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豆腐的分類?

首先是南豆腐和北豆腐的區別,除了點鹵不同、含水量不同,還有別的如製作工藝的區分嗎?

進而豆漿、豆腐腦、豆腐乾、油豆皮、豆皮、千張、乾絲的區別?

進而臭豆腐、豆腐乳、毛豆腐、奶豆腐、日本豆腐的不同?

進而用不同豆類製作豆腐的區別?


自己挖坑自己填:

2016.7.15-----------------------------------------------------------第一次更新,搭架子。

豆腐

豆腐是最常見的豆製品,又稱水豆腐。主要的生產過程一是製漿,即將大豆製成豆漿;二是凝固成形,即豆漿在熱與凝固劑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膠體,即豆腐 。

豆腐一般用黑豆、黃豆和花生豆等含蛋白質較高的的豆類,都可用來製作。

1.北豆腐

北豆腐是用鹽滷作為凝固劑的豆腐,含水量較南豆腐低,一般在80%~85%之間。

2.南豆腐

南豆腐是用石膏作為凝固劑的豆腐。

3.內酯豆腐

以葡萄糖酸-δ-內酯為凝固劑的豆腐。

4.豆漿

將大豆用水泡漲後磨碎、過濾、煮沸而成。

5.豆腐腦

熟的且熱的豆漿經凝固劑接觸發生反應,大豆蛋白溶膠(即豆漿)發生蛋白質聚沉,如果反應物比例合適,反應條件(溫度、濃度、攪拌程度等)恰當,大豆蛋白就會完全凝固形成豆腐腦。

6.豆花

豆腐腦點鹵時,再加熱5-15分鐘,讓再凝固一點,就是豆花。(待細研究)

7.油豆皮

豆漿煮沸之後表面形成天然油膜「挑」起來晾乾成的豆腐皮。

8.腐竹

油豆皮提取時用手旋轉成柱形,掛在竹竿上即成腐竹。

9.干豆皮

豆腐在特質工具內層層壓制而成,因出品時候看起來有千百張疊加在一起,故安徽等地也稱為千張。

10.豆腐乾

也為豆腐壓制而成,較干豆皮更厚。(有太多分類,留坑)

11.脆豆腐

豆腐切片,乾燥脫水,溫油膨化,氫氧化鈉脆化處理,醋酸中和漂洗,清水漂洗製成。

12.臭豆腐

臭豆腐按工藝可以分為發酵和非發酵兩種。青方腐乳便屬於發酵臭豆腐,是在豆腐的基礎上發酵而來,而油炸臭豆腐則屬於非發酵臭豆腐。發酵臭豆腐的臭味來源於發酵蛋白質,產生的硫化物、吲哚和部分具有臭味的氨基酸。非發酵臭豆腐的臭味來源於臭滷水。

北京聞名的王致和臭豆腐為臭豆腐乳。

13.腐乳

豆腐壓坯劃成小塊,擺在木盒中即可接上蛋白酶活力很強的根霉或毛黴菌的菌種,接著便進入發酵和腌坯期。最後根據不同品種的要求加以紅曲酶、酵母菌、米麴黴等進行密封貯藏,在製作過程中發酵,蛋白酶和附著在菌皮上的細菌慢慢地滲入到豆腐坯的內部,逐漸將蛋白質分解,大約經過三個月至半年的時間,松酥細膩的腐乳就做好了,滋味也變得質地細膩、鮮美適口。

腐乳通常分為青方、紅方、白方三大類。其中,臭豆腐屬「青方」。「大塊」、「紅辣」、「玫瑰」等屬「紅方」。 「甜辣」、「桂花」、「五香」等屬「白方」。

14.毛豆腐

毛豆腐是徽州地區(今安徽省黃山市一帶)的漢族傳統名菜,是通過以人工發酵法,使豆腐表面生長出一層白色茸毛。由於豆腐通過發酵後使其中植物蛋白轉化成多種氨基酸,故經烹飪後味特鮮。

15.豆泡

豆泡就是油炸豆腐,豆腐切成小塊,油炸至金黃色。

非豆製品

日本豆腐

日本豆腐、內脂豆腐、雞蛋豆腐、玉子豆腐、蛋玉晶,雖質感似豆腐,卻不含任何豆類成份。它以雞蛋為主要原料,輔之純水、植物蛋白、天然調味料等精製而成。

起源於日本江戶時代,1785年出版的《萬寶料理秘密箱》中「玉子百珍」一篇記載了玉子豆腐的製作方法,後傳播於東南亞地區, 1995年從馬來西亞引進中國。(待確認)

奶豆腐

即乳酪。

把熬制奶皮剩下的奶漿,或提取酥油後餘下的奶渣,放置幾天,待其發酵。當奶漿或奶渣凝結成塊時,用紗布把多餘的水份過濾掉。然後將固體部分,在鍋里文火煮,邊煮邊攪,直到粘著程度時,再裝進紗布里,把黃水擠出。這時就可以裝饃壓製成形,或置於木盤中,用刀劃成各種形狀。


豆製品種類多了去了,各地方基本都有不同的特產豆製品!

說幾個大眾的吧,補充補充。

1.素雞或者叫千張筒、……(豆皮的進加工)

2.豆腐絲或者千張絲(豆皮的進加工)

3.豆糕(豆皮的進加工)

4.五香豆腐(豆腐的進加工)

5.炸豆腐(豆腐的進加工)

6.油泡(不屬進加工,由胚做成,下鍋炸。)

7.包干(做的地方不多屬小眾吃法,製作和香乾類似,但是有專門用具)

8.脆皮豆腐(嫩豆腐進加工)

想起來了,再來補充~


有一種豆腐,外地沒見過,過年回家的時候發圖


只能和你說大豆能夠加工1000種食材……


推薦閱讀:

豆腐和菠菜一起吃,真的會在體內形成草酸鈣嗎?
凍豆腐的孔隙走向到底是由什麼決定的?
怎麼用北豆腐做紅燒獅子頭這道菜?
泥鰍燉豆腐怎樣做才能讓泥鰍鑽到豆腐里?

TAG:豆腐 | 臭豆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