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現留學熱,相關的人是否被洗腦了?
據我所知現在的中國學生蜂擁而至湧向美國,是美國大學的教育真的有自己值得學習的一面,還是我們的大學生只是一味否定天朝相信美帝,被嚴重洗腦?
本來是不太想回答這種有點歧視的問題,但總覺得不出來說說話就會加深誤解。
看了問題評論中,@Ruki 提到了盲目跟風,這絕對是主要原因。尤其是很多家長盲目跟風,看到別家的小孩出國了混得不錯,也要自己家小孩出國。我去年被我父母同事等等拉去一起吃飯,最小的6年級,他媽一個勁兒地問我美國好不好,怎麼好,你鍛煉了什麼能力,增長了什麼見識,什麼時候去美國最好(初衷/高中/大學)。。。但惟獨忽視了,自己的小孩是不是適合出國?就覺得出國一定好,一定對所有孩子就好。其實美國教育的特點,未必適合所有人。誠然,部分孩子的確認識到了美國大學的先進性,但大多數認識得都比較淺薄,來了一看跟自己想像的完全不一樣。當然,這也正常,你在真正加入任何一個組織前,都不會了解這個組織太多的。。。
美國(大學)教育的特點:
1. 選課自由。美國大學選課相當自由,在文理學院中,除了幾門基礎課要求必修之外(平均6門左右),其他高階課程都是可以自由選擇的,而且開課非常廣泛,且本科課堂就涉及各個領域最新的、最頂尖的成果,讓學生大開眼界。而同時,一個專業所要求的學分並不多。我畢業總共需要120學分,而經濟和心理兩個專業分別只需要40-50分左右。也就是說,我如果只學一個專業,我還有很大空間去學些自己想要的,感興趣的,亂七八糟的課(什麼開飛機,高爾夫,滑冰,歐洲文學,古希臘神話,茶道,編程之類的),而且基本上大一大二級別的課是可以跨專業隨便選的。這就給了學生相當大的自由選擇的空間(當然你願意專精一個專業,那也是足夠你學的)。可以說,選課自由和課程豐富是美國一流大學的最大優勢。2. 重課後。相比與國內大學,美國大學更重視課後學生自學。本校一周課表,按照學校規定,最少12小時,最多18小時,這比起國內動輒30小時的課表來說要輕鬆得多。然而,學校還規定,每門3學分的課,要搭配3-5小時的課後作業(包括閱讀、實驗、作業、論文等等)。也就是說,選18學分的課,是18小時課上+18~30小時課下,總共40多小時的每周課業負擔。而裡面的重頭閱讀,其實大多數時候老師是不檢查的,讀不讀全在自己,但是你如果不讀,有可能老師上課講的東西你不能領悟,而且有時候書上的東西老是不講,老師講的東西書上沒有,但考試的時候他都考,所以既要讀書也要去上課。這就需要學生很強的自覺和自控,既要督促自己去上課,又要督促自己讀書,自控能力不強的,天天打遊戲,臨時抱佛腳,是很容易死的。
3. 成績多元化。大多數課,每學期都有2-3個期中,一個期末考試,每個考試成績根據一定比重計入最後成績。另外,考勤、課堂參與、小組討論、作業、論文等項目的分數也都計入成績。這種評價體系非常全面,某些課所有考試的成績甚至僅僅佔到40%,這與國內重考試的方式具有相當大的差別。需要學生更全面地參與。
4. 通識教育。一般要在美國大學畢業,除了自己的專業外,還需要分別修習數理/邏輯推理、寫作、物理科學、生物科學、社會科學、行為科學、人文與藝術、西方文化、東方文化/少數文化等9個類別的多項課程,不然不許畢業。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為的是畢業之時,不僅對本專業有足夠的了解,同時也了解社會各個領域(雖然只是比較基礎的),做一個有「常識」的人,不會被基本的釣魚騙到。同時,廣泛的常識也有助於獨立思考的提升。
5. 學生多元化。雖然美國學生還是主流,但來自各個國家的國際學生也占相當大的比例。本院大概占至六分之一,每堂課上,不管什麼難度、什麼專業的課上,都有來自美國以外的國家的學生,他們課堂討論中提出的觀點、描述的其他國家的情況,往往對教學和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認知有著巨大幫助。我在一門語言學的課上做過一個中文拼音聲調的presentation,令其他國家的學生大開眼界,因為他們之前並不知道,中文是有一二三四聲的。我也學到過很多德國、義大利、印度、韓國的文化。
以上就是美國大學的一些普遍特點,都是我近4年來的親身體會,絕無洗腦。事實上,我還是挺反對所謂「普世價值觀」那一套的,因為身處美國很容易看到美國政治體制的缺陷,而且畢竟是人治社會(法治社會,法也是人定的,也經過了「一個多數人暴政」的過程),有人的地方總有不完美。美國大學雖然有不完美的地方,但同時也給了學生比較大的自由,在一定的框架內學生有很大選擇權,這樣就避免了因為強制要求而帶來的不愉快和資源浪費。美國教育體制上的先進,還是毋庸置疑的,也難怪,世界上頂尖的學術成果大多出自這裡。
另外,前面提到了什麼樣的孩子不適合美國大學。1. 缺乏自控能力的不行。因為美國大學太自由了,你不控制住自己,很容易就頹廢了,一頹廢,就可能永遠跟不上。2. 個人沒有目標的不行。還是因為美國大學太自由,如果你自己沒有想好自己要做什麼,很可能在這裡繞圈子,虛度光陰。3. 不懂的思考的不行。美國課程因為作業很多,很多東西都沒有固定答案的,「言之有理即可」就要求學生一定要勤于思考、善於思考,僅接受填鴨教育是完全無法生存的。
就這麼多謝邀。不知這個「蜂擁」具體到什麼程度,但美國名牌大學比較多,國家大,以後就業餘地潛力比較大,英語國家,研究生教育水平普遍處於世界第一梯隊,且各種官方、非政府、私人基金會及商業資助發達,更容易獲取獎學金,且標榜「自由」鼓勵「創新」,不僅中國學生喜歡選擇美國,歐洲大部分國家的學生也會希望去美國留學。
我的歐洲朋友里,雖然身處西方文明的「舊世界」,但沒有人會覺得他們國家的年輕人想去「美帝」新世界留學是被洗腦的事情,只會覺得這是希望擴充眼界的做法。因為我也不覺得中國大學生們「一味否定天朝相信美帝」,求知本身需要交流,且有求知慾的人會自然奔赴能更好解答與討論問題的地方,這麼自然而然的事情,和洗腦有什麼關係?我把這個問題的第一關鍵詞放在「留學」上,美國只是其中最大的熱門而已,但整個留學現象還是整體相似的。
「洗腦」有點兒難以定義,但就我這4年留學的觀察來看,「過熱」是肯定的,而且是盲目地越來越熱。
引用我另一個問題的回答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385824
「黑中介」和「出國熱」哪個在前,似乎已經變成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出國熱促發更多人趨之若鶩投奔中介行業,而黑中介又不停地煽動出國熱。最後,不分青紅皂白,似乎所有學生都幻想著出國。出國黨中不乏有的動機盲目,方法混亂,掌握的信息也非常之少。他們眼中的信息多半由中介以廣告的形式提供,最終在互聯網「謊話說一千遍就是真理」的荒誕邏輯下,黑中介昌盛和盲目出國熱一步步走向了現實。
反觀中國的社會,我們在一個以圈子為中心,相對封閉的傳統社會和以契約文化為指點,逐漸開放的商業社會中間的過渡期。一方面,我們的圈子和相對封閉的文化造成很多事情需要關係的支撐。朋友需要介紹,找工作需要介紹,租房需要介紹,甚至很多人結婚仍然需要介紹。社交平台的缺失造成的是流程逐漸繁瑣化,信息不對稱,從而需要某種平台完成中間任務。而契約文化中,我們有開始重視金錢,將一切商品化。最終造成的結果是中介平台的商業化。對很多黑中介而言,只要寫一紙文書,就可以賺到數萬大洋。這樣的好事,何樂而不為?
但一來二去,中介已經成為了一種可怕的市場力量,他可以掌控霸王條款,可以撈取巨額利潤,可以為所欲為。一個商業市場卻缺少法律的維護,無政府狀態成為了常態。在只有道德作為支撐的前提下,中介行業也自然是龍魚混雜。
(完整見鏈接)洗腦倒不至於,主要問題是跟風。歐美教育的有點是自主學習的時間很多(實際上沒比國內多多少)。很多學生一點認識都沒有就留學其實就是缺乏準備的一種現象。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學到知識。只不過是你的知識和你的人買夠不夠讓你建造未來的夢想。學術僵化是世界性問題。現在學習知識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人買啊。
把我下邊的答案用最簡單的話說一下:如果你初高中班上學習倒數最後上了非985、211大學的二本專業的女同學現在靠學習成績留在美帝年薪10萬刀,作為排名前列,上的是985或者211的你能不想去留個學么?跟洗腦沒什麼關係,都是榜樣的力量。
關鍵還是留學後有希望留在國外,不留學能去國外工作概率小得可憐。親身經歷過本科的同學通過出國已經在米帝的金融機構工作,年薪十萬刀,而我在帝都尚且不及她的匯率分之一。她每月2000刀租一個房,而我1500rmb也就租一個無衛的房間。她每天8小時工作制,各種休假嗯很給力;而我作為一個代碼民工一周總有那麼三五天要加班。北京戶口這麼難辦,而她的工作簽已經下來了(我不懂工作簽和綠卡有沒有關係,在米帝生活有多大不同)。總之,她一人的風光無限直接拉動我認識的數十人紛紛出國。有一次視頻她打開衣櫃,我們這邊不少女孩子發現了國內要靠出賣自己才能買來的各種名牌衣包,而這一切都建立在適度工作,不靠男人的基礎上,簡直太夢幻了。嗯,要防止米帝糖衣炮彈,任重而道遠啊!
當然過熱是肯定的。你以為隨便一家人就承擔得了出國的費用,可以安心學習不用操心各種家庭危機么?人家家裡開路虎,住29層,米帝上學期間費用一次帶去,一般人家裡做得到么?做得到么?所以,天下哪裡都要拼爹的,拼不過二代,就努力當一代吧!
ps:贊同的童鞋是覺得哪裡戳到你的痛處了,能評一個么?其實我是吐槽我工資還不如人家房租高的。
PS2:明確下我的觀點吧,就是留學是過熱的。
我舉得這個例子的背景如下:1、人家家裡有錢,2、她上大學前學習不在前列(生過重病但是病癒後也沒能體現出過人的才華)。
之所以她的榜樣力量很鼓舞人,是因為她初高中(號稱省級第一,實際是前三,具體這三個學校誰更強誰也說不清楚,今年包攬省文理狀元,32人進入清華)80%以上上重點大學的情況下,她只能上個二流學校(03年前名字都只是學院,渣到我們作為本地人在去上之前都沒有聽說過,包括我調志願去上學的之前我都不知道有這麼個學校)的二本專業,所以知道她在美國研究生畢業留下(研究生就1年還是1年半),很多同學都覺得「她能留下,我就更應該能夠留下了」,於是紛紛在研二的時候出國,也就是我回答問題的那段時間。 但是實際上她能留下不僅僅是個人努力(個人努力非常重要!本科成績全A,拿前5%的薪資不是沒有道理),還有很多煩心煩人的事情她都不需要投入精力,比如能夠留學的時候買車不用擔心住宿和路途,能夠一次帶夠足夠的美金去美帝留學兩年,這不是一般家庭能供得起的。所以現在雖然她很多同學不是在美國就是在澳洲、香港(最新消息又一人留在美帝了,據說薪資不亞於我舉例的這位童鞋,但是這消息道聽途說過了太多層,不算數吧),但是能留下的我也覺得不多,因為很多人是學建築的,教育的,心理的,留下的希望真不大。再說一位作為對比的:某男,本科北林生物技術畢業,澳洲留學,經常吃鱷魚肉——據說在肉里算比較便宜——為了賺點錢在當地某位亞籍老闆的餐館裡刷盤子而不是看書做實驗。現已回國,在帝都月薪5400,不堪忍受空氣,未等戶口辦下來就辭職去上海找了一圈工作,目前失業一個月了。
剛剛又跟美帝這位童鞋溝通,她是在公司里具體的做的是financial data and analytics software 中金融產品的邏輯,跟她本科和研究生都掛鉤了。而且,我問她加班多嗎,她說不加班,很斬釘截鐵,就三個字,也不是加班很少這樣的話。
背景說完了,我就再說說為什麼要過熱。因為你在國內付出再多的努力,如果不能在國際上發表牛逼的論文(哎呀,我剛剛有個高中同學在自然上以共同第一作者發表論文了顏寧等《自然》揭示PPR特異識別單鏈RNA分子機制),不能拿到國際知名大賽的獎項(比如說,樓教主與facebook),基本沒有機會能夠去更發達的國家工作(貌似有人去日本工作的,大家可以在知乎搜搜看)。但是如果你在美國留學,學習成績不錯,能開口能跟對方談的出來,就有比國內更大的機會留下享受更高質量的生活;即便不能留下,根據我國的政策,回國後應屆生能夠在北京就職可以解決戶口,這個指標比北京研究生解決戶口要容易多了。也就是說,對自己有信心的人覺得出國這事穩賺不賠的。實際的結果呢?就是很多人對自己或者對自己的專業在北京的需求是過於有信心了,於是就過熱了。最後實際有正收益的,還是那些拼得起爹的,或者拼得了命的人。
我已經把很多人會有想法的句子加上了括弧來闡述為什麼說這樣的話,覺得很礙眼的,可以跳過括弧去看,不影響正文含義的。
2017的PS:
建築和教育的也成功留在美帝了。
倒不至於被洗腦,單論兩邊的一流大學,美國教育好是事實,但很多人忽視了留學的downside risk。
籠統來說,國內上學的約束多,大家都是高考、考四六級、考從業資格證,都要完成課業,一般來說都能本科四年畢業,同一所學校學生實力分布也比較集中。而且家長、老師、輔導員對學生生活管得也比較多,雖然有天賦者受到限制難以發揮,但也很少有人能墮落下去,風險不是很大。
但美國是一個資源豐富的地方,資源豐富的含義是:有足夠的資源發揮你的天賦、有足夠的資源供你努力、有足夠的資源供你墮落、有足夠的資源供你作死。我今年碩士就要畢業了,跟我同屆的人,某些已經拿了B輪、某些已經年薪百萬、某些已經發出paper,但同時某些還在設法進入四年制大學讀本科、某些已經遣返、某些已經不在人世。英語是世界語, 美國是英語世界的老大。
中美關係是全球政治最重要的關係。
毛主席那麼大歲數都要堅持學英語,還有那位張嘴就是「four 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的人士對英語也很重視嘛
現在全世界範圍所有國家有餘錢有想法想出去看看的都會去美國看看。
(當年歐洲老大時,按你的邏輯,周恩來鄧小平全是被洗腦了? 你最清醒。)
不要說現在中國強大了,中國人這麼謙虛好學,中國還不是世界第一,那必須要整明白世界第一是什麼樣子。
說到中國家庭,教育第一,中國是祖國什麼樣子大致有概念,地球1/5會說的中文自己說得溜。
那麼美國究竟多美? 人這一輩子有餘錢豐富體驗人生為什麼不想去美國? 教育看來也不差,諾貝爾獎一堆,華爾街金融把全世界耍,有好奇心的人總想去一探究竟吧? 可能有些純粹是覺得好去了? 難道不能有些就是因為好奇去了? (別說遊客那種走馬觀花式體驗)
還有目前這種網路化全球化社會,理想中,一個人如果能選擇去掌握一門世界語英語、親身體驗了解背後的文化日後給自己工作人生多些選項的教育類投資,有餘錢的人為什麼不想去試試?
我要有錢,我還想迪拜住兩年,大阪住兩年,巴黎住兩年,慕尼黑住兩年,威尼斯住兩年,
全部上歷史藝術政治商業類課程,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人生體驗值頂級豐富。
這和被洗腦又有什麼關係? 留學熱說明中國人手裡有餘錢的人多了,想要豐富人生體驗了。
你自己願意閉門造車覺得自己獨立而清醒,那請你自己繼續,我不會說你被洗腦了,我覺得那是你舒服的人生,只要你沒有不滿就好, 但也請你不要說用實際行動出去看看的人是被洗腦了。
說盲目跟風現象也是本質上自己有慾望有需求而且有能力選擇才去的,現在同性戀也被大眾所知挺火挺流行的,怎麼大部分直男不用實際行動跟風?西方還有不少青年盲目跟風自願跑去ISIS的、自願轉某教的, 怎麼沒看中國家長鼓勵跟這個風?
當然具體過程、最後得失、這些在美國的孩子學沒學,學到什麼,那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
首先,在這個事情里,「美國整體教育質量比中國好」這個問題上沒有人被洗腦,這個是客觀事實,但留學好處被無限放大,甚至我還見過不去國內985大學去美國上社區學院的,這個確實可以說是洗腦過度了。美國教育比中國教育好在哪?
- 通識教育。美國的本科教育,把更多的經歷放在讓你去看世界上,讓你去直接了解更多的學科和更多的方向,讓你對社會的每個方向或多或少有個了解,本質上是不會培養出來nerd的。而且其真實目的是,讓你發覺你真正的喜好。
- 管理嚴格。不太清楚別的國家,但是我去過的國家裡美國可能是對學術造假查出最嚴格的國家了,考試 作弊直接通報學校然後給一個F,論文抄襲的十有八九都被開除了。這點是逼迫每個學生真的好好學習,因為在單人考試里,你依靠的只能是自己。
- 團隊合作。美國大學生活里,最好玩的事情毫無疑問是一幫學生約時間一起做project,我最少做過兩人project,最多做過12人的,這都是很難得的團隊體驗,在這期間的包括工作分配和項目進度的控制完全是課本上不可能學到的。
- 教師素質。平心而論,就教授的教學質量來說,美國大學整體教授質量並不一定太強,這麼多年見過太多不靠譜的教授了,但是課講的再不好,都能保證一個好的責任心,至少不會去幫你作弊。
- 英語教學。專門把這點拿出來,算是一個很重要的優勢,就是出國念過幾年學,只要能畢業至少英文能力合格了。
美國教育的問題有什麼?
- 過度自由的學校生活。我覺得這點非常非常嚴重,其實在學校里呆一段時間就可以感受到,相當一部分美國學生對於體育、社交的興趣是遠遠大於上學,而且很可能嚴重影響教學質量。我經歷過最不可理解的事情是,因為學校有NCAA的比賽,所以一幫學生找老師申請緩考看比賽,老師看要求緩考的人太多而且排不開考試時間,索性整體免考,給每個人這次考試都算了滿分,結果final的時候很多學生反應沒有學過這部分,證明的論點就是這部分找不到考試卷子,就告到系裡,然後給了教授一個處罰,結果所有學生又拿到了final考試里這部分題目的滿分。
- 教學不太成體系。這個我自己上課的時候感覺不太明顯,做TA之後就覺得異常嚴重的問題,美國大學同一個層次的課,不同教授講的有很大的區別甚至教材都不一樣。很多學生上了幾個星期可能都跟不上教學進度,就是因為前置課學的內容不夠。我遇到過最奇葩的事情是,我們學校CS專業入門課是學Lisp,我做第二門課的TA講OOP,第一天上課之後系裡就給我發郵件,說有人投訴我胡扯,因為我說面對對象的程序設計的思想是最優的。當時沒有明白為什麼,上了一個星期之後幾個學生罷課了,這個時候才知道,他們上門課的教授告訴他們Function Programming是最聰明的,OO是給笨蛋學的,而且教授這麼給他們講了一個學期,他們覺得自己被歧視了……
什麼樣的人適合去美國念書?(在經濟條件可以的情況下)
- 高中畢業學習能力非常強,去美國也一定能去牛校念本科的。
- 高中畢業有很好學習能力,因為運氣不好或者某些原因,差一點上不了國內那幾所好大學的理工科學生。
- 大學畢業致力於做學術,想拿下博士學位的。
什麼樣的人絕對不要去美國念書?(在經濟條件可以的情況下)
- 自制力不好的。
- 沒有理想的。
- 交際能力差的。
- 抱著去美國找工作心態念master的。
- 抱著畢業回國後能混的更好的心態念master的。
留學最熱的地方是哪裡?美加澳,為什麼?能移民。
移民什麼好處?工薪高、社會福利好、自然環境好、食品安全、法制完善 等等
留學生雖然不全是為著移民來的,但是以移民為目標的至少佔相當數量,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人皆有之,在中國越來越拼爹,社會下層缺少上升機會的情況下,中產階級出國以尋求更高的生活質量,和當年歐洲人移民到美澳其實是一碼事。
至於為什麼反應到留學上,一來留學作為移民的前導成本較低,相比房價來說,留學的費用為許多中間階層家庭所能承受,年輕人較少家庭負擔,適應新環境的能力也強,取得當地學歷的過程同時也是適應當地語言文化生活習慣的過程,在當地的學歷使得在所在國的就業機會大大增加,長期生存前景比較有保證。
至於@王亞暉 所述985畢業去社區學院的情況,我認為是合理的,不僅有人拿著國內的學歷去上社區學院,還有人拿著國內的學歷去做學徒技工,其目的都是為了尋找最短的就業途徑,畢竟翻牆成功不成功,有沒有當地的工作是關鍵,不僅是移民申請所需,更是經濟上的保障。(我在加拿大,這裡的移民政策和美國有諸多不同,加拿大政府對技工的移民政策相當寬鬆)這個問題……我說點個人看法。大體上覺得本科過火了,碩士不好說,博士再怎麼火都不為過。
本科的話,出國留學會獲得所在學校的很多資源,但是我個人認為,比起外部這些硬體的東西,我覺得你跟一群優秀的人在一起更為重要。所以……我傾向於以選同學為第一要務。目標明確單體能力強的高中生除外,單體能力高的人在資源豐富的地方能充分利用好可觀的資源,否則我建議讓一群優秀的同學帶著你一起走。我始終認為一群優秀的同學才是你最好的老師和學習對象。
好像那些所謂美式本科素質教育的「神話」還沒破掉啊,我覺得這個實在不該盲目推崇,我個人只推薦自律的目標明確的學生去美帝讀本科。碩士的話,熱不熱不好說……因為碩士方差太大了,有厲害的項目,也有名校賺錢用的野雞項目,都看花眼了。國內考研比高考相對也簡單得多……我個人感覺國外讀碩看你報的啥項目,國內讀碩看你跟的啥導師,但是……基本上不管你拿到哪的碩士學位,我都會回過頭去看你的本科學歷。雖然這樣有點政治不正確,但我覺得這樣比較靠譜,有些人靠碩士洗學歷,看著醉醉的……
博士的話,怎麼熱都不為過。一方面是國內學術界對土博的歧視,一方面如果能去美帝的話待遇比國內好太多,而且博士培養上國外整體是要好一些。再加上之前那個博士漲薪,一年漲三千……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國內讀博都感覺有當要飯的感覺,而且讀完了還得被歧視……我覺著還是能出去就出去吧,尤其對於想找教職的同志而言。當然讀博第一要務是選導師,而不是選國內或者國外了。恰好我是做留學這方面的,想談談個人的經驗,不一定完全切合樓主的問題。但希望能讓更多人從理性上了解留學。
洗腦是存在的:非是美國教育會洗中國人的腦,而是中國人習慣被洗腦。樓主所謂的美帝等說辭即是國民教育洗腦殘留之一;去美國留學的人多(每年出國人數45%以上去美國),是因為國內的教育已經無法洗腦,所以很多人希望去接受「民主、公平、自由」等概念的洗禮。就像自己家只會做西紅柿蛋湯,聽說別人都喝排骨湯,經濟允許的情況下去趟館子改改口味,回家依舊喝蛋湯。
去美國的人多,因為一部分人富起來以後,厭煩了國內的環境,有花錢改善的需求,而商家發現了這個需求,在輿論上進行引導。一個願洗,一個給洗,與美帝關係其實不大。2留學生中有一句話:對中國人最狠的,永遠是中國人。3 為了改變需要留學,這針對的是中產階級以及工薪階層。不知道知乎上有多少人有孩子,有多少人的孩子也到了升學的歲數。 中國的升學以考試為主,中間夾雜多層權力尋租,孩子的升學成本越來越高。雖然你辛辛苦苦買了學區房、給了贊助費、報了培訓班、請了名師輔導,孩子依舊要從900多萬人里競爭985、211這100多所學校里5萬多的名額(這些學校一般分布在大城市,一線城市如京滬僅憑本地戶口就可以輕易獲取升學名額,本地官員亦可分一杯羹,真正給學子以成績申請的名額並不足5萬)。 而我們的985、211名校世界排名、亞洲排名都很一般,至少與資金投入不成正比。 很多人花錢去留學,其實是為了自己的孩子能在一個公平的環境下成長,能獲得更好一些的教育資源,能在未來父母老去時有立足社會的資本。 為人父母傾其所有不過為了孩子,如果在國內意味著虛度年華,意味著畢業即失業,為何試試另一條路? 路是自己選擇的,所求不過儘可能順心:國內有合適的,自不必去留學;國內搶不到好資源,花錢出國亦是情有可原。主席的女兒都在美帝啊 熱不熱
既然各位大牛已經從理性角度分析過了,那我就走走偏鋒吧。
根據我個人了解,天朝政府的高層boss子女幾乎清一色都在西方留學,如果說洗腦的話,有誰能比這些人的父母更清楚個中內情。
當然視乎不同院校,教育水平參次不齊,盲目擇校,確實是有被中介洗腦的成分。但是僅因此便認定留學是被洗腦,有些欠考慮。希望決定出國的國人,是因為「嚮往國外」而出國,而不是因為「討厭中國」而出國。這個意思在落到具體一點說是,千萬不要認為自己在中國做不出一番事業,是因為中國阻礙了你,然後認為出國就能夠做出了。能做出一番事業的人在哪裡都可以做出,美國不是解決問題的特效藥,但的確是個extension, 一個platform, 但絕對不是solution. 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的。
如果一個人說自己為什麼出國的時候說的是:
哎呀,蠻出國看一看嘛。
家裡也有錢,挺支持我的。趁著年輕,就像出去見識見識,國外的教育不是比較好么。我也不知道,但是不出國怎麼辦呢。。。在國內沒考好啊。國內教育環境不適合我。
基本上就是被洗腦了。
留學熱已經相當嚴重,並且會繼續嚴重下去。而這個現象背後的本質是在現在的中國,通過教育來提升社會階層已經越來越困難了。這樣來看相關的人並不是被洗腦。
只有留學過的人才真正明白留學的苦。留學短短几年時間,不可能對外面嶄新的世界有深刻的認知和了解,但卻足夠讓自己深刻的認識自己:原來我可以跟陌生人聊天說心裡話;原來我可以自己拖著行李箱找路三四個小時,卻不捨得打車;原來我可以在萬家團圓的節日,一個人坐在寢室里趕論文;原來我可以每天吃三明治徒步半個多小時去上課;原來我可以面對從前只是聽說過的大牌而司空見慣,不再盲目迷戀。。。成長,沒法量化,卻無法否認質變。
博士不出國等於殘廢,高校評教授職稱必須要有出國經歷,引入人才要求有國外工作經歷。
你說是誰被洗腦了?如果在國內上過計算機專業估計都想出國
是啊,我們這些昏了頭的都出去了,才能留下題主這種精英更快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啊(笑
推薦閱讀:
※李陽怎麼了?
※如何看待張靚穎被馮柯洗腦的爆料?
※被校歌洗了腦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佛教是精神鴉片嗎?
※能洗腦別人的人格魅力是怎樣的,怎樣才會形成這樣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