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數千少女向波士頓爆炸案嫌疑人網上示愛?
補充:看了采銅的答案,個人覺得也許可以用暈輪效應和重複曝光效應來解釋「產生好感」,但是「產生好感」(感覺)到「示愛」(行為)之間應該是有距離的。這段距離中有一個重要環節:動機。
具體到這次事件,新聞報道中提到少女示愛的主要理由是因為焦哈爾·察爾納耶夫「長相英俊」,但是這點理由不足以成為「示愛」的充分必要條件,畢竟長相英俊的非罪犯多得是啊,為什麼非要選一個長相英俊的罪犯來示愛呢?所以其實「罪犯」也是「示愛」發生的條件之一。
另外新聞中還提到:「在臉譜網,「焦哈爾·察爾納耶夫是無辜的」的論壇中,已經有逾8000名追隨者。」也就是說,示愛女性要麼根本不認為他是有罪的,要麼認為焦哈爾犯罪有其合理的理由(並且腦補了這些理由)。回溯女性向罪犯示愛的大量事例,那些做出示愛行為甚至與罪犯結婚生子的女性大多也不承認罪犯所犯下的罪行,或為其罪行找到合理的解釋。這些舉動如果只用暈輪效應和重複曝光效應來解釋,有些牽強。
所以我更贊同這些舉動在潛意識層面反映出的還是一種改造的願望,以及對改造「罪犯」所帶來的成就感的預期。這種願望和預期就是需求,就是動機。
武志紅在他的為何愛會傷人 (豆瓣) 中比較全面地分析過這類問題:
(全文:奧地利亂倫父可「愛」在哪裡?收錄書中時題為《她們為何非殺人犯不嫁》。)在媒體發達的美國,幾乎所有的著名男性罪犯在監獄中都收到了大量求愛信,其中許多人還有機會在監獄中做了新郎,甚至還做了父親,女記者希拉 .埃森博格採訪了許多這樣的女人後寫了一本調查報告《愛上殺人犯的女人們》,並概括了這些女人們為什麼這麼做的 11個理由:
- 拯救幻想:她們相信自己有改變殘暴男人的能力;
- 母性:很多女人說,她們在這些男人身上看到了小男孩似的感覺,並強烈感覺自己有撫育和保護那個小男孩的需要;
- 戲劇感的需要;
- 受虐:她們普遍有被性虐待的幻想;
- 重獲兒時回憶:一些曾受到虐待、忽視或失去父親的人把罪犯看做可以填補這種感受的角色;
- 各式幻想:一些人生活在自己製造的各式暴力幻想之中,而殺人犯是唯一可以實施這些幻想的人;
- 自卑感:一些女人由於自卑而認為自己無法找到男性伴侶,並認為監獄中的男犯十分孤獨,和他們交往會更容易;
- 受關注感:當她們開始和殺人犯交往時,會得到周圍人和媒體關注;
- 崇高感:從無名小卒變成焦點;
- 展現勇氣的機會:和所愛的人一起「對抗世界」;
- 「美女與野獸」情結:靠近可能傷害到自己的危險,不過總有倖免的一線希望。
這些理由紛繁複雜,並有將這些女子妖魔化的傾向,其實這些女子和我們普通人沒什麼兩樣,都是在追求兩個結果:重複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錯誤。童年時,不管父母多麼優秀,我們對他們仍會有不滿,並渴望他們依照自己的意願發生改變,但這種改造夢想註定會失敗,因為父母必然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而活,他們通常並不關注孩子的改造夢想,即便關注到了也不會按照孩子的意願改造自己。
此外,不管父母或事實上的養育者多麼糟糕,他們仍然是我們最早愛上的對象,並多少會給我們留下一些美好的體驗和記憶。並且,無論是美好的體驗,還是可怕的體驗,一旦在我們心中產生,就會被固著下來,令我們不自覺地以為,這是自己唯一能獲得的體驗,我們似乎只有在這種體驗中才能感覺不再孤獨,才可以與別人建立起聯繫感。 因而,我們在長大後會渴望找到和異性父母相似的人,那樣既可以延續我們所熟知的那種美好或可怕的體驗,也有機會可以繼續玩改造遊戲,把童年沒有實現的改造夢想再去實現一下。
……那麼,一個有暴力父親的女人,找一個善良男人不就可以得救了嗎?並且,美好更多,而「修正童年的錯誤」的結果也立即就實現了,那為什麼不這樣做呢?
因為,自戀的我們對外來力量賜給我們的幸福不感興趣,我們非要自己去掙得這個幸福。我們必須要自己完成「修正童年的錯誤」這個結果,這樣才能顯示自己的力量。並且,必須指出的是,嫁給泰德 .邦迪、向約瑟夫 .弗萊茨勒求愛,這樣的事情看起來很愚蠢,但實際上這是很聰明的做法。 因為,獨自改造一個暴力男人,這是多麼可怕、多麼危險的事情,但是,如果和政府一起來改造,是不是就安全得多,也容易得多?畢竟,一頭野獸被關進籠子後,他會顯得乖很多,而且危險性也大大降低了。再者,改造一個被無數人關注的最可怕的罪犯,那種成就感想必要高很多吧。
(有一點點少兒不宜)
如評論里@level 所說,這個問題里采銅的答案比較牽強,其放在很多一個公共人物都能滿足該條件,比如貪污犯們.很多貪污犯也一表人才,怎麼沒聽說很多少女給他們寫求愛信呢.又比如最近揚名埃及的丁×昊同學,你能想像他在學校很快收到女生的歡迎嗎?實際上很多少女向爆炸案犯人示愛就是因為他敢於殺人!在展開話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其它例子: 越獄裡的T-bag,陰險,狡詐,卑鄙,惡毒,心理扭曲,還有點點自戀,也不見得有多麼帥氣.這完全不妨礙他成為&<越獄&>里人氣最高的角色.戳這裡看豆瓣關於&<越獄&>最有人氣的評論《越獄》:茶葉(T-Bag fans)的告白.
大家不妨再回憶一下自己高中時候有多少次班花往往被小混混給拐走了.比如這位前幾年下面這位被毀容的少女周岩.雖然她所託非人,單看下面這張照片羞澀的樣子倒也不像強迫,說明她對這位毀她容貌的少年多少還是有些好感的.
這樣的現象其實並不陌生,"男人不壞,女人不愛",可為什麼?
先從生物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壞正是一種成功的進化策略.簡單說來,在生殖的競爭中,男性和女性都試圖把自己的基因傳承下去.但是在繁殖後代的過程中,男性付出較少,挑選配偶時主要看對方是否青春美貌.而女性需要考慮的就是對方能為後代的繁殖提供資源.但是,女性只需要一位男性為其提供資源,為其提供資源的男性並不需要是其肚裡孩子的父親.而面對兩種男性,一種誠實可靠願意提供資源撫養後代不愛勾搭其它妹子,另外一種不負責任風流倜儻一遇到機會就想和妹子深交往.對於女性來說實際上最佳策略就是和第二種男性生子,而拉上第一種男性做孩子的父親.如從文化角度來看,文化人類學大師埃文思-普里查德在他的經典著作&<努爾人&>里描述了在蘇丹南部的克雷亞地區,一群沒有國家和政府的土著努爾人是如何生活的.其發現努爾人經常為了爭奪女人而發動戰爭,將戰爭中失敗的一方女性納為自己的妻子.所以,殺人最多的部落領袖,也就是殺人最多的人往往有最多的妻子,也就有最多的後代.在現代國家形成之前,殺人就是一種最簡單的消除競爭對手,獲得異性青睞的手段.像成吉思汗說的:"「男人最大的快樂是殺掉敵人,讓他們的妻女痛哭,劫掠他們的財物,享用他們的妻女。"
在長期進化的影響下,女性不自覺為殺人犯所吸引,也完全不奇怪了.當然人類社會進化到現在,殺人已經成為文明社會裡最大的犯罪.為殺人犯傾心完全是不理性的行為,但人類也不完全是那麼理性的,不是嗎?
參考閱讀,&<自私的基因&>&<努爾人&>這並非罕見的事例。實際上崇拜破壞者,殺人犯,魔王等都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情況,也不獨獨只是女人。
男人崇拜希特勒,崇拜日本大屠殺,崇拜斯大林,崇拜成吉思汗,都有廣大的群眾基礎。
總結而言,剝離遭受苦難的人群,一切罪惡都不存在。
只要不經意的忽視掉受害者,任何破壞,大屠殺都會成為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行為。
事不關己的時候,別人的痛苦是別人的,偶爾還可以當做樂子,在預先無視掉受害者的痛苦之後,殺人惡魔自然也可以當做強大的證明。
大屠殺死掉幾千萬人其實對外人而言,分量一點都不重。
只要忽視掉替換掉那遭受苦難的人。一切罪惡都不存在。屠殺幾千萬「 "空氣?要是有個和范冰冰一樣漂亮的女性犯罪。一樣會有一堆男性示愛。
長相決定待遇。
越來越多的人不覺得對待是非的態度是個很嚴肅的事。所有事情都可以娛樂化,讓我們娛樂至死吧。
世界各地的神袛,起初都是大破壞者,比如雷神、雨神、龍神,人類降服不了他們,又深受其害,只好祭拜,或者說賄賂他們。無法控制的破壞力 = 值得崇拜的神力,這個概念已經根深蒂固了。
爆炸案嫌疑和其它殺人犯擁有巨大的破壞力,在意志力薄弱的少女眼中,很容易喚起他們的崇拜之情和獻身慾望。給他們生個孩子,能將他們的破壞力延續給自己的後代,這個誘惑不可謂不強大,所以這種新聞屢見不鮮了。很大部分是媒體的影響。黑鏡的製作人Charlie Brooker 在09德國溫嫩登校園槍擊案後討論了為什麼大規模謀殺案總是一起接著一起。媒體報道這類事件時候會把兇手「英雄化」。
『every time we have intense saturation coverage of the murder, we expect to see one or two more within the week."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ezlFNTGWv4我覺得可能僅僅是因為這個嫌疑犯太帥了,而且冷酷,而且行動力強。
假設這個人是類似於昆明火車站事件那樣,用屠刀在公眾面前砍殺觀眾和路人,並且被路邊高清攝像頭抓拍,展現到網路上面。
惡魔的花痴們看了他的醜陋的、恐怖的一面的時候,還會對他有所好感?這個人的施暴過程是不用親手動手實施的,大家沒有看到他的醜陋展現的狀態。那些花痴看到的只是事件發生後,新聞媒介公布罪犯的正面肖像,由肖像的面容的俊美與犯罪事實是連想不起來的,且這個聯想還反差太大了。女性對雄性特徵的膜拜吧。越壞的男人對女人1分好女人就有10分的滿足和自豪,對誰都爛好的男人對女人10分好女人都只能感覺到5分的滿足和幸福。
因!為!長!得!帥!
有沒有全是殭屍號的可能性
周星馳經典《大話西遊》中有一段對白就是:「愛一個人需要理由嗎?不需要嗎?需要嗎?我和你討論一下,何必那麼認真呢!」一樣米都養百樣人了,不亂高安胖瘦種有人喜歡。恰好這小夥子就是姑娘們喜歡的類型,他玩爆炸也許姑娘們鄙視他,但是不妨礙喜歡這小伙。
美國社會太祥和安定無趣,腦殘少女需要這種電影上的刺激的人物。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她們送到ISIS當穆斯林老婆,這樣可以滿足她們的心愿。
你的關注點偏了 而且這些所謂媒體報道往往會無限誇大了事實成分 比如 可能只有一個女紙做了這樣的事 為了突出效應 說1000人的標題更為奪目 關注更多 麻煩下次拿出像樣的證據再做這樣的標題黨
小伙千萬不要愛上她,也許她是007
除了@一一 提到的《愛上殺人犯的女人們》外,請自行搜索「邦尼和克萊德綜合症」。 另外還有「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也可了解一下。
網站為了點擊率,炒作
那麼多上網的人當中只有數千人,所以比例還是很低的,即便是精神有問題的人也不會就這麼點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