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幾年圍棋地位下降的原因是什麼?

如題,他們的圍棋文化普及應該做的挺好吧?我甚至是看了《棋魂》才開始學下棋的,希望得到的回答能將中日韓的圍棋氛圍做比較。


謝謝納米黑客邀請。

看到好多人說日本的是藝術不重視勝負而導致國際比賽成績下滑,還有的說是日本二日制而現在的國際比賽普遍是快棋,日本棋手不適應。

其實現在日本圍棋的衰落就像中國女足的下滑一樣的,要厚度沒厚度,要後勁沒後勁,領軍人物像井山裕太,張栩,山下敬吾也只能很偶爾的來個亮點。今年的三國擂台賽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現在的日本隊能進入最後階段,或者爭取至少贏兩三盤就滿足了。

這些事情如果闡開來,講那些像什麼社會因素這類大的了不得視角我是談不來的,好歹接受過專業訓練,憑感覺和經歷隨口說說罷。

就以今年做個縮影吧,從去年到今年年初,突然像鬧瘟疫一樣賽場上都開始走中國流布局,前年的時候聽幾個國手講棋,兩三個國手說起中國流還體現出的是很有心得的態度,後來「瘟疫」鬧開以後,新變化層出不窮,今年初再見到上次的幾位,他們就紛紛表示現在的變化太多,有待學習的太多了。然而到了今年九月十月,中國流又開始銷聲匿跡少見起來,像黨毅飛白洪淅bc 決賽的時候那樣的譜子的各種變種開局又流行了,最近這種布局下連大飛掛星位(防止小飛掛對方跳應,脫先反夾之後的肩沖)的走法都被像時越這樣的高手們嘗試了好多遍了。以前迷你中國流曾經也是極為流行,現在變形迷你中國流都被拆解無數次,見到了迷你中國流有時甚至還反而要當新手看待。這樣一說,大家能感覺到吧,變革確實很快。我們國家職業棋手也好,以職業棋手為目標的沖段少年也好,現在是一群既上進又有相當數量的群體,對比來講,日本的就遠遠不如。其實依我看,甚至可能張栩對自己常常走的張栩定式也未必有現在這批沖段少年和圍甲選手不斷花樣翻新玩的通透了。

網上網下我除了和本國的下棋,和韓國棋手下的也不少,和日本棋手下的就少得多了。不過他們總有些中老年人會定期組織來華交流。我接觸的日本棋手,常常局部喜歡走一些很精巧的小手段,摳兩顆子啊,別處交換撞口氣然後暗度陳倉啊,這樣。序盤起手常常是老一套的布局思路,比起中韓的棋路來說,不那麼緊湊也不那麼實戰。所以碰上日本棋手一般都是一種感覺:無壓力。

突然想起有一次比賽,看高手解析一個變化,一個九段告訴一個日本棋友,說你走這樣的變化效率太低下了。誰知那個棋友下一盤還是按他的老路子走,虧了一大把。被再次指出以後,他說道:「這局部我都下了這麼多年,都習慣了,就不想改了。「如果把這個事情闡開講,可能就有以偏概全的嫌疑了,打住了。

咱們先撇開藝術不藝術不談,圍棋首先要講算路和取捨對不對,你要說那種乍一看美觀其實經不起尖銳的衝擊一接觸戰就垮的棋為藝術嗎?我覺得那種棋就是臭棋,或者華麗而中途半端的臭棋。現在業餘比賽里也偶爾有那種自以為藝術其實狗屁不通的臭棋,想起前年比賽一個大叔,下的那些個棋,要說大局好像有那麼點意思,要說棋型好像也挺美觀,結果對局開始以後他被殺的輸到了二百多目。讓人直接聯想到秋天裡割麥子,一刀下去裝一筐那種。

圍棋有引導人走向探索某種意義上的境界的功能,同時也通過鮮血淋漓的殘酷勝負讓人極度的追求滴水不漏的嚴密推理,兩者孰輕孰重自然是見仁見智,但如果境界的花架子被人家一刀捅穿了,那還有境界可言嗎?還是趕緊心懷感激的藉此機會重新審視自己的漏洞比較好吧。這句話不是評論日本圍棋,而只是不同意一些棋友輸棋不甘心就拿境界和一時不察做幌子擋箭牌的理論。

從歷史沿革上簡單來講,日本古代圍棋走的是御城棋那種激烈無比的爭棋,四大棋家爭奪一個名人棋所,為了這個名人頭銜,常常殺的非常慘烈。著名的有赤星因徹吐血之局,能讓一個高手輸棋之後吐血並幾月後病亡可想而知是什麼樣的壓力。基本上在道策的手割理論出現並且讓日本棋界感受到更豐富的境界之前,和中國古風一樣,都是全盤力戰棋風。至於真正的舉起棋型美學旗幟的,也就是大竹九段一個人,武宮正樹九段的獨特大局觀當然也可以算是一面旗幟。如果你非要因此說就這大竹對整個日本棋界就完全影響了,也決然不是那麼回事。棋手最直接被影響的還是自己的訓練方法。

說起&<棋魂&>,那確實是經典的漫畫,不過棋魂誕生前,日本的圍棋就已經被各種電子遊戲等等衝擊的有日漸式微的苗頭了。像圍棋這種需要不斷通過多方面思考略微類似修禪的棋盤遊戲,對於普遍好動心中更多不安的一代來講,大概就實在提不起胃口了吧。

日本的好圍棋漫畫也不止棋魂,還有像松田一輝弄得《圍棋三千年》這種,只不過專業性強一些,裡面好多講解專業棋譜的篇幅。日本的漫畫產業人兢兢業業的精神是值得尊敬的。另外日本棋手,尤其是老一輩棋手所寫的圍棋書那是極其的好,大大的好,既踏實又耐看又深入淺出,沒有辦法不讓人想強烈推薦。

更新:最近林海峰九段在《圍棋天地》接受了採訪,說的很到位,大家不妨看看。

無關的話就不說了,歡迎探討。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日本棋界生活比中韓安逸太多了.


日本圍棋的衰敗,除棋手實力外,還在於圍棋思想的落後。毋庸置疑,日本幾百年圍棋積澱,對圍棋理論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形成了關於子效分析,棋子輕重,棋形等一系列認識,歷史上起過積極作用。

http://9songs.cn/thread-3466-1-1.html

然而,日本圍棋有個根深蒂固的毛病,就是過於相信和依賴理論,而忽視了圍棋最根本的東西:計算。有了理論,可以不用思考計算,可以從理論上就否定一些下法。或者說,理論更象是花拳秀腿,看是好看,真打起來或許還不如王八拳管用。當年徐瘋豬不正是用他的王八拳打得一干中日高手找不著北?

從李昌鎬開始,圍棋的思維方式其實發生了很大轉變:好不好,下出來才知道。根據實戰需要進行深入計算,找出最強的一手。比拼的是算路和手段。

比如立二拆三,以前認為不能下,現在卻認為可以下。再有如春蘭杯陳耀燁與朴廷桓一局,到處都充滿了算路的比拼,比的是棋手的基本功。在這樣的局面下,日本棋手的弱點暴露無疑,一接觸戰,日本棋手往往就吃虧甚至崩潰,蓋因算路不夠。

所謂一力降十會,從根本上來說,現在下的是力戰的圍棋,而力戰,更多的不是理論而是死活,計算。這才是圍棋最根本的東西。


不是境界藝術這類東西的原因

兩個原因。一,人才斷檔,這個問題從90年代中後期就開始了,六大超一流在40歲之後依然霸佔日本棋壇,每年的頭銜戰都是老對手間的對決。近年來從各個渠道的消息來看,日本學棋以及進入職業棋壇的人數變少,後備力量不足。

二,訓練量。這是現在90後棋手成熟快的重要原因,體現在一方面國家隊和集體討論的形式上,日本要差中韓不少,另一方面在互聯網對局上,中韓年輕棋手參與網戰的頻率遠高於日本棋手,事實上經常出現白天剛相遇晚上又碰上廝殺的情形……再次就是單論全年的總對局數,中韓也相對日本要多一些。

還有一些次要的原因,日本棋戰的挑戰制度對衛冕者過於有利,不利於開放性競爭,而且獎金相對於中韓更豐厚使一些高手缺乏與頂級中韓棋手競爭的動力(比如張栩);風格上過於追求簡明和平緩厚實,缺乏速度,在國際大賽中經常一觸即潰;過度固守所謂傳統,不僅僅包括兩日制賽制,日本棋賽中獨特的跪姿個人以為根本就不是很好的下棋姿勢。

另外如果看過09年左右孔傑對山下敬吾的LG杯對局(大致的印象,大約130手終局的一盤),就會發現即便導入比拼內力和大局觀的局面,日本棋手也佔據不了什麼優勢

所有的境界和藝術都是依賴於計算力的,從目前來看,圍棋還沒有純粹哲學概念上的風格

另外,認為日本現在長時制的棋譜質量或者所謂藝術含量高於中韓的,屬於鑒賞力出現了誤區。吳清源曾經提過,他一般目算只能算清相當有限步數的最優下法(此處具體多少步我找不到出處了,但他明確反對過目算30步這種說法),可見圍棋變化之多實在難以窮盡。長時制對局部的算路給了更加充裕的時間,但圍棋有太多根本算不清而依賴戰鬥直覺和細節敏感度以及全局意識的地方,很多高手的復盤解說也說明了這點。更何況日本慢棋中真的戰鬥起來的棋也不是沒有,與中韓比較一下就可以明白了。

PS:補充一下,關於第一點,可能有一個非常簡單的解釋,那就是木谷實先生在1975年去世了。沒有了木穀道場,從此日本棋壇就很難再出現超一流級別的棋手。


日本人的圍棋玩得有些過於注重繼承傳統和風骨了。

他們比賽對局時的場面:又是深奧幽玄吧,又是字畫屏風,什麼榧木墩子,貝殼棋子,島桑罐子……對局者不是西服就是和服,然後旁邊還事兒事兒的老坐那麼一幫也同樣嚴肅整齊的所謂立會人……旁邊點心、茶杯、小暖壺、扇子、手絹、煙、手錶……各種玩意兒五花八門……還兩日制,還有專門的觀戰記者伺候著,點點 滴滴記錄他們的一顰一蹙……

然後到了中日韓三國的比賽中卻經常被干翻……因為中韓全部心思都花在了怎麼研究透徹在序盤就能把敵人打崩的半盤定式上。

對日本人來說,圍棋不是一種競技運動,而是一種由兩個人創造一張漂亮的棋譜的創作。這種過於陽春白雪的氛圍應該是日本圍棋圈子發展緩慢的原因。


上述各位講得都有道理,但我覺得「比賽時間的限制」可能是更為直接的原因。

現代圍棋不要說以前那種可以打掛或者日本三大戰兩日制的時限,連國際比賽通行的各三小時的比賽都在被壓縮。可能是為了迎合萬惡的電視直播吧!

時限減少的最大影響就是計算節奏必須加快,那麼題海戰術出生地少年棋手們當然可以秒殺老棋手。中韓少年大行其道的秘訣,我覺得就是「唯手熟爾」!而現狀是,25歲以上都變成老棋手了!

如果比賽時間延長到話,日本棋手(特別是老棋手)可以通過反覆計算,將計算的差距縮小,其後所謂境界、判斷等就可以派上用場了。雖然這些有點玄虛,但我覺得這才是圍棋不同於其他棋類的高妙之處。


日本只是國際比賽的名次下降而已。首先,日本國內比賽和國際比賽的用時區別很大,棋手到了國際比賽很難適應,所以國際比賽成績很差。

其次,日本棋手對於國際比賽不熱衷,因為國際比賽的獎金比日本國內比賽低多了!他們又不會跟天朝一樣整天考慮為國爭光。

中日韓的圍棋氛圍完全不同。

日本人講究藝術,目的是留下完美的棋譜,所以向來看不慣韓國人那種爭勝負的頑強走法,認為不能玷污棋譜,該投降的時候就得投降。日本的現代圍棋事業,主要是靠報刊雜誌獨家刊登棋譜的收入為基礎。

韓國人喜歡賭棋,講究勝負,除了勝負其他都不重要。韓國圍棋,在日本人看來全是無理手,不上路子,野蠻;其實很頑強,生命力極強。

中國人的圍棋,從小孩學棋開始,就跟中國的高考一樣吧,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不停比賽、升段。但是最近幾年形勢真不錯,各地的圍棋培訓的氣氛好很多,有很多培訓班不是那麼功利。


圍棋厚度太薄

過去日本圍棋一家獨大的時候,靠國內「圍棋人口一千萬」的基礎來運作圍棋體系,包括日本棋院的職業棋手制度、獎金豐厚的「七大冠」比賽等等,而現在圍棋人口銳減,老齡化嚴重,不僅圍棋產品的消費大幅減少、圍棋的社會影響力變弱,重要的是,新棋手的苗子越來越少,職業棋手間競爭被削弱了,導致僧少粥多 ,水平整體下降。

順便說一句,對於中國來說雖然學圍棋的小孩越來越多,但還不能說中國「圍棋人口」足夠多,中國圍棋還是走的金牌戰略,只是運動員多了而已。

關於日本的圍棋文化,還是有很多地方值得學習吸收的,看似現在繁複的圍棋棋理和美學觀念其實是在過去刀光劍影的比賽中形成的,包括那慢悠悠的兩天制比賽,那其實是過去日本圍棋實力的象徵。對於圍棋來說,終極的貢獻莫過於產生一種供人(包括現在和將來所有的人)欣賞的文化,而可惜的是現在中韓似乎還沒能做到這一點。


其實題主應該看看藤澤秀行先生的自傳。你就會找到答案。我們是局外人,我們不懂日本,很多都是道聽途說,而秀行先生是局內人。而且他也是高高手。他看的最清楚。

八十年代初。秀行先生反覆觀察中國圍棋氛圍,就得出了這種結論。而且當時秀行老師棋力很厲害,一個人和聶衛平、馬曉春兩個人一起下。就是同時下兩盤棋。

仔細觀察了中國棋壇,我的心裡每每響起警鐘。「還沒聽到中國軍團的馬蹄聲嗎?我們如果袖手旁觀的話,他們用不了十年就會席捲日本棋壇。」但是我的話幾乎沒有人相信,誰都輕易地認為日本不可能輸。

而且中國看待圍棋的態度也很平和,沒有盲目自大:

其實,好像中國方面也沒有想到會這麼快就追了上來。他們都說,「藤澤老師,十年還不行,總要二十年或三十年。」
「不會的。要追的話,一下子就能追上。」
但是不管我怎麼說,他們還是不理解。

事實上,現在看來。秀行老師的話在現今應驗了。中國圍棋是真的啪的一下就追上了。

對比同時日本自大的態度,更是讓老人家很無奈:

儘管在日中圍棋擂台賽上連連失敗,但是秀行軍團的訪問中國仍在繼續。有一次,一個老前輩對我說,「秀行先生,你這麼希望中國強大起來啊?」我竟茫然不知所答了。
這是想把日本輸棋說成我的責任。多麼小心眼兒,真讓人目瞪口呆。日本輸棋,我也窩囊。但是輸了有什麼辦法?我敲警鐘的時候,誰也聽不見,輸了棋倒來發牢騷。真是找錯門兒了,並且也不是因為我稍微教教,中國就強大了起來的呀。

看到這裡「不是因為我稍微教教,中國就強大了起來的呀」,我不僅熱淚盈眶了。秀行先生是多偉大的一個人。他雖然說組織秀行軍團幫中國圍棋,但何嘗不是給日本年輕人一個看世界的機會呢?武宮正樹、依田即基、大竹英雄他們,不都是秀行老師拚命給帶出來的。另外:曹薰鉉也是秀行老師帶出來的。

曹薰鉉回韓國前,秀行老師是這麼說的:

「聽著,玩兒也好,睡覺也好,決不能忘了圍棋。如果不好好兒學棋,我狠狠揍你小子。」

兵役一結束,薰鉉便嶄露頭角。一個人奪取了韓國棋壇的所有頭銜。聽到這一消息,我坐也不是站也不是,非要見他一面。獲得了第一期棋聖、喝醉了的時候,我曾叫嚷著「真想見見薰鉉」。那年(1977年)秋天,我突然宣布「明天去漢城」,把周圍的人都嚇了一跳。

我倆都為分別了六年之後的重逢感到高興。見了面就下棋,沒出市內的賓館一步。三天三夜,我倆面對棋盤,把薰鉉下過的棋一一復盤,然後,全神貫注地對局,和在代代木的事務所的研究會時沒什麼兩樣。薰鉉的棋下得很出色。本來是懷著如果不上進就狠狠揍他小子的念頭來找他,但他正如我所期待的,棋藝大有進步。他完全按照我所說的去做了。

之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曹薰鉉贏了很多冠軍。

秀行先生曾經說過:

從很久以前我就說,「曹薰鉉決不比日本最好的棋手差。」但是,信我這話的棋手很少。在這裡我想說的只是,我沒有看錯。

秀行先生可以說是大前輩了,中日韓,兩三代圍棋人都極為尊重他。他對中國圍棋選手,其實內心就只尊重聶衛平一個人。因為他在聶老師身上看到了當年吳清源先生一個人鑽研研究的影子。他在書裡面稱呼聶衛平為聶先生。其他人要不就是「君」,要不就稱名字(這種人和他比較親熱,比如曹薰鉉)。

第一屆應氏杯,秀行先生也參加了。半決賽和聶衛平下,另一個半決賽是曹薰鉉和林海峰下。林海峰在日本下棋,但應氏杯代表的是台灣,趙治勳代表的是韓國不是日本,可以說日本年輕人一個都沒有進半決賽。而當時秀行先生眾所周知他胃癌做了手術了。

賽前秀行先生說:

「贏棋不那麼簡單,但是輸棋也沒那麼容易。」

其實他已經最好最壞的打算了,最終,秀行老師兩盤棋都以半目輸給了聶衛平。其實兩盤棋他本來贏面很大。

在另一個半決賽上,曹薰鉉戰勝了林海峰,於是在決賽上,聶衛平和曹薰鉉見了面。爭奪世界第一的是中國和韓國,日本棋手沒有進入決賽!圍棋愛好者對此大為不滿,我們也感到很凄涼,但是這一結果是預先就想到了的。不管人們怎麼說,我們專業棋手只好接受這一事實。

1989年的世界第一的國際圍棋比賽,日本還靠著一位得了胃癌的老人比賽。這已經說明了一切了。

最後秀行先生總結了下,也說明了一些日本圍棋的問題:

今後的棋壇
現在,棋壇上各種各樣的問題堆積如山,大概最大的難題就是
如何解決日本棋院的赤字體制問題。日本棋院在授予段位證書、發
行雜誌方面,都是壟斷企業。也許人們會奇怪,圍棋在世界上發展
到今天的地步,棋院的財政怎麼會困難?但是棋手的世界和一般的
公司不一樣,每個棋手都是山大王,對於棋壇的舵如何掌,日本棋
院如何經營這樣的問題,大家意見不一致的情況是很多的。理事會
代表棋手負責經營。就是理事會的工作也因為牽扯到利害關係而不
能順利進行。如果我年輕點兒的話,還可以像以前那樣作為理事發
揮作用,但是今後的工作只能靠年輕人了。作為老前輩,我能做的
只是提些建議,防止根本上的錯誤。
如何對待因棋戰增加而造成的對局過多,這也是個大問題。僅
這兩三年就新設了世界圍棋錦標賽、IBM 快棋錦標賽、麒麟杯團體
賽等各種各樣的棋戰。一流棋手還要參加日中擂台賽、日中名人戰、
日中天元戰、亞洲快棋錦標賽等棋戰。棋戰增加了,棋壇興旺起來,
對我們來說,這是值得慶幸的。但是,這必然又造成對局過多的情
況。就連年輕的依田紀基君也出現了因一星期對局兩三次而發燒病
倒的情況。我下一盤棋,體重減輕兩公斤,解除疲勞、恢復體重,
需要一星期的時間。所以,如果每星期下兩盤棋的話,體重不但不
會增加,而且會越來越少,有可能最後體重為零。
因為是越贏,對局就越多的體制,一流棋手越來越忙也就不可
避免,因此也必然影響到棋手的健康。要中斷這種惡性循環,除了
減少對局的規定時間,是不是可以檢討一下棋戰的自由參加制度?
除了一部分正式棋戰,每個人都應該選定自己參加的棋戰。當然,
年輕棋手處於學習階段,最好參加所有棋戰。我以為這個問題是必
須解決的,儘管有名望的棋手不參加棋戰會使報社、贊助單位感到
為難。
還有一個,是圍棋規則的問題。日本圍棋是以圍地為基本觀念,
中國圍棋是以棋子的生存競爭為基本觀念。其實兩者沒有什麼大的
差別,但是規則卻有點兒不同,因此在國際棋戰漸漸增多的今天,
就有人呼籲是不是應該考慮制定統一的規則。還有的人偏激地主張,
中國的規則最優秀,全都按照中國的規則統一起來。
我是反對這樣的主張的。先不管中國規則和日本規則哪個正確,
現在的日本圍棋規則並不令人感到有什麼不方便。估計大家也和我
想的一樣。到了棋社,突然告訴你,改成了中國規則,你肯定會不
知所措。就像現在這樣,在日本下棋用日本規則,去了中國用中國
規則,不是挺好嗎?
在我們面前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我對棋壇的將來是樂觀的。
中國和韓國越來越發展,肯定會不斷湧現出爭霸世界的棋手。日本
也不會服輸,為此我才嚴格地訓練年輕棋手,盼望著不久的將來,
從秀行軍團里誕生出征服世界的人。刻苦鑽研,提高棋藝,取得了
勝利,一切自然會迎刃而解。

上面那本書,秀行先生1989年寫的。書的結尾,先生說:

我也不會服輸。因為剩下的時間不多了,必須趕緊干。調整身體狀態,鍛煉腦力,每一局都全力以赴,一定要再次衝上決戰的舞台。不管對手是誰,我是決不會輕易認輸的。儘管戰勝如魔鬼般的對手、登上決戰的舞台對我來說已並不那麼簡單,但是我一定要實現這一諾言。
不達目的,死不瞑目。

果然在1991年,他在王座戰贏了羽根泰正,1992年贏了小林光一衛冕王座戰,這年他67歲。可是日本棋手,普遍沒有秀行先生的這種為了圍棋全力以赴的拼勁。這是日本棋手的一個核心問題,棋手的態度問題。

這種封閉自守的愚蠢行為只會讓日本圍棋越來越萎靡,只有我們的對手強大了,日本圍棋的強大才有意義,圍棋是沒有國界的,只要是棋道中人都是一家子。——第3期中日圍棋對抗賽答記者問。

可惜,沒了秀行先生,就沒人去嚴格訓練年輕選手的前輩了。日本圍棋內在、外在的各種問題,態度、制度、健康、規則。可以說秀行老師給日本棋手找到了趁手的對手了。中國、韓國都強起來了。日本棋手反而被打下去了。可以說日本圍棋的實力下降,是多方面的。

最後說一下個人感受吧,其實我和上面一些朋友的感受差不多。日本在計算這方面,就有一種說不出的差。

當年看高尾紳路的棋,在Tom上看的直播,我就在網上一直盯著棋譜看。棋下的漂亮!開局,中局都不錯,不愧是秀行先生的徒弟,執白中盤很快就贏下來了。但隔幾天,下第二局,過中盤,入大官子就被找回來好多。

像高尾紳路、井山裕太這種,你走入他的步調,其實他們也能贏棋的。但想辦法簡化局勢他們贏就很難。


拿追求藝術、留下完美的棋譜當做日本圍棋弱的原因也是逗,就像拿一個鎚子手機非吹說東半球最好手機一樣。

追求完美的前提是要有頂尖的實力,當年的日本六大超一流有,現在的日本棋手沒有。被人吊在天上虐,那是人家的完美棋譜,不是你的。


個人感覺,日本圍棋過了巔峰期了,現今的高手有很多來自台灣和韓國的,比如張栩。日本圍棋感覺比較飄逸,重感覺,輕計算,到了比賽的時候很容易被計算強的韓國選手和中國選手佔得先手。現今中國的棋手古力計算極強,也就是敢對攻,寸土不讓,形成超複雜局面,最後在計算力上勝你。


1、似乎是周鶴洋九段說的,天才會造成中韓圍棋水平的失衡。日本已經很久沒出像李昌鎬,李世石,古力,柯潔一類的圍棋天才了。2、這一屆農心杯三國擂台賽,日本先鋒一力遼取得三連勝。一力遼家族希望其繼承家族產業,而一力遼正是名副其實的富二代。3、不止日本,韓國圍棋也有下降趨勢。韓國前領軍人物曹薰鉉,李昌鎬,李世石在自己統治的時代都可以稱得上是世界第一。而現在的朴廷桓似乎有些力不從心。人口基數自然是硬傷,經濟達到一定水平後,對圍棋會有不利影響的。學棋風險極大,能稱為出色的職業棋手只是鳳毛麟角。大部分人不是半途而廢,而是「祖師爺沒給你這碗飯吃」。


1,現代化。日本是個十分現代化的國家,而日本圍棋而太講究文化傳統,年輕人都不願學圍棋。別看現在中國學棋的孩子多,家長大都是為了訓練智力,不是熱愛圍棋,真正把圍棋作為終生追求的人,越來越少了,所以我懷疑過幾年中國圍棋也要和日本一樣。

2,錢多。日本棋手在國內三大頭銜賽中,拿的獎金遠遠高於國際大賽,別看日本人圍棋成績不好,獎金榜上前幾名全是日本人。所以頂尖棋手重視國內頭銜賽甚於國際賽,這樣成績自然要差了。

3,好玩的東西太多了。聲色犬馬,女優,電玩,日本年輕人好玩的東西太多了,誰願一天十幾個小時練棋呢?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興衰本平常,說不準過若干年後,日本又出現一批大竹英雌、大林光二、依土紀基來挑戰日韓呢!


上面很多專業人士已經分析過了,我是業餘的,就談下自己的感受。

日本圍棋的境況更像是交流,交流沒有輸贏,在乎的是體驗過程的感受,所以日本圍棋對輸贏不是那麼在意,棋路就像是繪畫,在意的是欣賞意境,繪畫沒有輸贏。

韓國圍棋的境況就完全不同,首先民族心理就不同,韓國畢竟是後起之秀,趕超的心態,在意的就是輸贏,所以對於棋路的計算更為在意,反而更像是博弈,博弈的目的就是輸贏。

而中國很難說,國家大,風格也多,但是科舉式的擇優,捧星的態度更重,更看重某一個人的輸贏,而不太重視一個國家的棋風。


圍棋人口減少

日本の囲碁人口 棋魂的效果只是一時的


日本孩子都去玩ps3,nds,psv了吧。。。


推薦閱讀:

Twitter 為什麼在日本比較受歡迎?
日本有良好的教育體系,為什麼在網上看到日本國民的英語口語水平卻那麼差呢?
今天的德國東西部區別大嗎?

TAG:日本 | 日本文化 | 圍棋 | 知天下知乎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