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軟體為啥沒有清屏功能?
很早以前,我剛剛接觸互聯網,唯一能的事情就是申請一個郵箱,想辦法找到一個人可以給他發郵件。可惜我一個郵件地址也沒有的時候,就有了QQ。工作時,好不容易進了大公司,第一次需要用郵件交流工作時,因為激動,忘了附上附件就發出去了。可以說,我發郵件的習慣在萌芽階段就被QQ這樣的即時聊天工具給扼殺了。
仔細想想,很多工具改變了我的習慣。新浪改變了我的閱讀習慣,淘寶改變了我的購物習慣......但這些改變都很自然,因為我沒有這方面的舊習慣。這種改變更多的是培養和形成。所以,我沒有覺得很難受。
但是,最近我的一個多年的惡習被微信公眾號的編輯後台給改變了。這種改變讓我很難受。我從學生時代就有一種惡習,做完作業從來都不檢查。考試也是如此。用老師的話說,該生成績不穩定。用我自己的話說,姐只是有點馬虎而已。所以我第一次寫訂閱號推文時,有了想法以後就開始敲字,邊寫邊敲,敲完了就迫不及待的點了保存並群發。接下來的體驗非常糟糕。先是讓我掃二維碼確認,掃完以後需要再點一次群發。發出去以後,自己轉個朋友圈自己看。這一看,出問題了,想修改,不能改。竟然不能編輯!當時感覺太不可思議了,抓狂都無力。
不是我一個人遇到這樣的問題。我記得有一次看papi醬的推送,我跟很多人一樣找了半天沒有找到視頻。我還以為自己手機壞了呢。原來是papi醬忘記貼視頻了。就跟我以前發郵件忘記附上附件一樣,覆水難收。鬧了一個大烏龍給10萬+圍觀,她也沒辦法,只得守到零點以後舊文重發。
不能編輯就意味著我必須要改變自己的舊習慣,寫完了要仔細檢查,再三校對後才能發送。這個改變是被迫的,讓我很抓狂。異常痛苦。人痛苦的時候總會想起些什麼。也許是下意識的轉移注意力吧。我突然想起工作中遇到的一個問題:繪畫軟體為啥都沒有清屏功能?
因為工作的原因,我研究了很多繪畫的應用,在界面上全部都找不到清屏功能!只有wacom的Bamboo Paper的橡皮功能可以隨著壓力的增加而增大擦除的範圍,擦起來比較爽一些。其它的應用都只是提供一個小橡皮,整屏的擦起來,那叫一個費勁啊。相反我們大伯索的軟體有清屏功能,一鍵清屏,輕鬆又快捷,我感覺我都習慣了動不動就清屏。我帶著疑問又研究了幾款專業的繪畫軟體,依然都沒有清屏功能。為什麼不提供清屏功能呢?做為新手,一開始總會覺得自己畫的不好,總有想把畫紙揉吧揉吧扔垃圾桶的慾望。為什麼不為從提高效率的角度考慮,在界面上為新手提供一個清屏功能?
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很久,最後我得出結論:繪畫軟體的用戶定位是專業人士。所以,給專業人士提供一個清屏功能,弊大於利。因為專業人士畫的好,不存在經常全部推翻重來的情況。有些畫家一張畫可以畫幾年,在界面上提供了清屏功能,萬一誤操作,就完蛋了。從映射真實世界的場景來看,真的畫的不好就要換畫紙,要用橡皮擦除整張畫紙,那應該是很傻的行為吧?正常情況下,人們大多都會選擇換張畫紙重新來,也就是新建。
如今,我剋制中心中的慾望,耐著性子一遍又一遍的預覽再修改圖文消息,再預覽再修改,慢慢我開始接受了這種改變,因為結果是好的。我對待寫作的態度越來越認真,文章也因為經過不斷的修改而變得越來越好了。這點跟做設計不一樣,設計只會越改越差,文章卻只會越改越好。突然之間,我對繪畫軟體沒有清屏功能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許,類似Painter這樣的軟體不提供清屏功能,可能就是不希望新手養成一種壞習慣吧。總是胡亂畫兩筆,然後就清掉重來,那這個用戶就永遠都不能成為專業的用戶。從產品的理念上來講,亂畫的用戶不能用工具創造價值;從商業目的上來講,這種用戶也不能給他人帶來工具幻覺。
心理學上說讓習慣停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消除提示。繪畫軟體在界面上不提供清屏功能,應該也是一種改變人行為的策略。改正舊習慣的難度非常大,一旦形成,它就不會消退。
想通這一點,我似乎也明白了微信公眾號的用意。做為一個內容發布平台,不允許編輯會迫使用戶自己多次校對自己的稿件,形成一個認真負責的好習慣,最終成長為專業的用戶,輸出有價值的內容。
再回過頭來看我們大伯索的軟體,錄製微課對用戶的能力要求很高,一些用戶一直停留在新手的階段,不斷的清屏。隨意的寫隨意的說,隨意的就放棄了。假如微課模塊我們不提供清功能,會不會對一部分用戶的成長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哇歐,這是一個新的問題,該怎麼解決呢?AB測試可以嗎?
推薦閱讀:
※UED 團隊組織架構應該是怎麼樣的?
※在你們的公司/團隊里,用戶研究做了什麼實質的事情嗎?
※為什麼在知乎回答問題的時候上傳圖片總是不成功?
※知乎作為一個很極客的產品,為什麼在界面設計、用戶體驗上卻相當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