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條件不好的人適合讀博嗎?

最近看到小木蟲上的一篇帖子 「窮苦孩子應該讀博?窮苦孩子讀博是不是「賭博」,是不是太「奢侈」了?」 ……

遂想到以下這幾個問題:

1.讀博真的有家庭條件限制嗎?什麼樣的家庭條件出身適合讀博?

2.家庭條件以及出身是否很大程度上已經決定了人生軌跡?這又是否回歸於宿命論?

(出身並非單指家庭經濟情況,也包括父母知識水平、見識等等生活環境)

PS.也有看知友們關於讀博的原因,有的是因為要旅遊(出國讀博),有的是因為家裡希望(為父母高興)以及等等……總歸來說讀博的人家庭條件都不是很差,那麼反過來說家庭條件好的人是在沒有任何壓力的情況下自願選擇了讀博,而且延伸一下,家庭條件好的人可以選擇做他們想做的任何事情,這樣也就是說有經濟基礎就有選擇的自由更進一步是自由地選擇,那這樣的話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說可以自由選擇自由發展的人大部分將會成為新一代的具有明顯競爭力的人群,繼而又將家庭條件的優勢延續下去………………那這樣不就成了權貴階層永遠是上一代的延續………………那這樣不就意味著現今的社會精英、名門望族都有可以追溯到的「名門祖先」………………這種馬太效應的結果不就是會得到這樣一個結論:現今的社會狀態完全是由人類形成伊始所決定了的。

(當然期間會有政權的更迭產生新的權貴階層,但即使更迭原有權貴階層一般也不會消亡,就像歷朝歷代都有前朝舊臣的存在與延續一樣)。。。


剛剛寫完thesis第六章上來放鬆的勞資必須來貢獻一點能量.

認識的博士們家裡是老師的比例蠻高. 做生意的偏少. 家庭環境當然對人有影響, 這個倒沒什麼可說的.

但關於家庭境況好壞對選擇「該不該讀博」時的影響覺得真是很重要. 很多人進博士前都缺少思考的. 身邊已經有無數的例子進入了才發現跳進了火坑, 每天過的生不如死痛苦無比壓力巨大, 抱著"博士畢業了待遇會更好"入學熬完三五年發現還是在跟碩士生一起搶飯碗.

這幾年在學術和創業的圈子來回跳, 勉強算不太容易遇到的經歷, 跟只呆在一個圈子看這件事的童鞋相比大概可以提供一個不一樣視角.

我會這麼考慮:

===1的情況===

不管家境毫不猶豫去.

你將在最優質的環境中跟全世界最聰明的一群人一起做你最愛的事. 你將有機會通過它達到一個其它任何路徑都達不到的高度和平台上.

一個一起入學的朋友, 不是什麼少年天才(i.e. 不是少年班或各路競賽)也不是一直一路優秀到底的大牛(i.e. 不是北清本科又各路保送) 的普通的985學校碩士畢業過來讀博. 但剛好跟到了他方向上亞洲第二的教授, 又碰到了非常喜歡的研究方向. 這幾年看他都不知道有沒有休息過的一直泡在實驗室. 但碰到他的時候一點也不覺得他累. 那些他實驗室其它人都覺得非常枯燥無聊的東西他都做的很享受. 從第二年開始就一直成果不斷. 博2下半年已經拿到了國外研究所的工作邀請, 他很順利的夏天畢業, 之後聽說在想回清華教職還是去米國他們行業第一的公司. 我想這都是他以前背景難以達到的地方.

===2的情況===

如果家庭壓力比較大, 不要去.

可以看看這張照片

在學校的seminar照的, 這是理工學院的情況. 大概可以看到博士生的畢業率不會高於50%. 如果是文科, 這個數字再除以2也不會嫌高. 也就是說, 你有一半的機會會退學. 做研究大部分時間都在失敗, 在永遠的失敗中讓你堅持下去的動力大多數是你對這件事的熱愛. 所以在一件你不喜歡的方向上做研究, 很難成功.

一個博士所需要的時間從3年到5,6,7年甚至更長不等. 認識的博士很多來之前沒仔細看實驗室是幹什麼的, 進去之後才發現做的事情完全沒興趣, 只能被教授趕著做事, 每天都苦惱無比, 也很難有好的成果. 這些在3, 4個不同學校的同輩到現在已經從退學了6,7個. 那個時候再回到求職市場基本只是一個年齡比較大的碩士應屆而已. 繼續熬著的不少也只是混著日子等畢業. 帶著沒有什麼競爭力的成果去就職. 如果家庭壓力比較大, 這讀博損失的機會成本是不划算的.

===3的情況===

如果家庭壓力比較大, 多考慮.

國內: 國內做學問環境很差. 回國創業時候最大的感受真的是「浮躁」. 所有人都只關心房子, 只關心錢, 沒有人關心你做什麼"事". 碰到一個清華的博士喝酒聊天, 得到結論這年頭在國內想要能安安靜靜做學術可能真是需要腦子偏執到近似變態才能不受周圍的影響, 我們都做不到. 當然國內有非常牛逼的實驗室有成果非常牛逼的博士, 但相對集中在那比例很小的幾所學校.

差學校: 博士的就業市場本來就很小, 學術也是一個很講圈子講"血統"的地方. reference比很多東西都重要. 道理是學者最重要的就是聲譽, 他們推薦的人一定是經過他們認可的. 如果學校不好, 你的校友網路就不好, "血統"也不好, 推薦也不給力. 在去微軟研究院做research intern時, 同一周入職的二三十個人自我介紹, 發現只有我一個人是自己申請進去的, 其它人清一色的導師推薦. 不難想他們的背景也很統一, 大部分當年都是在清華北大科大讀的本科. 在這個環境中去了普通學校普通研究室想完全靠自己做出成績來要辛苦的多. 而且做研究本來也是踩在前人肩膀上做的事, 研究室以前沒有積累靠你一個人做起來很難.

差專業: 一些打醬油的專業將來多半要轉行. 這是說打醬油不是說這些專業本身有什麼不好, 而是說這些學識不為這個階段的社會創造任何實際的價值, 所以你的學識才能自然也就不能被社會認可來換成收入回報給你. 可能只有在歐洲一些均富的國家阿貓阿狗大家收入都一樣的還可以過的不錯. 只是因為本科畢業就業不好讀了碩, 讀完了繼續因為就業不好又讀了博, 壓力實在很大.

===4的情況===

想了想應該只有隨便混完了工作橫豎是安排的二代們旅遊放鬆開眼界約洋炮才受的起的選擇.

_(:3J∠)_

這應該是在知乎最長的吐槽. 因為實在看到身邊太多無奈的例子. 我想說不是讀博毀終生, 而是在選擇的時候需要想的更多. 最重要的是, 你需要想的和比較的是你想要的生活方式, 而絕不是收入.

就像在這裡回答的一樣:

畢業後 20W年薪 VS 清華大學博士 怎麼選?

---

Update 一個評論

---

於楊甡: 「個人覺得國內國外這種分法是不嚴謹的,比較準確的分法應該是該專業的學科優勢地區和學科欠發達地區。。。。比如我們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基本上優勢地區就是在國內,港台也各有優勢,真的跑到歐美去。。。。跟理工科大部分專業是國外優勢完全是兩個概念啊。話說每次都看到一談博士大家就說最好去國外讀,國內就是土博,可是這種土生土長的專業不讀土博讀啥啊。。。。TAT」


家庭條件不好,會一直擔心產出的問題。我自身境界不高,難以脫俗。

在日本讀中國文學,有一點獎學金,可以打工,生活沒有問題,但來自家庭的資助很少,自己要承受很多壓力,若家境好的話,會多參加社會活動,人情交往禮尚往來頻繁些。很多時候要算著用錢,為下個月的生活費擔心,這也會分心。

再者,因家境不好,十分在意讀博後的工作,對收入也不是可以做到洒脫。真心喜歡學問,還是因為能找一份安穩的工作而能投入,有些難辯。若家境好一些,我不會急著攻讀學位,讀一些寬泛純興趣的東西,而不是為了寫論文而讀書。

當然,家境不好,讓人的意志堅強,能自立自律,有時也不乏頑固。經歷的挫折多一些,能夠理解同境遇者,多一份寬容。對他人,也對自己。


看了上面的討論,發現很多人對一件事沒有想明白,就是讀博到底意味著什麼。很多人都有一個認識誤區,就是讀博士意味著獻身學術夢想,清貧一生。

可是我們知道,擁有博士學位的人並不一定從事了學術研究,你可以說這是由於學術界競爭激烈,你也可以說這是個人的選擇。

@Ruki

前幾天看過本系一個報告,在讀完master的基礎上,繼續讀phd深造的有50%左右;算是能夠畢業的幾率;成功畢業的人大約有55%不再從事化學相關
工作(金融,諮詢etc);去掉待業的,剩下的屬於寬泛的science
related工作(包括小學中學老師);在此基礎上專心research的大約10%幾;在這些「金字塔尖」的科研人員中,最終能夠成為
professor的只有0.45%。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541469 問題評論博士學位,只是你從事學術研究的必要條件,不是限制。

博士畢業後的就業,如@大Joy 所說

讀完博士之後,除了年紀大了3-5歲,你的就業範圍並非比你碩士期間窄。當然,因具體專業而異,未必讀博之後你的起薪一定比現在高。是否「理智」因每個人的家庭狀況及價值觀而異。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624870/answer/15668715

你可以把博士看成一種有少量收入的」間隔年「,當然這個」間隔年」有點長,不確定性也很多,結果不光取決於個人的努力,還取決於你的運氣,你的老闆,你的同事——但是,這和一份工作的不確定性有什麼區別呢?

博士是對自己的投資。正如一份工作,一個證書,一個間隔年一樣,都是如@yolfilm 所說的,「投資自己」(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201206/answer/14312930 )。這個投資一定有風險,但也不是完全不可控——你隨時都可以選擇放棄沉沒成本,退出博士學習去找工作。

可是很多人選擇讀博士的時候,忘記了自己要付出的投資——幾年的青春年華以及相比工作損失的收入。於是選擇(導師、專業)不謹慎,隨大流;開始讀之後,拖延症嚴重(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365338/answer/14908124 沒有批評答案作者的意思,我自己也多少有拖延症);到了畢業時,往往要麼覺得自己荒廢了幾年,要麼覺得自己累死累活了幾年卻沒有足夠的回報(方向選錯了或者運氣不好),結果就是如@李璞璘 所說的畢業PhD的狀況——其實這也沒什麼,到人才市場去看看找工作的人群,誰又比誰好多少呢?

在決定是否讀博時,請記住這是一項投資,請估算一下預期的投入和產出;

在開始讀博之後,不要忘了投進去的青春年華,努力不讓自己的投資落空。

盡人事,知天命。

推薦閱讀: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365338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365338


「什麼家庭條件的人才適合讀博」,這句話在我看來有兩種意思:

A 我在做是否讀博的選擇的時候,是否應該考慮自己的家庭條件的因素?(個人情感類問題)

B 在社會裡,家庭條件因素是否對博士這個群體的人進行了一定的定向篩選?(社會類問題)

從題目的話題和補充說明,我更傾向於這個問題是B類問題。如果是A類問題的話,應該是這樣的問題才對:「家庭條件一般甚至較差的人該不該在國內讀博?」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636233

看其它答案都是從A角度來回答的,我嘗試從B角度來說明一下。

在不同的社會中,家庭條件因素起到的篩選效果是不一樣的

就美國社會而言,我舉這個問題為例:「地質在西方是貴族行業么?為什麼?」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477974 其答案摘抄一段如下:

在學生有完全的自由和權力去選擇專業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會選擇地質這麼一個略顯冷門專業的,肯定是真心愛這個學科的。……真的就是喜歡兩個字這麼簡單,不是說學這個專業的都是有錢人家孩子。

可以感覺到,在美國不管是選擇專業還是其它的職業規劃,興趣因素是佔了很大的分量的。而在中國,就會經常碰到《昨夜無眠》這樣的討論: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606182

繼續舉極端例子的話,某些地方的底層人民連溫飽都有問題,何談去為讀博而奮鬥?

在以上這些不同的社會中,美國這樣的社會是對個人幫助最大的,現在中國社會次之,無溫飽社會是最不適合的——我把題目說明中的一句話修改一下作為結論:允許人自由選擇自由發展的社會,大部分將培養出新一代的具有明顯競爭力的人群。在這樣的社會中,家庭條件的篩選作用是不明顯的。

由於身體原因,還有一個觀點暫不詳細談了,先把結論本身擺出來:讀博並不是形成競爭力的唯一途徑,優秀的社會能夠保證無論個人做出怎樣的職業選擇,都有同等的機會實現自我價值,獲得優勢地位。

從以上兩個結論可以得出,問題中所擔心的「家庭條件優勢-&>能夠選擇讀博-&>形成新的家庭條件優勢」這個鏈條的兩個環節都是脆弱的,因此不用擔心(在人類不斷發展的漫長歷史中)家庭條件會與權貴階層有強相關性,更不會出現「宿命論」。


窮人家的孩子不要去讀文科和純理科的博,否則到三十齣來賺不到幾個錢,屌絲一個。就算有個女屌絲跟著你,過的日子也很辛苦。進高校教書是很多這類博士的理想出路,但現在博士在高校不值錢,如果不是科研很牛,靠工資還不如普通白領。

但是如果真的非常喜歡學術,那先工作幾年積累一點資金,孝敬一下父母再去追求偉大理想也不遲。

但屌絲讀工科,特別是碩博連讀還是很有性價比的。工科博士的起點比碩士還是明顯高出一截。追平大部分同級的本科碩士同學問題不大。加上未來更大的空間,值得一博。

update 2017/1/17

現在文科博士的就業門路連高校都很難擠進去了。至少杭州的高校大多數都要求有海外背景,還要看第一第二學歷


這個條件不好也還是分很多很多情況的。

這種問題最終還是看自己怎麼選擇。講講我自己的故事吧。

我目前本科大四,物理專業,即將直博,量子信息方向。我是家庭條件十分不好卻選擇了讀博,不是天分好,只是選擇了自認為最適合自己的路。

交待下家庭情況,家裡沒有過存款,唯一的幾個存摺是村裡辦的低保卡、醫療卡等附帶的。從我出生起,家裡頂多有過幾k塊。至於為什麼會這樣子就不方便說了。這樣也能走到現在這一步,真是拜這個太平年代所賜。接受的教育一直落後,高中考過年級前五好幾次、班裡一直前二的我最終高考617分,去了某不知名985分校最冷門專業。選專業的理由是,我那時傻呵呵的覺得物理是最適合我的,也覺得四年大學教育不夠,渴望更多。不用說,我大學是貸款,生活費自理。現在自己算是負債幾萬,家裡另外負債幾萬,爸媽那樣生活了一輩子(六十多歲了),唯一的希望就是我,就是我能生活的更好。他們十分尊重我的選擇,這點我很開心(其實他們對專業、職業這些東西一無所知)。

大學之前,我唯一不無知的就是知道自己特特無知,非常渴望在大學裡慢慢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認知(真正的貧窮帶來的影響是外人很難體會到的)。一方面,我大學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大學的時間和環境自我教育;另一方面,我們學校學術不太好。(第一個方面是主要原因啦)所以我並沒有一心投入學術(有一個專心干科研的同學保到北大,不過人家是大學伊始就有了目標),而是花了很多時間解剖自己,看自己究竟缺了什麼,究竟怎樣才能有機會擺脫以前近二十年貧窮閉塞生活對自己的影響,才能此生過得有奔頭。結果就是我了解的越多,越發現裡面道道多了去了,越發現自己的希望渺茫。當然我心底深處還有學習的動力,所以績點還行,項目也水了一些,最後有保送機會,也很幸運地保到清華微電子所,與自己想去的方向毛關係沒有,不過我不在乎。

為何選擇直博,最關鍵的還是自己當初選了物理專業,也依然覺得自己還沒受夠教育,還想繼續,也真的想挑戰自己,看自己能否搏個一技之長。失敗也不怕,我知道最苦的日子怎麼過,也仗著現在的時代餓不死四肢健全的人。經過四年的思索,我覺得環境是影響自己的罪魁禍首,改變自己的好選擇就是進入到相應的環境。如果從這個角度看,清華和北京是我改變自己的好環境,用五年的時間成本換取,我十分願意。所謂家庭條件不好的人適不適合讀博的不同意見或許更多的是針對那些並不是特別不好的一類吧,我說不好是什麼生活水平的那一類,總之是還有和讀博相當的機會供他們選的那一類。

唉,對我這種境遇下的孩子,真是別無更好的選擇。就像你給乞丐一頓美餐,乞丐會拒絕么。相比缺少的金錢,我更認為自己依然還是精神上的乞丐。自己都還在乞食呢,管什麼老不老、媳婦不媳婦、孩子不孩子啊。

=====================================

2016/02/26

不知不覺間,我的博士生涯也已過去了一年半。

因為最近這個當時比較情緒化的答案偶爾會有些動態,我動了再更新一點的心思。

我重新讀了一遍自己的答案,只能說我並不後悔。

本科時,我四面出擊,沒有高人指點,信息也不是那麼暢通。現在想來這一過程雖不可避免,但並沒有給我帶來實質性的競爭力。或許就是破除一些東西吧!這說難不難,說易不易。總體上,我會覺得幸運。

但,我並沒有建立一套良好的知識體系,甚至,我都沒搞清楚我面前的商業化社會究竟是個模樣,更不清楚我到底該怎麼去應對,我只是像個孩子,有些傻傻地,不斷去嘗試,去體驗。

這光怪陸離的世界啊,我感覺我剛剛開始看得清其門道。

所以,借著前幾年零散的積累,我看到了希望,我開始著手去構建點可以隨時間不斷累積的知識和觀念,還說不上體系,只是以我目前的眼光,覺得算是與這個世界相融洽。

至少,我覺得我這輩子可以好好地活著了!

=====================================


博跟博的差距也大的很,上面的回答都太複雜了,其實每走一步仔細衡量投入產出,風險機遇而已


家境應該是中等水平,不需要你著急著出來掙錢養家。

我讀書早,五歲就上小學,博士畢業的時候,算是年輕的,27歲博士畢業,中間沒有間斷。

至今我在我們系還是最年輕的,不是之一。

但是就算是我博士畢業時也已經27歲了,如果家裡著急著需要我掙錢養家或者資助父母,兄妹,讀博顯然不現實。

我家境中等,父母都是工薪階層,可以自己自足,不著急要我出來工作掙錢,故可以一直讀下去。

而讀博是否需要家庭條件很好,其實也不必。

我讀博士的時候,免學費,每個月國家補貼243元,導師補貼300元,合計543元。現在研究生待遇提高了,博士每月最低都有1000元的國家補貼。

而根據學科不同,例如我這個學科,博士期間就可以從事一些兼職工作,每年收入也有3-5萬,當然這就會耽誤一些學習時間(本來我可以更早畢業,或者做出更好的成果)


題目說明不成立。我的直系長輩至少三代以內沒有什麼名門望族,我的家境不好,我讀博了。

我母親大專文化,曾是廠醫務室醫生;父親中專文化,曾是廠技校老師。我小學畢業時工廠倒閉,雙雙下崗,就近進入附近的普通初中,但後來仍免試進入市重點高中。本科期間領助學貸款。論家境我屬於普通職工家庭,甚至當時有種說法是『城市貧民』。

本科後出國讀研然後讀博,專業都是最沒錢途的理論研究。純粹自己喜歡,父母並不理解。由於是國外項目資助,個人發展方面沒再花過父母一分錢。父母現在各自找到地方掛靠,工資不高但足夠老倆口舒適生活,我個人的事業也很順利。

家境是負擔,不是鴻溝,不構成不優秀的理由,也不成為實現夢想的屏障。


與其說和家庭條件有關係 不如說和個人有關係.

我一朋友 家境很窮 是農村的小瓦屋 從小很勤奮 拒絕浪費時間 拒絕不良娛樂 很拚命的考上北航

現在北航工科博士在讀 博一開始 跟老師做項目 年收入九萬加 補貼家庭沒問題 同時還找贊助辦了個大學生志願者團隊 做高考經驗交流 支教 勤工儉學幫助 等等 三年下來和政府以及省著名高中都建立了良好關係 團隊里高考狀元五名以上

是否讀博的關鍵 在於你從中的收穫對不對得起那些為你付出的人

對以上言論負責


經濟基礎不能完全決定是否讀博。個人覺得讀博要有這幾個條件。

1.要能靜得下心做研究,幾乎沒有外界的壓力和紛擾。

2.對所研究的課題要感興趣,有一個好交流的導師。如果導師不好說話和相處的,請三思。

3.考慮要一個人太專一從事一個行業,這是一種很脆弱的謀生方式。一個人同時從事幾個行業,不一定是壞事,但會比較累。


本人中科院某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現在公派美國留學,碩士畢業於北京211某校,大學在地方一本高校。就我自己的經歷和周圍的情況說說我的理解。我的專業是環境類,中科院老闆不是大牛隻是一般。我讀博士一方面也是彌補第一學歷的不足,我本身是少數民族,家鄉屬於窮困落後地區,家境是非常一般的,一路都是助學貸款讀完本科。所以高考成績就算當地排名靠前,也只能上個地區一本,一直耿耿於懷。碩士遇到一個大牛好老闆,覺得研究有興趣,於是轉中科院讀博,計劃明年畢業,前途不明。

其實我周圍很大一部分都是大家所稱的鳳凰男,鳳凰女,就是家境非常一般的縣城出來的,後面的學歷只是為了彌補第一學歷的不足,專業不好就業,家境不寬裕但一般家裡沒負擔,中科院給的補助也夠生活,無學費,也能圓了名校夢,所以就讀了。因此對於出生不好的,第一學歷學校專業都不怎麼樣,就業談何容易因此讀博的優勢就有了。所以這種是鍍金。 但我還是建議,如果不是第一學歷太差,就業太難,本身不是很愛好科研的,不是聰明之極的,尤其女生沒男友的,沒有傍上大牛老闆的,要三思慎重。進了圍城,幾年的大好時光就過去了,收穫不好說,而且可能改變你的生活方式,比如孤獨,壓抑,老的快…就是懸在空中,高不成低不就,反而限制發展,就業選擇也少了。現在博士畢業也不好就業,進高校要求越來越高,一般高校的博士畢業更不好說,就我的師兄師姐進的高校也是一年不如一年。三思吧。


這個話題真的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各種觀點精彩紛呈,各有道理。

小鰻來總結一下,首先是需要直面自己的內心,如果自己有著對某一個專業真心熱愛的赤誠之心和怎樣的挫折也不會磨滅的熱情和激情,那麼堅定地讀吧。但是很多人未必能夠獲得這麼純粹,人心也往往是最經不起誘惑和考驗,以及時間無情璀璨的東西——如果這份對於科研的執著打了折扣,哪怕是從100%到99%,都會讓你經常反覆地思考,自己當初讀博的決定是否值得。

很多朋友採用了經濟學的理論,會發現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讀博是「不經濟」的。如果一個人還是不能避免用錢的尺度來衡量一件事,那麼家境不好的人真的要慎重考慮讀博。

還有,從社會的角度以及家庭的期望來說,讀博可能都意味著你在各個方面都比別人慢一步:買房、安家、立業、結婚、生子……也許普通人眼中,你的人生會因為讀博而延遲開始。當然,這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有很多人把讀博本身當做一種生活方式。

另外,在中國人的傳統中,經世致用、經濟實用一直是統治了幾千年的社會主流思想——也許和我們仍處在發展中階段有關,社會尚未達到高度發達,大多數人不能放下一切去追逐自己的喜好,而是在生存和生活的層面上奮鬥和拼搏。很多選擇都是基於經濟的考量,我相信這是每一個中國成長起來的人潛移默化收到的影響,或多或少都會對讀博這件事產生來自於經濟方面的影響。


傳遞負能量的回答,匿了吧。

其實題主的推論在足夠大的樣本範圍理一點也沒錯。的確,富有家庭的孩子有更多選擇的機會,有更多的資源可幫助他們實現自己的選擇。權貴階層的權貴會延續下去。

在中國這個現象不明顯,只是因為1949年社會財富重新分配過後,富裕階層出現至今不過二,三十年,我們還看不到財富積累對家族後輩的影響。

但是以個體論,每個人都可能把自己的人生走得出人預料。如同前面幾位答題的出身貧窮的博士,需要付出的是比他人多出數倍的努力。


我在國家人社部博士後管理辦公室打雜過幾個月,見過許多博士、博士後。這幾個月里我所見到絕大多數博士後們,混得都很慘。沒有穩定的工作,在各個工作站和流動站之間不停變換,每2-3年必須變更,住的是公司或者學校提供的簡陋博士後宿舍,拿著微薄的補助,任何一個補助名額都會要擊破腦殼去搶去掙,很多博士後三四十歲了還沒有固定的工作,只能到處漂泊,哪個工作站或者流動站有招博士後的機會就去哪裡。


婚姻家庭狀況不清楚,不做評論。


我只是陳述我看到的事實,摺疊我吧。


我能吐槽兩句嗎?針對這個「2.家庭條件以及出身是否很大程度上已經決定了人生軌跡?這又是否回歸於宿命論?」 雖然讀書很有用,但是在現階段,只要你想努力,不讀書也照樣可以學會你想學的,還自由呢,不用去學校守規矩,不用為了證書去學你不想學的。我長這麼大,至現在沒有見過一個博士生,認識的人中沒有一個研究生。好吧。。。你說 我是不是該回家種地了?我們暑假實習公司最大股東是大專畢業,80後,現在每天自學編程。所以想學在那都能學,當然我現在唯一認為 讀研究生,讀博士的價值就是讓你相對快速,直接的找到對的方法,另外周圍的圈子會不同,更有利於你的研究學習。


我就是家庭條件不好的人,在國內直博。

家庭條件不好的話,會帶來蠻多壓力。父母總盼著早日畢業,但是這個事又急不來。

找對象受影響。家庭條件不好,讀博,自己經濟條件一般,沒經濟條件談對象,父母也不能幫忙買單。

總之,就是會很苦。畢業出來了,也不見得好。

還是早點畢業賺錢好。


其實還是看家庭條件到底不好到什麼狀況了....

如果真的很想讀書,家裡也不是沒你掙錢就過不下去,讀博也沒什麼....

如果很需要你外出工作掙錢的話,那還是別讀了吧


主要還是看讀什麼博了。如果學費生活費可以自理,家裡條件夠二老生活就行了。但畢竟有些專業是沒有學費減免的,而且可能沒有獎學金,這個就看上學的人本身了,是靠家裡,還是靠自己。


讀博畢竟是一件投入產出周期比較長的事兒,家庭條件,至少短期之內不依賴讀博的人的收入吧。


不差錢,隨便讀。

家庭尚可且讀且珍惜。

家庭不好不該去讀博士,除非產出很可觀。

讀博士那點破獎學金,就不用提了,跟國內同行比確實強點,在國外就是個低保戶,稅都不用交的。要是父母不能靠自己的收入頤養天年,我一定不會讀博。如果你打算讀博的時候單身,或許還好。如果你不單身,你一樣躲避不掉買房的問題,如果沒有家人的支持,到時候才知道自己的口袋有多緊。一個PhD房奴所背負的壓力,不是工作的房奴能夠理解的。


推薦閱讀:

TAG:教育 | 大學 | 家庭教育 | 博士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