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為什麼現代仍然要用Bb移調型單簧管作為標準,而不是C調型?

自幼學習單簧管,但其中因考學原因就放置了好多年。現在想再拾起這個愛好,也想著細緻的學習一下曾經一直著迷卻沒有時間鑽研的音樂理論。雖然只是業餘愛好,不過在不經意間突然想到這樣一個有趣的問題,那就是作為目前應用最廣泛的Bb調單簧管的學習者,包括我自己,如果是兒時便開始學習這個樂器,沒有接觸過鋼琴,所有練習曲譜包括大小調音階琶音及分解和弦都是以Bb調為主C大調來進行練習的。那麼未來如果真的想更深一步學習音樂的技法,甚至就是樂理與視唱練耳,因為一直以來的影響,音高與調性將完全與正常主C調性差開了一個大二度,這還很難完全糾正過來,絕對音高更是無從談起了。所以為何當代樂器依舊會保留移調樂器而不是均統一為一個基調?照理講是完全可以實現的,作曲家們就再不需要在其中多做這樣的一個工作,且據了解單簧管也是有C調單簧管。由此很可能會影響到許多移調樂器的學生與演奏者,從而與現實的調性概念完全錯開,就剩下了相對音高,除去曾經作曲家們為Bb調單簧管或其他移調樂器量身定做的經典曲目這一難以短期解決的因素外,這其中對於學樂器者本人以及其移調樂器本身的發展恐怕弊大於利吧?當然也只是自己的一點很淺薄的認知看法,很想得到大家更為專業性的見解與評論!


簡單來說,移調樂器的產生以及沿用是其發展過程中逐漸產生的一種現象。因為當時的技術原因,很多管樂器的構造很不完善,音域也很狹窄,在多數情況下只能演奏特定調式的部分音階而無法演奏全部半音,因此無法滿足管弦樂隊對眾多調性變化的需求。

為了解決該問題,在不改變樂器原有的結構的情況下,通過改變樂器的尺寸來改變發音的音高,根據物理特性,管身尺寸增大,發音降低,尺寸縮小,發音就升高。以此方法來改變樂器的音域以適用於樂隊表現的需要。但是在改變其物理特性的同時,樂器音色和表現力也會相應發生比較微妙的變化。例如A調單簧管的音色相對要比bB調黯淡許多,bE中音單簧管、bB低音單簧管、bE高音小單簧管以及你所提到的C調單簧管,雖然在發音模式上與普通單簧管一致,但從外觀和形制以及演奏方法來說完全是不同的概念,甚至在某些指法的運用上也有特殊的要求。

至於在樂理思維上的轉換,如果老師在啟蒙階段有好的引導,其實會對此有一定概念的,但是目前能這麼做的老師很少。而且在完全沒有接觸過樂理的前提下很難完成。

關於絕對音高,不是所有人天生就有,也不是說通過訓練就一定可以獲得的。影響這個的因素也有很多。我從小直接接觸單簧管,最早開始形成的音高是首調思維,在讀本科時,因為對樂理知識的掌握才有了絕對音高的概念,但是很片面。

但是有一點你不必過於糾結,單簧管與其他移調樂器一樣,在你有一定樂理積累的情況下,如能將轉調概念融會貫通,在演奏和學習過程中也會運用自如了。

以上也只是我個人在學習過程中的一些體會和心得,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瀉藥。。。我不敢亂答,回去把科林·羅森的書翻一翻再說。。。


謝邀

個人認為降b單簧管沿用至今是歷史慣性的作用,這種現象很常見,比如其他領域,我們眾所周知的QWERTY鍵盤就是一個著名的例子。

QWERTY是打字機時代為了降低機械結構故障率而優化的一種鍵盤,這對於初學者而言並不方便,對於熟練工而言也不人性化。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它的確一步一步被帶到了現代。我們現在完全可以用設計更合理的鍵盤,一夜之間讓所有人都接受新的設計是很困難的。

「反正又不是不能用,改起來麻煩就不改了吧。」

所以歷史遺留的問題就延續到了今日。

類似的現象比比皆是,例如不同國家的左舵右舵汽車的習慣,以及各個地區不同的單位制等等。

降b單簧管也是如此,如果要改,古往今來上百年累積的譜子全部需要修改,又不是不能用,索性就不改了吧。


因為沒有必要。

每個調性作為載體都有不同的感染力,按照西方音樂的發展史,樂器的歷史要遠長於調性的歷史,西方傳統樂器以弦樂為主,在每次演奏之前都可以很輕鬆地校準,所以合奏中多是以弦樂為主,而管樂被認為是從東方傳入的外來樂器,在合奏中運用也較晚。事實上,單簧管最早製作出來為了適應弦樂合奏是a調的,形狀類似於現在的薩克斯,而當時的音樂也多以(文藝復興到巴洛克前期)a及其相近調性為主,但是隨著人們喜好的轉變,漸漸得調性被運用得越來越豐富,a調單簧管在轉調後的指法會相對更彆扭,所以為了對應,便製作了降b以適應fa調,降e調,降b調,製作了降e再一步適應降e調,製作c調以適應c調,舉例來說,如果用降b單簧管吹降e調的作品,譜子上就是一個降號即降si,指法就需要加側按鍵,相比於用e調單簧管什麼按鍵都不加顯然這個指法就更彆扭一些。在交響樂中,用得最多的是a調管,而在小型室內合奏中,則降b調運用得最真多,而如果吹c調,降b調也很容易轉過去,指法連按鍵都不用加,譜子上就是兩個升號,所以傳到現在,最常用的就是a調和降b調的單簧管。 而樂團內的演奏員,每個人都需要有轉調的能力,為的是假如演出這天巴松拉稀跑肚沒來,而他的部分又很重要,怎麼辦,找個單簧管吹他的部分,調性不一樣,就得演奏員當場轉調,即譜子上寫do,re,mi,你看到了就得演奏降si,do,re。所以事實上,吹a調的鋪子並非必須用a管,換個指法轉個調,c調也是,換個指法,ok了。但是呢,我說這些你看著迷糊嗎?看著都迷糊何況演奏當天現轉調,得明確自己樂器的調性,再確定要轉的調性,再看譜子上的音都得換成什麼音,最簡單的降b轉c,譜子上的do一律用單簧管的re指法,re用mi,mi用升fa,fa用sol,sol用la,la用si,si用升do。ok,這是最簡單的,如果你只有降b要吹a調,也行,譜子上會多一堆的升號,所以,呃.....a管得多錢來著?

對應開始所說的,每個調性都有其不同的感染力,對於作曲和指揮而言,好比巴松躥稀後換其他人,是不得已而為,作曲家在寫某一作品時所用的調性都有其意義,而你的樂器如果實在無法演奏,我才只能不得已而改譜子。而我要寫a調作品且合奏時對所有提琴來說a調指法更順手,唯獨你的單簧管是降b的,那只有,或者買a管,或者絞盡腦汁轉譜。(吹圓號的笑笑不說話,心中暗罵:「我tm幾乎每個譜子都得轉調呢!多買幾個調性的樂器?你知道一個圓號有多大嗎!?」)


瀉藥。

這個問題就像,現在科技發達,鋼琴製造業極其發達,為什麼鋼琴還是88個鍵,為什麼不造128個鍵,這樣豈不是會誕生更多超越李斯特的作曲家和鋼琴演奏家?


C調單簧管的音色跟bB調的不一樣。bB調的音色最好。其他移調樂器同理,都是經過無數實驗以後選擇的。而且移調樂器的好處是,換了其他調的同族樂器,看移調的譜子指法不變。


感覺應該還是譜子的問題吧,如果把有史以來記載的所有譜子做移調真的是大工程 ,再者說,只要是專業學習音樂的人都是需要學習視唱練耳的,視唱練耳練習是需要以鋼琴作為輔助樂器來練習和學習的,所以不存在相對音高和絕對音高的問題,以上是我的個人見解,謝邀~


稍微說一下我的觀點,首先,單簧管不是從小學起的,吹奏單簧管必須滿足門牙換完,牙齒不受影響後,在國外最適合學單簧管的年齡應該是12歲左右,所以單簧管一般不會是你第一個學習的樂器,不會影響你的絕對音高,其次單簧管為什麼以降b為主,主要是因為單簧管在樂隊的設定是這樣的,他適合降b調的音質(當然也有需要A調,E調等等的時候),每一樣樂器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特殊音質,所以他不會因此改為C調,最後說一下,其實聽音視唱等等學習需要你多加練習,不只是能聽C調就可以,各種音各種調都需要了解


可能是那麼多譜子要全部移調是個太大的工程吧。。。

我挺想試驗一下,開始學的時候把bB調單簧管的re 告訴學生這就是dol 以此類推

。。。就是個想法而已哈哈


上百年的譜子都是已移好調的,如果現在換回c單簧管,那麼所有的現存譜全部都要廢棄從新移調寫譜。所以說還是降b.單簧管


謝邀謝邀謝邀QAQ 但是這個問題我真的不清楚 而且我也不是啥很正經的人

感謝題主提出來 讓我也突然覺得 哦 這是個問題。

同學說:『因為希望單簧管出淤泥而不染 與眾不同更有特點 並且不讓大家覺得這玩意賊好學 然後學生說單簧管不是c調的時候可以顯得更高端大氣上檔次 其實我瞎扯的 ∠( ? 」∠)_』

我說:『因為 c調有長笛oboe啦不需要我們 我們要 特立獨行 嘻嘻∠( ? 」∠)_』

↑胡鬧的

↓正題

其實是覺得 因為之前bB就一直是主要種類 發明時間也(好像)算比較早的 然後就一直沿用了吧

如果有啥錯歡迎指正


怎麼說。。國際標準音A,頻率是440Hz,也就是降b調黑管的do

所以說降b調的樂器是有道理的,小號啊長號啊,次中音薩克斯啊,高音薩克斯啊等等一大堆都是降b調的


推薦閱讀:

波埃修斯 (Bo?thius) 將音樂分為「宇宙的音樂」、「人的音樂」、「樂器的音樂」,應該如何理解?
低保真(風格)音樂能帶給我們什麼?

TAG:音樂 | 音樂史 | 作曲 | 音樂技術 | 單簧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