起架子來批判一番,可是矛盾轉移也可以是平和,雙贏,互利的啊。

要說有點像「軍國主義」的可能就是南海了,以前經濟大好,大家和和氣氣賺錢做生意的時候,我們說共同開發,現在大環境不景氣了,就要寸土必爭了,是有點內部矛盾由周邊買單的意思。可是這種轉移是每個國家都玩得轉的么?

相反,像台灣,代工產業一出問題,經濟下滑簡直沒得救,你倒是想往外轉移矛盾呢,你往哪轉去啊?資本還是要吃飯,在外面搶不到吃的,就只能窩裡斗,吃同伴的臟血,現在綠營把藍營鬥倒了,如果全球經濟突然好轉了,那皆大歡喜,沒好轉呢?那就接著找背鍋人,前幾天國軍不才往外射了導彈,感覺像是威脅蔡英文嘛,這內鬥啊,我看還沒完。

6.

綜上,你看,這各個國家的抗壓能力,簡直是大到沒邊了,可人均gdp這數字就是能產生這樣的幻覺,不光是把中國和智利這種國家相提並論了,甚至能把起跑線拉到和巴西這樣典型的失敗國家一起,讓人誠惶誠恐的詢問:「比中國強那麼多的巴西都倒了,中國該怎麼辦,是不是能有點殷鑒啊?」

答:確實有殷鑒啊,殷鑒就是中國絕不會落入所謂拉美化的中等收入陷阱中。

因為這些國家除了gdp外和中國簡直是沒有任何一點相似之處啊!

ps:我只說中國絕不會拉美化,沒說不會有其他意外,譬如再來一次嗡嗡嗡,停滯了經濟發展,也不是沒有可能啊


〇、寫在前面:

1、承蒙錯愛,得了1600+贊。我不是哪位大V,俗人一個罷了。平日里無甚產出,點贊內容也無甚營養。粉我於諸位鮮有裨益,怕是還污染了時間軸233,故而自行匿了。

2、請注意,本答案的觀點與相關國家的具體國情相聯繫,不可粗暴套用在中國或其他國家上。

3、一時興起倉促下筆,文辭頗為粗糙,邏輯也不嚴謹,卻也懶得改了。如有錯誤歡迎指正,有不同意見也歡迎提出;惟請不要相互攻擊,以免歪樓。

(以下純屬廢話)

一、呵呵

在知乎,經濟學上的左右兩派,很喜歡用拉美互相打臉。

左翼說:拉美經濟不行都是因為自由放任搞垮本國工業,導致收入差距極大、階級矛盾嚴重,人民群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右翼說:拉美經濟不行都是因為福利政策搞垮本國財政,導致民眾極為懶惰、經濟秩序紊亂,人民群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雙方就「拉美經濟困境」這一議題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對話,彼此交換了意見,並達成了「拉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一重要共識——如果有知乎聯播的話,估計就是這麼報道的。

然後就是左右兩派相互打臉。左翼拉起日韓台的奮鬥史,怒斥右翼一頓;右翼扯上澳新加的發家路,批判左翼一番。如此往複,臉打得不亦樂乎;不明真相的群眾紛紛站隊,左傾的怒斥右狗,右傾的批判粉紅。反正站隊不上稅,出口惡氣誰不樂意呢?

這時候,必然有自詡「理客中」的站出來講:左翼的人生經驗有點道理,右翼的姿勢水平也相當高;所以我們要「不左不右,既左也右」,相互結合、取長補短。這樣就一定能走出一條符合拉美洲情的發展路線……大家說吼不吼阿?

好了,熱鬧看完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大家都散了吧。

你問拉美人怎麼辦?

拉美人,地球正對面,管我X事?!

(以上純屬廢話)

二、左

回正題。

知乎上大多數左翼,經濟學上的觀點都是「工業黨」,而不是單純的福利政策推行者。我們也不必急於討論福利政策,只要看拉美的工業化問題就好了。

那麼,用「工業黨」思維解決拉美困境的問題在哪裡?

在拉美談工業化……我不是針對誰,我是說有這種想法的,都太naive。

國人對於工業化的認識,大多等同於「改革開放三十年」。好像大家只要勒緊褲腰帶埋頭苦幹,就可以從紡紗織布究極進化到高鐵火箭……結論就是拉美人太懶,還是國人勤快,不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民族自豪感瞬間爆棚。

只記得祖先傳授給你的美德,把祖先遺傳下來的智商都扔到地球對面去了?

1、人口太少:

我朝自誕生那就是四萬萬人,手牽手圍起來不知道能不能繞上拉美幾圈;黑河騰衝線一砍,大半國土又差不多成無人區了。請記住,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地方不像我大天朝,能在一小塊地方擠著那麼多人。

拉美的人口請自己算算,什麼叫「地廣人稀」懂嗎?一般小國,無論是人口規模還是人口集聚程度都是沒法和中國比的。大天朝密集恐懼症般的人口就是能在同等條件下比你拉美創造出更低的成本,日韓同理。更何況東亞地區各國之間也能形成互補的產業鏈,相互之間還能密切合作;巴西倒是有不少人,可它能與其他拉美國家形成一個地區性的產業鏈嗎?勞力規模、市場規模、集聚效應、產業鏈構成,什麼都能碾上拉美好幾遍,你讓拉美搞哪門子出口導向工業化來和中日韓爭食。

然而不要認為有了密集的人口就一定能搞出花樣來。比方說印尼這種地理破碎得一塌糊塗的就得矮上個頭,花樣作死小能手印度也請不要拿出來和我天朝相提並論。其他星球我不曉得,但在藍星上,沒點成規模且密集的人口你還真搞不出什麼像樣的工業化。

當然某些小島國/地區是例外。人家人口密集但規模不能算大,可人家有地理優勢嘛。

2、資源太多:

為什麼我們能搞工業化?因為地主家也沒餘糧啊。

以前課本上還說我大天朝是「地大物博」,現在呢?中國的資源就人均而言是不富裕的,不富裕就只能勞心勞力,這叫命。

拉美呢?拉美那資源豐富的。智利躺在銅礦上,委內瑞拉躺在石油上,阿根廷躺在肥沃的大地上,巴西整個國家就躺在一個大寶庫上……

當然躺在寶庫上不直接意味著你就不能主動勞心勞力了——

——但是!

你資源多,人力成本卻高,請問哪來的傻子不問你買原材料倒來買工業品?當資本家都是來做慈善的嗎?人運了你的原材料去天朝加工,算上運費都比問你買工業品划算,誰來問你買?

那你說我用政策,我工業品出口退稅進口加稅、原材料出口加稅。行啊!原材料出不去稅收大減,出口補貼加大支出不說,人天朝也搞出口補貼啊,請問你優勢在哪裡?財政平衡在哪裡?

你說我學韓國,借外債來融資發展。好啊!金融危機了怎麼辦?

到最後你還是不得不賣資源為工業融資,資本家也還是只買你的原材料不買你的加工品。為什麼?沒有競爭力啊。

……

這些東西庇隆早干過了,結果呢?留下一大把債務不說,還把國家搞得混亂不堪,硬生生把阿根廷從一個發展中的發達國家建設成一個發達的發展中國家,現在眼看著又被搞同樣一套的基什內爾夫婦整得直向不怎麼發達的發展中國家飛馳而去。

如果我為阿根廷而死,請記住:阿根廷,別為我哭泣。——艾薇塔·庇隆

這就叫資源詛咒,也是命。

3、國際環境:

別的不說,光國有化就足夠把整個西方世界全得罪一下了。

南美就是美帝後院,一個左翼政權怎麼可能在美帝後院長時間生存下去——

——當然總有人能化不可能為可能

美國會在黑人當總統,世界上有一位拉美裔教皇的時候來跟我們談判。——菲德爾·卡斯特羅

(以上或為謠言,笑笑就好。=ω=)

4、小結:

左翼在經濟方面的設想總是很美好的,然而現實往往十分殘酷。對,你當然可以說那些曾經在拉美主政的左翼領袖都是sb,他們沒能貫徹真正的左翼經濟思想blablabla……但這都與現實無關。

現實就是左翼的經濟政策與拉美的現實幾乎是天生相矛盾的。拉美的現實使得其在工業方面的生產成本相對偏高,在高端無法與基礎雄厚的西方列強相提並論,在中低端又難以抵擋中國等國家/地區的低成本優勢。讓這樣的國家發展工業,那幾乎是不會有好結果的。至於其他什麼國有企業效率低下等等……很抱歉,我們甚至都不需要去討論這些爭議很大的問題,就能夠發現眾多拉美國家在工業方面真的可以說毫無競爭力。

當然也不是所有拉美國家都是如此,比方說墨西哥的人口稠密度,以及緊靠美帝的地理位置,已經令其顯現出一定的潛力;但在整個二戰後漫長的歷史階段,拉美都不具有任何優勢,能讓它發展出歐美或者如今的中國這樣的工業水平。況且對於很多拉美國家來講,未來恐怕還是如此。

因此拉美人當然看上去懶啦:反正勤快也做不出什麼結果來,不好好享受生活幹什麼?也因此拉美左翼當然要大肆開出福利支票啦:本來就沒法把經濟搞活,不開空頭支票怎麼上位?

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路易十五

(或曰為蓬巴杜夫人所言,且原意與此句不同。)

「工業黨」,請安息。

三、右

按照劇本,我們應該來把右翼批判一番。

首先來看看拉美國家實施經濟自由化可能會導致的一些國內問題。

1、經濟中短期內的劇烈波動:

這點其實無須多言。所謂的市場化與自由化,首先針對的就是要素價格的扭曲。無論是「休克療法」的一步到位,還是天朝所謂「價格雙軌制」逐步並軌,整個調整的過程中勢必會造成經濟的劇烈起伏。

而這種劇烈的經濟波動往往會造成兩個主要的經濟後果:於國內,物價與失業率雙雙大幅攀升;於國際,外國資本將快速撤離並造成本幣的急劇貶值。物價及失業率的快速攀升,會迅速引發民眾的不安以及不滿,並大幅地消耗當局的政治資本;而外國資本的恐慌性撤離以及本幣的快速貶值也會沉重打擊本國的國際收支狀況,令經濟前景和財政狀況雪上加霜。

尤其對於一個民選政府,這樣的局面是很難持續下去的,因為快速消耗的政治資本會向當局施加巨大的壓力,迫使其作出改變。

方案一:選擇與國內擁有雄厚政治資本的利益集團進行合作。

這樣的政權往往實施快速而激進的私有化措施,以求將其他利益集團綁架在當局的戰車之上。毫無疑問,這樣的激進舉措勢必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並締造出足以影響當局決策的資本寡頭。它或許能在短期內為政權的運作提供支撐,卻也將政權的未來與寡頭緊緊捆綁。

這樣的政權是沒有未來的,因為它無法將市場化與自由化的核心舉措進行到底。畢竟,無論是價格機制的改革還是國有企業的私有化,都只是市場化與自由化的基礎;構建公平的司法制度、高效的行政體系、以及良好的營商環境,才是市場化與自由化的核心。政治資本的快速消耗,使得當局沒有足夠的籌碼來贏得實施進一步改革的權力;與寡頭的密切合作,反倒成為進一步改革的巨大障礙,乃至徹底淪為寡頭的傀儡。

這種狀態最為優秀的結果便是今日的俄羅斯——繼葉利欽之後,普大帝利用強力的政治手腕彈壓國內各方寡頭勢力,在前蘇聯的廢墟之上建立起一座新的空中樓閣。然而它的脆弱性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旦普京不在了,巨大的權力真空將再度成為國內各方勢力的角斗場;屆時無論鹿死誰手,俄羅斯民眾都不會是勝利者。

俄將提升軍事能力,堅決不允許「伸著濕乎乎鼻子」的外部勢力干涉內政。——弗拉基米爾·普京

方案二:尋求國外勢力的支持。

這與前一方案大同小異,只是合作對象由國內利益集團轉換為外國勢力。方案一的弊端它都有,而且還會額外引發嚴重的民族主義衝突,畢竟大多數人都不能接受「寧予友邦,不予家奴」的結果。更何況,外國勢力在政治交易中的要價往往更為隱秘且高昂,給當局帶來的風險也非常之大——萬一哪天人家就撤走了對當局的支持呢?

方案三:轉移矛盾,奪取政治資本。

馬島戰爭,孤注一擲。撒切爾夫人是如何教阿根廷軍政府做人的?結果還用討論么?

我們戰鬥是為了告訴世人發動侵略是件划不來的事,不能允許強盜帶著贓物僥倖逃脫。——瑪格麗特·撒切爾

方案四:在改革走向上妥協

逆轉自由化與市場化走向,乃至用福利政策收買選民。

前者請問你還要不要改革了?後者請問你的財政受得了嗎?

這些,就是右翼政權所不得不面對的殘酷國內現實。

2、抱大腿:

國內前景焦頭爛額,那麼就應該想想是不是能找個外援來。

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三個同樣是人口稀少、資源豐富的國家。賣資源,基本就是他們的主業。

加拿大由於地理原因,還保留了不少的工業基礎;而澳新兩家,想必各位還是很了解是個什麼狀態的。澳大利亞的礦產品,紐西蘭的農產品,都佔到兩國出口總額的半壁江山。他們在發展歷程中也曾試驗過一定程度的工業化,當然很快就飄散在風中了。

無他,資源詛咒爾。

同樣是資源詛咒,為什麼這三家就能順風順水呢?這就是抱大腿的功夫了。這三家都是前英國殖民地,以前長期抱著日不落的大腿;二戰後英法殖民體系解體,三家都抱上了美帝的大腿。反正都是盎格魯撒克遜人,左腿換到右腿簡直無縫對接。所以,右翼的自由市場,說到底也就是抱大腿。而這條大腿,二戰後毫無疑問就是美帝。

可拉美本身就不在英國殖民框架下,其原宗主國是同樣爛泥扶不上牆的伊比利亞兩牙,本就不能提供他們任何在國際貿易地位上的幫助。在二戰後殖民體系解體以及世界貿易體系的重構中,美帝的重心也幾乎全都在冷戰前線上,歐陸又百廢待興,皆無暇顧及拉美的經濟與貿易。拉美自身又興起了一波波革命浪潮和反美情緒,更進一步拉大了與美帝的心理距離。

在這樣的現實下,抱美帝大腿並不是一個很容易的事情。且不論美帝是否願意施以援手,如何說服國內的反對派接受與美帝的合作都可以說是mission impossible。

可見外援也沒有絕對的指望。

3、非民主的道路:

於是我們看到,要推行經濟自由化政策,當局本身需要異常雄厚的政治資本、高超的政治手腕、良好的國際環境、以及一些運氣成分。顯然一個民選政府幾乎是無法長期維持這樣的狀態。那麼只有採取非民主的方式了。是的,我又要抬出毀譽參半的皮諾切特了。

事實上在皮諾切特的任期內,智利經濟並沒有十分亮眼的表現,相反還出現了數次劇烈的波動。看來所謂的「休克療法」休克的次數有點多。左翼對其政績最主要的詬病之處可能在於82年前後的一次急劇衰退——那時的人均GDP出現了10%的倒退,失業率甚至沖高至30%。然而自由化政策的辯護者很快指出,這正是由於智利當局在匯率政策上堅持固定匯率制,使得本幣被高估抑制了出口,才造成了國際收支的大幅失衡;在逐步放開了匯率波動後,智利就逐步恢復了外貿平衡,並走上了穩健的發展道路。當然,皮諾切特的批評者還指出了智利存在著嚴重的貧富差距,而這也是由其自由化政策所造成的最嚴重後果之一,且這樣的狀態直到今天都沒能得到有效的改變。

對於智利在皮諾切特時期的經濟表現究竟如何我不做過多評價,但在皮諾切特下台之時,他確實已經為智利建立起一套相對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隨後的歷屆智利政府,無論左翼政權還是右翼政權,在經濟政策上都選擇了蕭規曹隨,並沒有做出多大的改動。直到今天,智利依然是拉美最為自由開放的經濟體。

但是在大宗商品超級周期的影響下,很多人都將所謂的「智利經濟奇蹟」歸因於銅價的一路飆升。因此我們很難確定皮諾切特下台之後,這樣的自由化體制究竟對於智利有多大益處。

不過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一系列衝擊,包括超級周期的終結,卻讓我們得以觀察到智利經濟在大潮退去後的表現——在大宗商品價格近乎腰斬,阿根廷、巴西、委內瑞拉等國日益陷入內外交困境地的同時,智利經濟卻表現出相當的彈性。這樣的情況並不讓人驚訝,只需比較一下拉美各國的負債水平就可以了——良好的財政紀律、可持續的債務狀況,正是自由化給智利帶來的最明顯的成果。

好了,吹捧完皮諾切特,讓我們看看這樣的成果究竟是如何建立的。

以下截選自百度百科內容:

1973年9月11日,皮諾切特發動政變,民選總統阿連德以身殉職。

政變後,成立軍人執政委員會,皮諾切特擔任主席,並於次年6月成為國家元首,年底當選為總統,並晉陞至大元帥。

執政後,在全國範圍內實行戒嚴和宵禁,終止實施憲法,解散議會,禁止政黨活動,限制集會與新聞自由,並對持不同政見者嚴加鎮壓。

1980年頒布新憲法,規定皮諾切特執政到1988年,屆時舉行公民投票,如獲得多數支持,可繼續執政到1997年;如得不到多數支持,則於1989年12月舉行總統和議會選舉。

組建特別警察部隊,專門從事被稱為「骯髒戰爭」的鎮壓行動。對前政府的殘餘支持者進行了殘酷的鎮壓。軍政權立即取締了所有左翼政黨。對被視為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同情者則採用暴力鎮壓,一些公開反對政府的人士也遭到迫害。而協助皮諾切特發動軍事政變的24名將軍,在政變成功之後的4年內,有19人突然死亡或失蹤。軍政府中的空軍代表古斯塔沃·雷·古斯曼曾多次表示反對皮諾切特擴充個人權勢,並表示出對皮諾切特政策的不滿,因此遭到了皮諾切特的報復,1978年7月24日,他被逐出軍政府。

皮諾切特掌權期間,有約1.35萬名公民遭逮捕,以卡車帶走並遭到監禁。有5000人最後被關在聖地亞哥的兩座大足球體育館。在國家體育館中,死亡取代足球成為公眾表演。士兵巡視露天座位區,押著戴頭套的告密者指認「顛覆分子」;被指名的人遭拖進更衣室,而包廂則被改裝成臨時酷刑室。數百人被處死。死屍開始出現在主要公路邊,或浮屍於污濁的市區運河。

在智利的外籍居民和移民也遭到皮諾切特的鎮壓,80餘名西班牙移民被殺害,加拿大修女遭到酷刑,傾向於阿連德的瑞士等國國民被暗殺。一些異議人士被捕後遭嚴刑拷打致死,被用直升機運到太平洋上空拋下去,從此消失無蹤。

嚴刑拷打也是軍政府鎮壓異己的常用手段。成千上萬的智利人因此出逃國外。2004年,」政治犯與酷刑」國家委員會發布報告稱,大約有35,000人聲稱遭到了軍政權的酷刑折磨。其中有28,000份證詞被認為是合法的。該報告同時認為,超過半數的逮捕行動發生於軍人執政後數月內(大約有18,000人稱他們是在1973年9月至12月間遭到拘禁的)。

1976年9月,智利形勢引起了國際關注。前智利駐美國大使,阿連德政府內閣成員奧蘭多·勒特里爾在華盛頓特區遭汽車炸彈襲擊身亡。而在此之前2年,前任陸軍總司令卡洛斯·普拉茨也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遇刺身亡。前總統愛德華多·弗雷·蒙塔爾瓦在1976年宣布反對軍政府侵犯人權的行為,但6年後弗雷在一次常規手術後神秘死亡。有人推測他死於政府之手。

皮諾切特當政17年間遇難人士的具體數目至今不詳。智利「真相與和解」國家委員會1991年發布的報告認為,有2095人遇害,1102人失蹤。還有統計數據顯示有13萬人遭到逮捕,6.5萬名政治犯失蹤,上萬人流亡國外。

是的,這樣的成果正是以無數鮮血為代價所建立的。激進的自由化必然伴隨著民眾的不滿與反抗,而手握絕對權力的皮諾切特選擇了最為殘忍的方式來贏得推行政策所需的政治資本。我個人沒有興趣去評價這種方式是否「值得」,但我相信大部分拉美民眾並不願意接受同樣的命運。

如果沒有我的允許,這個國家的一片葉子也不能動。——奧古斯托·皮諾切特

4、小結

右翼的經濟政策,至少在原理上是可行的;在實踐中,它也是拉美諸國最為成功的案例——當然這是矮子裡面拔高子,若是對比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智利也不過爾爾。

然而智利的案例也不見得是可以輕易複製並推廣的:皮諾切特對內的鐵腕政策、以及對外的長袖善舞,為其改革贏得了足夠的時間與資本。可同樣的手法,即便在當年拉美數個右翼獨裁政權中也僅此一家,在冷戰後的今天更是很難再重新上演;對於民選的右翼政權來說,獲得同樣的政治資本亦可謂難上加難。

再進一步說,隨著美帝自身日益孤立化,其干涉他國的意願與能力也在日益減弱。一個日益孤立的美帝是否還甘願被抱大腿,作為大腿又能起多大作用,也並不是一個樂觀的局面。如果再考慮到拉美諸國仍然殘存的反美政治傳統,又會進一步給右翼政權的前景蒙上一層陰影。

四、總結:

巴西,甚至可以說拉美的現實,對於中國來講確實沒有多大參考價值,因為我們走的正是他們走不了的出口導向工業化道路。

如果硬要找出一些參考意義,那麼我認為有如下幾點:

1、財政紀律的重要性,對於一個發展中經濟體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這並不是說我們應當實行謹慎的財政政策,而是我們應當避免在這個發展階段不必要的額外支出——對,我指的就是過度的福利。

2、中國的發展道路,並不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模式。隨著中國經濟利益向海外的日益延伸,勢必有那麼些好為人師者企圖將我們的人生經驗單方面灌輸給他國——對,這指的就是有點一廂情願的某些工業黨。我們必須深刻地意識到相互之間的國情差異,並明白各國就應該根據自身國情需要,摸索出屬於自己的發展道路。像美蘇那樣肆無忌憚地在海外推行自身體制的毛病,我們絕不能再犯。

3、所謂經濟政策,它首先是政策,其次才是經濟。因此,即便西方經濟學能把經濟自由化吹得天花亂墜,如果主政者無法爭取到足夠的政治資本去徹底地推行,那它本身也不過是一場空談。而推行政策所需政治資本的獲取途徑,往往又是不那麼光彩,且過程中的風險很大。所以,與其yy一個自由的經濟體會如何輝煌,倒不如考慮一下怎麼以儘可能低的代價來獲取政治資本。

4、對於中國沒有意義,不代表對於中國的某些資源省份沒有意義。近兩年來,有些曾經在大宗商品狂潮中走上巔峰的資源省份,被瞬間拋落至谷底。這些省份,有些由於交通環境、人力成本等原因,也不適合發展東部沿海省份的工業化形式。它們就像是拉美國家那樣,陷入了另一種形式的資源詛咒。也許這些省份,能夠從南美的歷史中總結出一些有益的經驗教訓,為自身謀求更為良好的發展道路。

那麼巴西人、南美人怎麼辦?

我開篇時就已經說了。。關我X事?!


首先,福利一定要高。

巴西的養老金佔了GDP的12%,且退休年齡很低,只有55歲。拜託,巴西人這麼好的體質,卻老想提早退休享受生活,只能說被慣壞了。是被誰慣壞的?這個可能真要怪大自然。巴西氣候適宜,自然資源豐富,經濟嚴重依賴農產品和礦石產品。

巴西的鐵礦石、鋼鐵、牛肉、咖啡、橙汁、糖等產品的出口量在全世界名列前茅。石油生產也增長很快,2015年巴西日產量達到400萬桶,甚至有專家將巴西稱為「下一個沙特」。

國家有了錢,人民就想過好日子,當然就得發福利嘍。 其實,賣資源有了錢,也可以有多種花法,可以投資基礎設施,也可以購買國外技術。要想搞垮一個國家,上面的事情都不能做,必須把錢都浪費在福利上。

中國的低福利保障一直被人詬病。動不動就有人拿羅斯福的那句名言來忽悠人:人民要有言論和表達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免於匱乏的自由和免於恐懼的自由。口號喊起來很硬氣,可是背後沒有實現路徑:到底誰來付成本,來使你免於匱乏?

在中國的網路世界,互聯網義和團,以及公知和憤青,經常用各種人間慘劇,來證明中國的低福利的悲劇,確實最能勾起公眾的眼淚和同情。如果現在有什麼黨派可以真的參加大選的話,祭出福利的大旗幾乎保證可以當選,那中國的拉美化可能也就指日可待了。

紙牌屋裡最讓人震撼的一幕,是Francis面對電視的那句競選名言:「You are entitled nothing。你什麼也不能理所當然的得到!」沒錯,要收穫必須耕耘,凡事必有代價,這才是這個世界的本質。打破了這個經濟規律,搞各種「白左」的愛心泛濫,有人劫富濟貧,沒人創造財富,中國可以分分鐘變成失敗國家。搞垮一個國家經濟最好的方式,就是高福利。

一定要搞民粹主義。

為什麼有錢了就一定要搞高福利?原因就在於民粹主義。它是拉美國家的大毒瘤,軍事政變,衰退;阿根廷竟然成了世界上唯一的從發達國家變回到發展中國家的奇葩選手,都與民粹主義有關。

回顧百年歷史,拉美國家經常處於兩種狀態,要麼就軍事政變搞獨裁然後經濟騰飛;然後就是民選政府上台,搞民粹主義高稅收高福利,最終搞砸經濟,國家永遠在這兩極之間搖擺。

啥叫中等收入陷阱?其實就是經濟發展了,國家有錢了,平民就利用選舉搞民粹主義,搞「打土豪分田地」,最後逼走了商業和企業家,最後搞到民不聊生,再重新呼喚一個獨裁者重啟。

不要談什麼多少多少美元的大關,只要開啟了民粹主義,再高的人均GDP也經不起折騰。歐洲已經發達上百年了,近些年民粹主義抬頭,福利降不下來,照樣陷入停滯。總結起來,搞亂一個國家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搞民粹。

一定要去工業化。

給大家安利一個詞,叫做「荷蘭病」。說的是20世紀50年代,荷蘭發現了大量天然氣之後,過起了賣資源的日子,開始去工業化。結果導致投資不足,工業衰退,對外貨幣升值,對內通貨膨脹,最終導致經濟危機。大家看好了,這可是荷蘭,市場經濟先驅,也得過這種病。

巴西更是「荷蘭病」的忠實繼承者:在工業體系還尚未成熟的情況下就開始了去工業化,其製造業被中國、印度、越南、土耳其等遠遠甩在了後面。光靠服務業自娛自樂,是無法與世界進行交易和協作的,當製造業衰退,大宗資源需求減退,巴西只能也陷入危機。

中國目前最牛依然是中國製造。別看現在互聯網企業熱火朝天,有了中國製造,才有了百萬淘寶商家,京東天貓電商。沒有大規模的工業生產能力,哪裡來的商品做交易?中國最有價值的還是製造業能力。華為和大疆,以及深圳這種把idea迅速搬上生產線的能力,才是中國最難替代的競爭力。

如果要長遠地損害中國經濟,那就鼓勵全民搞金融、搞房地產、搞互聯網模式創新好了。實體經濟全不要,中國經濟就順利的開啟了下跌通道。

一定不要投資基礎設施。

你想要更多的福利、更慷慨的政府,同時還要更低的稅收。但你要知道天底下是沒有免費的午餐。然而,這種好事還真就被巴西人攤上了,咱有好氣候,咱有好資源啊,靠賣資源也能過上好日子。但其實,資源這個東西,賣久了也就變成資源詛咒,這就相當於妓女的活法,如果躺著就能掙錢,誰特么彎腰撅屁股的幹活呢?

巴西人最不喜歡投資的就是基礎設施,沒有高鐵,公路也一塌糊塗,然後把所有的錢都用來搞福利。

中國人是最喜歡投資基礎設施的,也飽受國人詬病。可是和巴西等國家比起來,效率再低的基礎設施投資,也砸出了八橫八縱的高鐵,也砸出了高速公路立交橋。

一定不能開放搞自由貿易。

近年來,巴西對全球化一直採取抵制態度,這基於拉美對美國歐洲的傳統不信任,也基於對自己國家工業體系的不自信。認為一旦開放,就什麼都是外國的了。巴西的開放進程在1994年後基本停滯,工業品平均進口關稅仍停留在14%左右,行政和稅收負擔沉重。

巴西與世界主要經濟體之間只存在具體商品協定,而沒有建立自由貿易協定。為啥?因為咱家都是大宗商品啊,和主要買家中國、美國、歐洲、日本等就單個品類談好就好了,賺賺貿易順差。進口?就不用配合了。

中國早年也干過這樣的事情,鼓勵出口,限制進口。但和老美談WTO時主動權在人家手中,做了大量的讓步,這才有了中國經濟深入融入到世界經濟鏈條中。如今在美國大選中,中國問題都不當作外交問題來談,而是內政問題,因為中國對應的問題是美國的就業、市場、技術競爭。

融入世界經濟的好處,不僅是貿易的順差逆差,而是你的勞動力可以參與社會分工,在全球化的產業中獲得學習的機會。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

高福利、民粹主義、去工業化、別投資、貿易保護,只要做到了以上這五點,咱就能順利搞垮中國經濟,勝利走向拉美國家吃吃福利唱唱歌,踢踢足球泡泡妞的幸福生活。然後看著物價飛漲,看著滿街的失業人口,看著資本外逃,然後默默打開電視機,看看奧運,看歲月靜好。

歡迎關注同名公眾號

「相信凱撒」(inCaesarwetrust)

不談城市談樓市都是耍流氓


1、某些小朋友,我都說了簡單說兩句,又不是寫論文。你覺得片面了,你來個全面的啊。水平低你來拉高啊。有問題和錯誤,歡迎指正和交流。如果覺得水平低不屑回復反對+沒有幫助即可,回復呵呵兩字足矣。不裝b會死么?

2、關於大印度,我答過恩次了。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0400638/answer/48004628?f3fb8ead20=a106c29c221d9acb279393a1648874e2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3335172/answer/58253572?f3fb8ead20=a106c29c221d9acb279393a1648874e2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8480234/answer/41921386?f3fb8ead20=a106c29c221d9acb279393a1648874e2

分割線下原答案

…………………………………………………………………………………………

簡單說幾句。

巴西完蛋是在全球經濟疲軟的大背景大的正常現象。所謂金磚五國,除了中國是金,其他都是磚。在經濟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鍍金紛紛掉了。

前兩年中國媒體在吹捧俄國人均GDP高,免費醫療,中國最大輸家。這兩年俄國經濟不行,不好吹了。俄國出口產品中90%都是原材料,尤其是原油天然氣。經濟不景氣大宗商品價格下行,尤其是原油,對俄國的衝擊太大。早些年俄國本錢厚的時候在中俄輸油管道的事情上首鼠兩端,感謝經濟危機,俄國現在沒有選擇了。

巴西也一樣。在經濟高漲的情況下,大宗商品價格都在天上飛。巴西的鐵礦石儲量全球第五產量第二。我們知道全球鋼產量前三是中國、河北、唐山。而中國企業又沒有議價能力。中國對鐵礦石的需求把鐵礦和鐵礦企業吹上天了。中國普通老百姓也由此對巴西的淡水河谷也耳熟能詳。

在大宗商品的大牛市下,豬都會上天。經濟增長會掩飾絕大部分問題。08就是這一波大宗商品的高點。

08經濟危機之後鐵礦石價格隨著全球經濟小陽春的回暖,但是下行趨勢沒有變。到2016年,鐵礦石已經跌破60美元/噸。這種情況下不藥丸也是不容易。

特別有意思的是,巴西甚至整個南美的政治周期和經濟周期是一致的。大宗商品原材料的大牛市與巴西甚至整個南美政壇的左轉是高度吻合的。這一波南美的政治右轉也是跟大宗商品的下行吻合的。左派過度強調高福利的保障和形式上的公平,而忽略效率和缺乏長遠規劃實際上是在透支未來發展潛力。只是在經濟上行時問題被掩蓋了。這一情況在委內瑞拉尤為明顯。實際上巴西石油是是南半球最大的企業之一,巴西的遠景儲量應該能到全球前十。這一波漫長的下行周期下,巴西受的衝擊一樣很大。

巴西比委內瑞拉牛逼的地方是巴西大工業,包括飛機製造。這一領域巴西甚至走在中國前面。不過壞消息是,這一領域遲早也都是中國的。在長期來看,世界上真的不存在躺著吃香喝辣的機會。所以像歐洲這樣的高福利遲早要完蛋。待中國產業升級繼續擠出歐洲工業的利潤,一帶一路繼續擠壓歐洲的傳統勢力範圍,歐洲,尤其是南歐的選擇就是要麼適應長期的生活水平下降,要麼重新把他們先民大航海時代的吃苦耐勞和拼搏精神拿出來。不過後者我一點不樂觀,我想還是先想怎麼把難民問題解決好吧。

最後扯句題外話。巴西曾經是印第安人的領地。而現在全巴西包括印第安人在內的黃種人佔全巴西的人口比重不超過2%。無論你看得見看不見,種族之間的生存競爭就是怎麼血淋淋。掌握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的種族淘汰弱勢民族無論是直接的滅絕還是生存資源的擠出都很快。有一些給滿洲國洗地的,給漢奸洗地的,覺得被殖民以後生活水平還要提高的,我還是要呵呵一下。人家都已經把你列為低等人,立法不准你吃大米白面,你的大學錄取率是人家大和民族的百分之一,還要感謝這樣的「王道樂土」,相信什麼「大東亞共榮」的,不僅是天生的賤骨頭也的確是智商堪憂。

所以我覺得巴西的衰落,對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居安思危,就是自強不息。一幫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讀書人」每天yy中國是最大輸家,吃棗藥丸都,我覺得客觀上就是對我們最大的鞭策和掩護。


1.避免像巴西與俄羅斯一樣,淪為大宗商品出口國。在目前已經建立完整工業體系的基礎上,追求產業轉型,布局高端產業,減少對外貿的依賴,盡量成為國際市場上有話語權的一方,而不是一旦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經濟就感冒。

2.警惕南美的過快城市化;防止民粹思潮的腐蝕

3.加快部分領域的市場化改革,嚴重虧損國企的破產重組要加快。


巴西這些年的問題就從來沒解決過,過去六年的經濟增長也完全跟生產力和競爭力無關,而是建立在大宗商品價格飛漲的基礎上,這點大部分人都有提到。

補充幾點前面答主沒提的:

1)巴西還有一個問題,稅率高、稅收體系也相當複雜,非常不利於經濟活動的開展,並且對窮人很不公平,直接導致了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擴大。巴西對整個商業價值鏈的所有環節都進行徵稅,買輛車,光聯邦稅州稅就占最終消費價格的42%,買雙Nike,這個稅率比能到66%。正因為稅收體系太複雜,一般人或者外國人想在巴西做生意開公司搞投資很難。比如在美國你想做生意又不懂財務,隨便找個事務所的普通會計師來做就好了,收費也不會高,但在巴西這些人全是specialise,收費可想而知,尤其是作為外國人還要找個會說英語的專業人士,價格直接上天。巴西算是我見過的對平民和外國人參與經濟活動最不友好的國家之一。

2)巴西另一個問題就是政治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還有決策的失誤問題。比如2011年-2012年,增加政府支出、減稅、同時央行多次宣布降息,三項政策組合到一起,通脹直接上天。從國家層面看投資,入手點就是這個國家的政治,然後是財政。政治的不確定性通常會導致外匯市場的暴跌,相應地又會導致通脹預期的上升。對此,巴西央行以更緊縮的貨幣政策來應對,考慮到現在巴西政府的流動負債問題,這就使得財政狀況不可持續(unsustainable fiscal situation)。雖說巴西現在很多人都恨死了勞工黨,但迪爾瑪的下台能不能促使其他黨派政治合作還有待商榷。之前的石油公司巨大腐敗醜聞現在都沒清乾淨(Lava Jato,也就是所謂的「洗車」醜聞,一堆政治大佬身陷其中),新政府里還有迪爾瑪時期的老人,財政改革能不能進行還很難說,代總統上台後赤字比迪爾瑪時期還要大。這就進一部加大了政治不確定性,直接影響到國際投資機構對巴西投資前景的不樂觀。Net net short term opportunities, long term issues.

3)巴西人民略逆來順受。

「高通脹?沒問題,反正這麼多年通脹率就沒低過,一直這麼活的。」

「越來越窮?是有點,但是沒關係,最低工資上漲了嘛。」

「政府官員貪腐?這都不叫事,迪爾瑪已經被我們趕下台了。」

……

類似這樣的觀點不在少數,你叫不醒裝睡的人。

對中國有什麼參考意義?

1)經濟活動的開展要考慮到效率的問題;

2)領導人要靠譜啊,尤其是主管經濟的領導人更得靠譜啊,可千萬不能是個推牆派。


反對第二高票回答,現在最高票不是那個回答了。

第一,中國不是進口導向型國家,是實實在在的出口導向型國家,並且目前我國內需和你說的情況剛好相反。首先,通俗的說,made in China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意思,既然都是世界工廠了何來進口大於出口一說。其次,進口多還是出口多這個事情直接反應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上,而中國明顯就是貿易順差國。最後,中國至今都面臨著傾銷的指控,如果說是一個進口導向型國家,傾銷這個問題談何而來。這裡解釋一下,傾銷不是說東西賣的多,而是在國外東西賣的比本國便宜。

第二,什麼自由經濟,什麼計劃經濟。中國從改革開放以來就沒有自由經濟這麼一說,改革開放是從計劃經濟轉為市場經濟。市場經濟主張的是市場是一隻看不見的手,而政府起到的是宏觀調控的作用。高中生都背過一句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說的就是這麼一個東西。就連西方國家的政府都參與調控的好不,不然財政部門是鬧著玩兒的么?你說的計劃經濟時期只有像在戰時這樣的非常特殊的情況下才出現,現實世界裡面只有朝鮮符合,但是你自己看看朝鮮是個什麼樣子。

又仔細看了看,好多人把有計劃的經濟理解成計劃經濟ˉ\_(ツ)_/ˉ

第三,政治體制問題和比較問題。至今為止還沒有哪個人敢說多黨執政就是完全的好,也沒有人敢說一黨專政就是完全的不好,就現在的情況來說,中國至少還是比較穩定的國家,政治方面以後再補。

關於中國為什麼不和經濟靠後的國家比,gdp世界第一的國家不和經濟靠前的國家比和非洲那些國家比和朝鮮什麼的比有意思么?倒數第二和倒數第一比是沒有意義的。

我很愛我的祖國,並且從心底里鄙視生在中國長在中國卻一直在說中國如何如何爛的人。可是愛國也要清楚自己的國家到底是什麼狀況,而不是一味的吹捧,我們必須承認它的確存在非常多而且非常嚴重的問題,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它在進步,而且保護了我們除了思考怎麼生存之外的東西的機會。


先說結論:巴西崩潰不是因為他是出口型國家或資源型國家,而是因為他是負債型國家,而且大量是美國債,被美國人剪羊毛了,根本原因在美帝而非國內。中國不會步其後塵,中國是債權型國家,而且正在逐漸成為棋手而不是棋子。(不然為啥經濟衰退最嚴重都是借錢的巴西俄羅斯這樣的新興國家而不是澳大利亞沙特這樣的資源型國家?)

如果用陰謀論,解釋應該是這樣的: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美國人下的一盤大棋,通過觀察美元黃金走勢你會發現美元每一二十年就會迎來一次波峰和波谷,而經濟危機的曲線與之高度重合。所謂經濟危機不過是美國人剪羊毛和賴賬的手段。當初如果救助雷曼兄弟,不過區區數十億足矣,然而美帝放任這張多米諾骨牌倒下,之後房利美、房地美的壞賬危機也是如此。因為2007年的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確實發展太好,如此下去或許中國真會搶奪他的話語權,搶奪美國人的就業市場,而且當時美國經濟增長率已經接近於零,而中國日本等國握有的美國債券已經達到天量。為了轉移危機,清理不良資產,於是緊接著美元開始了大幅貶值和超低貸款利率和負利率政策,於是乎新興國家開始大幅舉債,俄羅斯、巴西、印度甚至中國,從政府層面到民營層面,向美國要美元,是要多少有多少,還是負利率,而且當時的新興貨幣已經被迫升值了很多,危機後更是加大升值速率,所以換算成本國貨幣,當時算,是很划算的,(按照預期借一百億盧布價值的美元,n年後可能只用還八九十億,因為你的貨幣升值,且美元利率為負,而債務是美元計價債務),於是乎當時各國大拆大建的復興計劃等都大行其道。五年後,新興貨幣已經到達最頂峰,於是美元開始大幅升值,並收緊銀根,大幅加息,並且威脅後續還要繼續加息。迫使各國提前還貸,相當於極速抽血。新興貨幣大幅貶值,俄羅斯盧布貶值超過90%,巴西比索貶值超過50%,印度印尼貶值也超過二三成,堅挺的人民幣也貶值近一成。原本你借的價值一百億盧布的美元,本來以為只用還八十億,現在要還一千億盧布價值的美元!!(雖然賬面以美元計價的債務總數沒變,但是債務型國家本身外匯儲備就不足,便只能用自身資產或本幣換算後還債)而且利息還大幅上漲,如果上漲至10%,那利息就比你借的本金還多!!美國人空手套白狼,但你也拿他無可奈何,畢竟世界第一強國。所以俄國、巴西的衰落幾乎是一夜之間的,外資大量外流(美國國內利息高啊),內資為了避免後續漲息也會大幅迴流美國,於是經濟就開始急轉直下。而轉眼看看美國,自13年,經濟開始大幅回暖,季度GDP增長一度超過5%!!!一個發達經濟體,一個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居然開始擔心經濟過熱問題!!!美國的這一次剪羊毛剪得很到位,比1998亞洲金融危機那次要漂亮得多,幾乎讓所有的潛在敵人都很難受,而自己也將經濟中積累的毒物排泄乾淨,美國經濟重新起飛。一個國家發展到一定階段一定會有一些經濟毒瘤制約國家的發展,可能是固化的利益集團,可能是某些體質,也可能是某些大公司通過財力的不正當競爭或者虧本的價格戰擠垮真正富有創新性的中小公司……總之,原本大家一起摸著石頭過河,有些人摸著摸著,摸到了魚,摸到了玉,摸到了金子……於是摸著摸著他不過河了,擋住了後面人的路,並且將河床和水位都積聚到了高位,活水變成死水,清水變污水,這時候突如其來的漲潮或洪水,正好清清河道,正本清源。過去中國通過改朝換代來完成這一過程,歐美通過經濟危機完成這一過程。

(截止2015年8月各國貨幣相對美元貶值幅度)

回到正題,巴西經濟的突然崩潰,並不是由於內部原因,而是美帝作祟。並不是因為他是一個出口型國家,而是因為他是一個負債型國家。同為出口型國家的澳大利亞、沙特等國家經濟並未受到經濟危機太大影響,受影響最大的恰恰是缺錢借錢發展的新興經濟體,足以佐證這一切。而至於中國會不會步其後塵?當然不會。美國的這次剪羊毛確實讓中國很難受,但是中國是一個債權國,美國最大的債主。雖然美國在主導美元貶值時實行大規模的量化寬容,大量印鈔,稀釋了中國人握有的三四萬億美鈔,但是這仍然是天量,足矣讓美國投鼠忌器。更何況,當2008年美國人布局惡性貶值並開動印鈔機的時候,中國人也開動了印鈔機,甚至M2爆增得比美國還多(中國過去兩三年印的鈔票比過去四五十年印的還多六十倍),以至於國內的民企房企等都可以在銀行很容易借到錢,從而不通過其他渠道向美國人借錢。(所以那幾年,國際上經濟危機橫行,國內經濟卻超速增長,也沒有談產能過剩,大量工業項目上馬,只要你不去找美國借錢)。當時美國一宣布量化寬鬆,總理就祭出四萬億計劃,就是為了避免大家借外債。(隨後歐洲央行也有類似的四千億歐元的復興計劃,也是為了避免被剪羊毛。但是歐洲的錢是逐層遞減,總數不變。在國內中央的四萬億越滾越多,實際加上地方支出,總數在十五萬億以上,所以中國地方債危機和產能過剩嚴重,而歐洲幾乎看不到這種危機)。五年後韭菜已長好,美帝開始收緊銀根,停止放貸,國內自然沒有必要再放寬貸款,於是真正優勝劣汰的經濟轉型開始,所有人都開始覺得難受。(突然之間,銀行不借錢了,那些靠借錢為生、效率低下的殭屍企業立馬打回原形。沒有需求支撐而大拆大建的四五線城市房價立馬暴跌)。但是看看地方債的規模、企業債的天量,這一步難走也得走。

中國人通過血汗賺的錢借給美國人吃喝玩樂,看似不公平,卻恰恰讓中美捆綁在一起,相當於買了一個長期安全船票。這是1998年香港危機,國人學到的。當時只有美元和黃金才是硬通貨,為了保住香港的國際三大金融中心的地位(美國想推新加坡,當時的新加坡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內地每天向香港輸送數百噸外匯(通過中資駐港機構向香港銀行存錢,而且存的是外匯,而不是直接資助香港政府,避免傷害港人自尊心),直至外匯輸完後直接輸送黃金(全亞洲的居民都在銀行取外匯,而韓國人當時到銀行存外匯存黃金支持國家經濟也是這個道理,韓國當初在四小龍中墊底,如今另外三個加起來都不及韓國,所以不得不佩服),才保住香港,於是後來小平同志才喊出了創外匯的口號,這一切不是沒有道理的。

如今的中國已經是一個操盤手,不再是任人宰割的韭菜或羊毛了,只不過要成為一個高手玩家還需時日。錢生錢的遊戲才能發大財,開工廠代工永遠只是被剝削的對象。

上面都是陰謀論觀點,權當消遣,不可當真哈。

此次英國脫歐,如果按陰謀論,可能也是美國的一步棋,一步將歐元人民幣等打入深淵的一步棋,美元更加堅挺,俄國巴西等新興國家徹底完蛋。

————————分割線————————

回答提問巴西俄羅斯等資源型國家為何不做債務型國家而甘願做債務型國家?

中國和巴西的發展思路是不一樣的,當然這和國情有關,中國人多地少,自然先決工業發展,再慢慢發展高端產業,一步一步走過來;巴西物產豐富,人少地多,賣資源就可以發財,不必辛辛苦苦代工,先用資源換錢,再用錢刺激消費,再通過消費刺激創新,使國家剛開始便發展高端、來錢快的產業,和印度思路相同(錢不夠就借錢)(印度開始從巴西模式轉向中國模式,正是發現巴西模式路不通)。但這樣基礎不踏實的發展,一旦遭遇逆流,就是斷崖式的經濟崩潰,但是確實快而輕鬆,巴西在盧拉時代逆天的發展就是走的高端路線。

其實,窮國和富國其實沒有區別,他們的生產和支出都是平衡的,只不過富國把這種平衡維持在高位。窮國要想成為富國就必須提升這種水平,既然不能直接給國民發錢(沒有產出支持的發錢只會造成惡性通貨膨脹),那最可行的便是先拉動生產,而利用他國消費達到國家經濟的資金鏈條運轉。於是前三十年中國就在做這件事。如果細看中國的改革開放的每一個細節,中國確實很虧,血汗工廠、超低毛利,甚至環境污染、貿易沒有話語權、給予最惠待遇等等,但是如果算大賬,中國就賺大發了。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擁有了至少兩億的成熟工程師或技術人員,國民獲得了真正的「工業教育」,還獲得了強有力的基礎設施等等,所以等美帝緩過神,中國已經發展起來了。

而巴西是利用自然資源做基石直接通過消費來拉動經濟(資源換錢,錢來消費,消費拉動高附加值產出),試圖直接進入美國式的消費主導模式,可是世界上只有一個美國,美國人的生活可不會輕易分給你。所以斷崖也就成了必然。試圖直接用消費拉動經濟的發展中經濟體現階段都不好受。

那麼對中國來說,已經將產出做成了世界第一,這條路走到了盡頭,要想維持經濟大循環就必須把消費跟上,不論是國內消費還是國外消費。

可是中國畢竟不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即使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中產階級,但是也是「新資產階級」,相比歐美一家幾代人都有存款,一個人有存款不頂用啊,而且國內教育醫療養老等配套還需要時間完善啊,國民在保障制度不完善情況下都傾向於存錢,所以國民的消費始終是跟不上的,於是房地產成了一個很好的吸金池,作為一個消費出口,理所當然的成了中國經濟的發動機之一。而且房地產體量大、資金回籠極快,可以為中國的基建事業提供源源動力,不至於出現平民窟而埋葬人力資源。房地產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天平另一端極好用的砝碼(至少比食品日用品等物價飛漲要好,因為物價上漲過快會引起所有人不滿,而房價卻只會引起無房者不滿,無房者大部分都不是中產階級,相對矛盾要小得多。一帶一路也是為了增加天平支出端重量),當房地產等平衡生產和支出的砝碼不夠用時,便只能減少天平產出端的重量了,也就是消化過剩產能,減少生產。

但這畢竟不是長遠之計,未來三十年,完善保障制度,逐漸減少房地產分量,引導國民消費,完善商業環境,確保資產安全保值等很多工作都是政府的主要課題,唯有消費跟上,中國才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強國。

(覺得還不算胡扯,就點個贊,點個關注吧 (?? . ??)初來知乎,還望知友,多多支持,多多交流哈)

想了解中美股市博弈和中國樓市漲跌里的中美較量,參見一下補充回答里的

(我的知乎回答:如果每個中國人的賬戶瞬間都多了十萬元,中國經濟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807432/answer/152295313?utm_source=com.android.mmsutm_medium=social )


只是自己觀點,噴也行

1首先對於民眾來講,特別是底層人民,不能實行高福利政策

低保最多只能保證你夠吃沒事,其它的不能保證

而退休工資一般只能保證其基本社會需要+稍微有剩餘一點

而巴西

巴西養老保險制度採取現收現付制,所需資金由個人、單位(僱主)和政府三方負擔,個人和單位(僱主)按規定繳費,不足部分由政府承擔。不同人群在繳費比例、養老金水平等方面有所區別:(1)企業僱員按照工資收入,按照8%—11%比例繳納,僱主按照僱員工資的20%繳納,養老金按照全部工作年限的平均工資的80%確定。規定男65歲、工作35年,女60歲、工作30年,並繳費15年,退休時才可以領取養老金。對繳費不到15年、收入又較低者,可以申請領取社會救濟。(2)公務員個人按照工資的11%繳納,單位為其繳納22%,養老金為退休前工資的100%,以後,養老金隨同在職公務員工資同步上調。(3)農民按照農產品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繳納,逐年調整提高比例,最終繳費比例為8%。起初,為了推動農民參保,領取養老金的條件定的較低,年滿60歲、繳費3年者,就能領取到養老金,只是水平較低,為此,政府財政投入較大。

很明顯巴西如公務員退休工資是其原來百分之百

而普通人養老金也比較高

這樣企業的負擔非常重,

巴西以前實施的退休金制度比較寬鬆,只需繳費年數累計達到15年,男性在65歲、女性在60歲時就可以領取全額退休金。男性如果繳費達到30年,可以在53歲退休。女性如果繳費達到25年,可在48歲時退休。但是,巴西現在採取了85/95模式退休金制度,是指若要領取全額退休金,女性繳費年數至少有30年、年齡與繳費年數總和達到85,男性繳費至少35年、年齡和繳費年數總和為95。

一般其女性50歲,男性不到55歲就可以退休

這樣巴西養老負擔對政府非常重,

政府養老金約佔國內生產總值7%

而在巴西基建卻只佔GDP的1.5%,其實巴西有大量失業人口

大量的交養老金對企業本身也是一種負擔,甚至會影響大家想辦法開企業,增加工作崗位

許多人批評中國目前是收入相對較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國本來資源一人均就非常少

而且以前出口經濟占很大一部分

你人工貴了,出口的產品是賣不出去的

資本家也不會選擇開辦公司,大多數人只能吃社會福利

2出口不能以資源,原材料,簡單的農產品為主

很明顯巴西出口基本是原材料為主

如植物產品,礦產品等

這樣其實受國際影響非常大

因為國際大宗產品交易,交易價格波動非常大

也許一年時間一倍左右的差距

對巴西經濟影響比較大

因為其財政預算往往是根據上一年的收入來的,而很大幅度的波動會導致巴西有些年份財政赤字非常巨大

而工業產品出口,高科技出口,軍工出口才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永恆

一方面可以緩解人口就業,其次可以增加政府收入

3減少底層人民,寡頭經濟;增加中層人民數量

其實巴西為什麼喜歡搞礦物出口,原材料出口了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其

中產少,而底層人民多

屬於寡頭經濟,這樣資本家是沒有動力去技術改造的

我們國家有什麼,直接拿去賣了

鐵礦賣了,糧食賣了,木材賣了,這樣對於他們的收入才是見效快,效益高,風險低

而政府為了選票,讓底層人民享有較高的福利待遇

這樣他們也沒有動力進行,反正進入中層難

進入上流社會基本不可能

加上現在補助也足夠自己過的一般了

沒必要奮鬥

政府對補助這一塊就大了,其它如基建,科技,國防相對就少了。

4減少腐敗

腐敗對巴西影響也比較嚴重

腐敗行為給巴西國家和社會帶來驚人損失--國際--人民網

巴西的貪腐到底有多嚴重?

巴西腐敗到連人民甚至政府官員的養老金都使用了,可見其腐敗的惡劣程度

而且巴西查出你腐敗一般就是免職,但錢一般很少追繳,這樣很不合適

中國目前在反腐,我感覺效果不錯,但能否持續,制度化需要等待時間

5最重要的,減少政黨的內耗

目前巴西政黨內耗非常嚴重

有時候為了攻擊而攻擊

這樣是不合理,且對國家消耗非常大

因為制度實行需要時間,而為了反對而反對非常影響其經濟

甚至在巴西有些政黨為了自己權利故意煽動底層人民遊行示威

我個人覺得在目前的世界全球化局勢下,一個國家的政府必須先割自己的肉

才可以持續,穩定,快速的發展

簡單點,得罪目前國家不符合新時代的利益集團,觸碰這些人的利益

我們才可以把資源更好的使用起來

從2005年至2015年,巴西男性每周總工作時長由48.4小時降至46.1小時,女性的工作時長由55.3小時降至53.6小時。

最後,我覺得老祖宗的話沒錯,儉以養德

一個國家的人民應該在健康,家庭條件,心理,娛樂等允許的情況多工作,

這樣人民才會慢慢富裕,國家才會富強起來

人也要居安思危

國家同樣對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變化,波折要高度警惕

這樣國家才可以發展的好


高票答案巴西為何 GDP 萎縮,於中國有何參考意義? - missile19 的回答是扯淡,我本以為他提到了計劃經濟,應該很多人會反對,沒想到。。。

談一談他的答案的一些問題,兼談談我對巴西經濟問題的看法。

==========================以下正文==========================

第一,題主你列出來的GDP都是以美元為單位來計算的,這種時候需要注意到貨幣貶值。

我沒有查巴西雷亞爾歷年的兌美元匯率的數據,但是僅去年而言巴西雷亞爾貶值幅度就達到46%;

在這種情況下,以美元計價的GDP數據是不能夠用來說明巴西經濟衰退程度的。

巴西雷亞爾暴跌,巴西經濟的衰退以及高票答案的問題主要可以從下面幾個角度講:

1.進出口對於新興經濟體而言不是外憂而是利好;

為什麼進出口有利於新興國家的經濟發展?一方面在於李嘉圖比較優勢的利用;另一方面積累外匯儲備有很多好處,比如從長期發展的角度講,外匯儲備可以拿去向國外交學費來發展生產力。

高票答主的邏輯是這樣的:

貧富差距大→消費不足→經濟依賴出口→內憂導致外患;

我上一張圖,這是14年各國的Gini指數數據圖,請大家注意中國和美國,然後再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和美國的Gini係數相當但是進出口貿易一個是順差一個是逆差?

事實上,影響消費的因素很多,典型的比如年齡結構,一個嚴重老年化的社會,勞動力不足生產不足,老年人比例過高很顯然的會導致消費相對佔比高;再比如消費慾望,如果社會福利保障不夠,那麼自然的存錢養老的觀念會比較有市場。

另一方面,貿易是雙向的,進出口不是由單一國家決定的,你說你的國家消費不足然後就可以出口了?別人不一定買啊。決定進出口的主要因素是匯率和商品,新興國家一般會壓低本國匯率以促進出口。

而且,GDP=消費+投資+凈出口+政府購買,在消費和出口之外,還有兩項,事實上新興國家的投資佔比一般很高,比如曾經的日韓,而且對於新興國家而言投資高一點可能更有利於經濟的發展,當然要是有效投資,比如投資在本國的科技發展和人才培養上,像基建這種就算了。

2.巴西和中國同為「金磚四國」,有很大的可比性,這次巴西的經濟狀況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參考。

中國絕對不是什麼進口型國家,相反的是中國是實實在在的出口導向型國家。這一點我不想多說,稍有經濟常識的人都不會否認。

08年以後的全球經濟形勢,可以用一個循環來概括:發達國家經濟危機、QE→資本外流到新興市場→新興市場火爆、資產價格上升、匯率上漲→發達國家經濟恢復、加息、新興國家資產泡沫→資本重回發達國家→新興市場泡沫破滅、匯率下滑、經濟下滑;

我們來看一張圖,巴西經濟歷年的增長率,請注意08.09.12年這三年,很顯然的,巴西經濟衰退與08年的經濟危機有很大關係,而衰退開始表現出來的時間是2012年。

中國經濟2008年後的轉折點也在12年左右;再看人民幣匯率變化,轉折點大概在13年下半年。

巴西現在已經走到了最後一個階段,其他新興國家如俄羅斯也差不多,中國在這一循環中的進程要比巴西慢,現在在倒數第二個階段,也就是「資本重回發達國家」這一階段。

為什麼中國比較慢呢,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中國和巴西、俄羅斯的經濟結構和經濟體量不同巴西和俄羅斯的經濟發展主要建立在他們的自然資源的基礎上,而中國的經濟發展主要建立在勞動力為基礎的工業發展之上

而恰逢大宗商品波動周期,以賣資源為生的巴西俄羅斯自然是首當其衝。相反,對於中國這種經濟體而言,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反而總體利好。

此外,中國是一個中央政府權力很大的國家,政府可以通過增大投資來維持GDP增長,而且中國外匯儲備數量大(為什麼俄羅斯和巴西匯率下降這麼快且幅度這麼大,很大程度上在於外匯儲備不夠),可以通過逆操作來拖延時間。

但是,拖延時間也只是拖延時間而已,具體的還要往後繼續看,當然我本人是比較悲觀的,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我的另一貼為什麼今年各行各業都叫苦連天,連最基層的計程車、菜販子都那麼說? - 葉翼的梧桐籽的回答,裡面有我對中國經濟的一些淺薄分析。

順便說下,有種怪現象叫「荷蘭病」,巴西和俄羅斯想發展工業,問題不止在於懶惰(有資源還發展什麼工業這種心態),還關乎國家政策、國際國內貿易等很多問題,總之資源多了也不一定是好事,某種程度上講可能是壞事。

3.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還是不發達國家,玩計劃經濟都是作死,不強調三遍。

(評論區質疑我對計劃經濟的論述的,請您們注意區分計劃經濟與國家干預經濟的區別)

其實他們說不發達國家應該玩計劃經濟,原因主要在於他們對於計劃經濟缺乏概念上的了解。許多人常常分不清國家干預與計劃經濟的區別,以至於他們拜錯神。他們真正應該拜的是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先生,德意志崛起的大功臣。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觀點可以總結為一句話:在有「國家」存在的條件下,發展生產力比發展經濟更重要。但是,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沒有否認市場經濟,沒有否認比較優勢,他的觀點是一種基於國家利益的貿易保護主義思想。

怎麼發展生產力呢?應該玩的是向發達國家學,重視人才培養,加大科研投入,而不是玩勞什子計劃經濟。

計劃經濟是什麼?計劃經濟需要一個上帝,無神論國家不太需要這個。

好吧我還是展開說一下,計劃經濟在我看來主要有四個問題:

a.資源分配失衡,計劃經濟體制下,資源全部由政府統一分配,這要求政府對整個社會有著非常全面的見解,但是,市場是多變的,而且從收集信息到做出決策到政策執行都需要時間,國家越大這些過程所需要的時間越長,做起來越難。即便政府搜集到的信息非常準確全面並且能根據這些信息制定恰當的政策,但是,等他們的政策頒布下來,市場可能早已面目全非。這種情況下,政府對於資源的調配毫無疑問會造成大量資源分配失衡的情況。所以說計劃經濟需要一個上帝,既全知全能,又能保證政策的時效性。

b.行政成本過高,計劃經濟要求政府對整個國家所有資源的控制,這種控制基本深入到最基層,這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才能辦到, 很顯然的行政成本非常高。而且這些參與資源調配的都是社會精英,這會造成資源大量留向政府,而不是留向科技發展等等更有利於整個社會發展的行業。

c.極左等於極右,計劃經濟體制下,雖然所有人都失去了資源的所有權,但是資源的分配權還在,落入了政府的手中。這種情況下利益群體只需要撕下公有的皮,將分配權轉為所有權,極左就變成極右了。而且普通百姓面對這種情況根本沒有能力反抗,一方面政府組織太龐大,另一方面政府對底層控制太深,任何異動可能都會被扼殺在搖籃里。

d.人缺乏積極性,計劃經濟體制下沒有私有產權,人無論多麼努力生產製造的東西都不是自己的,這種情況下心態上的懈怠是很正常的。

其他問題還有很多,比如思想上的控制之類,就不多說了。


好多年來,中國都在研究如何避免中國經濟拉美化。這幾年中國進入轉型期,這個問題更加是擺在眼前。

但我比較相信中國能撐得過去。

中國和那些悲劇了的G20國家有很多點是非常不一樣的。

第一,中國有十幾億人口,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有巨量的市場。

第二,中國是一個掃清農業國統治結構(土改)並基本完成了工業化的國家。我們不是印度!土改真的很重要,一個系統收斂到了一個bad pose是很難跳出來的,系統重新初始化才能為收斂到新的優解上去提供好的條件。

第三,中國的教育和科學發展是有成效的,為中國從一個傻大黑粗的製造業國家進化成一個能依靠科學研究持續提升生產力的國家提供了基本條件。像中國這樣完成了一定經濟基礎和教育基礎的人口大國,是非常有希望成為下一個世界學術中心的。綠綠的巴格達都可以曾是世界學術中心,北京為什麼不可以?

第四,中國有完整的工業結構,這是拉美國家不能比的地方。一個圓珠筆珠芯不能全國產化都會被網友噴死的國家,相當恐怖。有完整的工業結構,有巨大的市場,意味著自己就可以形成一個大閉環,海外市場相當於加雙筷子吃飯一樣更多是提升邊際收益的途徑而不是生存命脈。這就有了很強的抗國際經濟波動的能力,俗點說就是你們都爛的話我還能自己撐著。

第五,中國有了巨量的財富積累,公共財政還掌握著巨量的財富,在經濟不好的時候還能有很大的迴旋空間。拿玩星際來比喻,大家拼完一波兵,我還有幾千餘錢,家裡的生產建築都完好,那我贏下來的機會就非常大。

第六,國際強權開始收縮霸權控制,沒錯我說的就是美國。老大表示最近有點虛,你們自己玩吧,日本南韓你們自己搞國防吧,台灣自己鬧吧,南海周邊國家你們自生自滅吧;老二開心地擴張南海控制力,亞投行、一帶一路放心上路。也許這就是國運吧,以前面臨打壓,有本拉登幫忙解圍,現在老大又虛了。

第七,我們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形成一個統一的大市場,大家一起賺錢是多麼難得的一件事。歐盟多痛苦,英法德縱然有那麼厚的科技積累,都只能浪費掉了,要是放在中國還不逆天。剛剛脫歐的英國的互聯網公司應該感受最強烈了,沒有一個大市場是多麼地無奈。像以色列那麼多牛逼創業公司,也永遠出不了美國和中國的那些巨無霸公司,只能把一個業務孵出來賣給別人去收割長期的財富。

第八,中國在政治和經濟發展路線上相當地技術派,左右平衡得真算是很好了。既不極端保守,什麼都試著點來,什麼都保持一定的包容;又不極端激進,都循序漸進,不脫離自己的經濟階段。中國沒那麼多白左,相當值得興幸呢,也許是近兩百年來被外面的人和裡面的人虐得太厲害,誰都不敢太中二。還是要老老實實搞發展,發展才是硬道理。

第九,中國有很強的民族自尊心。中國人始終相信我們是偉大的國家,我們一定要最牛逼,超越美國不是夢。在這一點,拉美國家怎麼能比,他們的歷史往上寫到三百年前就算遠古時代了;祖先都不知道是從什麼地方漂來的,不對,應該說很多是從一些西班牙之類的南歐懶國漂來的,爺爺都不是什麼好東西,孫子能好到哪裡去。我們有持續了幾千年的帝國榮光,我們只是在復興而已。

暫時就列這些,我只是在安慰大家,萬一熬過去了呢。不遠的十幾年前,阿里一個外籍員工可以拿國內員工近六十倍的工資,這就是近幾百年來人家的前人給攢下來的福利,我希望我們的後代也有念我們功德的機會。


是時候放出金局這句話了:

拉美國家就是為世界其他地區的發展提供反面教材的。

巴西是典型的資源陷阱、(國家尚未富就搞)福利社會、(法制不完善就)過度皿煮滋油。

這些都為我國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警示作用。


巴西也不是現在才崩潰的,過去的幾十年也崩潰過幾次吧。

巴西80年代以前日子比東亞四小龍好過,後來推翻軍政府建立民主制度只是一個制度形式的改變,大莊園主壟斷的農業國經濟基礎一點沒變,沒有進行土地革命。

「巴西作為南美洲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度,其土地分配的模式,卻是非常不平等,極大部分的耕地集中在少數大地主的手上。巴西三分之二適合耕種的土地,只被少過3%的人擁有。在60%的耕地被荒置的當兒,4百80萬個家庭缺乏土地,2千5百萬名農人必須從事臨時農業工作以維生。」

沒有土地革命和民主培育的過程,沒有工業基礎,極大的貧富差距搞得除了少數富人之外,人也窮國也窮,經濟崩潰了10年。後來搞搞工業,巴西的支線飛機製造產業發展的不錯,稍微日子好過一點,98年又崩潰了一次。後來遇上中國大發展,工業是玩不過中國,但靠著賣資源給中國好像日子更好過一點。可人民照窮,現在中國經濟減速資源也不好賣,民主+嚴重貧富分化+工業化無門導致高失業率,一切的一切,最後就是沒頭蒼蠅一樣民粹橫行唄。

為什麼圖片都上傳不了呢?_?


又是人均收入論。

我來說點簡單的吧。

中國啥泡沫都崩了,也不會是日本巴西俄羅斯。屁事都沒有。

所謂的債務啊,貶值啊,都是名義上如此。看起來嚇人。債務佔gdp280%啊,債務違約啊,費雪螺旋啊,大量失業啊,嚇死寶寶了。這些會不會發生呢?會。這些發生後會不會產生災難性後果呢?不會。頂多苦倆月,立馬比現在還好。東西都實實在在的造到那裡了,錢損失了東西總是實實在在的吧。按最後一個的成交價乘以數量來計算市值本身就是bug,你看到的市值也都是假象,全社會的資產不可能以現價變現。所以才有所謂的「資金流入,流出」,然而事實上也不是真正的流入流出,交易的按量加權平均價變化而已。所以什麼蓄水池理論都是收智商稅的,有買必有賣,什麼財富從哪個市場溢出,拿頭溢出?無論資產價格漲跌,資產交易的過程只發生了財富的轉移,沒有任何財富的生滅,不是說資產價格升高了財富就憑空而生,沒這回事。至於信貸,準備金一直是滿額的,降准了多少可以精確計算信貸增加了多少。m1天天被人換美元註銷,輸入性通縮拿頭通脹?拿頭印錢?你以為是08-14呢,那時美聯儲瘋狂擴表美元瘋狂流入中國,造成大量輸入性通脹(比如10個雞蛋10元rmb,對應1元1個雞蛋。現在賣了6個雞蛋給美國人換來了1美元,結匯後要印6rmb,然後就是16rmb對應剩下的4個雞蛋。會不會漲價?廢話)。現在反過來了,兄弟們!你再slf mlf ,再降准,你能扛住m1流出么?

進了這個周期,大傢伙都會痛苦,只要是中國人(巴西人俄羅斯人)能造的東西都會更便宜。不能造的都貴。

問題是:中國人好像什麼都能造。

巴西俄羅斯,不能造的東西太多。所以一到通縮周期,除了資源賤的不能再賤外,其他都貴。

說老實話,巴西人引以為傲的航空工業,產品弄出來,也不過是arj-21級別被中國人罵成翔的東西。

俄羅斯雖然有看似不錯的軍工技術,然而1則缺乏配套,2則原有的大型軍工企業隨著蘇聯解體散架了。

日本則是沒資源,即使再通縮,煤價油價電價依然貴的1b。所以不解決能源(其實也就是南海問題)安倍經濟學沒卵用。對日本當時(1980s)而言,這個南海問題主要是和美國的矛盾,那個時候中國還沒這種能力在這一區域逐鹿。可惜日本人終究不敢惹美國人。

中國這些問題都沒有,愁人的就是資產泡沫加債務,一爆一救市,也就是「結構性改革」一下,搞定。

中國這種啥都能造,甚至是世界上唯一啥都能造的國家一通縮,不好意思,你全球都得陪著通縮。趁此機會哪個倒霉鬼崩了就會被中國人收購,收購的足夠多,技術再一次融合,哪怕一次小的產業升級,我們就繼續通脹周期。

想干這件事一個必須的點是匯率不崩,對美元可以貶,也不太有所謂,對一籃子貨幣絕不能貶。

這種時候就算打仗,都和中國沒什麼卵關係,甚至和美國也沒有。中美繼續你唱我和,其他國家就有技術的賣技術,沒技術的賣資源唄。

經濟分析裡面有個很簡單的方法,把錢和東西,以及製造東西的能力三個維度分開來看。自然能撥雲見日。

落腳點在錢,實質點在東西,本質點在製造東西的能力。

如果把以上三者都按貨幣來計價,那麼你一定一頭霧水,陷入各種智商稅中無法自拔。

這也是人均gdp解釋不了很多事情的本質原因。

當你看人均東西的時候(比如人均鋼蓄積量,美國10+ 德法9 日本6 中國4,一大堆國家0.5不到,具體記不清了),跟你感覺上的收入生活水平幾乎無任何悖論。

關於日本產業升級被美國打斷,特殊更一下。

下面有回復:

日本造晶元還真是沒問題,早年可是把矽谷壓著打,但是在通用處理器領域競爭失敗,導致美國一家獨大。

這是沒有錯的,通用處理器領域主要是標準問題。而在標準的爭奪中,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日本的通信和微電子業沒法推廣自己的標準,轉而被美國強行推行自身的標準。而另一條線上的航空航天以及核相關產業亦被限制,所以日本無法做產業升級,只能"工匠精神",回去繼續在原有產業里精益求精的耕耘。自主工業化和非自主工業化在產業升級天花板上分野相當明顯,做狗固然能夠輕裝上陣,且早年可以得到主人的恩賜,可是當自身利益與主人利益發生矛盾時,被當頭棒喝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先表示對高票回復的敬意。數據不少,我就不放數據了~~

================================

回到正題。

首先,題主說的「巴西在遠強於中國的情況下...."這點不能認同啊!

人均GDP只是看問題的入口,就跟看一個人的外表一樣,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可能問題一堆滿頭包。

先拋出結論一:巴西經濟發展偏科,經濟能力實際比較弱。

巴西是資源依賴型國家。主要的收入來源是出口礦產和農產品。而2008經濟危機以來,整個世界的大宗商品需求是沒有什麼上升的。至今為止,2008年危機給全球經濟帶來的影響實際並未消除。持續的低迷導致巴西經濟增長乏力。

經濟不增長,國內就業崗位下降,失業增加,導致了政治動蕩,最近總統被罷免就是長期沒有走出經濟衰退造成的後果。政治動蕩,反過來又影響經濟政策的部署和實施,延遲了經濟的復甦。

政治與經濟的互相影響待會再說。

題主還問到「對於我們中國今後的經濟平穩發展有什麼借鑒意義」,這裡拋出結論二:中國應加強經濟轉型與創新,保證政府對經濟整體的調控力,避免成為單一經濟類型的易失敗國家。

國家其實跟個人是類似的,個人在社會上混得好不好,取決於什麼?當然是個人綜合能力。巴西的現狀其實根源是國家經濟能力太單一,而且在國際上這個能力市場自己又不能掌控。一旦市場變壞,自己就受害,而且還沒有別的能力來補貼。

巴西的另一個問題是政府對局面的掌控力太弱。任期內的總統說拿下就拿下了。政局不穩定,那麼相關政策、經濟增長計劃哪有精力去實施呢?政府力弱的根源是過於重視公平,而忽視了效率。在國家沒有成為發達經濟體之前,過於強調公平,這個世界上還沒有一個成功的案例。大的國家沒有、小的國家也沒有。韓國、新加坡、中國台灣,經濟起飛到發達這個階段,都是威權政府。更早發達的西方七國,哪個是靠民主從貧窮變發達的?沒有。(這裡就是政治和經濟的關係)

中國整體國家能力比巴西要高出一個珠峰。完整的工業體系、強大的生產製造能力,這是巴西所不具備的。簡單商品出口受到影響,我們還有高附加值高競爭力的產品能彌補。從2013年開始的經濟轉型升級、強調創新,思路很對。今天,我國的高鐵、無人機、造船、軍工、核能,這些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一路碾壓原來該領域的外國強者。包括互聯網領域,全球幾乎也只剩下中美有創新了。

從巴西這個例子對照,只要中國轉型升級能順利一點,挺過接下來的這幾年,中國就會躍上一個新的發展台階,實現從粗放型向高價值型經濟的華麗轉身。

(第一次參與,請大家多指教)


我想問某些知乎用戶幾個問題:

經濟學家吳敬璉2015年曾說:中國的經濟結構還有待完善,高新技術產業比例還比較低。怎麼到你們那裡就變成「什麼都能造」了呢?

經濟學家厲以寧2015年曾說:「中國正處於雙重轉型階段:第一個轉型是發展轉型,從農業社會變成工業社會,……」怎麼到你們那裡中國就是工業國,印度就是農業國了呢?

中國第一次土改到第11個年頭,土地就又被收歸國有了,直到2012年才有少數地方完成「三權三證」。在某些意義上將土地還給農民(但不包括所有權)。怎麼到你們那裡變成中國是一個完成土改的國家了?

中央最近常常提到:要實施寬鬆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怎麼到你們那裡就變成貨幣無用了呢?

去年國務院研究中心的劉世錦博士在文章中提到:「中國債務餘額佔GDP比例達到251%……償債壓力會明顯加大……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加大……金融風險進一步暴露。」而巴西的債務率只有67%(去年更低),怎麼到你們那裡就變成「巴西是債務國家中國和他不一樣」了?

還是吳敬璉,去年也說過:「如何避免系統性危機……是討論的重心」怎麼到你們那裡就變成中國肯定不會出現危機了呢?

在下斗膽問一句:你們是不是覺得自己比中國的首席智囊和中央領導都要牛?

(以上著名經濟學家的言論多出自他們的文章,有一本書《經濟大變局,中國怎麼辦》收錄了很多經濟學家的文章,以上攫取冰山一角)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 BBC 紀錄片《How China fooled the world》?
為何中國如此體量的國家從十分落後變成現在的舉足輕重只用了 30 年?與日韓有何區別?
如何評價小米對中國手機市場的影響?

TAG:中國經濟 | 有哪些X | 國內生產總值GDP | 巴西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