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今天「九旬院士吳良鏞人民大會堂站著做報告 學生們已睡倒一片」這則新聞?

9月16日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了首都高校學術道德建設大會,92歲高齡的吳良鏞院士站著做完了35分鐘的報告《志存高遠 身體力行》,但是大批學生趴到睡去。有人認為是院士報告做的不精彩使然,有人認為現在學生沒有一絲尊重師長的精神。如何看待?

九旬院士站著做報告 學生趴著打瞌睡(圖)_網易新聞中心

九旬院士吳良鏞人民大會堂做報告 學生睡倒一片(圖)|學生

九旬院士站著做報告 大學生趴著打瞌睡(圖)-搜狐新聞


好吧,這個問題是我提的,我是現場當事人。提這個問題的原因就是我也睡著了,今天一回到宿舍就被這則新聞淹沒了,乍一看這新聞,心裡真不是滋味,仔細一想也的確很愧疚。

有好多現場人士辯解說沒有那麼多人睡,事實是,的確很多人睡著,就別洗白了。我在中四區,起碼我那一片睡到三分之一,我在腦袋實在晃得支撐不住的情況下趴了三五分鐘,我的困意就一陣,三五分鐘後就好了。

吳良鏞是第一個作報告的,從一出場就掌聲不斷,老人家92歲,行動不太方便,從他的主席台座位到演講台一共大家鼓了四次掌,其實他真的沒有必要站著演講,但是老人家還是堅持了。報告完畢也是掌聲不斷。從這個現象來看,大家還是很尊敬他,看到他這樣身體力行也很敬佩。

可事實也的確是像我這樣的人很多,就是要困死了啊啊啊啊啊,困意來了就真的是忍不住啊,自己沒法控制啊。

不過我覺得,不管大家是幾點開始到會場,等了多久,大會是組織的非自願的,抑或是還有批評老先生講座講的不精彩云云,睡著就是極大的不應該。我在國外的時候也有上大課,也有困得不行的時候,可是因為周圍沒有人睡,「睡著」這件事帶來的譴責實在太大,所以困死了也會出去走走,和同學說話,等等,採取各種方式提神。而今天,或者說回到國內來,困了趴著迷一會兒似乎是比較普遍的事兒,沒有特意跟自己過不去。同樣是我,因為環境不同選擇也不同,我覺得多少跟我朝對學生的精神風貌的教育不夠有關吧,如果會場沒有一個人睡,我想我拿小刀劃自己也不會睡吧。

男票批評我是怎麼能因為是怕被人批判而堅持不睡呢,應該是因為內心尊重老師而堅持啊。可我就是以上的真實想法。

所以請大家批評我吧,幫我找找原因。

--------------------------------------------------------------------------------------------------------------------------------------------

9月17日更新:

這件事我覺得媒體並沒有誇大報道,在各大門戶網站評論下看到好多現場學生義憤填膺,這才是真正讓我感到吃驚的事。睡了就是睡了,你沒睡不代表你沒看到其他人沒睡。會場就我觀察(我坐在21排,中區,正好是個中間位置,我沒看過後排,就從我往前看趴倒睡的也不少啊),有四分之一的人睡了,有的可能是開始睡的,有的可能是後來睡的,但是總之橫向看得話,有大概一直有六分之一的人在睡吧,那麼大的人民大會堂,有六分之一的人睡下也是挺壯觀的了。

為什麼不承認呢我就不能理解了

再說說「學術道德建設大會」這個會,好多人說一看名頭就覺得沒意思,有這種想法的可能不是搞研究的,就我看來,這個會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我國。看看前幾天那個問題「在心理學實驗中,當最終實驗結果數據不顯著時,研究者們通常會怎麼做?」下票數最高的那個匿名回答,這是非常嚴重的學術作假,居然還有人明目張胆實名、實背景的寫一篇「如何改造數據」的文章,還真不怕有人翻他的文章查可重複率舉報他啊,這要是真被查住了毀了自己還坑學校。這種文章都能盛行,可見國內學術環境多不嚴謹。所以,這樣的大會太值得開了,太值得在人民大會堂開了,也太值得找類似吳老這樣的學術泰斗來做個報告了。三位報告人的報告內容我回憶如下:

吳良鏞:《志存高遠 身體力行》 吳老講了自己走入建築行業的經歷和心路歷程,講述自己是如何立下要學建築、成為一名建築學者的志向,他的故事也包含了自己對當時大時代的理解,對自己人生的定位。以及自己立志之後如何刻苦勤奮的實現,做出怎樣的努力。

簡而言之,我解讀的吳老的潛台詞是:如果你在學術上有高遠的志向,力求做好學問、大學問,那麼你怎麼會有學術不端的想法呢?你怎麼會作假呢?----------所以,吳老的立意其實是很高的。我困是因為吳老語速太慢,而且老人家有一些方言口音我聽得較費勁,大屏幕上打出了他演講稿的逐字稿,我一看完就開始犯困。

楊樂(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題目我忘了,但是內容記得較為翔實,楊院士講了三個主題:1. 同學們要珍惜現在開放、自由的學術環境。他講了他自己在65年和同窗做出了一個數學領域的問題,而這個問題66年在歐洲某學會上才被提出來,69年一名美國數學家提出中國的楊、張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就是院士和他的同窗已經蜚聲海外學界了,可他們還在農場勞動,直到77年他們才有機會託人買回當初評論他們的那些文章,才又重新開始數學研究。2.他強調做學術要靜心,要有執著的信念和追求,不要輕易滿足。他講了自己在唐山大地震的時候堅持住在家裡以求安靜的學術環境,又講了他在解決了一個問題之後本以為圓滿了,但是又繼續做了很多努力有了更多的成功。3.他提出什麼樣的學術是好學術,不是臨摹,而是創新,是新東西的提出。同時他也非常嚴苛的指出,中國的原創性學術太少,和世界距離太大。以此又來強調學術嚴謹的重要性。

我解讀楊院士的用意是:現在的中國學術環境比以前好太多了,同學們要有追求要努力靜心做出點真東西,別凈想歪門邪道啊!

楊衛: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前浙大校長,固體力學領域某核心期刊亞洲主編,楊校長講得非常實用,全都是學術道德的細節和他遇到的事例,以及學術不端的後果威懾。一稿不能兩投啊,不要輕信網上的潤色公司啊,引用自己也要標註啊,有沒有翻譯權啊,署名怎麼署啊,etc,還舉了很多有趣的事例,挺有威懾力的。

要說實用,楊衛校長的最實用,因為就我所知的一些同窗並不是有意要學術作假,而是他們很多時候在不知道自己侵權的情況下侵權了。我不知道國內高校導師會不會專門講如何引用和知識產權的問題,我在國外經過導師手把手教,在昨天的講座上還是獲得了一些有益信息。

總之,這個講座是辦的十分有意義的,三位院士的立意由高處到細節,挑不出毛病。非要挑毛病,對我來說,我覺得各位的語速都略慢,我總是有點兒等不及。我對學術方面還是頗有追求,聽罷這三位的報告,心中還是頗有感觸。

講座組織的也不算太差啊,各位,是三位院士啊,建築學、數學和固體力學的三位泰斗,吳老更是建築學的祖師爺,聽他們的講座早點兒去有什麼?3pm開始,我在學校是1pm集合,大概2pm到大會堂,全首都的高校6000多人依次入場,2:45pm左右開始響鈴,3pm準時開始,5:10pm結束。個人覺得沒有很浪費精力啊。車接車送的,又不用回答問題。

就是主持人和後來的學生代表太偉光正,通篇都是四字成語,凈說了一些主題句。他們的這半小時可以省下來。

還有人批評說內容不精彩才會讓學生睡著的,講精彩了學生怎麼會睡著。我不喜歡這種論調,殊不知這世上有太多自以為什麼都知道的學生,有太多不願意深入思考的學生,和太多本身就沒有辦法精彩的枯燥知識、繁瑣細節。吳老固然不是優秀的演講家,但是他的人生經歷難道不值得在座6000多剛入道的研究生細細聆聽嗎?


我一直認為,把知識、道理、觀點變得有吸引力,是演講者的天然職責。無論你是教授還是總統,如果你所講的東西毫無吸引力,那麼我有權選擇在不打擾別人的情況下離開或是做我自己的事情。

演講的吸引力應該比所謂的道德約束力更重要,因為這麼多人的半個小時,是寶貴的資源,如果利用不好這個資源,就應該受到「不睡覺」的尊重。


老傅:「我的報告剛做到二月他就睡著了,我講到三月,他就打呼嚕了,等我講到五月份,他乾脆就走了!」

賈志國:「您報告講的沒勁還不許人不聽啊」


轉貼兩個最高票答案:

作為親歷者,我想說:

1學生都是自願來的而且搶著來

首先可以拿到聽學術報告的學分

其次可以去逛逛人民大會堂這個高大上的地方

對於 外地 剛入學 的研究生新生,這兩條很有吸引力。

2睡覺的只是一小部分人,記者照的是一個小角度,煽風點火一下而已

3,時間上 12:40集合進大會堂,下午3點院士開講,沒有午休的同學,犯困了很正常

以上

修改錯別字

11:15

---------/-----

我很好奇,這些學生是自願來的嗎?

報告應該是:讓想聽的人聽,讓不想聽的人離開。

我想如果可以的的話,學生肯定願意回宿舍睡覺,那樣肯定要舒服一點。

不知道這個報告會是不是這樣,我們學校經常有些報告會強制學生參加,這實際上是雙輸。

首先,強制參加對於組織者而言就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

其次,組織者以為人坐滿,就是給演講者面子;殊不知,下面做的人都是被強制來參加的,演講者真沒面子;

最後,被強制來參加的學生,本來也就不想聽,睡覺也不舒服,浪費了大家的時間。

PS:我去年開過一次創新講座,學生來聽我的一些科研工作,這樣可以換創新學分。開了一次之後,我就不再開了。事實上,作為講演者,我更願意為1個感興趣的人講專場。

-------------

總結:主辦方真無聊。


從我在學校的經歷來看,這種「大型」「高規格」的報告會。

假如8:30點開始,那我們最晚就要7點前全部到場,這就意味著5點左右就要起床,包括集合、乘車等等,更何況這是人民大會堂呢(時間點往前推一小時)?

估計許多學生都只睡了3-4個小時,再坐車顛簸了1個來小時,然後會場等候1個多小時。這麼一通折騰,能不困嗎?

所以我更心疼的是這些學生們,他們是真的困啊~


參加過一些政府對企業的會議。每一分每一秒都得靠遊戲機撐過去。睡著了太不給面子了。


這其實是一個挺悲哀的事情。

對於這樣德高望重的教授,正常人的第一反應都應當是肅然起敬的。

九旬院士,在學術造詣方面,不管是從時間寬度還是領悟深度都是尋常人難以望其項背的。

而這樣的教授往往都十分謙遜,有種清風而來的大師風範。越是大師,越是謙遜。

前一段時間,78歲劉先林院士在乘坐高鐵,在二等座促狹的位置上看圖紙燃爆網路。本來享受副部級待遇的他一等座、商務艙都是應該享受的,卻依然樸素舊皮鞋簡單衣。

再往前的布鞋院士李小文國內遙感泰斗級專家學者。真真正正的學者專家,一生樸素。

這些人對共和國的貢獻與付出不可估量,而他們對於物質和生活的要求卻十分簡單。

這就是毛主席曾經說過的「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以前只是覺得這句話好玩,看到這些人的故事,我覺得說的就是他們。

愛伊斯坦說新知識就像沙灘上的貝殼,他只是撿貝殼的孩子。

知識越淵博,自覺越無知。

這又讓我想起了 @凡偉 。

知識不是用來標榜和標新立異的,應當是對國家、對人類有所貢獻的,知識對於世界的推動是潛移默化的,不是爆炸的大新聞博眼球的。尊重每一位專註於改善國家和世界未來的學者科學家。

但是,事實上,這個世界的浮躁,像印度恆河裡的泡沫。總以為能怒懟全世界,卻也只能拆了航模造摩托。

所有人都在感嘆老一輩科研工作者兩袖清風,無欲無求。反過來大家又繼續追求者物慾橫流。

數年累月的科研,很長時間甚至最終都沒有產出,這將意味著沒有收入,在金錢至上的世界裡,能有幾人能受得了這種清貧,也能有幾人能獲得科研資助。這也是許多科研工作者可悲的地方,同時也是許多「民間科學家」吐槽體制內專家的地方。

科研並不是做實業,有收入,有產出,有金錢,有物質。多數人都是默默無聞微乎其微的推動社會的進步。

科研難以搞到錢,沒錢就沒房、沒車、沒媳婦,沒有旅遊,沒有度假,沒有享樂。

而這個,炒個新聞,弄個噱頭,喊個麥,直個播。

都有了。

哪怕是被罵,罵出名了,有流量了,也能賺錢。

九旬院士,一輩子為了工作研究,學術嚴謹兢兢業業。

對於真正搞學術人來講,能聽到這一場講座好比饕餮盛宴,但是,底下坐的一群人,雖說可能也是高學歷,高學識。但他們的學術跟吳院士的學術不在一路了。

倘若,上面站的是「憤青」教授鄭強,底下又不一樣了。

如今的年代,吃慣了快餐,吃多了激素,大家都喜歡立竿見影式的亢奮。

而吳院士的涓涓細流,潤物無聲,剛好給長期亢奮的神經安眠和休息。

這是,可悲的,也是極其危險的。

不知險而險。

不明悲而悲。


大概十年前,我上高中那會兒,學校請了個校友院士給我們介紹前端科技,在學校大禮堂做報告。跟這情況有點類似,可憐老先生一口聽不懂的興化土話,好像音響還有點問題,內容也聽不太清,好多人都睡著了。

唉,不是我們不尊重,高中複習實在是太缺覺了


就事論事而言,吳院士是第一個講的做講座的,從一出場就掌聲不斷,老人家92歲,行
動不太方便,從他的主席台座位到演講台一共大家鼓了四次掌。
吳院士講的題目是《志存高遠 身體力行》,吳老講了自己走入建築行業的經歷和心路
歷程,講述自己是如何立下要學建築、成為一名建築學者的志向,他的故事也包含了自己
對當時大時代的理解,對自己人生的定位。以及自己立志之後如何刻苦勤奮的實現,做出
怎樣的努力。吳院士是希望告訴大家,如果你在學術上有高遠的志向,力求做好學問、大
學問,那麼你怎麼會有學術不端的想法呢?你怎麼會作假呢?
(以上內容摘自知乎@chuan LUO如何看待今天「九旬院士吳良鏞人民大會堂站著做報告
學生們已睡倒一片」這則新聞?)
說到這裡,我是為吳院士感動的,吳院士現在很多學術活動都不參加,上次正式活動
還是兩年前,發言也只有5分鐘。他是真的希望把自己的故事講給年輕人聽,才堅持參加這
個大會,而且身體力行,堅持站著講,這是做學術人的豐碑,也是院士的典範。
再說睡著的學生,也許你是被安排過來聽課的,也許來的路上你很累,也許吳院士的
語速很慢,也許你覺得吳院士是說教,但是我覺得從尊重長者,尊重前輩,遵從平等禮儀
的角度來看,你也應該強大精神把吳院士短短35分鐘的報告聽完,這才是中國傳統的美德

當然把問題放大,上升到價值觀、道德層面也沒有意義,每個人在大學聽課的時候都睡
著過,但是我覺得這次睡著是極不應該的,應該主動道歉,並足夠反省。


我覺得 要是來了個明星大腕 或者某個小鮮肉來說幾句話 就不會有那麼多人困了吧


聽不懂和枯燥,自然會睡著,很正常。開組會,我在大老闆後面睡著,老闆也沒說我。我們研究方向相關,但關係不大。

而workshop,我過程睡著六次,師兄說你聽不懂,睡著很正常。第一次接觸awsme.

很多影響沒那麼嚴重,我那老闆是美國科學院院士


沒興趣的話聽一聽睡一睡沒問題呀,如果寫報告就另當別論了。


這樣的報告,我他媽求著都遇不上。唉~


1,這個報告從題目看來,估計的確不怎麼吸引人。

2,從照片中可以看到,遠處大部分人都抬著頭。也能看到幾個玩手機的。看不出都趴著的樣子。

個人臆測一下,這個照片是特別找的角度。

當然,如果能有當事人來回答這個問題就最好了。


從尊重師長的角度,確實是不應該,怎麼都洗不了。

想起來我高中的時候參加的北大科學營,然後各大學科學營的學生去清華的禮堂聽楊振寧的報告,很對不起楊老我也不小心睡著了...不過這也是有原因的,七月的大夏天早上一上午的活動累的不行,下午在禮堂里的空調非常舒服又到了困點,就忍不住了...

現在想起來還是蠻愧疚的,雖然可能有很多理由,但是事實上就是構成了不尊重,有則改之 無則加勉嘛。畢竟換位思考,當想像我們在講台上時看到台下的人在睡覺,也一定會難過吧。


推薦閱讀:

「好為人師」是不是我們的國民性格之一?背後的深層動機是什麼?
在中國為什麼男女分校不流行?
作為教師如何阻止學生因為丑/胖被欺負?

TAG:媒體 | 新聞 | 教育 | 思想 | 大學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