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紀錄片《Amy》?

剛把電影看完,這部片子實在太抓人心了。


看了Amy Winehouse的紀錄片& 想起自己從來沒有寫過有關Amy的字眼片語 儘管她可以算是我最初知曉的幾個國外女歌手之一 所以打算寫點自己的看法 我對音樂也沒有深刻的研究和認識 一些微知拙見而已

第一次看到她的消息大概是初中 在報紙上 內容大致講的是她「臭名昭著」的吸毒生活 配圖上的Amy 穿著標誌性的緊身小短裙 頭髮高聳 手臂上遍布的紋身誇張 還有滿臉what happen? 和 what』s wrong with you? 的表情 小小的版面 八卦性質的報道 但一切都是那麼具有衝擊力 後來我鬼使神差地上網去搜了她的歌 和我想像中的非常不同 剛進入青春期的我並不清楚什麼Pop / Jazz / Rock n Roll 之類的門類派別 對於音樂 我的韋恩圖只是 音樂:(華語/外語;快歌/慢歌) 粗放到不能再粗放的分類了 而外語音樂的涉獵也僅限於同桌喜歡的Mariah Carey(的確是華麗的聲線 沒看過她的照片也可以想像出是一個敦厚的女歌手)和一些類似&之類的網路紅歌 我說不出這些歌有什麼不好 但是總覺得有個定律一樣的東西在控制著這些歌曲的起伏始末 所以第一次聽到Amy 的歌對我的感受是極其與眾不同的 我本以為她那樣的造型 她那樣的作風 曲風應是整個癲狂的狀態 而不是Jazz 這樣小起小落 沒有多贅夾雜 讓人聽了想要跟著輕輕搖擺的旋律 / Amy 的聲音很年輕 帶著稍微的沙啞 除了伴奏 就是演唱 仔細聽甚至可以感覺到她的喘息和不留神的掉拍 沒有後來音樂那通過技術修繕製造的過度完美 就像是她本人站在不遠處的台上 極其隨意地吟唱

後來我看了她的演出視頻 的確是極其隨意地吟唱 不時地拽著自己的裙子 骨瘦如柴的四肢糾結在一起 柔若無骨地搖擺著 如今很多歌手的現場是聽不得的 但Amy 的現場卻是如此美妙 不那麼精緻 卻充滿了真實感 一種活生生的唱法 談笑風生 毫不刻意

很殘酷地說 之後我漸漸涉獵了越來越多的歌手 而Amy 也漸漸成為播放列表上不再播放卻也不會刪除的那一類歌曲 直到高一那年的暑假 忽然聽到了她的死訊 一時間不知道該作何反應 就像一位久未謀面的朋友 多年後終於再次有了消息 卻同時也宣告了再也不會有她的消息 我腦子裡第一時間響起的竟是&里那首輕佻又愉快的&

關於Amy 的死因 官方說法依舊是不詳 不過終究離不開酒精與毒品 影片中 當Amy 戒毒重返公眾視野 她說了句」 This is so boring without drugs.」 那是她事業最風光的幾年 五座格萊美獎盃 高額的巡演收入 可就是這樣的極熱鬧才更顯出Amy 的極寂寞 和男友的糟糕關係 狗仔的過度曝光 都讓她心力交瘁 只能選擇投靠毒品 即使在戒毒後 她還是又不可避免地沉溺於酒精 她想要逃離 卻又被專輯和巡演壓得無處可逃 最終她只能去了天堂 一個她可以真正escape的地方

影片中有一段記者問Amy 關於成功的看法 Amy 說」 Success to me is having the freedom work with whoever I want to work with, to always be able to fuck everything off and go to the studio when I have to go to the studio.」 而不是像其他歌手那樣努力登上榜單第一 努力製造下一個熱門專輯 很俗氣地說 Amy 只是一個想要實在唱歌的女孩子 僅此而已 成功對於她僅是能夠和她喜歡的人再一起合作、唱歌 當她和少時偶像Tony Bennett 一起錄製&時 她緊張地出錯又不停道歉 這是我多希望Tony 能夠給她一個緊緊的擁抱 但很可惜他沒有 Amy 是這麼一個單純的女孩子 / 當記者又問起責任 Amy 說」 I think the more people see of me, the more they will realize that i am good for making tunes, so leave me alone and I will do it. I will do the music. I just do the music.」 Amy 不是個善於應對媒體的人 影片中當有記者談起她和Dido 的相似 她顯得很不耐煩 最後乾脆長嘆一氣做了個鬼臉 如此真實 絲毫沒有其他歌手接受採訪時的善辯技巧 可惜太過快速的成功使得人們給予了這個女孩子過多的關注 多到她應接不暇 多到她根本沒有準備去應對 窺陰癖般的狗仔隊那密集到讓人眩暈的鎂光燈她完全無力招架 最終只能任人擺布 想想這些年 被公眾所毀掉的公眾人物還少嗎

Amy 自幼就不是一個家庭幸福的孩子 父親因為外遇而離開家庭 使得她如此需要安全感 也能理解在之後她遇到了有同樣家庭問題的Blake時 她為何會如此依賴他 為了使他快樂 她自願沉溺於毒品 就如Blake所說 「Amy liked to sabotage herself」 可實際上Amy 只是sacrifice herself 當他們分手 Amy 為了能夠擺脫自己的痛苦 甚至和Blake 的朋友上床 可她還是忘不了 一個單純的女孩子如此用情至深 乃至當她看著冰箱她還是不斷地想起他 可惜渣男最後只說」 I am a handsome fucking guy. I ain』t on heroin. I am going to the gym a lot. I dress well. So what the fuck am I doing wasting my time over her?」 然後露出了一副狡潔的微笑 他帶領她走入深淵 卻又毫不留情地將她拋棄 任由Amy 一人遍體鱗傷 孤助無援 就像她唱的」One I wish I never played, Oh, what a mess we made, And now the final frame, Love is a losing game.」

而父親 這個曾經背離家庭的男人 卻又在Amy 出名後無恥地回到了她身邊 Amy 仍然仍然是那個渴望父愛的關懷 以至於當她決定去戒毒所時 父親成為了她做出決擇的關鍵 可惜父親的建議卻是「不需要」 影片中Amy 在度假時 有一對夫婦希望能夠和Amy 合影 父親的臉色並不好看 原因是他希望Amy 「make them feel bad about it」 而Amy 單純地只是希望滿足粉絲的願望 這個變本加厲的男人甚至在探望Amy 的時候帶來了一支拍攝隊伍 完全將Amy 當作工具實現最大程度的利益化

2011年 Belgrade的那場演出 Amy 上台後卻遲遲不肯開嗓 彷彿不知道正在發生什麼 &的前奏不停地響起 人們唏噓著要求退錢 而她只是一臉茫然地看著台上的樂手們 微笑著 尷尬地無處可逃 / 想起影片中的另一處細節 Amy 處於感情的低谷期 可巡演卻不斷要求她演唱這首她寫給前男友的熱單 勾起她不美好的回憶 一個被公眾不停消費的女孩子 消費她的作風 消費她的傷心 直至榨乾她到生命的終結

影片的結尾Tony Bennett說 「To me, she should be treated like Ella Fitzgerald, like Billie Holiday. She had the complete gift. If she had lived, I would』ve said, 『Slow down. You』re too important. Life teaches you really how to live it, if you could live long enough.」 很可惜 Amy 沒有時間來糾正這些錯誤了 an old soul in a young lady was born to lose


我還沒有看


推薦閱讀: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出版過哪些著作,其中哪一本最值得一看,即最能了解這位偉人的思想?
請推薦幾本人物傳記,要求客觀?
怎樣的人生稱得上是「傳奇」?
關於美國開國歷史,有什麼比較好的書籍?

TAG:電影 | 音樂 | 紀錄片 | 爵士樂Jazz | 人物傳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