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才學霸是怎樣管理時間的?如何成為複合型人才?

首先無意冒犯。
產生疑問是因為最近在網上一篇轉載很多的文章<關於他的103件事>,裡面的男主人公20多歲,本科清華臨床醫學,現在好像拿著高額獎學金在美國頂尖大學讀博。在耶魯當過助教。
照片里的他英俊開朗,性格極佳,會鋼琴,收藏音樂,懂音樂會,語言水平高,學術大牛,博覽並精通中英書籍,了解時事,書法好,會攝影,愛旅遊,甚至會做粵菜煲湯,教粵語兒歌等等。
文章中他的女友側重寫了他對待她的細膩周到和井井有條,不過我主要是想請問上一段那些,令人佩服的才華能力。
似乎名校中有許許多多這樣的全才加學霸,知乎網上也有很多,看了些時間管理的書可是還是困惑。遂懇請各位不吝賜教。
說是多線程,是覺得自己想考高分就來不及多看書,想多看書應試的東西又跟不上,最多能堅持把一兩件事做好,愛好能拿出手的也不多;而很多大牛們是樣樣精,社交也做的不錯,每一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時間,自己就算集中火力攻他們一項都實在困難。
是因為他們效率極高嗎?想了解一下真實全才(複合型人才)每天的生活。
PS
第一次提問,有點啰嗦和混亂。
題主普通一本大一。

多謝。


補充馬嘯的答案。

「全才學霸」也略有不同,大體上分為兩種:

一是嚴格管理每天的時間,這種人的代表前一陣莫名其妙紅起來的馬氏姐妹。

二是在一段時間內去全力做某件事,然後再全力去搞一段學術來應付考試和作業。這種人的特點是,你總是覺得他在做各種各樣的事,但其實他在集中學術的時候你看不到而已。

關於成為這種人才的方法,簡單地說就是「良好的天賦」+「高效地利用時間」。前者保證了效率,後者保證了時間。

關於馬嘯「到了大學,周圍的所謂複合型人才多是拿睡眠時間換取別人羨慕的成績和履歷」,這個說法我部分贊同,把「睡眠時間」換為「休閑時間」更好。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複合型人才」在大學的開始並不是一張白紙,他們往往在大學前就利用「良好的天賦」+「高效地利用時間」的組合已經獲取了很多技能。

對於問題描述中的有些技能,是一旦學會就終身學會的。

比如語言、音樂品鑒、書法、做飯,這些技能是的特點一旦學會遺忘的過程會很慢,兩種全能學霸都可以很好地完成這些技能。這些事情跟「大學」一點關係都沒有,跟它們有關係只是「人生」。因此,在放假的時候離開學校不要以為自己可以閑下來了,因為你始終走在人生的道路上。

要成為這樣的人才,除了天賦、時間安排之外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東西,那就是動力。無論是「我不能和身邊這群傻逼一樣」還是「要成為XX那樣的人、做XX事的話,現在的我必須有XX素質」還是「身邊的XX那麼牛逼了還在努力,我怎麼可以閑下來」,總之就是必須要有想法。「自制力」、「熱情」、「求知慾」這種東西,都是來自於某個很單純的想法,而且越單純越好。

有這樣一句話始終令我淚流滿面:

「每天早晨叫醒你的不是鬧鐘,而是夢想。」

以下是實際的建議:

1、多利用「碎片時間」。換句話說,就是把你坐公交車地鐵無聊玩瘋狂的小鳥的時間拿出來做點更有趣的事,哪怕是看看新聞。

2、不要有放長假的感覺。寒暑假非但不是解放的信號,而是你能夠完全掌握自己時間的開始,你可以怎樣最有效率怎樣安排。

3、處理好與周圍最近的人的關係。這個的重要性體現在,當你沒完成它的時候,你會經常因為與周圍的摩擦處於相當糟糕的心情中,這個非常影響效率。

4、保證經濟。這個和上一條的重要性很像,有了它你不會方便太多(除非你有非常多的錢),但是沒有它你會困難百倍。

5、盡量別干對實際生活真沒什麼用處的事情。這類事情的代表就是打電子遊戲。。。它目前的作用只有放鬆心情,但是很多事情在能完成這個目標的基礎上還有很多其他的用處,比如體育運動還能鍛煉身體。。。

6、認清自己、找到一個能鞭策自己的想法。天賦是一個令人很無奈的事情,如果發現自己在幾乎集中全部精力做某件事的情況下效率還是不如很多人,那麼我勸你放棄這件事;如果發現很多事都如此,那麼我勸你集中做好一件效率最高的事,就暫時別想「複合型人才」了。


處子原創回答,開始。(幾經修改後,答案很長,真的很長,5000多字了。只想知道如何成為複合型人才的,請跳到第三四塊,並且忽略中間數學證明的部分)但是我覺得如果能夠認真看完,一定有那麼一點點收穫和啟發。

導航一下全文內容:第一塊「我們為什麼要成為****人」

第二塊「題目中的人是如何成為複合型人才的」

第三塊「成為複合型人才的辦法」

第四塊「補充說明成為複合型人才的辦法」

第五塊「總結全文」

——————————————第一塊———————————————————————

首先,我想先談一個與題干無關的問題,但是在諸多答案中被談論到的一點。

用樓上某知友的話說就是「為什麼要成為****的人」。

引用港中文大學周保松老師的文章「獨一無二的松子」中的觀點(鏈接:南方周末 - 獨一無二的松子──寫給畢業班同學) ,
從宏觀的層面上說,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像是世上千萬松子的一顆,平凡走過一生,然後不留痕迹地離開,我的生命有何價值?如果我只是歷史長河的一粒微塵,最後一切必歸於虛無,今天的努力和掙扎,於我有何意義?
我想我們總是會問自己這樣的問題,卻難以解決。於是我們不得不退一步問為什麼這個問題總是揮之不去,為什麼我們不可以不想,因為我們是人,有自我意識和價值意識。我如此清楚見到自己在活著,見到當下眨眼成過去,見到自己作為獨立個體在默默走著自己的路。更重要的,是我無時無刻不在衡量自己的生命。我們心中好像有桿秤,要求自己每天要活得好。我們認真規劃人生,謹慎作出決定,珍惜各種機會,因為我們知道,生命只有一次,而生命是有好與壞幸福不幸福可言的。我們不願意活得一無是處,不願意虛度華年,意義問題遂無從逃避。

所以,我們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樣的人,原因不過是因為兩個,一是比較人與人之間的生命,二是衡量自己生命的意義。比較總是讓人痛苦的,因為比較不僅僅會產生「我有你沒有的"優越自豪,同樣也會產生「你有我沒有」的羨慕嫉妒恨。而衡量人生總是讓人迷茫的,因為衡量人生的標準總是難以確定。再大的專家也不能說自己是人生領域的專家,一個人在事業上的成功遠不是人生上的成功,所以沒有人有足夠的資格也沒有人有足夠的能力對衡量人生的標準蓋棺定論。所以你認為追求物質金錢是不好的,不代表別人也必須要這樣認為。請給他人做自己的機會。除非他需要你的意見,否則不要強加自己的意見在別人的身上。

我猜想樓主的兩個問題也大概就出自於這兩個行為,比較自己與全才型學霸,於是羨慕或者嫉妒。然後衡量自己的生命意義,於是認為複合型人才的生命更有意義,於是發問如何成為複合型人才。我不知道我說得對不對,我也無意通過揣度樓主心理表明自己牛逼,只是我希望引入這個假設,以便我們繼續在這個假設下繼續探討樓主提出的問題。

—————————————第二塊—————————————————————

現在我們不妨假定樓主認為複合型人才的人生是更有意義更飽滿充實而幸福的。

然後我們進入樓主的問題,先從樓主看到的這篇文章開始。他如何成為這樣一個人的?答曰:他的生活讓他成為這樣一個人。這個答案好像是廢話一句,但是我們來仔細地分析一下這個答案。

我想對於每一個人來說,生下來之時的認知水平應該是差不多的。(感性認知,留待科學證明)。一個人可能生下來有三隻手,但是他絕對不可能生下來就會三種語言,就會書法會彈鋼琴。他所具有的能力必然是生活教給他的,生活中的父母,生活中的老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可能他從四五歲開始就在父母的敦促下每天練琴練書法再大一點讓他做飯。總之,他從最開始他就接受到了成為複合型人才的訓練,所以他現在是我們所看到的複合型人才。

所以可能從一開始你的家庭,父母的教育觀念到後來的成長經歷就決定了你現在不是一個全才型學霸,但是,這些差異是人與人之間一定存在的,這些東西是你自己不可以控制的,也是不值得比較的。巴菲特不會跟你說他爸是國會議員。我們難道應該為自己的爸媽無權無勢或者說小時候沒有讓我們學鋼琴學書法而懊悔難過感嘆世界不公???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而且,我們必須要正視的是,他自己也付出了諸如練鋼琴練書法等等時間和精力啊!!這些東西都是他付出得來的,他付出得比大多數人早,比大多數人多,掌握的東西比大多數人多我覺得沒有什麼可以厚非的。所以,這裡我想強調的是如樓上很多知友所說的,全才學霸的這些令人羨慕東西都是用時間和精力去換來的。

當然我剛才說的這也只是他成為全才學霸的一個可能,有當然也有其他諸多可能,可能性無窮,總之是他的生活鑄造的。

————————————————第三塊————————————————————

解釋完他如何成為全才型學霸的,我們現在跳過全才型學霸如何管理時間這個問題,直接來探究如何成為複合型人才的問題。因為前一個問題是後一個問題的子集。(但事實上我並不是很有資格和能力回答這個問題,我隨便說說,見笑於大方之家了。)

如何成為複合型人才?答:

1、首先你要動手去做。

這裡說一個故事,有一個人死了之後問上帝:「你為什麼讓別人中彩票大獎,不讓我中獎。」上帝說:「孩子,你要想彩票中獎,至少你得先買一張彩票啊。」我想看到這裡你應該先明白,如果你總是在幻想著成為複合型人才的同時,上課睡覺,作業抄同學的,下課回寢室就打遊戲,我覺得你是不可能成為複合型人才的。(當然你有可能成為打遊戲的專才)。所以首先你要有投入。

2、你真的要投入。

標題你可能看不懂,其實我是想說一個真正投入的問題。因為當我告訴你要投入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說,我投入了很多時間啊。這就是絕大多數人的問題,他們只是用時間長短來衡量自己的投入。但是,事實上,我要說的是:

投入=投入的時間×效率 啊!!!!!!

你學了極限吧,應該知道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如果你效率趨近於0,那麼投入也等於0啊。你真的投入了嗎?學習的時候你真的認真思考了嗎?還是看一會兒書就拿出手機來默默地水掉了你的自習時間?(所以學長給你個建議,自習上課的時候一般情況下手機有多遠就丟多遠,真的沒有什麼要緊的事情要在第一時間聯繫到你。)

3、堅持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記得書法也有字無百日功的說法。想一天之內被打通任督二脈成為武林高手,我覺得就只能YY了。

同時,堅持是讓自己養成一種習慣。。我本來想引用幾句強調習慣重要性地句子,但是覺得有小學生作文的感覺。所以我換一種方式。根據牛頓三大定律,一個物體在慣性向前的時候,你需要施加力才能改變他的運動狀態。而慣性越大的,運動狀態就越難改變。所以如果你能養成一個好習慣,就可以依靠這個習慣的慣性,到達你所想到的地方,外力很難改變你的運動狀態讓你偏離方向。

4、動力

你讀了大學,特別是最近考試周我想應該也會有考試前一天看完了某科目一個學期的內容的經歷。這個時候在掛科壓力無窮的情況下,我想你一定是過了一把高效學習的癮。這個時候壓力就是你學習的動力,我想這種有動力的感覺還是很爽的,對吧?你要想學習一門技能或者知識,同樣也許要動力。

這個點上(如何在三個月內科學高效地積累常識?)的答案講得很好,我就不多說了,你可以直接觀賞。

5、興趣和天賦

我想說的是,如果你想把自己培養成複合型人才,那麼你最好讓自己希望掌握的技能或知識,要麼是你有天賦的東西,要麼是你的興趣所在。為什麼這樣說?這就牽涉到了第三點和第四點,動力和堅持。

如果你對某樣技能相比起別人更有天賦,那我想你在做的時候,也會比別人更省力,更輕鬆。那麼再比較一下你們相同投入的產出,你自然會有一種成就感和自豪感,這會激勵你繼續做下去。如果你並沒有異於別人的天賦,但是你對他感興趣,那麼興趣是你願意花無數的時間去培養自己這個能力的最佳動力。

相反如果對於這個技能你沒有天賦,你做起來很吃力,或者你不感興趣,那麼你學起來是難以堅持而又難以出成績的。

———————————————第四塊————————————————————

決定重新用數學的方式再回答一下這個問題:不喜歡看到數學和希望省事的可以跳到後半截看辦法。

題目:請問如何成為複合型人才?

引理1:如果我們假定,Y為產出,X為投入, K為投入對產出的轉化比例係數。

那麼Y=K left[int_{a}^{b} X  dt
ight]。也就是說產出等於投入對時間做積分。

證明:由於複合型人才是一種掌握多種技能或特長的人,而技能與特長是一種人本來沒有後來創造擁有的「能力」,所以是一種產出。而由能量守恆定律可以得到,產出與投入相關。left[   
ight] 是取整函數,之所以用取整函數,是因為一般需要積累一定的量才能夠產生質變,從而顯現出效果的區別。

引理2X=f(t,alpha(t)) X為投入,alpha (t)為效率關於時間的函數,f(t,alpha(t)) 表示t時刻,效率為alpha (t)時的真正投入。

證明:顯然成立。

解:由Y=Kleft[int_{a}^{b}  X  dt
ight]X=f(t,alpha(t)) (引理1、2)

可得Y=Kleft[int_{a}^{b}  f(t,alpha(t))   dt
ight]

顯然這個積分後,有兩個變數,一個是時間變數,一個是效率變數。

實際生活中,因為你的投入在學習的時間不可能一直連續,所以積分的區間間斷。對每個積分區間進行累加求和,所以得到最終公式:

Y=Ksum_{i=1}^{n}{ left[int_{a_{i} }^{b_{i}}  f_{i}(t,alpha_{i}(t))   dt
ight]}(好吧,其實,我覺得,沒有必要這麼複雜)

從公式裡面可以看到,有幾個地方都會影響最後的產出。

總的學習時間長度sum_{i=1}^{i=n}{[a_{i},b_{i}}] ,效率alpha_{i} (t),還有積分的區間劃分left[a_{i}  b_{i} 
ight](這個也會影響alpha _{i}(t)的值,下文會解釋).

數學部分結束!!!!!!!!!!!!!!!!!!!!!

所以顯然,我們應該從這三個角度去解決問題。

我們先說關於效率的問題:

如何提高你的學習效率?

答案:

1、在第一次回答,也就是上一塊中有提到,儘可能投入在你自己擅長和感興趣的領域

2、儘可能地專註,學習的時候不要讓自己被打斷。

我們來類比一下計算機計算機在任務切換的時候,要先保存這個任務執行的狀態,然後讀取另一個任務執行的狀態。

也就是說,任務切換是有額外消耗的。同理,人也是一樣的,所以你盡量不要進行任務切換

可以參考:如何儘可能保持和延長一天中高效率的狀態?

關於時間

這裡首先要談一下我們跳過沒有談的問題。

學霸是如何管理時間的?

答曰:儘可能的利用好自己的時間。

要利用時間,我們先要對時間是怎麼消耗的有一個了解。

我們對時間進行一個粗略的分割:

總時間=生存必須消耗時間+學習工作時間+休閑娛樂時間+零碎時間和難以利用的時間。

生存必須消耗時間:是指睡覺,吃飯,去廁所等等。

學習時間:指投入在學習知識和技能或者從事生產等等的時間。

休閑娛樂時間:指看電視,刷微博,上網,水人人,聚會等等,運動鍛煉也算進去吧。

零碎時間和難以利用的時間:等車,走路去吃飯,食堂等餐,等等。

因為總時間是一定的,要想學習的時間長,自然就要壓縮你其他的時間。

全才型學霸要做的就是:儘可能的壓縮其他時間。

具體自然有很多辦法:

比如壓縮生存必須消耗時間,控制睡眠(睡多了也沒好處,因為睡眠的時候呼吸較弱,長時間睡眠後會導致身體缺氧,醒來你也會全身酸痛乏力)。

比如壓縮娛樂時間,少刷微博,少水人人。

比如壓縮零碎時間和難以利用的時間,選擇人少的時候去食堂吃飯,減少排隊時間。

每個人需要針對自己的不同情況進行安排,所以你需要自己去思考如何壓縮,如何利用。

我後來發現開復老師關於時間利用寫有一個回答,提供給各位做參考:

開復老師每天早上 4 點就起床,是怎麼辦到的?開復如何能很好地安排好自己的時間?

還有就是學習時間區域的分割

正如樓上知友所提到,學習一樣東西不是一秒鐘的事情,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我們剛才的數學證明也顯示了是投入對時間的積分)

你如何去分割你的學習時間?(如何劃分積分區域)

不同的分法有不同的優勢和劣勢。(不同的分法影響積分時候的效率,因為不同的分法會有不同的不可避免的損耗)

分法大概分為兩種:

短期衝刺跑:比如一個月內每天練十二個小時的鋼琴。

優勢:大家都知道記憶的遺忘曲線,時間越久忘得越多。所以這個的好處是你縮短了學習的戰線,儘可能地減少遺忘。同時如果每一次學習進入狀態都需要一定的時間的話,這樣也把這種損耗降低到了最低。

劣勢:容易疲勞和厭倦,這個損耗效率。(最重要的是你很難有這麼大塊大塊的時間)

長期馬拉松:比如像每天背一個小時單詞,背一年。。

優勢:更為實際,你每天抽不出十個小時,但是每天抽出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還是能夠做到的。同時你把大問題化解成小問題,易於你逐一消滅。好比吃飯,你沒法一次吃完一天的,一個月的,只有一天吃三次,一頓一頓地吃。

劣勢:戰線太長,容易讓人放棄。由於每一次學習活動開展後進入狀態都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學習次數的增多,會浪費很多的時間。而且你還要花時間彌補遺忘帶來的損失。。

———————————————第五塊——————————————————————

好吧,回答完這個問題了,不知道樓主滿意不滿意,不過我最後再說一點。我們剛才假設的是,複合型人才的人生是更有意義更飽滿充實而幸福的。

可是,事實是這樣嗎?

我記得有這麼一個微博:兩個人,一個北京一個麗江。一個年薪十萬,買不起房,朝九晚五,每天擠公交,呼吸汽車尾氣,擠破腦袋地爭取出人頭地。一個無固定收入,住湖邊一個破舊四合院,每天睡到自然醒,以攝影為生,到處溜達。沒事喝茶曬太陽,看雪山浮雲。一個說對方不求上進,一個說對方不懂生活。兩種生活方式,你怎麼選?!

不知道大家會有什麼想法,微博里雖然有偏向於後者的傾向,但是,我覺得,也許生活並沒有價值,除非你選擇並賦予它價值。

所以如果你真的發自內心認為稱為一個複合型人才是更有價值的人生,你就大膽地去追求,如果不是,不要盲從。


寫完了發現有點偏題,但我也許回答了「全才學霸是怎麼出現的」這個問題...

我一直認為這樣的人才是跟家庭教育密切相關的,跟家裡的經濟條件也有很大關係。

1.英語水平、書法這種東西從小開始練習的話並不是什麼很難的事;

2.博覽群書跟父母的培養有關,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已;

3.鋼琴、攝影、旅遊是要花錢的;

4.做飯什麼的應該是個人愛好吧;

5.智商不會低,不然考不上清華;

6.至於相貌...

下面兩條是我個人的感受,略主觀:

7.這種人才出現在京滬等經濟發達地區的概率比較大(高考相對容易一點也是優勢);

8.這種人才多出現在知識分子家庭,父母(甚至再往上)就是(高級)知識分子,不一定非常有錢,但是肯定不缺錢,父母有可能是高級公務員,大學教師等等。

我一直覺得在國內學習(特別是高中學習),說白了就是一種學習習慣罷了,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績好並不需要很高的智商,只要夠努力。到了大學,周圍的所謂複合型人才多是拿睡眠時間換取別人羨慕的成績和履歷(當然,前提是智商不低)。


答主不完全同意「興趣濃厚」,「時間管理好」與「效率高」等答案。

上述的三個原因對於培養能力而言很重要,但是並沒有回答題主最想知道的一件事:

很多大牛們是樣樣精,社交也做的不錯,每一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時間,自己就算集中火力攻他們一項都實在困難。

從這裡可以看出題主對於全才學霸存在一個誤區,誤以為他們是在同一時期具備了多項能力。而事實上,這些能力的習得不僅僅需要在不同時期專攻而成,還需要在適當的同一時期展現出來,這兩點如果結合的很到位,就可以給人一種「全才學霸」的感覺。

換句話說:「能夠在同一時期內把自己的各項能力全部提升,同時練就多種技能」 只是宣揚 「效率至上」論的一個幌子。就算是像最高票答案闡釋的那樣,將時間管理做到極致,也不可能達到「複合型」+「人才」的地步。「複合型」指的是練就多種技能,需要一定的時間,而成為「複合型人才」,不僅僅需要你懂這些技能,還需要讓他人認識到你有這個技能或知識,並且認為你對這個技能的掌握是嫻熟的,對這個知識的掌握是有深度的。

因此,記住這一句話:不同時期習得,同一時期展現。

那麼到底該怎樣做才能夠成為全才學霸?

答主個人認為:需要從小開始,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以及在不同的群體中,賦予自己不同的定位和不同的核心競爭力。如果已在多個群體中培養了多種競爭力,那麼當切換到一個新群體時,已有的競爭力得以保留,就可以成為新的群體中的複合型人才。

這句話聽起來挺玄,但道理其實很簡單。假設題主的家庭狀況不錯,那麼從出生開始,你就應該像口袋怪獸里的主人公一樣,面對著幾個精靈球,這些精靈球裡面裝的是各種各樣的才能,或者說是專攻方向,他們組成了你的第一個核心競爭力的多種選擇。這些選擇可能是「學術」,也可能是「文藝」,也可能是「體育」,小的分類可以是「圍棋」「舞蹈」「編程」「看兵書」等等。你根據你的興趣選擇了一項,比如說「文藝」中的「彈鋼琴」,那麼你在幼兒園到小學低年級階段就有很大可能專攻彈鋼琴這一愛好。你的定位可能就是「一個鋼琴彈的很棒的孩子」。當然一些時間管理能力和天資聰穎的孩子可能會選擇多種競爭力,然後同時培養,這些學生可能會比他人多一兩項才藝。在往後的幾年,這項能力會逐漸得以提升和純熟,成為一種競爭力,這種提升的源動力可能是同學中的比較,可能是自己的興趣愈加濃厚,也可能是家長督促或者升學需要等原因,總而言之,你在小學這一群體中就已經有了第一項核心競爭力。而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是一個學霸,但這並沒有關係。

到了初中,你相當於進入了一個新的群體,如果你還對以前的愛好感興趣的話,你就保存了自己第一個競爭力,這個時候有了社團學生會等等,你又面對著不同更高級的競爭力的選擇,比如「領導力」「廚藝」「科技」「攝影」「古典音樂」「小語種」等等等等,像小學一樣,你只需為自己選擇一到三個截然不同的發展方向,給自己一個新的定位,比如「學生領袖」等,並在初中這一時期進行專攻即可。

到了高中也是如此,將感興趣並且可以長期實施的競爭力進行保留,然後嘗試專攻不同方向的新的競爭力,這個時候,你的某些競爭力肯定不如一些從小就開始專攻的人,但這並沒有關係,畢竟你的目標不是在某一領域達到巔峰,而是成為通才。這個過程最關鍵的就是將前一時期的競爭力進行保留,很多人在進入了新的群體或者心得人生階段的時候拋棄了原有的愛好和競爭力,那自然而然很難成為複合型人才了。保留的方式有很多,比較常見的是讓自己的某項能力在集體中發揮作用,比如會樂器的去當伴奏,體育好的去當課代表等等。。

在學術之餘兼修一兩項愛好是極易實現的,只需要一些最基本的時間管理常識(比如考前要把精力放在考試上)即可。答主個人建議在選擇核心競爭力的時候,不要選兩個或以上過於耗費精力和時間的項目(比如長期的組織與社會工作),最好選擇一些沒有時間約束且感興趣的事物,比如讀書和才藝等等。

在學生階段的最後一次定位,比如在本科或者研究生階段,就是成為「學霸」。很多人認為「學霸從小就是學霸」,這個論斷是嚴重錯誤的。不同的學生階段的知識對於學生的能力要求不同,涉及層面也不同,唯一需要的就是毅然決然轉換定位的決心。並且要盡量脫離會耗費大量精力投入的長期工作,把核心的競爭力定位在學習成績方面。這個時候,只需要在恰到好處的時候展現出曾經保有的競爭力即可,比如在需要鋼琴伴奏的時候露一手,需要辦派對的時候做個飯,出去玩的時候攝個影,其他的大把時間都用在學術上就可以成為「全才學霸」,根本不需要將時間管理的極為嚴苛,因為很多競爭力是積累來的,不是現學現賣,就像下面這個人一樣:

男主人公20多歲,本科清華臨床醫學,現在好像拿著高額獎學金在美國頂尖大學讀博。在耶魯當過助教。 照片里的他英俊開朗,性格極佳,會鋼琴,收藏音樂,懂音樂會,語言水平高,學術大牛,博覽並精通中英書籍,了解時事,書法好,會攝影,愛旅遊,甚至會做粵菜煲湯,教粵語兒歌等等。

答主認為:上述所有的知識與技能,除了學歷以外,從小以興趣愛好的方式習得並得以保留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在最終成為「全才學霸」的時期,自己專攻學術,在必要的時候拿出曾經的競爭力即可。這應該才是大多數「複合型人才」的處世方式。


老早就想聊這個話題了。

現在我們國家從專才教育,慢慢地開始重視通才教育。

從應試教育,慢慢會過渡到西方博雅教育。

所謂西方博雅教育就是,通識教育。

以前我們可能更重視培養一個學生的一門技能。

因為工業時代,需要每一個人對自己領域做出專精的技能。

但是現在已經是互聯網時代,更重視培養一個人的綜合素質。

包括耶魯大學的校長就說過一句名言。

我們學校最大的失敗就是讓學生學會了一門技能。

因為在信息化、AI時代的今天,掌握一門技能其實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能不能快速學習成長,技能更新迭代。

假如這個行業不行了,職業不行了,馬上能否換一個行業,一個技能重新學習。

這就是第三產業服務業的到來。

考驗你的學習能力,再者就是你的綜合素質。

都說學霸比如常青藤出來的很多,又懂藝術,哲學,學術搞的也好,又浪漫,會撩妹,懂3門語言,攝影,書法,籃球樣樣在行同時還拿到了高盛的offer等。

其實做到這個並不難,因為會不代表專精。

舉一個現實的例子。

某女生。

精通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和義大利文;

熱愛文學和藝術,鋼琴和單簧管技藝都達到了專業級水平;

她僅用兩年時間就完成了哈佛所有的本科課程;

25歲拿到了哈佛經濟學的博士學位……

83年的她現在是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最年輕的宏觀經濟學教授;

這位女同志,就是金刻羽。

看起來是不是很勵志,但是她爸爸是金立群,亞投行的掌門人。

其實這個已經看起來就是女神了。

前段時間流行的一句話,比你優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其實就從金刻羽的事迹裡面炒作出來的。

這些我們統稱為全能學霸,或者叫學霸通才。

但是通才學霸並不是最高境界,最高境界叫文藝復興人。

不僅僅是在各個方面都懂,都學的不錯,而且再各個領域都做到頂尖水平。

這就是文藝復興人,就是說真正的全能型選手。

我來列舉三個歷史人物。

第一位。

達芬奇。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科學家、發明家、畫家。現代學者稱他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全才,他最大的成就是繪畫,他的傑作《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岩間聖母》等作品,體現了他精湛的藝術造詣。

要是他只是個畫家其實沒什麼,但關鍵是,他還是個天文學家、發明家、建築工程師。他還擅長雕塑、音樂、發明、建築,通曉數學、生物、物理、天文、地質等學科,保存下來的手稿大約有6000頁。他全部的科研成果盡數保存在他的手稿中,愛因斯坦認為,達·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當時就發表的話,科技可以提前30-50年。

達芬奇搞的發明創造真是對人類世界的貢獻巨大,最早的飛機、自行車的圖紙就是他畫出來的。

當然他的藝術成就我們也不用提了,他還會音樂,生物,觀測天文均給後世留下了好的作品。

第二位。

萊布尼茨。

其實微積分是牛頓和萊布尼茨分別發明的,所以他的數學造詣是至少是牛頓級別的。

在哲學上,萊布尼茨的樂觀主義最為著名;他認為,「我們的宇宙,在某種意義上是上帝所創造的最好的一個」。他和笛卡爾、巴魯赫·斯賓諾莎被認為是十七世紀三位最偉大的理性主義哲學家。

萊布尼茨在政治學、法學、倫理學、神學、哲學、歷史學、語言學諸多方向都留下了著作。

萊布尼茨、哲學家、法學家、政治理論家、神學家、歷史學家、語言學家,甚至,對中國文化《周易》都有過研究和著作。

我知道他,是看他的《神義論》,畢竟他是哲學史上重要的哲學家。

但往往你看普遍的哲學家都是只是搞哲學,但是萊布尼茨幾乎所有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全部精通,並且給當時的皇族做顧問,幫他們做各種系統的發明,制度創新和問題解決。

第三位。

陳寅恪。

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

陳寅恪先生在歷史上真正是我們國家的泰山北斗,著有《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金明館叢稿》《柳如是別傳》《寒柳堂記夢》等。

我自己是從他晚年著作《柳如是別傳》中了解到他的。

他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起被列為清華大學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

因為研究世界歷史或者中國,需要懂得很多語言,來看看陳先生懂得的語言。

陳寅恪精通梵文和多種西域古代語言。更有盛傳其通曉包括英、法、德、俄、西班牙、日、蒙、阿拉伯、梵、巴利、突厥、波斯、匈牙利、滿、藏、希伯來、拉丁、希臘、回鶻、吐火羅、西夏、朝鮮、印地、暹羅等20餘種語言。考察其遊學經歷,陳寅恪應當掌握日語、德語、英語。參考陳封懷回憶,陳寅恪應當掌握包括英語、德語、法語。考察其遊學所學課程,陳寅恪應當涉獵梵語,希臘語,巴利語。考察其所記錄筆記,陳寅恪應當涉獵藏文、蒙文、突厥回鶻文、吐貨羅文(土火羅文)、西夏文、滿文、朝鮮文、佉盧文、梵文、巴利文、印地文、俄文、伊朗文(應當是古波斯文)、希伯來文。

再來看看他的詩文成就。

陳寅恪不僅為大史學家,舊體詩亦卓然大家。他佩服陶淵明,杜甫,雖愛好李白及李義山詩,但不認為是上品。他特別喜好平民化的詩,故最推崇白居易,在他《論再生緣》中所以有「論詩我亦彈詞體」之句。有《詩存》問世。其平生著作,經過他的學生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蔣天樞的整理、校勘,一套二卷、二百萬字的《陳寅恪文集》已於1979年編纂成冊,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其實中國歷史上的學霸很多,我也不一一列舉了,包括國外的學霸其實他們這樣的人。

這就是文藝復興人。

所謂文藝復興人,就是全才。

就是各個領域精通,並且做出相應的成就。

這個就非常難了。

也許很多現在比較看似很酷的學霸,確實懂得很多領域,但是說到精通這個就很難了。

精通之後,還能有成就這個就更難了。

那到底如何做到呢?

這就要參考另外一位著名文藝復興人。

本傑明·富蘭克林。

這大概是我歷史上最佩服的人之一了。

他是科學家,我們小學課本上還經常學富蘭克林怎麼利用風箏來搞發明。

他大大小小搞了幾百個發明。

同時也是出版商、印刷商、記者、作家、慈善家;更是傑出的外交家及政治家。他是美國獨立戰爭時重要的領導人之一,參與了多項重要文件的草擬,並曾出任美國駐法國大使,成功取得法國支持美國獨立。本傑明·富蘭克林曾經進行多項關於電的實驗,並且發明了避雷針,最早提出電荷守恆定律。他還發明了雙焦點眼鏡,蛙鞋等等。本傑明·富蘭克林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他曾是美國首位郵政局長。法國經濟學家杜爾哥評價富蘭克林:「他從蒼天那裡取得了雷電,從暴君那裡取得了民權。」

他是美國開國國父的人物,但他確實屌絲出身,從水手,印刷工做起,自己酷愛讀書,社交,並且靠著自己不斷修鍊良好的品質勤奮節約,開立了自己的印刷廠,辦起了自己的報紙。

在30歲左右,做到了財富自由。

接著,有了錢,他就想去搞發明,於是研究了上述的事物。

本來他也想辦大學的當時,可惜條件不夠,暫且擱置。

後來條件成熟了,他就辦了大學,著名頂級私立大學,常青藤大學之一,賓夕法尼亞大學就是本傑明創辦的。

因為他本來就是出版業出身,酷愛讀書,所以自己也是作家。其中《窮查理年鑒》影響了一代美國人的價值觀。

因為之前美國是受宗教文化影響很重,大家認為,賺錢都是骯髒的。但本傑明·富蘭克林,在他的文化傳播下,人們接受了合法賺錢才是道德的觀念,從此,美國人開始了對商業的熱衷。

我相信他在社會科學上的造詣其實和自然科學上是不分伯仲的,不然他不會在政治、文學、出版、商業上做出巨大貢獻。

富蘭克林,最早的城市建設的部分體系、警察系統都是他去搭建的。

以至於到《獨立宣言》也是和他傑弗遜聯合起草,並且通過他的出色的外交拉來了法國人,打贏了獨立戰爭。

就是這麼一個人。

全才,而且每一個行列都做到了頂尖。

無論是商業、慈善、教育、科學、政治、寫作。

真正是有智慧的人。

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很簡單。

就是首先靠著不斷學習和修鍊自己的品格,勤奮、節儉、好學做生意讓自己財富自由。

接下來的事情,全憑藉自己的興趣愛好來做。

曾經巴菲特說過,當一個人財富自由後,他有三種選擇。

1.繼續賺更多的錢。

2.吃喝玩樂,什麼都不做。

3.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本傑明顯然是第三種。

所以他是基於興趣,才做的發明,然後又因為人品特別好,被推舉從政。

因為自己做事踏實,遇事冷靜,為人處世也很圓滑。

總之,一句話,解決問題的能力我估計是人類歷史上一流的水平。

所以不管是商業問題,還是政治體制問題,他都能一一解決。

這也主要源於他長期的讀書學習,以及不斷地磨練自己的品格。

他有13項美德。

一,節制-----食不過飽;飲不過量。

二,寡言-----不說損人害己的話;避免無聊的談話。

三,秩序------東西要整理得井然有序,做事要定時。

四,果斷------下決心完成份內的事,不可輕易改變決定。

五,節儉------不要浪費對人無益的一分鐘,也就是說,不要浪費任何東西。

六,勤勞------愛惜光陰;避免徒勞無益的行為。

七,誠懇------不做傷害別人的事,思想純潔公正,說話要有根據。

八,公正------不做出害人的事,不規避自己份內的職責。

九,中庸------避免極端;保持寬大為懷的胸襟。

十,整潔------注意保持身體,衣著和住處的整潔。

十一,寧靜-----不因芝麻小事,或者偶發、普通、不可避免的事擾亂胸中的寧靜。

十二,貞潔----要注意節慾,不要為此而精神不振,身體虛弱,傷害別人和自己的安寧和名聲。

十三,謙遜----以基督、蘇格拉底為榜樣。

他一生都在修鍊這些品德,每個周還拿個類似於功過格的東西來記錄這個周的品格如何,如何反思,如何改善。

所以其實他也是一個很厲害的心理學家。

知道如何修心,讓心理更加強大。

所以總結一下。

學霸都是學習能力、自律能力、研究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很強的人。

都是長期的學習、修鍊的過程才能做到。

並且他們還對萬事萬物的事情,充滿好奇心,這個很重要。

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或者說,真理同樣也是最好的老師。

因為很多學霸,最感興趣的就是真理。

所以萊伯尼次才學了那麼多學科,源於他對真理的探尋。

他們並不是,一下就全部做到的。

而是一步一步做到的,都是一點點的積累。

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當然,這需要強大的優秀品質和學習能力才能驅動下去。

否則,對於普通人來說,就算有興趣也不可能把興趣變為一個專長,更別說做到領域縱深的專家了。

從普通人到學霸需要會學習。

但從學霸到文藝復興人,就是需要全面的強悍了。


第一,沒有什麼「全才學霸」,你覺得他厲害只是因為你還沒到那個層次,比如大學生可以跟高中生噴高數——即使高數掛了照樣噴,反正你噴錯了你也不知道。真正的學霸是這樣的:

http://site.douban.com/cottonusa/widget/fansnotes/11178633/note/249789992/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318772/answer/14740596

第二,本事都是花功夫來得,長期的功夫,比如你看美劇的時候哈哈一樂完事了,人家查了字典,谷哥了用法並且心中默念了一百遍,看一部美劇就甩你一大截子。

第三:這跟時間管理什麼關係也沒有,關鍵看你喜歡不喜歡,把你不睡覺追網路小說追電視劇追非誠勿擾的精神拿來聽音樂看樂評和音樂愛好者交流,你也會成為音樂專家;把你刷微薄上QQ的時間挪來學習和練習繪畫,你也能畫出不錯的作品;把你的手機里的音樂全換成義大利語的課程和資料,三年下來你義大利語保證呱呱叫。


窩現在是大二。

一進大學就又和樓主一樣的疑問,尋找動力未果,事件管理未果,精力復出未果。時不時的就在想學霸們是怎麼做到的。不過我們大多仰慕的不是學霸,而是大神。什麼都會,有時也會感嘆一下上帝怎麼能造出如此完美的人才,而自己………………

我覺得首先是對所做的事情的熱愛吧。

前幾天聽了原先老院長來我們學校的講座,那是那個時期的學霸了,各種全能,人家現在70多歲,患過癌症可是現在仍然每天工作到半夜,沒有寒暑假沒有周末,到現在都沒有。

窩看到他以後心裡除了滿滿的佩服什麼都不剩了。

所以我們想成為的到底是什麼?

學霸?

大神?

其實他們只是想成為自己。

願我們能早日找到自己。

再也不會覺得現在做的事情是累的。做不到是有負罪感的,不會覺得付出沒有回報是有多難過,不會為自己自卑。

會將自己認準的事一路做到底。

當認準的事變得多了起來的時候,應該就能成為你口中的「全能」了吧。

一起加油!(???)


幫你有效的管理自己的學習時間:


1,了解你現在的學習習慣。
我們在做任何改變之前,都應該了解現在我們是什麼樣子的,否則我們怎麼知道該改變什麼呢?每天晚上回顧一下你今天都做了些什麼。如果你覺得自己的記憶力不好的話,你也可以隨時攜帶一個小本子,用來記下這些東西。因為大學的生活相對還是規律的多,大概一到兩個周的時間你就可以很清楚的了解自己的習慣了。

2,如果上了一個小時的課,那麼請用兩個小時來複習。這條聽上去簡單,但是非常重要,也很是容易被忽略掉的。無論你是在制定計劃還是真正執行的時候,都應該牢記。大學的課程已經不像以前那樣40分鐘反反覆復講一點點東西了,一個小時講的東西只能讓你有個了解,就算你明白了不等於你記住了。現在你需要自己來完成這個反覆和記憶的過程,所以你必須要花時間。

3,從難度大的課程上面入手。在比較難的課程上或者那些你覺得無聊的課程上入手都可以。畢竟在你開始一天學習的時候,你精神不錯、不會打盹,那麼趕緊用你最好的時間來解決這些問題!我知道很多人都喜歡把時間用在自己喜歡學的課上面,不過這些難的或者你不喜歡的課程需要你花更多的時間來完成。


4,避免長時間的學習。
很多人喜歡在沒課的時候,早出晚歸的去自習,這樣做當然沒錯!不過一定要記得每過一個小時休息一下,而且也不要總學一門課程,適當轉換一下。這些都有利於你提高學習效率,當然對於那些準備GRE或TOEFL考試的朋友就沒有辦法換來換去了。多數情況下,一天的時間都在背紅寶書,那麼至少也不要連續學習超過3個小時,或者試試做幾個數學題目。

5,找到一天當中你狀態最好的時間。有人喜歡晚上熬夜學習,因為安靜;有人喜歡早上起來看書,因為清醒。無論怎麼樣,找到你最好的學習時間,把這些時間用來對付那些困難的或者重要的課程上面。畢竟我們都希望投入和產出比越高越好。

6,學會利用在等待中浪費的時間。等公交車、等下一節課、等人的這些等待的時間加起來其實是很可觀的。只是因為它們單獨時間都比較短,所以容易被大家忽視掉。其實5分鐘也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比如說溫習隨身的單詞卡片,複習課堂的內容等等。

7,為這個學期建立一個日程表。很多人都知道這點建議。我想說的是:如果你還沒有給你的日常生活準備一個日程表的話,那現在就給這個學期準備一個日程表。你可以把自己的課程、作業、論文、考試等內容都放到這個日程表裡面,讓你能夠更好地了解需要做些什麼事情。

8,每周將重要的任務和作業寫入計劃安排中。把每周的事情提前做一個計劃,然後按照計划去完成,這樣做的好處是至少不會在交作業的前一天才開始做作業。

內容來自:學會管理你的學習時間


這些人不是學霸,而是在學業之外讓自己成為了有意思的人。這比做所謂學霸要高好幾個段位了。

學業對於他們來說,想要達到那個水平是輕鬆加愉快的事。

你有試過讓自己變得有意思嗎?如果沒有,那你終究成不了這樣的人。

學霸是個貶義詞,扣在他們這些人頭上有些不合適。

還有所謂的複合型人才,先踏實學好一門,再想其他,術業有專攻,不要不求甚解、淺嘗輒止,夯實一塊再去涉及另一塊兒。


會和懂與精通擅長完全兩碼事。

我會個九宮格構圖法會用軟體把手機拍的照背景虛化也可以號稱會攝影還可以糊弄小白。行家一眼就能看出來水平。

有些人只是寫毛筆字稍微工整一點花了點時間臨摹字帖就可以讓人以為會書法。你再問問他會幾種字體?蘭亭集序臨摹過沒?能駕馭多大的字?能不能自由創造?

了解時事,這更容易,看五分鐘新聞就可以。可你能不能給我分析得井井有條?能不能辨別菊座的觀點?

懂音樂會,知道現在彈的是什麼曲子叫不叫懂?

至於喜歡更是虛得不行。愛旅遊這個特徵滿大街的人都是。我即使從沒出過遠門也可以號稱愛旅行嘛,反正我知道這事好玩就行,我絕不告訴你們我是葉公好龍。

在這個時代,獲取信息如此方便,想裝裝逼其實是很容易的事情。可是也就能唬唬不懂套路的人。隨便拉一個大學生按我上面的邏輯包裝一下都全才的不行,這有意思嗎?

你們還是要見得風是得雨。拿衣服!


能成為全才學霸,這種人就是目前所謂的標準高素質複合型人才,是應試教育的反面特例。能成為這種人,需要幾個條件:

1. 高智商(上清華)

2. 高情商 (發展這麼多高級愛好,待人處事.....)

3. 成長條件優越 (沒錢這些愛好搞不起來,父母有心提供這麼全面的優質教育,說明家裡不差錢!)

4. 清華良好的氛圍!(把這這些才能進一步加精過程!還有時間和效率的管理......)

5. 精英意識!(估計到了大學後他慢慢起錨的精英意識一直引導著,激勵著他)

他的人生很容易成功,但是能不能make some differences to this world不容易!


不好意思,我不是有理有據也不是客觀公正,我只是想說這世界的表象常常讓人不明覺厲,而且無懈可擊,經年累月無法揭穿。表面和內在的矛盾還是很具有絕對性的。瘋狗亂咬人了我。


我現在大二,最近也開始有了時間不夠用,事情怎麼做也做不完的感覺,於是看了一些書,也得到了一些別人的幫助,一點小小的心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手機手打,答案粗糙,勿怪。 首先,事情要分主次。把今天急需要完成的事情往前放,大概就一到三件,先完成它們。其餘的事情如果需要長時間的堅持的,可以分成細的板塊,每天規定去完成一點,不需要要多,根據自身情況。要務實!要務實!要務實!!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比如說我剛開始用百詞斬背單詞的時候一天設定的單詞是100個,背了沒兩天我就背不下去。我發現說它太過耗費我的精力了,而它又並不是我必須要去完成的事情。所以我決定少背點,慢慢調整到50個,直到25個。我發現這個數字我是可以完全接受且能堅持下來的,它雖不多,但我已經可以堅持用它到第十三天了,而且每次背完覺得意猶未盡的時候還順便翻翻以前的,差不多有背到600多個了。我們其實是很需要給自己放鬆的空間的,不要總把自己想像的太好,不然你很容易就想放棄的。 除此之外,像是需要背誦的東西,我就把他們放到早上,一起床就開始背一遍,首先早上沒幹擾,效率高其次是為了避免拖延症犯。比如說我練習模仿新概念口音,每天大概就20分鐘,早上六點多醒了以後就開始讀,讀完再去收拾起床。。。。 還有一點就是要適當休息,但休息的時候最好不要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它太具有誘惑性,可能一開始玩就停不住了。你可以閉目養神,或者站起來走走,吃點東西。上個衛生間。直到把需要做的事情全部做完。 其實我們還有很多零碎的時間,比如坐公交車,吃完午飯的午休,課間。我開始盡量利用它們比如當場完成老師的作業。整理筆記。等等。雖然還是會經常忍不住拿手機刷刷刷,但至少心是帶著負罪感的。不要覺得5分鐘,十分鐘沒什麼。很小,你可能就多看那麼一眼書,但保不齊你那驚鴻一瞥將來會在哪裡起到大作用。 吶,其實吧,我覺得是說不怕時間不夠用,就怕你不知道它要用。如果你心中有了要努力奮鬥的目標。那個東西自然就會給你鞭策的動力,讓你不敢偷懶,讓你一做偷懶的事就會感到心虛。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也越來越意識到,有些事像是努力學習,這個只能靠自己去做,這條路路也只能自己孤獨地走下去,當你決定說把時間給了它,就意味著你可能與朋友,戀人相處的時間會變少,這當然也要看你怎麼去協調。 舉個例子,我的一個帶我玩輪滑的學姐特別厲,她技術特別厲害,而且幾乎每周都能堅持下來兩三次,而且一玩差不多要到晚上十點多晚點名。她可是每個學期都拿我們年段一等獎學金的人啊。我跟她抱怨說。我們院里事太多,作業都寫不完,根本沒時間下來輪滑。她淡淡地說,其實只要你想,總會有時間的。嗯嗯。。時間會變少,這當然也要看你怎麼去協調。比如我是非常想看琅琊榜,但我到現在都沒去看。。。可我卻很願意把時間花在打這個答案上。。。 不會利用時間?沒關係,少年我們慢慢來,你都意識到問題所在並且開始採取行動了,攻陷它不就在眼前么???

補充一點,忘記寫到裡面,據我觀察我身邊的學霸,他們之所以能成為學霸,第一個要素就是效率高,而且高的可怕。邏輯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極強,反省一下,自己在上課的時候是不是全堂課都在認真聽講,沒有動過一次自己的手機,這老師講課太沒勁,聽了一會兒是堅持聽下去還是就放棄了。是一下課就開始寫作業,還是先出去溜達溜達吃個飯散個步什麼再回來寫。

當我們在聽課的時候是一起在聽課,可當我們開始做作業的時候,人家已經開始背書了,等我們開始背書的時候人家已經開始預習下一章了。。。天賦是需要有,但我身邊更多的是這樣的學霸,良好的學習習慣加極強的自律精神以及常年的經驗積累,不想成為學霸都難。


作為一個工大大二的本科生,現在仍舊懷有相似的疑問,感覺為什麼有那麼多可望而不可即的大佬存在呢?

不想在這裡擺什麼類似胡適拿了多少多少博士學位,那個是幾十幾百篇SCI的一作,那個又是什麼什麼人生贏家,其實我想,人與人的差距,簡單的不要不要的。

幾點,原生家庭與你這副軀體,實打實的硬體,和平年代基本決定你的層級。

方法,也就是你的軟體,通過成長經歷習得,來自環境的教育影響。

操作系統,也就是你的人品格,主觀能動性,簡單講就是努力程度。

環境變數,就是點兒吧,在這個現代社會我也挺信命的,老話講信老天爺吧。。。

說的有些寬泛,主要還是你的實際行動,大學有天天忙到要死最後不咋地的,也有忙到要死人生贏家的,也有啥也不幹混日子啥也不會的,最佩服貌似什麼都不費力,高效生活的大佬們,你問他們怎麼辦?

對不起,沒有社會主義大美夢,除了我很少有人坦誠說。。。

高效不高效自己還是有數的,腦袋就得清醒,就得無雜念,認真專註就好。

學渣已撤退。。


在你看知乎吐槽的時候多看看書吧


你若是能從小節省點玩「星際爭霸、帝國時代、石器時代、傳奇、泡泡堂、三國殺、DOTA、英雄聯盟…」的時間用來做點有意義的事,上新聞頭條的也許就是你了。

多麼痛的領悟!

好吧,痛定思痛,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吧!


我身邊就有這麼一個活生生的樓主描述的那種極其優秀的男生。我問他究竟怎麼做到的?

他平靜地說,聰明啊。(他4歲就上小學一年級了,之前從沒有上過幼兒園、學前班什麼的)

真是沒辦法。【快、狠、准】


只回答覆合型人才:

1.有興趣了解專業之外的知識;

2.能將一個領域的知識應用在另一領域。


關鍵在於有個高素質的父母。


這些方法是通過讀「精進」這本書總結出來的。原文發表在我的簡書。

用持續精確的努力,撬動更大的可能,這便是精進。

這本書主要從:時間、選擇、行動、學習、思維、才能、成功七個方面提供精進的路徑。

建立平衡的時間

當我們欣賞一幅畫時,如果用不同的角度和距離去觀察,會得到截然不同的感受。相同的,對於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用不同的內心視角會獲得不同的感知,進而影響我們對人生的看法。

*靈活使用多種時間視角

因此不要維持單一的時間視角,盡量採用混合和折中的方式:多採納積極過去視角、享樂主義視角和未來視角,並且在三者中即根據不同現實場景加以靈活選擇;少採納負面作用明顯的消極過去視角和宿命論視角。

舉幾個例子,在工作中用未來視角是最為合適的,強調計劃性、執行度和效率,未來視角讓當下的行動更好地滿足工作目標,時間利用更有效率。非工作時間,就應該放下工作,專心享受工作之餘的閑暇,則需要採用享樂主義視角。

*思考遠期與短期未來

其中未來視角又可分為遠期未來(大於5年)和短期未來(2-3年),從「遠期未來」的角度,應該「重戰術、輕戰略」,多思考實現目標的具體途徑,把注意力放到「怎樣去做」上,特別是放到那些立即可實施的行動上。從「近期未來」的角度,應該提高逃避的成本,甚至可以採用一些「極端」措施。

在處理好「遠期未來」和「近期未來」的衝突時,提供兩個策略:

1.使遠期未來的目標更加具體化、情境化和可實施;

2.降低近期未來中的「非期望行為」的便利性,主動增加挑戰的難度。

*把時間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

作者將生活中的事件歸類為如下四種:

高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學會一種有效的思維技巧;與「大牛」進行一場意味深長的談話。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買一件當季流行的衣服;玩一下午手機遊戲;

低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練一小時書法;讀懂哲學著作的一個章節;多重複一組技能練習;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漫無目的地刷微博;使用社交軟體窺視陌生人的隱私。

盡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盡量去做「長半衰期」事件,比如,積累可信的知識,訓練實踐技能,構建新的思維模式,提升審美品味,反思和總結個人經歷,保持和促進健康,建立和維持相互信任的關係,尋找和獲得稀缺性資源,探索、提出獨創性的構思或者發明,獲得高峰體驗。

這個法則暗含著兩層含義:

1.收益值的高低無關緊要,只要不是短半衰期的事情,只要這個收益可以被累加,就儘管去做。

2. 不要只盯著那 些「高大上」的事情。一些不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只要對你有長期的益處,仍舊可以去做。

*至少一項長期的業餘愛好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體驗,同樣是空閑時間,看電視的「被動式休閑」帶來的滿足感,遠遠不如從事一項業餘愛好帶來的滿足感。這是因為看電視時,我們並沒有傾情投入;而在進行寫作、繪畫等一些創造性的活動時,可以完全沉浸其中,進入「心流」的狀態。所以說,我們從閑暇中獲得放鬆和滿足的程度並不取決於閑暇時間的長度,而是取決於其質量。

解釋一下「心流」(flow)這個概念,它是指人全情投入於一件事中的狀態。在心流發生時,人心無旁騖、全神貫注,甚至忘記了自己的存在,忘記了時間的流逝,在這個過程中,會獲得很大的滿足感。

因此,保持一兩項愛好,讓它在時間的深度和長度中慢慢生長,可能會得到始料未及的成就。

建立選擇標準,找到適合選項

*從終極問題出發,搞清人生想要什麼、追求什麼

一個人為自己的內心樹立什麼樣的最高目標、設定什麼樣的價值尺度,反映了他的「格局」,作者解析了了四重格局:

零度格局:盲眾(「看不見」)

目標:無目標或只是追隨當下的潮流。

眼界:主要為流行文化,以及身邊親友的觀點。

信念:以「人生苦短、及時行樂」等流行文化所潛移默化傳遞的價值觀為典型。

一度格局:逐利者(「看自己」)

目標:作為精緻或粗放的利己主義者,旨在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眼界:與逐利相關聯的各種知識和技能,包括對利益機會的洞察,同時兼具比較完整的常識體系。

信念:篤信叢林法則,認為每個人都是逐利性動物,且能力越強的人能獲得越大的利益。

二度格局:理念人(「看天地」)

目標:「理念人」(man of ideas),即指為理念而生的人,他們畢生的行動就是追求和捍衛真理。

眼界:對某個甚至多個知識領域有非常深入、系統的鑽研,並常常能提出極具創造性的觀點。

信念:真理是美的,人生的價值就在於追尋真理之美,與此相應地,必須保持內心的誠實。這類人的代表人物有維特根斯坦、哥德爾和埃爾德什。

三度格局:至善之人(「看眾生」)

目標:以改良社會、增進人類的福祉為最高目標。

眼界:往往對他人有很強的同理心,對人類社會的歷史和現狀有深刻的認識,部分人可能同時具有某個專業領域的知識,兼具理念人的特性。

信念:個人對整個社會負有責任,應該努力地去改善世界,減少世界的苦難和不公,部分人可能有堅定的宗教信仰。典型的人物如音樂家、哲學家、醫生和偉大的人道主義者史懷哲。

*逃離隱含假設的牢籠,使用靈活的包容開放性的思維框,發現人生更多可能

第一個框架是「目標懸置」

比如你可以設定在一年中,拿十個月時間全身心工作,餘下兩個月時間來發展自己的愛好。或者周期更長一點,先工作兩三年,然後辭職,空出一年來做自己喜歡的事,然後再工作。

第二個框架是「能力嫁接」

能力是可以遷移的,當你處在才能無法發揮的境地時,試著尋找施展你既有能力的其他可能性,找到新的適用空間。

第三個框架是「特性改造」

如果你對文學非常感興趣,那麼不妨嘗試創作;如果對電影感興趣,那麼可以通過寫作影評的過程來收穫對更深入的思考。把「消費型興趣」升級為「生產型興趣」時,才會漸漸發現以前沒有窺見的門徑,發現之前未見的妙處。

*即刻行動——「現在」就是恰當的時機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即時行動,先把必須要做的小事處理掉,是我們保存積極和從容心態的一劑良方。

精益創業」(Lean Startup)中有個關鍵概念叫 「最小化可行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MVP),它指的是使用最少資源、被最快製作出來的、可執行基本功能的、能被用戶使用的試驗性產品,創業者應該儘快把最小化可行產品發布出去,然後根據用戶使用它的反饋來進行優化,這一過程稱為「構建—測量—學習」(Build-Measure-Learn)的循環。

精益創業的價值在於,在這個動態演進的市場里,找到一種可操作的適應市場的方式。拋棄這種冗長呆板的計劃,用反覆試驗和獲取反饋的方法來探明環境,通過迭代優化來最終進化出一個最好的產品。

由此為啟示,把「未完成」變成「已完成」需要如下三個法則:

1. 克服「過度準備」的慣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

2. 克服「自我防衛」的心態,樂於接受反面意見並加以慎重地審視;

3. 克服「沉沒成本」的固執,有勇氣否定並重新構造自己的產品。

*精細化思考

使用維度分析法,把選擇的對象分解為不同的維度,然後分別就不同的維度做出評估。

大多數任務都有一個至關重要、通常也是最棘手的部分,這個部分需要我們集中精力、非常專註地進行思考,然後將其破解。

舉個栗子,做一個PPT,首先應該做的是設計PPT的架構,分析受眾,知識水平、理解水平以及興趣點、關注點,在此基礎上設計內容以及展現內容的順序和佔比,以及講的時候採取什麼風格、策略。這個過程就是該任務的「核心思考區間」,只需非常專註地思考,需要的工具,僅僅是一張紙和一支筆記錄靈感。完成這個過後,可以選擇繼續填充具體內容,也可以暫停一下去做別的工作。之後,再為這個PPT選擇模板、尋找配圖或者調整字體的時候(「操作性動作區間」),此時便不需要介意被打斷。

*通過復盤積累智慧

做完一件事後,需要對行動進行細緻的反思,用語言歸納和總結出來,這些知識一旦用語言表達出來,會很容易被重複使用和遷移到其他應用場景中。

作者提供如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反思:

-信息

在做這件事時我利用了哪些信息?其中哪些信息是最關鍵的?

這些信息是從哪些渠道中得來的?哪些渠道被證明是很有價值的?

我可能遺漏了哪些信息?這些信息可以怎麼得到?

-預期

在做事之前,是否對事情的過程和結果形成了正確的預期?

我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預期?是什麼造成了預期和事實之間的偏差?

我的預期是否促進或者阻礙了事情的進程?今後應該如何管理自己的預期?

-結果

怎樣描述這件事的結果?怎樣評價這件事的結果?

在描述和評價這件事的結果時我用了哪些指標?這些指標是否需要改進?

結果需要哪些改進?如何改進?

-進度

事件的進度合適嗎,是太快了還是太慢了?是什麼因素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當進度出現問題時使用了哪些手段進行干預?效果如何?為什麼效果理想或者不理想?

-工具

在完成這件事情的過程中,我使用了哪些工具?

哪些工具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哪些工具起到了阻礙作用?

如何改進現有的工具使其發揮更好的功效?

-情緒

在做事的過程中我的情緒狀態是什麼樣的?是否出現過情緒失控的情況?是什麼引發的?

我是否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情緒?在這期間使用了什麼方法?是否需要改進?

-阻礙

在做事的過程中我遇到了哪些阻礙?其中最重大的阻礙是什麼?

我是如何應對這些阻礙的?取得了什麼效果?

這些阻礙中哪些會長期存在?我需要通過什麼持續的努力來減少這些阻礙?

-優勢

在做事的過程中,我發揮了什麼樣的優勢?是否有什麼優勢還沒有利用和發揮的?

在做事的過程中,我的主要收穫有哪些?我的哪些知識和能力得到了提升?

我可以向做同類事情的其他人學習什麼?他們有哪些優勢是我不具備的?

-缺憾

在做事的過程中,我的遺憾有哪些?最大的遺憾是什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個遺憾?

在做事的過程中,我暴露了哪些缺點?其中哪些缺點是必須且迫切需要改正的?

關於這件事,別人對我有什麼批評和評價?他們的批評有哪些可取之處?

-意義

這件事對我來說最大的意義是什麼?對我的短期生活和長期生活分別有什麼影響?

這件事對周圍人、對社會、對整個世界和對地球的意義分別是什麼?

我發現了哪些意想不到的意義?

在以上各個方面的反思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三個關鍵點:

及時性: 在做完一件事幾分鐘內就開始反思,這個時候記憶中保存了大量事件相關的細節,此時遺忘和扭曲是最少的,會更忠實於事情的原貌。記得要把反思的主要結論寫在紙上,以便查閱。

梳理「反應鏈」: 反思一件現實發生的事情時,梳理如何開始、發展、轉折、結束,背後的動因、阻力以及關鍵節點這些相關的因素是如何串聯起來的。有助於我們理解事件以及事件背後的運行機制,更好地掌控事情發展的進程。

關注意外現象: 「證實偏見」使得人們更喜歡符合期望的結果,而把意外的效應置之不理,或者簡單地歸結為隨機性。因此,在反思時,我們應刻意保持對意外現象的敏感,克服原有的思維惰性,通過理解意外來拓展認知和行動的邊界。

如何成為一個高段位的學習者

學會提問 - 對問題的好奇、對答案的渴望,是驅動我學習和探索的主要動力。

訂立計劃 - 儘可能的細緻,明確到具體的時間和進度。

實施學習 - 從頭至尾地閱讀一本書或者觀看一門課程,把其中認為比較重要的點摘取出來,並且記成筆記

回顧和整理 - 對筆記進行整理,或者畫出一張思維導圖,把書中的知識要點以整體的形式再現出來

主動建構知識,知識不是簡單地吸收而來,而是主動地建構而來,充分調用已有知識,在主動性目標的指引下、在豐富的情境中積極地進行探索,把新知識和舊知識糅合在一起,在頭腦中建構出新的知識體系。在問題引導下的學習最大的特點是,它所希求的知識是沒有邊界的,為了找到問題的解,我們可能會尋訪任何可能的線索,查閱任何有益的資料,而不受既定的觀點的束縛。

*為信息解碼

分析如下三個層次:

1.它說了什麼?給了我什麼感受?(它原本就要傳達的信息和知識)

2.它是什麼?對我有什麼價值?(對內容的反思,以審視的目光對內容進行評價和定性)

3.它的內部是怎麼組成的?它的效果是怎麼實現的?(對形式和構成的洞察,研究內容表達的手法)

大多數學習者,可能經常扮演的僅僅是一個「孩子」的角色,他們只關心這本書、這篇文章說了什麼,傳遞了哪些顯而易見的知識。而只有少數人,才會從「家長」的角度,去審視構成這些內容的材料,對它們進行本質和屬性上的概括,評價它們的價值和意義。而只有非常少的人,會從一個創作者的角度去研究,把學習材料作為一個觀摩與研究的範本來分析,將其拆開來看個究竟。能堅持去做第三層次解讀的人想必是不簡單的。

一個高段位的學習者,通常是一個適應型專家,他們可以有意識地構築一個信息解碼和知識擴展的良性循環

我們不去尋求相似;我們尤其要全力找出差別,在差別中選擇最受強調的東西,這不僅因為它們最為引人注目,而且因為它們最富有啟發性。掌握了多少知識,並不取決於你記憶了多少知識以及知識的關聯,而是取決於你能調用多少知識以及知識關聯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把知識當成一項技能來學習

求知分為三個層級:信息、知識和技能。最差的學習者只接收信息,貪多求廣;好一點的學習者看重知識,以記憶為目標;高手磨鍊技能,只求日日精進。信息、知識和技能本不衝突,只不過技能是終點,前兩者是邁向這個終點的路與橋。

知識技能化」的理念之下,提供如下三種知識操練的方法:

精選可信賴的信息源

好的信息源具有好的「信息品味」:它們往往有確定的內容主題和範圍,專註於某個領域;它們能一直提供高質量的、具有深度的內容,寧缺毋濫;它們能提供獨家的信息,絕不隨聲附和;它們能獲得所在領域內多位資深專家的推薦;它們可能也會推送一些營銷性的內容,但一定會有所節制,不會誇大其詞;不追逐當下流行或過熱的信息

疏離流行或過熱的信息,屏蔽掉大部分雜訊。網路上的熱門話題多半是人為製造的營銷性話題,通過迎合人們的獵奇心態來博取眼球。這些內容通常沒有關注的必要。

重事實信息,輕觀點和評論

事實信息是我們思考的基礎,而各種觀點和評論雖然有時會給我們以啟發,但也會牽引我們的頭腦。主動搜集和獲取事實性材料很有必要,以這些事實性內容為基礎,可以使我們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獨特觀點。事實信息既包括基於大樣本調查得到的數據,也包括深入的、富含細節的描述性信息,獲得的事實信息越全面、深入,觀點就越可能完備、準確。

定期閉關,屏蔽外界紛擾

每年抽出兩個星期的時間閉關,也就是一個人待在一個地方,只看書和思考,不允許任何人因為任何事情打攪。通過這種方式,信息被合理篩選後進入頭腦,加工、處理,然後通過清晰的思考和簡潔的方式表達出來。

*努力需要有效的策略

努力不僅是一種信念,不只是意志力的較量,它更是一種具有策略性的活動。體現在對個人資源的調配、行動方向的選擇、執行進度的把控和調適多方面,而好在策略是可以不斷學習和優化的。

在努力這件事上,除了自我激勵之外,我們應該思考:應該怎樣努力,採用什麼樣的策略來投入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怎樣有效地啟動、維持和優化對一件事情的投入。

*專註發展自己的優勢才能

利用自己的優勢努力工作,通過與人合作來平衡自己的劣勢。迴避在很多不同方向上空耗精力。保持專註,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並保持留意新的機會。竭力發揮自己的優勢,將其發揮到淋漓盡致,而自己的弱勢帶來的問題可以通過與他人組成優勢互補的團隊來解決。

* 絕不苟且做到極致

選取一件你認為最重要、對你來說最有價值的事,兢兢業業地把它做精、做細、做好;而其他次要事情,用七八十分的標準去完成它們就夠了;另一些無足輕重的事,能不做就不做。

可以選擇「二八開」的方式,把8個小時專註在主業上,時刻提醒自己避免各種網路雜訊的干擾,不讓各種社交媒體或者其他媒介分散你的注意力;而在餘下的兩個小時中,自由學習,接觸各種不同領域的知識,學習一些小而美的技能,嘗試一些富有創意的遊戲。

一方面要照看好自己的主業,以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力求在這個領域能培養出非常高的才能;另一方面,對於其他事物保持開放、包容的態度,用相對少量的時間廣泛涉獵,以捕捉和發展未曾預料的資源和機會,從而實現個人才能的最大化。

*因為努力而熱愛

放棄對「興趣」的執念,不把「興趣」作為做事的先決條件。先努力做事再在努力的過程中獲得樂趣和熱愛。

提升「浸潤」的深度:盡量全身心地投入到所做的事情里,不只用冰冷的理性,更用溫暖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體驗來激發興趣。

增加互動,變單向的信息流動為雙向的信息演繹,或者變純粹的知識獲取為技能上的操練。使用互動性的閱讀把被動、單向的知識接收變成主動的思考訓練和技能訓練。

所以,如果你做一件事的時候,先不去問有沒有興趣,而是先做起來,而且很投入、很專註地做,並懂得如何把一件單向的事變得雙向,把一件被動的事變得主動,那麼你就可能越做越有味道,一點也不痛苦地堅持做下去。不需要意志力拖著你走,你自己就勇往直前,奔得很遠了。

*獨特性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在新思想或新技術剛剛開始興起無人問津之時就投入進去,成為某一個新知識領域的先驅,實現知識能力的「低買高賣」。

當我們避開了追求社會認同的陷阱,也意識到去做酷事的價值以後,便走上了因獨特而成功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為大家提供七個方法:

1.抗拒慾望,或者延遲滿足慾望;

2.質疑最可信的言論,不盲從;

3.屏蔽流行信息,或只在固定時段接收流行信息;

4.思考最不可能的事,為其發展出可能性;

5.保留和發展「怪癖」,將其發展成自己的競爭力;

6.為小事物狂熱,並在事物中發現大世界;

7.開展思想試驗和行動試驗,讓思想和行動相互激發。

&>&>&> End, 多謝閱讀,希望能幫到你。


推薦閱讀:

學習狀態不穩定有辦法改進嗎?
高智商的學霸們在學習陌生的新知識時是否也會經歷一段理解困難的時期?

TAG:時間管理 | 學習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