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馬化騰對張小龍的評價「張最大的是學會了互聯網思維:從做重,到做輕」?

「互聯網思維:從做重,到做輕。」如何理解?


因為這句話是我跟馬化騰採訪時聊的比較多的,對於輕,馬化騰的意思是:

1、軟體開發強調技術,互聯網產品強調用戶體驗。張小龍到騰訊早期,是想做一個Gmail那樣的產品,拼下技術,後來越做越龐大,放棄了。

2、軟體走的是長周期開發,互聯網產品強調快速迭代。

3、軟體更多大而全,互聯網產品必須聚焦,必須微創新,必須做好核心功能。

4、軟體強調個人英雄,互聯網產品強調用戶投票權。這也是技術牛人張小龍口頭禪「我說的是錯的」引發大家共鳴的一個原因。

在互聯網上,重者、慢者必死。


"從做重,到做輕"--這六個字因為感性,所以包含了太多的信息。簡單羅列一下:

1. 客戶端-&>Web

2. 功能堆砌-&>做減法,突出核心功能

3. 產品機器化,顯示過多技術細節-&>產品人性化,流露情感

4. 傳統軟體開發流程-&>敏捷,快速試錯

5. 複雜(提供多個選擇,要用戶思考)-&>簡單/簡潔(能用一個按鈕實現,不用兩個)

倒也不是說"輕"就一定好,但在互聯網領域,面對大眾用戶,"輕"更有份量


看過對張小龍的訪談,和張小龍在公司內部做的產品設計理念思路的分享,覺得張小龍是腳踏實地在對人性做思考,對產品設計要求極高,不僅注重體驗,更注重怎麼抓住用戶的痛,用戶的心。讓你覺得他的產品不是好用,而是用的很「爽」。他自己也說過,跟幾個姑娘介紹微信的時候,也是從介紹省錢方便溝通角度去介紹的,但人家就是不買賬。然後在演示給人看的時候,只秀了一下搖一搖,幾個姑娘興趣就全上來了。這個時候,「搖一搖」已經抓住了人性的本質。

另外,他說過的,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普通的人,...認為有三個基本的約束力,使得人不是佛,而是普通的人,就是貪嗔痴。...那我們要洞察這一點,是因為我們的產品對用戶產生黏性,就是讓用戶對你的產品產生貪,產生嗔,產生痴。


輕,是指從用戶的心理需求出發;而重,是從功能的堆砌出發,兩者有本質的不同


產品不是向用戶炫耀功能、概念或者技術,而是有針對性地解決用戶現實生活中的難題。

你真正明白了要幫助用戶的是什麼,做出來的產品自然是短小精悍的利器。

做輕?回歸人性,回歸本質而已。


一個人的成功有它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大環境的因素,所以並不是說一個成功人士拿到哪裡都能成功或者什麼時候都可以成功,一個人的成功是不可以複製的,所以馬化騰的話與我們說的話沒有多大的區別,只是經驗人士自己的見解罷了,沒必要認為這些人說的話就是權威,任何時候都要有自己的見解。


看到家裡各式各樣的工具,光鉗子就8種,問白菜有沒有象瑞士軍刀那種把所有鉗子功能集成在一起的,答曰不好用啊。我說這就是了,所有的東西最後都會回歸到產品的核心功能,這個世界太複雜,時間太少,不需要太多「錦上添花」的功能,只要一個可以「雪中送炭」的東西。


個性化閱讀的大未來已經蓬勃發展了。誰能夠主導這個未來的趨勢呢——Yahoo Google Apple Amazon均已經參加了戰鬥。據說,微軟是一個厚積薄發的對手。CNN NYTime等傳統的媒體,也將是這個博弈的潛在爆發者。後者手中掌握著內容源。Flipboard zite zaker 在iPad and iPhone上的閱讀應用已經很多了。唯獨Yahoo livestand是整合了 文字 | 圖片 | 視頻,甚至 twitter 離線閱讀的一個閱讀器;Yahoo livestand 還能夠讓用戶自己增加「內容源」。Google Current甚至於可以創建「自己的媒體帝國」。自媒體 | 閱讀器 | 信息整理 | 個性化信息 ……每一個都是爆炸性的。


你好!張小龍!允許我添加你微信嗎?


張還是一個比較踏實做產品的人.


最有用的東西,我們已經知道,只是我們做不到而已!而張做到了!


我理解的互聯網思維,也是快速迭代,操作簡單。


輕就是核心。


看了一篇內部的文章,寫的很好,沒大道理,講的都是已經知道但是執行起來超難的東西


推薦閱讀:

聽說馬化騰經常會直接回復普通員工的郵件,其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封?
手機qq最近怎麼變成這樣了?
周鴻禕和馬化騰,誰是中國更好的產品經理?
如果李彥宏,馬化騰,周鴻禕,雷軍,丁磊,王小川,李開復同時參加ACM-ICPC會如何排名?

TAG:互聯網 | 騰訊 | 馬化騰人物 | 張小龍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