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是如何進入雲計算業務的?

有傳聞說,他們最初只是想「出租」假日期間過剩的產能,這是真的嗎?


亞馬遜 CTO 韋納爾·維格斯(Werner Vogels)在 Quora (http://b.qr.ae/fGbmvn)上的回答,譯過來:

基於亞馬遜電子商務平台數十年的基礎設施優化和改進,亞馬遜創造了一套獨有的軟體和服務基礎。這些專有軟體和操作流程擁有非常龐大的規模,驅動著亞馬遜網站優異的性能、穩定性、運作質量和安全。同時,亞馬遜開始意識到允許其他程序訪問亞馬遜目錄(Amazon Catalog)和其他電子商務服務是一個意料之外的巨大創新,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開發者生態。然後,這個思考逐漸發展成為,亞馬遜如何將自己在可伸縮的系統軟體方面的專有技術作為一個原始的基礎模塊通過一個服務界面提供給開發者,這可能會觸發一場為全球的創新,因為開發者不再需要去考慮購買、搭建和維護基礎設施這些麻煩的事。

根據我們的經驗,我們知道基礎設施可能會佔據很多開發者最高達 70% 的資金和智力成本。我們最初的考慮是將這一成本降低至 30% 或更低(我們現在知道,這一成本可以降到更低)。2006 年春天 AWS( Amazon Web Services ) 提供第一個雲存儲服務 (Amazon S3),同年秋天提供了雲計算服務(Amazon EC2),其他的都是公開的歷史了。

過剩產能只是一個傳說。從來與銷售過剩產能無關,事實上在 AWS 上線兩個月之後,我們就用完了 http://Amazon.com 的剩餘產能。 Amazon Web Services 是一個深思熟慮的商業戰略,亞馬遜內部甚至期待它能夠成長的跟 http://Amazon.com 零售業務一樣強大。


亞馬遜進入雲計算,看似非常規出牌,但是其思路和在此前推出的「FBA」(Fulllfilled by Amazon)業務一樣:把自己過剩的基礎設施租給其它企業,尤其是那些資金缺乏、開發能力不足的中小企業(儘管今天IBM這樣的大公司也是亞馬遜AWS用戶)。AWS出租的是伺服器及維護;FBA出租的則是物流及倉儲。二者貌似相差十萬八千里,但是思路相同。不過從網路零售業務出發,推出這樣全新的軟體+服務,還真得佩服貝索斯的遠見和創新。


我說個八卦:亞馬遜這套東西都是構建在Citrix Xen+Netscaler平台上的,很早之前,Citrix負責Xen的英國科學家XenSource創始人Ian Pratt和亞馬遜的CIO是好朋友,剛去新東家,總要交個見面禮,就讓老朋友幫忙,多買點東西,拼個EC2吧,亞馬遜一不小心走入雲計算了。。。

純屬娛樂。哈哈


坊間流傳的過剩產能只是一種宣傳策略。

從一些內部流傳的技術文檔可以看到, 早在2006左右就有一批principal工程師們領導進行了亞馬遜基礎雲服務的框架設計和原型開發, 這其中最基礎的包括了虛擬機服務EC2和對象存儲服務S3。 這些服務對使用的硬體是有一定要求的,定期的物理伺服器租用走的渠道也獨立於電商部門。

個人觀點,亞馬遜雲計算的成功與兩點息息相關:

1. 北美學術界做研究對運算能力有大量的需求。 AWS在一段時間的營銷策略就是為這些大學老師們提供免費的雲服務。 而很多跟隨這些老師們學習研究的學生們潛移默化地接受了這種新的形式, 在日後工作或創業中自然地選擇使用。

2. 北美的創業文化更加技術導向,同時對於敏捷開發有更高的需求。 創業公司如dropbox能在迅速的發展過程中專註於產品的快速迭代而不是後端的數據問題, 與它背後的S3密不可分。Netflix則是在原本自有後台系統的情況下選擇了全部移植到AWS平台。 這些客戶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產生新的需求, 也在同時促進了AWS本身產品類別與性能的完善。

歡迎補充。


亞馬遜的黑色星期五促銷活動導致在一年內的某一天伺服器壓力劇增(類似於淘寶的雙11),為了保證這一天的服務質量,亞馬遜購置了大量的計算,存儲,網路資源。但是在一年內的其他時間,這些資源的過剩的,為了不浪費,亞馬遜就搞出了雲計算這樣一個東西,把過剩的資源對外提供租賃服務。


一句話:將現有優勢最大化。

Amazon利用遍布全球的伺服器優勢將產能最大化,利用一貫的商業思維將計算變得可衡量。

恰逢虛擬化技術逐漸成熟,計算邁入彈性、可控的精耕時代。


推薦閱讀:

在亞馬遜買的kindle可以使用德語詞典嗎?
如何評價亞馬遜無人機送貨 Prime Air 在英國第一次商用送貨試飛成功?
如何評價亞馬遜的家用智能攝像頭 Echo Look?
為什麼亞馬遜上有些書的 Kindle 版本比紙質版本還要貴?

TAG:亞馬遜Amazoncom | 雲計算 | AmazonWebServicesAWS |