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算是「中國設計」?中國設計是否已經有了自己的風格?

剛看到有人談日本設計、韓國設計風格讓我想到這個問題。


所謂「xx設計」,如中國設計、韓國設計、美國設計等,我想指的就是當地設計師憑自己生處中的環境生活經驗、喜好、視野、及其他的設計作品影響下,交雜而成的設計輸出(output)。對設計師來說,風格並不重要,對藝術家來說風格就重要。為甚麼風格對設計師不重要?因為客戶欣賞的是設計師解決設計問題的切入點、手法、和看視物的角度,視覺風格反而是副製品。而且,創意從來都是活的東西,一旦風格被定型,也代表「沒有多少板斧可以玩了」,也就是邁向敗亡的開始。我自己則希望諸位及自己繼續不探索新可能,最好是在憑自己努力和信心改善國內設計環境的時候,無意間共同找出了「中國設計風格」,而不是以「中國設計風格」作為出發點去做設計,兩者言語上差之分毫,實際上謬之千里。


既然說到「中國設計」,而且還是「工業設計」類話題,我就說說大家都熟悉的紅旗轎車。

先上一張大家都不熟悉的照片

這個車可是紅旗車的真正前身,1955型的克萊斯勒高級轎車。

再來看看大家都熟悉的定型車(由於對開門的紅旗車沒有好的圖片,所以用了張加長版的圖片)

或許有人會說這兩個車有什麼可比較的地方?哪裡有中國設計?

請看看這兩個車的細節部分,從大燈到前格柵,有模仿,但敢於大膽的創新,尤其是在那個60年代,非常難得。尤其是其前部,以大氣穩重的姿態出現,當時可是被列入世界汽車年鑒的唯一的中國汽車。也是那個年代唯一被世人熟知的機械產品。這樣的設計,有其重要的中國人自己的內涵,講究細節設計(製造就。。。。。)同時兼顧整體風格,車身曲線把握的非常到位,前機蓋及車身曲線可是引領當時的汽車潮流的。現在的汽車強國德國,在上世紀六零年代還是甲殼蟲滿街跑的時候,賓士300S還類似於克萊斯勒的造型。至於後來的技術被政治綁架了什麼的,我就不說了。

後面再放幾張紅旗車的圖片,我就不品論了。

看見這些,我就想,為什麼不新建立個品牌,好好的去做啊。為什麼要這樣。。。。。

我還見過通用汽車版的紅旗。裡面連儀錶盤都是通用的,雷死我了。

說完汽車,再說說詹天佑。

這個人大家應該很熟悉,人字形爬山鐵軌設計是世界性的創舉。

還有茅以升的錢塘江公路鐵路兩用大橋。

這樣的設計不僅僅是在中國,在世界也是領先的。

不要對中國設計妄自菲薄。當然總是緬懷歷史也是錯誤的。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9%B9%E5%A4%A9%E4%BD%91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C%85%E4%BB%A5%E5%8D%87


風格當然有,就像京城裡的皇家紅黃,就像雲紋,就像筆墨紙硯,就像...各種貨...博大精深有容乃大。

其實說那些話挺汗顏。我們缺乏反省,缺乏對資源的挖掘和利用。速食文化,一味求快,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早先看紀錄片《張藝謀的2008》,我想其中有很多設計師應該借鑒的態度。中國文化是有基調的,同時也是有很多可以繼續發展的:歷史上具象的物件,抽象的精神,都可以為我們的設計提供素材,只是缺少挖掘。大家一說中國風,滿腦袋的青花瓷,滿腦袋的中國結,滿腦袋的墨汁,除此之外便懶得去看,懶得研究。

「深邃」、「神秘」、「古老」是官方叫出來的,我覺得我們的路數,目前更像是,吹了個大牛逼,生了個小崽子。


西安地鐵。

西安地鐵的中國特色設計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地鐵標識(城牆章,一站一標,顏體,地鐵站名)

二.地鐵宣傳語(沿線文物)

三.地鐵車站裝修設計(花崗岩立柱,宮燈吊頂,浮雕紋飾,文化牆,導向牌,出入口,車票)

一.地鐵標識

西安地鐵的標識「城牆章」,外方內圓的設計,採用了西安的標誌性建築明城牆的造型,充分的展示了十三朝古都西安的古文化,與我國其他城市的地鐵標識多是圓形或者不規則形狀不同,西安地鐵特立獨行的採用了方形地鐵標識。

為了突出中國特色,標識也採用了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國紅色,標識的主體為城牆垛口的形狀,內側的橢圓代表城牆的城門,也是地鐵隧道的造型,二者構成了一個字母M,也是地鐵metro在國際上的公認的標識。

西安地鐵是全國唯一,每一座車站都有獨立標識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所有的車站標識都採用顏體書法進行書寫。

西安地鐵的站名都很文藝古風,展現了十三朝古都的文化底蘊。

在設計地鐵線路時,如何為地鐵站起名? - 薛一山williamxue 的回答

二.西安地鐵宣傳語「穿越歷史,感受未來

西安地鐵二號線挖出很多文物,對文物的破壞大么? - 薛一山williamxue 的回答

三.西安地鐵車站裝修風格

①配色:與國內地鐵車站普遍採用白色為底色不同,西安地鐵所有車站整體色調為藏藍色與木黃色

(依次為北京地鐵,南京地鐵,武漢地鐵,上海地鐵,都採用了白色作為地鐵屏蔽門上端指示牌的底色,表示很喜歡南京地鐵。)

②花崗岩:與國內地鐵車站支撐立柱普遍採用現代包裝材料不同,西安地鐵車站支撐立柱全部採用花崗岩,所有車站的立柱橫截面都不同,雕刻以不同的紋樣,配上不同的裝飾如唐三彩。

此處列舉一號線玉祥門站和永寧門站。

③所有車站的天花板都採用中國傳統的宮燈格局,在力求通風、照明等現代需求的同時,營造出濃濃的中國風味。

④每座車站均設置大量浮雕、文化牆等,有金屬工藝的、現代工藝的、陶瓷的、花崗岩的,均採用一句成語做主題,多與地鐵站所處的區域特點有關。

此處列舉二號線安遠門站。

關於西安地鐵車站的裝修設計和文化牆太多此處不再贅言,請參考我的另一個答案:

地鐵文化與城市文化有什麼樣的呼應? - 薛一山williamxue 的回答⑤西安地鐵的各種導向牌指示標也都充滿是中國特色的設計。

標識立柱高3.8米,寬0.41米,通體靈巧不失穩重。色彩為灰藍色,由

唐代繪畫藝術中常用的礦物顏色歸納而來,穩定而平衡感強,給人一種和平安詳的感覺。整個標識立柱大體分為四部分,自上而下,頂端為西安地鐵標誌,中間為書法站名,書法站名由書法體及站名標識符號構成,經過設計的中國傳統書法體——顏體與現代設計完美融合,體現了西安的古城特色;站名標識設計是根據全線各站的地標性建築物衍變而來,突出各站個性特徵,使人們產生親切感,同時起到標識的易辯、易識、易讀的引導作用。中部為車站標識及列車首末班時間,下部為縱向線路圖。底部為激光切割的裝飾紋理,正立面功能劃分明確,側面的「S」曲線造型將正面的四部分整合為一體,完整而美觀,厚重且沉穩,無論是遠觀還是近距離接觸,都充分展現了標識設計的功能美、技術美與藝術美。

西安地鐵導向牌的基本造型取自人們熟悉的基本建築構件「青瓦」。

地鐵站也通過各種細節體現著濃厚的文化氣息。比如站台層的座椅,便仿造傳統木製座椅的樣式,側面印有站台座椅兵馬俑銅車馬紋樣。

⑥地鐵車票

來西安玩的同學都稱讚西安地鐵票設計的很好看,有西安特色,比北京地鐵票好看太多了,包括長安通,也比金陵通,北京地鐵卡,武漢通要好看得多。。(要上對比圖么)

⑦地鐵站出入口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有冒犯,純屬無意,侵權刪。


中國設計,其實是有一些約定俗成的風格,受到了傳統中國思維的影響,最典型的就是「大氣」。在汽車設計這個圈子,所有外國設計師都在思考怎麼呈現「大氣」這個理念,而且日本人還把這次詞語直接翻譯為「daqi」。這種潛在的影響一直都在,只是沒有人真正用系統和科學的方式來闡述,更接近意會和口耳相傳,所以讓外人覺得「中國設計」還很虛無。


過度的強調這是「中國設計」,只是民族自卑感或自尊心在設計中的雙重體現,這是處於文化弱勢的時候會發出的聲音。設計的國家性是存在的,但不該只是表面的裝飾符號

日本有說我要做日本設計嗎?北歐有說我要做北歐設計嗎?XX設計只是外國人貼上的標籤 是一種文化的認同

目前來說中國並沒有自己的設計風格,一是在於工業革命的斷層,如今的設計強國哪一個沒有經歷第一二次工業革命,這於沒有經歷過的中國拉開了極大的差距,但是這個在中國工業設計高速發展的今天會慢慢趕上來。

二是在於對於文化軟實力的重視和保護,文革不用說了吧?這個我覺得也存在相對慢慢變好的趨勢。

所以不要片面強調中國設計,那些說雲紋什麼的是什麼鬼,貼標籤的設計而已,中國化的符號不叫中國化的設計,只有將聚焦的重點轉移到設計本身還有文化的傳承上來,中國設計才有可能逐步形成

晚點我找一個比較喜歡的中國化的設計 嘻嘻


我曾一度認為,日本的平面設計風格,本該屬於中國。

我會在這篇文章理智分析國家的設計風格和中國設計風格的未來。

首先,我要說的中國設計,是中國平面設計

看到之前的答案和答案評論中大多數人對中國設計抱著諷刺和無奈的態度。

曾經,我也是同樣的為這個問題所困惑,甚至做夢都夢想到中國設計崛起的那天,我也聯絡過多個旨在振興中國設計的組織,仍然得不到答案。繼續每天一邊看著他國設計作品的優良,一邊暗自為自己國家的風格發慌。

後來我才意識到,正是我這種無法冷靜的心情,只顧著盲目批判與抱怨的態度,才讓我一次又一次地絕望。接下來,是我儘可能冷靜的分析。

希望能看下這個回答中我自己總結的分層法,方便理解我之後用詞的意思是什麼。

平面設計師如何提高自己的設計水平? - Colorblindy 的回答

接下來我會用個別風格對比的方法來說,對比的三個對象分別是:「歐美空間構造平面設計風格」、「日本平面設計風格」和「中國平面設計風格」

選擇這三個對比對象的原因:首先為了不把文章弄得過於啰嗦,我就不細分歐美各國家的風格了,我選取其中的空間構造風格來講,歐美的空間構造風格相比其他兩種亞洲的平面設計風格有明顯的區別,而日本和中國同為亞洲,相比中國較成熟的「日本平面設計風格」能夠較容易地分析出「中國平面設計風格」的問題所在。

不用質疑的就是,這三個國家的平面設計風格都經歷過「背景層」、「圖形層、「信息層」用有序重疊的方法組合的那個年代。

崗特蘭堡(德國)

福田繁雄(日本)

哈德門廣告(中國)

接下來對三張年代相近的海報進行分層法的分析

1.圖中岡特蘭堡的作品背景層使用了黑色,其上一層是經過創意的圖形層,再上面一層是分布在各處的文字作為信息層。

2.福田繁雄的海報,背景層使用了白色,其上一層是代表50的圖形層,再上一層是信息層,信息層的文字使用矩形框住了。

3.哈德門的海報,背景層使用了大面積的底色和邊框共兩種顏色,圖形層有人物有煙盒,文字層有廣告語和品牌名稱。

當年,在技術還不夠豐富的那個時代,其實中國的設計並沒有落後太多,各國的平面設計也沒有形成太多各自的風格,那是因為在各類型層的組合方法上都採用了有序重疊的組合方式。然而中國的平面設計風格在這之後才開始表現出迷茫,沒能在這個技術發展的今天找到自己的風格和特點。一直到如今,三者的格局已大不一樣了。

決定設計風格的關鍵因素有以下幾點:

1)元素的風格

2)各類型層的組合方式

3)極其重要的國家文字元素

這三點當然不完整,但這卻是最主要的三點。

元素的風格:從這個最簡單的說起

即使是再歐美風格的組合方式,如果裡面中國元素過多,肯定也是中國風格爆棚,這個不用多說,自己體會一下吧。例如功夫熊貓這個海報,雖然整個設計用了歐美平面設計風格常用的構造空間的組合方式,又加上面積很大的英文,但是滿載著中國元素的它還是中國風十足

元素的風格還涉及到更多的層面,我不細分了,舉個例子吧,例如手繪元素的風格,日漫和美漫區別一目了然,這也是元素風格的範疇。例圖如下面這張櫻蘭高校男公關部,即使文字全換成英文,這個風格也不可能是歐美風格吧

各類型層的組合方式

耐克海報

構造空間的組合方式會透出一種偏向歐美的設計風格,讓背景層和圖形層形成一個整體的空間,信息層的文字在途中也交錯環繞於圖形層,更加深了空間感。好,我們拿這種風格再舉個例子

同樣是創造空間的組合方式,歐美風格仍舊很濃郁。

接下來說日本的平面設計風格,日本的平面設計風格繼續延續了有序重疊的組合方式,並加大了對留白風格的應用,仍舊樂於使用純色(尤其偏好灰白)作為背景層,然後將心思專註於細節創意和製作工藝的創意上。

無印良品海報

松屋銀座刺繡海報(前面說到的製作工藝的創意)

國家文字元素

文字元素其實被「元素的風格」一項包括,但由於它的重要性,單獨拿出來講一下

之前看到一個段子,如何把櫻花拍出日本的感覺,這是一個惡搞的答案。

但這卻是一個真實的定義:

在其他元素無明顯風格的情況下,唯一的元素風格決定著整體的風格。

畫面中所有元素都無法體現風格,當然文字就代表了一切。

而平面設計中也是一樣的道理,文字的風格是最為明顯也是最為影響人們判斷的。外行的人很容易因為畫面中的文字將風格判定錯誤。

接下來我舉個例子,更直觀地闡述下由這三點所影響的國家設計風格。這個例子中的圖片都是我幾分鐘草草修理的,有瑕疵希望能勉強觀看。

原本的黑天鵝電影海報,這其中的組合方式採用了日本、歐美均有使用的有序重疊組合方式,文字採用了明顯的英文,歐美風格濃郁。這時候讓我們將英文換成日文。

整個畫面看起來還是不夠日本風格,為什麼呢?因為人物剪影是歐美人物的剪影屬於明顯的歐美風格元素,高高的鼻樑等面部特徵還是無法跳出歐美風格,這時,我們更換一個亞洲女人作為剪影。

換上了亞洲人的臉龐,文字、圖形元素、組合方式都透露出日本風格,這張海報才完完整整地變成了日本風格。

這就是國家的設計風格了。

同樣的,假如文字換成中文,人物側臉用亞洲人物,三要素都是中國風格的時候,這個作品就會透露出中國風格了。

中國並不是沒有設計風格,只是沒有找到完美的表現方式,並且沒能讓中國的平面元素進化到足以適應時代的地步。

中國設計元素停止進化是中國設計現狀的罪魁禍首之一

中國的平面設計大多數處於停止進化的狀態。最終後果就是導致中國元素無法更多更好地融入到現今的平面設計當中。無法很好地融入,人們就會放棄融入,從而失去了國家的設計風格。關於這個我最另一個回答中提到過,希望大家都應對中國設計元素抱有希望其進化的心態。

「二次設計」(re-design)可以設計出與什麼樣好的作品或經典案例? - Colorblindy 的回答

----------------------------------------------

引用原文:

一個新事物的出現,就意味著一個進化的開始,當它進化到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便會逐漸降低進化的速度,直到被忽略。隨著新事物誕生頻率的降低,和快速的進化讓事物對需求的滿足,停止進化的事物將越來越多。

而所謂的Re-design,就是呼籲人們讓停止進化的東西能夠繼續進化,從而推動整個世界的進化。

真正優秀的再設計,是能夠為這個事物本身帶來質改變的設計。

真正偉大的再設計,是能夠讓這個事物擴大進化空間的設計。

一味地保護一種文化不允許其進化,實際上是在慢性地消滅文化。

讀過我第一篇回答,應該會知道我對於平面設計總結的分層法,文中提到了逐一擊破各種創作技能。在提升各項能力的同時,您就會發現,中國平面設計元素越來越不夠適應時代。每個國家的設計元素在時間的流逝中,也在不斷地進化,不斷地適應時代,而中國的設計元素,有很多卻被停滯,然後將其譽為不可褻瀆的文化而保護著。一但你想要創新,就會有很多傳統藝術的擁護者和學者站出來,他們會極力壓制著心中的怒火告訴你:「你根本不懂我們這個領域,你這是在對它進行玷污。」

我曾經做過一個統計,就是中國書法對比日本書道在各自國家平面設計領域中的應用頻率,以及優質作品出現的頻率。

為了不引起另一話題的爭論,我就不公布統計結果了,希望大家多多思考中國傳統文化的進化趨勢,了解中國傳統設計元素在現今設計中是否能夠很多地應用,這種固步自封,究竟是一種保護,還是逐漸失去的一個過程?

----------------------------------------------

日本平面設計中常用到英文,這個大家都比較了解,而中國的平面設計中如果用到英文多數會被判決為看不懂或者裝得太高端了等等,這又是為什麼呢?值得思考和對比的地方太多了。

接下來這句話會打破一切定義:一切的風格都不是定論。

在這篇文章里我不想提及商業平面設計中甲方的壓迫,稿件需求的匆忙等等事情,誰都懂,我只是想告訴大家,我們應該從自身找原因和找方法,捫心自問是否真的有想過如何為中國設計尋找風格,是否真的用心感受過所處的這門藝術。前人留下了基石,再經過許瀚文所說的「當地設計師憑自己生處中的環境生活經驗、喜好、視野、及其他的設計作品影響下,交雜而成的設計輸出」也就逐漸變成了國家的設計風格。或許我們沒有很好的基石,或許我們晚了一大步,但是只要能醒悟,任何時候都不晚。畢竟我不斷地看到了中國設計師們令人滿意的作品。

@許瀚文 曾經孫志貴將您推薦給我,我讓我的代理人和您聯繫過,但是沒能聯繫上,在答案中看到了您,在此和您第一次說聲「您好」。

在許瀚文的答案里有位用戶 @shang wang 評論說中國無設計,我不知道您是不是設計師,如果不是的話,我想告訴您有一大群人正在自己的設計領域裡努力著,如果您是設計師的話,不要放棄,不要抱怨,一個真正優秀的設計師,只要閉上眼睛不看這個世界,腦海里就會出現優秀的中國設計,只是在等待睜開眼睛的那一天。


蘇州的公交車站

小區

學校


關於中國設計,我沒有資格說什麼,但是關於中國審美,我想吐槽一下,請看發生畫報的吐槽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NjEwNTkwMw==mid=401435174idx=1sn=3c29af0851f83f78f8470e65987ca22ascene=1srcid=1217rkdKJdBZUejTMZCUrE2e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


北歐、日本設計的作品為何如此擄獲人心?因為好的設計飽含著人性,它們不僅有蓿簡約、新銳的外表,更重要的是貼近你的生活。

比如田中一光《設計的覺醒》裡面對MUJI無印良品的商品推廣方式的創新:MUJI 將產品物美價廉的原因以及生產製造過程全部清晰的讓消費者了解作為一種全新的推廣方式。田中一光要求文案以此思路對商品進行特點介紹,並且直接印到所有商品的包裝上。所以田中一光說:大家在購買商品的過程中,便宜固然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是讓消費者安心的了解產品便宜的原因,讓消費者安心才會有更大的市場競爭力。

前些時間讀日本人寫的書挺多的,對日本禪意和素雅風格的風格在中國大陸蔚然成風,但是我覺得,在表面功夫的盲從的同時要注意日本社會和中國大陸市場的區別,日本基本處於第二次現代化的成熟期,而中國尚且處在第一次現代化的發展階段,日本消費者已經由之前的盲目追求產品奢華,華麗轉向一種理性消費,MUJI無印良品出現在日本我認為是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日本與西方不同的東方文化的,一種虛無主義的體現,第二方面就是日本相對成熟的市場和已經理性的消費者。

《不發想,無設計》的作者日本設計師木全 賢曾經自信的說日本消費者所享用的產品是全世界設計品質最高的產品,在這種全國都充滿高品質設計產品的前提下,消費者的設計品味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這就想起鮑懿喜老師在設計社會學上問的一個問題:你認為在目前中國大陸的設計是採用理性的現代主義設計好還是採用後現代主義風格好。我覺得其實中國的一個特殊性就在於整個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性,中國大陸現在真的很奇葩,經濟發展一方面過熱發展:如在建築業,另一方面又發展過冷:如在民營企業,像最近在珠江三角出現的倒閉潮。所以在大陸既不能過分保守的現代主義也不能過分浮誇的後現代主義。設計理想的情況下應該是整個社會消費趨向的引導者,但是現在設計成為消費的俘虜。就像之前說的,設計師在某種程度上和企業是利益共同體,但是設計師絕對不能成為企業追逐商業利益的幫凶。

最後拿設計師的幾個佳句作為結尾:

托馬斯-伯恩斯坦:誠實地跟隨自己的心,去發現屬於自己的答案。

弗瑞里克-馬特森:約翰列儂:好曲子會自然而然的產生。所以好的設計師自然就能畫出好的東西。


「中國設計」是個太過寬泛的提法。工業設計、平面設計、UI設計、動畫設計、服裝設計等在現實的國情下都會呈現不同的狀況。就從平面/網頁/UI設計來講,目前階段中國的本土設計師技術水平並不比外國差,風格也基本和世界潮流保持一致(包括但不限於扁平化、低飽和配色、高雅漸變、各種擬物圖標等等)。但這些並不是「中國式的設計」。

我也時常在想,什麼是「中國設計」,我給它下的定義是「一看便知為中國人所設計的」。從廣義上講,由中國人設計的隨處可見的粗劣小廣告、印刷品似乎也在此範疇之內。但這種回答顯然不是題主和回答者想看到的。我唯一能夠想到的關鍵詞就是「淘寶風」,事實上淘寶網堪稱中國最大的設計分享網站之一——儘管水平參差不齊,儘管缺乏高端設計者的參與,儘管很多素材的版權是有問題的。但是幾百萬家店鋪特別是作為核心的幾十萬家天貓店,每天幾十萬美工在為了轉化率、點擊量等等在苦苦拼殺在一線。無論如何這股龐大的力量不可小視。而這其中其主導作用的應該就是阿里系的設計團隊,很多天貓賣家也是有意無意地在往他們的風格上靠。

如要明白什麼是「淘寶風」,只需打開天貓主頁以及它的各個頻道首頁一看便知。自從2010年以後淘寶/天貓上的這種以粗體字體、高飽和度配色以及與其相配的大量卡通插畫,在借鑒國外潮流的基礎上,的確形成了一種獨有的風格,包括其線下的廣告也基本與此一致。國外似乎沒有與天貓相對應的電商網站,雖然歐美日本的設計水平有目共睹,但外國人也沒有為了達成交易絞盡腦汁地美化首頁、策劃活動專題頁、優化詳情頁,當然究其原因,有很多人都分析過,涉及到商業模式和國情等等,老外並不需要那樣做。就但從設計來講雖然存在過度設計之嫌,還是符合當下中國商業的需求的。阿里/淘寶/天貓上的這些設計風格作為目前「中國設計」的例子之一,它的正面作用是證明中國具備一個平均水平的設計人群基礎,並且競爭非常激烈。

局限在某個元素的風格早完會被用濫,比如中國結、祥雲、剪紙、水墨畫已經完蛋,那個「禪意」我看也快了(其實「禪意」還是學的日本),所以關注風格,不如關注下目前中國設計是為誰服務,將來會怎樣。


當有一類設計被叫做「X國設計」的時候,一定是這類設計反應了這個國家獨特的文化。「X國設計」的傳播,就是得到了一致認可的文化的對外輸出。所以要談中國設計,就要挖掘中國獨特的文化。

原研哉說過,在當今世界,民族差異化就是價值(大意如此-.-),深切認同。

中國有一些自己的文化,但沒有很好的繼承或者還么有形成大同。

比如中國山水畫的「留白」,我認為是非常好的一類審美文化,搞好了就是一類「中國設計」~~~可惜最後沒有集大成,反倒是原研哉跑出來寫了一本《白》,闡述的還是挺深入的,人家又有國際知名度~~憾~~

然後恰好昨天聽了「屌絲派」的分享,我就在想,屌絲文化也算是中國獨有的一類文化吧,挺自嘲的,雖然不大上檯面也反應了中國現實,流傳範圍也廣。比如我以及周邊的許多朋友看似「白領」但想著連個房也買不起,也就只好自稱為「屌絲」~~以後會有以「屌絲文化」發家的「中國設計」嗎~~

我也很關注這個問題,只是也沒有什麼明確的答案。如果看不清中國的文化主流是什麼,就撿一些碎片先設計著~~


山寨就是最強的風格,要什麼都有,我們只是設計的搬運工


當然有,最引以為豪的當初「山寨風格」。

出了這個還有四不像不倫不類風格,中西合璧瞎折騰風格,領導特批2B風格等等。要論風格哪國多,當屬瓷器國。

真正能代表中華民族文化的所謂風格,早在偉人的努力下糟蹋的差不多了,現在還有那麼一些人試圖尋找挖掘遺留的文化,但任重道遠舉步難行…


設計是文化。

形式上

中國的傳統設計可以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找尋蹤跡,特別是造物文化。傳統的工藝美術包含許多內容,如陶瓷、篆刻、玉石、絲織等幾十大類。現代設計可以取法於每一種工藝。

設計理念

中國當代設計可以繼承傳統的設計理念,我認為中國的傳統設計是以用物思想為基礎,輔以巧飾。用物思想強調的是「師法自然,強調物品的本質與功能」,巧飾則是物品的象徵意義與精神價值。

中國的現代設計的風格和未來方向,是否可以總結為「儉」。儉相對與簡,更強調的是主觀的意識,簡是一種客觀的存在。


我只是糾正一樓的回答。

這才是50年代克萊斯勒帝國

這是紅旗

原創多少?

這才是同時期其他品牌的車。

300sl

507

250gt California紅旗領先時代?


什麼才是?該是?本來是?將來會是?中國設計呢?

沒想過吧?沒標準吧?沒印象吧?對!

當我們從小被教育成只信仰唯一答案的時候,我們已經被設計了。

所以,"中國設計風格"就是「被設計」,

我們從來沒有"可設計"的天空,和自由。

當文化被攔腰斬斷之後,沒有傳承的設計,更多的是惡搞。

不關心精神需求的設計,尖叫式的設計,強姦式的設計,掠奪式的設計,撲天蓋地。

天朝一片繁榮景象,世界頂級設計一擁而入,哪裡還有中國設計吖?

我們就只有被設計的命,哪裡還犯的著我們自己來設計呢?

多掙點血汗錢,買別人的設計就好。


大中國平面設計——包裝設計風格:(多圖)

1:大紅綢緞型

紅綢緞飄起來,加特效加特效,對比度,紅彤彤,喜洋洋,金燦燦。要大氣,要喜慶,加燈光,加閃亮,要亮瞎客戶的雙眼,賣出我們的產品!!!

2:古風型

貼建築,半透明,貼蝴蝶,貼祥雲,貼花紋,貼印章,摳個古代美人貼貼貼,再打兩句詩,配字:XXX地特產!完開~銷量妥妥的~O(∩_∩)O

僅代表中國現階段普遍的設計水平。


作為回答者,我的背景是:

非設計從業者,非設計學術背景。曾有三年的時間從事北歐與中國的設計交流工作。之後改行做國際合拍紀錄片,於是算作對我所了解的「中國設計」的致敬也好,獻禮也罷,我在4年間斷斷續續地拍了一部叫做《中國設計》的系列紀錄片,這個月剛剛在國內首播了,法國電視台作為節目最早的commissioner也正在排播。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下B站的資源:【720P高清】中國設計 央視紀錄片【全3集】

作為我回答的大前提:

一,設計細分領域很多,我所接觸到的有限,只是建築(景觀)設計、服裝設計、產品設計。我也只能就這些領域來談。

二,我所了解的中國設計,多是受到國內外一定程度上的認可,某種意義上象徵著中國設計的「詩和遠方」的那一類設計。所以,我側重回答的也是這一類,因為我主觀地認為,TA們代表著中國設計未來發展的方向,即使我知道,多數的設計師們還在囿於「眼前的苟且」。

三,我所接觸到的設計分三種,第一種是受客戶委託,同時受到甲方的實際需求和審美取向限制。第二種是只為自己圈定好的目標客戶群而設計。第三種是用設計智慧潤物細無聲地去影響廣義上的客戶。我接觸過的優秀設計師,大多都是同時兼顧上述兩種或三種設計的。

正題

說起什麼是「中國設計」,我首先想起在採訪跨界藝術家、動畫導演雷磊(雷磊)時,他說到(大意),「我是吃米飯和饅頭長大的,所以我的設計是中國設計,跟吃麵包長大的人肯定有不同」。他回答得特別形象和直觀。我多餘再解釋為,我們所在的環境以及我們的成長經歷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設計DNA。大家看下面兩個雷磊動畫作品的截圖,感受一下這些屢獲國際獎項的作品中,無處不在的「米飯和饅頭」。

雷磊動畫作品截圖:《宇宙棉花糖》

雷磊動畫作品截圖:《這個念頭是愛》

「中國設計」不是龍、鳳、祥雲、鏤空花窗、紅漆柱、中國紅等等中國元素的堆砌和雜糅那麼簡單。中國元素在好的「中國設計」中,更多是意象而非表象。

繼續引用在採訪中,不同領域的設計師的對自己或是自己設計中的「中國元素」的解讀:

生長於中國,在義大利學成歸來的服裝設計師吉承(吉承)說,「我喜歡西式的裁剪,再運用東方的元素。我很中國,但我不傳統。」看圖感受一下她的設計是否如她所說。

吉承「牡丹亭」系列

在國內早早就拿了各類工業設計大獎大滿貫的張雷(品物流形 PINWU),在去米蘭以一個西方視角重新審視自己的中國設計師的身份後,回國成立了品物流形工作室。他對自己的「中國設計」的解讀是:「傳統是糖,而現代設計是水。我們做的設計是,把糖溶在水裡,讓你能品到甜味,卻看不到糖」。把我們珍視的,正在消逝的傳統文化與手工藝解構後,在當代設計語境中重建並加以延展的,這同時也給了這些珍貴的遺產得以傳承與發展的機會。包括張雷所在的品物流形核心團隊構成,也體現著「中國設計」中的「中國智慧」:一位極端浪漫主義感性的塞爾維亞女設計師,一位極端嚴謹高邏輯性的德國設計師,而張雷秉承著「中庸之道」,以最合理的配比將二者完美融合。來,看圖喝一口糖水:

品物流形基於餘杭紙傘與竹紙傳統工藝與材料的現代家居設計而一貫喜歡在矛盾最突出的地方,用建築的方式去解決城市化催生的各種社會問題的Urbanus都市實踐事務所(合伙人 | URBANUS 都市實踐),更是有一個教科書般的「中國設計」案例,多年來一直被不斷提起,且其意義和價值確實值得我們不厭其煩的反覆探究。對,懂建築的朋友肯定都猜得到我要說「土樓公社」。我純粹從外行角度抓幾個項目中我在意的點出來:

  1. 並非是單純借用福建土樓的形制外觀上的元素,而是深層理解了土樓能給居住者帶來的融洽和睦的圍合式居住體驗,並將這種體驗以現代居住的標準升級優化後,通過建築體現了出來。

  2. 說服客戶萬科一起,以此為新型廉租房項目試點,不以盈利為目的,為廣州及周邊地區的外來務工人員提供高品質低租金的住處(雖說至今還未能將此模型複製粘貼到其他城市)。現在,這裡的住戶很多已經在此紮根,生兒育女。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這種居住的體驗,給了這些外來務工人員一種家的感覺,一種市民的歸屬感。

  3. 都市實踐不光從土樓上汲取設計靈感,他們還組織各領域專業人士,回到老土樓,尤其是那些保存狀況不太好,沒有被劃入世界遺產成為旅遊區的老土樓村落,進行實地調研,就當地如何保護老土樓併合理開發利用當地資源,給當地的農民出謀劃策。這些事全都是他們自籌費用在做的。

都市實踐+萬科的「土樓公社」

帶隊在福建漳州老土樓調研的都市實踐合伙人劉曉都如果在最後給出一個我自己的總結,我覺得「中國設計」是植根於中國的文化、社會、傳統,以解決和滿足當下中國的問題和訴求為出發點,充滿「中國智慧」的設計。


謝邀。

舉一個全國人民只要一聽名字都能知道的中國風原創設計——深圳。

是的,深圳這一城市作為我們國家的原創設計,在城市規劃設計、道路設計、產業結構設計、乃至創新創業機制設計等各個領域都遠超過不錯這個標準。

同時深圳完全是中國政府與五湖四海的人民大眾白手起家設計完善起來的。因此,深圳是非常具有中國設計風格的代表作品。

英國《經濟學人》早在2012年「全球最具經濟競爭力城市」榜單上,深圳就已經位居第二。

倫敦金融城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顯示,深圳是全球排名第九的金融中心。

1、交通上。深圳的交通狀況各方面超過北京上海;

2、發展創新上。 短短三十年建立起一大批知名的民族品牌招商銀行,平安保險,騰訊,華為,比亞迪,中興,大僵,萬科等等金融,保險,電子,互聯網,地產等企業!科研創新領域的強勁勢頭與實力全國首驅一指。據統計,過去五年申請專利的企業深圳比上海要多出將近百分之七十左右 ;

3、 城市環境上。 深圳是世界花園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花園式海濱城市,森林覆蓋率超過35% ;

4、城市人民素質上。首先普遍素質好,主動讓座、排隊、公共場所不亂講話等等;其次工作勤奮、創新能力強,看看那些知名的民營企業就明白。同時,深圳的文化包容性強,在深圳英雄不問出路,很少遇到排外現象;且年輕人多,到處充滿活力,很少遇到拼爹的現象。

深圳三十年的城市設計,足以證明中國是可以有非常好的原創設計的。


推薦閱讀:

像優衣庫耐克zara這些全球快消品牌分別有哪些供應商/代工廠/採購商(清單目錄)?
你有哪些受益匪淺的晨間習慣?
西班牙人的生活到底有多悠閑?
你見過最高效的人是怎麼工作或生活的?

TAG:設計 | 生活方式 | 中國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