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諸葛亮對彭羕的處置?


首先,繼續說一句,諸葛亮只是建議劉備左遷了彭漾,殺彭漾沒諸葛亮什麼事。是彭漾口出謀逆之言被殺。

其次,我不管諸葛亮地位多高,那會是劉備當家做主的時候,所以必須說一句,左遷彭漾是劉備的事,即便諸葛亮再怎麼搞,劉備不同意的話,就是不同意,即使他之前不是一般的受寵。

然後,上一下彭漾給諸葛亮的書信。

仆昔有事於諸侯,以為曹操暴虐,孫權無道,振威闇弱,其惟主公有霸王之器,可與興業致治,故乃翻然有輕舉之志。會公來西,仆因法孝直自衒鬻,龐統斟酌其間,遂得詣公於葭萌,指掌而譚,論治世之務,講霸王之義,建取益州之策,公亦宿慮明定,即相然贊,遂舉事焉。仆於故州不免凡庸,憂於罪罔,得遭風雲激矢之中,求君得君,志行名顯,從布衣之中擢為國士,盜竊茂才。分子之厚,誰復過此。羕一朝狂悖,自求菹醢,為不忠不義之鬼乎!先民有言,左手據天下之圖,右手刎咽喉,愚夫不為也。況仆頗別菽麥者哉!所以有怨望意者,不自度量,苟以為首興事業,而有投江陽之論,不解主公之意,意卒感激,頗以被酒,侻失"老"語。此仆之下愚薄慮所致,主公實未老也。且夫立業,豈在老少,西伯九十,寧有衰志,負我慈父,罪有百死。至於內外之言,欲使孟起立功北州,戮力主公,共討曹操耳,寧敢有他志邪?孟起說之是也,但不分別其間,痛人心耳。昔每與龐統共相誓約,庶託足下末蹤,盡心於主公之業,追名古人,載勛竹帛。統不幸而死,仆敗以取禍。自我墮之,將復誰怨!足下,當世伊、呂也,宜善與主公計事,濟其大猷。天明地察,神祇有靈,復何言哉!貴使足下明仆本心耳。行矣努力,自愛,自愛!

可以看一下彭漾在這封書信里,表露出來的感情。彭漾是絕對認罪的,沒有很多的辯解。只是稍微辯解了一下他和馬超說的話,是酒後亂言加上他的本意不是這樣。

彭漾也對諸葛亮沒有任何責備之辭,只有勸慰諸葛亮儘力輔佐劉備。

最後說一句,沒事的話,少喝點酒,尤其和不完全熟悉的人喝酒,酒後亂言了被打小報告,把自己前途都毀了就不值得了。


謝邀。

純潔的(劃掉)圈友 @成剛 同志已經說得很明白了,稍微就前因補充一下。

劉備不是劉禪,諸葛亮是最重要的助手,而不是決策者。譬如張裕【芳蘭生門】事件,雖然諸葛亮求了情,但大耳朵還是很霸氣得把葡萄酒幹掉了。嗯,由此可見,嘲諷男人X功能相關的事,那梁子可就結大了去了,謹慎,謹慎_(:з」∠)_

既然大耳朵不是耙耳朵,也就不存在聽風就是雨的問題,在諸葛亮打小報告後,此公是【雅敬亮,加察其行事】,這才決定左遷彭羕。換句話說,大耳朵除了對孔明是真愛,更親自核實了彭羕的所作所為,這才點了頭,請彭羕下放基層。

諸葛亮對彭羕的判斷是否正確?事實證明十分正確。這哥們不過外放江陽太守,已經原地爆炸了,居然拉著馬超胡說八道跡近謀反。

馬超什麼人?當年的一鎮諸侯,捎帶還對益州有過政治野心。彭羕稍不如意就敢攛掇馬超,只要時機合適,你道他不敢勾連曹操、孫權么?諸葛亮說他【難可保安】,豈非按頭制帽,大小正好?

從另一個角度看,馬超經過大起大落,對自己的位置尚且擺得很正,對比一下彭羕的表現,此公的政治智慧實在令人遺憾。這種人的確非廟廊之材。

深究一下,彭羕作為益州人,自以為有功而居高位,混進了荊楚、東州人的核心圈子,【囂然州人之上】,一副老子現下姓趙的小人得志做派,不但沒法調和劉備政權的主客矛盾,還在火上澆油。反觀之,諸葛亮一直致力於緩和外來人與益州土著的緊張關係,彭羕如此影響政權穩定,孔明作為政治家自然不會聽之任之。

再者,就算彭羕和荊楚東州人走得近,畢竟還是個益州人,又白眼看人,把益州人給得罪了個乾淨,易言之,此公的基本盤約等於零,就算不作死,恐怕也難以久在中央。

總之,彭羕的下場可為無自知之明的偽趙、精趙者鑒。


首先亮觀點,處理極其恰當。 原因如下,一,以諸葛亮的身份,在劉備集團不存在政敵,後來的李嚴都不夠資格做諸葛亮的政敵,彭更加談不上。在此基礎上,依然認定諸葛亮陷害彭,那隻能說諸葛亮大概是反社會人格,除此以外沒有合理解釋。 二,諸葛亮評價彭羕心大志廣,難可保安,講白了非人臣之相,或許懷有二心。轉頭彭就「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不足定也「。要去找馬超商量謀逆的事情,這基本是先知級別的判斷力。三,喝酒的人很多,喝醉的也很多,喝醉後還知道寫信商量謀反的不多。文臣勾連武將,討論謀逆的事情,滅族也不為過,殺個頭理所當然。四,綜上,諸葛亮長於識人,劉備決策準確,彭漾德行有缺,非大才。


酒後見真情,酒後也可以見真性。

彭羕是個什麼人?他把人生中最後這頓酒喝完以後也就很清楚了。

作為下屬,背後妄議主上本就是不忠不義。

如果彭羕隨便跟看門的張三、趕車的李四喝喝酒,喝完酒一起罵罵劉備,然後勾肩搭背說:走!咱們這就搞事情去!

那他也是蠻幽默的。

但他偏偏找了馬超——一個的確有能力給劉備製造出麻煩的人。

你說他是無心?「羕聞當遠出,私情不悅,往詣馬超。」早不去,晚不去,當左遷江陽太守的時候去了。張三不找,李四不找,直奔馬超。不知幾杯酒下肚就敢說「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不足定也。」

如果馬超有這個心呢?

………………………………

還好馬超沒有這個心!反而是聞言大驚,默然不答。

這頓酒暴露出彭羕是個很有小心思的人,甚至是包藏禍心,可謂無德。

但他又沒有能力預判馬超的反應,即便有些小聰明,也非大才。

如果確如其所辯白,都是那幾杯酒的鍋,那麼他連最起碼的自律都做不到。

這樣的人品性情,確實擔的起一句「心大志廣,難以保安」

回頭看看諸葛亮當初這個評價,是不是很貼切_(:з」∠)_

劉備也是經由諸葛亮提醒,注意考察彭羕的所作所為,才慢慢疏遠了他。

按這位兄弟的人品性情,出事只是時間早晚、嚴重程度,他屬於那種沒事情也能自己搞出來的。

(順便,有些答案和評論里的大家是不是對劉葛君臣關係有什麼誤解。人家君臣兩個說說悄悄話怎麼了!劉備還跟諸葛吐槽過馬謖這要怎麼算?主公打馬謖小報告嗎?互相提醒一下身邊哪些人要當心,分析一下哪些人不可大用……在劉備君臣間,很日常啊。)


這個人在放什麼狗屁?

長篇大論分析一通,故事講得津津有味。

然而什麼叫做諸葛亮打小報告?

【如果諸葛亮是誣陷的彭羕,那彭羕被貶才是諸葛亮背鍋吧】

【如果彭羕說造反的事情被劉備知道後,劉備不想殺他,諸葛亮建議殺彭羕,這才是諸葛亮的鍋吧】

身為臣子,不同流合污就是打小報告了?

辦公室政治精通者,故事會讀者。

你讀過出師表嗎?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看得懂么?

羕起徒步,一朝處州人之上,形色囂然,自矜得遇滋甚。諸葛亮雖外接待羕,而內不能善。屢密言先主,羕心大志廣,難可保安。【先主既敬信亮,加察羕行事,意以稍疏,左遷羕為江陽太守。】引史料能引完么?黑都不會黑嗎?

諸葛亮果然三國第一經驗包,發熱器。


奇怪,彭羕這事兒難道不是體現了諸葛亮的識人之明么?

某位答主:

什麼叫「不是諸葛亮先提的茬,劉備會對彭羕動手,會有後面一系列的事兒?」!!?那是要諸葛亮看出彭羕有問題也要對劉備緘口不言嘍!不是彭羕自己有問題,諸葛亮會向劉備提這「茬」?莫不成「心大志廣,難可安保」是諸葛亮的空穴來風?

諸葛亮覺得彭羕有問題,讓劉備註意,劉備註意了沒讓他擔大任,後來這人又出大問題了。這難道不是諸葛亮糾正了劉備一個「馬謖」級的用人問題?

彭羕給諸葛亮寫信,大概可以說明:

①諸葛亮平時這種從劉備手下保人的事兒沒少做,並且劉備會聽,有分量能起作用。(擴大一步說,諸葛亮對劉備的人事任免影響挺大)

②劉備並沒有把諸葛亮密言彭羕有問題這種兩人私下商量的事讓當事人和其他人知道。劉備想讓彭羕知道諸葛亮對他有意見的話,諸葛亮能瞞住?

「諸葛亮雖外接待羕,而內不能善。屢密言先主,羕心大志廣,難可安保。」諸葛亮對彭羕明面上以禮相待,實際上彭羕是什麼樣的人他看的很清楚。對於諸葛亮這種人來說,即使是他兒子,恐怕看他也是從大局的角度出發「恐不為重器耳」。這難道不是一個成熟政治家該有的作風么?難道要諸葛亮像小孩子一樣對誰有什麼意見都擺在臉上?那劉備用諸葛亮是來斡旋各方的還是來搗亂的?諸葛亮處事圓滑老辣,八面玲瓏,但也算厚道的政治家了。

[彭羕:今天和諸葛亮喝了個酒,發現他對我意見挺大,敬酒不喝,說話不理,全程擺著一張臭臉……(這種場景能想像么→_→)]

「超問羕曰:『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謂卿當與孔明、孝直諸人齊足並驅……』羕曰:『老革荒悖,可復道邪!』又謂超曰:『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不足定也!』」真的很看得起自己昂。。諸葛亮之前對他的評語:「心大志廣,難可安保」,不正是一針見血?

至於有人說的彭羕都給諸葛亮寫信了,也沒見諸葛亮給他求情什麼的,因為一封信,諸葛亮就要又保彭羕,怕不是個精分,況且彭羕這人留著是弊大於利呢?還是弊大於利……


更新一下。之前有個備迷妹子,和我討論過一些問題,關係還挺好,我覺得備迷和亮迷不要爭,才寫了這個答案,結果妹子把答案刪了後又冒出來另一個胡扯淡的,對你我就不客氣了。

在這瞎扯什麼呢? @春風不得意

知不知道彭羕之前是什麼身份?治中從事,劉備的貼身大秘。二把手寫信私勸領導貼身大秘,你覺得這是什麼事?

當然,彭羕如果是自己人也就算了,但他什麼身份?益州大族,被劉璋打壓,靠政治投機起用。我就問你,諸葛亮為什麼要對這樣的人有好感?既然沒有好感,為何要寫信勸他?勸他是情分,不勸是本分。不勸為啥成了一個黑點?

向劉備報告又哪裡不對?領導貼身秘書有問題,不直接向領導說明,應該怎麼做?你教教我唄。

劉備聽了諸葛亮就戴有色眼鏡看他了,你也太搞笑了。之前還有法正和龐統兩位寵臣說彭有才呢,劉備是不是也戴了正向的有色眼鏡?既然現在有兩種意見,劉備自然是靠自己觀察做取捨,你以為劉備真的什麼都聽諸葛亮的 諸葛亮一說,法和龐的推薦,彭自己的功勞就都不頂事了?

把「意稍疏解」理解為沒有找到罪證,更是醉了。首先彭不過是膨脹了,本來也沒有什麼「罪證」,外放當太守又不是流放,只是刻意疏遠而已,有要把彭治罪的意思?其次,「意以稍疏」的意思應當是劉備發現彭的情況沒有他想的嚴重。就是劉備覺得這個人問題不是太大,打壓打壓就行了,這是彭羕沒有問題嗎?只是問題沒意料中那麼大而已。

彭羕和馬超說的話不算什麼事,這句我就不想反駁了,估計連馬超是個什麼存在都沒弄明白。管你是不是喝了酒,這都是不能容忍的。

彭知不知道是諸葛亮做的,和諸葛亮做的對不對有關係嗎?既然是兩碼事,你想表達什麼?諸葛亮必須是個聖母,不能對任何人無論自己看不看得上,有一點點傷害?讓你說成諸葛亮是出於個人嫉妒,你搞不搞笑?諸葛亮用得著嫉妒一個靠投機才發跡,還不姓趙的領導秘書?彭羕對諸葛亮的地位,有一絲一毫的威脅嗎?這事太清楚不過了,為啥亮迷和備迷能吵起來?莫名其妙啊。

彭羕是益州大族,主動迎奉劉備,有大功。要知道之前(劉焉父子時期)益州人是受壓制的。彭打開了自己的政治上升渠道,於是忘乎所以,想要更高的地位。什麼叫心志廣大,未可保安?就是他想要更高的地位、更大的權力,不容易控制。諸葛亮說這句話的依據史書不載 我們也不能自己腦補,但肯定不能是血口噴人吧?諸葛亮血口噴人,彭後來給他寫信還能那麼乖巧?不得狠狠罵諸葛亮?反正自己快死了。可見彭確實有什麼表現引起了諸葛亮的注意,他發現這個人有野心,給劉備提醒一聲,告訴我錯哪了呀?難不成還要諸葛亮私下先提醒他,這也太苛刻了。。。

劉備也沒有聽信諸葛亮的一面之辭,而是更加留心彭的行為 具體怎麼留心的那就不清楚了,自己觀察+派人盯著他也未必不可能。反正是觀察了才貶職的,可見彭確實有問題,為啥諸葛亮要分一口鍋?要我說,這事誰沒毛病,處理的沒毛病,惹事的程度和處理的匹配也沒毛病。劉備不可能驟然給一個益州土著高位以安撫之,那他又不安生 不貶職壓一壓又能怎麼辦?而且當太守是什麼苦差嗎?把這個貶職說的這麼苦大仇深。

殺他可就真沒諸葛亮的事了,是他自己做大死。但凡有這種貶職,貶職者應當警覺,應當自己注意言行。不求彭羕有李績式的覺悟,之少管住自己的嘴總行吧?最後口無遮攔,心有異志,不是咎由自取嗎?要我說諸葛亮劉備都沒責任,兩個人又不是設套坑他。

我現在有點奇怪,備迷和亮迷現在不是一家了嗎?


有句說句,劉備死前的人事處理,除了劉封諸葛亮可能得稍微背點鍋以外,還有誰是諸葛亮真能為之生死負責的嗎?

劉備佔據益州後,最遲到在漢中打跑曹操時,作為一個六十歲的老頭,年輕時那股以天下為志百折不撓的心氣已經淡了不少,反倒是割據之心漸濃,放在他的舉止上,就是開始有帝王的任性,而少了許多真誠和自覺。除了彭羕,劉備同志還宰了張裕,險些宰了秦宓,這些基本都是因言獲罪,這些事放曹操孫權身上常有,但對劉備而言,還確實罕見,也和人設不符。他已經不是那個包容劉巴,和龐統嬉鬧的左將軍了~

其實諸葛亮最大的人事黑點是殺常房諸子,要黑諸葛亮可以從這裡入手,不用欲加之罪生拉硬拽一個。


截取《三國志·蜀書十·彭羕傳》

成都既定,先主領益州牧,拔羕為治中從事。羕起徒步,一朝處州人之上,形色囂然,自矜得遇滋甚。諸葛亮雖外接待羕,而內不能善。屢密言先主,羕心大志廣,難可保安。先主既敬信亮,加察羕行事,意以稍疏,左遷羕為江陽太守。

  羕聞當遠出,私情不悅,往詣馬超。超問羕曰:「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謂卿當與孔明、孝直諸人齊足並驅,寧當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羕曰:「老革荒悖,可復道邪!」〈揚雄方言曰:悈、鰓、干、都、耇、革,老也。郭璞注曰:皆老者皮毛枯瘁之形也。臣松之以為皮去毛曰革。古者以革為兵,故語稱兵革,革猶兵也。羕罵備為老革,猶言老兵也。 〉又謂超曰:「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不足定也。」超羈旅歸國,常懷危懼,聞羕言大驚,默然不答。羕退,具表羕辭,於是收羕付有司。

來源:三國志/卷40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讓我聯想到楊修的死了。

楊修和曹植喝醉酒在司馬門(沒記錯的話)搞事情罵人,然後就被曹操磕嚓了。

據說彭羕喝了酒,就跑到馬超那裡和他說一些奇怪的話,然後就被劉備磕嚓了。

而有投江陽之論,不解主公之意,意卒感激,頗以被酒,侻失『老』語。此仆之下愚薄慮所致,主公實未老也。

來源:三國志/卷40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而馬超是剛加入劉備的人,而且名聲地位很高。又是個猛人。

遙想孟起當年,起兵討曹了,雄姿英發。白衣白甲,策馬間,曹操割須棄袍(虎痴持鞍護曹)。

換成我的理解的話,彭羕乾的事,就算在老闆新招的分行經理(而且那個分行經理以前還是其他公司的大老闆)面前,說老闆的壞話。

那麼事態就比較嚴重了。

如果劉備只是一個老闆,那麼彭羕估計就只是被冷落或者晾一邊,或者叫他滾蛋就好了。

但是問題是,那個時間點實在是太敏感了。

因為史料缺失,所以沒法知道彭羕是什麼時候被殺。我只找到219年。那麼,219年的時候,劉備還在漢中和曹操打仗呢。

老闆還在前線和死對頭死磕,你彭羕在那裡喝醉酒亂說話?亂說話也就算了,你彭羕所說的話還有挑撥離間的嫌疑,那麼就沒什麼好說了。


這事我鐵站孔明這邊。

題主你可能認為這沒什麼,事實上真沒什麼么?

我的印象里上一個說「你在外鬧事我在內呼應」的人應該是韓信吧?韓信這鐵定是個牛人吧?結果怎麼樣?是不是被收拾了?

從古到今,謀反都是「十惡不赦」中的頭等重罪。哪怕你是說說也好,只要被人抓了辮子當了真,得嘞,你就等著你帶著你家九族一起上菜市場吧!都不帶冤枉你的。

話說韓信比彭羕,比他十個夠不夠?打個對摺,比他五個夠不夠?被蕭何和呂后給搞掂了吧?韓信謀反這事,不管是不是真的要謀反,起碼這麼處置絕沒有冤枉了他,要不然漢初三傑也不會就他一個待列傳跟樊噲夏侯嬰一塊玩了,你要知道周勃跟他的老部下曹參都進了世家哦~

諸葛亮跟劉備比蕭何呂后怎麼樣?玩政治的水平只高不低吧?你也給出了諸葛亮給劉備的建言和劉備的反應了,本來殺你你都沒話說的就給了個疏遠外放,趕緊燒高香吧你!至於你認為的沒有明顯過錯,你以為古代想說啥就說啥你跟今天一樣有言論自由么?更何況你牢騷的還是謀反的事兒,腦袋能硬過砍刀?朋友,陳壽為啥把彭羕跟劉封李嚴楊儀等人擱一塊給了個「招禍取咎」的評價你當真沒點數么?

這事,孔明做的很厚道了,你要問我如何看待?

一個人如果作大死還能有機會活下來,那你肯定是彭羕碰到諸葛亮了~

評論區指出事件先後順序混亂,建議結合高票回答看,這裡沒什麼時間,就不改了。


正史諸葛亮見到真-反骨之相的正確反應。要像演義那樣量才錄用,這人越能幹影響力越大將來越禍害。

砍劉封的時候也是、莫須有的就把人家斃了。諸葛亮對性格偏狹懶散碎嘴暴躁陰損乃至公知腦的法正蔣琬張裕魏延楊儀譙周都能包容。但對「心大志廣」受委屈就想到翻天的野心家、或者存在本身就影響政權穩定的人從來是秋風掃落葉的態度。

各位在生活中也要注意。對胸懷大志有大才的人,你能力不夠拖後腿、跟他有齟齬他不會計較、因為心思不在這些雞毛蒜皮上。為了共同的事業有時他還會反過來寵你幫助提拔你。但你要是成了他星辰大海的絆腳石,就是沒交集他也會把你踢到西伯利亞去免得礙事。當然一般人作死也作不到這份上就是了


人總會莫名其妙喜歡一類人,也會天然討厭一類人。就像劉備天生喜歡法正的遊俠氣質,諸葛亮這類謹慎人可能天生就不喜歡彭羕這類自負有才不會夾尾巴的小人。按照中國人正常尿性,諸葛亮也不算落井下石,只要一切按照程序來,彭就完蛋了。左傳第一篇,鄭伯克段於鄢。


瀉藥。敏感人士少跟一些不靠譜的「朋友」喝酒吃飯。

蜀漢有彭。

晉有賈充,鍾會與諸葛誕,貫丘儉

吳有虞翻與孫十萬

漢有孔融與郗慮

現在還有一位著名的節目主持人。

也說明劉備的寬大,只能寬大到一定程度。

———

諸葛亮當時沒有權力

後來他對於李嚴,廖立,來敏的處置來看。還是寬厚的。


縱觀史書,諸葛亮很喜歡寫些東西勸告別人。

然而面對狂妄的彭羕沒有任何的勸解之類,直接就是表面笑嘻嘻,背後MMP,不停的在劉備面前打小報告,說彭羕有野心巴拉巴拉的。

而劉備,陳壽給了一個「既敬信亮」的前提下,再偷偷觀察彭羕,從正常情況下,如果一個人信了某個人的說辭再去觀察的話,或多或少的會帶有主觀思想。

在這種情況下劉備做出的決定也僅僅是「意以稍疏」,也就是找不到他什麼罪證,只是想殺殺他的氣焰(確實有點小人得志了)。

因為史料的缺乏不知道諸葛亮希望的是給他什麼處罰,至少劉備這麼做已經把彭羕踢出眼前了。可是沒想到的是彭羕會自己作死。

彭羕就是典型的坐過山車,一朝小人得志,瞬間跌落,心裡落差太大酒後發牢騷罵爹罵娘我相信絕大多數人有過,這其中的絕大多數人又絕對的酒後依舊低頭哈腰,如果僅僅靠酒後的話判定他一定想反未免有所偏頗。

彭羕被抓了以後寫給諸葛亮的信個人感覺是知道自己要死了之後對諸葛亮一副勸勉之言,作為一個囚犯而言,沒理由用這種口氣對諸葛亮說話。我懷疑,彭羕在死前都不知道自己的悲劇是諸葛亮點燃導火線的。

「諸葛亮雖外接待羕,而內不能善。」陳壽其實在這句話里已經給出了評價了。


諸葛亮當然是錯的。雖然他不是直接處置人。

「心大志廣,難可保安」這評價實在過重。這話是能隨便說的么?諸葛亮和彭羕共事過幾天?他了解這吊絲嗎?彭羕長得帥,有才能,得遇明主一朝翻身,這種人心氣高難道也是罪?

諸葛亮這話可以拿來說李嚴,可以拿來說孟達,但是恰恰不能說剛當上大秘,就可勁得瑟的彭羕。彭羕既然「心大志廣」,為毛剛有點實權就這麼得瑟?看彭羕言行,和李嚴、孟達等人天差地別,無非就是個逞能的吊絲罷了。

劉備最終決定「意以稍疏,左遷羕為江陽太守」。不論政績不論能力,無緣無故就直接把人家大秘踢下去,這換誰能受得了?捫心自問,如果是你辛辛苦苦考上的市委辦公廳,結果實習期剛過,就把你踢到下面縣裡去,你是什麼感受?

鬱悶之下,於是找人喝酒。

超問羕曰:「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謂卿當與孔明、孝直諸人齊足並驅,寧當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

羕曰:「老革荒悖,可復道邪!」又謂超曰:「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不足定也。」

這段酒話翻譯為人話就是:老兵痞他懂個JB!有閣下在外驅馳,我則在朝內運營,天下不足定也!

於是被定謀反,被處決。歸根結底,無非是罩他的大佬龐統下線了。慘的一比。

臨死之前,還不忘給諸葛亮留封書信,勸他「宜善與主公計事,濟其大猷」。可憐的一比。

至於劉備那邊就不說了。彭羕嘚瑟,劉備就不嘚瑟?沒有任何說法,就把有從龍之功的治中從事外放一個只有4個縣的小郡;那邊長沙太守廖立不戰而逃,跑到益州之後卻領一個大郡,反而高升了!

我想請問在座的各位益州人,劉備這做法叫什麼道理?你們拚命洗地,又為了什麼?像他這種用人的方法,焉有不敗之理?


仔細史料,不過是大耳賊處理手下人而已,諸葛亮一手遮天可是劉禪登基以後,劉備梟雄之姿,好不容易在益州坐穩屁股,豈是容的底下人,做三做四,關張都已經兄弟成君臣,諸葛亮一家奴耳,擺弄權秤,真把劉備當空氣啊,劉備也是雄猜之主,慣於反噬的,會不防著別人


推薦閱讀:

張飛在赤壁之戰前有什麼顯著的戰績,令天下人都稱他為萬人敵?
劉備做漢中王時,法正的「尚書令」有多大權利?具體職能是什麼?

TAG:三國 | 諸葛亮 | 三國志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