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在赤壁之戰前有什麼顯著的戰績,令天下人都稱他為萬人敵?
關羽在前期刺了顏良,而張飛卻好像什麼都沒做為,因而不理解
謝邀。
說白了就是蜀漢官方史料殘缺,陳壽又對東州人不感興趣。
個人評價可能有偏頗,但一堆人,尤其是敵對陣營的定評必然有所依據。可惜評價歸評價,敵對陣營顯然不可能對敵將的豐功偉績也大書特書。
陳壽是益州人,外來戶可以統稱為東州人,益州人與東州人的梁子打劉焉時期就結下了,可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翻《三國志》就能有數,益州人的記載遠較東州人豐富,甚至許慈這類濫竽充數的也能混上一筆,而重要的東州人物卻動輒【失其行事】。甚至如吳懿這等活躍到後諸葛亮時期的東州大佬,堂堂國舅,與魏延齊名的宿將,也落了個如此下場。按說陳壽與此公的生活時間線有交集,又供職東觀,泡在蜀漢檔案海里,何至於此?顯然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以當時風俗,即便蜀漢不修國史,關羽、張飛這樣的名門之家也會編撰家史,譬如《雲別傳》就很可能是此類產物。當然,漢末鍾會之亂搞得成都人頭滾滾,譬如關羽家族便慘遭屠滅,即便有家傳,若未廣為流傳,顯然也便灰飛煙滅了。然而,陳壽積年仕官,本身就是蜀漢的史官,如果真對關張事迹感興趣,自然有大把的渠道了解,即便蜀漢滅亡,兩家的門生故吏也不會少了,要搜羅遺事也無難度,末了搞出幾塊豆腐乾,自然是志不在此。
有意思的是,一頭說蜀漢史料匱乏,一頭皇帝司馬炎要編《諸葛亮集》,陳壽就立馬弄出十餘萬字的龐大原始資料庫,捎帶《後主傳》大書【國不置史,註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同傳又白紙黑字寫著史官言景星見,自抽耳光啪啪響,到底蜀漢史料缺還是不缺,箇中滋味,耐人思量。
末了一說,【萬人敵】的直接釋意是兵法,事見《項羽傳》。具體到關羽、張飛身上,應當類似【熊虎之將】,是兼指其用兵才能與個人的勇武。在陣戰時代,匹夫之勇的用處並不大,如《項羽傳》所稱,【一人敵】而已,只有統兵作戰之才方能引起廣泛稱頌。譬如許褚之流的劍客,論單兵作戰能力不遑多讓,但在非曹魏史書的記載中基本是個透明人。
有意思的是,關羽、張飛指揮風格並非純粹的勇猛,譬如關羽即被敵軍稱為【驍猾】。張飛無定評,但觀其僅存的具體戰例,恰恰是個喜歡使奸耍詐,用兵靈活的主兒。譬如八濛山大戰,出奇兵打得號稱巧變多謀的張郃幾近全軍覆沒。出武都又搞聲東擊西,只不過這回玩脫了。
很可惜,由於現存史料的匱乏,關張早期的活動湮沒在一片迷霧中,基本只剩下了最終勝利者的自說自話。譬如陳琳檄文指出,曹操【躬破於徐方,地奪於呂布】,呂布襲兗州眾所周知,曹老闆在徐州吃癟又是哪一出,這就不得而知了。鑒於劉備失徐州,來歸太祖之時,曹操陣營就對關羽、張飛有了萬人敵的評價,大膽推測,很可能在此戰中關張表現突出,得到了曹操陣營的肯定。
戰績肯定有,陳壽不寫而已。他本人的傳記說他少與羽俱事先主。那劉備之前經歷的一堆戰事他肯定有參與,結果陳壽吧唧完三爺的出生直接就划到當陽長坂。搞得好像張飛那時才開始正式參戰一樣。但實際上,張飛最早被按上萬人敵稱號卻是在曹操麾下那段時間——初,劉備來降,太祖以客禮待之,使為豫州牧。嘉言於太祖曰: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郭嘉為什麼要稱張飛為萬人敵?不知道,史書無載,只能猜。同例子還發生在赤壁結束後的南郡之戰,張飛作為劉備借調給周瑜的部將參戰,但整個南郡之戰中甘寧、呂蒙都甚為活躍。卻完全看不見張飛的身影,他就好像隱身人一樣,拖著個醬油瓶就過去了。
但是在南郡之戰結束後,周瑜對張飛的觀感卻非常好,稱張飛為「熊虎之將」,並認為「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
那張飛在南郡之戰到底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又或者打出了什麼戰績才會引來周瑜的青睞?不知道,這連一丁點記載都沒有,所以只能靠腦補猜了。我接著 @琅邪楊文理 楊司令的話頭說
其實這個也算以前論壇是老話題了,我稍微延伸一下
《三國志》是良史,這點是毋庸置疑的,但陳壽也不是聖人,必然有自己的主觀好惡,我也並不是批判陳壽,而是談他的傾向性問題,從而不讓他的主觀好惡影響到我們
再補充一點張飛的,赤壁之戰,關張都有參與:
劉備與周瑜圍曹仁於江陵,別遣關羽絕北道。《李通傳》
備謂瑜云:「仁守江陵城,城中糧多,足為疾害。使張益德將千人隨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為從夏水人截仁後,仁聞吾入必走。」瑜以二千人益之。《吳錄》
關張具體表現我們很難從有限的史料中得知,但周瑜見識過關張甚至說是親自使用過關張,他事後給孫權的一封上疏就很能說明問題:
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周瑜甚至認為自己如果有關張在手,則大事可定,此評價不可謂不高。
另外司令談到的幾個例子我就不再複述,我們再看其他幾個,比如廖化,這位與陳壽同朝為官的車騎將軍並未立傳,事迹一句帶過,然而事實如此?
九月,蜀陰平太守廖惇反,攻守善羌侯宕蕈營。雍州刺史郭淮遣廣魏太守王贇、南安太守游奕將兵討惇。淮上書:「贇、奕等分兵夾山東西,圍落賊表,破在旦夕。」帝曰:「兵勢惡離。」促詔淮敕奕諸別營非要處者,還令據便地。詔敕未到,奕軍為惇所破;贇為流矢所中死。《魏書》
這裡的蜀陰平太守廖惇即廖化,從結果看,連破兩太守,讓郭淮吃癟,甚至驚動了曹睿,這放在蜀漢得算是大捷了,同朝為官的陳壽能不知道?如此大捷為何一筆不記?要不是《魏書》為了吹一波曹睿,這一大捷估計就湮沒了
再看蔣琬的一封上疏:
且羌、胡乃心思漢如渴,又昔偏軍入羌,郭淮破走,算其長短,以為事首,宜以姜維為涼州刺史。
這裡的「昔偏軍入羌,郭淮破走」既然在上疏中提到,多半是勝仗,但指的是哪場仗?我找了幾個,好像都不符合:
「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於陽溪,延大破淮等」
但這裡魏延並不是偏軍
「琬既遷大司馬,以維為司馬,數率偏軍西入。」
這裡倒是偏軍,但姜維既沒有大捷也沒有遇到郭淮
難道是上面廖化的那場戰役?
從這封上疏後面說「宜以姜維為涼州刺史。」,我個人推測多半跟姜維有關,很有可能是姜維的一次勝仗被陳壽咽肚子里去了吧
接著說傾向性,再看曹劉對峙的漢中之戰,我們印象中,這仗沒怎麼打,老曹急沖沖跑過來,大耳擺了個玄武大法玩龜縮,最後不了了之:
三月,王自長安出斜谷,軍遮要以臨漢中,遂至陽平。備因險拒守。《武帝紀》
及曹公至,先主斂眾拒險,終不交鋒,積月不拔,亡者日多。夏,曹公果引軍還,先主遂有漢中《先主傳》
但真的是大耳斂眾拒險,終不交鋒嗎?
積月不拔,亡者日多
雖說確實有補給線的問題,但終不交鋒能鬧到亡者日多,這真的不是在黑老曹的統帥能力?
其實還是有交鋒的記載:
先主與曹公爭,勢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無敢諫者。矢下如雨,正乃往當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與汝俱去。」遂退。《裴注》
曹公爭漢中地,運米北山下,數千萬囊。黃忠以為可取,雲兵隨忠取米。忠過期不還,雲將數十騎輕行出圍,迎視忠等。值曹公揚兵大出,云為公前鋒所擊,方戰,其大眾至,勢偪,遂前突其陳,且斗且卻。公軍敗,已複合,雲陷敵,還趣圍。將張著被創,雲復馳馬還營迎著。公軍追至圍,此時沔陽長張翼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雲別傳》
到底是誰龜縮?
太祖在漢中,而劉備棲於山頭,使劉封下挑戰。太祖罵曰:「賣履舍兒,長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黃須來,令擊之。」乃召彰。彰晨夜進道,西到長安而太祖已還,從漢中而歸。彰須黃,故以呼之。 《魏略》
漢中之戰後老曹部隊的戰損:
太祖遂自至陽平,引出漢中諸軍。復遣晃助曹仁討關羽,屯宛。....晃所將多新卒,以羽難與爭鋒,遂前至陽陵陂屯。《徐晃傳》
(王平)從曹公征漢中,因降先主,拜牙門將、裨將軍。《王平》
各方對漢中之戰的評價:
司馬宣王謂夏侯玄曰:「春秋責大德重,昔武皇帝再入漢中,幾至大敗,君所知也」《漢晉春秋》
及至孟德,以其譎勝之力,舉數十萬之師,救張郃於陽平,勢窮慮悔,僅能自脫,辱其鋒銳之眾,遂喪漢中之地,深知神器不可妄獲,旋還未至,感毒而死。《諸葛亮集》
當然,諸葛亮這說法看看就行,不能盡信。不過綜合各方史料來看,陳壽對漢中之戰的記載很有問題,再結合我之前談到的幾個例子,陳壽對於記載的曲筆回護主觀好惡可見一般。我們或許能說,大耳前期顛沛流離,史料缺乏,但之後呢?但換到益州本地人呢,張嶷、張裔等人事迹詳盡,連杜微、周群這群益州神棍都能啪啪啪寫一大堆。但同朝為官廖化、姜維怎麼解釋呢?吳懿、吳班、高翔怎麼解釋呢?看黃龍甘露碑,上面的名字我們認識幾個?裴松之那句是咋說的:「 而載記闕略,良可恨哉」
最後再強調一句:我這裡並不是批判陳壽,而是談他的傾向性問題,從而不讓他的主觀好惡影響到我們讀史
張飛基本沒有武勇記載大致原因有
1、個人武勇往往影響不了戰局,冉閔殺三百照樣被擒,所以對於惜字如金的陳壽來說,如果張飛的武勇表現並沒有影響戰局,那麼陳壽不寫也正常。
舉個例子
馬騰派馬超龐德去幫助鍾繇討伐郭援,陳壽在馬超傳是這麼記載的
【騰遣超隨繇討郭援、高幹於平陽,超將龐德親斬援首。】
乍看之下,好像馬超就是去打醬油的,根本沒有什麼武勇的體現。而典略在此補充到
【超後為司隸校尉督軍從事,討郭援,為飛矢所中,乃以囊囊其足而戰,破斬援首。】
這樣我們從典略中就能看出馬超的武勇了。並且陳壽為啥不記載也很容易理解的,因為你負傷奮戰也不影響戰局,馬超是帶傷奮戰還是暫時休息,反正郭援照樣被龐德砍,故而陳壽只記載龐德斬殺郭援,馬超武勇記載就被省略。
同樣的例子還有斬顏良,大家都知道顏良是關羽斬的,但這不是說曹軍就全掛機了,張遼和徐晃也都參加這次戰鬥。但是從三國志中你只能詳細得知關羽斬顏良展神威的過程,而張遼徐晃就像跟著打醬油一樣。張遼就一句【數有戰功,遷裨將軍。】,徐晃這邊則是【又從破顏良,拔白馬,進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將軍。】
原因也同上,張遼徐晃自然也在討伐顏良之戰出力了,但是關羽表現搶眼,就顯得張遼徐晃的表現可有可無,故而惜字如金陳壽就不做更多的記載了。
2、蜀漢不置國史,陳壽參考的資料少。
蜀漢有史官和不置國史不衝突,史官本身也不一定去修史,比如太史令隨著時間的推移,工作內容已經變成占卜天象了,而太史令無疑又是史官。所以國家不修國史,和有沒有史官並無衝突。
從張飛傳的記載來看,他能給曹軍眾留下深刻印象最大可能就是呂布討伐戰,而在這方面陳壽確實也記了一筆
【先主從曹公破呂布,隨還許,曹公拜飛為中郎將。】
這說明張飛在討伐呂布一系列作戰中是有功的,那麼很可能張飛就是在期間展現了自己的武勇,給曹軍謀士留下了深刻印象。
然而張飛的武勇表現並不足以影響大局,比如每戰殺多少小兵或者下級軍官,這種瑣碎小事,一是陳壽不太關心,二是蜀漢史料缺乏,這種細節也無法詳細考察。於是張飛具體表現就被省略了。
另外還有一點【初,飛雄壯威猛,亞於關羽,魏謀臣程昱等咸稱羽、飛萬人之敵也。】
張飛本人雄壯威猛,這典型就是彪形大漢,你一眼就能看出來不好惹,而且還和關羽稱兄道弟,若關羽時不時為張飛美言幾句,那張飛評價自然就高了。
回答302個問題,只有97個贊,令我一戰成名
據水斷橋嚇退虎豹騎,如果這都不是萬人敵,請問什麼才叫萬人敵。
說難聽點,真被虎豹騎圍攻的話,你開挖掘機都沒什麼吊用。我之前回答過一個關於虎豹騎的問題,而張飛能把這些精英重騎兵嚇退,簡直就是不可思議。這至少也得是聖鬥士級別的武勇。
後來馬超造反,兩軍對峙,老闆命虎豹騎列陣,還沒動手,西涼軍就先嚇酥了。(列鐵騎五千為十重陳,精光耀日,賊益震懼。)
張飛能把這種部隊嚇退(敵皆無敢近者),簡直就是可怕。這份威懾力絕對超乎宅男想像的上限。
其他的都懶得說了,陳壽應該也是這麼想的。
起碼三國志里,除了那段喝斷當陽橋故事原型的帶著20騎斷後的故事之外,貌似真的就沒有記載了。不過如果仔細想想,實際上關二爺在降曹之前,也很難拿出什麼有記載的大功來。既然這評價大多是曹營之人給的,可能的情況是,第一,在劉備救援陶謙的時候,劉備的部隊就和曹操所部交過手,只是規模不大,並沒有被記載下來。但曹營將領與關張有過接觸且印象深刻。第二,在劉備和呂布以及袁術長期交手的過程中,有過不少還算不錯的表現,不過由於後期史料缺失而最終沒有被記錄下來。實際上對於袁術相關的事件,貌似都並不是很詳細。
總之,劉備早期從一介草民到統領一州,不可能是如同三國志那般一路敗仗而來的,只是最重要的和呂老闆曹老闆的戰鬥,由於事後大部分人都在曹老闆手下打工,被記錄了下來┓( ′?` )┏
想想也實在是有些慘。
關羽表現神勇,魏軍都看在眼裡,暗自給二爺打分:此人戰鬥力99分。然後二爺砍了顏良文丑,撂下一句話:我三弟比我還屌。。。比我還屌。。。。還屌。。。屌。。。
演義里:記憶里有三英戰呂布,十合斬紀靈,大喝嚇死夏侯傑,以及已經演義里拿到幾個人頭的關羽吹弟
史書:其實蜀漢的很多人記述都是很簡略的,大概都是一兩千字上下。據此可以判斷出,張飛在赤壁之前和劉備輾轉,一定是有一些比較駭人聽聞的戰果,才會被稱為萬人敵,只不過可惜史書沒有記載而已。
歷史上的人物,只要是比較有名的統帥,肯定是十分牛逼的,打群架都賊牛逼,只是沒有記載,輕易不要懷疑哪個文臣武將是浪得虛名,就記住,以我們這些沒事在這扯犢子的熊樣,在那些人面前都是渣渣,這樣基本就不會顯得輕浮,看起來很踏實的樣子哦。
且不說和天下第一的呂布大戰八十回合不分勝負
單單憑藉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的神助攻,稱萬人敵就沒人不信比如說馬雲說,「我這點錢不算錢,王呵呵才算有錢」,就算我真沒錢,也不會有人信////瑜將數萬眾來攻,前鋒數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將牛金逆與挑戰。賊多,金眾少,遂為所圍。長史陳矯俱在城上,望見金等垂沒,左右皆失色。仁意氣奮怒甚,謂左右取馬來,矯等共援持之。謂仁曰:「賊眾盛,不可當也。假使棄數百人何苦,而將軍以身赴之!」仁不應,遂被甲上馬,將其麾下壯士數十騎出城。去賊百餘步,迫溝,矯等以為仁當住溝上,為金形勢也,仁徑渡溝直前,沖入賊圍,金等乃得解。餘眾未盡出,仁復直還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數人,賊眾乃退。矯等初見仁出,皆懼,及見仁還,乃嘆曰:「將軍真天人也!」三軍服其勇。(曹仁為了使吳人奪氣,見周瑜大軍尚未列陣集結,只有數千人前鋒軍先到,於是招募三百壯士,由牛金率領沖向前突襲,但沒想到反被包圍。這時候曹仁看到子弟兵陷入困境,竟然爆發了小宇宙,帶著麾下親兵數十騎,來回沖入敵陣把他們救出,大振曹軍士氣。)///
吳國沒有擋曹仁的大將,所以要借張飛,不然沒有張飛,天天讓曹仁衝來衝去還怎麼打仗.大家看沒有張飛就是這樣.
東吳孫權率領十萬大軍進圍合肥,於是張遼在夜間募集敢於逆擊敵銳之士,共得八百人,於是開剝牛支讓將士飽食,準備明日大戰。天尚未亮,張遼被甲持戟,獨自先登直陷敵陣,親手斬殺了孫權軍隊的數十人和2名將領,並於陣中大呼己名,然後突擊沖入重壘,直至孫權麾旗之下。孫權見狀大驚,其眾手足無措,不知所為,只得走登於高丘之上,僅以長戟自守而已。張遼見敵軍退避,便叱喝孫權,挑釁他下來對戰,孫權懼而不敢動;及至望見張遼所領之兵原來甚少,於是忽聚眾軍數重圍困張遼。張遼於吳陣左右突圍,直前急擊,其圍不禁衝撞而開,張遼將領麾下數十人得以脫出。但陣中尚有餘眾未出,皆號呼張遼道:「將軍捨棄我們了嗎!」張遼復又還入重圍,救出被困餘眾。孫權人馬皆望風披靡,無人敢抵擋張遼。
除了張飛還有誰能和呂布打了兩次不分勝負?能和關羽戰平的紀靈在張飛手下走過幾刀?
我回答不出來,怎麼辦?那我們來找題主麻煩吧!誰告訴題主「天下人」都認為張飛是萬人敵?只有那麼幾個好么?比如馬超在演義里就稱讚張飛曰:吾家世代公侯,焉識山野匹夫?
巴薩之前的MSN組合,皇馬的BBC組合,阿森納的374272數字組合,拜仁的羅貝里組合,擱一塊說的實力都是一個區間的。就算梅西C羅來了上港,和武磊搭檔,你能說武梅羅組合嗎?
你說按關雲長這眼睛長頭頂上的性子,劉備和張飛沒幾把刷子,能做關羽大哥和三弟?
要怪就怪大耳,雖然步步高昇,但大耳的起點真的太低,一直都是二流(三流?)軍閥,到徐州才算走得上檯面,而且然後一直戰敗。作為將領的小飛拿得出顯著戰績嗎?
也有啊,斬紀靈就是,但陳壽不寫罷了,再說人家有一世一代大舞台長坂坡,也算夠了
在赤壁之戰之前,雖很少有對張飛的勇武描述,但在關羽降曹時,曾對曹操說其有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不可為不勇!後劉備長坂坡敗退,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後,據水斷橋,喝退百萬曹軍,不謂不勇!
我覺得關羽吹弟是重要原因
二爺吹的。
兄弟。造反,砍人,帶兵,打仗。你行你上?
也許是因為劉備見人就吹自己兩個兄弟吧。一開始別人肯定不信,等劉備出名了人們也就信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