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圈內人士如何從實戰技擊角度分析吳公儀vs陳克夫這場公開比武?

1954年1月17日,旅居香港的吳氏太極拳宗師吳公儀在澳門迎戰白鶴拳高手陳克夫。此事轟動一時,亦引發了金庸和梁羽生後來寫出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

不過從視頻上看這場比武和大眾想像中的武術高手比武相去甚遠,倒是和尋常街頭鬥毆沒什麼兩樣,吐槽中國武術的人也多以此次比武為例說明中國武術很糟糕。

所以,從技擊的角度,我想聽聽武術行內專業人士對這場比武怎麼評價

視頻封面吳公儀vs陳克夫視頻


以前在貼吧上有篇帖子我看了很觸動。在此我轉述那個貼子講的事情。可能有的人看了又會覺得看不懂,文不對題。還是那句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詠春的梁紹鴻先生在美國把詠春拳推廣的很好,他的美國弟子中有接觸過太極拳的,並對這門武術很感興趣,想一探「太極拳作為武術的究竟」。於是托梁紹鴻先生,希望能在中國找到「真正有功夫的太極拳老師」並撮合他們交流學習。美國人開出了一比頗豐的報酬,但前提是先要搭手能開開眼。

梁紹鴻先生於是在中國大陸的武術圈子裡打聽,說出來的話大概是:「在香港練太極拳有誰能動手的他真不知道。只能在大陸找找了。他也不清楚太極拳到底是怎麼和人交手的。也好奇。」(梁紹鴻先生是在香港打大的。)……

這個貼子的作者是那時的當事人,內家拳愛好者,就這句話把他激急了。這事要是黃了,那在美國的詠春就要認為整個中國…太極無人了。自尊心受不了。打聽了一圈,太極拳成名的圈子裡沒人願意接這個硬茬……後來河北一位府內太極的先生出來接了,生活所迫,美國人開出的報酬讓他動心。

地點在南方,和《一代宗師》里的橋段有點像,北拳南傳……只是北方人底氣沒那麼足,南方武術圈來的人也都是替這位北方人捏把汗。《一代宗師》里葉問有句台詞:「真管用的話,南拳又何止北傳。」梁紹鴻先生算是這句台詞的標誌人物。他帶來的是美國人,他的徒弟,他作為「真管用」的詠春拳人,行家裡手,中立觀望。來的這位先生的太極拳有沒有東西蒙不了人。

太極拳的這位先生大老遠從北方趕來。要是有個閃失,對於人家也不好看。也關係到上文提到的「自尊心」。於是關於怎麼交手,貼子作者和梁紹鴻達成了個折中意見。人家也是捨命陪君子,作為這次的交流的搭橋人,第一天他先和美國來的朋友放開「交流」。第二天再由來的這位太極拳先生出面。(這裡我記不清到底是不是分了兩天了,全憑印象,也沒有回頭再看那篇貼子,轉述一件事,說的是自己的印象。)擺明了要先探探底,梁紹鴻也理解他們的難處,考慮到他的美國徒弟不是來什麼挑戰中國太極的,是真心想來學習的。於是也就答應下來。

第一天,放開「試」,作者水平,普通愛好者,被ko,失去意識。在場人包括作者都對來的那位太極拳老師擔心,美國人太實在了。回去商量,來的那位太極先生表示放開也能打,但不會那麼容易收場(大概印象把握不足)。最後再達成一個折中,試推手。那位太極先生贏了。於是美國人便和那位太極先生學了一陣太極,美國人確實是實在,這件事算是收場了。作者事後評價,對太極有沒有真東西他還是充滿信心的,但是真要以能和人家放開「試」為目的,他還是覺得太極拳有待完善。

近期徐雷事件佔滿了知乎太極拳版塊,正好上文的那位太極拳先生也是和雷雷一樣,上過《體驗真功夫》的。不過是在上文那件事以後的事。作者評價,那位先生在節目里不是他認識的樣子,是被人利用了。

完了。


這場比武,題主當笑話看好了。不怕說難聽點,看那身板都不是練武的。來看看我們滄州的「千斤王」王子平的身板

老先生練石鎖

圖左就是王子平先生年輕時的照片。看看這個體格和現代的自由搏擊選手有什麼區別?

霍元甲沒有打過大力士,因為那個洋人聽見霍元甲的名字就嚇跑了。但是打過大力士的人不計其數,如韓慕俠打大力士那都是有史料記載的。像董英傑老先生那種當場把洋人給撕了的事,說出來就算是真的你也肯定不信,所以說點你能相信又有確鑿證據的實力。下面再介紹一位目前仍在世的老先生:蔡龍雲

蔡老先生1928年出生,從小練拳。1943年和1946年在上海先後以中國武術擊敗外國拳師和魯索爾。

1943年,年僅15歲的蔡龍雲就擊敗了外國拳師馬沙索洛夫

蔡龍雲青年時期

馬沙索洛夫被一小孩揍了一頓,臉都丟光了,實在咽不下氣,會去搬了老大哥魯塞爾出來。魯塞爾可是重量級拳手,那抗擊打能力可不是馬沙索洛夫能比的。不過此時的蔡龍雲也已經發育的虎背熊腰(如上圖)1946年,年僅18歲的蔡龍雲再次以KO對方獲勝。

老先生近照

不要想當然,你能想像么?海盜們是用民主投票選出船長的;維京海盜在發生衝突時會尋求調解會的調節,而不是人們想當然的覺得的流血衝突

真正的江湖比武是什麼樣子的?萬籟聲與人動手,上去一腳就把別人小腿側面的皮踩下一塊,那個淌血啊~立馬讓對方沒有了戰鬥能力。什麼叫雙龍戲珠啊?聽著很優雅其實就是扣眼珠子。雙風貫耳是打太陽穴,直搗黃龍是撩陰腿,這都是致命的招數,不用多大勁兒就可以打死人(所以武人和運動員的訓練方向不同,可比性不大)。江湖人不到萬不得已不動手,一動手就是你死我活。金庸想像中的比武其實都是師兄弟切磋時才有的。

練武是很有規矩的,像金庸小說里,動不動比武的情況很少。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打筆仗,竟可以隨意,拳頭不行啊!一倒下就輸了啊。你看金庸的比武場面其實就是打筆仗,比的是給招數起名字的藝術。李小龍和人比武都是跑到天台上去的,因為比武的變數太大,沒有人是必勝的,大家都要混飯吃,誰打輸了都不好看,不會傻到跑去擂台上讓人看猴戲。像吳公儀這種笨蛋不要身份不要臉跑出來比武,是不入流的做法。所謂半桶水最會浪說的是他。而且其惡劣印象荼毒至今。實在罪過


此事轟動一時,亦引發了金庸和梁羽生後來寫出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

梁羽生我看的少,金庸應該是受引發寫出了《神鵰俠侶》的這一段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眾人取過碗筷酒菜,便要在墓前飲食,忽然山後一陣風吹來,傳來一陣兵刃相交和呼喝叱罵之聲,顯是有人在動手打鬥。周伯通搶先便往喧嘩處奔去。餘人隨後跟去。轉過兩個山坳,只見一塊石坪上聚了三四十個僧俗男女,手中都拿著兵刃。

這群人自管吵得熱鬧,見周伯通、郭靖等人到來,只道是華山的客人,也不理會。一名鐵塔般的大漢朗聲說道:「大家且莫吵鬧,亂打一氣也非了局,這『武功天下第一』的稱號,決不是叫叫嚷嚷便能得手的。今日各路好漢都已相聚於此,大伙兒何不便憑兵刃拳腳上見個雌雄?只要誰能長勝不敗,大家便心悅誠服,公推他為『武功天下第一』」。一個長須道人揮劍說道:「不錯。武林中相傳有『華山論劍』的韻事,咱們今日便來論他一論,且看當世英雄,到底是誰居首?」餘人轟然叫好,便有數人搶先站出,大叫:「誰敢上來?」

周伯通、黃藥師、一燈等人面面相覷,看這群人時,竟無一個識得。

第一次華山論劍,郭靖尚未出世,那時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五人,為爭一部《九陰真經》,約定在華山絕頂比武較量,藝高者得,結果中神通王重陽獨冠群雄,贏得了「武功天下第一」的尊號。二十五年後,王重陽逝世,黃藥師第二次華山論劍,除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四人外,又有周伯通、裘千仞、郭靖三人參與。各人修為精湛,各有所長,但真要說到「天下第一」四字,實所難言,單以武功而論,似乎倒以發了瘋的歐陽鋒最強。想不到事隔數十年,居然又有一群武林好手,相約作第三次華山論劍。這一招使黃藥師等盡皆愕然。更奇的是,眼前這數十人並無一個認得。難道當真「長江後浪推前浪,一輩新人勝舊人」?難道自己這一干人都做了井底之蛙,竟不知天外有天,人上有人?

只見人群中躍出六人,分作三對,各展兵刃,動起手來。數招一過,黃藥師、周伯通等無不啞然失笑,連一燈大師如此莊嚴慈祥的人物,也忍不住莞爾。又過片刻,黃藥師、周伯通、楊過、黃蓉等或忍俊不禁,或捧腹大笑。原來動手的這六人武功平庸之極,連與武氏兄弟、郭家姊妹相比,也是遠遠不及,瞧來不過是江湖上的一批妄人,不知從那裡聽到「華山論劍」四字,居然也來附庸風雅。

那六人聽得周伯通等人嬉笑,登時罷斗,各自躍開,厲聲喝道:「不知死活的東西。老爺們在此比武論劍,爭那『武功天下第一』的名號。你們在這裡嘻嘻哈哈的幹甚麼?快快給我滾下山去,方饒了你們的性命。」

楊過哈哈一笑,縱聲長嘯,四下里山谷鳴響,霎時之間,便似長風動地,雲氣聚合。那一干人初時慘然變色,跟著身戰手震,嗆啷啷之聲不絕,一柄柄兵刃都拋在地下。楊過喝道:「都給我請罷!」那數十人呆了半晌,突然一聲發喊,紛紛拚命的奔下山去,跌跌撞撞,連兵刃也不敢執拾,頃刻間走得乾乾淨淨,不見蹤影。

瑛姑、郭芙等都笑彎了腰,說不出話來。黃藥師嘆道:「欺世盜名的妄人,所在多有,但想不到在這華山之巔,居然也見此輩。」


罵人沒好口,打人沒好手,打架本身就不好看,練是一回事,打是另一回事,有人說視屏里沒體現白鶴拳太極拳云云,那我倒是想問怎麼才是體現了,像武打片里那樣才算是體現了嗎。我第一次看這個視頻時也覺得奇怪,後來越仔細看越覺得很不簡單,慢鏡頭裡面的步伐 閃躲的確不是一般人能做出來的。退一萬步講,吳公時年已過半百,陳公正值36歲壯年,但吳公把陳公打得鼻子血流不止滿場跑,這值得我們深思了。

又看了一遍視頻 只說開始部分 陳連續向吳面門打去,動作很快,吳邊退邊打邊化一氣呵成 竟然一拳也沒有挨到,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打得很精彩,這也就那難怪為何比武之後吳式名揚海內外了


1、兩個人的基礎力量訓練和專項力量都很差。

2、太極拳訓練動作和白鶴拳訓練動作在比賽中均未出現,雙方一頓扇掌和甩拳(說它是甩拳,因為和拳擊的擺拳很不同,打不上力量)。——說明以上兩種拳種,至少這二位大師本人的訓練動作與戰術動作脫節嚴重。——本人正在給某軍級單位培訓軍事格鬥技,我所有的專項訓練都能在實戰中找到出處,而且所以發力模式在實戰中均能運用。

3、基本停留在本能格鬥階段。由於人體的骨骼和關節結構特性,無論拳擊,散打還是泰拳,所有的直拳都需要進行後天的訓練,天生都無法完成直拳擊打動作。因為沒有訓練過的人,腕關節穩定性和牢固度不強 ,強力的直拳,直接能扭傷腕關節。需要專門學過直拳,打一些沙袋或靶子增強腕關節牢固度,才能使直拳發揮威力。

實驗驗證:如果你沒練過直拳擊打沙袋,可以找一個重沙袋,不戴拳套用直拳拳鋒拼全力打一拳。

試試你的腕關節是否吃的消,指關節銜接處有沒有開裂的傾向,多打幾拳試試你的拳鋒皮膚磨沒磨破。——先輕點,以上三種受傷我接觸過不止十幾個。而且如果直拳落空,強力的直拳可能直接拉傷肘關節鷹嘴鉤。

直拳後天訓練理論應用:知道為什麼農村婦女打架除了揪頭髮外,都是王八拳嗎?就像本視頻兩位高手那樣。因為人體在沒有充分訓練直拳的情況下處於生理自我保護會選擇掄拳,因為傷到腕關節和肘關節的機率會變小。

結論:二位大師平日沒有科學地練過直拳,所有的打法都是出於本能的掄拳和扇掌。——由於靈長目動物手臂骨骼關節特點,造成沒有後天訓練過,都是那種掄拳,去看動物世界中的猩猩或者猴子打鬥,都是亂掄胳膊;人類在沒有經過後天學習和訓練的情況下,大部分都是掄拳,就像視頻中的大師一樣。

4、大師打出的拳軟綿綿,肩很松。——這說明大師的三角肌不發達,當然發達的三角肌也是打出有力直拳和擺拳的基礎,這個結論起初我的美國krav maga教練和MMA教練都強調強調過,然後我和泰國人學泰拳時泰國人也強調三角肌的發達直接影響直拳的擊打力,現在我可以用運動解剖和運動生物力學解釋這一點。而且沒有訓練過的人,即使端起拳架,大部分人堅持不了三分鐘,這源於三角肌的耐力太差。——估計這兩位大師不懂運動生物力學,也就無法進行科學訓練。

請記住,技擊與格鬥的訓練法,技擊技術,技擊技戰術都是需要知識的。現代技擊涵蓋了運動訓練學,運動生物力學,醫學解剖學,運動生理學,技擊實戰經驗,運動營養,邏輯學,統計學(統計什麼樣的技法KO或降服率高,把這些加入到訓練中,偶然的KO和降服技可能屬於孤立事件,這需要教練有統計思維)。……等一大堆學科的交叉。

我不會貶低視頻中的兩位大師,畢竟他們那個時代,他們的求學背景,都不可能讓他們懂得這些知識。而現代拳擊運動是隨著工業革命,科學精神,分離訓練,團隊協作,現代搏擊商業模式一同發展起來的,到今天的UFC,更多的學科和專家被請進來。格鬥明星通常有自己的體能教練,專項力量教練,一些列陪練,隊醫,總教練,營養師一幫人。


1: 我沒能看出其中的好來

2: 這場公開比武觀者甚眾

3: 比武后吳氏太極在港澳粵發展得很不錯

4: 比武啟發了武俠小說的時代.

1和234的矛盾讓我在想. 我們從視頻中看到的和現場眾人看到的真的是一樣的么.

作為不能免俗的非球迷的我, 有過熬夜看世界盃決賽,然後抱怨這比賽好無聊的經驗.


師父說,一層功、一層拳,國術應該講大道。我深有體會。沒有良好的基本功的根基,再好的拳術,那也只是術而已,而不是道。部分老拳師們,為了養家糊口的考量,往往對其他流派的特點不加以吸收,可悲可嘆!不論是哪種流派的國術,其創立的根本,都是上陣殺敵所用,因此,只強調其觀賞性、養生性,摒棄其原本的格鬥屬性,都是不可取的。


1:兩位所謂的拳術家,都可能是自我炒作的嘴上大師,肯定先罵急了,就約架吧。

2:可以肯定的是,都是練拳不練功的,在不戴手套的情況下,多次擊中頭部,面部,卻沒事。

3:從手法看,兩個門派應該都是以掌法為主,但都在用直拳和錘擊,腿法就更加幼稚了,看來柔韌性還沒拉開。

4:根本沒有實戰經驗,比賽多次出現轉身逃跑,對方追打身後的現象,很無語。

5:以這兩個人的水平,的確太低了,根本沒有太極的影子,也沒有發揮掌,肩,膝,肘,抓,拿,摔,的攻擊方式。或許他們根本不具備這個能力。

6:身體瘦弱,力量,柔韌性,速度,技巧,經驗,都很差,我都很有把握同時干他們倆。

7:但是這兩個嘴把式是不能代表整個中國武術的,只是他們個人的水平。

8:只是說明了大部分習武者的錯誤,嚴重缺少基本功,身體素質,實戰能力,經驗可以作為練拳不練功的主要教材。

中國武術太過強調學術和表演性,很早以前就有學者提出,中國武術不應該變成像體操,舞蹈一樣的「四輕」運動,提倡發揮它最原始的技擊實戰能力。沒人響應,結果就是現在這樣............。

只要你能拳掌擊4塊磚,就不是這樣的比賽了。就算沒練過武術,隨便一個橄欖球運動員,搞定這倆也沒問題。

實戰對抗第一是身體素質,攻擊力,抗擊力,最後才是格鬥技巧。什麼叫一力降十會,大力出奇蹟啊。


為了避免一些突如其來的吵架,我先把結論放前頭:不怎麼樣。

拳怕少壯是永恆的定理。現在找幾個在健身房稍微練練的都能把他倆打倒。力量和速度考慮到這麼大年紀的人了就不強求。除體能上的弱點,倆人的距離感和角度還有時間差(時機)把握的都挺不錯,但除此之外呢?如果沒說是哪門哪派我根本不曉得是什麼功夫,太極拳的圓潤,鶴拳的靈動根本沒有體現。這不是返璞歸真

兩人是老派的武人,不習慣這樣的擂台。白鶴亮翅我眼睜睜看著他瞄準咽喉打的,可還是打在下巴。太極拳那位我至少兩次看見他瞄準眼睛,可到了那還是歪了一下糊在臉上。兩位都有毒招,但都沒使上。可功夫不是看著這樣的東西撐起來的啊!

兩位確實老了,但老了也不能打成這樣啊!我就遇過70歲的老人兩隻小臂把我封的死死的,我肩膀剛動他那就做出反應,這樣才是在力量和速度不佔優的情況下用經驗來彌補,況且,我遇到的前輩力量差是差些,但速度依舊骸人。

這兩位沒打出該有的水平,速度,技巧,反應都缺失,光靠著一點點的散手訓練,上台丟了人,連我這樣練傳統武術的都不好意思給他洗地


看到前面那麼多仁兄的評論,我也稍微說兩句。現在能談到明白拳術的人太少了。這個視屏我一開始也看不通,甚至幾年的時間都開不懂,第一次看的時候,還深以太極為恥。後來又練了幾年,終於有一天看懂了,後面越看越佩服吳公。才終於知道什麼叫做太極。後面再看到香港吳家霍公的解說,心中更堅定國術之超絕之處。就像前面的一位仁兄說的那樣,如果你不是傳統國術真傳的習練者,若沒有真正的功夫,還是少評論前輩的技法。強以不知以為知,那些所謂你的評論,一則誤導後學之輩,二則讓方家笑掉大牙,深為你臉紅。


請題主換個角度思考。我仔細看了視頻幾遍,也和師兄弟們分享了一下,並請教了師傅。得出一些結論,希望對題主有所幫助。題主如果還有興趣再看視頻可以仔細觀察對戰雙方移動步伐非常靈活,目測二人並不是青年小夥子了。還有他們的拳速,出拳角度,我看起來非常迅猛,刁鑽。

技術不是沒有,是沒看出來,真實的對決不是電影小說裡面寫的那麼華麗,動作多麼漂亮,終歸只是一拳一腳的事,延伸出來,頭,肩,肘,手,跨,膝,足都可以打人。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比武的動機,目的,包括雙方的武德素養方面,不深究了。隔的年數太久,兩位師傅功夫練的好壞不是我們去評判的,畢竟都是晚輩,我也沒有深入了解過吳式太極與螳螂。練好自家的拳才最重要,視頻里有很多我要學習的東西,更加堅定了我對傳統武術實戰的信心。&<希望回答問題的朋友,不同的觀點理性的去分析,不需要抨擊。散打搏擊高人很多,傳統武術高人也很多。吳先生的風度看起來還是很不錯的。&>

個人愚見,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謝謝邀請,周琳的回答已經說的很完備了,我差不多也想表達同意的意思。


這水平拉到現在國際格鬥比賽 直接可以被秒殺的。沒辦法,不是打出來的功夫


謝邀 @斌斌 在知乎混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騙人給你點贊有以下幾個方法:

1.黑中醫

2.黑中華武術

黑中醫的通常不是中醫,甚至也不是西醫,而是沒有什麼醫學常識打著科學旗號的人,黑中華武術的也差不多是這種毛病的。

我第一次看到這個視頻,是在 @顧扯淡的某篇回答里看到的視頻《經梧太極第一代傳人閆芳老師收徒儀式上推手》是真實的嗎?

這裡面還收集了其他一些比較差勁或者看起來奇葩的練武人的例子,有的甚至就是騙子。

我剛開始覺得很正常嘛,每個領域,有牛逼就有傻逼,而且江湖騙子耍人的事情常有,怎麼到了顧扯淡嘴裡,就好像國里所有練中國武術的都成了騙子和廢材?

我後面給 @顧扯淡私信和評論,希望他改一下文章的基本論調,但是他後面沒有理我,我鬱悶了一小下也釋懷了:「人家是大V,一秒可能上下幾十萬地掙錢,沒空理我,或者,這本來就是一個煽動的帖子,騙贊用的嘛!」

言歸正傳,回到視頻本身。不得不說,這兩個人的功夫是挺差勁的。

據我所知,以前比較敬業武師雖然少有像現在職業運動員一天八小時的訓練,但一天也會練四五小時,訓練力量技法和對抗。但是視頻中這兩人,確實看出,他們在比武前可能一兩年內這些訓練都做得很少。

我個人對對抗訓練的重要性有很深的感悟,平時我會和師兄弟帶露指的拳套打對抗訓練,但是近來因為一些原因我半年沒有打對抗了,平時練得也少了。水平下降很多。前些天打對抗的時候那種感覺就是:走步慢了,走步的精準度也差了。有時候格鬥中距離的控制很重要,多了你打不著,少了會影響力量甚至傷到自己。而我半年沒練的後果就是我這次打對抗有效的打擊少了,靈活的躲閃少了,挨打的次數多了。

如果這兩個拳師平時都不練對抗的話,打成這鳥樣,很正常。

也有其他人拿這兩人說事,說這兩個人是掌門啊,是專業人士,專業人士都這麼菜,可想而知中國的練武者都什麼鳥樣了。其實不然。

門派的掌門不一定是門派里功夫最好的,就好像有些公司可能是技術大牛當老闆,但有的公司則都是牛逼的組織者而非技術大牛當老闆。

另外這個門派能否代表所有太極和所有白鶴呢?也不能。一個師父教出的徒弟,可能有好幾個人都選擇了開館授徒,水平參差不齊是絕對的。所以以上兩位只能代表他們自己。

貼一個我昨天看到的回答。

中華武術幾乎無實際戰績,為何仍有多人堅信民間武術的實戰力?


看了半天沒一個懂的,有興趣可以去找清晰的錄像,至少香港的吳式傳人還存著。在功夫傳奇的太極那一期里有放出過一部分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十秒。除此之外網上根本找不到那個錄像,個人猜測只有傳人保存的實體文獻。網上廣為流傳的這個清晰度和幀數奇差而且還被無良剪輯的根本看不出卵,有種惡意黑的感覺,不得不說有人用心叵測。

跑題說一下心裡話,很多人說的沒錯,傳武騙子很多,非常多。而全國合格的武師大概只有千人左右,真正能打現代搏擊頂尖高手的全中國各門各派的加起來大概只有兩位數。

傳武已經不適合這個時代,花兩年練練搏擊就能打打一般人了,還能鍛煉身體。傳武好,可是東西太多太難練,十年甚至幾十年練出了門路,但是身體卻過了最旺盛的時期,只有少數自幼習武,肯練,有天賦,還得了真傳的才能在全盛期的二十多到三十歲達到最強的狀態。當然這樣的情況太稀少,更多的是十幾二十歲找到了好師傅,符合上述其它條件的人在四十歲達到自己的黃金期,然後開始收徒。

舉個例子,現在是一個金錢說話的世界,看看人對錢狂熱的執念吧,而在熱兵器未普及之前的中國,武力是絕對的,國人對武術和冷兵器術的追求程度可想而知,那時候武師是非常賺錢且有地位的職業。而如今,家裡有條件可以支持不學習不工作專心練武的花費,學者可以有天賦且有毅力學一個除了教給下一代沒有任何卵用的打打殺殺的高難度技術,再加上遇到一位明師(注意,不是名師,不同的概念),這樣的人有幾個呢?

沒有市場就沒有發展,雖然可惜,傳武只會越來越弱,然後慢慢消亡,這是不可逆的現實。


說實話,這倆人都不是練武的坯子。但是各自又被推上那麼高的位置,屬於標準的位高於德。

徒手搏擊高手,天生底子佔了一大半。人家天生骨肉豐滿,受氣渾厚的,隨便練練就打贏了。就好象上面冷鹿說的王子平和蔡雲龍那樣的。像陳吳這倆人的天生受氣水平,還在中人以下,基本上無望能達致巔峰,因為是父輩傳下來的基業,沒有辦法才知其不可而為之。正常來說,這樣的先天基礎,師父絕不會教他們真實搏擊術,教了就是害了他們了。他們父輩的人似乎也看到這點,所以只教套路,不強調功力和技術。

帖幾個我個人認為功力和技術俱全的視頻以供參考:

第一,黃性賢白鶴拳,下面這個視頻是晚年的標準,從層次和理論上說,完美無缺。黃老年輕時候在福建殺鬼子,手刃的敵人就不在少數。他在和吳公儀同歲的時候也參加了擂台賽,打到對方服氣為止。具體可百度之。

視頻封面黃性賢太極拳視頻

第二,王翰之烏龍拳。王翰之師承宮派八卦,年輕時候在澳門賭場給人看場子。這個視頻王老40歲時候拍攝的。老人家歲數大了以後仍然神采奕奕,也有視頻,網上可以找到。

搜狐視頻不知道為啥沒法貼了,鏈接地址:王翰之烏龍拳-教育視頻

第三,王國典螳螂拳。我對他老人家的了解,只通過這個視頻。腿上功夫看不到,但是上身的內家拳勁已經煉致化境,UFC選手絕對打不出這種勁力。

視頻封面王國典梅花螳螂拳89歲視頻

王子平的一段太極拳。拗膝扭步,倒攆猴,攬雀尾,金雞獨立,下勢。看人家是怎麼發招動勢,手眼身法步的配合。網上還有一小段王子平刀術,端的是「翩若驚鴻,蜿若游龍」。

視頻封面【76-A】《簡化太極拳 》 一代著名大師王子平示範珍貴片斷 為太極拳大師名家齊喝采 視頻片段視頻


認真慢放了很多遍視頻,這步法和走位是非常漂亮的,吳也做到了中正。沒有高速攝像機抵近拍攝,沒有關鍵時刻反覆慢放,沒有太多規則束縛,水平差不多的情況下,誰打起來都這個樣。看些什麼:步法,走位,是不是松沉,是不是中正。


看拳要看慢動作,傳統武術跟現代拳術有很大的區別,但是看似雜亂無章的亂揮之下,卻一一化解了對方公式,吳公怡成名也有他的道理在


丟人現眼、

這就後來為什麼國家體育總局決心建立散打這項運動的原因!


練武術的就不要自己意淫了,不下功夫練功,是出不來功夫的。練功就是達到自己的極限並不斷突破極限。不要拿業餘愛好者的水平來看待武術,不是很什麼玄玄叨叨的東西,武術很專業化的一門技藝,別搞的和跳大神似的。

什麼叫練功,像下面視頻里這麼練,才叫真正的練功,為啥這麼練,就是為了一下結束戰鬥啊,老輩的比武也就是不到幾十秒不到一分鐘,接觸立馬分勝負,講什麼回合啊,要是為了殺人那更是越快越好。就是因為下的功夫深練的刻苦功力強大才能保證反應速度都迅捷無比殺傷力巨大,才能保證打人如放草。無論什麼拳哪一個高手都是這麼練出來的,現在練傳武的不過是動動嘴講講手比劃比劃而已,當然也包括我了。

中國傳統武術(精華)戳腳2—在線播放 鐵腳王古枝子古傳戳腳之上樁古枝子之葯功_土豆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馬雲關於太極拳的文字《時差隨筆——太極拳和自由搏擊》?
想開創適用於傳統武術技擊的比賽,怎麼規劃自己的職業道路?
義和團里武功最高的人達到了什麼水平?

TAG:搏擊項目 | 武術 | 太極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